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s# c! x6 ~ a: w
# h' U$ {2 `5 w: `5 P& O
宋真宗 - A/ L" A$ F* w. m d) G
- o1 F) V: x, Z, {' |7 i" y! U 危機讓人失常,當下的金融危機也是一樣,譬如『財源滾滾』等許多善意詞彙因為和『裁員』等詞存在諧音部分,所以,被很多人打入冷宮,不再使用。其實,『裁員』在歷史悠久的中國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北宋真宗年間的大裁員一次性就砍掉十九萬人,規模之下、力度之狠,堪稱歷史之冠。6 j8 ~+ \- u0 W
4 o2 N1 [, @7 [) L s) b 宋朝的建立者趙匡胤雖然是軍人出身,但卻義無反顧地背叛了自己的階級。這是因為宋朝建立在五代十國的廢墟上,槍桿子裡出政權是常有的事。趙匡胤靠武力獲得了政權,對軍人的危害性深有體會。為此,他經過多年的摸索,建立一套史上複雜程度僅次於遼國的官僚體制,而且這套制度比更年期的女人還善變。
. @# r2 u+ `6 Z5 _* o C4 T/ t0 f$ ~7 V) C3 o
這套官制看着麻煩,但作用是明顯的。這裡的作用分正作用和副作用,先說正作用。這套讓人抓狂的制度通過增設官僚機構層次、官官相互牽制的的方式,成功地分割了權力。但是,正作用後來逐漸淡去,副作用卻越來越大,因為這套制度無形中增加了官員數量;同時,科舉取士的方式也使更多的人進入官僚階層,僅宋太宗當政的22年間,進士科取就達近萬名,而整個唐代290年間進士總數才不過六千。
5 W9 B# ]1 ^) m) V J. E) w+ ]) d. z
% m; J* e3 X% h3 | 官職泛濫,造成了大批的閒散官員。在宋朝的任官制度中,實行了官職分離的任職辦法,既『名與實分』『官與職分』,官制分官、職、差遣的區別。『官』只是表明級別和領取俸祿的依據,『職』是給文臣所加的學士、直閣一類的榮譽稱號。而真正管理事務是『差遣』。官員高俸祿必然使朝廷負擔日益沉重,至英宗時,已經出現了財政赤字,僅平治二年(1065)年財政赤字就多達1570萬貫。
3 I$ X6 D$ g! t. e( k( g
5 ?% y, J& i5 v 在剛剛即位的宋真宗一籌莫展的時候,大臣陳彭年上書建議從五個方面調整政策,緩解社會矛盾,指出『此五者,實經世之要道,致治之坦途也』。這有益於『經世』『致治』的五項方針中,就包括『省冗員』。趙恆一看可行,就於咸平四年(1001)六月在全國範圍內大規模裁員,共記下崗分流冗吏十九萬五千餘人。第二年五月,又進一步『減河北冗官』。
7 A" p, l9 j9 b( X! K- A* V: Q4 e5 b
事實證明,這是次治標不治本的裁員行動,因為導致『冗員』的宋朝官僚體制並沒有絲毫鬆動,因而在不久之後,宋朝很快又回到了上身強大、下身癱瘓的財政困境中,即使王安石上台,也沒有改變這種局面。(摘自新西蘭【中文先驅報】 作者:水銀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