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楊經華
柳宗元【黔之驢】記云:『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許多學者普遍將文中的『黔』認為是今天『貴州』。如【柳宗元詩文選注】:『貴州這一帶本來沒有驢子,有個好事的人用船運來了一頭驢子。』(湖南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此外北大中文系、上海師大中文系分別選注的【柳宗元詩文選注】以及尚永亮【柳宗元詩文選評】,也都持同樣的觀點。
對於這些專業的註解,許多成語詞典,如【成語述源釋例】、【成語例示】、【成語故事選讀】等,都紛紛照搬照抄。網上一些經典教案(【黔之驢】已選入中學語文課本),也採納這些釋譯。而貴州省內的一些媒體與大眾也默認『黔之驢』與貴州的關係。有的甚至明確以『貴州黔之驢』為網站名,只要在網上搜索『貴州黔之驢』,就會跳出無數的相關結果。
實際上,唐宋文學作品中的『黔』或『黔中』,是當時黔州或黔中郡的簡稱。黔州又稱黔中郡,是唐代黔中道(先是江南道)下地方中級政區之一,州、郡不過異稱,並無實質差別。公元618年(唐武德元年)沿襲隋代德黔州黔安郡定名黔州。公元742年(天寶元年)改名黔中郡。公元758年(乾元元年)復名黔州。
黔州位於今重慶彭水、黔江一帶,治所設於彭水。黔州地理偏僻,在唐宋時經常成為官僚文人的貶謫之地。如陳耀文【天中記】卷二九載:『高宗欲立武氏,(長孫)無忌、遂良不從。無忌貶黔州自殺;遂良貶愛州而卒。』唐李翱【李文公集】卷一五載:『別駕生令一,侍中源乾曜以子求婚,府君(李則)拒之,固以詞抵之,貶黔州彭水尉。』宋代黃庭堅,紹聖二年(1095)因黨爭而被貶涪州別駕,黔州安置,在黔中居住了三年。
唐宋文學作品中,提到『黔』地的也很多。如杜甫【送王判官扶侍還黔中】:『黔陽信使應稀少,莫怪頻頻勸酒杯。』孟郊【贈黔府王中丞楚】:『舊說天下山半黔中青,又聞天下泉半黔中鳴。』劉長卿【送任侍郎黔中充判官】:『不識黔中路,今看遣使臣。猿隨萬里客,鳥似五溪人。』這些詩歌中的『黔』地,都是指當時的黔州。
黃庭堅謫居黔州時,自稱『黔中老農』(【與宜春朱和叔書】,【山谷集】,【別集】卷一四),也創作了大量描寫黔地生活的作品。如【謫居黔南五首】、【和答元明黔南贈別】、【贈黔南賈使君】、【送曹黔南口號】、【定風波・萬里黔中一漏天】、【醉蓬萊】等詩詞。其中【謫居黔南五首】尤其描寫了黔地的地理氣候以及他當時的心境。這裡的『黔南』顯然不是指今貴州南部,而是當時黔州之南的簡稱,大略相當於今重慶黔江一帶。
柳宗元【黔之驢】寫於他被貶湖南永州時期,為其寓言【三戒】中之一。【三戒】為【臨江之麋】、【黔之驢】、【永某氏之鼠】。其『臨江』、『永』、『黔』都是州縣一級的地區:『臨江』,唐縣名(今江西清江縣),屬吉州;『永』,指永州(今湖南零陵地區);『黔』,當然是黔州。朱東潤先生對此亦注云:『黔,唐州名,治所在今四川彭水。』(【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中編第一冊,353頁,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更重要者,據柳宗元描述,『驢』進入黔地的運載方式是『有好事者,船載以入』。既是『船載』,此地必定處於水系交通較為發達的地區。而無論是現在,還是古代,貴州的水系交通並不發達,與長江並無通航的歷史,所以『船載』不可能進入貴州腹地,也更不可能『放之山下』了。相反,黔州的府治彭水,正處於烏江邊,直接在涪陵與長江相連,完全符合『船載以入』的條件。而黃庭堅被貶黔州,也正是從水路乘船經長江三峽進入的。
綜上所述,『黔之驢』中寓言故事的記敘地點,是當時的黔州黔中郡,完全與貴州沒有任何關係。一個最為有力的直接證據是,宋祝穆【方輿勝覽・黔中郡】中,記載了此地尚存的『古蹟黔之驢』的文化遺蹟,直接證明了『黔之驢』寓言與此地的歷史淵源。至於後人將此『黔』誤為貴州,是受明清以後文人普遍以『黔』專指貴州的影響,唐朝並沒有貴州行省的概念,貴州設為行省是在明代以後。
(作者單位:四川大學中文系)
</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