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V. L! q8 l' J / x* ?3 x1 K$ L
張仲景,字仲景,河南南陽人,東漢著名醫學家,被尊稱為『醫聖』。因曾出任長沙太守,又被稱為『張長沙』。他做長沙太守時,逢農曆每月初一、十五,便停止公務,而設案於大堂之上給老百姓治病,稱為坐堂醫生。清代乾隆年間長沙營盤街曾建張仲景祠(簡稱張公祠)以示紀念,可惜後來被毀。今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為其原址所在地。
7 Q" M5 ^1 r; ?% C# K
$ I! F5 a" d6 k, P' G, R 張仲景曾著【傷寒雜病論】,後被分編為【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兩部臨床醫學經典傳世。他在【傷寒雜病論序】中自述,表明其習醫有三個目的:一是『療君親之疾』;二是『救貧賤之厄』;三是『保身長全,以養其生』。可見他除了注重為國君父母和貧苦百姓治病之外,還特別重視養生保健。張仲景養生有這樣幾方面。 % H. E* v( o8 c+ f
* u( d/ ^# q# t: W2 A
首先,講究養生就必須珍惜健康,做到『愛身知己』;反對『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務』,絕不可為名利而『忘軀徇物』,『不惜其命』。否則身體搞垮了,一切名利都會落空。這一點至今仍很值得人們重視。
# I8 C. _- K9 G! }/ w$ [3 b- e+ S. L5 @1 K: N% ~
第二,強調『上工治未病』,認為一個高明的醫生(上工)尤應重視疾病預防。這實際上是對【黃帝內經】所論『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最好繼承與發揚,並以具體行動為民眾防病。傳說有一年冬至前後南陽一帶特別寒冷,許多人的耳朵生了凍瘡,張仲景便在自家庭院搭建大棚,架上一口大鍋,煎煮『嬌耳湯』幫群眾進行防治。所謂嬌耳湯,是用麵皮包裹剁碎的羊肉,放入熱水大鍋中,再加入一些辛辣溫熱藥共同煎煮而成。讓前來求診者每人吃幾個嬌耳,並飲湯一碗,使之全身暖和而兩耳發熱,以此種方法防治耳朵凍傷。所謂嬌耳,原來有嬌愛耳朵之意,後來卻傳變為同音詞『餃餌』即水餃。張仲景實際是水餃這種大眾化美食的發明者。 ! A9 o+ j" V9 e0 I8 b& m
8 }. H! b0 g$ F 第三,在他運用的臨床治療處方中,有的同時也是養生保健方。如有名的當歸生薑羊肉湯,此方是一個補虛祛寒的食療良方,除用於治療婦女痛經、閉經、產後血虛腹痛等症外,一般人冬季皆可服用。但陰虛火旺者不宜服用此方。 0 D/ _; d8 z+ @, \, t9 l0 j
1 J& n2 J3 [+ T' ~* J- L+ v" T5 z. } 張仲景還有一個腎氣丸方,由干地黃、山藥、山茱萸、澤瀉、茯苓、丹皮、桂皮、附子等八味藥物組成。此方能補腎助陽,現代研究表明,此方還具有抗衰老和增強免疫力的功效。後來北宋醫家將此方減去桂枝和附子二藥,便化裁成滋陰補腎良方六味地黃丸。 ( h4 e6 f; R; |/ ^' b U. K# X
% j. e4 l0 V' d) L4 p4 U
(作者系湖南中醫藥大學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