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
诗经 略说诗经 文学的创始可说是歌谣,但歌谣最初形式是与音乐跟跳舞混合在一起,直到较为完备的乐器与文字出现后,音乐与诗歌才分开成独立的艺术。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本有三百一十一篇,其中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六篇为笙诗,有声无辞,故现存只有三百零五篇。
内容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是各国的民间歌谣,有情思之辞,民心之乐,亦有反应社会现况。由朝廷乐官采集后再配乐,也有部分民间已有乐谱,经乐官审定后再收录,计有十五国风。
雅是朝廷贵族在飨宴时,为音乐所配上的歌辞,因宴有大小,所以分大小雅。
颂是天子祭祀神明祖先,歌功颂德,为乐舞所配上的文辞,分周商鲁三颂。
时间大约是从周初(公元前1122年)至春秋中叶(公元前570年),内容有成康时代的宗教诗,厉平时代的叙事诗与社会诗,有宫廷的宴猎诗,还有民间的抒情诗。在这五百多年长的时代,政治社会有很大的起伏变化,诗经内容也随之而多样。
成康两帝,史称刑措者不用四十年,天下安定。这时表现的就是宗教诗,当儿孙有所成就时,自然缅怀祖先流下的汗水,人民生活安逸时,自会感谢上苍的德泽。这种对祖先的赞颂,上天的敬畏,虽然文字简朴,但虔诚的宗教情感,我们可从诗中窥知。
儿孙做了帝王,对祖先的纪念,除了庄严的祭祀外,还有就是把祖先创造家国的事迹写下来,种种的奋斗历程,交织着神话传说的材料,有意的描绘,一面作为统治者的楷模,一面不忘祖先功德。于是叙事史诗随宗教诗之后而出现,诗经的功能超越了宗教阶段,进而兼具历史观念。
昭穆以后,国势渐衰,厉王被逐,幽王被杀,而后平王东迁。东迁后,周室威望日弱,诸侯吞并,夷狄侵犯,社会呈现十分紊乱的局面。从周平王四十九年起,即进入春秋时代,这一时代的政治社会与思想都起了激烈的动荡,反应这动荡现象的便是诗经中那些社会诗,诗中的社会充满杂乱与不安,百姓生活困苦,人民非战情绪,一一道出。至此,诗经已从神鬼帝王进入社会民众阶段。
抒情诗其实在口头文学时代便有了,大概男女关系变得较为复杂,这些诗的文字与情感内容便愈加美丽。我们现在来看诗经,宗教诗是最早的产物,实是因为宗教诗充满了实用功能,有祭司和统治者加以保存与发挥,而抒情诗属个人,当然保存不易。当抒情诗已从口头转为文字时,我们可以说诗经所代表的时代,已从神的世界进入人的世界。
社会诗与抒情诗,是诗经最重要的两部分。由社会诗可看出当日社会生活的全貌,从抒情诗中,可体会当时的浪漫情怀,与男女心灵的活动。也是从这时候开始,诗经有了社会文学与个人文学的分野,个人文学的发展渐渐倾向唯美浪漫路线,一步步走向纯艺术。
诗经所代表的是五百多年长的时代,由多少人各时代慢慢收集,才变成这样一本诗集。最早是周颂,其次是大小雅,再来是商鲁颂和国风。在这么长的时间里,无论政治形态、社会生活、宗教思想的演变,都留下明显的痕迹。文字艺术的进步更是明显,时代愈晚的作品,文字愈是美丽,描写愈细微,形式也愈整齐,音调愈和谐,社会形态跟个人情感更是丰富与复杂。诗经中的文字虽有用着二至九字的文句,但四言却是诗经的正格,诗经是四言诗的代表,诗经以后,四言诗已失去诗坛的地位。
资料来源:中国文学发达史P23~46(台湾中华书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