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色的民主是適應中國特色的
此標題足可形成長篇大論,本人從感性的角度出發,簡而言之,希望得到各位更進一步的指正。
一、西方有句話: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是堅決捍衛你說話的權利。體現了對不同意見的寬容和尊重。故而有了選舉,選舉之後,相對於執政者,不同意見一旦獲得廣泛認同,便實現了執政者的更迭。執政者和不執政者在社會實踐中能夠和睦相處。
二、中國歷史文化的世俗化表現:一山不容二虎,順我者昌、逆我者亡。追求絕對化的統一和服從,可以說是一個較大的特色。舉二例言之。
其一:岳飛因莫須有的罪名致害,人們痛恨的是秦檜這樣的奸臣,岳飛對皇帝的絕對服從,或者說皇帝政令的絕對暢通,人們沒有更多地指責。
其二:單位的正職領導因某原因被免職,在大多數情況下,組織上絕對將其作爲一般幹部調到另一個單位,以便讓新的正職領導能夠更好地開展工作,新舊正職領導共存於同一單位的情況很少見。
三、中國社會現在實行的民主選舉是正確的,符合中國歷史文化的內在發展要求。換句話說,是春秋戰國建立的諸子百家學說在歷史長河中不斷發展而適應現代社會歷史背景的新的補充和發展。
十二五規劃著重提出了民生問題,尤其是對民眾幸福指數的論述和更廣泛地聽取民意,如允許網絡上激烈討論的民生議題,更是對民主問題的巨大進步。
四、實行民主,個人認爲,其最終要達到的目的,是國富民強、社會公平、人民幸福。30年改革開放的社會實踐,充分說明了中國正在不斷向這個目標前進。在前進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許多正面或負面的現象,但不能從根本上否定前進的正確性,只能說明我們還需要不斷研究,盡最大可能地將理論研究出來的正確性內容世俗化,更好地指導我們的社會實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