|
来源: 金羊网-新快报 ▲广州汉服协会的一位会员身着汉服,翩翩起舞。
▲广州汉服协会的会员们展示如何正确穿汉服。
一场传统文化盛宴让广州近百学生及家长大饱眼福并“上了一课”
■阳光社区记者 刘仰奇/文 孟祝斌/图 通讯员 汤一鹏
四名身穿粉红色和蓝色对襟襦裙的汉族女子娇俏柔美,她们右手压左手,双手轻轻搭在左胯,庄重缓慢地屈膝并口道:“万福!”汉服的华贵与优雅引来台下小记者一阵惊叹,闪光灯此起彼伏。日前,在锦纶会馆,一场“传统文化丝情溯源”活动,吸引了近百名学生和家长的参与。
“原来汉服各个朝代都有”
快板说书、小学生讲古、汉民族传统服饰展示……日前,“传统文化丝情溯源”活动在锦纶会馆举行,来自文昌小学、广州市汉服协会的近百名小学生与家长在玩乐中接受了一次传统文化的洗礼。而当天的重头戏,无疑是备受期待的汉服展示。
“汉服至今已传承了4000多年……”随着主持人娓娓道来,20多名身穿各式汉服的男女模特相继登场,在舞台上重现弹琴作画、洒扫劳作、作揖行礼,展示了先秦两汉时期的深衣、唐朝的束胸襦裙、明代的袄裙等共十多种汉服款式。
只见四名身穿粉红色和蓝色对襟襦裙的汉族女子娇俏柔美,她们右手压左手,双手轻轻搭在左胯,庄重缓慢地屈膝并口道:“万福!”随后出场的两名男子身穿白色深衣,潇洒飘逸,他们把手藏在袖子里,举手加额,相向而立鞠躬九十度,意即向父辈、长辈行大礼。华美的汉服引来台下观众的一阵惊呼,“原来汉服是各个朝代都有的服装!”“传统礼仪这么讲究!”大家纷纷议论道。
广州市汉服协会负责人崔女士介绍说,汉服可追溯至“三皇五帝”时期,一直传到明末,它的特点是交领右衽,宽衣缓带,系带隐扣,真正代表了中国传统服装文化。
小记者连珠炮提问难倒主持
在活动现场,十几名身穿一色马甲的小学生们特别引人注目,手拿相机、笔记本、录音笔的他们从活动开始就忙着拍照、记录,他们是《中国少年报》和《岭南少年报》的小记者,此次他们将用镜头和笔触,记录这场活动。
“汉服与唐装有什么不同?”“汉服的演变过程有什么特点?”……汉服展示环节结束之后,十几位小记者纷纷抛出这些颇为专业的问题,一度把主持人难倒。9岁半的王敏学当小记者已有3年,“资历”颇老,现场她不断举手提问,还到后台“逮住”模特们了解汉服的款式和设计。分享到:
“采访完我必须给《岭南少年报》写稿,所以一定要认真。”在她的笔记本上,早已一一罗列要了解的内容。
《岭南少年报》的指导老师梁女士介绍道,前来采访的小记者共有11名,分别来自各个小学的校园小记者,“每个月对小记者们有一次课程培训和一次外出采访体验,借以培养他们的写稿技巧和积累文化知识。”“孩子们在玩乐中陶冶情操,获知做人的道理。”赵女士的一对双胞胎儿子是《中国少年报》的小记者,她十分支持“让孩子尽早接触社会”。分享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