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575|回覆: 0

[文學研究] 第五講 取勢

[複製連結]
對酒當歌 發表於 2012-6-9 17:2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作者: 吳企明

  惲壽平【仿古山水圖冊】(見圖),今藏南京博物院。
   gdia20060511-1-l.jpg
  惲壽平(1633-1690),原名格,字壽平,以字行,遂更字正叔,號南田,別號雲溪外史、東園客等,武進(今屬江蘇)人。擅畫山水、花卉,拓展徐崇嗣沒骨花卉法,創新風格,從者甚眾,稱『常州派』。與『四王』、吳歷合稱『清初六大家』。工詩,詩風超逸。有【甌香館集】。
  惲壽平的【仿古山水圖冊】共六頁,所選圖為第二頁,是一幅仿王蒙的山水畫。畫的右半幅,描繪浙西一帶山水景色,近處坡上數株松檜,臨水峙立石畔,樹下岸邊着一茅亭,遊人可以在此眺望山景。遠處群山起伏,雲煙裊繞,山色在有無間,悠然有遠意。全圖仿王蒙筆意畫成,筆墨輕淡潤澤,意境幽靜深遠,得元人逸趣。畫幅左半幅,畫家題詩一首:
  肯使虎頭稱畫聖,不容摩詰老詩壇。
  驅毫豈有愚公力,萬壑千岩掌上看。
  題詩極贊王蒙山水畫的藝術成就。前兩句說,怎肯讓顧愷之獨稱畫聖,也不容王維長期在詩壇、畫壇上享有盛名。這裏用『借客形主』之法,以凸現王蒙在繪畫界具有很高的地位。這兩句詩用對起法,以『畫聖』與『詩壇』構成對偶,實際上王維不僅擅名於詩壇,也擅名於畫壇,詩句限于格律,省去『畫』字。『虎頭』,即顧愷之,小名虎頭。『摩詰』,王維之字。詩的後兩句,抉出畫幅『取勢』之秘奧,稱讚王蒙的畫藝。南田細緻觀察畫幅,體識畫家取勢的藝術三昧,於是寫出這樣的詩意:畫家揮毫難道真有愚公移山的力量?在掌上的尺幅間看到萬壑千岩。詩意蘊含着一個古老的畫學命題,梁代蕭賁能在咫尺畫幅中表現萬裏江山的氣象,事見【南史・竟陵文宣王子良傳】:『(賁)能書善畫,於扇上畫山水,咫尺之內,便覺萬裏為遙。』南田詩揭示出畫幅『尤工遠勢』的美學特徵,體現着詩畫交融的美學理想。
  『勢』,指繪畫藝術描寫對象的氣勢,一種飛揚的、躍動的態勢,近代畫家呂鳳子稱之為『力的奮發叫勢』(【中國畫法研究】)。它不是畫面具象,卻是蘊含於『象』中的富有美感的神理。沈宗騫【芥舟學畫編・山水・取勢】說:『筆墨相生之道,全在於勢。勢也者,往來順逆而已。』為此,歷代畫家都十分重視『取勢』、『得勢』。唐吳融【壁畫折竹雜言】:『枯纏藤,重欹雪,渭曲逢,湘江別。不是從來無本根,畫工取勢教摧折。』畫折枝竹,原來是為了取勢,詩人較早地提到了『取勢』的問題。秦祖永【畫學心印】載越左語:『畫山水大幅,務以得勢為主。』惲壽平在【題靈岩山圖卷】的跋語中說:『此山之趣在背,寺之趣在面,水之趣在天,蓋以側面取勢。』近代陸儼少的【學畫微言】專列『取勢』一節,他論述構圖時說:『第一要注意取勢,一眼看去,聳神驚目,就能抓住人。』詩歌創作同樣要講究『勢』和『取勢』。皎然【詩式】有『明勢』條,遍照金剛【文鏡秘府論】有『十七勢』,齊己【風騷旨格】『詩有十勢』。王夫之【姜齋詩話】就認為詩歌『以意為主,勢次之』。他評論古代詩人中『唯謝康樂為能取勢,宛轉屈伸,以求盡其意』。詩歌和繪畫藝術正是在『取勢』這個問題上,有着共同的審美追求,便為詩畫藝術的融通,提供了藝術契機。歷代題畫詩人發掘並把握住畫幅取勢之理,成功地將其寫入詩歌中。我們可以從山水、花鳥、人物三種畫科的題詩中,找到許多實例。
  歷代畫家很重視在自己的山水畫中表現『遠勢』。唐代畫家王宰的水山圖,十分壯美,極有遠勢,所以杜甫【戲題王宰畫山水圖歌】:
  十日畫一水,五日畫一石。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跡。壯哉崑崙方壺圖,掛君高堂之素壁。巴陵洞庭日本東,赤岸水與銀河通,中有雲氣隨飛龍。舟人漁子入浦漵,山木盡亞洪濤風。尤工遠勢古莫比,咫尺應須論萬裏。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吳淞半江水。
  老杜詩先描寫王宰畫上的千山萬水,『壯哉』兩句,極意形容王宰畫的山勢;『巴陵』三句,描寫洞庭湖與日本海相連,赤岸之水與銀河相通,極意形容王宰畫的水勢;『舟人』兩句,極寫風勢。七個詩句,已將畫幅的遠勢,表現得很充分,再以『尤工遠勢』兩句一收,寫盡畫幅的遠勢,極贊王宰山水畫的壯美、神妙。元王蒙【惠麓小隱圖】,畫幅左側山麓岡阜連接,雜樹成陰,茅屋水榭臨水而築,章法繁密;畫幅右側則取虛勢,遠山迤邐,留出大片水面。全圖虛實結合,繁密中見空靈,極有遠勢。王蒙題詩云:『白頭學種邵平瓜,四百年前故將家。第二泉頭春夢醒,洞庭煙水接天涯。』題詩不僅展現了友人孟叔敬悠閒超逸的隱士風韻,而且以描寫太湖風光的景語收結全詩,這種水天渺茫的意境,形象地表現出畫幅的『遠勢』,詩畫融合無垠,富有藝術魅力。山水畫家又往往假雲煙吞吐以追求『勢』的美學效果。王跋【墨池風雨圖】云:『董北苑、僧巨然,都以墨染雲氣與吞吐變化之勢。』藏於美國克利夫蘭藝術館的米友仁【雲山圖】,便是一個妙得雲煙吞吐之勢的例證。這幅【雲山圖】,描畫連綿不斷的浙江新昌地區的群山,極意畫出雲霧瀰漫、峯巒若隱若現的景象。畫幅左上方,小米自題一絕:
  好山無數接天涯,煙靄陰晴日夕佳。
  要識先生曾到此,故留筆戲在君家。
  題詩首句說新昌地區好山無數,綿延不絕,直接天涯,寫出畫幅的遠勢。次句說煙靄變幻無常,時陰時晴,山巒晴時現,陰時隱,早晚的景色都很嘉美,寫出煙雲吞吐之勢,畫家借着題詩,坦示畫心,寫出畫幅善於取勢的美學特徵。明文徵明【春山煙樹圖】,仿二米筆法,畫遠山山峯浮現在υ莆碇校自題一詩云:『千村綠樹一溪分,百疊晴巒鎖白雲。』清查士標【仿高房山水墨山水圖】,運用粗筆濕墨,或暈染,或潑墨,或破墨,表現雲煙吞吐之狀,極盡雲煙變幻之妙,自題詩云:『雪浪雲堆勢可呼,一團真意在模糊。』以上這些畫和題詩,都是表現雲煙吞吐之勢的好作品。
  花鳥畫家也很注重『取勢』。蘇軾【與客游道場何山得鳥字】:『更將掀舞勢,把竹畫風。美人為破顏,正似腰支。』這是東坡自題【風竹圖】的詩,他將自己所畫墨竹在風中掀舞之勢,描寫得淋漓盡致。明唐寅的【歲寒三友圖】,用折枝之法,畫出松、竹的枝葉和梅的疏花,着意表現它們秀雅、清越的神韻,松、竹、梅均自畫幅左側出枝,向右方運筆,集束在一起,如插花一般,充分體現出『畫工取勢教摧折』的妙處。鄭燮有一幅【竹圖】(藏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構思非常奇特,畫面上畫一叢墨竹,其中一枝獨挑,穿到畫外。板橋自題詩云:
  畫工何事好離奇,一竿掀天去不知?
  若使循循檐下立,拂雲擎日待何時。
  題詩完全針對一竿直衝雲霄的獨特取勢立意,回答了畫工喜好離奇的問題,詩畫配合,以『一枝獨挑』的藝術形象,寄寓自己的美好理想和遠大抱負。
  畫人物也須『取勢』,沈宗騫【人物畫法】說:『夫行往坐立,向背顧盼,皆有自然之態,當以筆直取。』唐寅【孟蜀宮妓圖】寫四位宮妓,神態各異,互為照應,構成宮妓盛妝打扮一瞬間的場景,深得取勢之理。李士達【三駝圖】用題畫詩配合畫面的取勢技法:
  張駝提盒去探親,李駝遇見問緣因。
  趙駝拍手呵呵笑,世上原來無直人。
  畫面三駝中一人正持杖提盒,側身回顧左面一人。左面一人正拱手向提盒人作揖。後面追來的一人,拍手大笑。三駝形成互相呼應之勢,題詩既描寫了畫面形象,更寫出他們間顧盼照應的態勢,非常傳神。
                           </p>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