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金羊網-新快報 ▲廣州漢服協會的一位會員身著漢服,翩翩起舞。
▲廣州漢服協會的會員們展示如何正確穿漢服。
一場傳統文化盛宴讓廣州近百學生及家長大飽眼福並『上了一課』
■陽光社區記者 劉仰奇/文 孟祝斌/圖 通訊員 湯一鵬
四名身穿粉紅色和藍色對襟襦裙的漢族女子嬌俏柔美,她們右手壓左手,雙手輕輕搭在左胯,莊重緩慢地屈膝並口道:『萬福!』漢服的華貴與優雅引來台下小記者一陣驚嘆,閃光燈此起彼伏。日前,在錦綸會館,一場『傳統文化絲情溯源』活動,吸引了近百名學生和家長的參與。
『原來漢服各個朝代都有』
快板說書、小學生講古、漢民族傳統服飾展示……日前,『傳統文化絲情溯源』活動在錦綸會館舉行,來自文昌小學、廣州市漢服協會的近百名小學生與家長在玩樂中接受了一次傳統文化的洗禮。而當天的重頭戲,無疑是備受期待的漢服展示。
『漢服至今已傳承了4000多年……』隨著主持人娓娓道來,20多名身穿各式漢服的男女模特相繼登場,在舞台上重現彈琴作畫、灑掃勞作、作揖行禮,展示了先秦兩漢時期的深衣、唐朝的束胸襦裙、明代的襖裙等共十多種漢服款式。
只見四名身穿粉紅色和藍色對襟襦裙的漢族女子嬌俏柔美,她們右手壓左手,雙手輕輕搭在左胯,莊重緩慢地屈膝並口道:『萬福!』隨後出場的兩名男子身穿白色深衣,瀟灑飄逸,他們把手藏在袖子裡,舉手加額,相向而立鞠躬九十度,意即向父輩、長輩行大禮。華美的漢服引來台下觀眾的一陣驚呼,『原來漢服是各個朝代都有的服裝!』『傳統禮儀這麼講究!』大家紛紛議論道。
廣州市漢服協會負責人崔女士介紹說,漢服可追溯至『三皇五帝』時期,一直傳到明末,它的特點是交領右衽,寬衣緩帶,系帶隱扣,真正代表了中國傳統服裝文化。
小記者連珠炮提問難倒主持
在活動現場,十幾名身穿一色馬甲的小學生們特別引人注目,手拿相機、筆記本、錄音筆的他們從活動開始就忙著拍照、記錄,他們是【中國少年報】和【嶺南少年報】的小記者,此次他們將用鏡頭和筆觸,記錄這場活動。
『漢服與唐裝有什麼不同?』『漢服的演變過程有什麼特點?』……漢服展示環節結束之後,十幾位小記者紛紛拋出這些頗爲專業的問題,一度把主持人難倒。9歲半的王敏學當小記者已有3年,『資歷』頗老,現場她不斷舉手提問,還到後台『逮住』模特們了解漢服的款式和設計。分享到:
『採訪完我必須給【嶺南少年報】寫稿,所以一定要認真。』在她的筆記本上,早已一一羅列要了解的內容。
【嶺南少年報】的指導老師梁女士介紹道,前來採訪的小記者共有11名,分別來自各個小學的校園小記者,『每個月對小記者們有一次課程培訓和一次外出採訪體驗,藉以培養他們的寫稿技巧和積累文化知識。』『孩子們在玩樂中陶冶情操,獲知做人的道理。』趙女士的一對雙胞胎兒子是【中國少年報】的小記者,她十分支持『讓孩子儘早接觸社會』。分享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