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樓主: 延章

[二十四史] 元史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2-6-18 11:00 | 顯示全部樓層
<div class="feature"> 元史  卷一百一十二‧表第六上  宰相年表一 宰相者,上承天子,下統百司,治體繫焉。元初,將相大臣,年月疏闊,簡牘未詳者則闕之。中統建元以來,宰執之官,其拜罷歲月之可考者,列而書之。作宰相年表。
    [/td] 中書令  右丞相  左丞相  平章政事  右丞  左丞  參知政事  [/tr]
太祖皇帝                
丙寅 元年              
丁卯 二年              
戊辰 三年              
己巳 四年              
庚午 五年              
辛未 六年              
壬申 七年              
癸酉 八年              
甲戌 九年              
乙亥 十年              
丙子 十一年              
丁丑 十二年              
戊寅 十三年              
己卯 十四年              
庚辰 十五年              
辛巳 十六年              
壬午 十七年              
癸未 十八年              
甲申 十九年              
乙酉 二十年              
丙戌 二十一年              
丁亥 二十二年              
戊子                
太宗皇帝                
己丑 元年              
庚寅 二年              
辛卯 三年              
壬辰 四年              
癸巳 五年              
甲午 六年              
乙未 七年              
丙申 八年              
丁酉 九年              
戊戌 十年              
己亥 十一年              
庚子 十二年              
辛丑 十三年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定宗皇帝                
丙午 元年              
丁未 二年              
戊申 三年              
己酉                
庚戌                
憲宗皇帝                
辛亥 元年              
壬子 二年              
癸丑 三年              
甲寅 四年              
乙卯 五年              
丙辰 六年              
丁巳 七年              
戊午 八年              
己未 九年              
    中書令 右丞相 左丞相 平章政事 右丞 左丞 參知政事
世祖皇帝                
庚申
中統元年
是年置丞相一員。
  禡禡
  王文統
趙璧
廉希憲
張文謙
張啟元
辛酉
二年
  不花
史天澤
忽魯不花
耶律鑄
塔察兒
王文統
賽典赤
廉希憲
張啟元
張文謙
商挺
楊果
壬戌
三年
  不花
史天澤
忽魯不花
耶律鑄
塔察兒
王文統
賽典赤
廉希憲
粘合南合
張啟元
闊闊
張文謙
商挺
楊果
癸亥
四年
  不花
六月。
線真
代。
史天澤
忽魯不花
六月。
塔察兒
代。
耶律鑄
塔察兒
六月陞左丞相。
趙璧
賽典赤
廉希憲
粘合[南合]
張啟元
闊闊
張文謙
姚樞
商挺
楊果
甲子
至元元年
  線真
史天澤
塔察兒
耶律鑄
賽典赤
廉希憲
張啟元
阿里別
張文謙
商挺
楊果
乙丑
二年
是年置丞相五員。
  安童
忽都察兒
史天澤
耶律鑄
伯顏
  趙璧
廉希憲
阿合馬
寶合丁
張啟元
阿里別
姚樞
商挺
王晉
丙寅
三年
是年置丞相五員。
  安童
忽都察兒
史天澤
耶律鑄
伯顏
  廉希憲
宋子貞
阿里別
張文謙

商挺
丁卯
四年
  安童
史天澤
忽都察兒
耶律鑄
伯顏
廉希憲
阿里別
張惠
戊辰
五年
  安童
史天澤
忽都察兒
耶律鑄
伯顏
廉希憲
阿里別
張惠
己巳
六年
  安童
史天澤
忽都察兒
耶律鑄
伯顏
廉希憲
阿里別
張惠
庚午
七年
是年置尚書省,惟設平章政事以下員。
  安童
中書省。
忽都察兒
耶律鑄
阿合馬
張易
尚書省。
伯顏
趙璧
廉希憲
許衡
阿里別
張惠
張惠
李堯咨
麥朮督丁
辛未
八年
是年置尚書省,十二月罷。
  安童
中書省。
忽都察兒
耶律鑄
阿合馬
張易
尚書省。
伯顏
趙璧
廉希憲
許衡
阿里別
張惠
張惠
李堯咨
麥朮督丁
壬申
九年
  安童
忽都察兒
哈伯
張易
趙璧
  李堯咨
麥朮督丁
癸酉
十年
  安童
忽都察兒
哈伯
阿合馬
張易
趙璧
張惠
李堯咨
麥朮督丁
甲戌
十一年
  安童
忽都察兒
哈伯
阿合馬
張易
趙璧
張惠
李堯咨
麥朮督丁
乙亥
十二年
  安童
忽都察兒
哈伯
阿合馬
張易
趙璧
張惠
李堯咨
麥朮督丁
丙子
十三年
    忽都察兒
哈伯
阿合馬

    郝禎
丁丑
十四年
    忽都察兒
哈伯
阿合馬
張惠
  郝禎
戊寅
十五年
      哈伯
阿里
阿合馬
張惠
  耿仁
己卯
十六年
      阿合馬
哈伯
張惠
  郝禎
耿仁
庚辰
十七年
      阿合馬
哈伯
張惠
  郝禎
耿仁
辛巳
十八年
      阿合馬
張惠
耿仁
郝禎
阿里
壬午
十九年
  甕吉剌
正月至三月。
和禮霍孫
四月至十二月。
阿合馬
耶律鑄
  扎珊
張惠
麥朮督丁
耿仁
郝禎
張阿亦伯
阿里
張鵬舉
癸未
二十年
  和禮霍孫
耶律鑄
扎珊
麥朮督丁
  張鵬舉
溫迪罕
甲申
二十一年
  和禮霍孫
耶律鑄
扎珊
麥朮督丁
  張鵬舉
溫迪罕
乙酉
二十二年
  安童
  阿必失哈
忽都魯
盧世榮
史樞
撒的迷失
廉不魯迷失海牙]
丙戌
二十三年
  安童
  薛闍干
麥朮督丁
也速兒
楊居寬
郭佑
廉不魯迷失海牙
丁亥
二十四年
是年置尚書省,設官如七年制。
  安童
中書省。
  薛闍干
麥朮督丁
桑哥
帖木兒
尚書省。
阿魯渾薩理
葉李
楊居寬
不顏里海牙
馬紹
忻都
戊子
二十五年
是年置尚書省,始增丞相一員。
  安童
中書省。
桑哥
尚書省。
  伯答兒
麥朮督丁
帖木兒
阿魯渾薩理
崔彧
葉李
馬紹
何榮祖
張住哥
忻都
夾谷
己丑
二十六年
是年置尚書省。
  安童
中書省。
桑哥
尚書省。
  伯答兒
麥朮督丁
帖木兒
阿魯渾薩理
崔彧
葉李
忻都
張吉甫
張住哥
何榮祖
夾谷
庚寅
二十七年
是年置尚書省。
  安童
中書省。
桑哥
尚書省。
  伯答兒
麥朮督丁
帖木兒
阿魯渾薩理
崔彧
葉李
忻都
馬紹
張吉甫
張住哥
何榮祖
夾谷
十一月
燕真忽都魯
代。
辛卯
二十八年
是年置尚書省,正月至五月罷。
  完澤
中書省。
桑哥
尚書省。
  不忽木
咱喜魯丁
帖木兒
阿魯渾薩理
何榮祖
葉李
忻都
馬紹
馬紹
賀勝
杜思敬
何榮祖
燕真忽都魯
壬辰
二十九年
  完澤
  帖可
剌真
麥朮督丁
商議省事。
不忽木
咱喜魯丁
何榮祖
商議省事。
阿里
馬紹
杜思敬
梁暗都剌
癸巳
三十年
  完澤
  賽典赤
帖可
麥朮督丁
商議省事。
剌真
不忽木
咱喜魯丁
何榮祖
商議省事。
阿里
張九思
杜思敬
梁暗都剌
甲午
三十一年
  完澤
  賽典赤
帖可
剌真
麥朮督丁
不忽木
何榮祖
商議省事。
阿里
張九思
十一月創增。
梁暗都剌
杜思敬
何瑋
成宗皇帝
               
乙未
元貞元年
  完澤
  賽典赤
帖可
剌真
麥朮督丁
不忽木
何榮祖
阿里
張九思
梁暗都剌
楊炎龍
阿老瓦丁
三月改除。
何瑋
丙申
二年
  完澤
  伯顏
帖可
剌真
不忽木
段那海
三月至十二月。
張九思
阿里
三月至十二月。
梁暗都剌
楊炎龍
呂天麟
何瑋
丁酉
大德元年
  完澤
  賽典赤
段那海
帖可
剌真
也先帖木兒
四月至十二月。
阿里
正月至三月。
張九思
梁暗都剌
四月至閏十二月。
梁暗都剌
正月至三月。
八都馬辛
四月至閏十二月。
楊炎龍
呂天麟
張斯立
[四0]六月至十二月。
何瑋
正月至五月。
戊戌
二年
  完澤
  賽典赤
段那海
帖可
剌真
也先帖木兒
正月一月。
梁暗都剌
四月至十二月。
梁暗都剌
正月至三月[四一]。
張九思
正月至二月。
楊炎龍
八都馬辛
正月至六月。
呂天麟
張斯立
己亥
三年
  完澤
哈剌哈孫
賽典赤
帖可
剌真
正月至七月。
段那海
梁暗都剌
楊炎龍
八都馬辛
月古不花
五月至十二月。
迷兒火者
三月至十二月。
呂天麟
正月一月。
張斯立
庚子
四年
  完澤
哈剌哈孫
賽典赤
段那海
梁俺都剌
阿魯渾薩理
八月至十二月。
八都馬辛
楊炎龍
月古不花
呂天麟
迷兒火者
張斯立
哈剌蠻子
辛丑
五年
  完澤
哈剌哈孫
賽典赤
段那海
梁俺都剌
阿魯渾薩理
八都馬辛
楊炎龍
呂天麟
月古不花
迷兒火者
張斯立
哈剌蠻子
壬寅
六年
  完澤
哈剌哈孫
賽典赤
阿魯渾薩理
正月至七月
段那海
梁暗都剌
八都馬辛
楊炎龍
正月至三月。
月古不花
呂天麟
正月至八月。
迷兒火者
正月至七月。
哈剌蠻子
正月至七月。
張斯立
癸卯
七年
  完澤
正月至四月
哈剌哈孫
九月至十二月。
阿忽台
八月至十二月。
賽典赤
正月至二月
阿老瓦丁
三月至十二月。
段那海
正月一月。
阿魯渾薩渾
正月一月。
梁暗都剌
正月一月。
木八剌沙
三月至十二月。
八都馬辛
正月一月。
洪雙叔
四月至十二月。
月古不花
正月一月。
尚文
三月至十二月。
哈剌蠻子
正月一月。

三月至七月。
迷兒火者
正月一月。
張斯立
正月一月。
董士珍
四月至十二月。
甲辰
八年
  哈剌哈孫
阿忽台
阿老瓦丁
正月至九月。
伯顏
十月至十二月。
帖可
阿里
十月至十二月。
洪雙叔
正月一月。
塔思不花
二月至十二月。
八都馬辛
十一月至十二月。
尚文
火失海牙
十一月一月。

迷兒火者
十一月至十二月。
董士珍
正月一月。
趙仁榮
二月至九月。
張祐
十月至十二月。
乙巳
九年
  哈剌哈孫
阿忽台
伯顏
阿里
正月至七月。
八都馬辛
八月至十二月。
段那海
九月至十二月。
長壽
正月至八月。
八都馬辛
正月至七月。
尚文
正月至七月。
脫歡
正月至六月。
迷兒火者
正月至八月。
張祐
正月至十月。
丙午
十年
  哈剌哈孫
阿忽台
帖可
三月至十二月。
阿散
三月至十二月。
伯顏
正月至閏正月。
段那海
正月至閏正月。
八都馬辛
徹里
二月至十月。
哈剌蠻子
章閭
四月至十二月。
迷兒火者
正月至閏正月。
杜思敬
三月至十二月。
也先伯
三月至十二月。
丁未
十一年
  哈剌哈孫
正月至八月。
阿忽台
正月至二月。又八月至十二月。
帖可
正月至二月。
阿散
正月至八月。
教化
八月至十二月。
八都馬辛
正月至二月。
床兀兒
五月至十二月。
塔失海牙
八月至十二月。
脫脫
八月至九月。
法忽魯丁
八月至九月。
別不花
八月至九月。
阿沙不花
五月至十二月。
乞台普濟
六月至十二月。
明里不花
六月至十二月。
哈剌蠻子
正月至二月。
孛羅帖木兒
九月至十二月。
孛羅答失
八月至十二月。
王壽
八月一月。
劉正
十一月至十二月。
郝天挺
十一月至十二月。
抄兒赤
六月至十二月。
塔海
六月至十二月。
杜思敬
正月至三月。
章閭
正月至三月。
阿都赤
正月至七月。
阿里伯
五月至十二月。
斡羅思
七月至十二月。
也先伯
正月至八月。

正月至三月。
撒剌兒
六月至九月。
于璋
十一月至十二月。
烏伯都剌
九月至十二月。
欽察
武宗皇帝
               
戊申
至大元年
  答剌海
正月至三月。
塔思不花
九月至十二月。
乞台普濟
閏十一月至十二月。
脫脫
閏十一月至十二月。
乞台普濟
二月至十一月。
塔失海牙
床兀兒
正月至三月。
乞台普濟
正月至二月。
教化
正月一月。
阿沙不花
右丞相行平章政事,二月至十二月。
阿散
四月至六月。
脫脫木兒
四月至十二月。
赤因帖木兒
閏十一月至十二月。
察乃
閏十一月至十二月。
孛羅帖木兒
劉正
十二月一月。
孛羅答失
正月至十一月。
扎忽兒
閏十一月至十二月。
尚文
八月至十二月。
忽都不丁
八月至十二月。
郝天挺
劉楫
正月至十月。
何瑋
十月至十一月。
烏伯都剌
閏十一月至十二月。
烏伯都剌
正月至十一月。
郝彬
十月至十一月。
于璋
正月至九月。
伯都
閏十一月至十二月。
高昉
閏十一月至十二月。
己酉
二年
是年置尚書省。
  塔思不花
乞台普濟
中書省。
乞台普濟
八月至十二月。尚書省。
脫脫
九月至十二月。
脫脫
塔失海牙
三月至十月。
阿散
三月至十月。[五六]
赤因帖木兒
九月至十二月。
察乃
八月至十二月。
三寶奴
八月至九月。
伯顏
十一月至十二月。
樂實
八月至十二月。
扎忽兒
劉正
保八
八月至十二月。
郝天挺
正月至十一月。
烏伯都剌
正月至十二月。
脫脫
九月至十二月。
忙哥帖木兒
八月至十二月。
伯都
正月至十月。
高昉
王羆
八月至十二月。
郝彬
八月至十二月。
庚戌
三年
 
是年置尚書省,明年正月罷。
  塔思不花
中書省。
脫脫
尚書省。
脫脫
三寶奴
赤因帖木兒
阿散
察乃
樂實
伯顏
伯都
正月一月。
忽都不丁
七月至十一月。
保八
忽都不丁
正月至六月。
斡只
八月至十一月。
忙哥帖木兒
帖里脫歡
賈鈞
正月至十一月。
回回
八月至十二月。
王羆
郝彬
辛亥
四年
  帖木迭兒
脫脫
正月一月。
察乃
赤因帖木兒
李孟
二月至十二月。
完澤
二月至八月。
阿散
十二月一月。
忽都不丁
正月至三月。
烏伯都剌
四月至八月。
斡只
正月一月。
李士英
二月至十二月。
帖里脫歡
正月至八月。
賈鈞
正月至八月。
仁宗皇帝
               
壬子
皇慶元年
  帖木迭兒
阿散
九月至十二月。
  烏伯都剌
李士英
正月至二月。
八剌脫因
三月至十二月。
察罕
正月至九月。
阿卜海牙
十月至十二月。
賈鈞
正月至三月,又九月至十二月。
許師敬
九月至十二月。
癸丑
二年
  帖木迭兒
正月一月。
禿忽魯
正月至十二月。
阿散
章閭
張珪
正月至五月。
烏伯都剌
六月至十二月。
烏伯都剌
正月至五月。
八剌脫因
六月至十二月。
八剌脫因
正月至五月。
阿卜海牙
六月至十二月。
許師敬
阿卜海牙
正月至五月。
禿魯花帖木兒
六月至七月。
薛居敬
九月至十二月。
甲寅
延祐元年
  禿忽魯
正月至二月。
阿散
章閭
正月至十月。
烏伯都剌
正月至八月。
八剌脫因
正月至十一月。
拜住
十二月一月。
阿卜海牙
趙世延
乙卯
二年
  帖木迭兒
阿散
烏伯都剌
李孟
拜住
阿卜海牙
曹從革
趙世延
正月至九月。
郭貫
十一月一月。
丙辰
三年
  帖木迭兒
阿散
烏伯都剌
李孟
伯帖木兒
六月至十二月。
拜住
六月至十二月。
拜住
正月至五月。
阿里海牙
六月至八月。
阿卜海牙
六月至八月。
郭貫 正月至五月。 不花 六月至十二月。 曹從革 正月至七月。 乞塔
九月至十二月。
丁巳
四年
  帖木迭兒
正月至六月。
伯答沙
九月至十二月。
阿散
伯帖木兒
正月至七月。
赤因帖木兒
六月至十二月。
拜住
正月至五月。
阿里海牙
六月至十二月。
李孟
正月至六月。
王毅
八月至十二月。
烏伯都剌
阿卜海牙
正月至五月。
乞塔
六月至十二月。
王毅
正月至五月。
高昉
六月至十二月。
乞塔
正月至五月。
煥住
六月至十二月。
高昉
正月至五月。
張思明
六月一月。
王桂
七月至十二月。
戊午
五年
  伯答沙
阿散
赤因帖木兒
正月至九月。
阿里海牙
亦列赤
十月至十二月。
烏伯都剌
王毅
乞塔
正月至四月。
亦列赤
六月至九月。
高昉
十月至十二月。
高昉
正月至九月。
煥住
十月至十二月。
煥住
正月至九月。
王桂
正月至四月。
敬儼
五月至十二月。
燕只哥
十月至十二月。
己未
六年
  伯答沙
阿散
烏伯都剌
阿里海牙
王毅
亦列赤
正月至十一月。
高昉
煥住
敬儼
正月至八月。
燕只哥
正月至九月。
張思明
閏八月至十二月。
欽察
十月至十二月。
庚申
七年
  伯答沙
正月一月。
帖木迭兒
二月至十二月。
阿散
正月至四月。
拜住
六月至十二月。
答失海牙
六月至十二月。
乃剌忽
六月至七月。
帖木兒脫
六月至十二月。
拜住
五月一月。
烏伯都剌
正月一月。
廉米只兒海牙
十一月至十二月。
亦列赤
正月一月。
阿里海牙
正月至二月。
禿滿迭兒
正月至二月。
赫驢
三月至四月。
趙世榮
三月至七月。
高昉
正月至二月。
木八剌
三月至十二月。
煥住
正月一月。
張思明
三月至十二月。
欽察
正月至五月。
張思明
只兒哈郎
六月至十二月。
速速
六月至十二月。
英宗皇帝
               
辛酉
至治元年
  帖木迭兒
拜住
廉米只兒海牙
帖木兒脫
正月至十月。
塔失海牙
正月至八月。
只兒哈郎
七月至十二月。
只兒哈郎
張思明
速速
薛處敬
五月至十二月。
壬戌
二年
  帖木迭兒
正月至八月。
拜住
十一月至十二月。
拜住
正月至十月。
廉米只兒海牙
正月至十一月。
欽察
五月至十二月。
只兒哈郎
正月至五月。
買驢
四月至十二月。
只兒哈郎

張思明
速速
薛處敬
正月至二月。
王居仁
閏五月至十二月。
癸亥
三年
  拜住
正月至八月。
  欽察
赤因帖木兒
十月一月。
張珪
只兒哈郎
正月至十月。
乃馬
十月至十二月。
速速
正月至八月。
善僧
九月至十二月。
馬剌
王居仁
泰定皇帝
               
甲子
泰定元年
  旭邁傑
倒剌沙
二月至十二月。
倒剌沙
正月一月。
烏伯都剌
欽察
正月至二月。
張珪
乃蠻
二月至十二月。
禿滿迭兒
五月至十二月。
乃蠻
正月一月。
善僧
二月至十二月。
善僧
正月一月。
潑皮
六月至十二月。
馬剌
正月至四月。
王居仁
正月至二月。
楊庭玉
三月至十二月。

五月至十二月。
乙丑
二年
  旭邁傑
正月至八月。
塔失帖木兒
十二月一月。
倒剌沙
禿滿迭兒
烏伯都剌
乃蠻
張珪
正月至二月。
善僧
五月至十二月。
善僧
正月至二月。
潑皮
三月至十二月。
潑皮
正月至二月。
許師敬
四月至十二月。

楊庭玉
正月至四月。
馮不花
五月至十二月。
丙寅
三年
  塔失帖木兒
倒剌沙
禿滿迭兒
乃蠻
正月至二月。
烏伯都剌
察乃
三月至十二月。
善僧
正月至十月。
伯顏察兒
十二月一月。
潑皮
正月至五月。
許師敬
十月至十二月。
許師敬
正月至十月。

十一月至十二月。

正月至十月。
史惟良
十一月至十二月。
馮不花
丁卯
四年
  塔失帖木兒
倒剌沙
禿滿迭兒
察乃
烏伯都剌
伯顏察兒
許師敬
正月至十月。
趙世延
十月至十二月。

馮不花
史惟良
正月至九月。
王士熙
十一月至十二月。
文宗皇帝
               
戊辰
天曆元年
  燕鐵木兒
別不花
塔失海牙
九月至十月。
速速
九月至十月。
闊闊台
九月至十二月。
明里董阿
九月至十二月。
欽察台
十月至十二月。
敬儼
十月至十二月。
趙世延
回回
九月至十一月。
月魯不花
十一月至十二月。
史惟良
九月至十一月。
張友諒
十月至十二月。
月魯帖木兒
十月至十一月。
己巳
二年
  燕鐵木兒
別不花
帖木兒不花
正月至八月。
闊闊台
正月至八月。
明里董阿
正月至四月。
敬儼
正月。
王毅
正月至八月。
哈八兒禿
五月至八月。
徹里帖木兒
五月至八月。
阿兒思蘭海牙
九月至十二月。
朵兒只
十一月。
趙世延
十一月。
欽察台
徹里帖木兒
正月至五月。
闊兒吉思
四月至八月。
朵兒只
八月至十一月。
撒迪
撒迪
月魯帖木兒
正月至八月。
趙世安
十月至十二月。
史惟良
趙世安
正月。
左吉
正月至五月。
王結
正月至八月。
阿榮
八月至十二月。
庚午
至順元年
  燕鐵木兒
伯顏
二月。
欽察台
阿兒思蘭
海牙
三月。
趙世延
正月至閏七月。
阿里海牙
朵兒只
正月至二月。
亦列赤
  趙世安
二月。
張友諒
蔡文淵
正月至五月。
和尚
正月至閏七月。
張友諒
五月至九月。
脫亦納
姚庸
辛未
二年
  燕鐵木兒
  欽察台
阿里海牙
亦列赤
伯撒里
禿兒哈帖木兒
撒迪
張友諒
脫亦納
正月。
姚庸
燕帖木兒
耿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2-6-18 11:00 | 顯示全部樓層
<div class="feature"> 元史  卷一百一十三‧表第六下  宰相年表二
    [/td] 中書令  右丞相  左丞相  平章政事  右丞  左丞  參知政事  [/tr]
癸酉
元統元年
  燕鐵木兒
伯顏
撒敦
欽察歹
脫別歹
阿里海牙
撒迪
阿昔兒
闊兒吉思
闊兒吉思
孛羅
史惟良
王結
忽都海牙
高履亨
甲戌
二年
  伯顏
撒敦
脫別歹
阿里海牙
正月除河南丞相。
撒迪
阿息兒
闊兒吉思
孛羅
王結
忽都海牙
許有壬
十月由侍御史除。
乙亥
至元元年
  伯顏
七月初二日命獨相。
撒敦
唐其勢
六月伏誅。
脫別歹
定住
九月初七日由樞密知院除為頭平章。
阿昔兒
闊兒吉思
七月遷知院。
撒迪
七月初一日由中丞除第二平章,十月為御史大夫。
徹里帖木兒孛羅
七月初四日替闊里吉思。
阿吉剌
十一月由知院除。
塔失海牙
孛羅
七月升平章。
鞏卜班
十月。
王結
耿煥
十一月。
普化
四月由南臺中丞除。
納麟
七月由南臺中丞除。
許有壬
丙子
二年
  伯顏
  定住
塔失海牙
帖木兒不花
孛羅
阿吉剌
鞏卜班
王懋德
納麟
許有壬
丁丑
三年
  伯顏
  定住
二月卒於位。
塔失海牙
孛羅
阿吉剌
鞏卜班
王懋德
納麟
許有壬
戊寅
四年
  伯顏
  探馬赤
哈八兒禿
孛羅
阿吉剌
只兒瓦歹
鞏卜班
王懋德
納麟
傅巖起
己卯
五年
  伯顏
  哈八兒禿
孛羅
阿吉剌
三月出為遼陽平章。
只兒瓦歹
後罷為承旨。
鞏卜班
三月出為甘肅平章。
  納麟
傅巖起
庚辰
六年
  伯顏
二月黜為河南左丞相。
馬札兒台
三月拜,十月罷。
脫脫
十月。
鐵木兒不花
十月。
孛羅
沙剌班
汪家奴
四月由樞密同知為平章,十月除樞密知院。
鐵木兒塔識
傅巖起
納麟
四月除樞密同知。
阿魯
傅巖起
二月升左丞。
許有壬
辛巳
至正元年
  脫脫
鐵木兒不花
別兒怯不花
十二月除江浙左丞相。
脫歡
也先帖木兒
鐵木兒塔識
鐵木兒塔識
四月升平章。
阿魯
許有壬
阿魯
四月升右丞。
定住
許有壬
四月升左丞。
吳忽都不花
壬午
二年
  脫脫
  也先帖木兒
鐵木兒塔識
也滅怯歹
三月由知院除第四平章。
太平
六月。
許有壬
定住
吳忽都不花
癸未
三年
  脫脫
別兒怯不花
十二月。
也先帖木兒
鐵木兒塔識
也滅怯歹
納麟
正月辭。
太平
許有壬
正月辭。
定住
吳忽都不花
伯顏
韓元善
十月由樞密僉院除。
甲申
四年
  脫脫
五月辭位。
阿魯圖
五月。
別兒怯不花
鐵木兒塔識
三月。
太平
納麟
三月由河南平章除。
伯顏
納哈赤
太平
二月升平章。
伯顏
二月至八月,升平章。
達識帖睦邇
九月。
吳忽都不花
姚庸
三月由集賢大學士除,九月為承旨。
董守簡
九月由中丞除。
伯顏
二月升右丞。
搠思監
二月。
韓元善
趙德壽
正月由兵部尚書除。
乙酉
五年
  阿魯圖
別兒怯不花
鐵木兒塔識
七月為御史大夫。
納哈赤
後罷為承旨。
太平
十月為御史大夫。
鞏卜班
七月。
納麟
伯顏
達識帖睦邇
九月罷為承旨。
搠思監
董守簡
後遷中丞。
搠思監
九月升右丞。
兒只班
前資正院使。
韓元善
十月除司農太卿。
呂思誠
十月。
丙戌
六年
  阿魯圖
別兒怯不花
鐵木兒塔識
鞏卜班
納麟
教化
帖木哥
兒只班
後除遼陽平章。
呂思誠
兒只班
升右丞
答兒麻
七月。
瑣南班
呂思誠
四月升左丞。
魏中立
丁亥
七年
  別兒怯不花
正月初九日。四月十八再命,五月罷。
兒只
十二月。
鐵木兒塔識
九月薨於位。
兒只
九月由大夫拜。
太平
十二月。
鐵木兒塔識
四月升左丞相。
太平
六月至十二月。升左丞相。
教化
定住
帖木哥

韓加訥
十二月除大夫。
瑣南班
後遷中丞。
定住
四月由承旨除。
脫歡
七月。
忽都不花
十月。
呂思誠
瑣南班
二月升右丞。
道童
三月。
福壽
六月。
魏中立
孔思立
七月。
戊子
八年
  兒只
太平
教化
定住
後以疾辭。
韓加訥
太不花
忽都不花
忽都不花[四]
呂思誠
福壽
孔思立
己丑
九年
  兒只
七月罷為國王。
脫脫
閏七月復相。
太平
七月罷為承旨。
柏顏
韓加訥
太不花
欽察台
忽都不花
定住
禿滿迭兒
閏七月除四川右丞。
搠思監
呂思誠
後遷中丞。
韓元善
四月。
撒馬篤
玉樞虎兒吐華
閏七月。
秦從德
庚寅
十年
  脫脫
  柏顏
太不花
定住
搠思監
正月。
普化
玉樞虎兒吐華
正月。
韓元善
脫列
韓鏞
辛卯
十一年
  脫脫
  太不花
定住
搠思監
普化
兒只班
玉樞虎兒吐華
韓元善
脫列
韓鏞
松壽
分省濟寧。
烏古孫良楨
十二月。
壬辰
十二年
  脫脫
二月緫兵,八月出師,十一月還朝。
  定住
搠思監
普化
忽都海牙
月魯不花
正月由宣政院使除。
玉樞虎兒吐華
哈麻
八月添設。
韓元善
八月卒。
賈魯
二月添設。
帖里帖穆爾
十一月出為江浙添設左丞。 烏古孫良楨
悟良哈台
三月添設。
杜秉彝
十月添設。
癸巳
十三年
  脫脫
  定住
搠思監
普化
忽都海牙
答失八都魯
哈麻
正月代玉樞虎兒吐華為正。
禿禿
悟良哈台
正月代哈麻,四月為正。
烏古孫良楨
正月。
蠻子
正月由侍御除。
杜秉彝
正月代烏古孫良楨。
甲午
十四年
  脫脫
九月緫兵出征,十二月詔削官爵,淮安安置。
定住
定住
十二月升左丞相。
搠思監
普化
月闊察兒
九月由知院除。
哈麻
十二月。
鎖南班
十二月。
悟良哈台
桑哥失理
十二月由中政院使除添設。
烏古孫良楨
呂思誠
十二月由湖廣左丞召為添設。
蠻子
臧卜
九月由將作院使除。
杜秉彝
乙未
十五年
  汪家奴
二月。
定住
十一月辭,以太保就第治病。
定住
四月拜右丞相。
哈麻
搠思監
正月出為陝西平章,九月復入中書。
哈麻
四月升左丞相。
達識帖睦邇
八月除江浙左丞相。
紐的該
桑哥失理
瑣南班
帖里帖木兒
黑
拜住
悟良哈台
正月除河南平章。
蠻子
九月除中政院使。
拜住
九月代蠻子。
斡欒
由樞密同知代拜住。
臧卜
許有壬
九月為集賢大學士。
呂思誠
烏古孫良楨
杜秉彝
臧卜
實理門
李稷
成遵
月倫失不花
陳敬伯
分省彰德。
丙申
十六年
  定住
正月辭不允,復命。
哈麻
二月黜罷。
搠思監
四月。
搠思監
二月除大夫。
帖里帖木爾
桑哥失里
悟良哈台
實理門
斡欒
呂思誠
十月除大司農卿。
烏古孫良楨
別怯木兒
完者不花
答蘭
李稷
成遵
丁酉
十七年
  搠思監
五月。
太平
五月。
帖裡帖木爾
三月除大夫。
悟良哈台
斡欒
臧卜
十一月分省太原。
老的沙
完不花
答蘭
十一月。
別帖木兒
完者帖木兒
七月由中丞除。
埜仙普化
九月。
失列門
分省濟寧。
八都麻失里
烏古孫良楨
成遵
九月除中丞。
李獻
十一月由中丞除。
完者帖木兒
十一月除宣政同知。
俺普
七月。
卜顏帖木爾
十一月。
哈剌那海
十一月。
崔敬
十一月。
陳敬伯
十一月。
李稷
賈魯
分省濟寧。
戊戌
十八年
  搠思監
定住
太不花
太平
紐的該
斡欒
完不花
老的沙
脫脫帖木兒
燕古思
也先不花
莊嘉
八都麻失里
八都麻失里
六月升平章。
完者帖木兒
塔失帖木兒
李獻
正月除翰林學士。
成遵
失你不花
燕只不花
禿魯
三月由治書除。
忙哥帖木兒
孛羅帖木兒
安童
普顏不花
十月由經略使除。
馬某火者
十一月除崇福司使。
瑣住
崔敬
己亥
十九年
    太平
斡欒
完不花
帖里帖木兒
九月除陝西左丞相。
兒只班
莊嘉
也先不花
八都麻失里
塔失帖木兒
不花
成遵
孛羅帖木兒
伯顏
忙哥帖木兒
脫火赤
分省太原。
王時
二時由詳定使除。
趙中
庚子
二十年
  搠思監
三月。
太平
二月罷為太保。
老的沙
二月由大夫入中書,後復為大夫。
斡欒
完不花
完者帖木兒
達識帖木兒
絆住馬
失列門
不花
分省太原。
陳敬伯
也先不花
七十
王時
分省太原。
危素
丁好禮
辛丑
二十一年
      斡欒
失列門
佛家奴
達識帖木兒
定住
九月出為陜西平章。
答蘭
分省太原。
也先不花
也先不花
陳敬伯
哈剌章
七十
達禮麻失里
袁渙
不顏
危素
壬寅
二十二年
  搠思監
三月。
  斡欒
擴廓帖木兒
失列門
愛不花
佛家奴
十二月為大夫。
塔失帖木兒
絆住馬
孛羅帖木兒
也先不花
玉也速迭兒
七十
剌馬乞剌
分省太原。
達禮麻失里
伯顏帖木兒
哈剌那海
脫木兒
分省太原。
危素
癸卯
二十三年
  搠思監
  愛不花
分省太原。
完不花
普化
絆住馬
咬住
完不花
孛羅帖木兒
也先不花
七十
袁渙
伯顏帖木兒
札剌兒台
危素
馬良
七月。
甲辰
二十四年
  搠思監
四月貶嶺北。
孛羅帖木兒
八月。
也速
孛羅帖木兒
七月。
瑣住
禿堅帖木兒
七月除大夫。
山僧
佛家奴
老的沙
不花帖木兒
脫脫木兒
帖木兒
八都哥
危素
五月除承旨。
王時
李士瞻
李國鳳
乙巳
二十五年
  孛羅帖木兒
七月伏誅。
伯撒里
九月二十七。
擴廓帖木兒
山僧
老的沙
三月除右大夫。
擴廓帖木兒
禿堅帖木兒
失列門
沙藍答里
十月升為頭平章。
上都馬
帖古思不花
別帖木兒
三月除左大夫。
禿魯
脫脫
匡福
慶童
塔失帖木兒
洪寶寶
烈禿
不花帖木兒
忽憐台
金那海
不花帖木兒
十月升平章。
孛羅
曲木
答兒麻失里
脫脫木兒
帖木兒
袁渙
八月除河南右丞。
王時
哈剌章
張晉
明安帖木兒
定住
八都兒
達識帖木兒
黎安道
帖林沙
丙午
二十六年
  伯撒里
擴廓帖木兒
緫兵河南。
沙藍答里
正月。
失列門
不花帖木兒
月魯帖木兒
七十
蠻子
札剌爾台
月魯帖木兒
帖林沙
七十
札剌爾台
袁瑍
李國鳳
八月升。
帖林沙
亦老溫
陳祖仁
董幼安
李國鳳
王羅歹
丁未
二十七年
  完者帖木兒
五月至八月除知院。
也速
八月拜相,緫兵分省山東。
帖里帖木兒
八月除為添設。
擴廓帖木兒
緫兵,十月罷為河南王。
沙藍答里
九月分省大同,十一月薨。
札剌兒
七十
俺普
七月除大宗正札魯火赤。
臧家奴
月魯帖木兒
伯顏帖木兒
哈剌章
十一月為頭平章,分省大同。
蠻子
完者帖木兒
不顏帖木兒
哈剌那海
分省河東。
陳敬伯
李克彝
火里赤
板築兒
丁好禮
帖林沙
忽林台
陳秉直
楊誠
貊高
關保
帖林沙
陳敬伯
八月升平章。
定住
定住
八月升右丞。
董幼安
張守禮
劉益
孫景益
分省河東。
哈海
完者帖木兒
兒只
孫景益
阿剌不花
尹炳文
蓋元魯
董守訓
十月由嶺北參議升。
胡濬
普顏不花
陝思丁
鐵古思帖木兒
分省保定。
莊家
法都忽剌
供給山東。
戊申
二十八年
  也速
失列門
慶童
哈剌章
臧家奴
月魯帖木兒
伯顏帖木兒
完者帖木兒
燕赤不花
魏賽因不花
李思齊
俺普
瑣住
定住
火里忽答
董幼安
張守禮
孫景益
哈海
張裕
郭庸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2-6-18 11:00 | 顯示全部樓層
<div class="feature"> 元史  卷一百一十四‧列傳第一  后妃一
太祖光獻翼聖皇后,名孛兒台旭真,弘吉剌氏,特薛禪之女也。特薛禪與子按陳從太祖征伐有功,賜號國舅,封王爵,以統其部族。有旨:「生女為后,生男尚公主,世世不絕。」世祖至元二年十二月,追諡光獻翼聖皇后。冊文曰:「尊祖宗,致誠孝,實王政之攸先;法天地,建鴻名,亦母儀之克稱。肆先虔於太室,庸昭示於後昆。體茲至公,節以大惠。欽惟光獻皇后,宅心淵靜,稟德柔嘉。當聖神創業之初,有夙夜求賢之助。功施社稷,垂慈訓於景襄;慶衍宮闈,流徽音於莊聖。協贊龍飛之運,永詒燕翼之謀。惟周人著稱思齊,亦推本興王之跡;在漢世始諡光烈,蓋篤申追遠之情。是用稽迪舊章,增崇遺美。謹遣攝太尉某,奉玉冊玉寶,加上尊諡曰光獻翼聖皇后。伏惟淑靈降格,典禮備膺,於億萬年,茂隆丕祚。」升祔太祖廟。其餘后妃有四斡耳朶四十餘人,不記氏族,其名悉見于表。後皆倣此。
太宗昭慈皇后,名脫列哥那,乃馬真氏,生定宗。歲辛丑十一月,太宗崩,后稱制攝國者五年。丙午,會諸王百官,議立定宗。朝政多出於后。至元二年崩,追諡昭慈皇后,升祔太宗廟。
定宗欽淑皇后,名斡兀立海迷失。定宗崩,后抱子失列門垂簾聽政者六月。至元二年,追諡欽淑皇后。
憲宗貞節皇后,名忽都台,弘吉剌氏,特薛禪孫忙哥陳之女也。蚤崩。后妹也速兒繼為妃。至元二年,追諡貞節皇后,升祔憲宗廟。
世祖昭睿順聖皇后,名察必,弘吉剌氏,濟寧忠武王按陳之女也。生裕宗。中統初,立為皇后。至元十年三月,授冊寶,上尊號貞懿昭聖順天睿文光應皇后。
一日,四怯薛官奏割京城外近地牧馬,帝既允,方以圖進,后至帝前,將諫,先陽責太保劉秉忠曰:「汝漢人聰明者,言則帝聽,汝何為不諫。向初到定都時,若以地牧馬則可,今軍蘸俱分業已定,奪之可乎?」帝默然,命寢其事。
后嘗於太府監支繒帛表裏各一,帝謂后曰:「此軍國所需,非私家物,后何可得支?」后自是率宮人親執女工,拘諸舊弓絃練之,緝為紬,以為衣,其韌密比綾綺。宣徽院羊臑皮置不用,后取之合縫為地毯。其勤儉有節而無棄物,類如此。
十三年,平宋,幼主朝于上都。大宴,衆皆歡甚,唯后不樂。帝曰:「我今平江南,自此不用兵甲,衆人皆喜,爾獨不樂,何耶?」后跪奏曰:「妾聞自古無千歲之國,毋使吾子孫及此則幸矣。」帝以宋府庫故物各聚置殿庭上,召后視之,后遍視即去。帝遣宦者追問后,欲何所取。后曰:「宋人貯蓄以遺其子孫,子孫不能守,而歸於我,我何忍取一物耶!」時宋太后全氏至京,不習北方風土,后為奏令回江南,帝不允,至三奏,帝乃荅曰:「爾婦人無遠慮,若使之南還,或浮言一動,即廢其家,非所以愛之也。苟能愛之,時加存卹,使之便安可也。」后退,益厚待之。
胡帽舊無前簷,帝因射日色炫目,以語后,后即益前簷。帝大喜,遂命為式。又製一衣,前有裳無衽,後長倍於前,亦無領袖,綴以兩襻,名曰比甲,以便弓馬,時皆倣之。后性明敏,達於事機,國家初政,左右匡正,當時與有力焉。
十四年二月崩。三十一年,成宗即位,五月,追諡昭睿順聖皇后,其冊文曰:「奉先思孝,臣子之至情;節惠勿名,古今之大典。惟殷娥有明德之號,而周任著思齊之稱。爰考舊章,式崇尊諡。恭惟先皇后,厚德載物,正位承天。隆內治於公宮,綱大倫於天下。曩事龍潛之邸,及乘虎變之秋。鄂渚班師,洞識事機之會;上都踐祚,居多輔佐之謀。先物之明,獨斷于衷;進賢之志,允協于上。左右我聖祖,建帝王之極功;撫育我前人,嗣社稷之重託。臣下之勤勞灼見,生民之疾苦周知。儷宸極二十年,垂慈範千萬世。惟全美聖而益聖,宜顯冊書而屢書。不勝惓惓懇懇之誠,敬展尊尊親親之義,以揚盛烈,以對耿光。謹遣某官某奉玉冊玉寶,上尊諡曰昭睿順聖皇后。欽惟淑靈在天,明鑒逮下。增輝煒管,茂揚徽懿之音;合饗太宮,益衍壽昌之福。」升祔世祖廟。
南必皇后,弘吉剌氏,納陳孫仙童之女也。至元二十年,納為皇后,繼守正宮。時世祖春秋高,頗預政,相臣常不得見帝,輒因后奏事焉。有子一人,名鐵蔑赤。
成宗貞慈靜懿皇后,名失憐荅里,弘吉剌氏,斡羅陳之女也。大德三年十月,立為后。生皇子德壽,早薨。武宗至大三年十月,追尊諡貞慈靜懿皇后,其冊文曰:「宗祧定位,象天地之有陰陽;今古同符,通幽明以行典禮。哀榮斯備,孝敬兼陳。恭惟先元妃弘吉剌氏,慶毓仙源,德昭彤史。春宮主饋,共瞻采翟之輝,椒掖正名,莫際飛龍之會。惟貞協在中之美,而慈推成物之仁。靜既合夫坤元,懿益彰於壺則。雖小星之逮下,豈衆曜之敢齊。嗣服云初,追懷曷已。是用究成先志,式闡徽稱。謹遣某官某,上尊諡曰貞慈靜懿皇后,升祔於成宗皇帝殿室。伏惟淑靈,永伸配侑,介以景福,佑我無疆。」
卜魯罕皇后,伯岳吾氏,駙馬脫里思之女。元貞初,立為皇后。大德三年十月,授冊寶。成宗多疾,后居中用事,信任相臣哈剌哈孫,大德之政,人稱平允,皆后處決。京師創建萬寧寺,中塑祕密佛像,其形醜怪,后以手帕蒙覆其面,尋傳旨毀之。省院臺臣奏上尊號,帝不允。車駕幸上都,后方自奏請。帝曰:「我病日久,國家大事多廢不舉,尚寧理此等事耶!」事遂寢。大德十年,后嘗謀貶順宗妃荅吉與其子仁宗往懷州。明年,成宗崩。時武宗在北邊,恐其歸,必報前怨。后乃命取安西王阿難荅失里來京師,謀立之。仁宗自懷州入清宮禁,既誅安西王,并構后以私通事,出居東安州。
武宗宣慈惠聖皇后,名真哥,弘吉剌氏,脫憐子迸不剌之女。至大三年四月,冊為皇后,其文曰:「乾為天,坤為地,四時由是以相成。日宗陽,月宗陰,萬象以之而並著。后職有關於世教,先猷具載於邦彝。惟慈旨之親承,亦僉言之允若。咨爾皇后弘吉剌氏,睿聰淑哲,端懿誠莊。寶婺分輝,源天潢之自出;纓徽迪慶,系紱組以相仍。後逸」皇慶二年,立長秋寺,掌皇后宮政,秩三品。泰定四年十一月崩,上尊諡曰宣慈惠聖皇后,升祔武宗廟。
速哥失里皇后,按陳哈兒只之女、真哥皇后之從妹也。
妃二人:亦乞烈氏,奴兀倫公主之女,實生明宗,天曆二年追諡仁獻章聖皇后;唐兀氏,生文宗,天曆二年追諡文獻昭聖皇后。
仁宗莊懿慈聖皇后,名阿納失失里,弘吉剌氏,生英宗。皇慶二年三月,冊為皇后,上冊寶,遣官祭告天地於南郊及太廟。改典內院為中政院,秩正二品。
英宗即位,上尊號皇太后,其冊文曰:「坤承乾德,所以著兩儀之稱;母統父尊,所以崇一體之號。故因親而立愛,宜考禮以正名。恭惟聖母,溫慈惠和,淑哲端懿。上以奉宗祏之重,下以敘倫紀之常。恢王化于二南,嗣徽音於三母。輔佐先考,憂勤警戒之慮深;擁佑眇躬,撫育提攜之恩至。迨于今日,紹我丕基。規摹一出於慈闈,付托益彰於祖訓。致天下之養以為樂,未足盡於孝心;極域中之大以為尊,庶可稱其懿美。式遵貴貴之義,用罄親親之情。謹遣某官某奉冊,上尊號曰皇太后。伏惟周宗緜緜,長信穆穆,備洛書之錫福,粲坤極之儀天。啟佑後人,永錫胤祚。」明日,受百官朝賀于興聖宮。
至治二年崩,上諡莊懿慈聖皇后,其冊文曰:「致孝所以揚親,易名所以表行。矧為天下母而養弗逮,履天子位而報則豐。曷勝孺慕之心,必盡欽崇之禮。欽惟先皇太后,夙明壺則,克嗣徽音。輔佐先朝,有恭儉節用之實;誕育眇質,有劬勞顧復之恩。九族咸育於仁,四海仰遵其化。昊天不弔,景命靡融。愴聖善之長違,念風猷之未泯。是用揄揚于彤史,正宜敷繹于寶慈。爰據彝經,追嚴徽號。謹遣攝太尉某官某奉玉冊玉寶,上尊號曰莊懿慈聖皇后。伏惟淑靈如在,合饗太宮。鑒格孔昭,膺茲鉅典。陰相丕祚,億萬斯年。」升祔仁宗廟。
英宗莊靜懿聖皇后,名速哥八剌,亦啟烈氏,昌國公主益里海涯女也。至治元年,冊為皇后。泰定四年六月崩,諡曰莊靜懿聖皇后。
泰定帝八不罕皇后,弘吉剌氏,按陳孫斡留察兒之女。泰定元年,冊為皇后。
妃二人:一曰必罕,一曰速哥荅里,皆弘吉剌氏,兗王買住罕之女也。文宗天曆初,俱安置東安州。
明宗貞裕徽聖皇后,名邁來迪,生順帝而崩。文宗立,諡貞裕徽聖皇后。
八不沙皇后,成宗甥壽寧公主之女也。侍明宗潛邸,生寧宗。天曆二年,立寧徽寺,掌明宗皇后宮事,以鈔萬錠、幣帛二千匹,供后宮費用。十一月,后請為明宗資冥福,命帝師率諸僧作佛事七日于大天源延聖寺,道士建醮于玉虛、天寶、太乙、萬壽四宮,及武當、龍虎二山。至順元年,敕有司供明宗后宮幣帛二百匹。是年四月崩。
文宗卜荅失里皇后,弘吉剌氏,父駙馬魯王琱阿不剌,母魯國公主桑哥剌吉。文宗居建業,后亦在行。天曆元年,文宗即位,立為皇后。二年,授冊寶。十一月,后以銀五萬兩,助建大承天護聖寺。至順元年,以籍沒張珪家田四百頃,賜護聖寺為永業。后與宦者拜住謀殺明宗后八不沙。
三年八月,文宗崩于上都,后導末命,申帝初志,遂立明宗次子懿璘質班,是為寧宗。十一月,奉玉冊玉寶尊皇后為皇太后。十二月,御興聖殿受朝賀。寧宗崩,大臣請立太子燕帖古思。后曰:「天位至重,吾子尚幼,明宗長子妥懽帖睦爾在廣西,今十三歲矣,理當立之。」於是奉旨迎至京師,以明年六月即位,是為順帝。元統元年,尊為太皇太后,仍稱制臨朝。至元六年六月,詔去尊號,安置東安州,尋崩。
寧宗荅里也忒迷失皇后,弘吉剌氏。至順三年十月,立為后,至正二十八年崩,升祔寧宗廟。
順帝荅納失里皇后,欽察氏,太師太平王燕鐵木兒之女。至順四年,立為后。元統二年,授冊寶,某冊文曰:「天之元統二氣,配莫厚於坤儀;月之道循右行,明同貞於乾曜。若昔帝王之宅后,居多輔相之世勳。蓋選德於亢宗,亦疇庸於先正。造周資任、姒之化,興漢表馬、鄧之功。咨爾皇后欽察氏,雍肅惠慈,謙裕靜淑。迺祖迺父,夙堅翼亮之心;于國于家,實獲修齊之助。朕纘丕圖之初載,親承太后之睿謨。眷我元臣,簡茲碩媛。相嚴禋而率典,奉慈極以愉顏。用彰禕翟之華,式著旂常之舊。令攝太尉某官授以玉冊寶章,命爾為皇后。備成嘉禮,宏賁大猷。於戲!嵩高生賢,予篤懷于良佐;關睢正始,爾勉嗣於徽音。永錫壽康,昭示悠久。」三年,后兄御史大夫唐其勢以謀逆誅,弟塔剌海走匿后宮,后以衣蔽之,因遷后出宮,丞相伯顏鴆后于開平民舍。
伯顏忽都皇后,弘吉剌氏,宣慈惠聖皇后真哥姪毓德王孛羅帖木兒之女也。至元三年三月,立為皇后。其冊文曰:「帝王之道,齊其家而天下平;風教所基,正乎位而人倫厚。爰擇配以承宗事,若稽古以率典常。咨爾弘吉剌氏淑哲溫恭,齊莊貞一。屬選賢於中壺,躬受命於慈闈。勗帥來嬪,蹈榘儀之有度;動容中禮,謹夙夜以無違。茲表式於宮庭,宜推崇其位號。乃蠲吉旦,庸舉彝章。遣攝太尉某持節授以玉冊寶章,命爾為皇后。於戲!乾施坤承,克順成於四序;日明月儷,久照臨於萬方。朕欲躋世於乂安,爾其助予之德化。共御亨嘉之運,益延昌熾之期。勉爾徽音,聿修內治。」生皇子真金,二歲而夭。
后性節儉,不妒忌,動以禮法自持。第三皇后奇氏素有寵,居興聖西宮,帝希幸東內。后左右以為言,后無幾微怨望意。從帝時巡上京,次中道,帝遣內官傳旨,欲臨幸,后辭曰:「暮夜非至尊往來之時。」內官往復者三,竟拒不納,帝益賢之。帝嘗問后:「中政院所支錢糧,皆傳汝旨,汝還記之否?」后對曰:「妾當用則支。關防出入,必己選人司之,妾豈能盡記耶?」居坤德殿,終日端坐,未嘗妄踰戶閾。至正二十五年八月崩,年四十二。奇氏后見其所遺衣服弊壞,大笑曰:「正宮皇后,何至服此等衣耶!」其樸素可知。踰月,皇太子自冀寧歸,哭之甚哀。
完者忽都皇后奇氏,高麗人,生皇太子愛猷識理達臘。家微,用后貴,三世皆追封王爵。初,徽政院使禿滿迭兒進為宮女,主供茗飲,以事順帝。后性穎黠,日見寵幸。後荅納失里皇后方驕妒,數箠辱之。荅納失里既遇害,帝欲立之,丞相伯顏爭不可。伯顏罷相,沙剌班遂請立為第二皇后,居興聖宮,改徽政院為資正院。
后無事,則取女孝經、史書,訪問歷代皇后之有賢行者為法。四方貢獻,或有珍味,輒先遣使薦太廟,然後敢食。至正十八年,京城大饑,后命官為粥食之。又出金銀粟帛命資正院使朴不花於京都十一門置冢,葬死者遺骼十餘萬,復命僧建水陸大會度之。時帝頗怠於政治,后與皇太子愛猷識理達臘遽謀內禪,遣朴不花諭意丞相太平,太平不荅。復召太平至宮,舉酒賜之,自申前請,太平依違而已,由是后與太子銜之。而帝亦知后意,怒而疏之,兩月不見。朴不花因后而寵幸,既被劾黜,后諷御史大夫佛家奴為之辯明。佛家奴乃謀再劾朴不花,后知之,反嗾御史劾佛家奴,謫居潮河。
初,奇氏之族在高麗者,怙勢驕橫,高麗王怒,盡殺之。二十三年,后謂皇太子曰:「汝何不為我復讎耶?」遂立高麗王族人留京師者為王,以奇族之子三寶奴為元子。遣同知樞密院事崔帖木兒為丞相,用兵一萬,并招倭兵,共往納之。過鴨綠水,伏兵四起,乃大敗,餘十七騎而還,后大慚。
二十四年七月,孛羅帖木兒稱兵犯闕,皇太子出奔冀寧,下令討孛羅帖木兒。孛羅帖木兒怒,嗾監察御史武起宗言后外撓國政,奏帝宜遷后出于外,帝不荅。二十五年三月,遂矯制幽于諸色緫管府,令其黨姚伯顏不花守之。四月庚寅,孛羅帖木兒逼后還宮,取印章,偽為后書召太子。后仍回幽所,後又數納美女於孛羅帖木兒,至百日,始還宮。及孛羅帖木兒死,召皇太子還京師,后傳旨令廓擴帖木兒以兵擁皇太子入城,欲脅帝禪位。廓擴帖木兒知其意,至京城三十里外,即遣軍還營,皇太子復銜之。事見擴廓帖木兒傳。
會伯顏忽都皇后崩,十二月,中書省臣奏言,后宜正位中宮,帝不荅。又奏改資正院為崇政院,而中政院亦兼主之,帝乃授之冊寶,其冊文曰:「坤以承乾元,人道莫先於夫婦;后以母天下,王化實始於家邦。典禮之常,古今攸重。咨爾肅良合氏,篤生名族,來事朕躬。儆戒相成,每勤於夙夜;恭儉率下,多歷於歲年。既發祥元子於儲闈,復流慶孫枝於甲觀。眷若中宮之位,允宜淑配之賢。宗戚大臣,況僉言而敷請;掖庭諸御,咸傾望以推尊。乃屢遜辭,尤可嘉尚。今遣攝太尉某持節授以玉冊玉寶,命爾為皇后。於戲!慎修壺政,益勉爾輔佐之心;昭嗣徽音,同保我延洪之福。其欽寵命,以衍壽祺。」二十八年,從帝北奔。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2-6-18 11:00 | 顯示全部樓層
<div class="feature"> 元史  卷一百一十五‧列傳第二  睿宗
睿宗景襄皇帝,諱拖雷,太祖第四子,太宗母弟也。方太祖崩時,太宗留霍博之地,國事無所屬,拖雷實身任之。聞燕京盜賊白晝剽掠富民財物,吏不能禁,遂遣塔察、吾圖撒合里往窮治之,殺十有六人,盜始屏息。
己丑夏,太宗還京。八月,即位。明年庚寅秋,太宗伐金,命拖雷帥師以從,破天城堡,拔蒲城縣,聞金平章合達、參政蒲阿守西邊,遂渡河,攻鳳翔。會前兵戰不利,從太宗援之,合達乃退。辛卯春,破洛陽、河中諸城。
太宗還官山,大會諸侯王,謂曰:「人言耗國家者,實由寇敵。今金未殄,實我敵也。諸君寧無計乎?」拖雷進曰:「臣有愚計,非衆可聞。」太宗屏左右,亟臨問之,其言祕,人莫知也。鳳翔既下,有降人李昌國者,言:「金主遷汴,所恃者黃河、潼關之險爾。若出寶雞,入漢中,不一月可達唐、鄧。金人聞之,寧不謂我師從天而下乎。」拖雷然之,言於太宗。太宗大喜,語諸王大臣曰:「昔太祖嘗有志此舉,今拖雷能言之,真賽因也。」賽因,猶華言大好云。遂大發兵。
太宗以中軍自碗子城南下,渡河,由洛陽進;斡陳那顏以左軍由濟南進;而拖雷緫右軍自鳳翔渡渭水,過寶雞,入小潼關,涉宋人之境,沿漢水而下。期以明年春,俱會于汴。遣搠不罕詣宋假道,且約合兵。宋殺使者,拖雷大怒曰:「彼昔遣苟夢玉來通好,遽自食言背盟乎!」乃分兵攻宋諸城堡,長驅入漢中,進襲四川,陷閬州,過南部而還。遂由金取房,前鋒三千人破金兵十餘萬于武當山,趨均州。乘騎浮渡漢水,遣夔曲涅率千騎馳白太宗。太宗方詣漢水,將分兵應之,會夔曲涅至,即遣慰諭拖雷,亟合兵焉。
拖雷既渡漢,金大將合達設伏二十餘萬于鄧州之西,據隘待之。時拖雷兵不滿四萬,及得諜報,乃悉留輜重,輕騎以進。十二月丙子,及金人戰于禹山,佯北以誘之,金人不動。拖雷舉火夜行,金合達聞其且至,退保鄧州,攻之,三日不下。遂將而北,以三千騎命札剌等率之為殿。明旦,大霧迷道,為金人所襲,殺傷相當。拖雷以札剌失律,罷之,而以野里知給歹代焉。未幾,敗金軍。
壬辰春,合達等知拖雷已北,合步騎十五萬躡其後。拖雷按兵,遣其將忽都忽等誘之,日且暮,令軍中曰:「毋令彼得休息,宜夜鼓譟以擾之。」太宗時亦渡河,遣親王口溫不花等將萬餘騎來會。天大雨雪,金人僵凍無人色,幾不能軍,拖雷即欲擊之,諸將請俟太宗至破之未晚。拖雷曰:「機不可失,彼脫入城,未易圖也。況大敵在前,敢以遺君父乎。」遂奮擊于三峰山,大破之,追奔數十里,流血被道,資仗委積,金之精銳盡於此矣。餘衆迸走睢州,伏兵起,又敗之。合達走鈞州,僅遺數百騎。蒲阿走汴,至望京橋,復禽獲之。太宗尋至,按行戰地,顧謂拖雷曰:「微汝,不能致此捷也。」諸侯王進曰:「誠如聖諭,然拖雷之功,著在社稷。」蓋又指其定冊云爾。拖雷從容對曰:「臣何功之有,此天之威,皇帝之福也。」聞者服其不伐。從太宗攻鈞州,拔之,獲合達。攻許州,又拔之,遂從太宗收定河南諸郡。四月,由半渡入真定,過中都,出北口,住夏于官山。
五月,太宗不豫。六月,疾甚。拖雷禱于天地,請以身代之,又取巫覡祓除釁滌之水飲焉。居數日,太宗疾愈,拖雷從之北還,至阿剌合的思之地,遇疾而薨,壽四十有闕。妃怯烈氏,子十一人,長憲宗,次四則世祖也。憲宗立,追諡曰英武皇帝,廟號睿宗。二年,合祭昊天后土,以太祖、睿宗配享。世祖至元二年,改諡景襄皇帝。
 裕宗
裕宗文惠明孝皇帝,諱真金,世祖嫡子也。母昭睿順聖皇后,弘吉烈氏。少從姚樞、竇默受孝經,及終卷,世祖大悅,設食饗樞等。
中統三年,封燕王,守中書令。丞相史天澤入啟事,王曰:「我幼,未嘗習祖宗典則,閑於政體,一旦當大任,惟汝耆德賴焉。」復諭贊善王恂曰:「省臣所啟,等國事也。爾宜入與聞之。」四年,兼判樞密院事。至元初,省臣奏請王署敕,每月必再至中書。於是王將入中書,乳母進新衣,笑却之曰:「吾何事美觀也。」嘗從幸宜興,世祖違豫,憂形于色,夕不能寐。聞母皇后暴得風疾,即悲泣,衣不及帶而行。
七年秋,受詔巡撫稱海,至冬還京。間謂諸王札剌忽及從官伯顏等曰:「吾屬適有茲暇,宜各悉乃心,慎言所守,俾吾聞之。」於是撒里蠻曰:「太祖有訓:欲治身,先治心;欲責人,先責己。」伯顏曰:「皇上有訓:欺罔盜竊,人之至惡。一為欺罔,則後雖出善言,人終弗信。一為盜竊,則事雖未覺,心常惴惴,若捕者將至。」札剌忽曰:「我祖有訓:長者梢,深者底。蓋言貴有終始,長必極其杪,深必究其底,不可中輟也。」王曰:「皇上有訓:毋持大心。大心一持,事即隳敗。吾觀孔子之語,即與聖訓合也。」至王恂陳說尤多,事見恂傳。
十年二月,立為皇太子,仍兼中書令,判樞密院事。受玉冊:「皇帝若曰:咨爾皇太子真金,仰惟太祖皇帝遺訓,嫡子中有克嗣服繼統者,豫選定之。是用立太宗英文皇帝,以紹隆丕構。自時厥後,為不顯立冢嫡,遂啟爭端。朕上遵祖宗宏規,下協昆弟僉同之議,乃從燕邸,即立爾為皇太子,積有日矣。比者,儒臣敷奏,國家定立儲嗣,宜有冊命,此典禮也。今遣攝太尉、左丞相伯顏持節授爾玉冊金寶。於戲!聖武燕謀,爾其承奉。昆弟宗親,爾其和協。使仁孝顯于躬行,抑可謂不負所托矣。尚其戒哉,勿替朕命。」九月丙戌,詔立宮師府,設官屬三十有八員。起處士楊恭懿于京兆。
太子嘗有疾,世祖臨幸,親和藥以賜之。遣侍臣李衆馳祀嶽瀆名山川,太子戒其所至郡邑,毋煩吏迎送,重擾民也。詔以侍衛親軍萬人益隸東宮,太子命王慶端、董士亨選其驍勇者,教以兵法,時閱試焉。太子服綾祫,為瀋所漬,命侍臣重加染治,侍臣請織綾更製之。太子曰:「吾欲織百端,非難也。顧是物未敝,豈宜棄之。」東宮香殿成,工請鑿石為池,如曲水流觴故事。太子曰:「古有肉林酒池,爾欲吾效之耶!」不許。每與諸王近臣習射之暇,輒講論經典,若資治通鑑、貞觀政要,王恂、許衡所述遼、金帝王行事要略,下至武經等書,從容片言之間,苟有允愜,未嘗不為之灑然改容。時侍經幄者,如王恂、白棟皆朝夕不出東宮,而待制李謙、太常宋尤加咨訪,蓋無間也。
十八年正月,昭睿順聖皇后崩,太子自獵所奔赴,勺飲不入口者終日,設廬帳居之。命宋衟擇可備顧問者,衟以郭祐、何瑋、徐琰、馬紹、楊居寬、何榮祖、楊仁風等為言。太子曰:「是數人者,盡為我致之,宜自近者始。」遂召瑋于易州、琰于東平。贊善王恂卒,太子聞之嗟悼,賻鈔二千五百緡。一日,顧謂左右曰:「王贊善當言必言,未嘗顧惜,隨事規正,良多裨補,今鮮有其匹也。」時阿合馬擅國重柄,太子惡其姦惡,未嘗少假顏色。盜知阿合馬所畏憚者,獨太子爾。因為偽太子夜入京城,召而殺之。及和禮霍孫入相,太子曰:「阿合馬死於盜手,汝任中書,誠有便國利民者,毋憚更張。苟或沮撓,我當力持之。」
中書啟以何瑋參議省事,徐琰為左司郎中。瑋、琰入見,太子諭之曰:「汝等學孔子之道,今始得行,宜盡平生所學,力行之。」辟楊仁風于潞州、馬紹于東平,復辟楊恭懿置省中議事,以衛輝緫管董文用練達官政,與恭懿同置省中。按察副使王惲進承華事略:一曰廣孝,二曰立愛,三曰端本,四曰進學,五曰擇術,六曰謹習,七曰聽政,八曰達聰,九曰撫軍,十曰明分,十一曰崇儒,十二曰親賢,十三曰去邪,十四曰納誨,十五曰幾諫,十六曰從諫,十七曰推恩,十八曰尚儉,十九曰戒逸,二十曰審官。太子聞漢成帝不絕馳道,唐肅宗改絳紗袍為朱明服,大喜曰:「使吾行之,亦當若此。」及說邢峙止齊太子食邪蒿,顧宮臣曰:「菜名邪蒿,未必果邪也。雖食之,豈遽使人不正邪?」張九思對曰:「古人設戒,義固當爾。」
詔割江西龍興路為太子分地,太子謂左右曰:「安得治民如邢州張耕者乎!誠使之往治,俾江南諸郡取法,民必安集。」於是召宋大選署守長。江西行省以歲課羨餘鈔四十七萬緡獻,太子怒曰:「朝廷令汝等安治百姓,百姓安,錢糧何患不足,百姓不安,錢糧雖多,安能自奉乎。」盡却之。阿里以民官兼課司,請歲附輸羊三百,太子以其越例,罷之。參政劉思敬遣其弟思恭以新民百六十戶來獻,太子問民所從來,對曰:「思敬征重慶時所俘獲者。」太子蹙然曰:「歸語汝兄,此屬宜隨所在放遣為民,毋重失人心。」烏蒙宣撫司進馬,踰歲獻之額,即諭之曰:「去歲嘗俾勿多進馬,恐道路所經,數勞吾民也。自今其勿復然。」
二十年春,辟劉因于保定,因以疾辭,固辟之,乃至,拜右贊善大夫,以吏部郎中夾谷之奇為左贊善大夫。是時,已立國子學,李棟、宋衟李謙皆以東宮僚友,繼典教事。至是,命因專領之,而以等仍備咨訪。嘗曰:「吾聞金章宗時,有司論太學生廩費太多,章宗謂養出一范文正公,所償顧豈少哉。其言甚善。」會因復以疾乞去。二十二年,以長史耶律有尚為國子司業。中庶子伯必以其子阿八赤入見,諭令入學,伯必即令其子入蒙古學。逾年又見,太子問讀何書,其子以蒙古書對,太子曰:「我命汝學漢人文字耳,其亟入冑監。」
遣使辟宋工部侍郎倪堅于開元,既至,訪以古今成敗得失,堅對言:「三代得天下以仁,其失也以不仁。漢、唐之亡也,以外戚閹豎。宋之亡也,以姦黨權臣。」太子嘉納,賜酒,日昃乃罷。諭德李謙、夾谷之奇嘗進言曰:「殿下睿性夙成,閱理久熟,方遵聖訓參決庶務。如視膳問安之禮,固無待於贊諭。至於軍民之利病,政令之得失,事關朝廷,責在臺院,有非宮臣所宜言者。獨有澄原固本,保守成業,殿下所當留心,臣等不容緘口者也。敬陳十事:曰正心,曰睦親,曰崇儉,曰親賢,曰幾諫,曰戢兵,曰尚文,曰定律,曰正名,曰革敝。」其論正心有云:「太子之心,天下之本也。太子心正,則天心有所屬,人心有所繫矣。唐太宗嘗言,人主一心,攻之者衆,或以勇力,或以辨口,或以諂諛,或以姦詐,或以嗜欲,輻湊攻之,各求自售。人主少懈,而受其一,則其害有不可勝言者。殿下至尊之儲貳,人求自售者亦不為少,須常喚醒此心,不使為物欲所撓,則宗社生靈之福。固本澄原,莫此為切。」論睦親,以「宗親為王室之藩屏,人主之所自衛者也。大分既定,尊卑懸殊,必恩意俯逮,然後得盡其歡心。宗親之歡心得,則遠近之歡心得矣」。其論正名、革敝,尤切中時政。
太子在中書日久,明於聽斷,四方州郡科徵、輓漕、造作、和市,有係民休戚者,聞之,即日奏罷。右丞盧世榮以言利進,太子意深非之。嘗曰:「財非天降,安得歲取贏乎。恐生民膏血,竭於此也。豈惟害民,實國之大蠹。」其後世榮果坐罪。桑哥素主世榮,聞太子有言,訖箝口不敢救。
至元以來,天下臻於太平,人材輩出,太子優禮遇之,在師友之列者,非朝廷名德,則布衣節行之士,德意未嘗少衰。宋目疾,賜鈔千五百緡。王磐告老而歸,官其壻于東平,以終養。孔洙自江南入覲,則責張九思學聖人之道,不知有聖人之後。其大雅不群,本於天性。中外歸心焉。於是世祖春秋高,江南行臺監察御史言事者請禪位於太子,太子聞之,懼。臺臣寢其奏,不敢遽聞,而小人以臺臣隱匿,乘間發之。世祖怒甚,太子愈益懼,未幾,遂薨,壽四十有三。成宗即位,追諡曰文惠明孝皇帝,廟號裕宗,祔于太廟。
 顯宗
顯宗光聖仁孝皇帝,諱甘麻剌,裕宗長子也。母曰徽仁裕聖皇后,弘吉剌氏。甘麻剌少育於祖母昭睿順聖皇后,日侍世祖,未嘗離左右,畏慎不妄言,言必無隱。
至元中,奉旨鎮北邊,叛王岳木忽兒等聞其至,望風請降。既而都阿、察八兒諸王遣使求和,邊境以寧。嘗出征駐金山,會大雪,擁火坐帳內,歡甚,顧謂左右曰:「今日風雪如是,吾與卿處猶有寒色,彼從士亦人耳,腰弓矢、荷刃周廬之外,其苦可知。」遂命饔人大為肉糜,親嘗而遍賜之。撫循部曲之暇,則命也滅堅以國語講通鑑。戒其近侍太不花曰:「朝廷以藩屏寄我,事有不逮,正在汝輩輔助。其或依勢作威,不用我命,輕者論遣,大者奏聞耳,宜各慎之 使百姓安業,主上無北顧之憂,則予與卿等亦樂處於此,乃所以報國家也。」
二十六年,世祖以其居邊日久,特命獵于柳林之地。率衆至漷州,恐廩膳不均,令左右司之分給從士,仍飭其衆曰:「汝等飲食既足,若復侵漁百姓,是汝自取罪謫,無悔。」衆皆如約,民賴以安。北還,覲世祖于上京,世祖勞之曰:「汝在柳林,民不知擾,朕實嘉焉。」明年冬,封梁王,授以金印,出鎮雲南。過中山,又明年春過懷、孟,從卒馬駝之屬不下千百計,所至未嘗橫取於民。
二十九年,改封晉王,移鎮北邊,統領太祖四大斡耳朶及軍馬、達達國土,更鑄晉王金印授之。中書省臣言于世祖曰:「諸王皆置傅,今晉王守太祖肇基之地,視諸王宜有加,請置內史。」世祖從之,遂以北安王傅禿歸、梁王傅木八剌沙、雲南行省平章賽陽並為內史。明年,置內史府。又明年,世祖崩,晉王聞訃奔赴上都。諸王大臣咸在,晉王曰:「昔皇祖命我鎮撫北方,以衛社稷,久歷邊事,願服厥職。母弟鐵木耳仁孝,宜嗣大統。」於是成宗即帝位,而晉王復歸藩邸。
元貞元年,塔塔兒部年穀不熟,檄宣徽院賑之。又荅荅剌民饑,請朝廷賑之。詔賜王鈔千萬貫,及銀帛有差。皇太后復以雲南所貢金器,遣朶年來賜。是歲冬,奉詔以知樞密院事札散、同知徽政院事阿里罕為內史。大德二年,詔給秫米五百石。五年,成宗以邊士貧乏,分給鈔一千萬貫。
六年正月乙巳,王薨,年四十。王天性仁厚,御下有恩。元貞初,藩邸屬官審伯年老,請以其子代之。內史言於王,王曰:「惟天子所命。」其自守如此,故尤為朝廷所重。然崇尚浮屠,命僧作佛事,歲耗財不可勝計。子三人:曰也孫帖木兒,曰松山,曰迭里哥兒不花。王薨後十年,仁宗即位,諡王獻武。又十一年,英宗遇弒,也孫帖木兒以嗣晉王即皇帝位,追尊曰光聖仁孝皇帝,廟號顯宗,祔享太室。又六年,文宗即位,乃毀其廟室。
 順宗
順宗昭聖衍孝皇帝,諱荅剌麻八剌,裕宗第二子也。母曰徽仁裕聖皇后,弘吉剌氏。至元初,裕宗為燕王,荅剌麻八剌生于燕邸。明年,詔裕宗居潮河。八月,召至京師。凡乘輿巡幸及歲時朝賀,未嘗不侍裕宗以行。稍長,世祖賜女侍郭氏,其後乃納弘吉剌氏為妃。二十二年,裕宗薨,荅剌麻八剌以皇孫鍾愛,兩宮優其出閤之禮。
二十八年,始詔出鎮懷州,以侍衛都指揮使梭都、尚書王倚從行,至趙州,從卒有伐民桑棗者,民遮訴于道,荅剌麻八剌怒,杖從卒以懲衆,遣王倚入奏,世祖大悅。未至,以疾召還。明年春,世祖北幸,留治疾京師,越兩月而薨,年二十有九。
子三人:長曰阿木哥,封魏王,郭出也;妃所生者曰海山,是為武宗;曰愛育黎拔力八達,是為仁宗。大德十一年秋,武宗即位,追諡曰昭聖衍孝皇帝,廟號順宗,祔享太廟。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2-6-18 11:00 | 顯示全部樓層
<div class="feature"> 元史  卷一百一十六‧列傳第三  后妃二
睿宗顯懿莊聖皇后名唆魯和帖尼,怯烈氏,生子憲宗、世祖,相繼為帝。至元二年,追上尊諡莊聖皇后,升祔睿宗廟。
至大二年十二月,加諡顯懿莊聖皇后。三年十月,又上玉冊,其文曰:「祖功宗德,稱誄於天。內則閫儀,受成於廟。行之大者名必顯,恩之隆者報則豐。上以增佐定之光,下以伸遹追之孝。欽惟莊聖皇后英明溥博,聖善柔嘉。尊儷景襄,陰教純被。逮事光獻,婦職勤修。勳聿著於承天,祥兩占於夢日。跡聖緒洪源之有漸,知深仁厚澤之無垠。玄符肇自塗山,顧前徽之未稱;蒼籙興於文母,豈後嗣之能忘。是用參考彝經,丕揚景鑠。敷繹寶慈之誼,形容青史之規。謹遣攝太尉某奉玉冊玉寶,加上尊諡曰顯懿莊聖皇后。伏惟睿靈,昭垂鑒格。禮嚴閟宮,樂歌夷則。億萬斯年,承休無斁。」
裕宗徽仁裕聖皇后伯藍也怯赤,一名闊闊真,弘吉剌氏,生順宗、成宗。
先是世祖出田獵,道渴,至一帳房,見一女子緝駝茸,世祖從覓馬湩。女子曰:「馬湩有之,但我父母諸兄皆不在,我女子難以與汝。」世祖欲去之。女子又曰:「我獨居此,汝自來自去,於理不宜。我父母即歸,姑待之。」須臾果歸。出馬湩飲世祖。世祖既去,嘆息曰:「得此等女子為人家婦,豈不美耶!」後與諸臣謀擇太子妃,世祖俱不允。有一老臣嘗知向者之言,知其未許嫁,言于世祖。世祖大喜,納為太子妃。
后性孝謹,善事中宮,世祖每稱之為賢德媳婦。侍昭睿順聖皇后,不離左右,至溷廁所用紙,亦以面擦,令柔軟以進。一日,裕宗有病,世祖往視,見床上設織金卧褥。世祖慍而語之曰:「我嘗以汝為賢,何乃若此耶?」后跪荅曰:「常時不曾敢用,今為太子病,恐有濕氣,因用之。」即時徹去。
世祖崩,成宗至上都,諸王畢會。先是,御史中丞崔彧得玉璽于木華黎國王曾孫世德家,其文曰:「受命于天、既壽永昌」,上之于后。至是,后手授成宗。即皇帝位,尊后為皇太后,冊文曰:「自家而國,治道必有所先;立愛惟親,君德莫先於孝。況恩深於鞠我,而禮重於正名。歷代以來,令儀可考。人子之職所在,天下之母宜尊。恭惟聖母,聖善本乎天資,靜專法乎地道。上以奉宗祏之重,下以敘倫紀之常。助我前人,守卷耳憂勤之志;保予沖子,成思齊雍肅之風。肆神器之有歸,知孫謀之素定。畀付雖由於曆數,規摹一出於庭闈。是用率籲衆心,章明鉅度,不勝拳拳大願。謹奉冊寶,上尊稱曰皇太后。伏惟長信穆穆,周宗綿綿。備洛書之錫福,粲慈極之儀天。瑤圖寶運,於萬斯年。」命設官屬,置徽政院。後院官有受獻浙西田七百頃,籍於位下,太后曰:「我寡居婦人,衣食自有餘,況江南率土,皆國家所有,我曷敢私之。」即命中書省盡易院官之受獻者。后之弟欲因后求官,后語之曰:「若欲求官耶?汝自為之,勿以累我也。」其後,弟果被黜,人皆服后之先見。
大德四年二月崩,祔葬先陵,諡曰裕聖皇后,升祔裕宗廟。至大三年十月,又追尊諡曰徽仁裕聖皇后。
顯宗宣懿淑聖皇后,名普顏怯里迷失,弘吉剌氏,顯宗居晉邸,納為元妃,生泰定帝。
泰定元年,追尊宣懿淑聖皇后,其冊文曰:「祗纘皇圖,方弘仁孝之化;追崇聖母,永懷鞠育之恩。匪建鴻名,疇彰厚德。欽惟皇妣晉王妃弘吉剌氏,淑侔周姒,賢邁虞嬪。儷我先王,恪守肇基之地;昭其懿範,益恢正始之風。順坤道以承乾,炯月輝以溯日。陰功久積,衍聖緒於無疆;神器攸歸,知慶源之有自。仰徽音之如在,慨至養之莫加。聿選休辰,爰修縟典。謹遣攝太尉某奉玉冊玉寶,上尊諡曰宣懿淑聖皇后。伏惟淑靈在上,式垂鑒臨,合享太宮,永錫繁祉。」升祔皇考顯宗廟。天曆初,復祧顯宗廟祀。
順宗昭獻元聖皇后名荅己,弘吉剌氏,按陳孫渾都帖木兒之女。裕宗居燕邸及潮河,順宗俱在侍,稍長,世祖賜女侍郭氏,後乃納后為妃,生武宗及仁宗。
大德九年,成宗不豫,卜魯罕皇后秉政,遣仁宗母子出居懷州。十年十二月,后至懷州。十一年正月,成宗崩。時武宗緫兵北邊,右丞相荅剌罕哈剌哈孫陰遣使報仁宗,與后奔還京師。后與仁宗入內哭,復出居舊邸,朝夕入奠。即遣使迎武宗還,以五月即位。
先是,太后以兩太子星命付陰陽家推筭,問所宜立,對曰:「重光大荒落有災,旃蒙作噩長久。」重光為武宗生年,旃蒙為仁宗生年。太后頗惑其言,遣近臣朶耳諭旨武宗曰:「汝兄弟二人,皆我所出,豈有親疏。陰陽家所言,運祚修短,不容不思也。」武宗聞之默然,進康里脫脫而言曰:「我捍北邊十年,又胤次居長,太后以星命為言,茫昧難信。使我設施合於天心民望,雖一日之短,亦足垂名萬世。何可以陰陽家言,而乖祖宗之託哉!」脫脫以聞,太后愕然曰:「
修短之說,雖出術家,吾為太子遠慮,所以深愛太子也。太子既如是言,今當速來耳。」詳見康里脫脫傳中。
五月,武宗既立,即日尊太后為皇太后。立仁宗為皇太子。三宮協和。十一月,帝朝太后于隆福宮,上皇太后玉冊玉寶。至大元年三月,帝為太后建興聖宮,給鈔五萬錠、絲二萬斤。二年正月,太后幸五臺山作佛事,詔高麗王璋從之。四月,立興聖宮江淮財賦緫管府,以司太后錢糧。三年二月,以上皇太后尊號,告祀南郊。四月,以興聖宮鷹坊等戶四千,分處遼陽,建萬戶府統之。十月戊申,帝率皇太子諸王群臣朝興聖宮,上皇太后尊號冊寶曰儀天興聖慈仁昭懿壽元皇太后。庚戌,后恭謝太廟,以皇太后受尊號,詔赦天下。四年,仁宗即位。延祐二年三月,帝率諸王百官奉玉冊玉寶,加上皇太后尊號曰儀天興聖慈仁昭懿壽元全德泰寧福慶皇太后。
延祐七年,英宗即位。十二月,上尊號太皇太后,冊文云:「王政之先,無以加孝;人倫之本,莫大尊親。肆予臨御之初,首舉推崇之典。恭惟太皇太后陛下,仁施溥博,明燭幽微。爰自居淵潛之宮,已有母天下之望。方武宗之北狩,適成廟之賓天。旋克振於乾綱,諒再安於宗祏。雖有在躬之歷數,實司創業之艱難。儀式表於慈闈,動協謀於先帝。莫究補天之妙,允如扶日之升。位履至尊,兩翼成於聖子;嗣登大寶,復擁佑於眇躬。矧德邁塗山,功高文母。是宜加於四字,式益衍於徽稱。謹奉玉冊玉寶,加上尊號曰儀天興聖慈仁昭懿壽元全德泰寧福慶徽文崇佑太皇太后。於戲!茲雖涉於強名,庶庸申於善頌。九州四海,養未足於孝心;萬歲千秋,願永膺於壽祉。」
丙辰,太后御大明殿,受朝賀。戊辰,告太廟。太后見明宗少時有英氣,而英宗稍柔懦,諸群小以立明宗必不利於己,遂擁立英宗。及既即位,太后來賀,英宗即毅然見於色,后退而悔曰:「我不擬養此兒耶!」遂飲恨成疾。至治三年二月崩,升祔順宗廟配食。
后性聰慧,歷佐三朝,教宮中侍女皆執治女功,親操井臼。然不事檢飭,自正位東朝,淫恣益甚,內則黑驢母亦烈失八用事,外則幸臣失烈門、紐鄰及時宰迭木帖兒相率為奸,以至箠辱平章張珪等,濁亂朝政,無所不至。及英宗立,群倖伏誅,而後勢焰頓息焉。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2-6-18 11:00 | 顯示全部樓層
<div class="feature"> 元史  卷一百一十七‧列傳第四  別里古台
宗王別里古台者,烈祖之第五子,太祖之季弟也。天性純厚,明敏多智略,不喜華飾,軀幹魁偉,勇力絕人。幼從太祖平諸部落,掌從馬。國法常以腹心,遇敗則牽從馬。其子孫最多,居處近太祖行在所,南接按只台營地。嘗從太祖宴諸部族,或潛圖害別里古台,以刀斫其臂,傷甚。帝大怒,欲索而誅之。別里古台曰:「今將舉大事於天下,其可以臣故而生釁隙哉!且臣雖傷甚,幸不至死,請勿治。」帝尤賢之。當創業之初,征取諸國,王未嘗不在軍中,摧鋒陷陣,不避艱險。帝嘗曰:「有別里古台之力,哈撒兒之射,此朕之所以取天下也。」其見稱如此。嘗立為國相,又長扎魯火赤,別授之印。賜以蒙古百姓三千戶,及廣寧路、恩州二城戶一萬一千六百三,以為分地;又以斡難、怯魯連之地建營以居。江南平,加賜信州路及鉛山州二城戶一萬八千。王薨。子曰罕禿忽,曰也速不花,曰口溫不花。
罕禿忽,性剛猛,知兵。從憲宗征伐,多立戰功,及攻釣魚山而還,道由河南,招來流亡百餘戶,悉以入籍。罕禿忽子曰霍歷極,以疾廢,不能軍,世祖俾居于恩,以統其藩人。至大三年,霍歷極薨,子塔出嗣。塔出,性溫厚,謙恭好學,通經史,能撫恤其民云。
也速不花子曰爪都,中統三年,始以推戴功,封廣寧王。至元十三年,賜銀印。
口溫不花,領兵河南,屢建大功,子曰滅里吉台、甕吉剌台。
 朮赤
朮赤者,太祖長子也。國初,以親王分封西北,其地極遠,去京師數萬里,驛騎急行二百餘日,方達京師。以故其地郡邑風俗皆莫得而詳焉。
朮赤薨,子拔都嗣。拔都薨,弟撒里荅嗣。撒里荅薨,弟忙哥帖木兒嗣。忙哥帖木兒薨,弟脫脫忙哥嗣。脫脫忙哥薨,弟脫脫嗣。脫脫薨,弟伯忽嗣。伯忽薨,弟月即別嗣。至元二年,月即別遣使來求分地歲賜,以賑給軍站,京師元無所領府治。三年,中書請置緫管府,給正三品印。至大元年,月即別薨,子札尼別嗣。其位下舊賜平陽、晉州、永州分地,歲賦中統鈔二千四百錠,自至元五年己卯歲始給之。
 禿剌
禿剌,太祖次子察合台四世孫也。少以勇力聞。大德十一年春,成宗崩,左丞相阿忽台等潛謀立安西王阿難荅,而推皇后伯岳吾氏稱制,中外洶洶。仁宗歸自懷孟,引禿剌入內,縛阿忽台等以出,誅之,大事遂定。武宗即位,第功,封越王,錫金印,以紹興路為其分地,禿剌居常怏怏,有怨望意。
至大元年秋,武宗幸涼亭,將御舟,禿剌前止之。帝曰:「爾何如?朕欲登舟。」禿剌曰:「人有常言:一箭中麋,毋曰自能;百兔未得,未可遽止。」此蓋國俗儕輩相靳之語,而禿剌言之,武宗由是銜焉。既而大宴萬歲山,禿剌醉起,解其腰帶擲諸地,嗔目謂帝曰:「爾與我者,止此爾!」帝益疑其有異志。二年春,命楚王牙忽都、丞相脫脫、平章赤因鐵木兒鞫之,辭服,遂伏誅。
子西安王阿剌忒納失里,天曆初以推戴功,進封豫王。
 牙忽都
牙忽都,祖父撥綽,睿宗庶子也。撥綽之母曰馬一實,乃馬真氏。撥綽驍勇善騎射,憲宗命大將軍,北征欽察有功,賜號拔都。歲丁巳,分土諸侯王,賜蠡州三千三百四十七戶,為其食邑。撥綽娶察渾滅兒乞氏,生薛必烈傑兒。薛必烈傑兒娶弘吉剌氏,生牙忽都。
牙忽都年十三,世祖命襲其祖父統軍。至元十二年,從北安王北征。十三年,失列吉叛,遣人誘脅之,牙忽都不從,事王益忠謹。八魯渾拔都兒、粘闓與海都通,相率引去,王遣牙忽都將兵追之,擒八魯渾等以獻。未幾,失列吉、約木忽兒、脫帖木兒等反,以兵攻王。脫帖木兒生致牙忽都,使失列吉拘繫之。牙忽都與王親臣那台等謀逃歸,事覺,那台等被殺,復繫牙忽都,困辱備至。十四年,兀魯兀台、伯顏帥師討叛,失列吉、約木忽兒迎戰,牙忽都潛結赤斤帖木兒、禿禿哈亂其陣。失列吉軍亂,因得脫走。見帝,鬚髮盡白。帝閔之。賞賚甚厚。至元十八年,加封耒陽州五千三百四十七戶。
二十一年,命與禿禿哈同討海都,牙忽都先進,邏得諜人,知其虛實,直前衝敵陣,破其精兵,海都敗走,得所俘掠軍民而還。朶兒朶哈上其功,詔賜鈔幣、鎧甲、弓矢。其後,北安王駐帖木兒河。乃顏、也不堅有異圖,也不堅引兵趨怯綠憐河大帳。王遣闊闊出、禿禿哈率衆追之。那懷之民擾攘不知所從。牙忽都將三百騎,進至阿赤怯地。會王帳下遜篤思部兵逃去,牙忽都諭之使還。時怯必禿忽兒霍台誘蒙古軍二萬從乃顏,牙忽都知之,夜襲其河上軍,突入帳中,遇忽都滅兒堅幾獲之,間道逸去。
二十七年,海都入寇。時朶兒朶哈方居守大帳,詔遣牙忽都同力備禦。軍未戰而潰,牙忽都妻帑輜重駐不思哈剌嶺上,悉為藥木忽兒、明理帖木兒所掠。牙忽都與其子脫列帖木兒相失,獨與十三騎奔還。世祖撫慰嘉歎,賜爵鎮遠王,塗金銀印,以弘吉剌氏女賜之,資裝特厚。復命納里忽、徹徹不花往錫命其部屬同時被剽掠者,以故相桑哥家財分賜之,仍各賜白金五十兩、珠子一酒卮,鈔幣稱是。又命牙忽都居北安王第二帳。王薨,帝命掌大帳,固辭。
成宗立,命牙忽都常侍左右。武宗撫兵漠北,請以子脫列帖木兒從。大德五年,海都、篤哇合軍入寇,脫列帖木兒將兵千人擁護,先後力戰,功多,在軍十年。
成宗崩,安西王阿難荅與明理帖木兒窺望神器。牙忽都曰:「世祖皇帝之嫡孫在,神器所當屬。安西藩王也,入繼非制。」武宗即位,以其父子勞效忠勤,益厚遇之,進封楚王,賜金印,置王傅,以駙馬都尉都剌哈之女弟弘吉烈氏為楚王妃,又以叛王察八兒親屬賜之。脫列帖木兒襲封鎮遠王。
至大三年,察八兒來歸,宗親皆會。牙忽都進曰:「太祖皇帝削平四方,惟南土未定,列聖嗣位,未遑統一。世祖皇帝混一四海,顧惟宗室諸王,弗克同堂而燕。今陛下洪福齊天,拔都罕之裔,首已附順,叛王察八兒舉族來歸,人民境土,悉為一家。地大物衆,有可恃者焉,有不可恃者焉。昔我太祖有訓,世祖誦之,臣與有聞,治亂國者,宜以法齊之,所以辨上下,定民志。今請有以整飭之,則人將有所勸懲,惟陛下鑒之。」帝嘉納其言。
牙忽都薨,仁宗命脫列帖木兒嗣楚王。延祐中,明宗西出,脫列帖木兒坐累,徙西番,沒入其家貲之半。明宗即位,制曰:「脫列帖木兒何罪,其轉徙籍沒,豈不以我故耶。其復故號,人民貲帑悉歸之。」脫列帖木兒薨,子八都兒立。八都兒薨,有子三人:曰燕帖木兒,曰速哥帖木兒,曰朶羅不花。燕帖木兒嗣,時年十有二,妃弘吉剌氏,哈只兒駙馬之女孫,速哥失里皇后之從妹也。
 寬徹普化
寬徹普化,世祖之孫,鎮南王脫歡子也。泰定三年,封威順王,鎮武昌,賜金印,撥付怯薛丹五百名,又自募至一千名。設王傅官屬。湖廣行省供億錢糧衣裝,歲支米三萬石,錢三萬二千錠,又日給王子諸妃飲膳。文宗天曆初,賜寬徹普化金銀各五十兩、幣三十匹,仍鎮湖廣,而寬徹普化縱怯薛等官侵奪民利,民頗患苦之。至元五年,太師伯顏矯制召赴京,貶之。及脫脫為相,始明其無辜,命復還鎮。至正二年,湖北廉訪司糾言,寬徹普化恃以宗室,恣行不法。不報。
十一年,徐壽輝為亂,起蘄、黃,寬徹普化與其子別帖木兒、荅帖木兒引兵至金剛臺,壽輝部將倪文俊敗之,執別帖木見。十二年,壽輝偽將鄒普勝陷武昌,寬徹普化與湖廣行省平章和尚棄城走,詔追奪寬徹普化印,而誅和尚。十三年,湖廣行省參知政事阿魯輝克復武昌及漢陽。寬徹普化復率領王子并本部怯薛丹,屢討賊立功。十四年,詔寬徹普化復鎮武昌,還其印。
十六年,命寬徹普化與宣讓王帖木兒不花以兵鎮遏懷慶,各賜黃金一錠、白金五錠、幣帛九匹、鈔二十錠。未幾,復還武昌,命其子報恩奴、接待奴、佛家奴以大船四十餘隻水陸並進,至沔陽攻徐壽輝偽將倪文俊,且載妃妾以行。兵至漢川縣雞鳴汊,水淺船閣不能行,文俊以火筏盡焚其船,接待奴、佛家奴皆遇害,而報恩奴自死,妃妾皆陷,寬徹普化走陝西。
二十五年,侯伯顏荅失奉寬徹普化自雲南經蜀轉戰而去,至成州,欲之京師,李思齊以取蜀為名,扼不令行,俾屯田于成州以沒。
其子曰和尚者,封義王,侍從順帝左右,多著勞效,帝出入,常與俱。至正二十四年,孛羅帖木兒稱兵犯闕,遂為中書右丞相,緫握國柄,恣為淫虐。和尚心忿其無君,數為帝言之。受密旨,與儒士徐士本謀,交結勇士上都馬、金那海、伯顏達兒、帖古思不花、火你忽都、洪寶寶、黃哈剌八禿、龍從雲,陰圖刺孛羅帖木兒。帝期以事濟,放鴿鈴為號,徐士本掌之。明年七月,孛羅帖木兒入奏事,行至延春閣李樹下,伯顏達兒自衆中奮出,斫孛羅帖木兒,中其腦,上都馬等競前斫死之。詳見孛羅帖木兒傳。
二十八年,順帝將北奔,詔淮王帖木兒不花監國,而以和尚佐之,及京城將破,即先遁,不知所之。
 帖木兒不花
帖木兒不花,世祖孫,鎮南王脫歡第四子也。初,世祖第九子脫歡以討安南無成功,終身不許見,遂封鎮南王,出鎮揚州。脫歡薨,子老章襲封鎮南王。老章薨,弟脫不花襲封鎮南王。脫不花薨,子孛羅不花幼,帖木兒不花乃嗣為鎮南王。
文宗天曆初,賜帖木兒不花黃金五十兩、白金五十兩、幣三十匹。二年,孛羅不花已長,帖木兒不花請以其位復還孛羅不花,朝廷以其讓而不居也,改封宣讓王,賜金印,移鎮於廬州。
順帝至元元年,撥廬州、饒州牧地一百頃賜之。二年,賜市宅錢四千錠,命其王府官,凡班次,列于有司之右。五年,伯顏擅權,矯制貶帖木兒不花及威順王寬徹普化。至脫脫為相,始言于帝,明此兩王者皆無辜,詔令復還鎮。
至正十二年,廬州境內賊起,淮西廉訪使陳思謙言于帖木兒不花曰:「王以帝室之冑,鎮撫淮甸,豈宜坐視,且府中官屬及怯薛丹人等,數甚多,必有可使摧鋒陷陣者,惟王圖之。」帖木兒不花大悟其言,曰:「此吾責也。」即命以所部兵及諸王乞塔歹等,分道擊賊,擒其渠帥,廬州境內皆平。帝聞之,賜金帶、銀鈔,以賞其功。十六年,命帖木兒不花與寬徹普化以兵鎮遏懷慶路,賜金銀各一錠、幣帛九匹、鈔二十錠。既而汝、潁之寇南渡淮,帖木兒不花復以便宜,調芍陂屯軍拒之。及廬州不守,乃挈身北歸,留京師。二十七年,進封淮王,賜金印,設王傅等官。
二十八年,大明兵逼京師,順帝北奔,詔以帖木兒不花監國,而拜慶童中書左丞相輔之。俄而城破,帖木兒不花死之,年八十三。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2-6-18 11:00 | 顯示全部樓層
<div class="feature"> 元史  卷一百一十八‧列傳第五  特薛禪
特薛禪,姓孛思忽兒,弘吉剌氏,世居朔漠。本名特,因從太祖起兵有功,賜名薛禪,故兼稱曰特薛禪。女曰孛兒台,太祖光獻翼聖皇后。
子曰按陳,從太祖征伐,凡三十二戰,平西夏,斷潼關道,取回紇尋斯干城,皆與有功。歲丁亥,賜號國舅按陳那顏。壬辰,賜銀印,封河西王,以統其國族。丁酉,賜錢二十萬緡,有旨:「弘吉剌氏生女世以為后,生男世尚公主,每歲四時孟月,聽讀所賜旨,世世不絕。」又賜所俘獲軍民五千二百,仍授萬戶以領之。按陳薨,葬官人山。元貞元年二月,追封濟寧王,諡忠武;妻哈真,追封濟寧王妃。
子斡陳,歲戊戌授萬戶,尚睿宗女也速不花公主。斡陳薨,葬不海韓。
弟納陳,歲丁巳襲萬戶,奉旨伐宋,攻釣魚山。又從世祖南涉淮甸,下大清口,獲船百餘艘。又率兵平山東濟、兗、單等州。及阿里不哥叛,中統二年與諸王北伐,以其子哈海、脫歡、斡羅陳等十人自從,至于莽來,由失木魯與阿里不哥之黨八兒哈八兒思等戰,追北至孛羅克禿,復戰,自旦及夕,斬首萬級,僵尸被野。薨,葬末懷禿。斡羅陳襲萬戶,尚完澤公主。完澤公主薨,繼尚囊加真公主。至元十四年薨,葬拓剌里。無子。
弟曰帖木兒,至元十八年襲萬戶。二十四年,乃顏叛,從帝親征,以功封濟寧郡王,賜白傘蓋以寵之。二十五年,諸王哈丹禿魯干叛,與諸王及統兵官玉速帖木兒等率兵討之,由龜剌河與哈丹等遇,轉戰至惱木連河,殲其衆。帝賜名按荅兒禿那顏,以旌其功。薨,葬末懷禿。
子二人:長曰琱阿不剌,次曰桑哥不剌,皆幼。至元二十七年,以其弟蠻子台襲萬戶。亦尚囊加真公主。成宗即位,封皇姑魯國大長公主,以金印封蠻子台為濟寧王。奉旨率本部兵討叛王海都、篤哇,既與之遇,方約戰,行伍未定,單騎突入陣中,往復數四,敵兵大擾,一戰遂大捷。時武宗在藩邸,統大軍以鎮朔方,有旨令蠻子台緫領蒙古軍民官,轉武宗守莽來,以遏北方。囊加真公主薨,繼尚裕宗女喃哥不剌公主。蠻子台薨,年五十有二。
大德十一年三月,按荅兒禿長子琱阿不剌襲萬戶,尚祥哥剌吉公主,六月,封大長公主,賜琱阿不剌金印,加封魯王。至大二年,賜平江稻田一千五百頃。皇慶間,加封皇姊大長公主。天曆間,加號皇姑徽文懿福貞壽大長公主。至大三年,琱阿不剌薨,葬末懷禿。
阿里嘉室利,琱阿不剌嫡子也。至大三年,甫八歲,襲萬戶。四年七月,襲封魯王,尚朶兒只班公主。元統元年,阿里嘉失利薨。至順間,封朶兒只班號肅雍賢寧公主。
桑哥不剌者,魯王琱阿不剌之弟、阿里嘉室利之叔也。自幼奉世皇旨,養于斡可珍公主所,是為不只兒駙馬,後襲統其本部民四百戶。成宗時,奉旨尚普納公主;至順間,封鄆安大長公主,授桑哥不剌金印,封鄆安王,職千戶。元統元年,授萬戶。二年三月,加封鄆安公主號皇姑大長公主;加封桑哥不剌魯王。以疾薨,年六十一。此皆以駙馬襲封王爵者也。
唆兒火都者,亦按陳之子,以從征功,在太祖朝遙授左丞相,為千戶,仍賜以塗金銀章,及金銀字海青圓符五、驛馬券六。其子曰阿哈駙馬,當憲宗朝嘗率兵破徐州,以功受賞黃金一鋌、白金十鋌及銀鞍勒,仍命襲父官。至世祖時,有詔「弘吉剌萬戶所受驛券、圓符皆仍其舊,凡唆兒火都所受者,宜皆收之」,而唆兒火都之諸孫若孛羅沙、伯顏、蠻子、添壽不花、大都不花、掌吉等,及阿哈千戶之孫曰也速達兒與按陳之弟名冊者,在太祖世授官本藩蒙古軍站千戶。冊之子曰哈兒哈孫,以平金功,賜號拔都兒。哈兒哈孫之孫曰都羅兒,至元四年,授光祿大夫,以銀章封懿國公。
有脫憐者,亦按陳之裔孫也,世祖授本藩千戶,仍賜驛券、圓符各四,令以兵守朔土之怯魯連。二十四年,從族父按荅兒禿征叛王乃顏有功,亦賜號拔都兒。脫憐卒,子迸不剌嗣。迸不剌卒,子買住罕嗣。買住罕尚拜荅沙公主。卒,弟孛羅帖木兒嗣,以金章封毓德王。孛羅帖木兒薨,買住罕孫阿失襲千戶。
有名丑漢者,按陳次子必哥之裔孫,尚台忽魯都公主。仁宗朝,封安遠王,以兵守莽來。
有荅兒罕者,亦特薛禪之裔孫也,以從軍功,世祖亦賜以拔都兒之號,加賜黃金一鋌。其子曰不只兒,從征乃顏禽其黨金家奴,帝賞以金帶。其後有曰伯奢者,即其孫也。
又按陳之孫納合,尚太宗唆兒哈罕公主。火忽之孫不只兒,尚斡可真公主。又特薛禪諸孫有名脫羅禾者,尚不魯罕公主,繼尚闊闊倫公主。此皆尚公主為駙馬者也。
凡其女之為后者,自光獻翼聖皇后以降,憲宗貞節皇后諱忽都台,及后妹也速兒,皆按陳從孫忙哥陳之女。世祖昭睿順聖皇后諱察必,濟寧忠武王按陳之女;其諱帖古倫者,按陳孫脫憐之女;諱喃必冊繼守正宮者,納陳孫僊童之女。成宗貞慈靜懿皇后諱實憐荅里,斡羅陳之女也。順宗昭獻元聖皇后諱荅吉,大德十一年十一月,武宗冊上皇太后,至大三年十月,加上尊號曰儀天興聖慈仁昭懿壽元皇太后,仁宗延祐二年,加上尊號曰儀天興聖慈仁昭懿壽元全德泰寧福慶皇太后,延祐七年,又加徽文崇祐四字,尊號太皇太后,則按陳孫渾都帖木兒之女。武宗宣慈惠聖皇后諱真哥,脫憐子迸不剌之女;其諱速哥失里者,按陳從孫哈兒只之女。泰定皇后諱八不罕,按陳孫斡留察兒之女;其諱必罕、諱速哥荅里者,皆脫憐孫買住罕之女。文宗皇后諱不荅失里,琱阿不剌魯王之女。此則弘吉剌氏之為后者也。
初,弘吉剌氏族居於苦烈兒溫都兒斤、迭烈木兒、也里古納河之地。歲甲戌,太祖在迭蔑可兒時,有旨分賜按陳及其弟火忽、冊等農土,農土猶言經界也。若曰「是苦烈兒溫都兒斤,以與按陳及哈撒兒為農土」。申諭按陳曰:「可木兒溫都兒、荅兒腦兒、迭蔑可兒等地,汝則居之。」諭冊曰:「阿剌忽馬乞迤東,蒜吉納禿山、木兒速拓、哈海斡連直至阿只兒哈溫都、哈老哥魯等地,汝則居之。當以胡盧忽兒河北為鄰,按赤台為界。」又諭火忽曰:「哈老溫迤東,塗河、潢河之間,火兒赤納慶州之地,與亦乞列思為鄰,汝則居之。」又諭按陳之子唆魯火都曰:「以汝父子能輸忠于國,可木兒溫都兒迤東,絡馬河至于赤山,塗河迤南與國民為鄰,汝則居之。」
至至元七年,斡羅陳萬戶及其妃囊加真公主請于朝曰:「本藩所受農土,在上都東北三百里荅兒海子,實本藩駐夏之地,可建城邑以居。」帝從之。遂名其城為應昌府。二十二年,改為應昌路。元貞元年,濟寧王蠻子台亦尚囊加真公主,復與公主請於帝,以應昌路東七百里駐冬之地創建城邑,復從之。大德元年,名其城為全寧路。
弘吉剌之分邑,得任其陪臣為達魯花赤者,有濟寧路及濟、兗、單三州,鉅野、鄆城、金鄉、虞城、碭山、豐縣、肥城、任城、魚臺、沛縣、單父、嘉祥、磁陽、寧陽、曲阜、泗水一十六縣。此丙申歲之所賜也。至元六年,陞古濟州為濟寧府,十八年始陞為路,而濟、兗、單三州隸焉。又汀州路長汀、寧化、清流、武平、上杭、連城六縣,此至元十三年之所賜也。又有永平路灤州、盧龍、遷安、撫寧、昌黎、石城、樂亭六縣,此至大元年之所賜也。若平江稻田一千五百頃,則至大二年所賜也。其應昌、全寧等路則自達魯花赤緫管以下諸官屬,皆得專任其陪臣,而王人不與焉。
此外,復有王傅府,自王傅六人而下,其群屬有錢糧、人匠、鷹房、軍民、軍站、營田、稻田、煙粉千戶、緫管、提舉等官,以署計者四十餘,以員計者七百餘,此可得而稽考者也。其五戶絲、金鈔之數:則丙申歲所賜濟寧路之三萬戶,至元十八年所賜汀州路之四萬戶,絲以斤計者,歲二千二百有奇;鈔以錠計者,歲一千六百有奇。此則所謂歲賜者也。
孛禿
孛禿,亦乞列思氏,善騎射。太祖嘗潛遣朮兒徹丹出使,至也兒古納河。孛禿知其為帝所遣,值日暮,因留止宿,殺羊以享之。朮兒徹丹馬疲乏,復假以良馬,及還,孛禿待之有加。朮兒徹丹具以白帝,帝大喜,許妻以皇妹帖木倫。孛禿宗族乃遣也不堅歹等詣太祖,因致言曰:「臣聞威德所加,若雲開見日、春風解凍,喜不自勝。」帝問:「孛禿孳畜幾何?」也不堅歹對曰:「有馬三十匹,請以馬之半為聘禮。」帝怒曰:「婚姻而論財,殆若商賈矣。昔人有言,同心實難,朕方欲取天下,汝亦乞列思之民,從孛禿效忠於我可也,何以財為!」竟以皇妹妻之。
既而札赤剌歹札木哈、脫也等以兵三萬入寇。孛禿聞之,遣波欒歹、磨里禿禿來告,乃與哈剌里、札剌兀、塔兒哈泥等討脫也等,掠其輜重,降其民。乃蠻叛,帝召孛禿以兵至,大戰敗之。
皇妹薨,復妻以皇女火臣別吉,而命哈兒八台之子也可忽林圖帶弓矢為之侍。哈兒八台曰:「吾兒豈能為人臣僕,寧死不為也。」帝令孛禿與之敵,哈兒八台令月列等拒戰於碗圖河。孛禿直前擒月列,刺殺也可忽林圖,哈兒八台走渡拙赤河,又擒之,盡殺其衆。
從太師國王木華黎略地遼東、西,以功封冠懿二州。從征西夏,病薨。贈推忠宣力佐命功臣、太師、開府儀同三司、駙馬都尉、上柱國,進封昌王,諡忠武。子鎖兒哈襲爵。
鎖兒哈,事太宗。與木華黎取嘉州,降其民,遣伯禿兒哈拙赤碣來獻捷,帝曰:「若父宣力國家,朕昔見之。今鎖兒哈克光前烈。」賜以金錦、金帶、七寶鞍,召至中都,以疾薨。鎖兒哈娶皇子斡赤女安禿公主,生女是為憲宗皇后。
子札忽兒臣,從定宗出討萬奴有功,太宗命親王安赤台以女也孫真公主妻之。薨,贈推誠靖宣佐運贊治功臣、太師、開府儀同三司、駙馬都尉、上柱國,襲封昌王,諡忠靖。
札忽兒臣有子二人:長月列台,娶皇子賽因主卜女哈荅罕公主,生脫別台,與乃顏戰,有功。次忽憐。
忽憐,尚憲宗女伯牙魯罕公主。後脫黑帖木兒叛,世祖命忽憐與失列及等討之,大戰終日,脫黑帖木兒敗走,帝嘉之,復令尚憲宗孫女不蘭奚公主。宋平,封以廣州。乃顏、聲剌哈兒叛,世祖親征,薛徹堅等與哈荅罕屢戰,帝召忽憐至,值薛徹堅等戰于程火失溫之地,哈荅罕衆甚盛,忽憐以兵二百迎敵,敗之。哈荅罕等走度猱河,還其巢穴。踰年夏,帝命忽憐復征之。至曲列兒、塔兀兒二河之間,大戰,其衆皆度塔兀河遁去。餘百人逃匿山谷,忽憐即率兵二百徒步追之。薛徹堅止之曰:「彼亡命者,安得徒行。」忽憐不聽,往殺其衆。薛徹堅以聞,賜金一鋌、銀五鋌。又踰年,復往征之,與哈荅罕遇于兀剌河。忽憐夜率千人潛入其軍,盡殺之。帝賜鈔五萬貫、金一鋌、銀十鋌。忽憐薨,贈效忠保德輔運佐理功臣、太師、開府儀同三司、駙馬都尉、上柱國,追封昌王,諡忠宣。
子阿失,事成宗。篤哇叛于海都,帝遣晉王甘麻剌并武宗帥師討之。大德五年,戰哈剌荅山,阿失射篤哇中其膝,擒殺甚多,篤哇號哭而遁,武宗賜之衣。成宗加賜珠衣,封為昌王,置王府官屬。仁宗朝,復賜以寧昌縣稅入。阿失尚成宗女亦里哈牙公主,復尚憲宗曾孫女買的公主。阿失薨,子八剌失里襲封昌王。忽憐從弟不花,尚世祖女兀魯真公主;其弟鎖郎哈,娶皇子忙哥剌女奴兀倫公主,生女,是為武宗仁獻章聖皇后,實生明宗。
阿剌兀思剔吉忽里
阿剌兀思剔吉忽里,汪古部人,係出沙陀雁門之後。遠祖卜國,世為部長。金源氏塹山為界,以限南北,阿剌兀思剔吉忽里以一軍守其衝要。
時西北有國曰乃蠻,其主太陽可汗遣使來約,欲相親附,以同據朔方。部衆有欲從之者,阿剌兀思剔吉忽里弗從,乃執其使,奉酒六尊,具以其謀來告太祖。時朔方未有酒,太祖飲三爵而止,曰:「是物少則發性,多則亂性。」使還,酬以馬五百、羊一千,遂約同攻太陽可汗。阿剌兀思剔吉忽里先期而至。既平乃蠻,從下中原,復為嚮導,南出界垣。太祖留阿剌兀思剔吉忽里歸鎮本部,為其部衆昔之異議者所殺,長子不顏昔班併死之。
其妻阿里黑攜幼子孛要合與姪鎮國逃難,夜遁至界垣,告守者,縋城以登,因避地雲中。太祖既定雲中,購求得之,賜與甚厚,乃追封阿剌兀思剔吉忽里為高唐王,阿里黑為高唐王妃,以其子孛要合尚幼,先封其姪鎮國為北平王。鎮國薨,子聶古台襲爵,尚睿宗女獨木干公主,略地江淮,薨于軍,賜興州民千餘戶,給其葬。
孛要合幼從攻西域,還封北平王,尚阿剌海別吉公主。公主明睿有智略,車駕征伐四出,嘗使留守,軍國大政,諮稟而後行,師出無內顧之憂,公主之力居多。孛要合未有子,公主為進姬妾,以廣嗣續,生三子:曰君不花,曰愛不花,曰拙里不花。公主視之,皆如己出。孛要合薨,追封高唐王,諡武毅。後加贈宣忠協力翊衛果毅功臣、太傅、儀同三司、上柱國、駙馬都尉,追封趙王。公主阿剌海別吉追封皇祖姑齊國大長公主,加封趙國。
子君不花,尚定宗長女葉里迷失公主。愛不花,尚世祖季女月烈公主。中統初,緫兵討阿里不哥,敗闊不花於按檀火爾歡之地。三年,圍李璮于濟南,獨當一面。事平,又從征西北,敗叛王之黨撒里蠻于孔古烈。愛不花卒。子闊里吉思。
闊里吉思,性勇毅,習武事,尤篤於儒術,築萬卷堂於私第,日與諸儒討論經史,性理、陰陽、術數,靡不該貫。尚忽荅的迷失公主,繼尚愛牙失里公主。宗王也不干叛,率精騎千餘,晝夜兼行,旬日追及之。時方暑,將戰,北風大起,左右請待之,闊里吉思曰:「當暑得風,天贊我也。」策馬赴戰,騎士隨之,大殺其衆,也不干以數騎遁去。闊里吉思身中三矢,斷其髮。凱還,詔賜黃金三斤、白金千五百斤。
成宗即位,封高唐王。西北不安,請於帝願往平之,再三請,帝乃許。及行,且誓曰:「若不平定西北,吾馬首不南。」大德元年夏,遇敵于伯牙思之地,衆謂當俟大軍畢至,與戰未晚,闊里吉思曰:「大丈夫報國,而待人耶!」即整衆鼓躁以進,大敗之,擒其將卒百數以獻。詔賜世祖所服貂裘、寶鞍,及繒錦七百、介冑、戈戟、弓矢等物。
二年秋,諸王將帥共議防邊,咸曰:「敵往歲不冬出,且可休兵于境。」闊里吉思曰:「不然,今秋候騎來者甚少,所謂鷙鳥將擊,必匿其形,備不可緩也。」衆不以為然,闊里吉思獨嚴兵以待之。是冬,敵兵果大至,三戰三克,闊里吉思乘勝逐北,深入險地,後騎不繼,馬躓陷敵,遂為所執。敵誘使降,惟正言不屈,又欲以女妻之,闊里吉思毅然曰:「我帝壻也,非帝后面命,而再娶可乎!」敵不敢逼。帝嘗遣其家臣阿昔思特使敵境,見於人衆中,闊里吉思一見輒問兩宮安否,次問嗣子何如,言未畢,左右即引其去。明日,遣使者還,不復再見,竟不屈死焉。九年,追封高唐忠獻王,加贈推忠宣力崇文守正亮節保德功臣、太師、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駙馬都尉,追封趙王。公主忽荅的迷失追封齊國長公主,愛牙失里封齊國公主,並加封趙國。
子朮安幼,詔以弟朮忽難襲高唐王。朮忽難才識英偉,謹守成業,撫民御衆,境內乂安。痛其兄死節,遣使如京師,表請卹典,又請翰林承旨閻復銘諸石。教養朮安過於己子,命家臣之謹厚者掌其兄之珍服祕玩,待朮安成立,悉以付之。至大二年,朮忽難加封趙王,即以讓朮安。三年,朮安襲趙王,尚晉王女阿剌的納八剌公主。一日,召王傅脫歡、司馬阿昔思謂曰:「先王旅殯卜羅,荒遠之地,神靈將何依,吾痛心欲無生,若請於上,得歸葬先塋,瞑目無憾矣。」二人言之知樞密院事也里吉尼以聞,帝嗟悼久之,曰:「朮安孝子也。」即賜阿昔思黃金一瓶,得脫歡之子失忽都魯、王傅朮忽難之子阿魯忽都、斷事官也先等一十九人,乘驛以往,復賜從者鈔五百貫。淇陽王月赤察兒、丞相脫禾出八都魯差兵五百人,護其行至殯所,奠告啟視,屍體如生,遂得歸葬。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2-6-18 11:00 | 顯示全部樓層
<div class="feature"> 元史  卷一百一十九‧列傳第六  木華黎 孛魯 塔思 速渾察 乃燕 霸突魯 塔塔兒台 脫脫
  木華黎,札剌兒氏,世居阿難水東。父孔溫窟哇,以戚里故在太祖麾下,從平篾里吉,征乃蠻部,數立功。後乃蠻又叛,太祖與六騎走,中道乏食,擒水際橐駝殺之,燔以啖太祖。追騎垂及,而太祖馬斃,五騎相顧駭愕,孔溫窟哇以所乘馬濟太祖,身當追騎,死之。太祖獲免。
有子五人,木華黎其第三子也。生時有白氣出帳中。神巫異之,曰:「此非常兒也。」及長,沉毅多智略,猿臂善射,挽弓二石強。與博爾朮、博爾忽、赤老溫事太祖,俱以忠勇稱,號掇里班曲律,猶華言四傑也。
太祖軍嘗失利,會大雪,失牙帳所在,夜卧草澤中。木華黎與博爾朮張裘氊,立雪中,障蔽太祖,達旦竟不移足。一日,太祖從三十餘騎行谿谷間,顧謂曰:「此中或遇寇,當奈何?」對曰:「請以身當之。」既而,寇果自林間突出,矢下如雨,木華黎引弓射之,三發中三人。其酋呼曰:「爾為誰?」曰:「木華黎也。」徐解馬鞍持之,捍衛太祖以出,寇遂引去。
克烈王可汗與乃蠻部讎戰,求援於太祖。太祖遣木華黎及博爾朮等救之,盡殺乃蠻之衆于按臺之下,獲甲仗、馬牛而還。既而,王可汗謀襲太祖,其下拔台知之,密告太祖。太祖遣木華黎選精騎夜斫其營,王可汗走死,諸部大人聞風款附。
歲丙寅,太祖即皇帝位,首命木華黎、博爾朮為左右萬戶。從容謂曰:「國內平定,汝等之力居多。我與汝猶車之有轅,身之有臂也。汝等切宜體此,勿替初心。」
金之降者,皆言其主璟殺戮宗親,荒淫日恣。帝曰:「朕出師有名矣。」辛未,從伐金,薄宣德,遂克德興。壬申,攻雲中、九原諸郡,拔之,進圍撫州。金兵號四十萬,陣野狐嶺北。木華黎曰:「彼衆我寡,弗致死力戰,未易破也。」率敢死士,策馬橫戈,大呼陷陣,帝麾諸軍並進,大敗金兵,追至澮河,殭尸百里。癸酉,攻居庸關,壁堅,不得入,遣別將闍別統兵趨紫荊口,金左監軍高琪引兵來拒,不戰而潰,遂拔涿州。因分兵攻下益都、濱、棣諸城,遂次霸州,史天倪、蕭勃迭率衆來降,並奏為萬戶。
甲戌,從圍燕,金主請和,北還。命統諸軍征遼東,次高州,盧琮、金朴以城降。乙亥,裨將蕭也先以計平定東京。進攻北京,金守將銀青率衆二十萬拒花道逆戰,敗之,斬首八萬餘級。城中食盡,契丹軍斬關來降,進軍逼之,其下殺銀青,推寅荅虎為帥,遂舉城降。木華黎怒其降緩欲坑之,蕭也先曰:「北京為遼西重鎮,既降而坑之,後豈有降者乎?」從之。奏寅荅虎留守北京,以吾也而權兵馬都元帥鎮之。遣高德玉、劉蒲速窩兒招諭興中府,同知兀里卜不從,殺蒲速窩兒,德玉走免。未幾,吏民殺兀里卜,推土豪石天應為帥,舉城降,奏為興中尹、兵馬都提控。
錦州張鯨聚衆十餘萬,殺節度使,稱臨海郡王,至是來降。詔木華黎以鯨緫北京十提控兵,從掇忽闌南征未附州郡。木華黎密察鯨有反側意,請以蕭也先監其軍。至平州,鯨稱疾逗留,復謀遁去,監軍蕭也先執送行在,誅之。鯨弟致憤其兄被誅,據錦州叛,略平、灤、瑞、利、義、懿、廣寧等州。木華黎率蒙古不花等軍數萬討之,州郡多殺致所署長吏降。進逼紅羅山,主將杜秀降,奏為錦州節度使。
丙子,致陷興中府。七月,進兵臨興中。先遣吾也而等攻溜石山,諭之曰:「今若急攻,賊必遣兵來援,我斷其歸路,致可擒也。」又遣蒙古不花屯永德縣東候之。致果遣鯨子東平將騎兵八千、步卒三萬,援溜石。蒙古不花引兵趨之,馳報,木華黎夜半引兵疾馳,遇于神水縣東,夾擊之。分麾下兵之半,下馬步戰。選善射者數千,令曰:「賊步兵無甲,疾射之!」乃麾騎兵齊進,大敗之,斬東平及士卒萬二千八百餘級。拔開義縣,進圍錦州。致遣張太平、高益出戰,又敗之,斬首三千餘級,溺死者不可勝數。圍守月餘,致憤將校不戮力,殺敗將二十餘人。高益懼,縛致出降,伏誅。廣寧劉琰、懿州田和尚降,木華黎曰:「此叛寇,存之無以懲後。」除工匠優伶外,悉屠之。拔蘇、復、海三州,斬完顏衆家奴。咸平宣撫蒲鮮等率衆十餘萬,遁入海島。
丁丑八月,詔封太師、國王、都行省承制行事,賜誓券、黃金印曰:「子孫傳國,世世不絕。」分弘吉剌、亦乞烈思、兀魯兀、忙兀等十軍,及吾也而契丹、蕃、漢等軍,並屬麾下。且諭曰:「太行之北,朕自經略,太行以南,卿其勉之。」賜大駕所建九斿大旗,仍諭諸將曰:「木華黎建此旗以出號令,如朕親臨也。」乃建行省于雲、燕,以圖中原。遂自燕南攻遂城及蠡州諸城,拔之。冬,破大名府,遂東定益都、淄、登、萊、濰、密等州。戊寅,自西京由太和嶺入河東,攻太原、忻、代、澤、潞、汾、霍等州,悉降之。遂徇平陽,金守臣棄城遁,以前鋒拓拔按察兒統蒙古軍鎮之拒金兵,以義州監軍李廷植之弟守忠權河東南路帥府事。己卯,以蕭特末兒等出雲、朔,攻降岢嵐火山軍。以谷里夾打為元帥達魯花赤,攻拔石、隰州,擊絳州,克之。
庚辰,復由燕徇趙,至漢城。武仙舉真定來降。權知河北西路兵馬事史天倪進言曰:「今中原粗定,而所過猶縱兵抄掠,非王者弔民之意也。」木華黎曰:「善。」下令禁無剽掠,所獲老稚,悉遣還田里,軍中肅然,吏民大悅。兵至滏陽,金邢州節度使武貴迎降,進攻天平寨,破之。遣蒙古不花分兵略定河北衛、懷、孟州,入濟南。嚴實籍所隸相、魏、磁、洺、恩、博、滑、濬等州戶三十萬,詣軍門降。
時金兵屯黃陵岡,號二十萬,遣步兵二萬襲濟南。木華黎以輕兵五百擊走之。遂會大軍,薄黃陵岡。金兵陣河南岸,示以死戰。木華黎曰:「此不可用長兵,當以短兵取勝。」令騎下馬,引滿齊發,亦下馬督戰,果大敗之,溺死者衆。進攻楚丘。楚丘城小而固,四面皆水,令諸軍以草木填塹,直抵城下。嚴實率所部先登,拔之。攻下單州,圍東平,以實權山東西路行省,戒之曰:「東平糧盡,必棄城走,汝伺其去,即入城安輯之,勿苦郡縣,以敗事也。」留梭魯忽禿以蒙古軍三千屯守之。辛巳四月,東平糧盡,金行省忙古奔汴,梭魯忽禿邀擊之,斬七千餘級,忙古引數百騎遁去。實入城,建行省,撫其民。
先是,郡王帶孫攻洺不下,至是遣石天應拔之。五月,還軍野狐嶺。宋漣水忠義統轄石珪來降,以為濟、兗、單三州都緫管,予綉衣玉帶,勞之曰:「汝不憚跋涉數千里,慕義而來,尋當列奏,賜汝高爵,爾其勉之。」京東安撫使張琳皆來降,以琳行山東東路益都滄景濱棣等州都元帥府事。鄭遵亦以棗鄉、蓨縣降,陞為元州,以遵為節度使,行元帥府事。
秋八月,從駐青冢,監國公主遣使來勞,大饗將士,由東勝渡河西。夏國李王請以兵五萬屬焉。冬十月,復由雲中歷太和寨,入葭州,金將王公佐遁,以石天應權行臺兵馬都元帥。進取綏德,破馬蹄寨,距延安三十里止舍。金行省完顏合達出兵三萬陣于城東,蒙古不花以騎三千覘之,馳報曰:「彼見吾兵少,有輕敵心,明日合戰,當佯敗可以伏兵取勝也。」從之。夜半以大軍銜枚齊進,伏於城東十五里兩谷間。明日,蒙古不花進兵,望見金兵,即棄鼓旗走。金兵果追之,伏發,鼓聲震天地,萬矢齊下,金兵大敗,斬七千級,獲馬八百。合達走保延安,圍之旬日,不下,乃南徇洛川,克鄜州。
北京權帥石天應擒送金驍將張鐵槍,木華黎責其不降,厲聲荅曰:「我受金朝厚恩二十餘年,今事至此,有死而已!」木華黎義之,欲解其縛,諸將怒其不屈,竟殺之。遂降坊州,大饗士卒。聞金復取隰州,以軒成為經略使,於是復由丹州渡河圍隰,克之。留合丑統蒙古軍鎮石、隰間,以田雄權元帥府事。
壬午秋七月,令蒙古不花引兵出秦隴,以張聲勢。視山川險夷,大兵道雲中,攻下孟州四蹄寨,遷其民于州。拔晉陽義和寨,進克三清巖,入霍邑山堡,遷其人於趙城縣。薄青龍堡,金平陽公胡天作拒守,裨將蒲察定住、監軍王和開壁降,遷天作于平陽。
八月,有星晝見,隱士喬靜真曰:「今觀天象,未可征進。」木華黎曰:「主上命我平定中原,今河北雖平,而河南、秦、鞏未下,若因天象而不進兵,天下何時而定耶?且違君命,得為忠乎!」
冬十月,過晉至絳,拔榮州胡瓶堡,所至望風歸附,河中久為金有,至是復來歸。木華黎召石天應謂曰:「蒲為河東要害,我擇守者,非君不可。」乃以天應權河東南北路陝右關西行臺,平陽李守忠、太原攸哈剌拔都、隰州田雄,並受節制。命天應造浮梁,以濟歸師,乃渡河拔同州,下蒲城,徑趨長安。金京兆行省完顏合達擁兵二十萬固守,不下。乃分麾下兀胡乃、太不花兵六千屯守之。遣按赤將兵三千斷潼關,遂西擊鳳翔,月餘不下,謂諸將曰:「吾奉命專征,不數年取遼西、遼東、山東、河北,不勞餘力;前攻天平、延安,今攻鳳翔皆不下,豈吾命將盡耶!」乃駐兵渭水南,遣蒙古不花南越牛嶺關,徇宋鳳州而還。
時中條山賊侯七等聚衆十餘萬,伺大兵既西,謀襲河中。石天應遣別將吳權府引兵五百夜出東門,伏兩谷間,戒之曰:「候賊過半,急擊之,我出其前,爾攻其後,可克也。」吳權府醉酒失期,天應戰死。城陷,賊燒燬廬舍,殺掠人民,還走中條。先鋒元帥按察兒邀擊,敗之,斬數萬級,侯七復遁去。木華黎以天應子斡可襲領其衆。
癸未春,師還,浮梁未成,顧諸將曰:「橋未畢工,安可坐待乎!」復攻下河西堡寨十餘。三月,渡河還聞喜縣,疾篤,召其弟帶孫曰:「我為國家助成大業,擐甲執銳垂四十年,東征西討,無復遺恨,第恨汴京未下耳!汝其勉之。」薨,年五十四。厥後太祖親攻鳳翔,謂諸將曰:「使木華黎在,朕不親至此矣!」至治元年,詔封孔溫窟哇推忠效節保大佐運功臣、太師、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魯國王,諡忠宣;木華黎體仁開國輔世佐命功臣、太師、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魯國王,諡忠武。子孛魯嗣。
孛魯,沈毅魁傑,寬厚愛人,通諸國語,善騎射,年二十七,入朝行在所。時太祖在西域,夏國主李王陰結外援,蓄異圖,密詔孛魯討之。甲申秋九月,攻銀州,克之,斬首數萬級,獲生口馬駝牛羊數十萬,俘監府塔海,命都元帥蒙古不華將兵守其要害而還。
乙酉春,復朝行在所。同知真定府事武仙叛,殺都元帥史天倪,脅居民遁于雙門寨。仙弟質於軍中,挈家逃歸,遣撒寒追及於紫荊關,斬之,命天倪弟天澤代領帥府事。丙戌夏,詔封功臣戶口為食邑,曰十投下,孛魯居其首。
宋將李全陷益都,執元帥張琳送楚州。秋九月,郡王帶孫率兵圍全于益都。冬十二月,孛魯引兵入齊,先遣李喜孫招諭全,全欲降,部將田世榮等不從,殺喜孫。丁亥春三月,全突圍欲走,邀擊大敗之,斬首七千餘級,自相蹂踐溺死不可勝計。夏四月,城中食盡,全降。諸將皆曰:「全勢窮出降,非心服也,今若不誅,後必為患。」孛魯曰:「不然,誅一人易耳。山東未降者尚多,全素得人心,殺之不足以立威,徒失民望。」表聞,詔孛魯便宜處之。乃以全為山東淮南楚州行省,鄭衍德、田世榮副之,郡縣聞風款附,山東悉平。
時滕州尚為金守,諸將或言炎暑未可進攻,孛魯曰:「主上親督大軍,平定西域數年,未聞當暑不戰,我等安敢自逸乎!」遂促進兵。金兵出戰,敗之,斬三千餘級,其餘老幼開門出降,以州屬石天祿。俾先鋒元帥蕭乃台統蒙古軍屯濟、兗,課課不花以兵三千屯濰、沂、莒,以備宋。千戶按札統大軍駐河北,備金。
九月,師還,至燕,獵于昌平,民持牛酒以獻,却之。及還,賜館人銀數百兩。聞太祖崩,趨赴北庭,哀毀遘疾。戊子夏五月薨,年三十二。至治元年,詔封純誠開濟保德輔運功臣、太師、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魯國王,諡忠定。
子七人:長塔思,次速渾察,次霸都魯,次伯亦難,次野蔑干,次野不干,次阿里乞失。
塔思,一名查剌溫,幼與常兒異,英才大略,綽有祖風。木華里常曰:「成吾志必此兒也。」及長,每語必先忠孝,曰:「大丈夫受天子厚恩,當效死行陣間,以圖報稱,安能委靡苟且目前,以隳先世勳業哉!」年十八襲爵,遂至雲中。
庚寅秋九月,叛將武仙圍潞州,太宗命塔思救之,仙聞之,退軍十餘里。大兵未至,塔思率十餘騎覘賊形勢,仙恐有伏,不敢犯。塔思曰:「日暮矣,待明旦擊之。」是夜五鼓,金將移剌蒲瓦來襲,我師與戰不利,退守沁南。賊還攻潞州,城陷,主將任存死之。
冬十月,帝親征,遣萬戶因只吉台與塔思復取潞州,仙夜遁,邀擊之,斬首七千餘級,以任存姪代領其衆。十一月,帝攻鳳翔,命塔思守潼關以備金兵。河中自石天應死,復為金有。辛卯,帝親攻拔之,金元帥完顏火燎遁,塔思追斬之。
壬辰春,睿宗與金兵相拒于汝、漢間,金步騎二十萬,帝命塔思與親王按赤台、口溫不花合軍先進渡河,以為聲援。至三峰山,與睿宗兵合,金兵成列,將戰,會大雪,分兵四出,塔思冒矢石先挫其鋒,諸軍繼進,大敗金兵,擒移剌蒲瓦,完顏合達單騎走鈞州,追斬之,遂拔鈞州。三月,帝北還,詔塔思與忽都虎統兵,略定河南,諸郡皆降,惟汴京、歸德、蔡州未下。塔思遣使請曰:「臣之祖父,佐興大業,累著勳伐。臣襲世爵,曾無寸效,去歲復失利上黨,罪當萬死,願分攻汴城一隅,以報陛下。」帝壯其言,命卜之,不利,乃止。
癸巳秋九月,從定宗于潛邸東征,擒金咸平宣撫完顏萬奴于遼東。萬奴自乙亥歲率衆保東海,至是平之。
甲午秋七月,朝行在所。時諸王大會,帝顧塔思曰:「先皇帝肇開大業,垂四十年。今中原、西夏、高麗、回鶻諸國皆已臣附,惟東南一隅,尚阻聲教。朕欲躬行天討,卿等以為何如?」群臣未對,塔思對曰:「臣家累世受恩,圖報萬一,正在今日。臣雖駑鈍,願仗天威,掃清淮、浙,何勞大駕親臨不測之地哉!」帝悅曰:「塔思雖年少,英風美績,簡在朕心,終能成我家大事矣。」賜黃金甲、玻璃帶及良弓二十,命與王子曲出緫軍南征。乙未冬,拔棗陽。曲出別徇襄、鄧,塔思引兵攻郢。郢瀕漢江,城堅兵精,且多戰艦。塔思命造木筏,遣汶上達魯花赤劉拔都兒將死士五百,乘筏進擊。引騎兵沿岸迎射,大破之,溺死者過半,餘皆走郢,壁堅,不能下,俘生口、馬牛數萬而還。
丙申冬十月,復出鄧州,遂至蘄、黃。蘄州遣使獻金帛、牛酒犒師,請曰:「宋小國也,進貢大朝有年矣。惟王以生靈為念。」乃捨之。遂進拔符鎮、六安縣焦家寨。
丁酉秋九月,由八柳渡河,入汴京。守臣劉甫置酒大慶殿。塔思曰:「此故金主所居,我人臣也,不可處此。」遂宴於甫家。冬十月,復與口溫不花攻光州,主將黃舜卿降。口溫不花別略黃州。塔思攻大蘇山,斬首數千級,獲生口、牛馬以千數。戊戌春正月,至安慶府,官民皆遁于江東。至北峽關,宋汪統制率兵三千降,遷之尉氏。三月,朝行在所。秋九月,帝宴群臣于行宮,塔思大醉。帝語侍臣曰:「塔思神已逝矣,其能久乎。」冬十二月,還雲中。己亥春三月,薨,年二十八。
子碩篤兒幼,弟速渾察襲。碩篤兒既長,詔別賜民三千戶為食邑,得建國王旗幟,降五品印一、七品印二,付其家臣,置官屬如列侯故事。碩篤兒薨,子忽都華襲。忽都華薨,子忽都帖木兒襲。忽都帖木兒薨,子寶哥襲。寶哥薨,子道童襲。
速渾察,性嚴厲,賞罰明信,人莫敢犯。與兄塔思從太宗攻鳳翔有功。將兵抵潼關,與金人戰屢捷。既滅金,皇子闊出攻宋棗陽,入郢,速渾察皆與焉。
歲己亥,塔思薨,速渾察襲爵,即上京之西阿兒查禿置營,緫中都行省蒙古、漢軍。凡他行省監鎮事,必先白之,定其可否,而後上聞。帝嘗遣使至,見其威容凜然,倜儻有奇氣,所部軍士紀綱整肅,還朝以告。帝曰:「真木華黎家兒也。」他國使有至者,每見皆倉皇失次,不能措辭,必慰撫良久,始得盡其所欲言。左右或諫曰:「諸王百司既莫敢越,而復示之以威,使人怖畏,盍少加寬恕以待之。」速渾察曰:「爾言誠是也,然時有不同,寬猛各有所宜施。天下初附,民心未安,萬一守者自縱,事變忽起,悔之晚矣。」尋薨。延祐三年,贈宣忠同德翊運功臣、太師、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追封為東平郡王,諡忠宣。
子四人:曰忽林池,襲王爵;曰乃燕;曰相威;曰撒蠻。相威自有傳。
乃燕,性謙和,好學,以賢能稱。速渾察既薨,憲宗擇於諸子,命乃燕襲爵。乃燕力辭曰:「臣有兄忽林池當襲。」帝曰:「朕知之,然柔弱不能勝。」忽林池亦固讓,乃燕頓首涕泣力辭,不得命,既而曰:「若然則王爵必不敢受,願代臣兄行軍國之事。」於是忽林池襲為國王,事無巨細,必與乃燕謀議,剖決精當,無所擁滯。
世祖在潛藩,常與論事。乃燕敷陳大義,又明習典故。世祖謂左右曰:「乃燕,後必可大用。」因號之曰薛禪,猶華言大賢也。乃燕雖居顯要,而小心謹畏,每誨群從子弟曰:「先世從太祖皇帝出入矢石間,被堅執銳,斬將搴旗,勤勞四十餘年,遂成功名。以故一家蒙恩深厚,可謂極矣。慎勿驕惰,以墮先王之名,爾曹戒之。」病卒。世祖聞之,為之悲悼。至正八年,贈中奉大夫、遼陽等處行中書省參知政事、護軍,追封魯郡公。子二人:曰碩德,曰伯顏察兒。
碩德,通敏有幹才。世祖即位,入宿衛,典朝儀,後同知通政院事。嘗言遼東斡拙、吉烈滅二種民數為寇,宜遣近臣諭之。帝方難其人,僉曰:「惟碩德元勳世冑,可使。」帝深然之,以問碩德。對曰:「先臣從太祖皇帝定天下,不辭險艱,以立勳業。陛下不以臣年少愚戇,願請行。」帝大喜,賜御衣,錫燕以行。碩德至,集諸萬戶陳兵衝要,詰其渠魁誅之。脅從者皆降。帝大悅,賞賚有差。後從征乃顏及使西域,屢建殊勳。卒,贈推忠宣惠寧遠功臣,諡忠敏,加贈資善大夫、嶺北等處行中書省右丞、上護軍,追封魯郡公。
霸突魯,從世祖征伐,為先鋒元帥,累立戰功。世祖在潛邸,從容語霸突魯曰:「今天下稍定,我欲勸主上駐驆回鶻,以休兵息民,何如?」對曰:「幽燕之地,龍蟠虎踞,形勢雄偉,南控江淮,北連朔漠。且天子必居中以受四方朝覲。大王果欲經營天下,駐驆之所,非燕不可。」世祖憮然曰:「非卿言,我幾失之。」
己未秋,命霸突魯率諸軍由蔡伐宋,且移檄諭宋沿邊諸將,遂與世祖兵合而南,五戰皆捷,遂渡大江,傅于鄂。會憲宗崩于蜀,阿里不哥搆亂和林,世祖北還,留霸突魯緫軍務,以待命。世祖至開平,即位,還定都于燕。嘗曰:「朕居此以臨天下,霸突魯之力也。」師還,中統二年卒于軍。大德八年,追贈推誠宣力翊衛功臣、太師、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東平王,諡武靖。夫人帖木倫,昭睿順聖皇后同母兄也。
子四人:長安童,次定童,次霸都虎台;他姬子曰和童,襲國王。安童別有傳。
塔塔兒台,孔溫窟哇第三子帶孫郡王之後。父曰忙哥,從憲宗征伐,累立戰功。歲己未,攻合州,會憲宗崩,命塔塔兒台護靈駕赴北。會阿里不哥叛,拘留數日,逃歸,追騎執以北還,將殺之,親王阿速台、玉龍塔思曰:「塔塔兒台乃太師國王之裔,不可殺也。」遂獲免。至元元年,從阿速台來歸,世祖嘉之,授懷遠大將軍,佩金虎符,世襲東平達魯花赤。命宿衛士四十人,給驛送之官所。蒞官一紀,鎮靜不擾,鄆人賴之以安。卒年四十二,子四人。
只必,幼嗜讀書,習翰墨。至元十四年監東平,官少中大夫,多善政,以清白稱。嘗出家藏書二千餘卷,置東平廟學,使學徒講肄之。尋授嘉議大夫、江南湖北道提刑按察使,改浙西。大德四年入覲,賜金段十匹。明年春卒,年五十一。子三人,皆早喪。自只必除按察使,弟禿不申嗣其職。
禿不申,性淳靖,喜怒不形,知民疾苦,而能以善道之。旱嘗致禱,即雨。歲饑,請於朝,發廩以賑之。睦同僚,興學校。加太中大夫。士民刻石,紀其政績云。卒年五十一。子五人:長不老赤,次塔實脫因,次阿魯灰,次完者不花,次留住馬。皆以次嗣為東平達魯花赤。
脫脫,祖嗣國王速渾察,沈深有智略。嘗奉命征討,所向克捷。父撒蠻,幼穎異,自襁褓時,世祖撫育之若子。嘗挾之南征,同舟濟大江,慮其有失,繫之御榻。及長,嘗侍左右,帝嘗詔之曰:「男女異路,古制也,況掖庭乎。禮不可不肅,汝其司之。」既而近臣孛羅銜命遽出,行失其次。撒蠻怒其違禮,執而囚之別室。帝怪其久不至,詢知其故,命釋其罪。撒蠻因進曰:「令自陛下出,陛下乃自違之,何以責臣下乎?」帝曰:「卿言誠是也。」由是有意大任之。會以疾卒,不果,年僅一十有七。
脫脫幼既失怙,其母孛羅海篤意教之,孜孜若恐不及。稍長,直宿衛,世祖復親誨導,尤以嗜酒為戒。既冠,儀觀甚偉。喜與儒士語,每聞一善言善行,若獲拱璧,終身識之不忘。
至元二十四年,從征乃顏。帝駐驆於山巔,旌旗蔽野。鼓未作,候者報有隙可乘,脫脫即擐甲率家奴數十人疾馳擊之。衆皆披靡不敢前。帝望見之,大加嗟賞,遣使者勞之,且召還曰:「卿勿輕進,此寇易擒也。」視其刀已折,馬已中箭矣。帝顧謂近臣曰:「撒蠻不幸早死,脫脫幼,朕撫而教之,常恐其不立,今能如此,撒蠻可謂有子矣。」遂親解佩刀及所乘馬賜之。由是深加器重,得預聞機密之事。
其後哈丹復為亂,成宗時在潛邸,督師往征之。脫脫引衆率先躍馬蹙之,其衆大潰。脫脫馬陷于淖泥中,哈丹兵復進挑戰,脫脫弟阿老瓦丁奮戈衝擊,遂大敗之。
成宗即位,其寵顧為尤篤,常侍禁闥,出入惟謹,退語家人曰:「我昔親承先帝訓,飭令毋嗜飲,今未能絕也。豈有為人,知過而不能改者乎!自今以往,家人有以酒至吾前者,即痛懲之。」帝聞之,喜曰:「扎剌兒台如脫脫者無幾,今能剛制于酒,真可大用矣。」即拜資德大夫、上都留守、通政院使、虎賁衛親軍都指揮使,政令嚴肅,克修其職。
三年,朝議以江浙行省地大人衆,非世臣有重望者,不足以鎮之。進拜榮祿大夫、江浙等處行中書省平章政事,有旨,命中書祖道都門外以餞之。始至,嚴飭左右,毋預公家事,且戒其掾屬曰:「僕從有私囑者,慎勿聽。若軍民諸事,有關於利害者,則言之。當言而不言,爾之責也;言而不聽,我之咎也。」聞者為之悚慄。
時朱清、張瑄以海運之故,致位參知政事,恃其勢位,多行不法,恐事覺,以黃金五十兩、珠三囊賂脫脫,求蔽其罪。脫脫大怒,繫之有司,遣使者以聞。帝喜曰:「脫脫我家老臣之子孫,其志固宜與衆人殊。」賜內府黃金五十兩,命回使寵賚之。有豪民白晝殺人者,脫脫立命有司按法誅之,自是豪猾屏息,民賴以安。帝以浙民相安之久,未及召還,大德十一年,卒于位,年四十四。子朶兒只,別有傳。
博爾朮
博爾朮,阿兒剌氏。始祖孛端察兒,以才武雄朔方。父納忽阿兒闌,與烈祖神元皇帝接境,敦睦鄰好。博爾朮志意沉雄,善戰知兵,事太祖於潛邸,共履艱危,義均同氣,征伐四出,無往不從。時諸部未寧,博爾朮每警夜,帝寢必安枕。寓直於內,語及政要,或至達旦。君臣之契,猶魚水也。
初,要兒斤部卒盜牧馬,博爾朮與往追之,時年十三,知衆寡不敵,乃出奇從旁夾擊之,盜舍所掠去。及戰于大赤兀里,兩軍相接,下令殊死戰,跬步勿退,博爾朮繫馬於腰,跽而引滿,分寸不離故處,太祖嘉其勇膽。又嘗潰圍於怯列,太祖失馬,博爾朮擁帝累騎而馳,頓止中野,會天雨雪,失牙帳所在,卧草澤中,與木華黎張氊裘以蔽帝,通夕植立,足蹟不移,及旦,雪深數尺,遂免於難。篾里期之戰,亦以風雪迷陣,再入敵中,求太祖不見,急趨輜重,則帝已還卧憩車中,聞博爾朮至,曰:「此天贊我也。」
丙寅歲,太祖即皇帝位,君臣之分益密,嘗從容謂博爾朮及木華黎曰:「今國內平定,多汝等之力,我之與汝猶車之有轅,身之有臂,汝等宜體此勿替。」遂以博爾朮及木華黎為左右萬戶,各以其屬翊衛,位在諸將上。
皇子察哈歹出鎮西域,有旨從博爾朮受教,博爾朮教以人生經涉險阻,必獲善地,所過無輕舍止。太祖謂皇子曰:「朕之教汝,亦不踰是。」未幾,賜廣平路戶一萬七千三百有奇為分地。以老病薨,太祖痛悼之。大德五年,贈推忠協謀佐運功臣、太師、開府儀同三司,追封廣平王,諡武忠。
子孛欒台,襲爵萬戶,贈推誠宣力保順功臣、太師、開府儀同三司,追封廣平王,諡忠定。孫玉昔帖木兒。
玉昔帖木兒,世祖時嘗寵以不名,賜號月呂魯那演,猶華言能官也。弱冠襲爵,統按台部衆,器量宏達,莫測其際。世祖聞其賢,驛召赴闕,見其風骨龐厚,解御服銀貂賜之。時重太官內膳之選,特命領其事。侍宴內殿,玉昔帖木兒起行酒,詔諸王妃皆為荅禮。
至元十二年,拜御史大夫。時江南既定,益封功臣後,遂賜全州清湘縣戶為分地。其在中臺,務振宏綱,弗親細故。興利之臣欲援金舊制,併憲司入漕府;當政者又請以郡府之吏,互照憲司檢底。玉昔帖木兒曰:「風憲所以戢奸,若是,有傷監臨之體。」其議乃沮。遇事廷辯,吐辭鯁直,世祖每為之霽威。
至元二十四年,宗王乃顏叛東鄙,世祖躬行天討,命緫戎者先之。世祖至半道,玉昔帖木兒已退敵,僵尸覆野,數旬之間,三戰三捷,獲乃顏以獻。詔選乘輿橐駝百蹄勞之。謝曰:「天威所臨,猶風偃草,臣何力之有。」世祖還,留玉昔帖木兒勦其餘黨,乃執其酋金家奴以獻,戮其同惡數人於軍前。
明年,乃顏之遺孽哈丹禿魯干復叛,再命出師,兩與之遇,皆敗之,追及兩河,其衆大衂,遂遁。時已盛冬,聲言俟春方進,乃倍道兼行過黑龍江,擣其巢穴,殺戮殆盡,哈丹禿魯干莫知所終,夷其城,撫其民而還。詔賜內府七寶冠帶以旌之,加太傅、開府儀同三司。申命禦邊杭海。二十九年,加錄軍國重事、知樞密院事。宗王帥臣咸稟命焉。特賜步輦入內。位望之崇,廷臣無出其右。
三十年,成宗以皇孫撫軍北邊,玉昔帖木兒輔行,請授皇孫以儲闈舊璽,詔從之。
三十一年,世祖崩,皇孫南還。宗室諸王會于上都。定策之際,玉昔帖木兒起謂晉王甘麻剌曰;「宮車晏駕,已踰三月,神器不可久虛,宗祧不可乏主。疇昔儲闈符璽既有所歸,王為宗盟之長,奚俟而不言。」甘麻剌遽曰:「皇帝踐祚,願北面事之。」於是宗親大臣合辭勸進,玉昔帖木兒復坐,曰:「大事已定,吾死且無憾。」皇孫遂即位。進秩太師,賜以尚方玉帶寶服,還鎮北邊。
元貞元年冬,議邊事入朝,兩宮錫宴,如家人禮。賜其妻禿忽魯宴服,及他珍寶。十一月,以疾薨。大德五年,詔贈宣忠同德弼亮功臣,依前太師、開府儀同三司、錄軍國重事、御史大夫,追封廣平王,諡曰貞憲。
子三人:木剌忽,仍襲爵為萬戶;次脫憐;次脫脫哈,為御史大夫。
博爾忽
博爾忽,許兀慎氏,事太祖為第一千戶,歿於敵。子脫歡襲職,從憲宗四征不庭,有拓地功。子失里門,鎮徼外,從征六詔等城,亦歿于兵。
子月赤察兒,性仁厚勤儉,事母以孝聞。資貌英偉,望之如神。世祖雅聞其賢,且閔其父之死,年十六召見。帝見其容止端重,奏對詳明,喜而謂曰:「失烈門有子矣。」即命領四怯薛太官。至元十七年,長一怯薛。明年詔曰:「月赤察兒,秉心忠實,執事敬慎,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曉暢朝章,言輒稱旨,不可以其年少,而弗陞其官。可代線真為宣徽使。」
二十六年,帝討叛者于杭海,衆皆陣,月赤察兒奏曰:「丞相安童、伯顏,御史大夫月呂祿,皆已受命征戰,三人者臣不可以後之。今勍賊逆命,敢禦天戈,惟陛下憐臣,使臣一戰。」帝曰:「乃祖博爾忽,佐我太祖,無征不在,無戰不克,其功大矣。卿以為安童輩與爾家同功一體,各立戰功,自恥不逮。然親屬櫜鞬,恭衛朝夕,爾功非小,何必身踐行伍,手事斬馘,乃快爾心耶!」
二十七年,桑哥既立尚書省,殺異己者,箝天下口,以刑爵為貨。既而紀綱大紊。尚書平章政事也速荅兒,太官屬也,潛以其事白月赤察兒,請奏劾之。桑哥伏誅,帝曰:「月赤察兒口伐大姦,發其蒙蔽。」乃以沒入桑哥黃金四百兩、白金三千五百兩,及水田、水磑、別墅賞其清彊。
桑哥既敗,帝以湖廣行省西連番洞諸蠻,南接交趾島夷,延袤數千里,其間土沃人稠,畬丁、溪子善驚好鬪,思得賢方伯往撫安之。月赤察兒舉哈剌哈孫荅剌罕以為行省平章政事,凡八年,威德交孚,洽于海外;入為丞相,天下稱賢。世以月赤察兒為知人。
二十八年,都水使者請鑿渠西導白浮諸水,經都城中,東入潞河,則江淮之舟既達廣濟渠,可直泊於都城之匯。帝亟欲其成,又不欲役其細民,敕四怯薛人及諸府人專其役,度其高深,畫地分賦之,刻日使畢工。月赤察兒率其屬,著役者服,操畚鍤,即所賦以倡,趨者雲集,依刻而渠成,賜名曰通惠河,公私便之。帝語近臣曰:「是渠,非月赤察兒身率衆手,成不速也。」
成宗即位,制曰:「月赤察兒,盡其誠力,深其謀議,抒忠於國,流惠於人,可加開府儀同三司、太保、錄軍國重事、樞密、宣徽使。」大德四年,拜太師。
初,金山南北,叛王海都、篤娃據之,不奉正朔垂五十年,時入為寇。嘗命親王統左右部宗王諸帥,屯列大軍,備其衝突。五年,朝議北師少怠,紀律不嚴,命月赤察兒副晉王以督之。是年,海都、篤娃入寇。大軍分為五隊,月赤察兒將其一。鋒既交,頗不利。月赤察兒怒,被甲持矛,身先陷陣,一軍隨之,出敵之背,五軍合擊,大敗之。海都、篤娃遁去,月赤察兒亦罷兵歸鎮。厥後篤娃來請臣附。時武宗亦在軍,月赤察兒遣使詣武宗及諸王將帥議,曰:「篤娃請降,為我大利,固當待命於上,然往返再閱月,必失事機。事機一失,為國大患,人民困於轉輸,將士疲於討伐,無有已時矣。篤娃之妻,我弟馬兀合剌之妹也,宜遣使報之,許其臣附。」衆議皆以為允。既遣,始以事聞,帝曰:「月赤察兒深識機宜。」既而馬兀合剌復命,由是叛人稍稍來歸。
十年冬,叛王滅里鐵木兒等屯于金山,武宗帥師出其不意,先踰金山,月赤察兒以諸軍繼往,壓之以威,啖之以利,滅里鐵木兒乃降。其部人驚潰,月赤察兒遣禿滿鐵木兒、察忽將萬人深入,其部人亦降。察八兒者海都長子也,海都死,嗣領其衆,至是掩取其部人,凡兩部十餘萬口。至大元年,月赤察兒遣使奏曰:「諸王禿苦滅本懷攜貳,而察八兒游兵近境,叛黨素無悛心,倘合謀致死,則垂成之功顧為國患。臣以為昔者篤娃先衆請和,雖死,宜遣使安撫其子款徹,使不我異。又諸部既已歸明,我之牧地不足,宜處諸降人於金山之陽,吾軍屯田金山之北,軍食既饒,又成重戍,就彼有謀,吾已擣其腹心矣。」奏入,帝曰:「是謀甚善,卿宜移軍阿荅罕三撒海地。」月赤察兒既移軍,察八兒、禿苦滅果欲奔款徹,不見納,去留無所,遂相率來降,於是北邊始寧。
帝詔月赤察兒曰:「卿之先世,佐我祖宗,常為大將,攻城戰野,功烈甚著。卿乃國之元老,宣忠底績,靖謐中外。朕入繼大統,卿之謀猷居多。今立和林等處行中書省,以卿為右丞相,依前太師、錄軍國重事,特封淇陽王,佩黃金印。宗藩將領,實瞻卿麾進退。其益懋乃德,悉乃心力,毋替所服。」四年,月赤察兒入朝,帝宴于大明殿,眷禮優渥。尋以疾薨于第。詔贈宣忠安遠佐運弼亮功臣,諡忠武。
塔察兒,一名盞,居官山。伯祖父博爾忽,從太祖起朔方,直宿衛為火兒赤。火兒赤者,佩櫜鞬侍左右者也。由是子孫世其職。博爾忽從太祖平諸國,宣力為多,當時與木華黎等俱以功號四傑。搭察兒,其從孫也,驍勇善戰,幼直宿衛。
太祖平燕,睿宗監國,聞燕京盜賊恣意殘殺,直指富庶之家,載運其物,有司不能禁。乃遣搭察兒、耶律楚材窮治其黨,誅首惡十有六人,由是巨盜屏跡。
太宗伐金,搭察兒從師,授行省兵馬都元帥,分宿衛與諸王軍士俾統之,下河東諸州郡,濟河破潼關,取陝洛。辛卯,從圍河中府,拔之。壬辰,從渡白坡,時睿宗已自西和州入興元,由武關出唐、鄧,太宗以睿宗與金兵相持久,乃遣使約期,會兵合進。即詔發諸軍至鈞州,連日大雪,睿宗與金人戰于三峰山,大破之。詔搭察兒等進圍汴城。金主即以兄子曹王訛可為質,太宗與睿宗還河北。搭察兒復與金兵戰于南薰門。癸巳,金主遷蔡州,搭察兒復帥師圍蔡。甲午,滅金,遂留鎮撫中原,分兵屯大河之上,以遏宋兵。丙申,破宋光、息諸州,事聞于朝,以息州軍民三千戶賜之。戊戌卒。
子別里虎 469f.gif 嗣為火兒赤。憲宗即位,歲壬子,襲父職,緫管四萬戶蒙古、漢軍,攻宋兩淮,悉定邊地。戊午,會師圍宋襄陽,逼樊城,力戰死之。
次曰宋都,至元七年,賜金虎符,襲蒙古軍萬戶。八年,悉兵再攻襄陽,圍樊城,進戰鄂、岳、漢陽、江陵、歸、峽諸州,皆有功。十二年,加昭毅大將軍,受詔為隆興出征都元帥,與李恒等長驅,而宋人莫當其鋒,戰勝攻取,望風迎降,盡平江西十一城,又徇嶺南、廣東。宋亡,還師,未及論功卒。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2-6-18 11:00 | 顯示全部樓層
<div class="feature"> 元史  卷一百二十‧列傳第七  察罕亦力撒合 立智理威
察罕,初名益德,唐兀烏密氏。父曲也怯律,為夏臣。其妾方懷察罕,不容於嫡母,以配掌羊群者及里木。察罕稍長,其母以告,且曰:「嫡母已有弟矣。」
察罕武勇過人,幼牧羊於野,植杖於地,脫帽置杖端,跪拜歌舞。太祖出獵,見而問之。察罕對曰:「獨行則帽在上而尊,二人行則年長者尊,今獨行,故致敬於帽。且聞有大官至,先習禮儀耳。」帝異之,乃挈以歸,語光獻皇后曰:「今日出獵得佳兒,可善視之。」命給事內廷。及長,賜姓蒙古,妻以宮人弘吉剌氏。嘗行困,脫靴藉草而寢。鴞鳴其旁,心惡之,擲靴擊之,有蛇自靴中墜。歸,以其事聞。帝曰:「是禽人所惡者,在爾則為喜神,宜戒子孫勿殺其類。」
從帝略雲中、桑乾。金將定薛擁重兵守野狐嶺,帝遣察罕覘虛實,還言彼馬足輕動,不足畏也。帝命鼓行而前,遂破其軍。圍白樓七日,拔之,以功為御帳前首千戶。從帝征西域孛哈里、薛迷思干二城。回回國主札剌丁拒守鐵門關,兵不得進。察罕先驅開道,斬其將,餘衆悉降。又從攻西夏,破肅州。師次甘州,察罕父曲也怯律居守城中,察罕射書招之,且求見其弟,時弟年十三,命登城於高處見之。且遣使諭城中,使早降。其副阿綽等三十六人合謀,殺曲也怯律父子,并殺使者,併力拒守。城破,帝欲盡坑之,察罕言百姓無辜,止罪三十六人。進攻靈州,夏人以十萬衆赴援,帝親與戰,大敗之。還次六盤,夏主堅守中興,帝遣察罕入城,諭以禍福。衆方議降,會帝崩,諸將擒夏主殺之,復議屠中興,察罕力諫止之,馳入,安集遺民。
太宗即位,從略河南。北還清水荅蘭荅八之地,賜馬三百、珠衣、金帶、鞍勒。皇子闊出、忽都禿伐宋,命察罕為斥候。又從親王口溫不花南伐,歲乙未,克棗陽,及光化軍。未幾,召口溫不花赴行在,以全軍付察罕。丁酉,復與口溫不花進克光州。戊戌,授馬步軍都元帥,率諸翼軍攻拔天長縣,及滁、壽、泗等州。定宗即位,賜黑貂裘一、鑌刀十,命拓江淮地。
憲宗即位,召見,累賜金五十兩、珠衣一、金綺二匹,以都元帥兼領尚書省事,賜汴梁、歸德、河南、懷、孟、曹、濮、太原三千餘戶為食邑,及諸處草地,合一萬四千五百餘頃,戶二萬餘。未幾,復召,賜金四百五十兩、金綺、弓矢等物。乙卯卒。贈推忠開濟翊運功臣、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追封河南王,諡武宣。子十人,長木花里。
木花里事憲宗,直宿衛,從攻釣魚山,以功授四斡耳朶怯憐口千戶,賜金幣及黃金馬鞍勒。世祖即位,賜金五十兩、珠二串。至元四年,攻宋,自江陵略地回,至安陽灘,宋兵扼其歸路,木花里奮擊敗之。都元帥阿朮墜馬,宋軍追及之,木花里挾之上馬鏖戰,退宋兵,由是得免。特賜銀二百五十兩,佩金虎符。為蒙古軍萬戶。復攻襄樊有功,卒于軍。贈推誠宣力功臣、榮祿大夫、平章政事、柱國,追封梁國公,諡武毅。從孫亦力撒合。
亦力撒合,祖曲也怯祖。太祖時,得召見,屬皇子察哈台,為扎魯火赤。父阿波古,事諸王阿魯忽,居西域。至元十年,擇貴族子備宿衛,召亦力撒合至闕下,以為速古兒赤,掌服御事,甚見親幸,有大政時以訪之,稱之曰秀才而不名。
嘗奉使河西還,奏諸王只必帖木兒用官太濫,帝嘉之。擢河東提刑按察使,逐平陽路達魯花赤泰不花。召還,賜黃金百兩、銀五百兩,以旌其直。進南臺中丞。帝出內中寶刀賜之曰:「以鎮外臺。」時丞相阿合馬之子忽辛為江浙行省平章政事,恃勢貪穢,亦力撒合發其姦,得贓鈔八十一萬錠,奏而誅之。并劾江淮釋教緫攝楊輦真加諸不法事,諸道竦動。
二十一年,改北京宣慰使。諸王乃顏鎮遼東,亦力撒合察其有異志,必反,密請備之。二十三年,罷宣慰司,立遼陽行省,以亦力撒合為參知政事。已而乃顏果反,帝自將征之。時諸軍皆會,亦力撒合掌運糧儲,軍供無乏。東方平,帝嘉其先見,且餉運有勞,加左丞。二十七年,命尚諸王筭吉女,親為資裝以送之,併贈玉帶一。改四川行省左丞。二十九年,再賜玉帶一。元貞元年,成宗即位,入朝,卒。弟立智理威。
立智理威,為裕宗東宮必闍赤,典文書。至元十八年,蜀初定,帝閔其地久受兵,百姓傷殘,擇近臣撫安之,以立智理威為嘉定路達魯花赤。時方以闢田、均賦、弭盜、息訟諸事課守令,立智理威奉詔甚謹,民安之,使者交薦其能。會盜起雲南,號數十萬,聲言欲寇成都。立智理威馳入告急,言辭懇切,繼以泣涕。大臣疑其不然,帝曰:「雲南朕所經理,未可忽也。」乃推食以勞之。又語立智理威曰:「南人生長亂離,豈不厭兵畏禍耶?御之乖方,保之不以其道,故為亂耳。其歸以朕意告諸將,叛則討之,服則捨之,毋多殺以傷生意,則人必定矣。」立智理威至蜀,宣布上旨。
俄召為泉府卿,後遷刑部尚書。有小吏誣告漕臣劉獻盜倉粟,宰相桑哥方事聚歛,衆阿其意,鍛煉枉服。立智理威曰:「刑部天下持平,今輦轂之下,漕臣以冤死,何以正四方乎?」即以實聞。以是忤丞相,出為江東道宣慰使。在官務興學,諸生有俊秀者,拔而用之,為政嚴明,豪民猾吏,縮手不敢犯,然亦無所刑戮而治。元貞二年,遷四川行省參知政事。蜀有婦人殺夫者,繫治數十人,加以箠楚,卒不得其實,立智理威至,盡按得之。
大德三年,以參知政事為湖南宣慰使,繼改荊湖。荊湖多弊政,而公田為甚。部內實無田,隨民所輸租取之,戶無大小,皆出公田租,雖水旱不免。立智理威問民所不便凡十數事上於朝,而言公田尤切。朝議遣使理之。會有詔,凡官無公田者,始隨俸給之,民力少蘇。七年,再遷四川行省參知政事。八年,進左丞。雲南王入朝,所在以驛騎縱獵。立智理威曰:「驛騎所以傳命令,事非有急,且不得馳,況獵乎!」王憚,為之止獵。蜀人饑,親勸分以賑之,所活甚衆。有死無葬者,則以己錢買地使葬。且修寬政以撫其民,部內以治。
十年,入朝,帝以白金對衣賜之,加資德大夫、湖廣行省左丞。湖廣歲織幣上供,以省臣領工作,遣使買絲他郡,多為奸利,工官又為刻剝,故匠戶日貧,造幣益惡。立智理威不遣使,令工視賈人有藏絲者擇買之,工不告病,歲省費數萬貫。他郡推用之,皆便。
至大三年,以疾卒於官,年五十七。初贈資德大夫、陝西行省右丞、上護軍、寧夏郡公,諡忠惠。再贈推誠亮節崇德贊治功臣、榮祿大夫、中書平章政事、柱國、秦國公。子二人:長買訥,翰林學士承旨;次韓嘉訥,御史大夫。孫達理麻,內府宰相。
札八兒火者
札八兒火者,賽夷人。賽夷,西域部之族長也,因以為氏。火者,其官稱也。札八兒長身美髯、方瞳廣顙,雄勇善騎射。初謁太祖于軍中,一見異之。太祖與克烈汪罕有隙。一夕,汪罕潛兵來,倉卒不為備,衆軍大潰。太祖遽引去,從行者僅十九人,札八兒與焉。至班朱尼河,餱糧俱盡,荒遠無所得食。會一野馬北來,諸王哈札兒射之,殪。遂刳革為釜,出火于石,汲河水煮而啖之。太祖舉手仰天而誓曰:「使我克定大業,當與諸人同甘苦,苟渝此言,有如河水。」將士莫不感泣。
汪罕既滅,西域諸部次第亦平。乃遣札八兒使金,金不為禮而歸。金人恃居庸之塞,冶鐵錮關門,布鐵蒺藜百餘里,守以精銳。札八兒既還報,太祖遂進師,距關百里不能前,召札八兒問計。對曰:「從此而北黑樹林中有間道,騎行可一人。臣向嘗過之。若勒兵銜枚以出,終夕可至。」太祖乃令札八兒輕騎前導。日暮入谷,黎明,諸軍已在平地,疾趨南口,金鼓之聲若自天下,金人猶睡未知也。比驚起,已莫能支吾,鋒鏑所及,流血被野。關既破,中都大震。已而金人遷汴。太祖覽中都山川形勢,顧謂左右近臣曰:「朕之所以至此者,札八兒之功為多。」又謂札八兒曰:「汝引弓射之,隨箭所落,悉畀汝為己地。」乘輿北歸,留札八兒與諸將守中都。授黃河以北鐵門以南天下都達魯花赤,賜養老一百戶,并四王府為居第。
札八兒每戰,被重甲舞槊,陷陣馳突如飛。嘗乘橐駝以戰,衆莫能當。有丘真人者,有道之士也,隱居崑崳山中。太祖聞其名,命札八兒往聘之。丘語札八兒曰:「我嘗識公。」札八兒曰:「我亦嘗見真人。」他日偶坐,問札八兒曰:「公欲極一身貴顯乎?欲子孫蕃衍乎?」札八兒曰:「百歲之後,富貴何在?子孫無恙,以承宗祀足矣。」丘曰:「聞命矣。」後果如所願云,卒年一百一十八。贈推忠佐命功臣、太傅、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追封涼國公,諡武定。二子:阿里罕,明里察。
阿里罕蚤從札八兒出入行陣,勇而善謀。憲宗伐蜀,為天下質子兵馬都元帥。生哈只,終湖南宣慰使,贈推誠保德功臣、金紫光祿大夫、司徒,追封涼國公,諡安惠。生陝西行省平章政事養安、太府監丞阿思蘭、太僕寺丞補孛。養安生阿葩實,太僕寺卿。
明里察,贈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追封涼國公,諡康懿。生戶部尚書亦不剌金、陝西行省參知政事哈剌。
朮赤台
朮赤台,兀魯兀台氏。其先剌真八都,以材武雄諸部。生子曰兀魯兀台,曰忙兀,與扎剌兒、弘吉剌、亦乞列思等五人。當開創之先,協贊大業。厥後太祖即位,命其子孫各因其名為氏,號五投下。朔方既定,舉六十五人為千夫長、兀魯兀台之孫曰朮赤台,其一也。
朮赤台有膽略,善騎射,勇冠一時。初,怯列王可汗之子鮮昆有智勇,諸部畏之。怯列亦哈剌哈真沙陀等帥衆來侵,兵戰不利。近臣忽因荅兒等馳告太祖曰:「事急矣,群下忠勇無踰朮赤台者,宜急遣之拒敵。」從之。朮赤台承命,單騎陷陣,射殺鮮昆,降其大將失列門等,遂併有怯列之地。乃蠻、滅兒乞台合兵來侵,諸部有陰附之者,不虞太祖領兵卒至,諸部潰去,乘勝敗之,朮赤台俘其主扎哈堅普及二女以歸,諸部悉平,與扎哈堅普盟而歸之。未幾,乃蠻復叛,朮赤台以計襲扎哈堅普,殺之,遂平其國。
朮赤台始從征怯列亦,自罕哈啟行,歷班真海子,間關萬里,每遇戰陣,必為先鋒。帝嘗諭之曰:「朕之望汝,如高山前日影也。」賜嬪御亦八哈別吉、引者思百,俾統兀魯兀四千人,世世無替。
子怯台,材武過人,自太宗及世祖,歷事四朝,以勞封德清郡王,賜金印。丙申,賜德州戶二萬為食邑。至元十八年,增食邑二萬一千戶,肇慶路、連州、德州洎屬邑俱隸焉。怯台薨,子端真拔都兒襲爵為郡王。太宗時與亦剌哈台戰,勝。帝即以亦剌哈台妻賜之。
世祖之征阿里不哥也,怯台子哈荅與忽都忽跪而自獻于前曰:「臣父祖幸在先朝,當軍旅征伐之寄,屢立戰功。今王師北征,臣等幸少壯,願如父祖以力戰自效。」既得請,於是戰于石木溫都之地。諸王哈丹、駙馬臘真與兀魯、忙兀居右,諸王塔察兒及太丑台居左,合必赤將中軍。兵始交,獲其將合丹斬之,外剌之軍遂敗衂。又戰于失烈延塔兀之地,當帝前混戰,至日晡勝之。帝賜以黃金,將佐吏卒行賞各有差。李璮叛,帝遣哈必赤及兀里羊哈台闊闊出往討之,哈荅與兀魯納兒台亦在行。璮平,與有功焉。
哈荅子脫歡,亦嘗從諸王徹徹都討只兒火台,獲之。又嘗破失烈吉、要不忽兒于野孫漠連。及征乃顏,脫歡弟慶童亦在軍,雖病猶力戰。
怯台二子:曰端真,曰哈荅。哈荅三子:曰脫歡,曰亦鄰只班,曰慶童。脫歡二子:曰塔失帖木兒,曰朶來。塔失帖木兒一子,曰匣剌不花。自怯台而下凡九人,皆封郡王云。
鎮海
鎮海,怯烈台氏。初以軍伍長從太祖同飲班朱尼河水。與諸王百官大會兀難河,上太祖尊號曰成吉思皇帝。歲庚午,從太祖征乃蠻有功,賜良馬一。壬申,從攻曲出諸國,賜珍珠旗,佩金虎符,為闍里必。從攻塔塔兒、欽察、唐兀、只溫、契丹、女直、河西諸國,所俘生口萬計,悉以上獻,賜御用服器白金等物。命屯田於阿魯歡,立鎮海城戍守之。
壬申,從太祖謀定漢地,師次隆興,與金將忽察虎戰,矢中臆間,裹瘡而出者復數四,軍聲為之大振。既破燕,太祖命於城中環射四箭,凡箭所至園池邸舍之處,悉以賜之。尋拜中書右丞相。
己丑,太宗即位,扈從至西京,攻河中、河南、鈞州。癸巳,攻蔡州。以功賜恩州一千戶。先是,收天下童男童女及工匠,置局弘州。既而得西域織金綺紋工三百餘戶,及汴京織毛褐工三百戶,皆分隸弘州,命鎮海世掌焉。定宗即位,以鎮海為先朝舊臣,仍拜中書右丞相。薨,年八十四。
子十人,勃古思繼食其封邑。從世祖征花馬大理,率兵千人,結浮橋于金沙江以濟師。中統初,論功授益都等路宣撫使,賜金虎符、玉帶。三年,改東平路副達魯花赤,討平叛寇。尋遷濟南等路宣慰。至元二年,遷南京路達魯花赤。四年,討平蘄縣叛民。以病乞謝事,特授保定路達魯花赤,賜錢一萬貫,歸老于家,卒年八十一。
肖乃台
肖乃台,禿伯怯烈氏,以忠勇侍太祖。時木華黎、博兒朮既立為左右萬戶,帝從容謂肖乃台曰:「汝願屬誰麾下為我宣力?」對曰:「願屬木華黎。」即日命佩金符,領蒙古軍,從太師國王為先鋒。
兵至河北,史天澤之父率老幼數千詣軍門降。國王承制,授天澤兄天倪河北西路都元帥,領真定。乙酉,天澤送母還白霫,副帥武仙殺天倪,以真定叛。經歷王縉追天澤至燕,請攝主帥。遣監軍李伯祐詣國王軍前言狀,且請援兵。國王命肖乃台率精甲三千,與天澤合兵進圍中山。仙遣其將葛鐵槍來援,肖乃台撤圍迎之,遇諸新樂,奮擊敗之。會日暮,阻水為營。肖乃台料其氣索必宵遁,乘勝復進擊,大敗之,擒鐵槍。中山守將亦宵遁,遂克中山,取無極,拔趙州。仙棄真定,奔西山抱犢寨。肖乃台與天澤入城,撫定其民。未幾,仙潛結水軍為內應,夜開南門納仙,復據其城。肖乃台倉卒以步兵七十踰城奔城。遲明,部曲稍來集,兵威復振,襲取真定。仙棄城遁。將士怒民之反覆,驅萬人出,將屠之。肖乃台曰:「金氏慕國威信,傒我來蘇,此民為賊所驅脅,有何罪焉?若不勝一朝之忿,非惟自屈其力,且堅他城不降之心。」乃皆釋之。
初,仙之叛也,其弟質國王軍中,聞之遁去。肖乃台遣弟撒寒追及於紫荊關,斬之,俘其妻子而還。乃整兵前進,下太原,略太行,拔長勝寨,斬仙守將盧治中,圍仙於雙門寨,仙遁去。引兵出太行山東,遇宋將彭義斌,與戰,敗之,追至火炎山,破其營,擒義斌斬之。至大名,守將蘇元帥以城降,遂引兵臨東平,敗安撫王立剛于陽穀,圍東平。立剛走漣水,金守將棄城遁,他將邀擊敗之,遂定東平。又與蒙古不花徇河北、懷、孟、衛,從國王定益都。
壬辰,度河,略汴京,徇睢州,遇金將完顏慶山奴,與戰,敗之,追斬慶山奴。金主入蔡,諸軍圍之。肖乃台、史天澤攻城北面,汝水阻其前,結筏潛渡,血戰連日。金亡,朝廷以肖乃台功多,命併將史氏三萬戶軍以圖南征,賜東平戶三百,俾食其賦,命嚴實為治第宅,分撥牧馬草地,日膳供二羊及衣糧等。以老病卒于東平,歸葬漠北。子七人,抹兀荅兒、兀魯台知名。
抹兀荅兒,歲戊戌,從國王忽林赤行省于襄陽,略地兩淮。己未,從渡江,攻鄂州,以功賞銀五十兩。中統元年,追阿蘭荅兒、渾都海,預有戰功。二年,從北征,敗阿里不哥於失木禿之地。三年,又與李璮戰,有功。國王忽林赤上其功,奉旨賞銀五十兩,授提舉本投下諸色匠戶達魯花赤。卒。子四人,火你赤,江南行臺御史大夫。
兀魯台,中統三年,從石高山奉旨拘集探馬赤軍,授本軍千戶。至元八年,授武略將軍,佩銀符。十年,攻樊城有功,換金符,武德將軍。十一年,渡江有功,賞銀三百兩,改武節將軍。十二年四月,軍至建安,卒于軍。
子脫落合察兒襲職,從參政阿剌罕攻獨松關有功,陞宣武將軍。尋命管領侍衛軍。樞密院錄其渡江以來累次戰功,十八年,陞懷遠大將軍。二十年,江西行省命討武寧叛賊董琦,平之,改授虎符、江州萬戶府達魯花赤。二十四年,移鎮潮州,值賊張文惠、羅半天等嘯聚江西,行樞密院檄討之,領兵破賊寨,斬賊首羅大老、李尊長等,獲其偽銀印三。卒于軍。
吾也而
吾也而,珊竹氏,狀貌甚偉,腰大十圍。父曰圖魯華察,以武勇稱。太祖五年,吾也而與折不那演克金東京,有功。九年,從太師木華黎取北京,領兵為先驅,下之。捷聞,授金紫光祿大夫、北京緫管都元帥。留撫其人,綏懷有方,自京以南,相繼來降。
時金將撻魯,以惠州漁河口為隘,有衆數萬,圖復北疆。吾也而以銳兵千人擊摧其鋒,殺數千人,獲其旗鼓羊馬,斬撻魯於軍中。有趙守玉者,據興州,吾也而討平之。
十一年,張致以錦州叛,又攻破之。木華黎大喜,以馬十匹、甲五事,賞其功。十二年,興州監軍重兒以兵叛,吾也而往征之,賊軍射殺所乘馬,軍士憤怒,奮戈衝擊,大破賊軍。十五年,從征山東,大戰東平,馳赴陷陣,生挾二將以還。木華黎壯之,以功上聞。十六年,從征延安,矢中右股,力戰破之。俄又取葭、鄜二州,擒金梟將張鐵槍以獻。十七年,克鳳翔及所屬州郡。十八年,從帝親征河西,明年下之。詔賜吾也而馬五匹、甲一事。二十年,從木華黎圍益都。越二年,下三十餘城。
太宗元年,入覲。命與撒里荅火兒赤征遼東,下之。三年,又與撒里荅征高麗,下受、開、龍、宣、泰、葭等十餘城。高麗懼,請和。吾也而諭之曰:「若能以子為質,當休兵。」十三年,遣其子綧從吾也而來朝。帝大悅,厚加賜予,俾充北京東京廣寧蓋州平州泰州開元府七路征行兵馬都元帥,佩虎符。
憲宗元年,召問東夷事,對曰:「臣雖老,倘藉威靈,指麾三軍,敵國猶可克,況東夷小醜乎?」帝壯其言,問飲酒幾何?對曰「唯所賜」。時有一駙馬都尉在側,素以酒稱命,與之角飲,帝大笑,賜錦衣名馬。俄謝病歸。七年,復來朝,帝憫其老,謂曰:「自太祖時效勞至今者,獨卿無愆。」賜賚甚厚,以都元帥授其中子阿海。八年,秋九月辛亥,夜中,星隕帳前,光數丈,有聲。吾也而曰:「吾死矣。」明日卒。年九十六。
子四人,霅禮最有名,太宗時授北京等路達魯花赤。至元七年,改授昭勇大將軍、河間路緫管。
曷思麥里
曷思麥里,西域谷則斡兒朶人。初為西遼闊兒罕近侍,後為谷則斡兒朶所屬可散八思哈長官。太祖西征,曷思麥里率可散等城酋長迎降,大將哲伯以聞。帝命曷思麥里從哲伯為先鋒,攻乃蠻,克之,斬其主曲出律。哲伯令曷思麥里持曲出律首往徇其地,若可失哈兒、押兒牽、斡端諸城,皆望風降附。
又從征你沙不兒城,諭下之。帝親征至薛迷思干,與其主扎剌丁合戰于月戀揭赤之地,敗之。追襲扎剌丁等於阿剌黑城,戰于禿馬溫山,又敗之。追至憨顏城西寨,又敗之。扎剌丁逃入于海。曷思麥里收其珍寶以還。取玉兒谷、德痕兩城。繼而憨顏城亦下。
帝遣使趣哲伯疾馳以討欽察。命曷思麥里招諭曲兒忒、失兒灣沙等城,悉降。至谷兒只部及阿速部,以兵拒敵,皆戰敗而降。又招降黑林城,進擊斡羅思於鐵兒山,克之,獲其國主密只思臘,哲伯命曷思麥里獻諸朮赤太子,誅之。尋征康里,至孛子八里城,與其主霍脫思罕戰,又敗其軍,進至欽察亦平之。軍還,哲伯卒。
會帝親征河西,曷思麥里持所獲珍寶及七寶繖迎見于阿剌思不剌思,帝顧群臣曰:「哲伯常稱曷思麥里之功,其軀幹雖小,而聲聞甚大。」就以所進金寶,命隨其力所勝,悉賜之。仍命與薛徹兀兒為必闍赤。未幾,曷思麥里奏,往者嘗招安到士卒留亦八里城,宜令扈從征河西,許之,命常居左右。至也吉里海牙,又討平失的兒威。
從太祖征汴,至懷孟,令領奧魯事。帝由白坡渡黃河,會睿宗兵攻金將合達,敗之,回駐金蓮川。壬辰,授懷孟州達魯花赤,佩金符。癸巳,金將強元帥圍懷州,曷思麥里率其衆及昔里吉思、鎖剌海等力戰,金兵退。又遣蒲察寒奴、乞失烈札魯招諭金緫帥范真率其麾下軍民萬餘人來降。
己亥六月,帝以曷思麥里從軍西域,宣力居多,命其長子捏只必襲為懷孟達魯花赤,次子密里吉襲為必闍赤,令曷思麥里為扎魯火赤,歸西域。大帥察罕、行省帖木迭兒奏留之,帝允其請。庚子,進懷孟河南二十八處都達魯花赤,所隸州郡不從命者,制令籍其家。乙卯五月卒。
子密里吉復為懷孟達魯花赤。中統三年,從攻淮西,與宋戰死。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2-6-18 11:00 | 顯示全部樓層
<div class="feature"> 元史  卷一百二十一‧列傳第八  速不台 兀良合台
速不台,蒙古兀良合人。其先世獵於斡難河上,遇敦必乃皇帝,因相結納,至太祖時,已五世矣。捏里必者生孛忽都,衆目為折里麻。折里麻者,漢言有謀略人也。三世孫合赤溫,生哈班。哈班二子,長忽魯渾,次速不台,俱驍勇善騎射。太祖在班朱尼河時,哈班嘗驅群羊以進,遇盜,被執。忽魯渾與速不台繼至,以槍刺之,人馬皆倒,餘黨逸去,遂免父難,羊得達於行在所。忽魯渾以百戶從帝與乃蠻部主戰於長城之南,忽魯渾射却之,其衆奔闊赤檀山而潰。
速不台以質子事帝,為百戶。歲壬申,攻金桓州,先登,拔其城。帝命賜金帛一車。滅里吉部強盛不附。丙子,帝會諸將於禿兀剌河之黑林,問:「誰能為我征滅里吉者?」速不台請行,帝壯而許之。乃選裨將阿里出領百人先行,覘其虛實。速不台繼進。速不台戒阿里出曰:「汝止宿必載嬰兒具以行,去則遺之,使若挈家而逃者。」滅里吉見之,果以為逃者,遂不為備。己卯,大軍至蟾河,與滅里吉遇,一戰而獲其二將,盡降其衆。其部主霍都奔欽察,速不台追之,與欽察戰于玉峪,敗之。
壬午,帝征回回國,其主滅里委國而去。命速不台與只別追之,及于灰里河,只別戰不利,速不台駐軍河東,戒其衆人爇三炬以張軍勢,其王夜遁。復命統兵萬人由不罕川必里罕城追之,凡所經歷皆無水之地。既度川,先發千人為游騎,繼以大軍晝夜兼行。比至,滅里逃入海,不月餘,病死,盡獲其所棄珍寶以獻。帝曰:「速不台枕干血戰,為我家宣勞,朕甚嘉之。」賜以大珠、銀罌。
癸未,速不台上奏,請討欽察。許之。遂引兵繞寬定吉思海,展轉至太和嶺,鑿石開道,出其不意。至則遇其酋長玉里吉及塔塔哈兒方聚於不租河,縱兵奮擊,其衆潰走。矢及玉里吉之子,逃於林間,其奴來告而執之,餘衆悉降,遂收其境。又至阿里吉河,與斡羅思部大、小密赤思老遇,一戰降之,略阿速部而還。欽察之奴來告其主者,速不台縱為民。還,以聞。帝曰:「奴不忠其主,肯忠他人乎?」遂戮之。又奏以滅里吉、乃蠻、怯烈、杭斤、欽察諸部千戶,通立一軍,從之。略也迷里霍只部,獲馬萬匹以獻。
帝欲征河西,以速不台比年在外,恐父母思之,遣令歸省。速不台奏,願從西征。帝命度大磧以往。丙戌,攻下撒里畏吾特勤、赤閔等部,及德順、鎮戎、蘭、會、洮、河諸州,得牝馬五千匹,悉獻於朝。丁亥,聞太祖崩,乃還。
己丑,太宗即位,以禿滅干公主妻之。從攻潼關,軍失利,帝責之。睿宗時在藩邸,言兵家勝負不常,請令立功自效。遂命引兵從睿宗經理河南,道出牛頭關,遇金將合達帥步騎數十萬待戰。睿宗問以方略,速不台曰:「城居之人不耐勞苦,數挑以勞之,戰乃可勝也。」師集三峰山,金兵圍之數匝。會風雪大作,其士卒僵仆,師乘之,殺戮殆盡。自是金軍不能復振。壬辰夏,睿宗還駐官山,留速不台統諸道兵圍汴。癸巳,金主渡河北走,追敗之於黃龍岡,斬首萬餘級。金主復南走歸德府,未幾,復走蔡州。汴降,俘其后妃及寶器以獻,進圍蔡州。甲午,蔡州破,金主自焚死。時汴梁受兵日久,歲饑人相食,速不台下令縱其民北渡以就食。
乙未,太宗命諸王拔都西征八赤蠻,且曰:「聞八赤蠻有膽勇,速不台亦有膽勇,可以勝之。」遂命為先鋒,與八赤蠻戰,繼又令統大軍,遂虜八赤蠻妻子於寬田吉思海。八赤蠻聞速不台至,大懼,逃入海中。
辛丑,太宗命諸王拔都等討兀魯思部主也烈班,為其所敗,圍禿里思哥城,不克。拔都奏遣速不台督戰,速不台選哈必赤軍怯憐口等五十人赴之,一戰獲也烈班。進攻禿里思哥城,三日克之,盡取兀魯思所部而還。經哈咂里山,攻馬札兒部主怯憐。速不台為先鋒,與諸王拔都、吁里兀、昔班、哈丹五道分進。衆曰:「怯憐軍勢盛,未可輕進。」速不台出奇計,誘其軍至漷寧河。諸王軍於上流,水淺,馬可涉,中復有橋。下流水深,速不台欲結筏潛渡,繞出敵後。未渡,諸王先涉河與戰。拔都軍爭橋,反為所乘,沒甲士三十人,并亡其麾下將八哈禿。既渡,諸王以敵尚衆,欲要速不台還,徐圖之。速不台曰:「王欲歸自歸,我不至禿納河馬茶城,不還也。」及馳至馬茶城,諸王亦至,遂攻拔之而還。諸王來會,拔都曰:「漷寧河戰時,速不台救遲,殺我八哈禿。」速不台曰:「諸王惟知上流水淺,且有橋,遂渡而與戰,不知我於下流,結筏未成,今但言我遲,當思其故。」於是拔都亦悟。後大會,飲以馬乳及蒲萄酒。言征怯憐時事,曰:「當時所獲皆速不台功也。」壬寅,太宗崩。癸卯,諸王大會,拔都欲不往。速不台曰:「大王於族屬為兄,安得不往?」甲辰,遂會於也只里河。
丙午,定宗即位,既朝會,還家于禿剌河上。戊申卒,年七十三。贈效忠宣力佐命功臣、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追封河南王,諡忠定。子兀良合台。
兀良合台,初事太祖。時憲宗為皇孫,尚幼,以兀良合台世為功臣家,使護育之。憲宗在潛邸,遂分掌宿衛。歲癸巳,領兵從定宗征女真國,破萬奴於遼東。繼從諸王拔都征欽察、兀魯思、阿速、孛烈兒諸部。丙午,又從拔都討孛烈兒乃、捏迷思部,平之。己酉,定宗崩。拔都與宗室大臣議立憲宗,事久未決。四月,諸王大會,定宗皇后問所宜立,皆惶惑,莫敢對。兀良合台對曰:「此議已先定矣,不可復變。」拔都曰:「兀良合台言是也。」議遂定。
憲宗即位之明年,世祖以皇弟緫兵討西南夷烏蠻、白蠻、鬼蠻諸國,以兀良合台緫督軍事。其鬼蠻,即赤禿哥國也。癸丑秋,大軍自旦當嶺入雲南境。摩些二部酋長唆火脫因、塔裏馬來迎降,遂至金沙江。兀良合台分兵入察罕章,蓋白蠻也,所在寨柵,以次攻下之。獨阿塔剌所居半空和寨,依山枕江,牢不可拔。使人覘之,言當先絕其汲道。兀良合台率精銳立砲攻之。阿塔剌遣人來拒,兀良合台遣其子阿朮迎擊之,寨兵退走。遂并其弟阿叔城俱拔之。進師取龍首關,翊世祖入大理國城。
甲寅秋,復分兵取附都善闡,轉攻合剌章水城,屠之。合剌章,蓋烏蠻也。前次羅部府,大酋高昇集諸部兵拒戰,大破之於洟可浪山下,遂進至烏蠻所都押赤城。城際滇池,三面皆水,既險且堅,選驍勇以砲摧其北門,縱火攻之,皆不克。乃大震鼓鉦,進而作,作而止,使不知所為,如是者七日,伺其困乏,夜五鼓,遣其子阿朮潛師躍入,亂斫之,遂大潰。至昆澤,擒其國王段興智及其渠帥馬合剌昔以獻。餘衆依阻山谷者,分命裨將也里、脫伯、押真掩其右,合台護尉掩其左,約三日捲而內向。及圍合,與阿朮引善射者二百騎,期以三日,四面進擊。兀良合台陷陣鏖戰,又攻纖寨,拔之。至乾德哥城,兀良合台病,委軍事於阿朮。環城立砲,以草填塹,衆軍始集,阿朮已率所部搏戰城上,城遂破。
乙卯,攻不花合因、阿合阿因等城,阿朮先登,取其三城。又攻赤禿哥山寨,阿朮緣嶺而戰,遂拔之。乘勝擊破魯魯冢國塔渾城,又取忽蘭城。魯魯冢國大懼,請降。阿伯國有兵四萬,不降。阿朮攻之,入其城,舉國請降。復攻阿魯山寨,進攻阿魯城,克之。乃搜捕未降者,遇赤禿哥軍於合打台山,追赴臨崖,盡殺之。自出師至此,凡二年,平大理五城八府四郡,洎烏、白等蠻三十七部。兵威所加,無不款附。
丙辰,征白蠻國、波麗國,阿朮生擒其驍將,獻俘闕下。詔以便宜取道,與鐵哥帶兒兵合,遂出烏蒙,趨瀘江,剗禿剌蠻三城,却宋將張都統兵三萬,奪其船二百艘於馬湖江,斬獲不可勝計。遂通道於嘉定、重慶,抵合州,濟蜀江,與鐵哥帶兒會。
丁巳,以雲南平,遣使獻捷於朝,且請依漢故事,以西南夷悉為郡縣,從之。賜其軍銀五千兩、綵幣二萬四千匹,授銀印,加大元帥。還鎮大理,遂經六盤山至臨洮府,與大營合。月餘,復西征烏蠻。
秋九月,遣使招降交趾,不報。冬十月,進兵壓境。其國主陳日煚,隔江列象騎、步卒甚盛。兀良合台分軍為三隊濟江,徹徹都從下流先濟,大帥居中,駙馬懷都與阿朮在後。仍授徹徹都方略曰:「汝軍既濟,勿與之戰,彼必來逆我,駙馬隨斷其後,汝伺便奪其船。蠻若潰走,至江無船,必為我擒矣。」師既登岸,即縱與戰,徹徹都違命,蠻雖大敗,得駕舟逸去。兀良合台怒曰:「先鋒違我節度,軍有常刑。」徹徹都懼,飲藥死。兀良合台入交趾,為久駐計,軍令嚴肅,秋毫無犯。越七日,日煚請內附,於是置酒大饗軍士。還軍柙赤城。
戊午,引兵入宋境,其地炎瘴,軍士皆病,遇敵少却,亡軍士四人。阿朮還戰,擒其卒十二人,其援復至,阿朮以三十騎,阿馬禿繼以五十騎擊走之。時兀良合台亦病,將旋師,阿朮戰馬五十匹,夜為禿剌蠻所掠,入告兀良合台曰:「吾馬盡為盜掠去,將何以行?」即分軍搜訪,知有三寨藏馬山顛。阿朮親率將士攀崖而上,破其諸寨,生擒賊酋,盡得前後所盜馬千七百匹,乃屠柙赤城。
憲宗遣使諭旨,約明年正月會軍長沙,乃率四王騎兵三千,蠻、僰萬人,破橫山寨,闢老蒼關,徇宋內地。宋陳兵六萬以俟。遣阿朮與四王潛自間道衝其中堅,大敗之,盡殺其衆。乘勝擊逐,蹴貴州,蹂象州,入靜江府,連破辰、沅二州,直抵潭州城下。潭州出兵二十萬,斷我歸路。兀良合台遣阿朮與大納、玉龍帖木兒軍其前,而自與四王軍其後,夾擊破之。兵自入敵境,轉鬪千里,未嘗敗北。大小十三戰,殺宋兵四十餘萬,擒其將大小三人。其州又遣兵來攻,追至門濠,掩溺殆盡,乃不敢復出。壁城下月餘。時世祖已渡江駐鄂州,遣也里蒙古領兵二千人來援,且加勞問。遂自鄂州之滸黃洲北渡,與大軍合。
庚申,世祖即位。夏四月,兀良合台至上都。後十二年卒,年七十二。子阿朮自有傳。
按竺邇
按竺邇,雍古氏。其先居雲中塞上,父 4d63.gif 公為金群牧使。歲辛未,驅所牧馬來歸太祖,終其官。
按竺邇幼鞠于外祖朮要甲家,訛言為趙家,因姓趙氏。年十四,隸皇子察合台部。嘗從大獵,射獲數麋,有二虎突出,射之皆死。由是以善射名,皇子深器愛之。
甲戌,太祖西征尋思干、阿里麻里等國,以功為千戶。丁亥,從征積石州,先登,拔其城。圍河州,斬首四十級。破臨洮,攻德順,斬首百餘級。攻鞏昌,駐兵秦州。
太宗即位,尊察合台為皇兄,以按竺邇為元帥。戊子,鎮刪丹州,自燉煌置驛抵玉關,通西域,從定關隴。辛卯,從圍鳳翔,按竺邇分兵攻西南隅,城上礧石亂下,選死士先登,拔其城,斬金將劉興哥。分兵攻西和州,宋將彊俊領衆數萬,堅壁清野,以老我師。按竺邇率死士罵城下,挑戰。俊怒,悉衆出陣,按竺邇佯走,俊追之,因以奇兵奪其城,伏兵要其歸,轉戰數十里,斬首數千級,擒俊。餘衆退保仇池,進擊拔之,從拔平涼。慶陽、邠、原、寧皆降。涇州復叛,殺守將郭元恕,衆議屠之。按竺邇但誅首惡,師還原州,降民棄老幼,夜亡走。衆曰:「此必反也,宜誅之以警其餘。」按竺邇曰:「此輩懼吾驅之北徙耳。」遣人諭之曰:「汝等若走,以軍法治罪,父母妻子併誅矣。汝歸,保無他。明年草青,具牛酒迎師於此州。」民皆復歸。豪民陳苟集數千人潛新寨諸洞,衆議以火攻之。按竺邇曰:「招諭不出,攻之未晚。」遂偕數騎抵寨,縱馬解弓矢,召苟遙語,折矢與為誓。苟即相呼羅拜,謝更生之恩,皆降。
金人守潼關,攻之,戰於扇車回,不克。睿宗分兵由山南入金境,按竺邇為先鋒,趣散關。宋人已燒絕棧道,復由兩當縣出魚關,軍沔州。宋制置使桂如淵守興元。按竺邇假道於如淵曰:「宋讎金久矣,何不從我兵鋒,一洗國恥。今欲假道南鄭,由金、洋達唐、鄧,會大兵以滅金,豈獨為吾之利?亦宋之利也。」如淵度我軍壓境,勢不徒還,遂遣人導我師由武休關東抵鄧州,西破小關,金人大駭,謂我軍自天而下。其平章完顏合達、樞密使移剌蒲阿帥十七都尉,兵數十萬,相拒于鄧。我師不與戰,直趣鈞州,與親王按赤台等兵合,陣三峰山下。會天大雪,金兵成列。按竺邇先率所部精兵,迎擊於前,諸軍乘之,金師敗績。癸巳,金主奔蔡。十二月從圍蔡。甲午,金亡。
初,金將郭斌自鳳翔突圍出,保金、蘭、定、會四州。至是命按竺邇往取之,圍斌于會州。食盡將走,敗之于城門。兵入城巷戰,死傷甚衆。斌手劍驅其妻子聚一室,焚之。已而自投火中。有女奴自火中抱兒出,泣授人曰:「將軍盡忠,忍使絕嗣,此其兒也,幸哀而收之。」言畢,復赴火死。按竺邇聞之惻然,命保其孤。遂定四州。金將汪世顯守鞏州,皇子闊端圍之,未下。遣按竺邇等往招之,世顯率衆來降。皇兄嘉其材勇,賞賚甚厚,賜名拔都,拜征行大元帥。
丙申,大軍伐蜀,皇子出大散關,分兵令宗王穆直等出陰平郡,期會于成都。按竺邇領砲手兵為先鋒,破宕昌,殘階州。攻文州,守將劉祿,數月不下,諜知城中無井,乃奪其汲道,率勇士梯城先登,殺守陴者數十人,遂拔其城,祿死之。因招徠吐蕃酋長勘孟迦等十族,皆賜以銀符。略定龍州。遂與大散軍合,進克成都。師還,而成都復叛。
丁酉,按竺邇言於宗王曰:「隴州縣方平,人心猶貳,西漢陽當隴、蜀之衝,宋及吐蕃利於入寇,宜得良將以鎮之。」宗王曰:「安反側,制寇賊,此上策也,然無以易汝。」遂分蒙古千戶五人,隸麾下以往。按竺邇命侯和尚南戍沔州之石門,朮魯西戍階州之兩水,謹斥堠,嚴巡邏,西南諸州不敢犯之。
戊戌,從元帥塔海率諸翼兵伐蜀,克隆慶。己亥,攻重慶。庚子,圖萬州。宋人將舟師數百艘溯流迎戰。按竺邇順流率勁兵,乘巨筏,浮革舟於其間,弓弩兩射,宋人不能敵,敗諸夔門。辛丑,伐西川,破二十餘城。成都守將田顯開北門以納師。宋制置使陳隆之出奔,追獲之,縛至漢州,令誘降守將王夔。夔不降,進兵攻之。夔夜驅火牛,突圍出奔,遂斬隆之。壬寅,會大軍破遂寧、瀘、敘等州。癸卯,破資州。庚戌,按竺邇安輯涇、邠二州。宋制置使余玠攻興元,文州降將王德新乘隙自階州叛,執扈、牛二鎮將,領衆千餘走江油。憲宗召按竺邇還舊鎮。按竺邇遣將直擣江油,奪扈、牛以歸。
中統元年,世祖即位,親王有異謀者,其將阿藍荅兒、渾都海圖據關隴。時按竺邇以老,委軍於其子。帝遣宗王哈丹、哈必赤、阿曷馬西討。按竺邇曰:「今內難方殷,浸亂關隴,豈臣子安卧之時耶?吾雖老,尚能破賊。」遂引兵出刪丹之耀碑谷,從阿曷馬,與之合戰。會大風,晝晦,戰至晡,大敗之,斬馘無筭。按竺邇與緫帥汪良臣獲阿藍荅兒、渾都海等。捷聞,帝錫璽書褒美,賜弓矢錦衣。四年,卒,年六十九。延祐元年,贈推忠佐運功臣、太保、儀同三司、上柱國,封秦國公,諡武宣。
子十人,徹理、國寶最知名。徹理襲職為元帥。丁巳,從父攻瀘州,降宋將劉整。宋將姚德壁雲頂山,戊午,大軍圍之。徹理率部兵由水門先登,破其壁,德降。後以病廢,卒。
國寶一名黑梓,少擊劍學書,倜儻好義,有謀略。父為元帥,軍務悉以委之,故所至多捷。從攻重慶,降宋都統張實,併掠合州以歸。
中統元年,從攻阿藍荅兒有功。阿藍荅兒叛將火都據吐蕃之點西嶺。國寶攝帥事,討之,衆欲速戰。國寶曰:「此窮寇也,宜少緩,以計破之。」遂以精兵襲其後。火都欲西走,國寶據險要之。挑戰則斂兵自固。相持兩月,潛兵出其不意,擒殺之。捷聞,賜弓矢、金綺。
初,按竺邇之告老,制命徹理襲征行元帥。徹理以病不視事。國寶乃謂諸弟曰:「昔我先人,耀兵西陲,大功既集,關隴雖寧,而西戎未靖,此吾輩立功之秋也。」乃遣謝鼎與弟國能,持金帛說降吐蕃,酋長勘孟迦從國寶入覲。國寶奏曰:「文州山川險阨,控庸蜀,拒吐蕃,宜城文州,屯兵鎮之。」從之,授國寶三品印,為蒙古漢軍元帥,兼文州吐蕃萬戶府達魯花赤,與勘孟迦皆賜金符。
時扶州諸羌未附,國寶宣上威德,於是呵哩禪波哩揭諸酋長皆歸款,從國寶入覲。國寶圖山川形勢以獻,詔授呵哩禪波哩揭為萬戶,賜金虎符,諸酋長為千戶,皆賜金符。賜國寶金幣。國寶治文州有善政。至元四年卒。延祐元年,贈推誠佐理功臣、光祿大夫、平章政事、柱國,封梁國公,諡忠定。
子世榮、世延。初,國寶將卒,以世榮幼,命弟國安襲其職。國安既襲蒙古漢軍元帥,兼文州吐蕃萬戶府達魯花赤,後以其兄國寶安邊功,賜金虎符,進昭勇大將軍。十五年,討叛王吐魯于六盤,獲之,請解職授世榮。帝曰:「人爭而汝讓,可以敦薄俗。」錄其六盤功,進昭毅大將軍、招討使。世榮,襲懷遠大將軍、蒙古漢軍元帥,兼文州吐蕃萬戶府達魯花赤。後以功進安遠大將軍、吐蕃宣慰使議事都元帥,佩三珠虎符。世延,中書平章政事。
畏荅兒
畏荅兒,忙兀人。其先剌真八都兒,有二子,次名忙兀兒,始別為忙兀氏。畏荅兒其六世孫也。與兄畏翼俱事太祖。時大疇強盛,畏翼率其屬歸之,畏荅兒力止之,不聽,追之,又不肯還,畏荅兒乃還事太祖。太祖曰:「汝兄既去,汝獨留此何為?」畏荅兒無以自明,取矢折而誓曰:「所不終事主者,有如此矢。」太祖察其誠,更名為薛禪,約為按達。薛禪者,聰明之謂也;按達者,定交不易之謂也。
太祖與克烈王罕對陣於哈剌真,師少不敵。帝命兀魯一軍先發,其將朮徹台,橫鞭馬鬣不應。畏荅兒奮然曰:「我猶鑿也,諸君斧也,鑿匪斧不入,我請先入,諸軍繼之,萬一不還,有三黃頭兒在,唯上念之。」遂先出陷陣,大敗之,至晡時,猶追逐不已,敕使止之,乃還。腦中流矢,創甚,帝親傅以善藥,留處帳中,月餘卒,帝深惜之。
及王罕滅,帝以其將只里吉實抗畏荅兒,乃分只里吉民百戶隸其子,且使世世歲賜不絕。仍令收完忙兀人民之散亡者。太宗思其功,復以北方萬戶封其子忙哥為郡王。歲丙申,忽都忽大料漢民,分城邑以封功臣,授忙哥泰安州民萬戶。帝訝其少,忽都忽對曰:「臣今差次,惟視舊數多寡,忙哥舊纔八百戶。」帝曰:「不然,畏荅兒封戶雖少,戰功則多,其增封為二萬戶,與十功臣同為諸侯者,封戶皆異其籍。」兀魯爭曰:「忙哥舊兵不及臣之半,今封顧多於臣。」帝曰:「汝忘而先橫鞭馬鬣時耶?」兀魯遂不敢言。
忙哥卒,孫只里瓦 469f.gif ,曾孫忽都忽、兀乃忽里、哈赤,俱襲封為郡王。
博羅歡 伯都
博羅歡,畏荅兒幼子蘸木曷之孫,瑣魯火都之子也。時諸侯王及十功臣各有斷事官,博羅歡年十六,為本部斷事官。從世祖討阿里不哥,數有功,帝喜而賜馬四十匹,金幣稱之。
中統三年,李璮叛。命帥忙兀一軍圍濟南,分兵掠益都、萊州,悉平之。詔錄燕南獄,讞決明允,賜衣一襲。皇子雲南王忽哥赤為其省臣寶合丁毒死,事覺,中書擇可治其獄者四人,奏上,皆不稱旨。丞相線真以博羅歡聞,帝可其奏。博羅歡辭曰:「臣不敢愛死,第年少不知書,恐誤事耳。」帝乃以吏部尚書別帖木兒輔其行。未至雲南,寶合丁密以金六迎餽,祈勿究其事。博羅歡慮其握兵徼外,拒之恐致變。陽諾曰:「吾橐不能容,可且持歸,待我取之。」博羅歡至,則竟其獄,誅毒王者,而歸其金于省。陛見,帝顧謂線真曰:「卿舉得其人矣。」賜黃金五十兩,詔忙兀事無大小,悉統於博羅歡。授昭勇大將軍、右衛親軍都指揮使,大都則專右衛,上都則兼三衛。
會伐宋,授金吾衛上將軍、中書右丞。詔分大軍為二,右軍受伯顏、阿朮節度,左軍受博羅歡節度。俄兼淮東都元帥,罷山東經略司,而以其軍悉隸焉。遂軍于下邳,召將佐謀曰:「清河城小而固,與昭信、淮安、泗州為掎角,猝未易拔。海州、東海、石秋,遠在數百里之外,必不嚴備。吾頓大兵為疑兵,以輕騎倍道襲之,其守將可擒也。」師至,三城果皆下,清河亦降。宋主以國內附,而淮東諸城猶為之守。詔博羅歡進軍,拔淮安南堡,戰白馬湖及寶應,掠高郵,自西小河入漕河,據灣頭,斷通、泰援兵,遂下揚州,淮東平。益封桂陽、德慶二萬一千戶。
十四年,討叛臣只里斡台於應昌,平之。賜玉帶文綺,與博羅同署樞密院事,拜中書右丞,行省北京。未幾,召還。
時江南新附,尚多反側,詔募民能從大軍進討者,使自為一軍,聽節度於其長,而毋役於他軍,制命符節,皆與正同。會博羅歡寢疾,乃附樞密董文忠奏曰:「今疆土寖廣,勝兵百萬,指揮可集,何假此無藉之徒。彼一踐南土,則掠人貨財,俘人妻孥,仇怨益滋,而叛者將愈衆矣。」奏上,召輿疾賜坐,與語,帝大悟,遂可其奏。而常德入訴唐兀一軍殘暴其境內,敕斬以徇。凡所募軍皆罷。
十六年,以哈剌斯、博羅思、斡羅罕諸部不相統,命博羅歡監之。十八年,以中書右丞行省甘肅。二十年,拜御史大夫,行御史臺事,以疾歸。
諸王乃顏叛,帝將親征。博羅歡諫曰;「昔太祖分封東諸侯,其地與戶,臣皆知之,以二十為率,乃顏得其九,忙兀、兀魯、扎剌兒、弘吉剌、亦其烈思五諸侯得其十一,惟徵五諸侯兵,自足當之,何至上煩乘輿哉?臣疾且愈,請事東征。」帝乃賜鎧甲弓矢鞍勒,命督五諸侯兵,與乃顏戰,敗之。其黨塔不帶以兵來拒,會久雨,軍乏食,諸將欲退。博羅歡曰:「今兩陣相對,豈容先動。」俄塔不帶引兵退。博羅歡以其師乘之,轉戰二日,身中三矢,大破之,斬其駙馬忽倫。適太師月魯那演大軍來會,遂平乃顏,擒塔不帶。既而其黨哈丹復叛,詔與諸侯王乃馬帶討之。哈丹游騎猝至,博羅歡從三騎返走,抵絕澗,可二丈許,追騎垂及,博羅歡策其馬一躍而過,三從騎皆沒,人以為有神助云。哈丹死,斬其子老的於陣。往返凡四歲。凱旋,俘哈丹二妃以獻,敕以一賜乃馬帶,一賜博羅歡。陳其金銀器於延春閣,上召諸侯王將帥分賜之。博羅歡辭,帝曰:「卿可謂能讓。」乃賜金銀器五百兩以旌之。
河南宣慰改行中書省,拜平章政事,有詔括馬毋及勳臣之家。博羅歡曰:「吾馬成群,所治地方三千里,不先出馬,何以為吏民之倡。」乃先入善馬十有八。汴南諸州,漭為巨浸,博羅歡躬行決口,督有司繕完之。
三十一年,成宗立,遷陝西行中書省平章政事。未行,留鎮河南。入朝,請以泰安州所入五戶絲四千斤,易內庫繒帛,分給忙兀一軍。帝為敕遞車送軍中,賜以銀百五十兩。陛辭,帝諭之曰:「卿今白鬚,世祖德言,實多聞之,宜加慎護。」因以世祖所佩弓矢鞶帶賜之。有頃,近臣奏:「伐宋時,右軍分屬伯顏、阿朮,左軍分屬博羅歡。今伯顏、阿朮皆受分地,而博羅歡未及,惟帝裁之。」帝曰:「何久不言,豈彼恥自請耶?」乃益封高郵五百戶。
大德元年,叛王藥木忽兒、兀魯速不花來歸。博羅歡聞之,遣使馳奏曰:「諸王之叛,皆由其父,此輩幼弱,無所與知。今茲來歸,宜棄其前惡,以勸未至。」帝深以為然,賜金鞍勒,命以平章政事行省湖廣。會并福建行省入江浙,拜光祿大夫、上柱國、江浙等處行中書省平章政事。居歲餘,卒,年六十三。
博羅歡勇有智略,戰常以身先之,所獲財物悉與將士,故得其死力。平居常以國事為憂,聞變即請行,至終其事乃止。其忠義蓋天性然也。累贈推忠宣力贊運功臣、太師、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加封泰安王,諡武穆。
子渾都、伯都、埜先帖木兒、博羅。渾都,山東宣慰使,遙授中書平章政事。埜先帖木兒,河南江北等處行中書省左丞相。卒官開府儀同三司、翰林學士承旨。博羅,陝西等處行中書省平章政事。埜先帖木兒子:尼摩星吉,襲郡王;亦思剌瓦性吉,中政使。
伯都幼穎異,不以家世自矜,長嗜書史。大德五年,擢江東道廉訪副使,拜江南行臺侍御史。未幾,召入僉樞密院事,領舍兒別赤。至大二年,出為江南行臺御史中丞,遷陝西行臺御史大夫。
延祐元年,拜甘肅行省平章政事。時米價騰湧,陸輓一石,費二百緡,乃為經畫計,所省至四百餘萬緡,自是諸倉俱充溢。甘州氣寒地瘠,少稔歲。民饑,則發粟賑之,春闕種,則貨之。於是兵饟既足,民食亦給。詔賜名鷹、甲冑、弓矢及鈔五千緡以勞焉。四年移江浙行省平章政事,入為太子賓客。上書陳古先聖王正心修身之道,帝嘉納之。遷江南行臺御史大夫。皇太后謂東宮官不宜使外,止其行。遂以疾辭去,寓居高郵。
英宗即位,復命為江南行臺御史大夫。陛見,以疾固辭。帝慰諭久之,命以平章之祿歸養于家,復賜鈔十萬緡。所服藥須空青,詔遣使江南訪求之。伯都辭謝曰:「臣曩膺重寄,深懼弗稱,今已病廢,況敢叨濫厚祿以受重賜乎?」併以所給平章政事祿歸有司。
泰定元年,還京師,卒。朝廷知其貧,賻鈔二萬五千貫。御史臺奏賻三萬五千貫,仍還所辭祿,妻弘吉剌氏弗受,曰:「始伯都仕于朝,不敢虛受廩祿。今歿矣,苟受是祿,非其意也。」卒辭之。子篤爾只,將作院判官。
抄思
抄思,乃蠻部人。又號曰荅祿。其先泰陽,為乃蠻部主。祖曲書律。父敞溫。太祖舉兵討不庭,曲書律失其部落,敞溫奔契丹卒。抄思尚幼,與其母跋涉間行,歸太祖,奉中宮旨侍宮掖。
抄思年二十五,即從征伐,破代、石二州,不避矢石,每先登焉。雁門之戰屢捷。會太宗命睿宗平金,抄思執銳以從,與金兵戰,所向無前。壬辰,兵次鈞州,金兵壘于三峰山,抄思察其營壁不堅,夜領精騎襲之,金兵驚擾,遂乘擊之,拔三峰山。睿宗以抄思功聞于朝,有旨以湯陰縣黃招撫等一百一十七戶賜之。抄思力辭不受。復賜以男女五十口,宅一區,黃金鞶帶、酒壺、盃盂各一。辭弗許,迺受之。制授萬戶,與內侍胡都虎、留乞簽起西京等處軍人征行及鎮守隨州。招集民戶,每千人以官一員領之。丁酉秋七月,奉旨調軍,得西京、大名、濱、棣、懷、孟、真定、河間、邢、洺、磁、威、新、衛、保等府州軍四千六十餘人,統之。後移鎮潁,以疾歸大名。歲戊申正月卒,年四十四。子別的因。
別的因在襁褓時,父抄思方領兵平金,與其祖母康里氏在三皇后宮庭。戊申,父抄思卒,母張氏迎別的因以歸。祖母康里氏卒。張嘗從容訓之曰:「人有三成人,知畏懼成人,知羞恥成人,知艱難成人。否則禽獸而已。」別的因受教唯謹。
甲寅,世祖以宗王鎮黑水,有旨諭察罕那顏,命別的因襲抄思職,為副萬戶,鎮守隨、潁等處。丙辰冬十有二月,世祖復諭征鎮軍士悉聽別的因等號令。別的因身長七尺餘,肩豐多力,善刀舞,尤精騎射,士卒咸畏服之。
明年,庚申,世祖即位,委任尤專。癸亥正月,召赴行在所。冬十一月,謁見世祖於行在所,世祖賜金符,以別的因為壽潁二州屯田府達魯花赤。時二州地多荒蕪,有虎食民妻,其夫來告,別的因默然良久,曰:「此易治耳。」迺立檻設機,縛羔羊檻中以誘虎。夜半,虎果至,機發,虎墮檻中,因取射之,虎遂死。自是虎害頓息。
至元十三年,授明威將軍、信陽府達魯花赤,佩金符。時信陽亦多虎,別的因至,未久,一日以馬裼置鞍上出獵,命左右燔山,虎出走,別的因以裼擲虎,虎搏裼,據地而吼,別的因旋馬視虎射之,虎立死。
十六年,進宣威將軍、常德路副達魯花赤,會同知李明秀作亂,別的因請以單騎往招之,直抵賊壘,賊輕之,不設備。別的因諭以朝廷恩德,使為自新計,明秀素畏服,遂與俱來。別的因聞于朝,明秀伏誅,賊遂平。
三十一年,進懷遠大將軍,遷池州路達魯花赤。之官,道經潁上。潁近荊山,有野豕時出害民禾稼,民莫能制。聞別的因至,迎拜境上,告以其故。別的因曰:「毋慮也。」遂至荊山,以狼牙箭射之,豕走數里。大德十三年,進昭勇大將軍、台州路達魯花赤。卒,年八十一。
子不花,僉嶺南廣西道肅政廉訪司事;文圭,有隱德,贈祕書監著作郎;延壽,湯陰縣達魯花赤。孫守恭,曾孫與權,皆讀書登進士科,人多稱之。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