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2 C& w1 k! s : W1 \8 i* c3 ]2 r# ]
贊皇縣城西25公裏處,是著名的棋盤山風景區,景區主峯為四相公寨,四相公寨現在是山峯名,而在古方志中,一直為營寨。明隆慶【趙州志】卷之二,『營寨』目下,贊皇四相公寨釋為:四相公寨,昔唐天寶年安祿山叛,有唐相四人,易名避亂,故名。其山四面險阻,上平坦,因修石牆一周,鐵門兩座,墩台一座。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重修。【贊皇縣誌】乾隆版,四相公寨在卷之一『地理志』『山川』目下:四相公寨,在縣西五十裏,唐天寶中,有四相公避祿山之亂於此。
1 f) c5 i2 k1 v" ?- X% S7 {, E& H, a
傳說,這四位相公是唐開元進士李華和其子李翰、侄李觀、堂侄李紓。 " S% }9 T; R$ b# `9 T
% J7 K9 ~; `' X* l0 X) M
李華本贊皇人,寫一手好文章,在朝為官。安祿山叛亂後,要授李華鳳閣舍人之職,李華死活不干,安祿山就差人每天去找麻煩,李華沒有辦法,就用車拉着老母親偷偷地從長安回到了趙郡贊皇老家。後又輾轉到段裏溝,為避免安祿山叛軍和李唐的戰亂和尋找,上了深山。在絕頂向陽處的山洞裏安下身來。後來,獨生子李翰不見了父親,就約了兩個叔伯弟兄李觀和李紓,一路找到贊皇老家,找到了段裏溝大山上。他們叔侄、父子四人,在山溝裏、山坡上自刨自食,並在這一帶辦起了書塾,在水陸溝掌石崖根由當地村民搭起了一座書屋,一面自己苦讀,一面教山溝裏的孩子們念書。
& }9 {; K$ i+ c- Q/ `
- \9 J% `& K' L9 ] 為了防備安祿山叛軍的騷擾,李華帶領子侄和當地村民在山頂上用石塊築起了一座營寨。除了教書文讀書外,他們還在這裏習武。李華與李翰、李觀、李紓在這裏隱姓埋名,只說是京裏回老家來的,為了避戰亂。他們四人在這裏幫鄉裏育人不擾百姓,得到了山溝山民的愛戴,吃喝燒也不愁,山溝裏有的是乾柴清泉。父子叔侄在這裏不僅苦讀還寫下了一些名篇,李華的『弔古戰場文』被後人收進了【古文觀止】。李翰、李觀、李紓也寫了大量詩文。李觀其中有一篇稱『宿裴友書齋』的詩,實際就是四相公寨生活的寫照。 7 v% T. b n% m: j8 P* T2 I
$ e! [8 ]" U# y* Q- C+ d6 j w
臥君山窗下, , v# R8 q% e; c4 U: \
7 G! z5 S* A# g1 j p6 z
山鳥與我言。
/ O/ o8 U- F3 W& Z! _
8 e! q1 d$ k' b8 @$ t4 y 清風何颼颼,
X3 d. w! q! q1 F
, W2 }$ y, z2 P" M 松柏中夜繁。
2 R# d; i) e& J) u5 d) n# i- s9 t, [# ?. |7 P
久游失歸趣, ' A* ^9 {) ^' B5 @1 l* A' n
" L. [6 [ g' ^& o/ k 宿此似故園。 9 a5 ? ^; H6 k" S: z
* y- E4 _$ Q8 h; F 林煙橫近郊, 5 a1 n& Y% |3 @6 A" C! l
( A) z$ \8 V9 m' m- M; w/ ]8 w 溪月落古原。
. I) H& d; Y8 [# i' g% ~% N% k) n2 T1 q. G6 s# K. [& U7 u
稚子不待曉, + x! J8 R! q. `
- }6 ^) b6 G3 F, l 花間出柴門。
$ c, N; ?3 y9 \/ C N0 m( }
: h8 q* G2 f: V( a' R% q; k& ^ 在安史之亂平定以後,李華帶領子侄陸續回到了長安。李華曾任杭州司戶參軍。李翰官至翰林學士,為張巡曾申辯寫表。李觀也中了進士,官至太子校書郎。李紓官至吏部侍郎。 , `2 {4 |% P4 I% L. _
; D' j% W4 S2 P7 B+ q& J
這四個人被老百姓代代相傳為『四相公』。他們佔過的這座山就稱作四相公寨;住過的山洞稱為四相公洞。曾建過書屋的地方,稱作讀書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