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樓主: 延章

[二十四史] 宋史

  [複製鏈接]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2-6-18 11:03 | 顯示全部樓層
<div class="feature">宋史   卷二百0三‧志第一百五十六  藝文二 史類十三:一曰正史類,二曰編年類,三曰別史類,四曰史鈔類,五曰故事類,六曰職 官類,七曰傳記類,八曰儀注類,九曰刑法類,十曰目錄類,十一曰譜牒類,十二曰地 理類,十三曰霸史類。
司馬遷史記一百三十卷(裴駰等集注。)
又史記一百三十卷(陳伯宣注。)
班固漢書一百卷(顏師古注。)
范曄後漢書九十卷(章懷太子李賢注。)
趙抃新校前漢書一百卷
余靖漢書刊誤三十卷
劉昭補註後漢志三十卷
陳壽三國志六十五卷(裴松之注。)
房玄齡晉書一百三十卷
楊齊宣晉書音義三卷
沈約宋書一百卷
蕭子顯南齊書五十九卷
姚思廉梁書五十六卷
又陳書三十六卷
魏收後魏書一百三十卷
魏澹後魏書紀一卷本七卷
張太素後魏書天文志二卷(本百卷,惟存此。)
李百藥北齊書五十卷
令狐德棻後周書五十卷
顏師古隋書八十五卷
柳芳唐書一百三十卷
唐書敘例目一卷
劉煦唐書二百卷
歐陽脩、宋祁新唐書二百五十五卷目錄一卷
李繪補註唐書二百二十五卷
薛居正五代史一百五十卷
歐陽脩新五代史七十四卷(徐無黨注。)
張守節史記正義三十卷
司馬貞史記索隱三十卷
張泌漢書刊誤一卷
三劉漢書標註六卷(劉敞、劉攽、劉奉世。)
劉攽漢書刊誤四卷
呂夏卿唐書直筆新例一卷
吳縝新唐書糾繆二十卷
又五代史纂誤三卷
張昭遠朱梁列傳十五卷
後唐列傳三十卷
任諒史論三卷
韓子中新唐史辨惑六十卷
吳仁傑兩漢刊誤補遺十卷
富弼前漢書綱目一卷
劉巨容漢書纂誤二卷
汪應辰唐書列傳辨證二十卷
西漢刊誤一卷(不知作者。)
王旦國史一百二十卷
呂夷簡宋三朝國史一百五十五卷
鄧洵武神宗正史一百二十卷
王珪宋兩朝國史一百二十卷
王孝迪哲宗正史二百一十卷
李燾、洪邁宋四朝國史三百五十卷
宋名臣錄八卷
宋勛德傳一卷
宋兩朝名臣傳三十卷
咸平諸臣錄一卷
熙寧諸臣傳四卷
兩朝諸臣傳三十卷(並不知作者。)
張唐英宋名臣傳五卷
葛炳奎國朝名臣敘傳二十卷
右正史類五十七部,四千四百七十三卷。(葛炳奎國朝名臣敘傳不著錄一部,二十卷。)
荀悅漢紀三十卷
袁宏後漢紀三十卷
胡旦漢春秋一百卷
問答一卷
皇甫謐帝王世紀九卷
竹書三卷(荀勗、和嶠編。)
蕭方等三十國春秋三十卷
孫盛晉陽秋三十卷
杜延業晉春秋略二十卷
裴子野宋略二十卷
王通元經薛氏傳十五卷
馬總通曆十卷
柳芳唐歷四十卷
崔龜從續唐歷二十二卷
裴煜之唐太宗建元實跡一卷
路惟衡帝王歷數圖十卷
陳岳唐統紀一百卷
丘悅三國典略二十卷
封演古今年號錄一卷
薛璫大唐聖運圖略三卷
帝王照錄一卷
王起五位圖三卷
苗台符古今通要四卷
馬永易元和錄三卷
大唐中興新書紀年三卷(不知作者。)
韋昭度續皇王寶運錄十卷
程正柔大唐補紀三卷
凌璠唐錄政要十三卷
唐天祐二年日曆一卷
杜光庭古今類聚年號圖一卷
唐創業起居注三卷(溫大雅撰。)
唐高祖實錄二十卷(許敬宗、房玄齡等撰。)
唐太宗實錄四十卷(許敬宗撰。)
唐高宗後修實錄三十卷
唐武后實錄二十卷
唐中宗實錄二十卷
唐睿宗實錄十卷又五卷(並劉知幾、吳兢撰。)
唐玄宗實錄一百卷(元載、令狐峘撰。)
唐肅宗實錄三十卷(元載撰。)
唐代宗實錄四十卷(令狐峘撰。)
唐德宗實錄五十卷(裴垍等撰。)
唐建中實錄十五卷(沈既濟撰。)
唐順宗實錄五卷(韓愈撰。)
唐憲宗實錄四十卷
唐穆宗實錄二十卷(並路隋等撰)
唐敬宗實錄十卷(李讓夷等撰)
唐文宗實錄四十卷(魏謨修撰)
唐武宗實錄二十卷
唐宣宗實錄三十卷
唐懿宗實錄二十五卷
唐僖宗實錄三十卷
唐昭宗實錄三十卷
唐哀帝實錄八卷(並宋敏求撰。)
五代梁太祖實錄三十卷(張袞、郤象等撰。)
五代唐懿祖紀年錄一卷
五代唐獻祖紀年錄一卷
五代唐莊宗實錄三十卷(並趙鳳、張昭遠等撰。)
五代唐明宗實錄三十卷(姚顗等撰。)
五代唐愍帝實錄三卷(張昭遠等撰。)
五代唐廢帝實錄十七卷(張昭等同撰。)
五代晉高祖實錄三十卷
五代晉少帝實錄二十卷(並竇貞固等撰。)
五代漢高祖實錄十卷(蘇逢吉等撰。)
五代漢隱帝實錄十五卷
五代周太祖實錄三十卷(並張昭、尹拙、劉溫叟等撰。)
五代周世宗實錄四十卷(宋王溥等撰。)
南唐烈祖實錄二十卷(高遠撰。)
後蜀高祖實錄三十卷
後蜀主實錄四十卷(並李昊撰。)
宋太祖實錄五十卷(李沆、沈倫修。)
太宗實錄八十卷(錢若水修。)
真宗實錄一百五十卷(晏殊等同修。)
仁宗實錄二百卷(韓琦等修。)
英宗實錄三十卷(曾公亮等修。)
神宗實錄朱墨本三百卷(舊錄本用墨書,添入者用朱書,刪去者用黃抹。)
宋高宗日曆一千卷
孝宗日曆二千卷
光宗日曆三百卷
寧宗日曆五百一十卷重修五百卷
神宗實錄二百卷(趙鼎、范沖重修。)
哲宗實錄考異五卷(范沖撰)
哲宗實錄一百五十卷
徽宗實錄二百卷(並湯思退進。)
徽宗實錄二百卷(李燾重修。)
欽宗實錄四十卷(洪邁修。)
高宗實錄五百卷(傅伯壽撰。)
孝宗實錄五百卷
光宗實錄一百卷(並傅伯壽、陸游等修。)
寧宗實錄四百九十九冊
理宗實錄初稿一百九十冊
理宗日曆二百九十二冊
又日曆一百八十冊
度宗時政記七十八冊
德祐事跡日記四十五冊
孫光憲續通曆十卷
范質五代通錄六十五卷
劉蒙叟甲子編年二卷
顯德日曆一卷(周扈蒙、董淳、賈黃中撰。)
龔穎運歷圖三卷
陳彭年唐紀四十卷
宋庠紀年通譜十二卷
鄭向五代開皇記三十卷
兩朝實錄大事二卷
王玉文武賢臣治蜀編年志一卷
武密帝王興衰年代錄二卷
五代春秋一卷
十代編年紀一卷(並不知作者。)
章寔歷代統紀一卷
司馬光資治通鑑三百五十四卷
又資治通鑑舉要歷八十卷
通鑑前例一卷
稽古錄二十卷
曆年圖六卷
通鑑節要六十卷
帝統編年紀事珠璣十二卷
歷代累年二卷
劉恕資治通鑑外紀十卷
又疑年譜一卷
通鑑問疑一卷
章衡編年通載十卷
王岩叟系年錄一卷
元祐時政記一卷
諸葛深紹運圖一卷
楊備歷代紀元賦一卷
胡仔孔子編年五卷
朱繪歷代帝王年運銓要十卷
司馬康通鑑釋文六卷
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一百六十八卷
又四朝史稿五十卷
江左方鎮年表十六卷
混天帝王五運圖古今須知一卷
宋政錄十二卷
宋異錄一卷
宋年表一卷
史炤資治通鑑釋文三十卷
晁公邁歷代記年十卷
熊克九朝通略一百六十八卷
中興小歷四十一卷
呂祖謙大事記二十七卷
又宋通鑑節五卷
呂氏家塾通鑑節要二十四卷
朱熹通鑑綱目五十九卷
又提要五十九卷
宋聖政編年十二卷(不知作者。)
汪伯彥建炎中興日曆一卷
袁樞通鑑紀事本末四十二卷
喻漢卿通鑑總考一百十二卷
吳曾南北征伐編年二十三卷
徐度國紀六十五卷
胡宏皇王大紀八十卷
李丙丁未錄二百卷
李心傳建炎以來系年要錄二百卷
國史英華一卷(不知作者。)
何許甲子紀年圖一卷
曾綎通鑑補遺一百篇
李孟傳讀史十卷
崔敦詩通鑑要覽六十卷
王應麟通鑑答問四卷
胡安國通鑑舉要補遺一百二十卷
沈樞通鑑總類二十卷
張根歷代指掌編九十卷
李心傳孝宗要略初草二十三卷
張公明大宋綱目一百六十七卷
洪邁節資治通鑑一百五十卷
又太祖太宗本紀三十五卷
又四朝史紀三十卷
又列傳一百三十五卷
黃維之太祖政要一十卷
呂中國朝治跡要略十四卷
右編年類一百五十一部,一萬五百七十五卷。(寧宗實錄以下不著錄六部,無卷。曾綎通鑑補遺以下不著錄十五部,九百六十八卷。)
王瓘廣軒轅本紀一卷
汲冢周書十卷
郭璞注穆天子傳六卷
趙曄吳越春秋十卷
皇甫遵注吳越春秋十卷
司馬彪九州春秋十卷
趙瞻史記牴牾論五卷
漢書問答五卷
劉珍等東觀漢紀八卷
孔衍春秋後語十卷
李延壽南史八十卷
又北史一百卷
元行沖後魏國典三十卷
金陵六朝記一卷
王豹金陵樞要一卷
李匡文漢後隋前瞬貫圖一卷
李康唐明皇政錄十卷
袁皓興元聖功錄
功臣錄三十卷
唐僖宗日曆一卷
劉肅唐新語十三卷
唐總記三卷
渤海填唐廣德神異錄四十五卷
歐陽迥(一作「炳」。)唐錄備闕十五卷
裴濆大和新修辨謗略三卷
程光榮(一作「柔」。)唐補註記(「註記」一作「紀」。)三卷
曹玄圭唐列聖統載圖十卷
郭修唐年紀錄一卷
南卓唐朝綱領圖五卷
唐紀年記二卷
吳兢開元名臣錄三卷
又唐太宗勛史一卷
唐書備闕記十卷
高峻小史一百十卷
許嵩建康實錄二十卷
張詢古五代新說二卷
劉軻帝王歷數歌一卷
又唐年曆一卷
裴庭裕東觀奏記三卷
新野史十卷(題「顯德元年終南山不名子撰」。)
張傳靖唐編記(一作「紀」。)十卷
胡旦唐乘(一作「策」。)七十卷
王沿唐志二十一卷
孫甫唐史記七十五卷
王皞唐余錄六十卷
李匡文兩漢至唐年紀一卷
王禹偁五代史闕文二卷
陶岳五代史補五卷
詹玠唐宋遺史四卷
劉直方大唐機要三十卷
蘇轍古史六十卷
孫沖五代紀七十七卷
劉攽五代春秋一部(卷亡。)
劉恕十國紀年四十二卷
常璩華陽國志十卷
江南志二十卷
李清臣平南事覽二十卷
吳書實錄三卷(記楊行密事。)
真宗聖政紀一百五十卷
又政要十卷
仁宗觀文覽古圖記十卷
丁謂大中祥符奉祀記五十卷目二卷
又大中祥符迎奉聖像記二十卷目二卷
李維大中祥符降聖記五十卷目三卷
王欽若天禧大禮記五十卷目二卷
呂夷簡三朝寶訓三十卷
李淑三朝訓覽圖十卷
錢惟演咸平聖政錄三卷
李昭遘永熙政范二卷
張商英神宗正典六卷
林希兩朝寶訓二十一卷
舒亶元豐聖訓三卷
六朝寶訓一部(卷亡。)
鄭居中崇寧聖政二百五十五冊
又聖政錄三百二十三冊
賈緯備史六卷
史系二十卷
楊九齡正史雜論十卷
河洛春秋二卷
歷代善惡春秋二十卷
李筌閫外春秋十卷
薛韜玉帝照一卷
沈汾元類一卷
楊岑皇王寶運錄三十卷
瞿(一作「翟」。)驤帝王受命編年錄三十卷
徐廙三朝革命錄三卷
錢信皇猷錄一卷
歷代鴻名錄八卷
韋光美嘉號錄一卷
崔倜帝王授受圖一卷
牛檢帝王事跡相承圖三卷
歷代君臣圖二卷
龔穎年(一作「運」。)歷圖八卷
賈欽文古今年代歷一卷
張敦素通記(一作「紀」。)建元歷二卷
柳璨補註正閏位歷三卷
杜光庭帝王年代州郡長曆二卷
王起五運圖一卷
曹玄圭五運圖一作「錄」十二卷
張洽五運元紀一卷
古今帝王記十卷
衛牧帝王真偽記七卷
紀年志一卷
武密帝王年代錄三十卷
鄭伯邕帝王年代圖一卷
又帝王年代記三卷
焦璐聖朝年代記(一作「紀」。)十卷
韋光美帝王年號圖一卷
汪奇古今帝王年號錄一卷
李昉歷代年號一卷
蓋君平重編史巂三十卷
孫昱十二國史十二卷
西京史略二卷
史記掇英五卷(並不知作者。)
鄭樵通志二百卷
蕭常續後漢書四十二卷
李杞改修三國志六十七卷
陳傅良建隆編一卷(一名開基事要。)
蔡幼學宋編年政要四十卷
又宋實錄列傳舉要十二卷
洪偃五朝史述論八卷(洪邁孫。)
趙甡之中興遺史二十卷
樓昉中興小傳一百篇
右別史類一百二十三部,二千二百十八卷。(趙甡之中興遺史以下不著錄二部,一百二十卷一篇。)
馬史精略五十六卷
趙世逢兩漢類要二十卷
周護三史菁英三十卷
十七史贊三十卷
三代說辭十卷(不知作者。)
孫玉汝南北史練選十八卷
史略三卷
楊侃兩漢博聞十二卷
林鉞漢巂十卷
宗諫三國采要六卷
薛儆晉書金穴鈔十卷
荀綽晉略九卷
張陟晉略二十卷
杜延業晉春秋略二十卷
晉史獵精一百三十卷
胡寅讀史管見三十卷
又三國六朝攻守要論十卷
趙氏六朝采要十卷
杭暕金陵六朝帝王統紀一卷
薛韜玉唐要錄二卷
張栻通鑑論篤四卷
孫甫唐史論斷二卷
石介唐鑒五卷
范祖禹唐鑒十二卷
又帝學八卷
陳季雅兩漢博議十四卷
李舜臣江東十鑒一卷
陳傅良西漢史鈔十七卷
東萊先生西漢財論十卷(呂祖謙論,門人編。)
劉熙古曆代紀要五十卷
喬舜古今語要十二卷
賈昌朝通紀八十卷
趙善譽讀史輿地考六十三卷(一名輿地通鑑。)
裴松之國史要覽二十卷
鄭暐史巂十卷
曹化史書集類三卷
朱黼紀年備遺正統論一卷
唯室先生兩漢論一卷(陳長方。)
張唐英唐史發潛六卷
倪遇漢論十三卷
陳惇修唐史斷二十卷
王諫唐史名賢論斷二十卷
程鵬唐史屬辭四卷
唐帝王號宰臣錄十卷
名賢十七史確論一百四卷(不知作者。)
胡旦五代史略四十二卷
韓保升文行錄五十卷
李○續帝學一卷
姚虞賓諸史臣謨八卷
鄭少微唐史發揮十二卷
陳天麟前漢六帖十二卷
陳應行讀史明辨二十四卷
又讀史明辨續集五卷
師古三國志質疑十四卷
又西漢質疑十九卷
東漢質疑九卷
何博士備論四卷(何去非。)
陳亮通鑑綱目二十三卷
葉學士唐史鈔十卷(不知名。)
唐仲友唐史義十五卷
又續唐史精義十卷
楊天惠三國人物論三卷
李石世系手記一卷
兩漢着明論二十卷
十二國史略三卷
章華集三卷
縱橫集二十卷
十三代史選五十卷
南史摭實韻句三卷
議古八卷
史譜七卷
五代纂要賦一卷
國朝撮要一卷
約論十卷(並不知作者。)
李燾歷代宰相年表三十三卷
又唐宰相譜一卷
王謝世表一卷
五代三衙將帥年表一卷
竇濟皇朝名臣言行事對十二卷
李心傳舊聞證誤十五卷
龔敦頤符祐本來一十卷
洪邁記紹興以來所見二卷
右史鈔類七十四部,一千三百二十四卷。(李燾歷代宰相年表以下不著錄八部,七十五卷。)
班固漢武故事五卷
蔡邕獨斷二卷
裴烜之承祚實跡一卷
王琳魏鄭公諫錄五卷
武平一景龍文館記十卷
吳兢貞觀政要十卷
又開元昇平源一卷
蘇瓖中樞龜鑑一卷
韓琬御史台記十二卷
韋述集賢註記二卷
崔光庭德宗幸奉天錄一卷
沈既濟選舉志三卷
馬宇鳳池錄五卷
韋執誼翰林故事一卷
李吉甫元和國計略一卷
劉公鉉鄴城舊事六卷
韋處厚翰林學士記一卷
元稹承旨學士院記一卷
李德裕西南備邊錄一卷
又兩朝獻替記二卷
次柳氏舊聞一卷
令狐澄貞陵遺事一卷
令狐綯制表疏一卷
李司空論事七卷(唐蔣偕編,李絳所論。)
南卓綱領圖一卷
鄭處誨明皇雜錄二卷
又天寶西幸略一卷
吳湘事跡一卷(不知作者。)
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一卷
盧駢御史台三院因話錄一卷
柳玭續貞陵遺事一卷
鄭向起居注故事三卷
蘇頌邇英要覽一部(卷亡。)
樂史貢舉故事二十卷目一卷
鄭畋敕語堂判五卷
李巨川勤王錄二卷
楊鉅翰林舊規一卷
張著翰林盛事一卷
李構御史台故事三卷
李肇翰林內志一卷
又翰林志一卷
蘇易簡續翰林志二卷
杜悰事跡一卷
梁宣底三卷
汾陰后土故事三卷(自漢至唐。)
武成王配饗事跡二十卷(並不知作者。)
林勤國朝典要雜編一卷
李大性典故辨疑二十卷
呂夷簡、林希進五朝寶訓六十卷
三朝太平寶訓二十卷
三朝訓鑒圖十卷(仁宗制序。)
沈該進神宗寶訓一百卷
神宗寶訓五十卷(不知集者姓名。)
洪邁集哲宗寶訓六十卷
欽宗寶訓四十卷
高宗聖政六十卷
高宗寶訓七十卷
孝宗寶訓六十卷(並國史寶錄院進。)
史彌遠孝宗寶訓六十卷
紹興求賢手詔一卷
高宗孝宗聖政編要二十卷(乾道、淳熙中修。)
高宗聖政典章十卷(不知作者。)
宋朝大詔令二百四十卷(紹興中,出於宋綬家。)
永熙寶訓二卷(李昉子宗諤纂。)
仁宗觀文鑑古圖十卷
王洙祖宗故事二十卷
李淑耕籍類事五卷
林特東封西祀朝謁太清宮慶賜總例二十六卷
韓絳治平會計錄六卷
李常元祐會計錄三卷
崔立故事稽疑十卷
孝宗聖政五十卷
彭龜年內治聖鑒二十卷
光宗聖政三十卷
富弼契丹議盟別錄五卷
朱勝非秀水閒居錄二卷
呂本中紫微雜記一卷
蔡絛北征紀實二卷
万俟離太后迴鑾事實十卷
湯思退等永祐陵迎奉錄十卷
大惟簡塞北紀實三卷
宋敏求朝貢錄二十卷
張養正六朝事跡十四卷
吳彥夔六朝事跡別集十四卷
韓元吉金國生辰語錄一卷
劉珙江東救荒錄五卷
宋介執禮集二卷
陳曄通州鬻海錄一卷
龔頤正續稽古錄一卷
洪遵翰苑群書三卷
又會稽和買事宜錄七卷
程大昌北邊備對六卷
慶曆邊議三卷
開禧通和錄一卷
開禧持書錄二卷
開禧通問本末一卷
金陵叛盟記十卷(並不知作者。)
宋庠尊號錄一卷
又掖垣叢志三卷
董煟活民書三卷
又活民書拾遺三卷
史館故事錄三卷
五國故事二卷(並不知作者。)
尉遲偓中朝故事二卷
孔武仲金華講義十三卷
王禹偁建隆遺事一卷
田錫三朝奏議五卷
曾致堯清邊前要五十卷
李至皇親故事一卷
杜鎬鑄錢故事一卷
丁謂景德會計錄六卷
王曙群牧故事三卷
兩朝誓書一卷(景德中,與契丹往復書。)
辛怡顯雲南錄三卷
沈該翰林學士年表一卷
蘇耆次續翰林志一卷
錢惟演金坡遺事三卷
晁迥別書金坡遺事一卷
李宗諤翰林雜記一卷
王皞言行錄一卷
王旦名賢遺範錄十四卷
余靖國信語錄一卷
李淑三朝訓鑒圖十卷
陳湜三朝逸史一卷
沈立河防通議一卷
富弼救濟流民經畫事件一卷
田況皇祐會計錄六卷
陳次公安南議十篇
宋咸朝制要覽十五卷
李上交近事會元五卷
范鎮國朝事始一卷
又東齋記事十二卷
太平盛典三十六卷
國朝寶訓二十卷
慶曆會計錄二卷
經費節要八卷(並不知作者。)
張唐英君臣政要四十卷
陳襄國信語錄一卷
趙概日記一卷
司馬光日錄三卷
郟亶吳門水利四卷
王安石熙寧奏對七十八卷
程師孟奏錄一卷
羅從彥宋遵堯錄八卷
何澹歷代備覽二卷
王禹王家三世書誥一卷
司馬光涑水記聞三十二卷
周必大鑾坡錄一卷
又淳熙玉堂雜記一卷
陳模東宮備覽一卷
三朝政錄十二卷
廣東西城錄一卷
交廣圖一卷(並不知作者。)
曾鞏宋朝政要策一卷
畢仲衍中書備對十卷
李清臣、張誠一元豐土貢錄二卷
龐元英文昌雜錄七卷
韓絳、吳充樞密院時政記十五卷
蘇安靜邊說一卷
薛向邊陲利害三卷
仁宗君臣政要二十卷(不知何人編。)
范祖禹仁皇訓典六卷
曾鞏德音寶訓三卷
汪浹榮觀集五卷
張舜民使遼錄一卷
宋匪躬館閣錄十一卷
劉永壽章獻事跡一卷
曾布三朝正論二卷
林虙元豐聖訓二十卷
家安國平蠻錄三卷
羅畸蓬山記五卷
明堂詔書一卷(不知集者。)
高聿鹽池錄一卷
吳若虛崇聖恢儒集三卷
洪榆創業故事十二卷
耿延禧建炎中興記一卷
程俱麟台故事五卷
洪興祖續史館故事錄一卷
張戒政要一卷
李源三朝政要增釋二十卷
歐陽安永祖宗英睿龜鑑十卷
陳騤中興館閣錄十卷
趙勰廣南市舶錄三卷
嚴守則通商集三卷
契丹禮物錄一卷
金華故事一卷
兩朝交聘往來國書一卷(並不知作者。)
臧梓呂丞相勤王記一卷
李攸通今集二十卷
又宋朝事實三十五卷
袁夢麟漢制叢錄二十卷
倪思合宮嚴父書一卷
詹儀之淳熙經筵日進故事一卷
又淳熙東宮日納故事一卷
李心傳建炎以來朝野雜記十一卷
又朝野雜記甲集二十卷乙集二十卷
陸游聖政草一卷
彭百川治跡統類四十卷
又中興治跡統類三十卷
江少虞皇朝事實類苑二十六卷
張綱列聖孝治類編一百卷
黃度藝祖憲監三卷
又仁皇從諫錄三卷
趙善譽宋朝開基要覽十四卷
右故事類一百九十八部,二千九十四卷。(彭百川治跡統類以下不著錄七部,二百二十一卷。)
東漢百官表一卷(不知作者。)
陶彥藻職官要錄七卷
又職官要錄補遺十八卷
李吉甫百司舉要一卷
唐玄宗六典三十卷
杜英師唐職該一卷
梁載言具員故事十七卷
大唐宰相歷任記二卷
任戩官品纂要十卷
宰輔年表一卷
官品式律一卷
歷代官號十卷(並不知作者。)
楊侃職林三十卷
孔至道百官要望一卷
閻承琬君臣政要三十卷
蒲宗孟省曹寺監事目格子四十七卷
卻殷象梁循資格一卷
王涯唐循資格一卷
杜儒童中書則例一卷
譚世勣本朝宰執表八卷
張之緒唐文昌損益三卷
萬當世文武百官圖二卷
陳繹宰相拜罷錄一卷
又樞府拜罷錄一卷
三省樞密院除目四卷
司馬光百官公卿表十五卷
孫逢吉職官分紀五十卷
梁勗職官品服三十三卷
趙氏唐典備對六卷(不知名。)
三省儀式一卷
職事官遷除體格一卷
循資格一卷
循資歷一卷
唐宰相後記一卷
國朝撮要一卷
宋朝宰輔拜罷圖四卷
宋朝官制十一卷
三省總括五卷(並不知作者。)
王益之漢官總錄十卷
又職源五十卷
宋朝相輔年表一卷(中興館閣書目云:「臣繹上,續表曰臣易記。」)
蔡元道祖宗官制舊典三卷
趙鄰幾史氏懋官志五卷
趙曄宋官制正誤沿革職官記三卷
何異中興百官題名五十卷
龔頤正宋特命錄一卷
司馬光官制遺稿一卷
徐自明宰輔編年錄二十卷
蔡幼學續百官公卿表二十卷
又續百官表質疑十卷
曾三異宋新舊官制通考十卷
又宋新舊官制通釋二卷
范沖宰輔拜罷錄二十四卷
徐筠漢官考四卷
董正工職官源流五卷
金國明昌官制新格一卷(不知何人撰。)
楊王休諸史闕疑三卷
趙粹中史評五卷
王應麟通鑑地理考一百卷
又通鑑地理通釋十四卷
又漢藝文志考證十卷
又漢制考四卷
右職官類五十六部,五百七十八卷。(楊王休諸史闕疑以下不著錄六部,一百三十六卷。)
劉向古列女傳九卷
漢武內傳二卷(不知作者。)
郭憲洞冥記四卷
班昭女戒一卷
伶玄趙飛燕外傳一卷
皇甫謐高士傳十卷
袁宏正始名士傳二卷
葛洪西京雜記六卷
習鑿齒襄陽耆舊記五卷
蕭韶太清紀十卷
杜寶大業雜記十卷
劉餗國史異纂三卷
梁載言梁四公記一卷
趙毅大業略記三卷
顏師古大業拾遺一卷
賈潤甫李密傳三卷
李筌中台志十卷
杜儒童隋季革命記五卷
隋平陳記一卷
魏徵隋靖列傳一卷
徐浩廬陵王傳一卷
劉仁軌河洛行年記十卷
李恕誡子拾遺四卷
越國公行狀一卷(唐鍾紹京事跡。)
陳翊郭令公家傳十卷
又忠武公將佐略一卷
殷亮顏杲卿家傳一卷
又顏真卿行狀一卷
李邕狄梁公家傳一卷
包諝河洛春秋二卷
陳鴻東城父老傳一卷
張鷟朝野僉載二十卷
又僉載補遺三卷
李匡文明皇幸蜀廣記圖二卷
郭湜高力士外傳一卷
姚汝能安祿山事跡三卷
三朝遺事一卷(載張姚說、姚崇、宋璟事,不知作者。)
甘伯宗名醫傳七卷
臨川名(一作「賢」)士賢(一作「名」)跡傳三卷
李涉(一作「渤」)六賢傳一卷
孫仲遺士傳一卷
賢牧傳十五卷
張茂樞張氏家傳三卷
吳操蔣子文傳一卷
王方慶魏玄成傳一卷
郭元振傳一卷
范質桑維翰傳三卷
李翰張中丞外傳一卷
溫龠(一作「畬」)天寶亂離記一卷
劉諫(一作「練」)國朝傳記三卷
賀楚奉天記一卷
太和摧凶記一卷
楊棲白南行記一卷
王坤僖宗幸蜀記一卷
牛朴登庸記一卷
江文秉都洛私記十卷
胡嶠陷遼記三卷
元澄秦京內外雜記一卷
蜀記一卷
西戎記二卷
顏師古獬豸記一卷
靜亂安邦記一卷
睢陽得死集一卷(載張巡、許遠事,不知作者。)
沈既濟江淮記亂一卷
李公佐建中河朔記六卷
陳岠朝廷卓絕事記一卷
谷況燕南記三卷
鄭澥涼國公平蔡錄一卷
李涪刊誤一卷
陸贄玄宗編遺錄二卷
韓昱壺關錄三卷
林恩補國史五卷
馬總唐年小錄六卷
杜佑賓佐記一卷
陳諫等彭城公事跡三卷
王昌齡瑞應圖一卷
路隋平淮西記一卷
又邠志三卷
李肇國史補三卷
李潛用乙卯記一卷
房千里投荒雜錄一卷
李繁鄴侯家傳十卷
李石開成承詔錄二卷
李德裕異域歸忠傳二卷
又大和辨謗略三卷
會昌伐叛記一卷
高少逸四夷朝貢錄十卷
李商隱李長吉小傳五卷
蔡京王貴妃傳一卷
李璋太原事跡雜記十三卷
張雲咸通庚寅解圍錄一卷
鄭樵彭門紀亂三卷
韓偓金鑾密記一卷
朱朴日曆一卷
李氏大唐列聖園陵記一卷(不知名。)
丘旭賓朋宴語一卷
盧言雜說一卷
於政立類林十卷
李奕唐登科記一卷
唐顯慶登科記五卷
徐鍇登科記十五卷
樂史登科記三十卷
登科記一卷
登科記二卷(起建隆至宣和四年。)
張觀二十二國祥異記三卷
徐岱奉天記一卷
徽宗宣和殿記一卷
又嵩山崇福記一卷
太清樓特宴記一卷
筠莊縱鶴宣和閣記一卷
宴延福宮承平殿記一卷
明堂記一卷
艮岳記一卷
陳繹東西府記一卷
沈立都水記二百卷
又名山記一百卷
章惇導洛通汴記一卷
李清臣重修都城記一卷
王革天泉河記一卷
上黨記叛一卷
宋巨(一作「宗拒」)明皇幸蜀錄一卷
趙源一奉天錄四卷
陸贄遣使錄一卷
李繁北荒君長錄三卷
陸希聲北戶雜錄三卷
蘇特(一作「時」。)唐代衣冠盛事錄一卷
鄭言平剡錄一卷
復交阯錄二卷
哥舒翰幕府故吏錄一卷
李巨川許國公勤王錄三卷
乾明(一作「寧」。)會稽錄一卷
三楚新錄一卷
英雄佐命錄一卷
世宗征淮錄一卷
濠州干戈錄一卷
樂史孝悌錄二十卷贊五卷
曹希逵(一作「逢」)孝感義聞錄三卷
張讀建中西狩錄一卷
元宏錢塘平越州錄一卷
潘氏家錄一卷(潘美行狀、告辭。)
胡訥孝行錄二卷
又賢惠錄二卷
民表錄三卷
李陞登封誥成錄一百卷
凌准邠志二卷
郭廷誨妖亂志三卷
韋琯國相事狀七卷
雲南事狀一卷
劉中州事跡一卷
魏玄成故事三卷
趙寅趙君錫遺事一卷
楊時開成紀事二卷
楊九齡桂堂編事二十卷
范鎮東齋記事十二卷
李隱(一作「隨」。)唐記奇事十卷
史演咸寧王定難實序一卷
樂史登科記解題二十卷
廣孝悌(一作「新」)書五十卷
危高孝子拾遺十卷
紹興名臣正論一卷(題瀟湘樵夫序。)
呂頤浩遺事一卷(頤浩出處大概。)
呂頤浩逢辰記卷一卷(頤浩歷官次序。)
朱勝非年表一卷(勝非孫昱上。)
朱勝非行狀一卷(劉岑撰。)
奉神述一卷(真宗制。)
史浩會稽先賢祠傳贊二卷
張栻諸葛武侯傳一卷
趙彥博昭明事實二卷
呂文靖公事狀一卷(不知作者。)
王岩叟韓忠獻公別錄一卷
韓忠獻公家傳一卷(韓琦五世孫庚卿作。)
呂祖謙歐公本末四卷
韓莊敏公遺事一卷(韓宗武記。)
邵伯溫邵氏辨誣三卷
薛齊誼六一居士年譜一卷
胡剛中家傳一卷(男胡興宗撰。)
黃璞閩中名士傳一卷
岳珂籲天辨誣五卷
李綱等張忠文節誼錄一卷
陳曄种師道事跡一卷
張琰种師道祠堂碑一卷
談氏家傳一卷談鑰撰
王淹槐庭濟美錄十卷
英顯張侯平寇錄一卷(不知作者。)
洪适五代登科記一卷
周鑄史越王言行錄十二卷
劉氏傳忠錄三卷(劉學裘撰。)
陳瓘墓誌一卷自撰
了齋陳先生言行錄一卷(陳瓘男正同編。)
趙文定公遺事一卷(不知何人編。)
常諫議長洲政事錄一卷(常安民撰。)
朱文公行狀一卷(黃干撰。)
李○趙鼎行狀三卷
岳珂鄂國金佗粹編二十八卷
吳柔勝宗澤行實十卷
李朴豐清敏遺事一卷
劉岳李魏傳二卷(張穎撰。)
劉球劉鄜王事實一十卷
尹機宿州事實一卷
石茂良避戎夜話一卷
又靖康錄一卷
中興禦侮錄一卷
皇華錄一卷
南北歡盟錄一卷
裔夷謀夏錄二卷(並不知作者。)
張師顏金虜南遷錄一卷
張棣金亮講和事跡一卷
洪遵泉志十五卷
張甲浸銅要錄一卷
姚康唐登科記十五卷
馬宇段公別傳二卷
張陟唐年經略志十卷
柳玭柳氏序訓一卷
柳珵柳氏家學一卷
李躍嵐齋集一卷
段公路北戶雜錄一卷
鄭暐蜀記三卷
野史甘露新記二卷
諱行錄一卷
大和野史三卷
逸史一卷
拓跋記一卷
文場盛事一卷
楊妃外傳一卷(並不知作者。)
蕭叔和天祚永歸記一卷
薛圖存河南記二卷
李綽張尚書故實一卷
劉昶嶺外錄異三卷
王振汴水滔天錄一卷
王權汴州記一卷
高若拙後史補三卷
黃彬莊宗召禍記一卷
晉朝陷蕃記一卷(不知作者。)
余知古渚宮舊事十卷
張昭太康平吳錄二卷
王仁裕入洛記一卷
又南行記一卷
崔氏登科記一卷(不知作者。)
范質魏公家傳三卷
趙普飛龍記一卷
勾延慶成都理亂記八卷
錢儼戊申英政錄一卷
閻自若唐宋汛聞錄一卷
曹彬別傳一卷(曹彬之孫偃撰。)
陳承韞南越記一卷
蔣之奇廣州十賢贊一卷
安德裕滕王廣傳一卷
王延德西州使程記一卷
張緒續錦里耆舊傳十卷
沈立奉使二浙雜記一卷
路振乘軺錄一卷
李畋孔子弟子贊傳六十卷
又乖崖語錄一卷(載張詠政績。)
張齊賢洛陽搢紳舊聞記五卷
張逵蜀寇亂小錄一卷
曾致堯廣中台記八十卷
又綠珠傳一卷
許載吳唐拾遺錄十卷
樂史唐滕王外傳一卷
又李白外傳一卷
洞仙集一卷
許邁傳一卷
楊貴妃遺事二卷(題岷山叟上。)
李昉談錄一卷(李宗諤撰。)
潘美事跡一卷
平蜀錄一卷
國朝名將行狀四卷
議盟記一卷
寇準遺事一卷
丁謂談錄一卷
郭贄傳略一卷(並不知作者。)
任升梁益記十卷
錢惟演錢俶貢奉錄一卷
王旦遺事一卷(王素撰。)
寇瑊奉使錄一卷
王皞唐余錄六十卷
蔡元翰唐制舉科目圖一卷
劉渙西行記一卷
王曾筆錄一卷
富弼奉使語錄二卷
又奉使別錄一卷
王曙戴斗奉使錄一卷
燕北會要錄一卷
虜庭雜記十四卷
契丹須知一卷
陰山雜錄十五卷
契丹實錄一卷
學士年表一卷
韓琦遺事一卷
孫沔遺事一卷(並不知作者。)
歐陽脩歸田錄八卷
王起甘陵誅叛錄一卷
趙勰廣州牧守記十卷
又交阯事跡八卷
曹叔卿儂智高一卷
滕甫征南錄一卷
馮炳皇祐平蠻記二卷
劉敞使北語錄一卷
宋景文公筆記五卷(契丹官儀及碧雲騢附。)
宋敏求三川官下記二卷
又諱行後錄五卷
入番錄二卷
春明退朝錄三卷
韓正彥韓琦家傳十卷
韓漳愛棠集二卷
趙寅韓琦事實一卷
杜滋談錄一卷(杜師秦等撰。)
李復圭李氏家傳三卷
朱定國歸田後錄十卷
陳昉北庭須知二卷
王通元經薛氏傳十五卷
宋如愚劍南須知十卷
黃靖國再生傳一卷(廖子孟撰。)
曾鞏行述一卷(曾肇撰。)
曾肇行述一卷(楊時撰。)
韓琦別錄三卷(王岩叟撰。)
章邦傑章氏家傳德慶編一卷
胡氏家傳錄一卷(不知作者。)
河南劉氏家傳二卷(劉唐老上。)
李遠青唐錄一卷
李格非永洛城記一卷
又洛陽名園記一卷
趙君錫遺事一卷(趙演撰。)
蘇轍儋耳手澤一卷
穎濱遺老傳二卷
蔡京黨人記一卷
吳棫雞林記二十卷
王雲雞林志三十卷
韓文西曆官記一卷(程俱撰。)
羅誘(一作「羅綺」)宜春傳信錄三卷
呂希哲呂氏家塾廣記一卷
安燾行狀一卷(榮輯撰。)
馬永易壽春雜誌一卷
李季興東北諸蕃樞要二卷
何述溫陵張賢母傳一卷
洪興祖韓子年譜一卷
孔傳闕里祖庭記三卷
又東家雜記二卷
趙令畤侯鯖錄一卷
王襄南陽先民傳二十卷
鄭熊番禺雜記三卷
范太史遺事一卷
范祖禹家傳八卷(並范沖編。)
韓琦定策事一卷(韓肖胄撰。)
喻子材豐公逸事一卷
劉安世譚錄一卷(韓瓘撰。)
種諤傳一卷(趙起撰。)
劉棐孝行錄二卷
汪若海中山麟書一卷
胡瑗言行錄一卷(關注撰。)
胡珵道護錄一卷
劉安世言行錄二卷
范純仁言行錄三卷
使高麗事纂二卷
平燕錄一卷
三蘇言行五卷(並不知作者。)
趙世卿安南邊說五卷
洪适宋登科記二十一卷
董正工續家訓八卷
洪邁皇族登科題名一卷
俞觀能孝悌類鑒七卷
馮忠嘉海道記一卷
淮西記一卷
朱熹五朝名臣言行錄十卷
又三朝名臣言行錄十四卷
四朝名臣言行錄十六卷
四朝名臣言行續錄十卷(並不知何人編。)
呂祖謙閫範三卷
費樞廉吏傳十卷
徐度卻掃編三卷
張景儉嵩岳記三卷
史願北遼遺事二卷
張隱文士傳五卷
郴州記一卷
洪崖先生傳一卷
開運陷虜事跡一卷
殊俗異聞集一卷
契丹機宜通要四卷
契丹事跡一卷
古今家誡二卷
南嶽要錄一卷
豪異秘錄一卷
燕北雜錄一卷
遼登科記一卷
三國史記五十卷(並不知作者。)
高得相海東三國通曆十二卷
金富軾奉使語錄一卷
董弅誕聖錄三卷
王安石舒王日錄十二卷
倪思北征錄七卷
張舜民郴行錄一卷
關耆孫建隆垂統略一卷
張浚建炎復辟平江實錄一卷
龔頤正清江三孔先生列傳譜述一卷
邵伯溫邵氏聞見錄一卷
陸游老學菴筆記一卷
陳師道後山居士叢談一卷
僧祖秀游洛陽宮記一卷
李元綱近世厚德錄一卷
安丙靖蜀編四卷
張九成無垢心傳錄十二卷
黎良能讀書日錄五卷
賀成大濂湘師友錄三十三卷
汪藻裔夷謀夏錄三卷
又青唐錄三卷
晁公武稽古後錄三十五卷
又昭德堂稿六十卷
讀書志二十卷
嵩高樵唱二卷
范成大吳門志五十卷
又攬轡錄一卷
驂鸞錄一卷
虞衡志一卷
吳船志一卷
洪邁贅稿三十八卷
又詞科進卷六卷
蘇黃押韻三十二卷
張綱見聞錄五卷
吳芾湖山遺老傳一卷
李燾陶潛新傳三卷
又趙普別傳一卷
右傳記類四百一部,一千九百六十四卷。(張九成無垢心傳錄以下不著錄二十一部,三百十二卷。)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2-6-18 11:03 | 顯示全部樓層
<div class="feature">宋史   卷二百0四‧志第一百五十七  藝文三 衛宏漢舊儀三卷
應劭漢官儀一卷
蔡質漢官典儀一卷
漢制拾遺一卷(不知何人編。)
蕭嵩唐開元禮一百五十卷(一雲王立等作。)
又開元禮儀鏡五卷
韋彤開元禮儀釋二十卷
開元禮儀鏡略十卷
開元禮百問二卷
開元禮教林一卷
開元禮類釋十二卷(並不知作者。)
顏真卿歷古創置儀五卷
柳珵唐禮纂要六卷
韋公肅禮閣新儀三十卷
王彥威一本作「崔靈恩」續曲台禮三十卷
王涇大唐郊祀錄十卷
李隨吉凶五服儀一卷
紅亭紀吉儀一卷(獨孤儀及陸贄撰。)
孟詵家祭禮一卷
徐閏家祭儀一卷
鄭正則祠享儀一卷
又家祭儀一卷
賈頊家薦儀一卷
范傳式寢堂時饗儀一卷
孫日用仲享儀一卷
袁郊服飾變古元錄三卷
裴茞書儀三卷
劉岳吉凶書儀二卷
陳致雍曲台奏議集
又州縣祭禮儀、五禮儀鏡六卷
寢祀儀一卷
朱熹二十家古今祭禮二卷
政和五禮新儀二百四十卷(鄭居中、白時中、慕容彥逢、強淵明等撰。)
杜衍四時祭享儀一卷
劉溫叟開寶通禮二百卷
盧多遜開寶通禮儀纂一百卷
賈昌朝太常新禮四十卷
沿情子新禮一卷不知名
大中祥符封禪記五十卷(丁謂、李宗諤等撰。)
大中祥符祀汾陰記五十卷(丁謂等撰。)
張知白御史台儀制六卷
宋綬天聖鹵簿記十卷
文彥博、高若訥大饗明堂記二十卷
文彥博大饗明堂記要二卷
歐陽脩太常因革禮一百卷
韓琦參用古今家祭式(無卷。)
許洞訓俗書一卷
王安石南郊式一百十卷
李德芻聖朝徽名錄十卷
國朝祀典一卷(不知作者。)
陳襄郊廟奉祀禮文三十卷
諸州釋奠文宣王儀注一卷(元豐間重修。)
司馬光書儀八卷
又涑水祭儀一卷
居家雜議一卷
范祖禹祭儀一卷
幸太學儀一卷(元祐六年儀。)
納後儀一卷(元祐七年儀。)
呂大防、大臨家祭儀一卷
橫渠張氏祭儀一卷(張載撰。)
釋奠祭器圖及諸州軍釋奠儀注一卷(崇寧中頒行。)
藍田呂氏祭說一卷(呂大均撰。)
伊川程氏祭儀一卷(程頤撰。)
宣和重修鹵簿圖記三十五(卷蔡攸等撰。)
李沇皇宋大典三卷
夏休辨太常禮官儀定章九冕服一卷
紹興太常初定儀注三卷
范寅賓五祀新儀撮要十五卷
鄭樵鄉飲禮三卷
又鄉飲禮圖三卷
史定之鄉飲酒儀一卷
中興禮書二卷(淳熙中禮部、太常寺編。)
歷代明堂事跡一卷
儀物志三卷
祀祭儀式一卷
太常圖一卷(並不知作者。)
葉克刊南劍鄉飲酒儀一卷
汪楫鄉飲規約一卷
淳熙編類祭祀儀式一卷(齊慶胄所撰。)
張維釋奠通祀圖一卷
李填公侯守宰士庶通禮三十卷
趙師睾熙朝盛典詩二卷
趙希蒼趙氏祭錄二卷
朱熹釋奠儀式一卷
又四家禮范五卷
家禮一卷
李宗思禮范一卷
韓挺服制一卷
張叔椿五禮新儀十五卷
高閌送終禮一卷
陳孔碩釋奠儀禮考正一卷
周端朝冠婚喪祭禮二卷(集司馬氏、程氏、呂氏禮)
管銳嘗聞錄一卷
吳仁傑廟制罪言二卷
又郊祀贅說二卷
潘徽江都集禮一百四卷(本百二十卷,今殘缺。)
和峴秘閣集二十卷
王皞禮閣新編六十三卷
黃廉大禮式二十卷
何洵直、蔡確禮文三十卷
唐吉凶禮儀禮圖三卷
龐元英五禮新編五十卷
大觀禮書賓軍等四禮五百五卷看詳十二卷
大觀新編禮書古禮二百三十二卷看詳十七卷
歐陽脩太常禮院祀儀二十四卷
和峴禮神志十卷
孫奭大宋崇祀錄二十卷
賈昌朝慶曆祀儀六十三卷
朱梁南郊儀注一卷
吳南郊圖記一卷
王涇(一作「浮」)祠儀一卷
陳繹南郊附式條貫一卷
向宗儒南郊式十卷
陳暘北郊祀典三十卷
蔣猷夏祭敕令格式一部(卷亡。)
宋郊明堂通儀二卷
明堂袷饗大禮令式三百九十三卷(元豐間。)
明堂大饗視朔頒朔布政儀範敕令格式一部(宣和初。卷亡。)
王欽若天書儀制五卷
又鹵簿記三卷
馮宗道景靈宮供奉敕令格式六十卷
景靈宮四孟朝獻二卷
諸陵薦獻禮文儀令格式並例一百五十一冊(紹聖間。卷亡。)
張諤熙寧新定祈賽式二卷
張杰春秋車服圖五卷
劉孝孫二儀實錄衣服名義二卷
祭服制度十六卷
祭服圖三冊(卷亡。)
五服志三卷
裴茞五服儀二卷
劉筠五服年月(「年月」一作「用」)敕一卷
喪服加減一卷
李至正辭錄三卷
朝會儀注一卷(元豐間。)
大禮前天興殿儀二卷(元豐間。)
葉均徽號冊寶儀注一卷
宋綬內東門儀制五卷
李淑閣門儀制十二卷
又王后儀範三卷
梁顥閣門儀制十二卷
又並目錄十四卷
閣門集例並目錄、大臣特恩三十卷
閣門儀制四卷
閣門令四卷
蜀坤儀令一卷
皇后冊禮儀範八冊(大觀間。卷亡。)
帝系后妃吉禮並目錄一百一十卷(重和元年。)
王岩叟中宮儀範一部(卷亡。)
王與之祭鼎儀範六卷
高中六尚供奉式二百冊(卷亡。)
王叡雜錄五卷
營造法式二百五十冊(元祐間。卷亡。)
張直方打球儀一卷
李詠打球儀注一卷
高麗入貢儀式條令三十卷(元豐間。)
高麗女真排辨式一卷(元豐間。)
諸蕃進貢令式十六卷(董氈、鬼章一,闍婆一,占城一,層檀一,大食一,勿巡一,注輦一,羅、龍、方、張、石蕃一,于闐,拂菻一,交州一,龜茲、回鶻一,伊州、西州、沙州一,三佛齊一,丹眉流一,大食陀婆離一,大俞盧和地一。)
王晉使范一卷
李商隱使范一卷
家范十卷
盧僎家范一卷
司馬光家范一卷
孟說家祭儀一卷
周元陽祭錄一卷
賈氏葬王播儀一卷
鄭洵瑜書儀一卷
杜有晉書儀二卷
鄭餘慶書儀三卷
右儀注類一百七十一部,三千四百三十八卷
律十二卷
律疏三十卷(唐長孫無忌等撰。)
唐式二十卷
李林甫開元新格十卷
又令三十卷
唐律令事類四十卷
度支長行旨五卷
大和格後敕四十卷
元泳式苑四卷
宋璟旁通開元格一卷
蕭旻開元禮律格令要訣一卷
裴光庭開元格令科要一卷
狄兼謨開成刑法格十卷
開成詳定格十卷
張戣大中統類十二卷
大中刑法總要六十卷
大中已後雜敕三卷
大中後雜敕十二卷
梁令三十卷
梁式二十卷
梁格十卷
天成長定格一卷
天成雜敕三卷
天福編敕三十一卷
張昭顯德刑統二十卷
姜虔嗣江南刑律統類十卷
江南格令條八十卷
蜀雜制敕三卷
盧紓刑法要錄十卷
黃克昇五刑纂要錄三卷
刑法纂要十二卷
斷獄立成三卷
黃懋刑法要例八卷
張員法鑒八卷
田晉章程體要二卷
王行先(一作「仙」)令律手鑒二卷
張履冰法例六贓圖二卷
張伾判格三卷
盛度沿革制置敕三卷
王皞續疑獄集四卷
趙綽律鑒一卷
法要一卷
外台秘要一卷
百司考選格敕五卷
憲問十卷
建隆編敕四卷
開寶長定格三卷
太平興國編敕十五卷
蘇易簡淳化編敕三十卷
柴成務咸平編敕十二卷
丁謂農田敕五卷
陳彭年大中祥符編敕四十卷
又轉運司編敕三十卷
韓琦端拱以來宣敕札子六十卷
又嘉祐編敕十八卷總例一卷
晁迥禮部考試進士敕一卷
呂夷簡一司一務敕三十卷
賈昌朝慶曆編敕十二卷總例一卷
貢舉條制十二卷(至和二年。)
吳奎嘉祐錄令十卷
又驛令三卷
審官院編敕十五卷
王珪在京諸司庫務條式一百三十卷
銓曹格敕十四卷
孫奭律音義一卷
王誨群牧司編十二卷
張稚圭大宗正司條六卷
王安禮重修開封府熙寧編十卷
沈立新修審官西院條貫十卷
又總例一卷
支賜式十二卷
支賜式二卷
官馬俸馬草料等式九卷
熙寧新編大宗正司敕八卷
陳繹熙寧編三司式四百卷
又隨酒式一卷
馬遞鋪特支式二卷
熙寧新定諸軍直祿令二卷
曾肇將作監式五卷
蒲宗孟八路敕一卷
李承之禮房條例並目錄十九冊(卷亡。)
章惇熙寧新定孝贈式十五卷
又熙寧新定節式二卷
熙寧新定時服式六卷
熙寧新定皇親祿令十卷
司農寺敕一卷
式一卷
熙寧將官敕一卷
吳充熙寧詳定軍馬敕五卷
沈括熙寧詳定諸色人廚料式一卷
熙寧新修凡女道士給賜式一卷
諸敕式二十四卷
諸敕令格式十二卷
又諸敕格式三十卷
張敘熙寧葬式五十五卷
范鏜熙寧詳定尚書刑部敕一卷
張誠一熙寧五路義勇保甲敕五卷
總例一卷
又學士院等處敕式交並看詳二十卷
御書院敕式令二卷
許將熙寧開封府界保甲敕二卷
申明一卷
沈希顏元豐新近定在京人從敕式三等(卷亡。)
李定元豐新修國子監大學小學元新格十卷
又令十三卷
賈昌朝慶曆編敕、律學武學敕式共二卷
武學敕令格式一卷(元豐間。)
明堂赦條一卷(元豐間。)
曾伉新修尚書吏部式三卷
蔡碩元豐將官敕十二卷
貢舉醫局龍圖天章寶文閣等敕令儀式及看詳四百一十卷(元豐間。)
宗室及外臣葬敕令式九十二卷(元豐間。)
皇親祿令並釐修敕式三百四十卷
吳雍都提舉市易司敕令並釐正看詳二十一卷、公式二卷(元豐間。)
水部條十九卷(元豐間。)
朱服國子監支費令式一卷
元絳讞獄集十三卷
崔台符元豐編敕令格式並赦書德音、申明八十一卷
吏部四選敕令格式一部(元祐初。卷亡。)
元豐戶部敕令格式一部(元祐初。卷亡。)
六曹條貫及看詳三千六百九十四冊(元祐間。卷亡。)
元祐諸司市務敕令格式二百六冊(卷亡。)
六曹敕令格式一千卷(元祐初。)
紹聖續修武學敕令格式看詳並淨條十八冊(建中靖國初。卷亡。)
樞密院條二十冊看詳三十冊(元祐間。卷亡。)
紹聖續修律學敕令格式看詳並淨條十二冊(建中靖國初。卷亡。)
諸路州縣敕令格式並一時指揮十三冊(卷亡。)
六曹格子十冊(卷亡。)
中書省官制事目格一百二十卷
尚書省官制事目格參照卷六十七冊(卷亡。)
門下省官制事目格並參照參卷舊文淨條釐析總目目錄七十二冊(卷亡。)
徽宗崇寧國子監算學敕令格式並對修看詳一部(卷亡。)
崇寧國子畫書學敕令格式一部(卷亡。)
沈錫崇寧改修法度十卷
諸路州縣學法一部(大觀初。卷亡。)
大觀新修內東門司應奉禁中請給敕令格式一部(卷亡。)
國子大學辟雍並小學敕令格式申明一時指揮目錄看詳一百六十八冊(卷亡。)
鄭居中政和新修學法一百三十卷
李圖南宗子大小學敕令格式十五冊(卷亡。)
何執中政和重修敕令格式五百四十八冊(卷亡。)
政和祿令格等三百二十一冊(卷亡。)
宗祀大禮敕令格式一部(政和間。卷亡。)
張動直達綱運法並看詳一百三十一冊(卷亡。)
王韶政和敕令式九百三卷
白時中政和新修御試貢士敕令格式一百五十九卷
孟昌齡政和重修國子監律學敕令格式一百卷
接送高麗敕令格式一部(宣和初。卷亡。)
奉使高麗敕令格式一部(宣和初。卷亡。)
明堂敕令格式一千二百六冊(宣和初。卷亡。)
兩浙福建路敕令格式一部(宣和初。卷亡。)
薛昂神霄宮使司法令一部(卷亡。)
劉次莊青囊本旨論一卷
王晉使范一卷
和凝疑獄集三卷
竇儀重詳定刑統三十卷
盧多遜長定格三卷
呂夷簡天聖編敕十二卷
天聖令文三十卷(呂夷簡、夏竦等撰。)
八行八刑條一卷(大觀元年御製。)
崇寧學制一卷(徽宗學校新法。)
附令敕十八卷(慶曆中編,不知作者。)
五服敕一卷(劉筠、宋綬等撰。)
張方平嘉祐驛令三卷
又嘉祐祿令十卷
王安石熙寧詳定編敕等二十五卷
新編續降並敘法條貫一卷(編治平、熙寧詔旨並官吏犯罪敘法、條貫等事。)
曾布熙寧新編常平敕二卷
審官東院編敕二卷(熙寧七年編。)
張大中編修入國條貫二卷
又奉朝要錄二卷
范鏜熙寧貢舉敕二卷
八路差官敕一卷(編熙寧總條、審官東院條、流內銓條。)
熙寧法寺斷例十二卷
熙寧歷任儀式一卷(不知作者。)
蔡確元豐司農敕令式十七卷
李承之江湖淮浙鹽敕令賞格六卷
曾伉元豐新修吏部敕令式十五卷
崔台符元豐敕令式七十二卷
呂惠卿新史吏部式二卷
又縣法十卷
程龜年五服相犯法纂三卷
孫奭律令釋文一卷
續附敕令一卷(慶曆中編,不知作者。)
三司條約一卷(慶曆中纂集。)
陸佃國子監敕令格式十九卷
曾旼刑名斷例三卷
章惇元符敕令格式一百三十四卷
鄭居中學制書一百三十卷
蔡京政和續編諸路州縣學敕令格式十八卷
白時中政和新修貢士敕令格式五十一卷
李元弼作邑自箴一卷
張守紹興重修敕令格式一百二十五卷
紹興重修六曹寺監庫務通用敕令格式五十四卷(秦檜等撰。)
紹興重修吏部敕令格式並通用格式一百二卷(朱勝非等撰。)
紹興重修常平免役敕令格式五十四卷(秦檜等撰。)
紹興重修貢舉敕令格式申明二十四卷(紹興中進。)
紹興參附尚書吏部敕令格式七十卷(陳康伯等撰。)
紹興重修在京通用敕令格式申明五十六卷(紹興中進。)
大觀告格一卷
鄭克折獄龜鑑三卷
乾道重修敕令格式一百二十卷(虞允文等撰。)
淳熙重修吏部左選敕令格式申明三百卷(龔茂良等撰。)
諸軍班直錄令一卷
鄭至道諭俗編一卷
趙緒金科易覽一卷
劉高夫金科玉律總括詩三卷
金科玉律一卷
金科類要一卷
刑統賦解一卷(並不知作者。)
韓琦嘉祐詳定編敕三十卷
王日休養賢錄三十二卷
淳熙重修敕令格式及隨敕申明二百四十八卷
淳熙吏部條法總類四十卷(淳熙二年敕令所編。)
慶元重修敕令格式及隨敕申明二百五十六卷(慶元三年詔重修。)
慶元條法事類八十卷(嘉泰元年敕令所編。)
開禧重修吏部七司敕令格式申明三百二十三卷(開禧元年上。)
嘉定編修百司吏職補授法一百三十三卷(嘉定六年上。)
嘉定編修吏部條法總類五十卷(嘉定中詔修。)
趙仝疑獄集三卷
九族五服圖制一卷(不知何人編。)
大宗正司敕令格式申明及目錄八十一卷(紹興重修。)
編類諸路茶監敕令格式目錄一卷
右刑法類二百二十一部,七千九百五十五卷。
吳兢西齊書目錄一卷
毋煚古今書錄四十卷
李肇經史釋文三卷
朱遵度群書麗藻目錄五十卷
隆安西庫書目二卷不知作者
唐秘閣四部書目四卷
唐四庫搜訪圖書目一卷
梁天下郡縣目一卷
後唐統類目一卷
杜鎬龍圖閣書目七卷
又十九代史目二卷
太清樓書目四卷
王宸殿書目四卷
韋述集賢書目一卷
學士院雜撰目一卷
歐陽伸(一作「坤」。)經書目錄十一卷
楊九齡經史書目七卷
楊松珍歷代史目十五卷
宗諫注十三代史目十卷
商仲茂十三代史目一卷
河南東齋(一作「齊」。)史書目三卷
曾氏史監三卷
孫玉汝唐列聖實錄目二十五卷
唐書敘例目錄一卷
沈建樂府詩目錄一卷
蔣彧書目一卷
劉德崇家藏龜鑑目十卷
田鎬、尹植文樞密要目七卷
劉沆書目二卷
禁書目錄一卷(學士院、司天監同定。)
王堯臣、歐陽脩崇文總目六十六卷
沈氏萬卷堂目錄二卷
歐陽脩集古錄五卷
李淑邯鄲書目十卷
吳秘家藏書目二卷
秘閣書目一卷
史館書新定書目錄四卷(不知作者。)
李德芻邯鄲再集書目三十卷
崔君授京兆尹金石錄十卷
國子監書目一卷
荊州田氏書總目三卷(田鎬編。)
劉涇成都府古石刻總目一卷
趙明誠金石錄三十卷
又諸道石刻目錄十卷
徐士龍求書補闕一卷
董逌廣川藏書志二十六卷
鄭樵求書闕記七卷
又求書外記十卷
集古系時錄一卷
圖譜有無記二卷
群玉會記三十六卷
陳貽範潁川慶善樓家藏書目二卷
遂初堂書目二卷(尤袤集。)
徐州江氏書目二卷
呂氏書目二卷
三川古刻總目一卷
鄱陽吳氏籯金堂書目三卷
孫氏群書目錄二卷
紫雲樓書目一卷
川中書籍目錄二卷
秘書省書目二卷
陳騤中興館閣書目七十卷序例一卷
石延慶、馮至游校勘群書備檢三卷
晁公武讀書志四卷
張攀中興館閣續書目三十卷
諸州書目一卷
滕強恕東湖書自志一卷
右目錄類六十八部,六百七卷。
何承天姓苑十卷
林寶姓苑三卷
又姓史四卷
元和姓纂十卷
五姓證事二十卷
竇從一系纂七卷
陳湘姓林五卷
李利涉姓氏秘略三卷
又編古命氏三卷
五聲類氏族五卷
孔平姓系氏族一卷
姓略六卷
崔日用姓苑略一卷
魏子野名字族十卷
同姓名譜六卷
尚書血脈一卷
春秋氏族譜一卷
春秋宗族諡譜一卷
帝王歷記譜二卷
帝系圖一卷
李匡文天潢源派譜說(一作「統」。)一卷
又唐皇室維城錄一卷
又李氏房從譜一卷
李茂嵩(一作「高」。)唐宗系譜一卷
唐書總記帝系三卷
宋玉牒三十三卷
仁宗玉牒四卷
英宗玉牒四卷
李衢皇室維城錄一卷
宋敏求韻類次宗室譜五十卷
司馬光宗室世表三卷
臣寮家譜一卷
黃恭之孔子系葉傳三卷
文宣王四十二(一作「三」。)代家狀一卷
闕里譜系一卷
趙異世趙氏大宗血脈譜一卷
趙氏龜鑑血脈圖錄記一卷
令狐峘陸氏宗系碣一卷
陸師儒陸氏英賢記三卷
蔣王惲家譜一卷
王方慶王氏譜一卷
唐汭家譜一卷
劉復禮劉氏大宗血脈譜一卷
劉與家譜一卷
王僧孺徐義倫家譜一卷
李用休家譜二卷
徐商徐詵家譜四卷
周長球家譜一卷
費氏家譜一卷
錢氏集錄三卷
陸景獻吳郡陸氏宗系譜一卷
毛漸毛氏世譜一部(卷亡。)
曾肇曾氏譜圖一部(卷亡。)
洪興祖韓愈年譜一卷
周文汝南周氏家譜一卷
崔班歐陽家譜一卷
梁元帝古今同姓名錄二卷
竇澄之扶風竇氏血脈家譜一卷
李林甫唐室新譜一卷
又天下郡望姓氏族譜一卷
唐相譜一卷(不知作者)
孔至姓氏古今雜錄一卷
陶茇麟陶氏家譜一卷
李匡文元和縣主昭穆譜一卷
又皇孫郡王譜一卷
玉牒行樓一卷
偕日譜一卷
邢曉帝王血脈小史記五卷
又帝王血脈圖小史後記五卷
韋述百家類例三卷
韋述、蕭穎士宰相甲族一卷
裴揚休百氏譜五卷
曹大宗姓源韻譜一卷
杜信京兆杜氏家譜一卷
劉沆劉氏家譜一卷
唐顏氏家譜一卷
韓吏部譜錄二卷
李氏郇王家譜一卷(並不知作者。)
唐邴唐氏譜略一卷
楊侃家譜一卷
宋仙源積慶圖一卷(起僖祖迄哲宗。)
宗室齒序圖一卷
天源類譜一卷
祖宗屬籍譜一卷
向敏中家譜一卷(向緘撰。)
邵思姓解三卷
錢惟演錢氏慶系譜二卷
王回清河崔氏譜一卷
孫秘尊祖論世錄一卷
蘇洵蘇氏族譜一卷
錢明逸熙寧姓纂六卷
魏予野古今通系圖一卷
李復南陽李英公家譜一卷
成鐸文宣王家譜一卷
吳逵帝王系譜一卷
黃邦俊群史姓纂韻六卷
顏嶼兗國公正枝譜一卷
采真子千姓編一卷
符彥卿家譜一卷(符承宗撰。)
建陽陳氏家譜一卷
萬氏譜一卷
趙郡東祖李氏家譜二卷
鮮于氏血脈圖一卷
長樂林氏家譜一卷(並不知作者。)
丁維皋百族譜三卷
鄧名世古今姓氏書辨證四十卷
李燾晉司馬氏本支一卷
又齊梁本支一卷
徐筠姓氏源流考七十八卷
李氏歷代諸史總括姓氏錄一卷
右譜牒類一百十部,四百三十七卷。
桑欽水經四十卷(酈道元注。)
城冢記一卷(按序,魏文帝三年,劉裕得此記。)
葛洪關中記一卷
雷次宗豫章古今記三卷
沈懷遠南越志五卷
梁元帝職貢圖一卷
楊衒之洛陽伽藍記三卷
煬帝開河記一卷(不知作者)
魏王泰坤元錄十卷
沙門辨機大唐西域圖記十二卷
梁載言十道四蕃志十五卷
韋述兩京新記五卷
達奚弘通西南海蕃行記一卷
馬溫之鄴都故事二卷
李吉甫元和郡國圖志四十卷
元結九疑山圖記一卷
賈耽皇華四達十卷
又貞元十道錄四卷
國要圖一卷
方志圖二卷
三代地理志六卷
地理論六卷
劉之推文括九土一作「州」要略三卷
樂史坐知天下記四十卷
王曾九域圖三卷
王洙皇祐方域記三十卷
要覽一卷
韓郁十道四蕃引一卷
趙珣開元分野圖一卷
又十道記一卷
十八路圖一捲圖副二十卷(熙寧間天下州府車監縣鎮圖。)
李德芻元豐郡縣誌三十捲圖三卷
沈括天下郡縣圖一部(卷亡。)
陳坤臣郡國人物誌一百五十卷
歐陽忞巨鰲記五卷
孫結唐國鑒圖一卷
曹璠國照十卷
又元和國計圖十卷
韋澳諸道山河地名要略九卷(一名處分語,一名新集地理書。)
陳延禧隋朝洛都記一卷
又蜀北路秦程記一卷
北征雜記一卷
姜嶼明越風物誌七卷
元廣之金陵地記六卷
劉公鉉鄴城新記三卷
李璋太原事跡十四卷
盧求襄陽故事十卷
湘中記一卷
余知古渚宮故事十卷
張周封華陽風俗錄一卷
韓昱江州事跡三卷(張密注)
韋宙(一作「寅」。)零陵錄一卷
楊備恩蜀都故事二卷
許嵩六朝宮苑記二卷
邢昺景德朝陵地理記三十卷
韋齊(一作「濟」。)休雲南行記二卷
馬敬寔諸道行程血脈圖一卷
陳隱之續南荒錄一卷
韋皋(一作「阜」。)西南夷事狀二十卷
西戎記二卷
張建章渤海國記三卷
顧愔新羅國記一卷
達奚洪(一作「通」。)海外三十六國記一卷
雲南風俗錄十卷
辛怡顯至道雲南錄三卷
李德裕黠戛斯朝貢圖一卷
崔峽列國入貢圖二十卷
郭璞山海經贊二卷
元結諸山記一卷
岳瀆福地圖一卷
盧鴻嵩岳記一卷
華山記一卷
衡山記一卷
峨眉山記二卷
僧法琳廬山記一卷
陸鴻漸顧渚山記一卷
令狐見堯玉笥山記一卷
沈立蜀江志十卷
宣和編類河防書一百九十二卷
東方朔十洲記一卷
張華異物評二卷
劉恂嶺表錄異三卷
嶺表異物志一卷
孟琯嶺南異物志一卷
南海異事五卷
鄭虔天寶軍防錄一卷
林特會稽錄三十卷
盛度庸調租賦三卷
陳傳歐冶拾遺一卷
毛漸地理五龍秘法一部(卷亡。)
林諝閩中記十卷
盧肇海潮賦一卷
僧應物九華山記二卷
又九華山舊錄一卷
盧求成都記五卷
樊綽雲南志十卷
又南蠻記十卷
李居一王屋山記一卷
徐雲虔南詔錄三卷
韋莊蜀程記一卷
又峽程記一卷
莫休符桂林風土記一卷
章僚海外使程廣記三卷
張建章戴斗諸蕃記一卷
曹璠須知國鏡二卷
王權大梁夷門記一卷
吳從政襄沔雜記三卷
竇滂雲南別錄一卷
陸廣微吳地記一卷
曹大宗郡國志二卷
韋瑾域中郡國山川圖經一卷
唐夷狄貢一卷
兩京道里記三卷(不知作者。)
張修九江新舊錄三卷
張氏燕吳行役記二卷(不知作者。)
羅含湘中山水記三卷
平居誨于闐國行程錄一卷
胡嶠陷虜記一卷
王德璉鄱陽縣記一卷
徐鍇方輿記一百三十卷
范子長皇州郡縣誌一百卷
司馬儼峽山履平集一卷
潘子韶峽江利涉集一卷
杜光庭續成都記一卷
范旻邕管雜記三卷
李昉歷代宮殿名一卷
樂史太平寰宇記二百卷
魏羽吳會雜錄一卷
張參江左記三卷
陶岳零陵總記十五卷
李宗諤圖經九十八卷
又圖經七十七卷
越州圖經九卷
陽明洞天圖經十五卷
李垂導河形勝書一卷
王曾契丹志一卷
楊備恩平郡譜一卷
劉夔武夷山記一卷
林世程重修閩中記十卷
郭之美羅浮山記一卷
周衡湘中新記七卷
陳倩茅山記一卷
僧文政南嶽尋勝錄一卷
李上交豫章西山記二卷
廣西郡邑圖志一卷(張維序。)
王靖廣東會要四卷
張田廣西會要二卷
劉昌詩六夆志十卷
薛常州地理叢考一卷
李和篪輿地要覽二十三卷
重修徐州圖經三卷(嘉定中撰。)
離○志十卷
雁山行記一卷(不知何人編。)
王日休九丘總要三百四十卷
余嚞聖域記二十五卷
程大昌雍錄十卷
錢景衎南嶽勝概一卷
曾洵句曲山記七卷
周淙臨安志十五卷
談鑰吳興志二十卷
潘廷立富川圖志六卷
韓挺儀真志七卷
劉浩然合肥志十卷
李說黃州圖經五卷
童宗說盱江志十卷
姜得平又續志十卷
袁震臨江軍圖經七卷
李伸重修臨江志七卷
雷孝友瑞州郡縣誌十九卷
田渭辰州風土記六卷
袁觀潼川府圖經十一卷
張津四明圖經十二卷
史正志建康志十卷
江文叔桂林志一卷
蔡戡靜江府圖志十二卷
熊克鎮江志十卷
葛元騭武陽志十卷
宋宜之無為志三卷
胡兆秋浦志八卷
羅願新安志十卷
汪師孟黃山圖經一卷
范成大桂海虞衡志三卷
韋楫昭潭志二卷
晁百揆潯陽志十二卷
吳芸沅州圖經四卷
安南土貢風俗一卷(乾道中,安南入貢,客省承詔具其風俗及貢物名數。)
程九萬曆陽志十卷
蘇思恭曲江志十二卷
毛憲信安志十六卷
臨賀郡志一卷(不知作者。)
蕭玠晉康志七卷
周端朝桂陽志五卷
劉子登武陵圖經十四卷
鄭昉都梁志二卷
赤城志四十卷(陳耆卿序。)
陸游會稽志二十卷
王中行潮州記一卷
莆陽人物誌三卷(鄭僑序。)
王震閬苑記三十卷
冉木潛藩武泰志十四卷
趙抃成都古今集記三十卷
張朏齊記一卷
南北對鏡圖一卷
混一圖一卷
西南蠻夷朝貢圖一卷
巨鰲記六卷
交廣圖一卷
平江府五縣正圖經二卷(並不知作者。)
李華湟川開峽志五卷
宋敏求長安志一十卷
又東京記二卷
河南志二十卷
陳舜俞廬山記二卷
謝頤素海潮圖論一卷
王瓘北道刊誤志十五卷
林須霍山記一卷
檀林甌治拾遺一卷
又大理國行程一卷
陳冠熙河六州圖記一卷
王向弼龍門記三卷
王存九域志十卷
孟猷上饒志十卷
滕宗諒九華山新錄一卷
朱長文吳郡圖經續記三卷
王正倫古今洛城事類二卷
王得臣江夏辨疑一卷
譚掞邕管溪洞雜記一卷
李洪鎮洮補遺一卷
李獻父隆慮洞天錄一卷
林㟽永陽志三十五卷
曾旼永陽郡縣圖志四卷
劉拯濠上摭遺一卷
蘇氏夏國樞要二卷
左文質吳興統記十卷
孫穆雞林類事三卷
馬子嚴岳陽志二卷
程縯職方機要四十卷
范致明岳陽風土記一卷
又池陽記一卷
歐陽忞輿地廣記三十八卷
虞剛簡永康軍圖志二十卷
錢紳同安志十卷
徐兢宣和奉使高麗圖經四十卷
吳致堯九疑考古二卷
洪芻豫章職方乘三卷
董棻嚴州圖經八卷
厲居正齊安志二十卷
洪遵東陽志十卷
許靖夫齊安拾遺一卷
環中汴都名實志三卷
陳哲夫李渠志一卷
續修宜春志十卷
唐稷清源人物誌十三卷
李盛章貢志十二卷
曾賁括蒼續志十卷
陳柏朋括蒼志一卷
趙彥勵莆陽志十五卷
陸琰莆陽志七卷
李獻父相台志十二卷
江行圖志一卷(沈該訂正,不知作者。)
同安後志十卷
大禹治水玄奧錄一卷
三輔黃圖一卷
高麗日本傳一卷
南劍州圖經一卷
地里圖一卷
指掌圖二卷
南海錄一卷
福建地理圖一卷
泉南錄二卷
吳興雜錄七卷
南朝宮苑記一卷
廬山事跡三卷(並不知作者。)
李常續廬山記一卷
東京至益州地里圖(卷亡。)
四明山記一卷
地里圖一卷
南嶽衡山記一卷
考城圖經一卷
常州風土記一卷
清溪山記一卷
水山記一卷
茅山新記一卷
青城山記一卷
契丹國土記、契丹疆宇圖二卷
契丹地里圖一卷(並不知作者。)
李幼傑莆陽比事七卷
何友諒武陽志二十七卷
陳謙永寧編十五卷
黃以寧惠陽志十卷
劉牧建安志二十四卷
又建安續志類編二卷
鄒孟卿寧武志十五卷
李皋汀州志八卷
林英發景陵志十四卷
楊彥為保昌志八卷
傅岩鄖城志十二卷
楊泰之普州志三十卷
孫祖義高郵志三卷
宇文紹奕臨邛志二十卷
又補遺十卷
林晡姑熟志五卷
王招蕪湖圖志九卷
楊槱臨漳志十卷
方傑清漳新志十卷
章穎文州古今記十二卷
杜孝嚴文州續記四卷
孫楙舂陵圖志十卷
張貴謨臨汝圖志十五卷
徐自明零陵志十卷
又浮光圖志三卷
梁克家長樂志四十卷
張埏零陵志十卷
陸峻、丁光遠蘄春志十卷
段子游均州圖經五卷
李韋之邵陽圖志三卷
黃汰邵陽紀舊一卷
鞏嶸邵陵類考二卷
孫顯祖靖州圖經四卷
黃曄龜山志三卷
李震彭門古今集志二十卷
蔡畤續同安志一卷
程叔達隆興續職方乘十卷
項預吳陵志十四卷
朱端章南康記八卷
又廬山拾遺二十卷
練文廬州志十卷
吳機吉州記三十四卷
錢之望、吳莘楚州圖經二卷
劉宗襄陽志四十卷
劉清之衡州圖經三卷
趙甲隆山志三十六卷
鄒補之毗陵志十二卷
王銖荊門志十卷
張孝曾富水志十卷
王棨重修荊門志十卷
徐得之郴江記八卷
史本古沔志一卷
周夢祥贛州圖經(卷亡。)
閻蒼舒興元志二十卷
許開南安志二十卷
孫昭先淮南通川志十卷
余元一清湘志六卷
鄭少魏廣陵志十二卷
褚孝錫長沙志十一卷
鄭紳桂陽圖志六卷
黃疇若龍城圖志十卷
胡至重修龍城圖志十卷
陳宇房州圖經三卷
虞太中臨封志三卷
曹叔達永嘉志二十四卷
周澂永嘉志七卷
鄭應申江陰志十卷
梁希夷新昌志一卷
馬景脩通川志十五卷
黃環夷陵志六卷
馬導夔州志十三卷
四明風俗賦一卷(不在何人撰。)
丁介武陵郡離合記六卷
史定之番陽志三十卷
楊潛雲間志三卷
徐筠修水志十卷
張元成嘉禾志四卷
鄧樞鶴山叢志十卷
王寬夫古涪志十七卷
李棣浮光圖志二十卷
林仁伯古歸志十卷
趙興清歷陽志補遺十卷
王知新合淝志十卷
霍篪澧陽圖志八卷
劉伋陵水圖志三卷
胡槻普寧志三卷
王寅孫沈黎志二十三卷
趙汝廈程江志五卷
又瓊管圖經十六卷
劉灝清源志七卷
沈作賓、趙不跡會稽志二十卷
邵笥括蒼慶元志一卷
趙善贛通義志三十五卷
張士佺西和州志十九卷
李脩己同谷志十七卷
李錡續同谷志十卷
義太初高涼圖志七卷
趙師岌潮州圖經二卷
鄭鄖洋州古今志十六卷
張○甘泉志十五卷
陳峴南海志十三卷
趙伯謙韶州新圖經十二卷
俞聞中敘州圖經三十卷
黎伯巽靜南志十二卷
任逢墊江志三十卷
劉德禮夔州圖經四卷
馬紆續廬山記四卷
江州圖經一卷
宕渠志二卷
吉陽軍圖經一卷
忠州圖經一卷
珍州圖經三卷
衢州圖經一卷
沅州圖經四卷
復州圖經三卷
果州圖經五卷
思州圖經一卷
南平軍圖經一卷
大寧監圖經六卷(並不知作者。)
右地理類四百七部,五千一百九十六卷。
越絕書十五卷(或雲子貢所作。)
趙曄吳越春秋十卷
司馬彪九州春秋九卷
常璩華陽國志十二卷
和苞漢趙記一卷
范亨燕書二十卷
蕭方等三十國春秋三十卷
三十國春秋鈔一卷(不知作者。)
吳信都鎬淝上英雄小錄二卷
吳錄二十卷(徐鉉、高遠、喬舜、潘佐等撰。)
南唐書十五卷(不知作者。)
王顏南唐烈祖開基志十卷
李昊蜀書二十卷
蔣文懌閩中實錄十卷
林仁志王氏解除運圖三卷
毛文錫前蜀王氏記事二卷
吳越備史十五卷(吳越錢儼託名范坰、林禹撰。)
錢儼備史遺事五卷
王保衡晉陽見聞要錄一卷
董淳後蜀孟氏記事三卷
徐鉉、湯悅江南錄十卷
路振九國志五十一卷
又楚書五卷
鄭文寶南唐近事集一卷
又江表志二卷
陳彭年江南別錄四卷
龍袞江南野史二十卷
曾顏渤海行年記十卷
胡賓王劉氏興亡錄一卷
陶岳荊湘近事十卷
周羽沖三楚新錄三卷
曹衍湖湘馬氏故事二十卷
王舉天下大定錄十卷
盧臧楚錄五卷
張唐英蜀檮杌十卷
劉恕十國紀年四十卷
閩王事跡一卷
高氏世家十卷
湖南故事十三卷
十國載記三卷
江南余載二卷
高皇帝過江事實一卷
廣王事跡一卷(並不知作者。)
錢惟演家王故事一卷
右霸史類四十四部,四百九十八卷。
凡史類二千一百四十七部,四萬三千一百九卷。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2-6-18 11:03 | 顯示全部樓層
<div class="feature">宋史   卷二百0五‧志第一百五十八  藝文四 子類十七:一曰儒家類,二曰道家類釋氏及神仙附,三曰法家類,四曰名家類,五曰墨 家類,六曰縱橫家類,七曰農家類,八曰雜家類,九曰小說家類,十曰天文類,十一曰 五行類,十二曰蓍龜類,十三曰歷算類,十四曰兵書類,十五曰雜藝術類,十六曰類事 類,十七曰醫書類。
晏子春秋十二卷
曾子二卷
子思子七卷
孟子十四卷
陸善經孟子注七卷
王雱注孟子十四卷
蔣之奇孟子解六卷
荀卿子二十卷(戰國趙人荀況書。)
楊倞注荀子二十卷
黎錞校勘荀子二十卷
魯仲連子五卷(戰國齊人。)
董子一卷(董無心撰。)
尸子一卷(尸佼撰。)
子華子十卷(自言程氏名本,字子華,晉國人。中興書目曰:「近世依託。」朱熹曰:「偽書也。」。)
孔叢子七卷(漢孔鮒撰。朱熹曰:「偽書也。」。)
桓寬監鐵論十卷
揚雄太玄經十卷
又揚子法言十三卷
張齊太玄正義統論一卷
又太玄釋文玄說二卷
宋惟干太玄經注十卷
王涯注太玄經六卷
柳宗元注揚子法言十三卷(宋咸補註。)
馬融忠經一卷
玄測一卷(漢宋衷解,吳陸績釋之。)
王符潛夫論十卷
關朗洞極元經傳五卷
四注孟子十四卷(揚雄、韓愈、李翱、熙時子四家注。)
王通文中子十卷(宋阮逸注。)
太宗帝范二卷
顏師古糾繆正俗八卷
王涯說玄一卷
林慎思續孟子二卷
韓熙載格言五卷
真宗正說十卷
徐鉉質論一卷
許洞演玄十卷
刁衎本說十卷
王敏太平書十卷
賈岡山東野錄七卷
宋咸過文中子十卷
又太玄音一卷
章察太玄圖一卷
又太玄經發隱一卷
聱隅子歔欷巢微論一卷(黃晞撰。)
邵亢體論十卷
周惇頤太極通書一卷
司馬光潛虛一卷
又文中子傳一卷
集注四家揚子十三卷
集注太玄經六卷(並司馬光集。)
家范十卷
師望元鑒十卷
范鎮正書一卷
張載正蒙書十卷
又雜述一卷
程頤遺書二十五卷
語錄二卷(程頤與弟子問答。)
孟子解四卷(程頤門人記。)
徐積節孝語一卷(江端禮錄。)
呂大臨孟子講義十四卷
蘇轍孟子解一卷
王令孟子講義五卷
龔原孟子解十卷
陳暘孟子解義十四卷
張鎰孟子音義三卷
丁公著孟子手音一卷
孫奭孟子音義二卷
劉安世語錄二卷
王開祖儒志一卷
游酢孟子解義十四卷
又雜解一卷
謝良佐語錄一卷
陳禾孟子傳十四卷
晁說之易玄星紀譜二卷
陳漸演玄七卷
許允成孟子新義十四卷
范衝要語一卷
張九成孟子拾遺一卷
語錄十四卷
張憲武勸學錄六卷
劉子翬十論一卷
張行成潛虛衍義十六卷
又皇極經世索隱一卷
觀物外篇衍義九卷
翼玄十二卷
鄭樵刊繆正俗跋正八卷
文軫信書三卷
宋衷解太玄經義訣十卷(李沂集)
馮休刪孟子一卷
陳之方致君堯舜論一卷
又削荀子疵一卷
徐庸注太玄經十二卷
又玄頤一卷
僧全瑩太玄略例一卷
王紹珪古今孝悌錄二十四卷
尹焞孟子解十四卷
語錄四卷(尹焞門人馮忠恕、祁寬、呂堅中記。)
鄒浩孟子解十四卷
朱熹孟子集注十四卷
又孟子集義十四卷
或問十四卷
延平師弟子問答一卷
語錄四十三卷(朱熹門人所記。)
張栻孟子詳說十七卷
又孟子解七卷
蔡沆至書一卷
張氏孟子傳三十六卷
錢文子孟子傳贊十四卷
王汝猷孟子辨疑十四卷
諸儒鳴道集七十二卷(濂溪、涑水、橫渠等書。)
程迥諸論辨一卷
近思錄十四卷(朱熹、呂祖謙編類周敦頤、程頤、程顥、張載等書。)
外書十二卷(程顥、程頤講學。)
邵雍漁樵問對一卷
祝禹圭東西銘解一卷
蘇籀遺言一卷
曾發泮林討古二卷
張九成語錄十四卷
胡宏知言一卷
麗澤論說集十卷(呂祖謙門人記。)
周揆聖傳錄一卷
吳仁傑鹽石論丙丁二卷
陳舜申審是集一卷
塗近正明倫二卷
彭龜年止堂訓蒙二卷
呂氏鄉約儀一卷(呂大鈞撰。)
李公省心雜言一卷(不知名。)
董與幾學政發縱一卷
高登修學門庭一卷
劉敞弟子記一卷
石月至言一卷(余應求刊其父之言。)
戴溪石鼓孟子答問三卷
陳師道後山理究一卷
北山家訓一卷
伊洛淵源十三卷
聞見善善錄一卷
質疑請益一卷(並不知作者。)
楊浚韋子內篇三卷
又聖典三卷
王向忠經三卷
劉貺續說苑十卷
法聖要言十卷
李琪皇天大政論十卷
高舉帝道書十卷
魯大公公侯正術十卷
蕭佚牧宰政術二卷
趙瑩君臣政論二十五卷
興政論三卷
丘光庭康教論一卷
張弧素履子一卷
張陟里訓十卷
趙澡中庸論一卷
趙鄰幾鯫子一卷
朱昂理論三卷
何涉治道中說三十篇(卷亡。)
龔鼎臣中說解十卷
范祖禹帝學八卷
章懷太子修身要覽十卷
太宗文明政化十卷
真宗承華要略二十卷
名墨縱橫家無所增益答邇英聖問一卷(仁宗書三十五事,丁度等答。)
顏之推家訓七卷
狄仁傑家范一卷
先賢誡子書二卷
開元御集誡子書一卷
古今家戒四卷
黃訥家戒一卷
柳玢誡子拾遺十卷
孫奕示兒編一部
右儒家類一百六十九部,一千二百三十四卷、篇。
河上公老子道德經注一卷
嚴遵老子指歸十三卷
王弼老子注二卷
又道德略歸一卷
陸修靜老子道德經雜說一卷
傅奕道德經音義二卷
唐玄宗注老子道德經二卷(有序。)
唐玄宗道德經音疏六卷
成玄英道德經開題序訣義疏七卷
杜光庭道德經廣聖義疏三十卷
僧文儻道德經疏義十卷
趙至堅道德經疏三卷
張惠超道德經志玄疏三卷
陸氏道德經傳四卷
扶少明道德經譜二卷
穀神子注經諸家道德經疏二卷(河上公、葛仙公、鄭思遠、睿宗、玄宗疏。)
李若愚道德經注一卷
喬諷道德經疏義節解二卷
道德經小解一卷
陳景元道德注二卷
蔣之奇老子解二卷
又老子繫辭解二卷
張湛列子音義一卷
張昭補註莊子十卷
張烜莊子通真論三卷
南華真經篇目義三卷
李暹訓文子注十二卷
朱棄文子注十二卷
墨布(一作「希」。)子文子注十二卷
王源亢倉子注三卷
亢倉子音義一卷
范乾元(一作「九」。)四子樞要二卷
衛偕(一作「稽」。)白朮子三卷
太公等陰符經注一卷
張果陰符經注一卷
又陰符經辨命論一卷
袁淑真陰符經注一卷
又陰符經疏三卷
陰符集解五卷
韋洪陰符經疏訣一卷
蔡珪陰符經注一卷
又陰符經要義一卷
陰符經小解一卷
張魯陰符經元義一卷
李靖陰符機一卷
房山長注大丹黃帝陰符經一卷
梁丘子注黃庭內景玉經一卷
黃庭外景經一卷
黃庭外景玉經注訣一卷
黃庭五藏論圖一卷
老子黃庭內視圖一卷
胡愔黃庭內景圖一卷
黃庭外景圖一卷
魏伯陽周易參同契三卷
參同大易志三卷
徐從事注周易參同契三卷
參同契合金丹行狀十六變通真訣一卷
鄭遠之參同契心鑒一卷
張處參同契大易圖一卷
晁公武老子通述二卷
老子道德經三十家注六卷(唐道士張君相集解。)
葛玄老子道德經節解二卷
道德經內解二卷(不知作者。)
老子道德經內節解二卷(題尹先生注。)
王顧老子道德經疏四卷
李榮老子道德經注二卷
李約老子道德經注四卷
碧雲子老子道德經藏室纂微二卷(不知名)
老子道德經義二卷
老子指例略一卷(並不知作者。)
張湛列子注八卷
郭象注莊子十卷
成玄英莊子疏十卷
文如海莊子正義十卷
又莊子邈一卷
黃帝陰符經一卷(舊目雲驪山老母注、李筌撰。)
集注老子二卷(明皇、河上公、王弼、王雱等注。)
呂知常老子講義十二卷
李筌陰符經疏一卷
陰符玄譚一卷(不知作者。)
文子十二卷(舊書目雲周文子撰。)
鶡冠子三卷(不知姓名。漢志云:「楚人,居深山,以鶡羽為冠,因號雲。」)
亢倉子三卷(一名庚桑子。戰國時人,老子弟子。)
抱朴子別旨二卷(不知作者。)
司馬子微坐忘論一卷
天機經一卷
道體論一卷
無能子一卷(並不知作者。)
吳筠玄綱一卷
劉向關尹子九卷
劉驥老子通論語二卷
徽宗老子解二卷
列子解八卷
呂惠卿莊子解十卷
司馬光老子道德經注二卷
蘇轍老子道德經義二卷
趙令穆老子道德經解二卷
李士表莊子十論一卷
沈該陰符經注一卷
朱熹周易參同契一卷
朱安國陰符元機一卷
程大昌易老通言十卷
右道家類一百二部,三百九十九卷
鳩摩羅什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一卷
沙門曇景譯佛說未曾有因緣經二卷
玄奘譯波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一卷
般刺密帝彌伽釋迦譯首楞嚴經十卷
佛說一乘究竟佛心戒經一卷
佛說三亭廚法經二卷
佛說法句經一卷
佛說涅槃略說教戒經一卷(四經失譯。)
馬鳴大師摩訶衍論五卷
起信論二卷
僧肇寶藏論三卷
彥琮福田論一卷
道信大乘入道坐禪次第要論一卷
法琳辨正論八卷(陳子良注。)
彗海大師入道要門論一卷
淨本和尚語論一卷
惠能仰山辨宗論一卷
勸修破迷論一卷
金沙論一卷
明道宗論一卷
偈宗秘論一卷(四論不知撰人。)
法藏心經一卷
惟愨首楞嚴經疏六卷
宗密圓覺經疏六卷
圓覺道場修證儀十八卷
起信論鈔三卷
傅大士、寶志金剛經贊一卷
惠能金剛經口訣義一卷
金剛經大義訣二卷
大白和尚金剛經訣一卷
法深起信論疏二卷
忠師百法明門論疏二卷
蕭子良統略淨住行法門一卷
元康中觀論三十六門勢疏一卷
華嚴法界觀門一卷(宗密注。)
傅大士心王傳語一卷
行道難歌一卷
竺道生十四科元贊義記一卷
灌頂國清道場百錄一卷
楞伽山主小參錄一卷
道宣通感決疑錄一卷
大唐國師小錄法要集一卷
紹修漳州羅漢和尚法要三卷(持琛。)
白居易八漸通真議一卷
張雲元中語寶三卷
大閬和尚顯宗集一卷
大雲和尚要法一卷(惠海。)
元覺一宿覺傳一卷
魏靜永嘉一宿覺禪宗集一卷
達摩血脈一卷
本先竹林集一卷
寶覺禪師見道頌一卷(寓言居士注。)
道瑾禪宗理偈一卷
石頭和尚參同契一卷(宗美注。)
惠忠國師語一卷(冉氏。)
東平大師默論一卷
義榮天台國師百會語要一卷
齊寶神要三卷
懷和百丈廣語一卷
統休無性和尚說法記一卷
惠明棲賢法雋一卷
龍濟和尚語要一卷
荷澤禪師微訣一卷
楊士達禪關八問一卷(宗美。)
句令禪門法印傳五卷
淨惠禪師偈頌一卷
義淨求法高僧傳二卷
飛錫往生淨土傳五卷
法海六祖法寶記一卷
壇經一卷
辛崇僧伽行狀一卷
靈湍攝山棲霞寺記一卷
師哲前代國王修行記一卷
盧求金剛經報應記三卷
賢首華嚴經纂靈記五卷
元偉真門聖胄集五卷
雲居和尚示化實錄一卷
覺旻高僧纂要五卷
智月僧美三卷
裴休拾遺問一卷
神澈七科義狀一卷
夢微內典編要十卷
紫陵語一卷
大藏經音四卷
真覺傳一卷
渾混子三卷(解寶藏論。)
遺聖集一卷
菩提心記一卷
積元集一卷
相傳雜語要一卷
德山集一卷(仰山、溈山語。)
會昌破胡集一卷
妙香丸子法一卷
潤文官錄一卷(唐人)
迦葉祖裔記一卷
釋門要錄五卷(紫陵語以下不知撰人。)
十朋請禱集一卷
瑞象曆年記一卷
惟勁禪師讚頌一卷
釋華嚴漩澓偈一卷
馬裔孫看經贊一卷
法喜集二卷
文益法眼禪師集一卷
法眼禪師集真贊一卷
高越舍利塔記一卷
可洪藏經音義隨函三十卷
建隆雍熙禪頌三卷
魏德謨無上秘密小錄五卷
程讜釋氏蒙求五卷
延壽感通賦一卷
李遵天聖廣燈錄三十卷
呂夷簡景祐寶錄二十一卷
僧肇寶藏論一卷
又般若無知論一卷
涅槃無名論一卷
僧慧皎高僧傳十四卷
僧佑弘明集十四卷
僧寶唱比丘尼傳五卷
僧佑釋迦譜五卷
甄鸞笑道論三卷
僧慧可達摩血脈論一卷
費長房開皇曆代三寶記十四卷
又開皇三寶錄總目一卷
國清道場百錄五卷(僧灌頂纂,僧智顗修。)
僧法琳破邪論三卷
又辨正論八卷
僧彥琮釋法琳別傳三卷
僧慧能注金壇經一卷
又撰金剛經口訣一卷
僧慧昕注壇經二卷
僧辨機唐西域志十二卷
僧道宣續高僧傳三卷
又佛道論衡三卷
三寶感應錄三卷
釋迦氏譜一卷
廣弘明集三十卷
僧政覺金沙論一卷
僧神會荷澤顯宗記一卷
華嚴法界觀門一卷(僧法順集,僧宗密注。)
僧宗密禪源諸詮二卷
又原人論一卷
大乘起信論一卷
魏靜永嘉一宿覺禪師集一卷
僧道世法苑珠林一百卷
僧慧忠十答問語錄一卷
無住和尚說法二卷(僧鈍林集。)
僧普願語要一卷
龐蘊語錄一卷(唐於頔編。)
僧神清北山參元語錄十卷
僧慧海屯悟入道要門論一卷
僧義淨求法高僧傳三卷
僧元應唐一切經音義一十五卷
僧澄觀華嚴經疏十卷
僧紹修語要一卷
裴休傳心法要一卷
唐六譯金剛經贊一卷(鄭覃等撰。)
僧慧祥古清涼傳二卷
釋迦方志一卷(唐終南大一山僧撰。)
僧應之四注金剛經一卷
僧延壽宗鏡錄一百卷
僧贊寧僧史略三卷
僧道原景德傳燈錄三十卷
晁迥法藏碎金十卷
道院集要三卷(不知作者。)
僧延昭眾吼集一卷
僧重顯瀑布集一卷
又語錄八卷
僧世沖釋氏詠史詩三卷
僧居本廣法門名義一卷
僧慧皎僧史二卷
僧契嵩輔教編三卷
僧省常錢塘西湖淨社錄三卷
僧道誠釋氏須知三卷
僧道誠釋氏要覽三卷
王安石注維摩詰經三卷
朱士挺伏虎行狀一卷
僧自嚴行狀一卷(陳嘉謨撰。)
李之純成都大悲寺集二卷
又成都大慈寺記二卷
僧惟白續燈錄三十卷
僧宗頤勸孝文二卷
又禪苑清規十卷
蹇序辰諸經譯梵三卷
王敏中勸善錄六卷
楊諤水陸儀二卷
僧智達祖門悟宗集二卷
樓穎傳翕小錄要集一卷
僧宗永宗門統要十卷
僧智圓閒居編五十一卷
僧懷深注般若波羅密多心經一卷
僧原白注證道歌一卷
僧宗杲語錄五卷(黃文昌撰。)
僧慧達夾科肇論二卷
僧應干楞嚴經標指要義二卷
僧靈操釋氏蒙求一卷
僧馬鳴釋摩訶衍論十卷
僧闍那多迦譯羅漢頌一卷
僧菩提達磨存想法一卷
又菩提達磨胎息訣一卷
頌證道歌一卷(篇首題正覺禪師撰。)
淨慧禪師語錄一卷
蓮社十八賢行狀一卷
法顯傳一卷
諸經提要二卷
五公符一卷
寶林傳錄一卷(並不知作者。)
李通玄華嚴合論一卷
張戒注楞伽集注八卷
佛陀多羅譯圓覺經二卷
般刺密諦譯楞嚴經十卷
法寶標目十卷(王右編。)
僧肇譯維摩經十卷
晁迥耄智余書三卷
八方珠玉集四卷(大圓、塗毒二僧集諸家禪語。)
王日休金剛經解四十二卷
淨土文十一卷(王日休撰。)
語錄二卷(松源和尚講解答問。)
普燈錄三十卷(僧正受集。)
諸天傳二卷(僧行霆述。)
奏對錄一卷(佛照禪師淳熙間奏對之語。)
崇正辨三卷(胡寅撰。)
右釋氏類二百二十二部,九百四十九卷
劉向列仙傳三卷
王褒桐柏真人王君外傳一卷
周季通玄洲上卿蘇君記一卷
葛洪神仙傳十卷
馬陰二君內傳一卷
上真眾仙記一卷
隱論雜訣一卷
金木萬靈訣一卷
抱朴子養生論一卷
太清玉碑子一卷(葛洪與鄭惠遠問答。)
二女真詩一卷(紫微夫人及東華中侯王夫人作。)
施真人銘真論一卷
旌陽令許遜靈劍子一卷
黃帝內傳一卷(籛鏗得於石室。)
東方朔十洲三島記一卷
淮南王劉安太陽真粹論一卷
黃玄鍾蓬萊山西鰲還丹歌一卷
婁敬草衣子還丹訣一卷
魏伯陽還丹訣一卷
周易門戶參同契一卷
大丹九轉歌一卷
華佗老子五禽六氣訣一卷
陸修靜老子道德經雜說一卷
五牙導引元精經一卷
黃庭經一卷(其文初為五言四章,後皆七言,論人身扶養修治之理。)
李千乘黃庭中景經注一卷
尹喜黃庭外景經注一卷
襄楷太平經一百七十卷
李堅東極謝真人傳一卷
王禹錫海陵三仙傳一卷
施肩吾真仙傳道集二卷
三住銘一卷
西山群仙會真記一卷
長孫滋崔氏守一詩傳一卷
吳筠神仙可學論一卷
又形神可固論一卷
着生論一卷
明真辨偽論一卷
心目論一卷
玄門論一卷
元綱論一卷
諸家論優劣事一卷
辨方正惑論一卷
杜光庭二十四化詩一卷
又二十四化圖一卷
神仙感遇傳十卷
墉城集仙錄十卷
應現圖三卷
仙傳拾遺四十卷
歷代帝王崇道記一卷
道教靈驗記二十卷
道經降傳世授年載圖一卷
謝良嗣中嶽吳天師內傳一卷
李渤李天師傳一卷
真系傳一卷
張隱居演龍虎上經二卷
盧潘侯真人傳一卷
沈汾續仙傳三卷
尹文操樓觀先師本行內傳一卷
玄元聖記經十卷
刁琰廣仙錄一卷
見素子洞仙傳十卷
傅元鎮應緣道傳十一卷
晞暘子寶仙傳三卷
南嶽夫人清虛玉君內傳一卷
范邈南嶽魏夫人內傳一卷
李遵三茅君內傳一卷
梁日廣釋仙論一卷
赤松子中誡篇一卷
金石論一卷
門天老歷一卷
冷然子學神仙法一卷
賈嵩陶先生傳序三卷
吳先主孫氏太極左仙公神仙本起內傳一卷
華嶠真人周君內傳一卷
劉海蟾詩一卷
太一真君固命歌一卷(晉葛洪譯。)
張融三破論一卷
陶弘景養性延命錄二卷
導引養生圖一卷
神仙玉芝瑞草圖二卷
上清握中訣三卷
登真隱訣三十五卷
真誥十卷
華陽道士韋處玄注老子西昇經二卷
魏曇巒法師服氣要訣一卷
陳處士同洪讓書老子道經一卷
李淳風正一五真圖一卷
孫思邈退居志一卷
真氣銘一卷
九幽福壽論一卷
龍虎亂日篇一卷
李用德晉州羊角山慶曆觀記一卷
王元正清虛子龍虎丹一卷
驪山母黃帝陰符大丹經解一卷(房山長集。)
吳兢保聖長生纂要坐隅障二卷
僧一行天真皇人九仙經一卷
尹愔老子五廚經注一卷
周蒞穎陽書一卷
昝商導養方三卷
李廣中指真訣一卷
僧遵化養生胎息秘訣一卷
高駢性箴金液頌一卷
黃仲山玄珠龜鏡三卷
裴鉉延壽赤書一卷
張果紫靈丹砂表一卷
內真妙用訣一卷
休糧服氣法一卷
大易志圖參同經一卷(玄宗與葉靜能、一行答問語。)
王紳太清宮簡要記一卷
康真人氣訣一卷
盧遵元太上肘後玉經方一卷
楊知玄淮南王練聖法一卷
老子元道經一卷(南統孟謫仙傳授。)
李延章中元論一卷
胡微玉景內篇二卷
黃庭內景五藏六腑圖一卷(大白山見素女子胡愔撰。)
王懸河三洞珠囊三十卷
王貞范洞天集二卷
捷神子唐元指玄篇一卷
中央黃老君洞房內經一卷
黃老中道君洞房內經一卷
黃老神臨藥經一卷
太清真人絡命訣一卷
太上老君血脈論一卷
靈寶服食五芝精一卷
黃帝內經靈樞略一卷
黃帝九鼎神丹經訣十卷
黃帝內丹訣一卷
太極真人風鳴爐火經一卷
紫微帝君王經寶訣一卷
太上老君服氣胎息訣一卷
老子中經二卷
老子神仙歷藏經一卷
王母太上還童摘華法一卷
紫微帝君紫庭秘訣一卷
茅真君靜中吟一卷
王茅君雜記一卷
陰真君還丹歌一卷
金液還丹歌一卷
元君付道傳心法門一卷
徐真君丹訣一卷
張真君靈芝集一卷
彭君訣黃白五元神丹經一卷
太一真元丹訣一卷
陳大素九天飛步內訣真經一卷
河間真人劉演金碧潛通秘訣一卷
大白山李真人調元妙經一卷
陳少微大洞煉真寶經一卷
申天師服氣要訣一卷
張天師石金記一卷
玄元先生日月混元經一卷
鄭先生不傳氣經一卷
建平然先生少來苦樂傳一卷
赤城隱士服藥經三卷
臥龍隱者少玄胎息歌一卷
蜀郡處士胎息訣一卷
成都李道士太上洞玄靈寶修真論一卷
務元子混成經一卷
務成子注太上黃庭內景經一卷
含光子契真刊謬玉鑰匙一卷
鄧雲子清虛真人裴君內傳一卷
廣成子靈仙秘錄陰丹經一卷
紫陽金碧經一卷
昇玄養生論
青霞子旨道篇一卷
又龍虎金液還丹通玄論一卷
寶藏論一卷
易元子勸道詩一卷
逍遙子內指通玄訣三卷
攝生秘旨一卷
升玄子造化伏汞圖一卷
穎陽子神仙修真秘訣十二卷
元陽子金石還丹訣一卷
真一子金鑰匙一卷
九真中經一卷(赤松子傳。)
暢元子雜錄經訣尊用要事一卷
狐剛子粉團五卷
左掌子證道歌一卷
中皇子服氣要訣一卷
桑榆子新舊氣經一卷
玄明子柳沖用巨勝歌一卷
葉真卿玄中經一卷
丁少微真一服元氣法一卷
洞元子通元子通玄指真訣一卷
真常子服食還丹證驗法一卷
煙蘿子內真通玄歌一卷
獨孤滔丹房鏡源文三卷
天台白雲服氣精義論一卷
徐懷遇學道登真論一卷
曹聖圖鉛汞五行圖一卷
張素居金石靈台記一卷
高先大道金丹歌一卷
陳君舉朝元子玉芝書三卷
呂洞賓九真玉書一卷
陶植蓬壺集三卷
修仙要訣一卷(華子期授於甪里先生。)
上相青童太上八術知慧滅魔神虎隱文一卷
碧岩張道者中山玉櫃服神氣經一卷
司世抱陽劍術一卷
金明七真人三洞奉道科誡三卷
楊歸年修真延秘集三卷
陰長生三皇經一卷
馬明生赤龍金虎中鉛煉七返還丹訣(卷亡。)
上官翼養生經一卷
王弁新舊服氣法一卷
傅士安還丹訣一卷
徐道邈注老子西升經二卷
劉仁會注西升經一卷
張隨解參同契一卷
李審頤神論二卷
處士劉詞混俗頤生錄一卷
閭丘方遠太上經秘旨一卷
道士張干森自然券立成儀一卷
張承先度靈寶經表具事一卷
玉晨奔日月圖一卷
真秘訣一卷(寶冠授達磨。)
僧玄玄疑甄正論三卷
王長生紫微內庭秘訣三卷
傳授五法立成儀一卷
寒山子大還心鑒一卷
守文居鎡長生纂要一卷
莊周氣訣一卷
朗然子詩一卷
山居道士佩服經符儀一卷(不知名。)
蘇登天老神光經一卷
內外丹訣二卷(集王元正、李黃中等撰。)
崔公入藥鏡三卷
混元內外觀十卷
張君房雲笈七籤百二十卷
樂史總仙秘錄一百三十卷
余卞十二真君傳二卷
李信之雲台異境集一卷
賈善翔高道傳十卷
猶龍傳三卷
張隱龍三茅山記一卷
王松年仙苑編珠一卷
李昌齡感應篇一卷
朱宋卿徐神翁語錄一卷
太宗真宗三朝傳授贊詠儀二卷
真宗汴水發願文一卷
徽宗天真示現記三卷
陳摶九室指玄篇一卷
王欽若七元圖一卷
先天紀三十六卷
翊聖保德傳三卷
丁謂降聖記三十卷
耿肱養生真訣一卷
青霞子丹台新錄九卷
李思聦道門三界詠三卷
張端金液還丹悟真篇一卷
彭曉周易參同契分章通真儀三卷
參同契明鑑訣一卷
姚稱攝生月令圖一卷
錢景衎南嶽勝概編一卷
謝修通玉笥山祖記實錄一卷
張無夢還元篇一卷
純陽集一卷
上清五牙真秘訣一卷
二仙傳一卷
成仙君傳一卷
劉真人傳一卷
平都山仙都觀記二卷
師譜一卷
十真記一卷
仙班朝會圖五卷
賴卿記一卷
大還丹照鑒登仙集一卷
斷谷要法一卷
裴君傳行事訣一卷
太上墨子枕中記二卷
太上太素玉錄一卷
太上倉元上錄一卷
學仙辨真訣一卷
洞真金元八景玉錄一卷
五嶽真形圖一卷
祭六丁神法一卷
神仙雜歌詩一卷
玄門大論一卷
九轉丹歌一卷
太和樓觀內紀本草記一卷
老君出塞記一卷
五嶽真形論一卷
黃帝三陽經五明干羸坤巴訣一卷
正一肘後修用訣一卷
正一法文目一卷
正一論一卷
正一上元九星圖一卷
正一脩行指要三卷
正一法十籙召儀一卷
正一奏章儀一卷
正一醮江海龍王神儀都功版儀一卷
太上符鏡一卷
穀神賦一卷
黃書過度儀一卷
太上八道命籍二卷
靈寶聖真品位一卷
靈寶飛雲天篆一卷
上清佩文訣五卷
上清佩文黑券訣一卷
福地記一卷
曲素憂樂慧辭一卷
皇人三一圖一卷
西昇記一卷
胎精記解結行事訣一卷
高上金真元籙一卷
長睡法一卷
大洞玄保真養生論一卷
曲素訣辭一卷
太上丹字紫書一卷
絕玄金章一卷
紫鳳赤書一卷
靈寶步虛詞一卷
金紐太清陰陽戒文一卷
太上紫書錄傳一卷
度太一玉傳儀一卷
奔日月二景隱文一卷
司命楊君傳記一卷
回耀太真隱書一卷
思道誡一卷
潘尊師傳一卷
三屍經一卷
金簡集三卷
無名道者歌一卷
大丹會明論一卷
太清真人九丹神秘經一卷
金鏡九真玉書卷
八公紫府河車歌一卷
大還秘經一卷
神仙肘後三宮訣二卷
太極紫微元君補命秘錄一卷
老君八純玄鼎經一卷
海蟾子還金篇一卷
太清篇火式一卷
太一真人五行重玄論一卷
龍虎大還丹秘訣一卷
煉五神丹法一卷
太清丹經經一卷
神仙庚辛經一卷
紫白金丹訣一卷
仙公藥要訣一卷
三十六水法一卷
金虎赤龍經一卷
玉清內書一卷
太上老子服氣口訣一卷
燒煉雜訣法一卷
太清金液神丹經三卷
休糧諸方一卷
胎息根旨要訣一卷
修真內煉秘訣一卷
上清修行訣一卷
大道感應論一卷
太上習仙經契錄一卷
回耀飛光日月精氣上經一卷
攝生增益錄一卷
神氣養形論一卷
服餌仙方一卷
鉛汞指真訣一卷
服氣日月皇華訣一卷
神仙藥名隱訣一卷
煉花露仙醹訣一卷
繕生集一卷
道術旨歸一卷
按摩要法一卷
醮人神法一卷
上清大洞真經玉訣一卷
草金丹法一卷
十二月五藏導引一卷
大易二十四篇一卷
服氣煉神秘訣一卷
老君金書內序一卷
尹真人本行記一卷
陶陸問答一卷
諸家修行纂要一卷
穀神秘訣三卷
太清導引調氣經一卷
大玄部道興論二十七卷
富貴日用篇一卷
入室思赤子經一卷
餌芝草黃精經一卷
治身服氣訣一卷
玉皇聖台神用訣一卷
燒金石藥法一卷
神仙服食經一卷
三天君烈紀一卷
養生要錄三卷
神仙九化經一卷
調元氣法一卷
太上保真養生論一卷
神仙秘訣三論三卷
元君肘後術三卷
山水穴竇圖一卷
養生諸神仙方一卷
五經題迷一卷
(右神仙類三百九十四部,一千二百十六卷。)
右道家附釋氏神仙類凡七百十七部,二千五百二十四卷。
管子二十四卷(齊管夷吾撰。)
商子五卷(衛公孫鞅撰。)
慎子一卷(慎到撰。)
韓子二十卷(韓非撰。)
尹知章注管子十九卷
杜佑管氏指略二卷
丁度管子要略五篇(卷亡。)
董仲舒春秋決事(一作「獄」。)十卷(丁氏平,黃氏正。)
李文博治道集十卷
張去華大政要錄三卷
右法家類十部,九十九卷。
公孫龍子一卷(趙人。)
尹文子一卷(齊人。)
鄧析子二卷(鄭人。)
劉邵人物誌二卷
杜周士廣人物誌二卷
右名家類五部,八卷。
墨子十五卷(宋墨翟撰。)
右墨家類一部,十五卷。
鬼谷子三卷
高誘注戰國策三十三卷
鮑彪注國策十卷
右縱橫家類三部,四十六卷。
夏小正戴氏傳四卷(傅崧卿注。)
蔡邕月令章句一卷
杜台卿玉燭寶典十二卷
唐玄宗刪定禮記月令一卷
李林甫註解月令一卷
韓鄂歲華紀麗四卷
韋行規月錄一卷
李綽秦中歲時記一卷(一名咸鎬記。)
李邕金谷園記一卷
徐鍇歲時廣記一百二十卷(內八卷闕。)
賈昌朝國朝時令集解十二卷
宋綬歲時雜詠二十卷
劉安靖時鏡新書五卷
孫厔備閱注時令一卷
歲中記一卷
十二月纂要一卷
保生月錄二卷
四時錄四卷(並不知作者。)
張方夏時志別錄一卷
又夏時考異一卷
許狀元節序故事十二卷(許尚編。)
真宗授時要錄十二卷
孫思邈齊人月令三卷
宗懍荊楚歲時記一卷
李綽輦下歲時記一卷
劉靖時鑒雜(一作「新」。)書四卷
岑賁月壁一卷
孫翰月鑒二卷
嵇含南方草木狀三卷
賈思勰齊民要術十卷
則天皇后兆人本業三卷
陸羽茶經三卷
又茶記一卷
溫庭筠採茶錄一卷
茶苑雜錄一卷(不知作者。)
張又新煎茶水記一卷
韓鄂四時纂要十卷
賈耽醫牛經(卷亡。)
淮南王養蠶經一卷
孫光憲蠶書三卷
秦處度蠶書一卷
毛文錫茶譜一卷
史正志菊譜一卷
任璹彭門花譜一卷
周序洛陽花木記一卷
陶朱公養魚經一卷
熊寅亮農子一卷
賈朴牛書一卷
王旻山居要術三卷
又山居雜要三卷
山居種蒔要術一卷
戴凱之竹譜三卷
無求子酒經一卷(不知姓名。)
大隱翁酒經一卷
是齋售用一卷
李淳風四民福祿論二卷
牛皇經一卷
辨五音牛欄法一卷
農家切要一卷
荔枝故事一卷(並不知作者。)
封演錢譜一卷
張台錢錄一卷
於公甫古今泉貨圖一卷
侯氏萱堂香譜一卷
范如圭田夫書一卷
賈元道大農孝經一卷
陳靖勸農奏議三十篇
林勛本政書十卷
又本政書比校二卷
治地旁通一卷
王章水利編三卷
僧贊寧筍譜一卷
僧仲休花品記一卷
丁謂北苑茶錄三卷
又天香傳一卷
歐陽脩牡丹譜一卷
蔡襄茶錄一卷
沈立香譜一卷
又錦譜一卷
茶法易覽十卷
丁度土牛經一卷
孔武仲芍藥譜一卷
張峋花譜一卷
沈括志懷錄三卷
竇苹酒譜一卷
馮安世林泉備五卷
呂惠卿建安茶用記二卷
劉攽芍藥譜一卷
王觀芍藥譜一卷
洪芻香譜五卷
章炳文壑源茶錄一卷
吳良輔竹譜二卷
葛澧酒譜一卷
高伸食禁經三卷
劉異北苑拾遺一卷
宋子安東溪茶錄一卷
陳翥桐譜一卷
張宗誨花木錄七卷
周絳補茶經一卷
葉庭珪南蕃香錄一卷
樓璹耕織圖一卷
曾安止禾譜五卷
曾之謹農器譜三卷
陳敷農書三卷
熊蕃宣和北苑貢茶錄一卷
韓彥直永嘉橘錄三卷
王居安經界弓量法一卷
右農家類一百七部,四百二十三卷、篇。
鬻熊子一卷
呂不韋呂氏春秋二十六卷(高誘注。)
陸賈新語二卷
賈誼新書十卷
淮南子鴻烈解二十一卷(淮南王安撰。)
許慎注淮南子二十一卷
高誘注淮南子十三卷
劉向新序十卷
又說苑二十卷
仲長統昌言二卷
王充論衡三十卷
邊誼續論衡二十卷
應劭風俗通義十卷
徐幹中論十卷
蔣子萬機論十卷(魏蔣濟撰。)
諸葛亮武侯十六條一卷
沈顏聱書十卷
傅子五卷(傅玄撰。)
陸機正訓十卷
崔豹古今注三卷
周蒙續古今注三卷
張華博物志十卷
葛洪抱朴子內篇二十卷
又抱朴子外篇五十卷
劉子三卷(劉晝撰。)
奚克讓劉子音釋三卷
又音義三卷
湘東王繹金樓子十卷
庾仲容子鈔三十卷
顧野王符瑞圖二卷
孫綽子十卷
范泰古今善言三十卷
沈約袖中記三卷
尹子五機論三卷
商子逸商子新書三卷
鄭瑋道言錄三卷
杜正倫百行章一卷
李文博治道集十卷
虞世南帝王略論五卷
劉嚴芻蕘論三卷
李賢修書要覽十卷
羅隱兩同書二卷
李直方正性論一卷
韓熙載格言五卷
又格言後述三卷
黃晞聱隅書十卷
李淳風感應經三卷
魏徵時務策一卷
又祥瑞錄十卷
朱敬則十代興亡論十卷
張說才命論一卷
楊相如君臣政要論三卷
趙自勉造化權輿六卷
元子十卷元結撰
杜佑理道要訣十卷
皇甫選注何亮本書三卷
邵元體論十卷
馬總意林三卷
又意樞二十卷
林慎思伸蒙子三卷
丘光庭規書一卷
又兼明書十二卷
牛希濟理源二卷
又治書十卷
朱朴致理書十卷
盧藏用子書要略三卷
臧嘉猷史玄機論十卷
歐陽浚周紀聖賢故實十卷
徐融帝王指要三卷
張輔宰輔明鑑十卷
趙湘補政忠言十篇(卷亡。)
徐氏忠列圖一卷
孝義圖一卷
趙彥衛雲麓漫鈔二十卷
又雲麓續鈔二卷
南唐後主李煜雜說二卷
劉子法語二十卷(劉鶚撰。)
又通論五卷
宋齊丘化書六卷
又理訓十卷
葛澧經史摭微四卷
劉賡稽瑞一卷
趙蕤長短要術九卷
吳筠兩同書二卷
馬縞中華古今注三卷
蘇鶚演義十卷
樂朋龜五書一卷
征微子服飾變古一卷
狐剛子感應類從譜一卷
通幽子靈台隱秘寶符一卷(扶風隱者。)
李恂前言往行錄三卷
尹子五卷
鄭至道諭俗編一卷
彭仲剛諭俗續編一卷
黃嚴虙犧範圍圖傳二卷
張時舉弟子職女誡鄉約家儀鄉儀一卷
李宗思尊幼儀訓一卷
呂本中官箴一卷
何薳春渚記聞十三卷
王普答問難疑一卷
徐度崇道卻掃編十三卷
吳曾漫錄十三卷
魏泰書可記一卷
又續東軒雜錄一卷
馮忠恕涪陵記一卷
洪興祖聖賢眼目一卷
又語林五卷
姚寬叢語上下二卷
唐稷硯岡筆志一卷
吳箕常譚二卷
袁采世范三卷
又欷歔子一卷
葉適習學記言四十五卷
項安世項氏家記十卷
徐彭年涉世錄二十五卷
又涉世後錄二十五卷
坐忘論一卷
呂祖謙紫微語錄一卷
葉模石林過庭錄三十七卷
李石樂善錄十卷
劉鵬縣務綱目二十卷
周朴三教辨道論一卷
僧贊寧物類相感志十卷
又要言二卷
柳采藪記十卷
王錡動書一卷
宋祁筆錄一卷
龍昌期天保正名論八卷
胥餘慶瑞應雜錄十卷
刁衎治道中術三卷
朱景先默書三卷
鄧綰馭臣鑑古論二十卷
王韶敷陽子七卷
天鬻子一卷(不知姓名。)
吳宏群公典刑二十卷
高承事物紀原十卷
陳瓘中說一卷
孔平仲良史事證一卷
李新塾訓十三卷
又欲書五卷
李格非史傳辨志五卷
晁說之客語一卷
方行可治本書一卷
王揚英黼扆誡一卷
何伯熊機密利害一卷
李皓審理書一卷
張大楫翠微洞隱百八十卷
李易要論一卷
何亮本書三卷
劉長源治本論一卷
鄭樵十說二卷
潘植忘筌書二卷
洪氏雜家五卷(不知名。)
瑞錄十卷
冗錄一卷
治獄須和一卷
之官申戒一卷
瑞應圖十卷
玉泉子一卷
中興書一卷
汲世論一卷(並不知作者。)
東筦子十卷
李子正辨十卷
劉潛群書集三卷
成嵩韻史一卷
陳鄂十經韻對二十卷
又四庫韻對九十九卷
魏玄成祥應(一作「瑞」。)圖十卷
劉振通籍錄異二十卷
趙志忠大遼事跡十卷
右雜家類一百六十八部,一千五百二十三卷、篇。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2-6-18 11:03 | 顯示全部樓層
<div class="feature">宋史   卷二百0六‧志第一百五十九  藝文五 燕丹子三卷
東方朔神異經二卷(晉張華傳。)
師曠禽經一卷(張華注。)
王子年拾遺記十卷(晉王嘉撰。)
干寶搜神總記十卷
寶櫝記十卷(並不知作者。)
殷芸小說十卷
劉義慶世說新語三卷
任昉述異記二卷
吳均續齊諧記一卷
沈約俗說一卷
陶弘景古今刀劍錄一卷
江淹銅劍贊一卷
顧烜錢譜一卷
顏之推還冤志三卷
陽松玠八代談藪二卷
張說五代新說二卷
又鑒龍圖記一卷
陸藏用神告錄一卷
劉餗傳記三卷
又隋唐佳話一卷
小說三卷
段成式酉陽雜俎二十卷
又續酉陽雜俎十卷
廬陵官下記二卷
封演聞見記五卷
張讀宣室志十卷
唐臨冥報記二卷
陸長源辨疑志三卷
柳宗元龍城錄一卷
柳氏小說舊聞六卷(柳公權撰。)
柳珵常侍言旨一卷
盧弘正昭義軍別錄一卷
溫造瞿童述一卷
韋絢戎幕閒談一卷
又劉公嘉話一卷
賓客佳話一卷
房千里南方異物志一卷
鍾輅前定錄一卷
劉軻牛羊日曆一卷
李翱卓異記一卷
李德裕志支機寶一卷
又幽怪錄十四卷
李商隱雜纂一卷
范攄雲溪友議十一卷
陸勛集異志二卷
李復言續玄怪錄五卷
李亢獨異志十卷
袁郊甘澤謠一卷
裴紫芝續卓異記一卷
鄭遂洽聞記二卷
康駢劇談錄二卷
馮贄雲仙散錄一卷
尉遲樞南楚新聞三卷
皇甫枚三水小牘二卷
王叡炙轂子雜錄五卷
胡○談賓錄五卷
劉崇遠金華子雜編三卷
趙璘因話錄六卷
郭良輔武孝經一卷
女孝經一卷侯(莫陳邈妻鄭氏撰。)
皇甫松酒孝經一卷
羅邵會稽新錄一卷
李隱大唐奇事十卷
又瀟湘錄十卷
陳輸異聞集十卷
焦潞稽神異苑十卷
李匡文資暇錄三卷
顏師古隋遺錄一卷
鄭棨開天傳信記一卷
俞子螢雪叢說一卷
李義山雜槁一卷
劉存事始三卷
劉睿續事始三卷
馮鑒續事始五卷
李濬松窗小錄一卷
劉願知命錄一卷
張固幽閒鼓吹一卷
會昌解頤錄五卷
樹萱錄三卷
桂苑叢談一卷
聞奇錄三卷
溟洪錄二卷
靈怪集一卷
燈下閒談二卷
續野人閒話三卷
吳越會粹一卷(並不知作者。)
闕史一卷(參寥子述。)
佛孝經一卷(舊題名鶚,不知姓。)
陳善捫虱新話八卷
吳曾能改齋漫錄十三卷
盧氏逸史一卷
劉氏耳目記二卷
調露子角力記一卷
沈氏驚聽錄一卷(並不知名。)
漢武帝洞冥記四卷(東漢郭憲編。)
史虛白釣磯立談記一卷
陳致雍晉安海物異名記三卷
綦師系元道孝經一卷
文谷備忘小鈔二卷
杜光庭虬須客傳一卷
僧庭藻續北齊還冤志一卷
高澤群居解頤三卷
王仁裕玉堂閒話三卷
石文德唐新纂三卷
劉曦度鑒誡錄三卷
潘遺紀聞談一卷
皮光業妖怪錄五卷
逢行珪鬻子注一卷
李諷撰林五卷
鄭餘慶談綺一卷
續同歸說三卷
王定保摭言十五卷
李綽(一作「緯」。)尚書故實(一作「事」。)一卷
柳祥瀟湘錄十卷
陸希聲頤山錄一卷
柳珵家學要錄二卷
賂子解(一作「錄」。)一卷
何光遠鑒誡錄三卷
又廣政雜錄三卷
蒲仁裕蜀廣政雜記(一作「紀」。)十五卷
楊士逵儆戒錄五卷
王仁裕見聞錄三卷
又唐末見聞錄八卷
韋絢佐談十卷
周文玘開顏集二卷
皮光業皮氏見聞錄十三卷
啟顏錄六卷
三餘外志三卷
楊九齡三感志三卷
段成式錦里新聞三卷
牛肅紀聞十卷(崔造注。)
周隨南溪子三卷
盧光啟初舉子三卷
玉泉筆論五卷
李遇之淺疑論三卷
金利用玉溪編事三卷
玉川子嘯旨一卷
章程四卷
孫棨北里志一卷
同歸小說三卷
胡節還醉鄉小略一卷
楊魯龜令圃芝蘭集一卷
唐說纂四卷
司馬光游山行記十二卷
趙瞻西山別錄一卷
唐恪古今廣說一百二十卷
張舜民南遷錄一卷
高彥休闕史三卷
林思(一作「黃仁望」。)史遺一卷
黃仁望續遺五卷
興國拾遺二十卷
姚崇六誡一卷
李大夫誡女書一卷
海鵬忠經一卷
正順孝經一卷
曹希達孝感義聞錄三卷
東方朔感應經三卷
王轂(一作「谷」)報應錄三卷
夏大玨(一作「侯大玨」。)奇應錄五卷
狐剛子靈圖感應歌一卷
周子良冥通記四卷
牛僧孺玄怪錄十卷
李復言搜古異錄十卷
焦璐搜神錄三卷
麻安石祥異集驗二卷
陳邵(一作「召」。)通幽記三卷
吳淑異僧記一卷
杜光庭錄異記十卷
李玫(一作「政」。)纂異記一卷
元真子神異書三卷
裴鉶傳奇三卷
傳載一卷
曹大雅靈異圖一卷
裴約言靈異志五卷
曾寓鬼神傳二卷
曹衍湖湘神仙顯異三卷
靈怪實錄三卷
秦再思洛中紀異十卷
秉(一作「乘」。)異三卷
貫怪圖二卷
鍾輅感定錄一卷
馮鑒廣前定錄七卷
趙自勤定命錄二卷
溫奢續定命錄一卷
陳翰(一作「翱」。)卓異記一卷
樂史續廣卓異記三卷
小名錄三卷
陸龜蒙古今小名錄五卷
名賢姓字相同錄一卷
三教論一卷
周明辨五經評判六卷
虞荔古今鼎錄一卷
欹器圖一卷
史道碩畫八駿圖一卷
異魚圖五卷
沈如筠異物志二卷
通微子十物志一卷
釋贊寧物類相感志五卷
丘光庭海潮論一卷
海潮記一卷
張宗誨花木錄七卷
僧仲休花品一卷
蔡襄荔枝譜一卷
同塵先生庭萱譜一卷
竇常正元飲略三卷
皇甫松醉鄉日月三卷
尹建峰令海珠璣三卷
何自然笑林三卷
路氏笑林三卷
南陽德長戲語集說一卷
集補江總白猿傳一卷
蘇鶚杜陽雜編二卷
薛用弱集異記一卷
國老閒談二卷(題君玉撰,不知姓。)
大隱居士詩話一卷(不知姓名。)
釋常談三卷
王洙談錄一卷(並不知作者。)
曾季狸艇齋詩話一卷
譚世卿廣說二卷
嘯旨、集異記、博異志一卷(穀神子纂,不知姓。)
費袞梁溪漫志一卷
何溪汶竹莊書話二十七卷
晁氏談助一卷(不知名。)
幽明雜警三卷(題退夫興仲之所纂,不着姓。)
張氏儆誡會最一卷
唯室先生步里客談一卷
沈括筆談二十五卷
又清夜錄一卷
王銍續清夜錄一卷
郭彖暌車志一卷
洪邁隨筆五集七十四卷
又夷堅志六十卷(甲、乙、丙志。)
夷堅志八十卷(丁、戊、己、庚志。)
胡仔漁隱叢話前後集四十卷
姚迥隨因紀述一卷
王煥北山紀事十二卷
何晦摭言十五卷
又廣摭言十五卷
僧贊寧傳載八卷
徐鉉稽神錄十卷
蘇轍龍川志六卷
蘇軾東坡詩話一卷
楊淵道四六餘話二卷
謝伋四六談麈二卷
葉凱南宮詩話一卷
葉夢得石林避暑錄二卷
馬永卿懶真子五卷
趙概見聞錄二卷
王同敘事一卷
劉斧翰府名談二十五卷
又摭遺二十卷
青瑣高議十八卷
僧文瑩湘山野錄三卷
又玉壺清話十卷
李端彥賢已集三十二卷
王陶談淵一卷
錢明逸衣冠盛事一卷
句穎坐右書一卷
曾鞏雜職一卷
張師正怪集五卷
又倦遊雜錄十二卷
括異志十卷
畢仲詢幕府燕閒錄十卷
劉攽三異記一卷
岑象求吉凶影響錄八卷
龐元英南齊雜錄一卷
孔平仲釋裨一卷
又續世說十二卷
孔氏雜說一卷
魏泰訂誤集二卷
又東軒筆錄十五卷
陳正敏劍溪野話三卷
又遁齋閒覽十四卷
李薦師友談記十卷
王山筆奩錄七卷
董逌錢譜十卷
王辟之澠水燕談十卷
宋肇筆錄三卷(次其祖詳遺語。)
李孝友歷代錢譜十卷
劉延世談圃三卷
成材朝野雜編一卷
張舜民畫墁錄一卷
陳師道談叢究理一卷
後山詩話一卷
李獻民雲齋新說十卷
和平談選士一卷
章炳文搜神秘覽三卷
王得臣麈史三卷
令狐皞如歷代神異感應錄二卷
王讜唐語林十一卷
黃朝英青箱雜記十卷
李注李冰治水記一卷
王鞏甲申雜記一卷
又聞見近錄一卷
朱無惑萍洲可談三卷
僧惠洪冷齋夜話十三卷
汪藻世說敘錄三卷
洪皓松漠紀聞二卷
方勺泊宅編十卷
婁伯高好還集十卷
何侑嘆息一卷
周煇清波別志二卷
孫宗鑒東皋雜記十卷
洪炎侍兒小名錄一卷
陸游山陰詩話一卷
秦再思洛中記異十卷
姚寬西溪叢話二卷
耿煥牧豎閒談三卷
又野人閒話五卷
陳纂葆光錄三卷
孫光憲北夢瑣言十二卷
潘若沖郡閣雅言二卷
王舉雅言系述十卷
吳淑秘閣閒談五卷
又江淮異人錄三卷
李昉太平廣記五百卷
陶岳貨泉錄一卷
張齊賢太平雜編二卷
賈黃中談錄一卷(張洎撰。)
錢易洞微志三卷
又滑稽集一卷
南部新書十卷
陳彭年誌異十卷
祖士衡西齋話記一卷
樂史廣卓異記二十卷
張君房潮說三卷
又乘異記三卷
科名分定錄七卷
搢紳脞說二十卷
王績補妒記八卷
李畋該聞錄十卷
蘇耆閒談錄二卷
黃休復茅亭客話十卷
歐靖宴閒談柄一卷
上官融友會談叢三卷
王子融百一紀一卷
梁嗣真荊山雜編四卷
邵思野說三卷
勾台符岷山異事一卷
聶田俱異志十卷
盧臧范陽家志一卷
丘濬洛陽貴尚錄十卷
宋庠楊億談苑十五卷
湯岩起詩海遺珠一卷
趙辟公雜說一卷
江休復嘉祐雜誌三卷
窮神記十卷
延賓佳話四卷
林下笑談一卷
世說新語一卷
翰苑名談三十卷
說異集二卷
墨客揮犀二十卷
北窗記異一卷
道山新聞一卷
紺珠集十三卷
儆告一卷
垂虹詩話一卷(並不知作者。)
右小說類三百五十九部,一千八百六十六卷。
甘、石、巫咸氏星經一卷
石氏星簿贊歷一卷
張衡大象賦一卷
苗為注張華小象賦一卷
乾象錄一卷
抱真子上象握鑒歌三卷
呂晚成上象鑒三卷
大象玄文二卷
垂象志二卷
閭丘業大象玄機歌一卷(本三卷,殘闕。)
天象圖一卷
大象歷一卷
入象度一卷
乾象秘訣一卷
祖暅天文錄三十卷
天文總論十二卷
天文廣要三十五卷
立成天文三卷
符天經一卷
曹士為符天經疏一卷
符天通真立成法二卷
天文秘訣二卷
天文經三卷
天文錄經要訣一卷(鈔祖暅書)
後魏天文志四卷
王安禮天文書十六卷
二儀賦一卷
李淳風乾坤秘奧七卷
太陽太陰賦二卷
日月氣象圖五卷
上象二十八宿纂要訣一卷
太白會運逆兆通代記圖一卷
日行黃道圖一卷
月行九道圖一卷
雲氣圖一卷
渾天方志圖一卷
九州格子圖一卷
張商英三才定位圖一卷
大象列星圖三卷
大象星經一卷
乾文星經二卷
劉表星經一卷
又星經三卷
上象占要略一卷
天文占三卷
天象占一卷
乾象秘占一卷
占北斗一卷
張華三家星歌一卷
又玉函寶鑑星辰圖一卷
渾天列宿應見經十二卷
眾星配位天隔圖一卷
文殊星曆二卷
上象星文幽棲賦一卷
唐昧秤星經三卷
星說系記(一作「紀」。)一卷
混天星圖一卷
陶隱居天文星經五卷
徐承嗣星書要略六卷
星經手集二卷
天文星經五卷
皇祐星經一卷
五星交會圖一卷
徐昇長慶算五星所在宿度圖一卷
七曜雌雄圖一卷
文殊七曜經一卷
七曜會聚(一作「歷」。)一卷
符天九星算法一卷
李世勣二十八宿纂要訣一卷
又日月運行要訣一卷
僧一行二十八宿秘經要訣一卷
宋均妖瑞星圖一卷
妖瑞星雜氣象一卷
桑道茂大方廣(一作「大廣方」。)經神圖歷一卷
仰覆玄黃圖十二分野躔次一卷
仰觀十二次圖一卷
宿曜度分域名錄一卷
華夏諸國城名歷一卷
渾儀一卷
渾儀法要十一卷
渾天中影表圖一卷
歐陽發渾儀十二卷
又刻漏五卷一卷
晷影法要一卷
豐稷渾儀浮漏景表銘詞四卷
蘇頌渾天儀象銘一卷
韓顯符天文明鑑占十卷
瞿曇悉達開元占經四卷
二十八宿分野五星巡應占一卷
推占龍母探珠詩一卷
古今通占三十卷
握掌占十卷
荊州占三卷
蕃占新書要略五卷
占風九天玄女經一卷
雲氣測賦候一卷
占候雲雨賦一卷
驗天大明曆一卷
符天五德定分歷三卷
王洪暉日月五星彗孛凌犯應驗圖三十卷
上象應驗錄一十卷
郭穎夫(一作「士」。)符天大術休咎訣一卷
五星休咎賦一卷
張渭符天災福新術五卷
天文日月星辰變現災祥圖一卷
仁宗寶元天人祥異書十卷
徐彥卿征應集三卷
玄象應驗錄二十卷
祥瑞圖一卷
都利聿期斯一卷
聿斯四門經一卷
聿斯歌一卷
樞要經一卷
青霄玉鑒二卷
碧霄金鑒三卷
碧落經十卷
蔣權卿應輪心鑒五卷
崔寓神象氣運圖十卷
紫庭秘訣一卷
玄緯經二卷
辨負(一作「真」。)經二卷
大霄論璧第五一卷
氣象圖一卷
乙巳略例十五卷
唐書距子經一卷
陶弘景象歷一卷
括星詩一卷
玄象隔子圖一卷
鏡圖三卷
天文圖一卷
三元經傳一卷
大衍明疑論十五卷
交食論一卷(並不知作者。)
王希明丹元子步天歌一卷
楊惟德乾象新書三十卷
新儀象法要一卷
張宋臣列宿圖一卷
張宏圖天文志訛辨一卷
阮泰發水運渾天機要一卷
鄒淮考異天文書一卷
右天文類一百三十九部,五百三十一卷。
郭璞三命通照神白經三卷
陶弘景五行運氣一卷
青子錄班氏經一卷(不知名。)
李淳風五行元統一卷
王希明太一金鏡式經十卷
僧一行遁甲通明無惑十八鈐局一卷
元兢祿命厄會經一卷
楊龍光祿命厄運歌一卷
李吉甫三命行年韜鈐秘密二卷
李虛中命書格局二卷
珞琭子賦一卷(不知姓名,宋李企注。)
許季山易訣一卷
周易八帖四卷
周易髓要雜訣一卷
周易天門子訣二卷
周易三略經三卷
易林三卷
諸家易林一卷
易新林一卷
易傍通手鑒八卷
易玄圖一卷
周易菥蓂訣一卷
易頌卦一卷
大清易經訣一卷
周易通貞三卷
周易子夏占一卷
周易口訣開題一卷
周易飛燕轉關林一卷
周易括世應頌一卷
周易鬼靈經一卷
周易三空訣一卷
周易三十六占六卷
周易爻詠八卷
周易鬼鎮林一卷
周易金鑒歌一卷
周易聯珠論一卷
周卦轆轤關一卷
易轆轤圖頌一卷
易大象歌一卷
周易卜卦一卷
又玄理歌一卷
地理觀風水歌二卷
陰陽相山要略二卷
郭璞周易玄義經一卷
周易察微經一卷
周易鬼御算一卷
周易逆刺一卷
易鑒三卷
黃子(一作「景」。)玄易頌一卷
王守一周易探玄九卷(本十卷。)
易訣雜頌一卷
易杜秘林(一作「林秘」。)一卷
易大象林一卷
李鼎祚易髓三卷目一卷
瓶子記三卷
成玄英易流演五卷
虞翻注京房周易律歷一卷
陶隱居易髓三卷
王鄯周易通神歌一卷
張胥周易繚繞詞一卷
靈隱子周易河圖術一卷
焦氏周易玉鑒領一卷
周易三備雜機要一卷
周易經類一卷
法易(一作「易法」。)一卷
周易竅書一卷
周易靈真述一卷
周易靈真訣一卷
易卦林一卷
周易飛伏例一卷
周易火竅一卷
周易備要一卷
周易六神頌一卷
天門子易髓一卷
管公明隔山照一卷
文王版詞一卷
王嚴金箱要錄一卷
朱異稽疑二卷
罔象玄珠五卷
六證括天地經一卷
黃帝天輔經一卷
孫臏卜法一卷
劉表荊州占二卷
海中占十卷
武密古今通占鑒三十卷
李淳風乙巳占十卷
又雜占一卷
帝王氣象占一卷
氣象占一卷
西天占書一卷
白澤圖一卷
周遁三元纂例一卷
陰陽遁八(一作「入」。)局立成法一卷
陰陽二遁萬一訣四卷
遁甲要用歌式二卷
陽遁天元局法一卷
陰陽遁甲經三卷
陰陽遁甲立成一卷
天一遁甲兵機要訣二卷
三元遁甲經一卷
遁甲符應經三卷
太一玄鑒十卷
太一新鑒三卷
樞會賦一卷
九宮口訣三卷
玉帳經一卷
乾坤秘(一作「要」。)七卷
蓬瀛經三卷
濟家備急廣要錄一卷
三元經一卷
二宅賦一卷
行年起造九星圖一卷
宅心鑒式一卷
相宅經一卷
宅體(一作「髓」。)經一卷
九星修造吉凶歌一卷
陰陽二宅歌一卷
二宅相占一卷
太白會運纖記一卷
九天秘記(一作「訣」。)一卷
詳思記一卷
玄女金石玄悟術三卷
西王母玉訣一卷
通玄玉鑒頌(一作「領」。)二卷
封演元正(一作「正元」。)占書一卷
周輔占經要訣二卷
蕃占要略五卷
天機立馬占一卷
統占二卷
六甲五行雜占機要二卷
乙巳指占圖經三卷
人倫寶鑑卜法一卷
杜靈賁卜法一卷
占候應驗二卷
晷菥算經法三卷
易咎限算一卷
晷限立成一卷
費直焦貢晷限歷一卷
韋偉人元晷限經三卷
銘五卷
軌革秘寶一卷
軌革指迷照膽訣一卷
軌革照膽訣一卷
史蘇五兆龜經一卷
又龜眼玉鈐論三卷
五兆金車口訣一卷
五兆秘訣三卷
五行日見五兆法三卷
五兆穴門術三卷
靈碁經一卷
龜繚繞訣一卷
聶承休龜經雜例要訣一卷
玄女玉函龜經三卷
古龜經二卷
神龜卜經二卷
劉玄龜髓經論一卷
毛寶定龜竅一卷
龜甲歷一卷
龜兆口訣五卷
龜經要略二卷
龜髓訣二卷
春秋龜策經一卷
黃石公備氣三元經二卷
玄女五兆筮經五卷
李進注靈碁經一卷
金石經三卷
靈骨經一卷
螺卜法一卷
大道通靈肉臑論一卷
鼓角證應傳一卷
郯子占鳥經二卷
占鳥法圖一卷
袁天綱(一作「孫思邈」。)九天玄女墜金法一卷
怪書一卷
響應經一卷
玄女三廉射覆經一卷
通明玉帳法一卷
遁甲步小游太一諸將立成圖二卷
相書七卷
相氣色詩一卷
要訣三卷
玄明經一卷
閭丘純射覆經一卷
東方朔射覆經三卷
又占神光耳目法一卷
相枕經一卷
馬經三卷
相馬經三卷
盧重玄夢書四卷
柳璨夢雋一卷
周公解夢書三卷
王升縮(或無「縮」字。)占夢書十卷
陳襄校定夢書四卷
又校定相笏經一卷
校定京房婚書三卷
李靖候氣秘法三卷
又六十甲子占風雨一卷
五音法一卷
陰陽律體(一作「髓」。)一卷
靈關訣益智二卷
袖中金五卷
玄女常手經二卷
神訣一卷
游都璧玉經一卷
麻安石災祥圖一卷
風角鳥情三卷
日月風雲氣候一卷
日月暈貫氣一卷
日月暈蝕一卷
氣色經一卷
諸葛亮十二時風雲氣候一卷
五行雲霧歌一卷
占風雨雷電一卷
年代風雲(一作「雨」。)占一卷
竇維鋈廣古今五行記三十卷
周麟竹倫經三卷
馮思古遁甲六經卷亡
丘延翰金鏡圖一卷
通真子玉霄寶鑑經一卷
三命指掌訣一卷
文靖通玄五命新括三卷
董子平太陰三命秘訣一卷
楊繪元運元氣本論一卷
何朝命術一卷
李蒸三命九中歌一卷
徐鑒三命機要說一卷
林開五命秘訣五卷
僧善嵩訣金書一十四字要訣一卷
凝神子一卷(不知姓名。)
凝神子八殺經一卷
凝神子解悟經一卷
西城野人參五志二卷
八九變通一卷
白雲愚叟五行圖一卷
知玄子秦浼太一占玄歌一卷
劉烜元中祛惑經一卷
占雨晴法一卷
金鑒占風訣一卷
三元飛化九宮法一卷
行年五鬼運轉九宮法一卷
山岡機要賦一卷
山岡氣象雜占賦一卷
五音地理詩三卷
五音地理經訣十卷
陰陽葬經三卷
掘機口訣一卷
掘鑒經(一作握鑒經)五卷
洞幽識秘要圖三卷
靈寶六丁通神訣三卷
通天靈應寶勝法二卷
黃石記五卷
劉啟明雲氣測候賦一卷
定風占詩三卷
風角五音占一卷
日月暈圖經二卷
占候雲雨賦一卷
風雲關鎖秘訣一卷
雲氣形象玄占三卷
天地照耀占一卷
李經表虹蜺災祥一卷
宿曜錄鬼鑒一卷
日月城砦氣象災祥圖一卷
中樞秘頌太一明鑑五卷
太一五元新曆一卷
太一七術一卷
太一陰陽定計主客決勝法一卷
太一循環歷一卷
太一會運逆順通代記陣圖一卷
六壬軍帳賦一卷
六壬詩一卷
六壬六十四卦名一卷
六壬戰勝歌一卷
六壬出軍立就歷三卷
六壬玉帳經一卷
王承昭(一作「紹」。)占風雲歌一卷
占風雲氣候日月星辰圖七卷
望江南風角集二卷
張良陰陽二遁一卷
胡萬頃太一遁甲萬勝時定主客立成訣一卷
一行遁甲十八局一卷
司馬驤遁甲符寶萬歲經圖歷一卷
馮繼明遁甲元樞二卷
玄女遁甲秘訣一卷
天一遁甲圖一卷
天一遁甲鈐歷一卷
天一遁甲陰局鈐圖一卷
遁甲搜元經一卷
遁甲陽局鈐一卷
遁甲陰局鈐一卷
杜惟翰(一作「干」。)太一集八卷
太一年表一卷
十三神太一一卷
御序景祐三式太一福應集要十卷
王處訥太一青龍甲寅經一卷
康洙序時游太一立成一卷
廣夷太一秘歌一卷
太一細行草一卷
太一雜集筆草一卷
太一時計鈐一卷
太一陽九百六經一卷
太一神樞長曆一卷
太一陽局鈐一卷
太一陰局鈐一卷
九宮太一一卷
樂產王佐秘珠五卷
神樞靈轄經十卷
馬先天寶靈應式經(一作「紀」一作「記」。)五卷
日游太一五子元出軍勝負七十二局一卷
黃帝龍首經一卷
九宮經三卷
九宮圖一卷
九宮占事經一卷
桑道茂九宮一卷
又三命吉凶二卷
撮要日鑒一卷
六十四卦歌一卷
郗良玉三元九宮一卷
九宮應瑞太一圖一卷
楊龍光九宮要訣一卷
又九宮詩一卷
九宮推事式經一卷
祿命歌一卷
祿命經一卷
風后三命三卷
朱琬六壬寸珠集一卷
六壬錄六卷
五真降符六壬神武經一卷
六壬關例集三卷
六壬維干照幽歷六卷
張氏六壬用三十六禽秘訣三卷
大六壬式局雜占一卷
六壬玄機歌三卷
六壬七曜氣神星禽經(一作「紀」。)一卷
馬雄絳囊經一卷
金匱經三卷
髓經心經鑒三卷
徐琬啟蒙纂要一卷
李筌玉帳歌十卷
秘寶翠羽歌三卷
明鑑連珠歌一卷
清華經三卷
推人鈎元法一卷
由吾裕式心經略三卷
式合書成一卷
用式法一卷
式經纂要三卷
玄女式鑒一卷
三式訣三卷
天關五符式一卷
三式參合立就歷三卷
金照式經十卷
雷公式局一卷
靈應式五卷
小游宿歷一卷
三元六紀曆一卷
玉鈐歷一卷
明鑑起例歷三卷
枝元長曆一卷
日輪歷一卷
五音百忌歷二卷
葬疏三卷
孫洪禮萬歲循環歷一卷
僧德濟勝金歷一卷
畢天水歷一卷
畢天六甲歷六卷
選日樞要歷四卷
妍神歷一卷
擇十二月鉗歷二卷
七門行歷一卷
大要歷三卷
三皇秘要歷一卷
選課歲歷一卷
大明曆二卷
杜崇龜明時總要歷一卷
陳恭釗天寶曆注例二卷
唐七聖歷一卷
橫推歷一卷
兵鈐月鏡纂要立成歷一卷
李淳風十二宮入式歌一卷
僧居白五行指掌訣二卷
逍遙子鮮鶚經三卷(不知姓名。)
三命總要三卷
太一中天密旨三卷
西天都例經一卷
三元經三卷
淘金歌一卷
三元龜鑑一卷
五命一卷
五音鳳髓經一卷
大衍五行數法一卷
三局天關論一卷
六十甲子釋名一卷
金掌圖竅一卷
三局九格六陽三命大數法
奇門萬一訣
遁甲萬一訣
太一遁甲萬一訣(已上四部無卷。)
陰陽萬一訣一卷
金樞八象統元經三卷
太一陰陽二遁一卷
陰陽二遁局圖一卷
陰陽二遁立成歷一卷
遁甲玉女反閉局一卷
太一金鏡備式錄十卷
太一立成圖一卷
太一飛鳥十精歷一卷
僧重輝(一作「耀」。)正德通神歷三卷
大會殺歷卷
史序乾坤寶典四百五十五卷
乾坤總錄五卷
黃淳通干論五卷
黃帝朔書一卷(托太公、師曠、東方朔撰。)
年鑑一卷
劉玄(一作「先」。)之月令圖一卷
陰陽寶錄一卷
西天陰符紫微七政經論一卷
五符圖一卷
選日陰陽月鑒一卷
李遂通玄三命論三卷
李燕三命一卷
又陰陽詩一卷
三命九中歌一卷
珞琭子三命消息賦一卷
凝神子五行三命手鑒一卷
三命大行年入局韜鈐三卷
大行年推祿命法一卷
三命殺歷一卷
孟遇三命訣三卷
祿命人元經三卷
祿訣經三卷
五行貴盛生月法
五行消息訣
蕭古(一作「吉」。)五行大義五卷
金書四字五行
四季觀五行論
珞琭子五行家國通用圖錄
訓字五行歌二卷
珞琭五行疏十卷
樵子五行志五卷
羅賓老五行定分經三卷
濮陽夏樵子五行志五卷
竇塗廣古今陽復五行記三十卷
五行通用歷
金河流水訣
王叔政推太歲行年吉凶厄
李燕穆護詞一卷(一作馬融消息機口訣。)
洪範碎金訓字
七曜氣神星禽經三卷
納禽宿經
廖惟馨星禽歷
杜百(一作「相伯」。)子禽法
司馬先生三十六禽歌一卷
占課禽宿情性訣一卷
蘇登神光經一卷
許負形神心鑒圖一卷
始(一作「姑」。)布子卿相法(一作「書」。)一卷
朱述相氣色面圖一卷
玄靈子秘術骨法圖一卷
相祿歌二卷
察色相書一卷
人鑒書七卷
龜照口訣五卷
人倫真訣十卷
女仙相書三卷
相氣色圖五卷
雲蘿通真神相(一作「明」。)訣十卷
柳清風相歌二卷
郭峴述顯光師相法一卷
十七家集眾相書一卷
占氣色要訣圖一卷
柳陰(一作「隨」。)風占氣色歌一卷
形神論氣色經一卷
元解訣一卷
相書二卷
月波洞中龜鑑一卷
應玄玉鑒一卷
六神相字法一卷
相笏經三卷
陳混掌相笏經一卷(管輅、李淳風法。)
蕭繹相馬經一卷
常知非馬經三卷
穀神(一作「鬼谷」。)子辨養馬(一作「養良馬」。)論一卷
相馬病經三卷
相犬經一卷
王立豹鷹鷂候訣一卷
鷹鷂五藏病源方論一卷
堪輿經一卷
太史堪輿一卷
商紹太史堪輿歷一卷
黃帝四序堪輿經一卷
占婚書一卷
周公壇經三卷
王佐明集壇經一卷
李遠龍紀聖異歷一卷
五音三元宅經三卷
陰陽宅經一卷
陰陽宅經圖一卷
王澄二宅心鑒三卷
又二宅歌一卷
陰陽二宅圖經一卷
黃帝八宅經一卷
淮南王見機八宅經一卷
一行庫樓經一卷
上象陰陽星圖一卷
金圖地鑒一卷
地鑒書三卷
孫季邕葬范五卷
地里六壬六甲八山經八卷
地理三寶經九卷
五音山岡訣一卷
地論經五卷
地理正經十卷
朱仙桃地理贊一卷
又玄堂范一卷
地理口訣一卷
僧一行地理經十二卷
又靈轄歌三卷
玉關歌一卷
含意歌七卷
通玄靈應頌三卷
天一通玄機微翼圖一卷
天一玄成局一卷
玄樞經一卷
玄樞纂要一卷
知人秘訣二卷
玄中祛惑經三卷
遁甲鈐一卷
八門遁甲入式歌一卷
三元陰局一卷
難逃論一卷
靈台篇一卷
藻鑒了義經一卷
蔀首經三卷
玄象秘錄一卷
真象論一卷
清霄玉鏡要訣一卷
二十八宿行度口訣一卷
星禽課一卷
群書古鑒錄無卷(並不知作者。)
仁宗洪範政鑒十二卷
楊惟德王立太一福應集要一卷
楊惟德景祐遁甲符應經三卷
七曜神氣經二卷(楊惟德、王立、李自正、何湛等撰。)
丘濬霸國環周立成歷一卷
張中太一金照辨誤歸正論一卷
魏申太一總鑒一百卷
上官經邦大始元靈洞微數一卷
張宏國五行志訛辨一卷
黃石公地鏡訣一卷(一名照寶曆,題東方朔進。)
庾肩吾金英玉髓經一卷
陶弘景握鏡圖一卷
陳樂產神樞靈轄經十卷
李靖九天玄機八神課一卷
六壬透天關法一卷
李鼎祚明鏡連珠十卷
呂才廣濟百忌歷二卷
李淳風乾坤秘奧一卷
九天觀燈法一卷
六壬精髓經卷(一名竅中經。)
質龜論一卷(李淳風得於石室。)
僧一行肘後術一卷
選日聽龍經一卷
僧令岑六壬翠羽歌三卷
漢道士姚可久山陰道士經三卷
碧眼先生壬髓經三卷(茅山野叟湯渭注。)
發蒙陵西集一卷
發蒙入式真草一卷
陰陽集正歷三卷
選日纂聖精要一卷
玄女關格經一卷(皆六壬占驗之訣。)
式法一卷(起甲子,終癸亥,皆六壬推驗之法。)
雜占覆射一卷
六壬金經玉鑒一卷(載六壬生旺克殺之數。)
九門經一卷
小廣濟立成雜歷一卷
文武百官赴任上官壇經一卷
玄通玉鏡占一卷
六壬課秘訣一卷
六壬課鈐一卷
玉樞真人玄女截壬課訣一卷
占燈法一卷
三鏡篇一卷
周易神煞旁通曆一卷
雜占秘要一卷
乾坤變異錄一卷
玄女簡要清華經三卷
太一占鳥法一卷
參玄通正歷一卷
擇日要法一卷
選時圖二卷
黃帝龍首經一卷
易鑒一卷
月纂一卷
萬勝候天集一卷(並不知作者。)
雲雨賦一卷(崇文總目有劉啟明占候雲賦式,即此書。)
鄭德源飛電歌一卷
僧紹端神釋應夢書三卷
詹省遠夢應錄一卷
楊惟德六壬神定經十卷
王升六壬補闕新書五卷
上官撮要一卷
陳從吉類編圖注萬曆會同三十卷
劉氏三歷會同一卷
周渭彈冠必用一卷
胡舜申陰陽備用十三卷
趙希道涓吉撮要一卷
顧晃壇經簪飾一卷
蔣文舉陰陽備要一卷
趙景先拜命歷一卷
徐道符六壬歌三卷
陸漸六壬了了歌一卷
余琇六壬玄鑒一卷
王齊醫門玉髓課一卷
張玄達相押字法一卷
苗公達六壬密旨二卷
楊稠六壬旁通曆一卷
劉玄之月令節候圖一卷
姜岳六壬賦三卷
楊可五行用式事神一卷
郭璞山海經十八卷
趙浮丘公相鶴經一卷
左慈助相規誡一卷
郭璞葬書一卷
山海圖經十卷(郭璞序,不着姓名。)
袁天剛玄成子一卷
孫思邈坐照論並五行法一卷
柳清風、周世明等玉冊寶文八卷
李淳風立觀經一卷
僧一行地理經十五卷
呼龍經一卷
金歌四季氣色訣(一行撰論。)
孫知古人倫龜鑑三卷
王澄陰陽二宅集要二卷
僧正固骨法明鏡三卷
丘延翰銅函記一卷
天定盤古局一卷
漢赤松子海角經一卷
明鏡碎金七卷
唐舉肉眼通神論三卷
金鎖歌一卷
鬼谷子觀氣色出圖相一卷
黃石公八宅二卷
許負相訣三卷
李淳風一行禪師葬律秘密經十卷
呂才楊烏子改墳枯骨經一卷
曾楊一青囊經歌二卷
楊救貧正龍子經一卷
曾文展八分歌一卷
李筌金華經三卷
宋齊丘玉管照神局二卷
天花經三卷(序云:「黃巢得於長安。」)
晏氏辨氣色上面詩一卷(不知名。)
劉虛白三輔學堂正訣一卷
危延真相法一卷
五星六曜面部訣一卷
裴仲卿玄珠囊骨法一卷
劉度具氣色真相法一卷
王希逸地理秘妙歌訣一卷
地理名山異形歌一卷
孫臏葬白骨歷(卷亡。)
隱逸人玉環經一卷(不知姓名。)
天涯海角經一卷(不知作者,九江李麟註解。)
徽宗太平睿覽圖一卷
陳摶人倫風鑒一卷
司空班、范越鳳尋龍入式歌一卷
王洙地理新書三十卷
蘇粹明地理指南三卷
蔡望五家通天局一卷
報應九星妙術文局一卷
劉次莊青囊本旨論二十八篇一卷
胡翊地理詠要三卷
魏文卿撥沙經一卷
李誡營造法式三十四卷
月波洞中記一卷
月師歌一首(言葬地二十四位星辰休咎。)
麻子經一卷
玄靈子三卷
通心經三卷
藻鑒淵微一卷
雜相骨聽聲(卷亡。)
氣色微應三卷
通微妙訣(卷亡。)
中定聲氣骨法(卷亡。)
金歌氣色秘錄一卷
學堂氣骨心鏡訣(卷亡。)
玉葉歌一卷
洞靈經要訣一卷
雜相法一卷
天寶星經一卷
青囊經卷亡。
陰陽七元升降論(卷亡。)
玄女墓龍山年月一卷
玄女星羅寶圖訣一卷
紫微經歌(卷亡。)
白鶴望山經一卷
八山二十四龍經一卷
天仙八卦真妙訣一卷
黃泉敗水吉凶法三卷
踏地賦一卷
分龍真殺五音吉凶進退法一卷
地理澄心秘訣一卷
八山穿珠歌一卷
山頭步水經一卷
山頭放水經一卷
大卦煞人男女法一卷
地理搜破穴訣一卷
臨山寶鏡斷風訣一卷
叢金訣一卷
錦囊經一卷
玉囊經一卷
黃囊大卦訣一卷
地理秘要集一卷
通玄論一卷
地理八卦圖一卷
駐馬經一卷
活曜修造吉凶法一卷
天中寶經知吉凶星位法一卷
修造九星法歷代史相一卷
相具經一卷(並不知作者。)
李仙師五音地理訣一卷
赤松子碎金地理經二卷
地理珠玉經一卷
地理妙訣三卷
石函經十卷
銅函經三卷
周易八龍山水論地理一卷
老子地鑒訣秘術一卷
五姓合諸家風水地理一卷
昭幽記一卷
鬼靈經並枯骨經二卷
唐刪定陰陽葬經二卷
唐書地理經十卷
青烏子歌訣二卷
金雞歷一卷
五音二十八將圖一卷
赤松子三卷
易括地林一卷
丘延翰五家通天局一卷
夫子掘斗記一卷
孔子金○記一卷
推背圖一卷
鬼谷子白虎經一卷
又白虎五通經訣一卷
洞幽秘要圖一卷
孝經雌雄圖四卷
河上公金藏秘訣要略一卷
玄珠握鑒三卷
玉函寶鑑三卷
真人水鑒十三卷
張華三鑒靈書三卷
陶弘景握鑒方三卷
證應集三卷
金婁先生秘訣三卷
真圖秘訣一卷
銘軌五卷
胡濟川小游七十二局立成一卷
大小游三奇五福立成一卷
十一神旁通太歲甲子圖一卷
曹植黃帝寶藏經三卷
括明經一卷
悟迷經一卷
余考(一作「秀」)旦暮經一卷
神樞萬一秘經一卷
紀重政秘要一卷
雷公印法三卷
雷公撮殺律一卷
徐遂發蒙一卷
玄女十課一卷
呂佐周地論七曜一卷
陰術氣神一卷
七曜氣神歷代帝紀五卷
玉堂秘訣一卷
大運秘要心髓訣一卷
呂才陰陽書一卷
五姓鳳髓寶鑑論一卷
陰陽雜要一卷
玄珠錄要三卷
張良玄悟歌一卷
斗書一卷
陰陽二卷
論一卷
黃帝四序經一卷
寶台七賢論一卷
五姓玉訣旁通一卷
選日時向背五卷
陰陽立成選日圖一卷
七曜選日一卷
周公要訣圖一卷
師曠擇日法一卷(假黃帝問答。)
淮南子術一卷
推貴甲子太極尊神經一卷
秘訣歌一卷
福應集十卷
連珠經十卷
玄女斷卦訣一卷
明體經一卷
心注缾子記一卷
錦繡囊一卷
心鏡歌三卷
指要三卷
萬一訣一卷
符應三卷
隨軍樞要三卷
禳厭秘術詩三卷
廣知集二卷
圓象玄珠經五卷
脈六十四卦歌訣一卷
人元秘樞經三卷
陶隱居一卷
風后一卷
李寬一卷
通元論三卷
凝神子三卷
黃帝四序經一卷
聿斯四門經一卷
氣神經三卷
氣神帝紀五卷
符天人元經一卷
聿斯經訣一卷
大定露膽訣一卷
聿斯都利經一卷
應輪心鏡三卷
秤經三卷
聿斯隱經三卷
碧落經十卷
新書三十卷
三鏡三卷
九天玄女訣一卷
龍母探珠頌一卷
通玄玉鑒頌一卷
征應集三卷
王與之鼎書十七卷
右五行類八百五十三部,二千四百二十卷。
三墳易典三卷(題箕子注。)
周易三備三卷(題孔子師徒所述,蓋依託也。)
嚴遵卦法一卷
焦贛易林傳十六卷
京房易傳算法一卷
易傳三卷
管輅遇仙訣五音歌六卷
周易八仙歌三卷
易傳一卷
郭璞周易洞林一卷
呂才軌限周易通神寶照十五卷
李淳風周易玄悟三卷
易通子周易菥蓂璇璣軌革口訣三卷
蒲干貫周易指迷照膽訣三卷
黃法五兆曉明龜經一卷
祿隱居士易英揲蓍圖一卷(不知名。)
中條山道士王鄯易鏡三卷
無惑先生易鏡正經二卷
耿格大演天心照一卷
牛思純太極寶局一卷
任奉古明用蓍求卦一卷
林儵天道大備五卷
軌革金庭玉鑒七卷
周易神鏡鬼谷林一卷
通玄海底眼一卷
六十四卦頌諭一卷
爻象雜占一卷
六十四卦火珠林一卷
周易靈秘諸關歌一卷
齕骨林一卷
靈龜經一卷
軌革傳道錄一卷
證六十甲子納音五行一卷
龜圖一卷
周易讚頌六卷(並不知作者。)
右蓍龜類三十五部,一百卷。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2-6-18 11:03 | 顯示全部樓層
<div class="feature">宋史   卷二百0七‧志第一百六十  藝文六 苗銳新刪定廣聖歷二卷
僧一行開元大衍曆議十三卷
啟玄子天元玉冊十卷
甄鸞五曹算術二卷
海島算術一卷
趙君卿周髀算經二卷
張丘建算經三卷
夏侯陽算經三卷
王孝通緝古算經一卷
謝察微算經三卷
李籍九章算經音義一卷
周髀算經音義一卷
李紹谷求一指蒙算術玄要一卷
郭獻之唐寶應五紀曆三卷
徐承嗣唐建中貞元歷三卷
邊岡唐景福崇玄歷十三卷
大唐長曆一卷
馬重績晉天福調元歷二十三卷
王處訥周廣順明元歷一卷
又建隆應天曆六卷
王朴周顯德欽天曆十五卷
蜀武成永昌歷三卷
唐保大齊政歷三卷
苗訓太平乾元歷九卷
太平興國七年新修歷經三卷
史序儀天曆十六卷
曹士蒍七曜符天曆二卷
七曜符天人元歷三卷
楊緯(一作「繹」。)符天曆一卷
王公佐中正歷三卷
正象歷一卷
李思議重注曹士蒍小歷一卷
七曜符天曆一卷
大衍通玄鑒新曆三卷
沈括熙寧奉元歷一部(卷亡。)
熙寧奉元歷經三卷
立成十四卷
備草六卷
比較交蝕六卷
衛朴七曜細行一卷
新曆正經三卷
義略二卷
立成十五卷
隨經備草五卷
七曜細行一卷
長曆三十卷(並孫思恭注。)
大衍曆經二卷
大衍曆立成十一卷
大衍曆議略一卷
大衍議十卷
宣明歷經二卷
宣明歷立成八卷
宣明歷要略一卷
大衍曆經二卷
正元歷立成八卷
崇元歷經三卷
崇元歷立成七卷
調元歷經二卷
調元歷立成十二卷
調元歷草八卷
欽天曆經二卷
欽天曆立成六卷
欽天曆草三卷
應天曆經二卷
應天曆立成一卷
乾元歷經二卷
乾元歷立成二卷
儀天曆經二卷
儀天曆立成十三卷
崇天曆經二卷
崇天曆立成四卷
明天曆經三卷
明天曆立成十五卷
明天曆略二卷
符天曆三卷
姚舜輔蝕神隱耀歷三卷
丘濬霸國環周立成歷一卷
陰陽集正歷三卷
曆日纂聖精要一卷
歷樞二卷
難逃論一卷
符天行宮一卷
轉天圖一卷
萬歲日出入晝夜立成歷一卷
五星長曆一卷
正象歷一卷
胡秀林正象歷經一卷
章浦符天九曜通元立成法二卷
氣神經三卷
氣神鈐歷一卷
氣神隨日用局圖一卷
莊守德七曜氣神歌訣一卷
呂才刻漏經一卷
錢明逸西國七曜歷一卷
關子明注安脩睦都利聿斯訣一卷
聿斯隱經一卷
聿斯妙利要旨一卷
李淳風注釋九章經要略一卷
又注釋孫子算經三卷
注王孝通五經算法一卷
注甄鸞五曹算法二卷
劉微(一作「徽」。)九章算田草九卷
王孝通緝古算經一卷
程柔五曹算經求一法三卷
魯靖五曹時要算術三卷
五曹乘除見一捷例算法一卷
夏翰(一作「翱」。)新重演議海島算經一卷
甄鸞注徐岳大衍算術法一卷
謝察微發蒙算經三卷
僧一行心機算術括(一作「格」。)一卷(僧棲岩注。)
徐仁美增成玄一算經三卷
陳從運得一算經七卷
三問田算術一卷
龍受益算法二卷
又求一算術化零歌一卷
新易一法算范九例要訣一卷
徐岳術數記遺一卷
合元萬分歷三卷(作者名術,不知姓。)
注九章算經九卷(魏劉徽、唐李淳風注。)
孫子算經三卷(不知名。)
五曹算經五卷(李淳風等注。)
長慶宣明大曆二卷
萬年曆十二卷
青蘿妙度真經大曆一卷
行漏法一卷
太始天元玉冊截法六卷
求一算法一卷
細曆書一卷
玉曆通政經三卷(並不知作者。)
燕肅蓮花漏法一卷
錢明逸刻漏規矩一卷
王普小漏款職一卷
官曆刻漏圖一卷
衛朴奉元歷經一卷
觀天曆經一卷(紹聖、元符頒行。)
姚舜輔紀元歷經一卷
裴伯壽、陳得一統元歷經七卷
又統元歷五星立成二卷
統元歷盈縮朏朒立成一卷
統元曆日出入氣刻立成一卷
統元歷義二卷
統元七曜細行歷二卷
統元歷氣朔八行草一卷
統元歷考古日食一卷
三歷會同集十卷(紹興初撰,不知名。)
張祚注法算三平化零歌一卷(龍受益法。)
王守忠求一術歌一卷
算范要訣二卷
明算指掌三卷
江本一位元算法二卷
任弘濟一位元算法問答一卷
楊鍇明微算經一卷
法算機要賦一卷
法算口訣一卷
算法秘訣一卷
算術玄要一卷
劉孝榮新曆考古春秋日食一卷
新曆考漢魏周隋日月交食一卷
新曆考唐交食一卷
新曆氣朔八行一卷
彊弱月格法數一卷
賈憲黃帝九章算經細草九卷
張宋圖史記律曆志訛辨一卷
儀象法要一卷(紹聖中編。)
細行曆書二十卷(起慶元庚申,至嘉定己卯,太史局進。)
右歷算類一百六十五部,五百九十八卷。
風后握機一卷(晉馬隆略序。)
六韜六卷(不知作者。)
司馬兵法三卷(齊司馬穰苴撰。)
孫武孫子三卷
吳起吳子三卷
黃帝秘珠三略三卷
陰符二十四機一卷
握機圖一卷
決勝孤虛集一卷
太公兵書要訣四卷
朱服校定六韜六卷
又校定孫子三卷
校定司馬法三卷
校定吳子二卷
校定三略三卷
魏武帝注孫子三卷
蕭吉注(或題曹、蕭注。)孫子一卷
賈林注孫子一卷
陳皞注孫子一卷
宋奇孫子解並武經簡要二卷
吳章注司馬穰苴兵法三卷
吳起玉帳陰符三卷
白起陣書(一作「圖」。)一卷
又神妙行軍法三卷
戰國策三十三卷
黃石公神光輔星秘訣一卷
又兵法一卷
三鑒圖一卷
兵書統要三卷
三略秘要三卷
成氏注三略三卷
諸葛亮行兵法五卷
又用兵法一卷
行軍指掌二卷
占風雲氣圖一卷
兵書七卷
陶侃六軍鑒要一卷
李靖韜鈐秘術一卷
又總要三卷
六十甲子厭勝法一卷
兵書三卷
占風雪(一作「雲」。)氣三卷
風雲論三卷
三軍水鑒三卷
用兵手訣七卷
出軍占風氣候十卷
衛國公手記一卷
李世勣六十甲子內外行兵法一卷
李淳風諸家秘要三卷
又行軍明時秘訣一卷
太白華蓋法二卷
雲氣營寨占一卷
行軍歷一卷
李筌通幽鬼訣二卷
又軍旅(一作「放」。)指歸三卷
北帝武威經三卷
青囊托守勝敗歌並營野戰一卷
李光弼將律一卷
又武記一卷
九天察氣訣三卷
玄女厭陳法一卷
又兵要式一卷
行兵法二卷
兵法一卷
雜占法一卷
六甲陰符兵法一卷
軍謀前鑒十卷
兵家正書十卷
閫外紀(一作「記」。)事十卷
李氏秘要兵書二卷
又秘要兵術四卷
對敵權變逆順法一卷
佐國玄機一卷
炮經一卷
總戎志二卷
李鼎祚兵鈐手歷一卷
許子兵勝苑十卷
統軍玉鑒錄一卷
張守一鑿門詩一卷
秘寶興軍集一卷
胡萬頃軍鑒式二卷
王適行軍立成七十二局一卷
安營臨陣觀災氣一卷
決戰勝負圖一卷
風雲氣象備急占一卷
秘寶風雲歌一卷
九宮軍要秘術一卷
倚馬立成鑒圖一卷
出軍占怪歷三卷
羅子岊(一作「岊」。)神機武略歌三卷
易靜神機武略歌一卷
行軍占風氣一卷
軍占要略二卷
鄭先忠軍機討略策三卷
古今兵略十卷
論天鏡(一作「鑒」。)出戰要訣一卷
將兵秘要法一卷
武師左領記二卷
牛洪道玄機立成法一卷
孤虛明堂圖一卷
軍用立成一卷
何延錫辨解序一卷
紀勛軍國要制五卷
將軍總錄三卷
李遠武孝經一卷
王巒行軍廣要算經三卷
金符經三卷
十二月立成陣圖法一卷
行軍走馬立成法一卷
立成掌中法一卷
行軍要略分野星圖法一卷
黃道法一卷
徐漢卿制勝略三卷
牟知白專征小格略一卷
圖南兵略三卷
從征錄五卷
出軍別錄一卷
兵書總要四卷
兵策秘訣三卷
萬勝訣二卷
戰鬥秘訣一卷
英雄龜鑑一卷
兵訣一卷
隨軍要訣一卷
軍謀要術一卷
韜鈐秘要一卷
軍旅要術一卷
軍秘禳厭術一卷
占軍機勝負龜訣一卷
訓將勝術二卷
兵書手鑒二卷
尉繚子五卷(戰國時人。)
常禳經三卷(燕昭王太子撰,蓋依託)
黃石公三略三卷
又素書一卷(張良所傳。)
諸葛亮將苑一卷
兵書手訣一卷
文武奇編一卷
武侯八陣圖一卷
鬼谷天甲兵書常禳術三卷(梁昭明太子撰。)
陶弘景真人水照十三卷
李靖六軍鏡三卷
六十甲子禳敵克應決勝術一卷
玉帳經一卷
李靖兵鈐新書一卷(並不知作者。)
九天玄女孤虛法一卷
李淳風懸鏡經十卷
郭代公安邊策三卷(唐郭震撰。)
李筌太白陰經十卷
占五行星度吉凶訣一卷
注孫子一卷
閫外春秋十卷
李光弼統軍靈轄秘策一卷
五家注孫子三卷(魏武帝、杜牧、陳皞、賈隱林、孟氏。)
杜牧孫子注三卷
裴緒新令二卷
曹、杜注孫子三卷(曹操、杜牧。)
劉玄之行軍月令一卷
李大著江東經略十卷
綦先生兵書一十六卷(並不知名。)
許洞虎鈐兵經二十卷
樂產太一王佐秘珠五卷
盧元韜珠秘訣一卷
黃帝太公兵法三卷(虞彥行進。)
趙善譽南北攻守類考六十三卷
柴叔達浮光戰守錄一卷
沖晦郭氏兵學七卷(郭雍述。)
論五府形勝萬言書一卷
閫外策鈐五卷
經武略二百九十卷
治亂貫怪記三卷
三賢安邊策十一卷
邊防備衛策一卷
出軍占候歌一卷
通玄玉鑒一卷
握鏡訣怪祥歌一卷
玄女遁甲經三卷
李僕射馬前訣一卷
防城動用一卷
彭門玉帳訣錄一卷
遁甲專征賦一卷
帝王中樞賦二卷
長世論十卷
武備圖一卷
兵鑒五卷
陰符握機運宜要五卷(並不知作者。)
仁宗攻守圖術三卷
曾公亮武經總要四十卷
蔡挺裕陵邊機處分一卷
符彥卿人事軍律三卷
曾致堯清邊前要十卷
王洙三朝經武聖略十卷
清邊武略十五卷
風角占一卷(康定間司天台集。)
任鎮康定論兵一卷
趙珣聚米圖經五卷
慶曆軍錄一卷(不知作者。)
曾公奭軍政備覽一卷
耿恭平戎議三卷
邊臣要略二十卷
趙瑜安邊致勝策三卷
呂夏卿兵志三卷
丘濬征蠻議一卷
阮逸野言一卷
劉滬備邊機要一卷
薛向陝西建明一卷
吉天保十家孫子會注十五卷
王韶熙河陣法一卷
韓縝元豐清野備敵一卷
何去非三備略講義六卷
備論十四卷
戴溪歷代將鑒博議十卷
張文伯百將新書十二卷
劉溫潤西夏須知一卷
王維清武昌要訣一卷
徐矸司命兵機秘略二十八卷
徐確總夫要錄一卷
張預集注百將傳一百卷
余壹兵籌類要十五卷
葉上達神武秘略論十卷
夏休兵法三卷
汪槔進復府兵議一卷
古今屯田總議七卷
游師雄元祐分疆錄二卷
崇寧邊略三卷(不知作者。)
劉荀建炎德安守御錄三卷
度濟兵錄八十卷
西齋兵議三卷(文覺兄弟問答兵機。)
章穎四將傳三卷
神機靈秘圖三卷
軍鑒圖二卷
紀重政軍機決勝立成圖三卷
兵書氣候旗勢圖一卷
諸家兵法秘訣四卷
行師類要七卷
古今兵書十卷
五行陣決一卷
會稽兵術三卷
六十甲子出軍秘訣(一作「略」。)一卷
玄珠要訣一卷
軍墊兵鈐三卷
韜鈐秘錄五卷
將略兵機論十二卷
三軍指要五卷
纂下六甲營圖一卷
五十七陣出軍甲子一卷
行軍玄機百術法一卷
兵書出軍雜占五卷
兵法機要三卷
神兵要術三卷
神兵機要三卷
總戎策二卷
兵書精訣二卷
權經對三卷
行軍用兵玄機三卷
兵機要論五卷
行軍備歷六十卷
兵機簡要十卷
兵談三卷
韓霸水陸陣圖三卷
強弩備術三卷
九九陣圖一卷
軍林要覽三卷
制勝權略三卷
兵書精妙玄術十卷
兵籍要樞三卷
太一行軍秘術詩三卷
戎機二卷
通神機要三卷
劉玄(一作「定」。)之兵家月令一卷
又軍令備急一卷
湯渭天一兵機舉要歌一卷
王洪暉行軍月令四卷
裴守一軍誡三卷
兵家正史九卷
行軍周易占一卷
張從實將律一卷
焦大憲兵易歌神兵苑三卷
星度用一卷
將術一卷
行兵攻具術一卷
行兵攻具圖一卷
兵家秘寶一卷
秘寶書一卷
軍律三卷
張昭制旨兵法十卷
王洙青囊括一卷
杜希全兵書要訣三卷
釋利正長慶人事軍律三卷
董承祖至德元寶玉函經十卷
王公亮行師類要七卷
劉可久契神經一卷
李洿靈關訣二卷(一名靈關集益智。)
兵機法一卷
太一厭禳法一卷
五行陣圖一卷
兵論十卷
六十甲子行軍法一卷
會稽兵家術日月占一卷
統戎式令一卷
六甲五神用軍法一卷
要訣兵法立成歌一卷
六甲攻城破敵法一卷
馬前秘訣兵書一卷
石普軍儀條目三卷
仁宗神武秘略十卷
又行軍環珠一部(卷亡。)
又四路獸守約束一部(卷亡。)
軍誡一卷
武記一卷
定遠安邊策三卷
新集兵書要訣三卷
兵書要略一卷
揀將要略十卷
兵論十卷
符彥卿五行陣圖一卷
新集行軍月令四卷
雲氣圖十二卷
統戎式鏡二卷
行軍氣候秘法三卷
天子氣章雲氣圖十二卷
預知歌三卷
從軍占三卷
兵書論語三卷
彭門玉帳歌三卷
太一行軍六十甲子禳厭秘術詩三卷
兵機興要陽謂歌一卷
郯子新修六壬大玉帳歌十卷
郭固軍機決勝立成圖一卷
又兵法攻守圖術三卷
王存樞密院諸房例冊一百四十二卷
蔡挺教閱陣圖一卷
林廣陣法一卷
王拱辰平蠻雜議十卷
敵樓馬面法式及申明條約並修城女牆法二卷
楊伋兵法圖議一卷
韓縝樞密院五房宣式一卷
又論五府形勝萬言書一卷
方坰重演握奇三卷
又握奇陣圖一卷
梁燾安南獻議文字並目錄五卷
愈見御戎十冊
韓絳宣撫經制錄三卷
王革政和營繕軍補錄序一卷
余台兵籌類要十五卷
溱播州勝兵法二部
任諒兵書十卷
右兵書類三百四十七部,一千九百五十六卷。
李廣射評要錄一卷
梁冀彈棋經一卷
梁元帝畫山水松石格一卷
姚最續畫品一卷
李嗣真畫後品一卷
竇蒙畫錄拾遺一卷
張又新畫總載一卷
裴孝源貞觀公私畫錄一卷
李淳風歷監天元主物簿三卷
皇甫松醉鄉日月三卷
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十卷
韋蘊九鏡射經一卷
唐畫斷一卷
王琚射經一卷
王堅道射訣一卷
荊浩筆法記一卷
李氏墨經一卷
張學士碁經一卷
宋景真唐賢名畫錄一卷
墨圖一卷
釣鰲圖一卷
端硯圖一卷
畫總錄五卷
嘯真一卷
樗蒲圖一卷(並不知作者。)
蘇易簡文房四譜五卷
李永德點頭文一卷
李畋益州名畫錄三卷
唐績硯圖譜一卷
紀亶廣弓經一卷
王德用神射式一卷
劉懷德射法一卷
趙景小酒令一卷
趙明遠皇宋進士彩選一卷
蔡襄墨譜一卷
卜恕投壺新律一卷
劉敞漢官儀三卷(亦投子選也。)
唐詢硯錄二卷
竇譝飲戲助歡三卷
郭若虛圖畫見聞志六卷
司馬光投壺新格一卷
王趯投壺禮格二卷
劉道醇新編五代名畫記一卷
宋朝畫評四卷
李誡新集木書一卷
米芾畫史一卷
任權弓箭啟蒙一卷
張仲商射訓一卷
馬思永射訣一卷
王越石射議一卷
李孝美墨苑三卷
李薦德隅堂畫品一卷
溫子融畫鑒三卷
王慎修宣和彩選一卷
陳日華金淵利術八卷
黃鑄玉籤詩一卷
李洪續文房四譜五卷
何珪射義提要一卷
射經三卷
張仲素射經三卷
田逸射經四卷
王琚射經二卷
九鑒射圖一卷
徐鍇射書十五卷
韋蘊射訣一卷
李章射訣三卷
張子霄神射訣一卷
李靖弓訣一卷
法射指訣一卷
黃損射法一卷
張守忠射記一卷
弓訣一卷
呂惠卿弓試一部(卷亡。)
上官儀投壺經一卷
鍾離景伯草書洪範無逸中庸韻譜十卷
唐績碁圖五卷
金谷園九局譜一卷
王積薪等碁訣三卷
碁勢論並圖一卷
徐鉉碁圖義例一卷
碁勢三卷
楊希○(一作「璨」。)四聲角圖一卷
又雙泉圖一卷
玉溪圖一卷
蔣元吉等碁勢三卷
太宗碁圖一卷
局譜一卷
韋○碁圖一卷
奕碁經一卷
碁經要略一卷
王子京彈碁圖一卷
樗蒲經一卷
雙陸格一卷
李郃骰子彩選格三卷
劉蒙叟彩選格一卷
尋仙彩選七卷
葉子格三卷
李煜妻周氏系蒙小葉子格一卷
偏金葉子格一卷
小葉子例一卷
謝赫古今畫品一卷
徐浩畫品一卷
曹仲連畫評一卷
李嗣真畫後品一卷
胡嶠廣梁朝畫目三卷
王叡不絕筆畫圖一卷
郭若虛圖畫見聞志六卷
朱遵度漆經三卷
馬經一卷
辨馬圖一卷
馬口齒訣一卷
醫馬經一卷
明堂灸馬經二卷
論駝經一卷
療駝經一卷
醫駝方一卷
右雜藝術類一百十六部,二百二十七卷。
陸機會要一卷
朱澹遠語麗十卷
杜公瞻編珠四卷
祖孝征修文殿御覽三百六十卷
歐陽詢藝文類聚一百卷
虞世南北堂書鈔一百六十卷
高士廉、房玄齡文思博要一卷
徐堅初學記三十卷
燕公事對十卷
張鷟龍筋鳳髓判十卷
杜佑通典二百卷
陸贄備舉文言三十卷
張仲素詞圃十卷
白居易白氏六帖三十卷
前後六帖三十卷(前,白居易撰,後,宋孔傳撰。)
李翰蒙求三卷
白廷翰唐蒙求三卷
劉綺莊集類一百卷
李商隱金鑰二卷
崔鉉弘文館續會要四十卷
李途記室新書三卷
顏休文飛應韶十五卷
高測韻對十卷
劉揚名戚苑纂要十卷
又戚苑英華十卷
孟詵錦帶書八卷
喬舜封古今語要十二卷
蘇冕古今國典一百卷
又會要四十卷
章得象國朝會要一百五十卷(宋初至慶曆四年。)
大孝(一作「存」。)僚御覽要略十二卷
冊府元龜音義一卷
王欽若彤管懿範七十卷目十卷
彤管懿範音義一卷
歐陽詢麟角一百二十卷
白氏家傳記二十卷
薛高立集類三十卷
邊崖類聚三十二卷
類事十卷
徐叔暘羊頭山記十卷
於立政類林十卷
杜光庭歷代忠諫書五卷
諫書八十卷
唐諫諍論十卷
王昭遠禁垣備對十卷
魏玄成勵忠節四卷
王伯璵勵忠節抄十卷
書判幽燭四十卷
軺車事類三卷
周佑之五經資政二十卷
經典政要三卷
尹弘遠經史要覽三十卷
章句纂類十四卷
李知實(一作「寶」。)檢志三卷
李慎微(一作「徽」。)理樞七卷
鄒順廣蒙書十卷
劉漸群書系蒙三卷
九經對語十卷
錢承志九經簡要十卷
經史事對三十卷
子史語類拾遺十卷
韋稔筆語類對十卷
又應用類對十卷(一名筆語類對。)
黃彬經語協韻二十卷
朱澹語類五卷
楊名廣(一作「唐」。)略新書三卷
十議典錄三卷
李德孫學堂要記(一作「紀」。)十卷
裴說脩文異名錄十一卷
搢紳要錄二卷
段景文場纂要二卷
文場秀句一卷
王雲文房纂要十卷
雕玉集類二十卷
雕金集三卷
劉國潤廣雕金類集十卷
庾肩吾彩璧五卷
金鑾秀蕊二十卷
陸贄青囊書十卷
蔣氏寶車(一作「庫」。)十卷
瓊林采實三卷
溫庭筠學海三十卷
鄭○(一作「嵎」。)雙金五卷
孫翰錦繡谷五卷
齊逸人玉府新書三卷
叢髓三卷
盧重華文髓一卷
勁弩子三卷
玉苑麗文五卷
段景疊辭二卷
玉英二卷
玉屑二卷
金匱二卷
常脩半臂十卷
紫香囊二十卷
陸羽警年十卷
窮神記十卷
李齊莊事解七卷
王氏千門四十卷
郭道規事鑒五十卷
沈寥子文鑒四十卷
李大華康國集四卷
姚勗起予集四十卷
李貴臣家藏龜鑑錄四卷
徐德言分史衡鑑十卷
薛洪古今精義十五卷
筆藏論三卷
蘇源治亂集三卷
治道要言十卷
馬幼昌穿楊集四卷
李欽玄累玉集十卷
支遷喬一作「奇」京國記二卷
郭微屬文寶海一百卷
樂黃目學海搜奇錄六十卷
皇覽總論十卷
張陟唐年經略志十卷
楊九齡名苑五十卷
是光乂十九書語類十卷
雍公叡注張楚金翰苑十一卷
劉濟九經類議(一作「義」。)二十卷
黎翹廣略六卷
王博古脩文海十七卷
郭翔春秋義鑒三十卷
曹化兩漢史海十卷
楊知惲名字族十卷
馮洪敏寶鑑絲綸二十卷
胡旦將帥要略二十卷
劉顏輔弼名對四十卷
景泰邊臣要略二十卷
石待問諫史一百卷
王純臣青宮懿典十五卷
李虛一溉漕新書四十卷
童子洽聞一卷
麟角抄十二卷
雷壽之古文類纂十卷
漢臣蒙求二十卷
李伉系蒙求十卷
丘光庭同姓名錄一卷
王殷范續蒙求三卷
王先生十七史蒙求十六卷
黃簡文選韻粹三十五卷
白氏玉連環七卷
白氏隨求一卷不知名
重廣會史一百卷
資談六十卷
聖賢事跡三十卷
引證事類備用三十卷
門類解題十卷
瓊林會要三十卷
青雲梯籍二十卷
南史類要二十卷
粹籍十五卷
六朝摘要十卷
十史事類十卷
十史事語十二卷
三傳分門事類十二卷
嘉祐新編二經集粹十卷
鹿革事類二十卷
職官事對九卷
掞天集六卷
文章叢說十卷
新編經史子集名卷六卷
碎玉四淵海集百九十五卷
書林四卷
寶龜三卷
離辭筆苑二卷
詩句類二卷
南北事偶三卷
五色線一卷
珠浦一卷
重廣策府沿革一卷
鴻都編一卷
文章庫一卷
十三代史選三十卷
左傳類要五卷
唐朝事類十卷
群玉雜俎三卷
增廣群玉雜俎四卷
分聲類說三十二卷
文選雙字類要四十卷
書林事類一百卷(並不知作者。)
鄭氏歷代蒙求一卷
孫應符初學須知五卷
王敦詩書林韻會二十八卷
曾恬孝類書二卷
邵笥賡韻孝悌蒙求二卷
譙令憲古今異偶一百卷
宋六朝會要三百卷(章得像編,王珪續。)
續會要三百卷(虞允文等撰。)
中興會要二百卷(梁克家等撰。)
孝宗會要二百卷(楊濟、鍾必萬總修。)
光宗會要一百卷
寧宗會要一百五十卷(秘書省進。)
國朝會要五百八十八卷(張從祖纂輯。)
王溥續唐會要一百卷
五代會要三十卷
李安上十史類要十卷
李昉太平御覽一千卷
王倬班史名物編十卷
蘇易簡文選菁英二十四卷
宋白、李宗諤續通典二百卷
皮文粲鹿門家鈔籍詠五十卷
曾致堯仙鳧羽翼三十卷
僧守能典類一百卷
王欽若冊府元龜一千卷
葉適名臣事纂九卷
方龜年群書新語十一卷
晏殊天和殿御覽四十卷
類要七十七卷
宋庠雞跖集二十卷
過勗至孝通神集三十卷
鄧至群書故事十五卷
故事類要三十卷
宋並登瀛秘錄八卷
范鎮本朝蒙求二卷
馬共元祐學海三十卷
任廣書敘指南二十卷
朱繪事原三十卷
陳彥禧黌堂要覽十卷
陳紹重廣六帖學林三十卷
吳淑事類賦三十卷
王資深摭史四卷
馬永易實賓錄三十卷
異號錄三十卷
陳貽範千題適變錄十六卷
楊○古今名賢歌詩押韻二十四卷
江少虞皇朝事實類苑二十六卷
葉庭珪海錄碎事二十三卷
陳天麟前漢六帖十二卷
蕭之美十子奇對三卷
莊子寓言類要一卷
三傳合璧要覽二卷
三子合璧要覽二卷
四子合璧要覽二卷
劉玨兩漢蒙求十卷
吳逢道六言蒙求六卷
徐子光補註蒙求四卷
又補註蒙求八卷
群書治要十卷(秘閣所錄。)
蔡攸政和會要一百一十卷
晏袤數會要一百卷
謝諤孝史五十卷
度濟諫錄二十卷
葉才老和李翰蒙求三卷
林越漢雋十卷
倪遇漢書家范十卷
李宗序隆平政斷二十卷
鄭大中漢規四卷
張磁仕學規範四十卷
歐陽邦基勸戒別錄三卷
閻一德古今政事錄二十一卷
僧道蒙仕途經史類對十二卷
呂祖謙觀史類編六卷
讀書記四卷
洪邁經子法語二十四卷
春秋左氏傳法語六卷
史記法語八卷
前漢法語二十卷
後漢精語十六卷
三國志精語六卷
晉書精語五卷
南史精語六卷
唐書精語一卷
程大昌演蕃露十四卷
又續演蕃露六卷
考古編十卷
續考古編十卷
程俱班左誨蒙三卷
唐仲友帝王經世圖譜十卷
錢端禮諸史提要十五卷
陳傅良漢兵制一卷
備邊十策九卷
徐天麟西漢會要七十卷
漢兵本末一卷
曾慥類說五十卷
錢文子補漢兵志一卷
錢諷史韻四十二卷
鄒應龍務學須知二卷
高似孫緯略十二卷
子略四卷
吳曾南北分門事類十二卷
魏彥惇名臣四科事實十四卷
王掄群玉義府五十四卷
范師道垂拱元龜會要詳節四十卷
國朝類要十二卷
俞鼎、俞經儒學警悟四十卷
鄭厚通鑑分六類要四十卷
柳正夫西漢蒙求一卷
李孝美文房監古三卷
竇蘋載籍討源一卷
王仲閎語本二十五卷
毛友左傳類對賦六卷
俞觀能孝經類鑒七卷
胡宏敘古蒙求一卷
玉山題府二十卷
熙寧題髓十五卷
帝王事實十卷
聖賢事實十卷
漢唐事實十五卷
國朝韻對八卷
引證事類三十卷
魯史分門屬類賦一卷
古今通編八卷
諸子談論三卷(並不知作者。)
右類事類三百七部,一萬一千三百九十三卷。
黃帝內經素問二十四卷(唐王冰注。)
素問八卷(隋全元起注。)
黃帝靈樞經九卷
黃帝鍼經九卷
黃帝灸經明堂三卷
黃帝九虛內經五卷
揚玄操素問釋音(一作「言」。)一卷
素問醫療訣一卷
秦越人難經疏十三卷
黃帝脈經一卷
又脈訣一卷
張仲景脈經一卷
又五藏榮衛論一卷
耆婆脈經三卷
徐氏脈經三卷
王叔和脈訣(一作「經」。)一卷
孩子脈論一卷
李勣脈經一卷
張及脈經手訣一卷(王善注。)
徐裔脈訣二卷
韓氏脈訣一卷
脈經一卷
百會要訣脈經一卷
碎金脈訣一卷
元門脈訣一卷
身經要集一卷
太醫秘訣診候生死部一卷
倉公決死生秘要一卷
神農五藏論一卷
黃帝五藏論一卷
黃庭五藏經一卷
黃庭五藏六府圖一卷
趙業黃庭五藏論七卷
張向容大五藏論一卷
又小五藏論一卷
五藏金鑒論一卷
段元(一作「允」。)
亮五藏鑒元(一作「原」。)四卷
孫思邈五藏旁通明鑑圖一卷
又針經一卷
張文懿藏府通玄賦一卷
五藏攝養明鑑圖一卷
吳兢五藏論應像一卷
裴王庭五色旁通五藏圖一卷
五藏要訣一卷
太元心論一卷
岐伯針經一卷
扁鵲鍼傳一卷
玄悟四神針經一卷
甄權針經抄三卷
王處明玄秘會要針經五卷
呂博金縢玉匱鍼經三卷
黃帝問岐伯灸經一卷
顏齊灸經十卷
明堂灸法三卷
皇甫謐黃帝三部鍼灸經十二卷(即甲乙經。)
岐伯論針灸要訣一卷
山眺(一作「兆」。)鍼灸經一卷
公孫克針灸經一卷
吳復珪小兒明堂針灸經一卷
王惟一明堂經三卷
明堂玄真經訣一卷
朱遂明堂論一卷
金鑒集歌一卷
黃帝太素經三卷(楊上善注。)
刺法一卷
太上天寶金鏡靈樞神景內編九卷
扁鵲注黃帝八十一難經二卷(秦越人撰。)
扁鵲脈經一卷
張仲景傷寒論十卷
五藏論一卷
王叔和脈經十卷
脈訣機要三卷
巢元方巢氏諸病源候論五十卷
崔知悌灸勞法一卷
王冰素問六脈玄珠密語一卷
褚澄褚氏遺書一卷
華佗藥方一卷
金匱要略方三卷(張仲景撰,王叔和集。)
葛洪肘後備急百一方三卷
劉涓子神仙遺論十卷(東蜀李頓錄。)
宇文士及莊台記六卷
師巫顱○經二卷
孫思邈千金方三十卷
千金髓方二十卷
千金翼方三十卷
玉函方三卷
王起仙人水鏡一卷
王燾外台秘方四十卷
陳藏器本草拾遺十卷
孔志約唐本草二十卷
李昉開寶本草二十卷目一卷
盧多遜詳定本草二十卷目錄一卷
補註本草二十卷目錄一卷
李含光本草音義五卷
蕭炳四聲本草四卷
本草韻略五卷
楊損之刪繁本草五卷
杜善方本草性類一卷
陳士良食性本草十卷
龐安時難經解義一卷
宋庭臣黃帝八十一難經注釋一卷
張仲景療黃經一卷
又口齒論一卷
金匱玉函八卷(王叔和集。)
扁鵲療黃經三卷
又枕中秘訣三卷
青鳥子風經一卷
吳希言風論山兆(一作「眺」。)經一卷
支義方通玄經十卷
呂廣金韜玉鑒經三卷
雷(一作「靈」。)公仙人養性治(一作「理」。)身經三卷
醫源兆經一卷
林億黃帝三部鍼灸經十二卷
楊曄膳夫經手錄四卷
延年秘錄十一卷
混俗頤生錄二卷
千金纂錄二卷
金匱錄五卷
司空輿發焰錄一卷
梅崇獻醫門秘錄五卷
治風經心錄五卷
郭仁普拾遺候用深靈玄錄五卷
養性要錄一卷
黨求平摭醫新說三卷
代榮醫鑒一卷
衛嵩金寶鑑三卷
段元亮病源手鑒二卷
田誼卿傷寒手鑒三卷
千金手鑒二十卷
王勃醫語纂要一卷
華顒醫門簡要十卷
蘇越君群方秘要(一作「會」。)三卷
古詵三教保光纂要三卷
醫明要略一卷
張叔和新集病總要略一卷
外台要略十卷
司馬光醫問七卷
耆婆六十四問一卷
伏氏醫苑一卷
神農食忌一卷
吳群意醫紀曆一卷
孔周南靈方志一卷
穆修靖靈芝記五卷(羅公遠注。)
張隱居金石靈台記一卷
菖蒲傳一卷
李翱何首烏傳一卷
張尚容延齡至寶抄一卷
醫家要抄五卷
黃帝問答疾狀一卷
陶隱居靈奇秘奧一卷
南海藥譜一卷
家寶義囊一卷
小兒藥證一卷
神仙玉芝圖二卷
經食草木法一卷
孫思邈芝草圖三十卷
又太常分藥格一卷
神枕方一卷
崔氏產鑒圖一卷
攝生月令圖一卷
六氣導引圖一卷
侍膳圖一卷
徐玉藥對二卷
宗令祺廣藥對三卷
方書藥類三卷
江承宗刪繁藥脈三卷
蔣淮療黃歌一卷
晏封草石論六卷
藥性論四卷
張果傷寒論一卷
陳昌祚明時政要傷寒論三卷
李涉傷寒方論二十卷
青烏子論一卷
石昌璉明醫顯微論一卷
清溪子消渴論一卷
龍樹眼論一卷
邢(一作「邾」。)元朴癰疽論一卷
癰疽論三卷
李言少嬰孺病論一卷
楊全迪崔氏小兒論一卷
療小兒疳病論一卷
劉豹子眼論一卷
蘇巉(一作「游」。)玄感論一卷
李暄嶺南腳氣論二卷
發背論二卷
邵英俊口齒論一卷
蕭(一作「蘭」。)宗簡水汽論三卷
骨蒸論一卷
唐(一作「廣」。)陵正師口齒論一卷
風疾論一卷
楊太業三十六種風論一卷
喻義瘡腫論一卷
又療癰疽要訣一卷
蘇游鐵粉論一卷
又玄感傳屍方一卷
褚知義鍾乳論一卷
李昭明嵩台論三卷
玉鑒論五卷
王守愚產前產後論一卷
小兒眼論一卷
普濟方五卷
應驗方三卷
應病神通方三卷
張文仲法象論一卷
小兒五疳二十四候論一卷
劉涓子鬼論一卷
僧智宣發背論一卷
沈泰之癰疽論二卷
蘇敬徐玉唐侍中三家腳氣論一卷
吳升宋處新修鍾乳論一卷
白岑發背論一卷
西京巢氏水汽論一卷
李越(一作「鉞」。)新脩榮衛養生用藥補瀉論十卷
楊大鄴嬰兒論二卷
採藥論一卷
製藥論法一卷
連方五藏論一卷
五勞論一卷
夭壽性術論一卷
咽喉口齒方論五卷
產後十九論一卷
小兒方術論一卷
李溫萬病拾遺三卷
張機金石製藥法一卷
王氏食法五卷
嚴龜食法十卷
養身食法三卷
太清服食藥法七卷
按摩法一卷
攝養禁忌法一卷
王道中石藥異名要訣一卷
譚延鎬脈色要訣一卷
吳復圭金匱指微訣一卷
葉傳古醫門指要訣一卷
華子顒相色經妙訣一卷
製藥總訣一卷
修玉粉丹口訣一卷
服雲母粉訣一卷
伏火丹砂訣序一卷
陳玄北京要術一卷
蕭家法饌三卷
饌林四卷
藥林一卷
王氏醫門集二十卷
李崇慶燕台集五卷
穿玉集一卷
劉翰今體治世集三十卷
雷繼暉神聖集三卷
華氏集十卷
楊氏妝檯寶鑑集三卷(南陽公主。)
傷寒證辨集一卷
賈黃中神醫普救方一千卷目十卷
楊歸(一作「師」。)厚產乳集驗方三卷
安文恢萬全(一作「金」。)方三卷
孫廉金鑒方三卷
金匱方三卷
韋宙獨行方十二卷
又玉壺備急方一卷
鄭氏惠民方三卷
鄭氏圃田通玄方三卷
又惠心方三卷
纂要秘要方三卷
溥濟安眾方三卷
支觀通玄方十卷
劉氏五藏旁通遵(一作「導」。)養方一卷
白仁敘集驗方五卷
服食導養方三卷
孟氏補養方三卷
崔元亮海上集驗方十卷
崔氏骨蒸方三卷
元希聲行要備急方二卷
劉禹錫傳信方二卷
王顏續傳信方十卷
嬰孩方十卷
黃漢忠秘要合煉方五卷
針眼(一作「眼針」。)鈎方一卷
穆昌緒(一作「叔」。)療眼諸方一卷
孩孺(一作「嬰孩」。)雜病方五卷
朱傅孩孺明珠變蒸七疳方一卷
小兒秘錄集要方一卷
延齡秘寶方集五卷
錄古今服食導養方三卷
服食神秘方一卷
姚和眾童延齡至寶方十卷
又保童方一卷
許詠(一作「泳」。)六十四問秘要方一卷
塞上方三卷
晨昏寧待方二卷
王道外台秘要乳石方二卷
耆婆要用方一卷
崔行功纂要方十卷
千金秘要備急方一卷
華宗壽升天(一作「元」。)廣濟方三卷
段詠(一作「泳」。)走馬備急方一卷
天寶神驗藥方一卷
貞元集要廣利方五卷
大和濟安方一卷
羅普宣靈寶方一百卷
悟玄子安神養性方一卷
篋中方一卷
蕭存禮百一問答方三卷
包會應驗方三卷
雜用藥方五十五卷
神仙雲母粉方一卷
服術方一卷
慶曆善救方一卷
胡道洽方一卷
賈耽備急單方一卷
李八百方一卷
波拖波利譯吞字貼腫方一卷
李繼皋南行方三卷
杜氏集驗方一卷
韓待詔肘後方一卷
王氏秘方五卷
徒都子膜外氣方一卷
潛真子神仙金匱服食方二卷
楊太僕醫方一卷
沈承澤集妙方三卷
章秀言草木諸藥單方一卷
吳希言醫門括源方一卷
王朝昌新集方一卷
老子服食方一卷
葛仙公杏仁煎方一卷
刪繁要略方一卷
集諸要妙方一卷
備急簡要方一卷
纂驗方一卷
養性益壽備急方一卷
奏聞單方一卷
反魂丹方一卷
玄明粉方一卷
瘰癧方一卷
婆羅門僧服仙茅方一卷
高福攝生要錄三卷
李絳兵部手集方三卷
孟詵食療本草六卷
沈知言通玄秘術三卷
昝殷產寶三卷
食醫心鑒二卷
甘伯宗歷代名醫錄七卷
鄭景岫廣南四時攝生論一卷
葉長文啟玄子元和紀用經一卷
張文懿本草括要詩三卷
雷學炮灸方三卷
宋徽宗聖濟經十卷
通真子續注脈賦一卷
脈要新括二卷
李大參家傷寒指南論一卷
嚴器之傷寒明理論四卷
王維一新鑄銅人腧穴鍼灸圖經三卷
高若訥素問誤文闕義一卷
傷寒類要四卷
徐夢符外科灸法論粹新書一卷
趙從古六甲天元運氣鈐二卷
丁德用醫傷寒慈濟集三卷
馬昌運黃帝素問入試秘寶七卷
王宗正難經疏義二卷
楊介存四時傷寒總病論六卷
僧文宥必效方三卷
陳師文校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五卷
陳氏經驗方五卷(不知名。)
唐慎微大觀經史證類備急本草三十二卷
王寔傷寒證治三卷
又局方續添傷寒證治一卷
郭稽中婦人產育保慶集一卷
裴宗元藥詮總辨三卷
孫用和傳家秘寶方五卷
錢乙小兒藥證直訣八卷
洪氏集驗方五卷不知名
李石司牧安驥集三卷
又司牧安驥方一卷
張渙小兒醫方妙選三卷
王俁編類本草單方三十五卷
趙鑄癉虐備急方一卷
李璆、張致遠瘴論二卷
鄭樵鶴頂方二十四卷
本草外類五卷
食鑒四卷
張杰子母秘錄十卷
王蘧經效癰疽方一卷
張銳雞峰備急方一卷
王世臣傷寒救俗方一卷
胡權治癰疽膿毒方一卷
錢竿海上名方一卷
何偁經驗藥方二卷
劉元寶神巧萬全方十二卷
黨永年摭醫新說三卷
史源治背瘡方一卷
王貺濟世全生指迷方三卷
王袞王氏博濟方三卷
王伯順小兒方三卷
漢東王先生小兒形證方三卷
胡愔補瀉內景方三卷
棲真子嬰孩寶鑑方十卷
蔣淮藥證病源歌五卷
成無已傷寒論一卷
朱旦傷寒論方一卷
沈虞卿衛生產科方一卷
沈柄產乳十八論(卷亡。)
溫舍人方一卷(不知名。)
黨禹錫嘉祐本草二十卷
劉方明幼幼新書四十卷
吳得夫集驗方七卷
馬延之馬氏錄驗方一卷
李朝正備急總效方四十卷
陳言三因病源方六卷
陳抃手集備急經效方一卷
張允蹈外科保安要用方五卷
史載之方二卷
夏德懋衛生十全方十三卷
陸游陸氏續集驗方二卷
卓伯融妙濟方一卷
胡元質總效方十卷
王璆百一選方二十八卷
朱端章衛生家寶方六卷
又衛生家寶產科方八卷
衛生家寶小兒方二卷
衛生家寶湯方三卷
楊倓楊氏家藏方二十卷
許叔微普濟本事方十二卷
胡氏經驗方五卷(不著名。)
備用方二卷(岳州守臣編,不著名氏。)
丘哲備急效驗方三卷
宋霖丹毒備急方三卷
黃環備問方二卷
王磧易簡方一卷
方導方氏集要方二卷
王世明濟世萬全方一卷
張松究源方五卷
董大英活幼悟神集二十卷
安慶集十卷
曾孚先保生護命集一卷
戴衍尊生要訣一卷
定齋居士五痔方一卷
李氏癰疽方一卷(不知名。)
集效方一卷
中興備急方二卷
灸經背面相二卷
神應鍼經要訣一卷
伯樂鍼經一卷
傷寒要法一卷
蘭室寶鑑二十卷
小兒秘要論一卷
紹聖重集醫馬方一卷
傳信適用方一卷
治未病方一卷
用藥須知一卷
治發背惡瘡內補方一卷
博濟嬰孩寶書二十卷
川玉集一卷
產後論一卷
沖和先生口齒論一卷
腳氣論一卷
靈苑方二十卷
秘寶方二卷
古今秘傳必驗方一卷
太醫西局濟世方八卷
產科經真環中圖一卷
陳幵醫鑒後傳一卷
陳蓬天元秘演十卷
龐安時難經解一卷
朱肱內外二景圖三卷
南陽活人書二十卷
席延賞黃帝鍼經音義一卷
莊綽膏肓腧穴灸法一卷
華氏中藏經一卷(靈寶洞主探微真人撰。)
劉溫舒內經素問論奧四卷
劉清海五藏類合賦一卷
耆婆五藏論一卷
劉皓眼論審的歌一卷
徐氏黃帝脈經指下秘訣一卷
平堯卿傷寒玉鑒新書一卷
傷寒證類要略二卷
董常南來保生回車論一卷
黃維聖濟經解義十卷
東軒居士衛濟寶書一卷
李檉傷寒要旨一卷
醫家妙語一卷
小兒保生要方三卷
湯民望嬰孩妙訣論三卷
伍起予外科新書一卷
癰疽方一卷
董汲腳氣治法總要一卷
程迥醫經正本書一卷
婁居中食治通說一卷
蘇頌校本草圖經二十卷
王懷隱太平聖惠方一百卷
姚和眾童子秘要論三卷
錢聞禮錢氏傷寒百問方一卷
閻孝忠重廣保生信效方一卷
劉甫十全博救方一卷
周應簡要濟眾方五卷
王素經驗方三卷
張田幼幼方一卷
劉彝贛州正俗方二卷
李端願簡驗方一卷
崔源本草辨誤一卷
晏傅正明效方五卷
葛懷敏神效備急單方一卷
沈括良方十卷
蘇沈良方十五卷(沈括、蘇軾所著。)
陳直奉親養老書一卷
文彥博藥准一卷
董汲旅舍備要方一卷
初虞世古今錄驗養生必用方三卷
龐安驗方書一卷
勝金方一卷
王趙選秘方二卷
右醫書類五百九部,三千三百二十七卷。
凡子類三千九百九十九部,二萬八千二百九十卷。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2-6-18 11:03 | 顯示全部樓層
<div class="feature">宋史   卷二百0八‧志第一百六十一  藝文七 集類四:一曰楚辭類,二曰別集類,三曰總集類,四曰文史類。
楚辭十六卷(楚屈原等撰。)
楚辭十七卷(後漢王逸章句。)
晁補之續楚辭二十卷
又變離騷二十卷
黃伯思翼騷一卷
洪興祖補註楚辭十七卷
考異一卷
周紫芝竹坡楚辭贅說一卷
朱熹楚辭集注八卷辨證一卷
黃銖楚辭協韻一卷
離騷一卷(錢杲之集傳。)
右楚辭十二部,一百四卷。
董仲舒集一卷
枚乘集一卷
劉向集五卷
王褒集五卷
揚雄集六卷
又二十四箴二卷
李尤集二卷
張衡集六卷
張超集三卷
蔡邕集十卷
諸葛亮集十四卷
曹植集十卷
魏文帝集一卷
王粲集八卷
陳琳集十卷
嵇康集十卷
阮林集十卷
張華集二卷
又詩一卷
江統集一卷
傅玄集一卷
束皙集一卷
張敏集二卷
潘岳集七卷
索靖集一卷
劉琨集十卷
陸機集十卷
陸雲集十卷
郭璞集六卷
蘭亭詩一卷
陶淵明集十卷
謝莊集一卷
顏延之集五卷
謝靈運集九卷
謝惠連集五卷
王僧達集十卷
鮑昭集十卷
江淹集十卷
王融集七卷
孔稚圭集十卷
謝朓集十卷
又詩一卷
顏之推稽聖賦一卷
梁簡文帝集一卷
昭明太子集五卷
沈約集九卷
又詩一卷
劉孝綽集一卷
劉孝威集一卷
吳均詩集三卷
何遜詩集五卷
庾肩吾集二卷
任昉集六卷
庾信集二十卷
又哀江南賦一卷
陳後主集一卷
江總集七卷
沈炯集七卷
徐陵詩一卷
張正見集一卷
唐太宗詩一卷
玄宗詩一卷
王績集五卷
許敬宗集十卷
任敬臣集十卷
宋之問集十卷
沈佺期集十卷
崔融集十卷
李嶠詩十卷
蘇味道詩一卷
杜審言詩一卷
徐鴻詩一卷
王勃詩八卷
又文集三十卷
雜序一卷
楊炯集二十卷
又拾遺四卷
盧照鄰集十卷
駱賓王集十卷
陳子昂集十卷
劉希夷詩四卷
趙彥昭詩一卷
崔湜詩一卷
武平一詩一卷
李乂詩一卷
孫逖集二十卷
張說集三十卷
又外集二卷
蘇頲集三十卷
張九齡集二十卷
李白集三十卷
嚴從中黃子三卷
毛欽一集三十卷
梁肅集二十卷
李翰集一卷
孟浩然詩三卷
王昌齡集十卷
崔顥詩一卷
廬象詩一卷
李适詩一卷
陶翰詩一卷
皇甫曾詩一卷
皇甫冉集二卷
嚴維詩一卷
祖詠詩一卷
丘為詩一卷
常建詩一卷
岑參集十卷
崔國輔詩一卷
則天中興集十卷
又別集一卷
太宗御集一百二十卷
真宗御集三百卷目十卷
又御集一百五十卷
仁宗御集一百卷目錄三卷
英宗御製一卷
神宗御筆手詔二十一卷
又御集一百六十卷
哲宗御製前後集共二十七卷
征宗御製崇觀宸奎集一卷
又宮詞一卷
阮籍集十卷
阮咸集一卷
王道珪注哀江南賦一卷
張庭芳注哀江南賦一卷
陸淳東皋子集略二卷
魏文正公時務策五卷
郭元振九諫書一卷
又安邦策三卷
李靖霸國箴一卷
王起注雀融寶圖贊一卷
許恭集十卷
任希右集十卷
王勃舟中纂序五卷
盧照鄰幽憂子三卷
駱賓王百道判二卷
李嶠新詠一卷
吳筠(一作「均」)集十一卷
杜甫小集六卷
薛蒼舒杜詩刊誤一卷
元結元子十卷
又琦玕子一卷
常袞詔集二十卷
賀知章入道表一卷
鮑防集五卷
又雜感詩一卷
令狐楚梁苑文類三卷
李司空論事十七卷
馮宿集十卷
邵說集十卷
杜元穎五題一卷
李紳批答一卷
劉軻翼孟三卷
李德裕窮愁志三卷
又雜賦二卷
平泉草木記一卷
段全緯集五卷
薛逢別集九卷
李虞仲制集四卷
柳冕集四卷
李程表狀一卷
李群玉後集五卷
又詩集二卷
令狐綯表疏一卷
夏侯韞與涼州書一卷
商璠丹陽集一卷
舒元輿文一卷
譚正夫文一卷
張○(一作「琛」)文一卷
來擇秣陵子集一卷
又集三卷
齊夔文一卷
暢當詩一卷
皇甫松大隱賦一卷
於武陵詩一卷
陸希聲頤山錄詩一卷
陸鸞集一卷
沈棲遠景台編十卷
袁皓集一卷
黃滔編略十卷
賈島小集八卷
費冠卿詩一卷
孟遲詩一卷
王德輿詩一卷
鄭谷宜陽集一卷
郁渾百篇一卷
周濆詩一卷
薛瑩洞庭詩一卷
李洞詩集三卷
丁棱詩一卷
朱鄴賦三卷
又詩三卷
盧延讓詩集一卷
楊弇詩一卷
賀蘭明吉集一卷
徐融集一卷
韋說詩一卷
劉綺莊集十卷
張琳集十卷
徐杲集八卷
宗嚴集一卷
薛逢賦四卷
又別紙十三卷
宋言賦一卷
郭賁體物集一卷
楊復恭行朝詩一卷
韓偓詩一卷
又入翰林後詩一卷
馮涓懷秦賦一卷
又集十三卷
龍吟集三卷
長樂集一卷
朱朴荊山子詩集四卷
又雜表一卷
孫郃小集三卷
楊士達擬諷諫集五卷
陳光詩一卷
吳仁璧詩一卷
戚同文孟諸集二十卷
王振詩一卷
嚴虔崧寶囊五卷
又表狀五卷
倪明基詩一卷
李洪皋集二卷
又表狀一卷
韋文靖箋表一卷
崔昇魯史分門屬類賦一卷
韋鼎詩一卷
孫該詩一卷
衛單詩一卷
蔡融詩一卷
來鵬詩一卷
謝璧賦一卷
又詩集四卷
策林十卷
詠高士詩一卷
沃山焦山賦一卷
扈蒙鰲山集二十卷
毛欽一文二卷
張友正文一卷
南卓集一卷
陳陶文錄十卷
封鰲翰稿八卷
胡會集十卷
李商隱賦一卷
又雜文一卷
劉鄴集四卷
又從事三卷
陳(一作「劉」)黯集一卷
陳汀五源文集三卷
又賦一卷
張次宗集六卷
劉三復景台雜編十卷
又問遺集三卷
別集一卷
王嘏集十卷
倪曙獲稿集三卷
又賦一卷
皮日休別集七卷
陸龜蒙詩編十卷
又賦六卷
錢珝制集十卷
又舟中錄二十卷
楊夔集五卷
又賦一卷
冗書十卷
冗餘集十卷
鄭昌士白岩集五卷
又詩集十卷
程遜集十卷
溫庭筠漢南真稿十卷
又集十四卷
握蘭(一作「簡」)集三卷
記室備要三卷
詩集五卷
崔嘏管記集十卷
蔣文彧記室定名集三卷
盧肇愈風集十卷
又大統賦注六卷
海潮賦一卷
通屈賦一卷
鄭賓(一作「寶」)行宮集十卷
張澤飲河集十五卷
劉宗(一作「榮」)望制集八卷
陸扆禁林集七卷
張玄晏集二卷
李稹鼎國集三卷
高駢集三卷
顧雲集遺十卷
又賦二卷
啟事一卷
苕(一作「昭」)亭雜筆五卷
篡新文苑十卷
苕(一作「昭」)川總載十卷
康軿九筆雜編十五卷
樂朋龜集七卷
又綸閣集十卷
徐寅別集五卷
吳融賦集五卷
崔致遠筆耕集二十卷
又別集一卷
崔遘集二卷
羅袞集二卷
李山甫雜賦二卷
李磎集四卷
羊昭業集十五卷
章震肥川集十卷
又磨盾集十卷
李景略南燕染翰二十卷
孫郃孫子文篡四十卷
汪文蔚集三卷
劉韜美從軍集四十卷
郭子儀表奏五卷
顏真卿集十五卷
元結集十卷
李峴詩一卷
常袞集三十三卷
又集十卷
韋應物集十卷
高適詩集十二卷
李嘉祐詩一卷
張謂詩一卷
盧綸詩一卷
李端詩三卷
耿緯詩三卷
司空文明集一卷
韓翃詩五卷
錢起詩十二卷
郎士元詩二卷
張繼詩一卷
陸贄集二十卷
王仲舒制集二卷
羊士諤詩一卷
雍裕之詩一卷
裴度集二卷
武元衡詩三卷
權德輿集五十卷
韓愈集五十卷
又遺文一卷
昌黎文集序傳碑記一卷
西掖雅言五卷
祝充韓文音義五十卷
朱熹韓文考異十卷
樊汝霖譜注韓文四十卷
洪興祖韓文年譜一卷
韓文辨證一卷
方菘卿韓集舉正一卷
柳宗元集三十卷
張敦頤柳文音辨一卷
劉禹錫集三十卷
又外集十卷
呂溫集十集
李觀集五卷
李賀集一卷
又外集一卷
歐陽詹集一卷
歐陽袞集一卷
張籍集十二卷
孟東野詩集十卷
李翱集十二卷
皇甫湜集八卷
賈島詩一卷
盧仝詩一卷
劉叉詩一卷
沈亞之詩十二卷
樊宗師集一卷
吳武陵詩一卷
張碧詩一卷
又歌行一卷
包幼正詩一卷
朱放詩二卷
符載集二卷
鮑溶歌詩五卷
李益詩一卷
李約詩一卷
熊孺登詩一卷
蔣防集一卷
崔元翰集十卷
張登集六卷
竇叔向詩一卷
竇鞏詩一卷
穆員集九卷
殷堯藩詩一卷
獨孤及集二十卷
張仲素詩一卷
劉言史詩十卷
章孝標集七卷
莊南傑雜歌行一卷
朱灣詩一卷
張祐詩十卷
李絳文集六卷
元稹集四十八卷
又元相逸詩二卷
趙暘詩一卷
白居易長慶集七十一卷
袁不約詩一卷
施肩吾集十卷
李甘集一卷
朱慶餘詩一卷
李程集一卷
王涯翰林歌詞一卷
令狐楚表奏二卷
又歌詩一卷
李涉詩一卷
楊巨源詩一卷
喻鳧詩一卷
薛瑩詩一卷
牛僧孺集五卷
李紳詩三卷
李德裕集二十卷
又別集十卷
記集二卷
姑臧集五卷(德裕翰苑所作。)
杜牧集二十卷
溫庭筠集七卷
段成式集七卷
薛能詩集十卷
崔嘏制誥十卷
薛逢詩一卷
馬載詩一卷
姚鵠詩一卷
顧況集十五卷
顧非熊詩一卷
裴夷直詩二卷
項斯詩一卷
劉駕古風詩一卷
李廓詩一卷
韓宗詩一卷
李遠詩一卷
曹鄴古風詩二卷
許渾詩集十二卷
姚合詩集十卷
李頻詩一卷
李郢詩一卷
雍陶詩集三卷
於鄴詩十卷
陸暢集一卷
劉得仁詩集一卷
趙嘏編年詩二卷
孫樵集三卷
儲嗣宗詩一卷
李鍇詩一卷
鄭巢詩一卷
鄭嵎津陽門詩一卷
李殷古風詩一卷
盧肇文標集三卷
李商隱文集八卷
又四六甲乙集四十卷
別集二十卷
詩集三卷
劉滄詩一卷
於鵠詩一卷
鄭畋集五卷
又詩集一卷
論事五卷
皮日休文藪十卷
胥台集一卷
吊江都賦一卷
劉蛻集十卷
李昌符詩一卷
侯圭江都賦一卷
沈光詩集一卷
陸龜蒙集四卷
喻坦之集一卷
周賀詩一卷
曹唐詩三卷
許棠詩集一卷
獨孤霖玉堂集二十卷
李山甫詩一卷
胡曾詠史詩三卷
又詩一卷
張喬詩一卷
王棨詩一卷
於濆古風詩一卷
聶夷中詩一卷
林寬詩一卷
薛廷珪鳳閣書詞十卷
羅虬比紅兒詩十卷
羅鄴詩一卷
羅隱湘南應用集三卷
又淮海寓言七卷
甲乙集三卷
外集詩一卷
啟事一卷
讒本三卷
讒書五卷
崔道融集九卷
高駢詩一卷
顧雲編稿十卷
又鳳策聯華三卷
司空圖一鳴集三十卷
崔塗詩一卷
崔魯詩一卷
林嵩詩一卷
王駕詩六卷
唐彥謙詩集二卷
方干詩二卷
徐凝詩一卷
周朴詩一卷
陳陶詩十卷
王貞白集七卷
陸希聲君陽遁叟山集記一卷
鄭渥詩一卷
鄭雲叟擬峰集二卷
杜甫詩二十卷
又外集一卷
杜詩標題三卷(題鮑氏,不知名。)
王維集十卷
賈至集十卷
又詩一卷
儲光義集二卷
綦毋潛詩一卷
劉長卿集二十卷
蕭穎士集十卷
李華集二十卷
秦系秦隱君詩一卷
張鼎詩一卷
程晏集十卷
李華集二十卷
張南史詩一卷
陳黯集一卷
杜荀鶴唐風集二卷
嚴郾詩一卷
李溪奏議一卷
吳融集五卷
褚載詩一卷
曹松詩一卷
翁承贊詩一卷
張○詩一卷
孫郃集二卷
秦韜玉集三卷
鄭谷詩三卷
又詩一卷
屓○外集一卷
韓偓香奩小集一卷
又別集三卷
王轂詩三卷
裴說詩一卷
李雄詩三卷
說李中集三卷
李善夷集六卷
黃璞集五卷
孫元晏六朝詠史詩一卷
竇永賦一卷
閻防詩一卷
王季友詩一卷
林藻集一卷
劉憲詩一卷
朱景玄詩一卷
蘇拯詩一卷
王建集十卷
楊炎集十卷
唐於公異奏記一卷
信陵詩一卷
劉商集十卷
戎昱集五卷
戴叔倫述稿十卷
張韋詩一卷
陳羽詩一卷
李慎詩一卷
劉威詩一卷
邵謁詩一卷
鄭昌士四六集一卷
柳倓詩一卷
任翻詩一卷
楊衡詩一卷
文丙詩一卷
皮氏玉笥集一卷(不知作者。)
黃滔莆陽黃御史集二卷
黃寺丞詩一卷(不著名,題唐人。)
蘆中詩二卷(不知作者。)
李琪金門集十卷
韋莊浣花集十卷
諫草一卷
殷文圭冥搜集二十卷
又登龍集十五卷
孫晟集五卷
李崧真珠集一卷
高輦崑玉集一卷
馬幼昌集四卷
林鼎吳江應用二十卷
王叡炙轂子三卷
又聊珠集五卷
周延禧百一集二十卷
沈文昌集二十卷
張沈一飛集三卷
呂述東平小集三卷
馮道集六卷
又河間集五卷
詩集十卷
李松錦囊集三卷
又別集一卷
王仁裕乘輅集五卷
又紫閣集五卷
紫泥集十二卷
紫泥後集四十卷
詩集十卷
公乘億珠林集四卷
又華林集三卷
集七卷
賦十二卷
王超洋源集十卷
又鳳鳴集三卷
孫開物集十六卷
李琪應用集三卷
崔拙集二卷
李愚白沙集十卷
又五書一卷
丘光業詩一卷
錢鏐吳越石壁記一卷
孫光憲荊台集四十卷
又筆傭集十卷
紀遇詩十卷
鞏湖編翫三卷
橘齊集二卷
和凝演論集三十卷
又遊藝集五十卷
紅藥編五卷
賈緯草堂集二十卷
又續草堂集十五卷
張正西掖集三十卷
陳九疇集五卷
韋莊諫疏箋表四卷
楊懷玉忘筌集三卷
王倓後集十卷
喬諷集十卷
李洪茂集十卷
毛文晏昌城後寓集十五卷
又西閣集十卷
東壁出言三卷
杜光庭廣成集一百卷
又壺中集三卷
庚傳昌金行啟運集二十卷
李堯夫梓潼集二十卷
勾令言玄舟集十二卷
童九齡潼江集二十卷
王朴翰苑集十卷
李瀚丁年集十卷
塗昭良集八卷
李昊蜀祖經緯略一百卷
又樞機集二十卷
商文圭從軍稿二十卷
又鏤冰錄二十卷
筆耕詞二十卷
游恭東里集三卷
又廣東里集二十卷
短兵集三卷
朱潯昌吳啟霸集三十卷
沈松錢金集八卷
郭昭度芸閣集十卷
李氏金台鳳藻集五十卷
李為光斐然集五卷
程簡之金鏤集十二卷
沈顏陵陽集五卷
又聱書十卷
解聱十五卷
程柔安居雜着十卷
陳濬揖讓錄七卷
李煜集十卷
又集略十卷
詩一卷
宋齊丘祀玄集三卷
孫晟續古闕文一卷
陳致雍曲台奏議集二十卷
孟拱辰鳳苑集三卷
湯筠戎機集五卷
喬舜擬謠十卷
張安石詩一卷
趙摶歌詩二卷
方納遠華集一卷
韋藹詩一卷
張杰詩一卷
謝磻隱雜感詩二卷
戴文(一作「乂」)迴文詩一卷
守素先生遺榮詩集三卷
譚藏用詩一卷
羅紹威政余詩集一卷
章碣詩一卷
商緒潛陽詩集三卷
熊惟簡湘西詩集三卷
李明詩集五卷
郭鵬詩一卷
孟賓子金鰲詩集二卷
李叔文(一作「父」)詩一卷
王希羽詩一卷
廖光圖詩集二卷
廖凝詩集七卷
廖邈詩集二卷
廖融詩集四卷
王梵志詩集一卷
左紹沖集三卷
熊皦屠龍集五卷
章(一作「辛」)郾詩一卷
朱存金陵覽古詩二卷
韓溉詩一卷
高蟾詩二卷
孫魴詩集三卷
成文干詩集五卷
吳蛻一字至七字詩二卷
羅浩源廬山雜詠詩一卷
王遒(一作「遵」)詠史一卷
冀訪詠史十卷
孫玄晏覽北史三卷
崔道融申唐詩三卷
杜輦詠唐史十卷
趙容(一作「谷」)刺賢詩一卷
閻承琬詠史三卷
六朝詠史六卷
童汝為詠史一卷
陸元皓詠劉子詩三卷
高邁賦一卷
謝觀賦集八卷
蔣防賦集一卷
俞岩賦集一卷
侯圭賦集五卷
鄭瀆賦二卷
王翃賦集二卷
賈嵩賦集三卷
蔣凝賦集三卷
桑維翰賦二卷
林絢大統賦二卷
大紀賦三卷
李希運兩京賦一卷
崔葆數賦十卷
毛濤(一作「鑄」)渾天賦一卷
劉惲悲甘陵賦一卷(張龍泉、章孝標註。)
盧獻卿愍征賦一卷
張瑩(一作「策」)吊梁(「梁」下或有「郊」字)賦一卷
王朴樂賦一卷
趙鄰幾禹別九州賦三卷
魯褒錢神論一卷
潘詢注才命論一卷
錢棲業太虛潮論一卷
杜光庭三教論一卷
大寶論一卷
丁友亮唐興替論一卷
丘光庭海潮論一卷
趙昌嗣海潮論一卷
九證心戒一卷
杜嗣先兔園策十卷
鄭寬百道判一卷
吳康仁判一卷
崔銳判一卷
趙璘表狀一卷
李善夷表集一卷
鄭嵎表狀略三卷
彭霽啟狀一卷
鄭氏貽孫集四卷
張濬表狀一卷
趙鄰幾禹別九州賦三卷
李巨川啟狀二卷
鄭准渚宮集四卷
李翥魚化集一卷
樊景表狀集一卷
羅貫啟狀二卷
梁震表狀一卷
趙仁拱潛龍筆職三卷
黃台江西表狀二卷
周慎辭表狀五卷
郭洪記室袖中備要三卷
金台倚馬集九卷
擬狀制集三卷
章表分門一卷
兩制珠璣集二卷
搢紳集三卷
蓬壺集一卷
忘機子五卷(並不知作者。)
張昭嘉善集五十卷
高錫簪履編七卷
王祐集二十卷
羅處約東觀集十卷
郭贄文懿集三十卷
陳摶釣潭集二卷
王溥集二十卷
趙上交集二十卷
薛居正集三十卷
竇儀端揆集四十五卷
白稹集十卷
徐鉉質論一卷
蘇易簡章表十卷
李昉集五十卷
朱昂集三十卷
王旦集二十卷
鞠常集二十卷
李瑩集十卷
梁周翰翰苑制草集二十卷
王禹偁制誥集十二卷
韓乂奏議三卷
楊億虢略集七卷
劉宜集一卷
楊徽之集五卷
趙師民儒林舊德集三十卷
丘旭詩一卷
又賦一卷
曾致堯直言集一卷
張翼詩一卷
韋文化韶程詩一卷
趙晟金山詩一卷
李度策名詩一卷
楊日嚴集十卷
趙抃成都古今集三十卷
宋敏求書闈前後集西垣制詞文集四十八卷
呂惠卿文集一百卷
又奏議一百七十卷
龔鼎臣諫草三卷
程師孟文集二十卷
又奏議十五卷
楊繪文集八十卷
張方平玉堂集二十卷
王洙昌元集十卷
承干文集十卷
田況文集三十卷
鄧綰治平文集三十卷
又翰林制集十卷
西垣制集三卷
奏議二十卷
雜文詩賦五十卷
劉彝明善集三十卷
又居易集二十卷
趙世繁歌詩十卷
張詵文集十卷
又奏議三十卷
韓絳文集五十卷
又內外製集十三卷
奏議三十卷
龐元英文集三十卷
李常文集六十卷
又奏議二十卷
孫覺文集四十卷
又奏議十二卷
外集十卷
呂公孺詩集奏議二十卷
熊本文集三十卷
又奏議二十卷
傳堯俞奏議十卷
葉康直文集十卷
李承之文集三十卷
又奏議二十卷
盧秉文集十卷
又奏議三十卷
晃補之雞肋集一百卷
王庠文集五十卷
劉紋集六十卷
孔文仲文集五十卷
孔武仲奏議二卷
蒲宗孟文集奏議七十卷
張利一奏議三卷
喬執中古律詩賦十五卷
又雜文碑誌十卷
趙仲庠內外製十卷
又雜文五十卷
制誥表章十卷
趙仲銳文集十卷
李之純文集二十卷
又奏議五卷
趙世逢英華集十卷
李清臣文集一百卷
又奏議三十卷
李新集四十卷
沈洙文集十卷
杜紘文集二十卷
又奏議十卷
後山集三十卷
曾肇元祐制集十二卷
又曲阜外集三十卷
張舜民書墁集一百卷
王存文集五十卷
李昭集三十卷
蔣之奇荊溪前後集八十九卷
又別集九卷
北扉集九卷
西樞集四卷
卮言集五卷
芻言五十篇
舒亶文集一百卷
龔原文集七十卷
又潁川唱和詩三卷
安燾文集四十卷
又奏議十卷
張商英文集一百卷
蔡肇文集三十卷
劉跂集二十卷
秦敏學集二卷
曾孝廣文集二十卷
張閣文集二十卷
吳居厚文集一百卷
又奏議一百二十卷
呂益柔文集五十卷
又奏議一卷
姚祐文集六十卷
又奏議二十卷
上官均文集五十卷
又奏議十卷
葉煥繼明集一卷
趙仲御東堂集一卷
李長民汴都賦一卷
鮑慎由文集五十卷
游酢文集十卷
劉安世文集二十卷
許安國詩三卷
唐恪文集八十卷
譚世勣文集三十卷
又奏議二十一卷
外製五卷
師陶集二卷
孫希廣樵漁論三卷
竇夢證東堂集三卷
恭翔集十卷
又表奏集十卷
盧文度集二卷
崔氏干旟錄六卷
李慎儀集十二卷
唐鴻集五卷
青蕪編集一卷
陳光圖集七卷
李洪源集二卷
酈炎文四篇
沈彬閒居集十卷
羅隱後集二十卷
又汝江集三卷
歌詩十四卷
吳越掌書記集三卷
熊皎南金集二卷
龔霖詩一卷
倪曉賦一卷
譚用之詩一卷
扈載集五卷
南唐李後主集十卷
宋齊丘文傳十三卷
徐鍇集十五卷
馮延巳陽春錄一卷
田霖四六一卷
潘佑榮陽集二十卷
左偃鍾山集一卷
張為詩一卷
徐寅探龍集五卷
張麟答輿論三卷
楊九齡桂堂編事二十卷
蔡崑詩一卷
廖正圖詩一卷
劉昭禹詩一卷
孫魴詩五卷
李建勛集二十卷
杜田注杜詩補遺正繆十二卷
薛倉舒杜詩補遺五卷
續注杜詩補遺八卷
洪興祖杜詩辨證二卷
范質集三十卷
趙普奏議一卷
李瑩集一卷
陶谷集十卷
王佑襄陽風景古蹟詩一卷
柳開集十五卷
徐鉉集三十二卷
湯悅集三卷
宋白集一百卷
又柳枝詞一卷
賈黃中集三十卷
李至集三十卷
張洎集五十卷
李咨集二十卷
楊朴詩一卷
潘閬詩一卷
羅處約詩一卷
李光輔集一卷
王操詩一卷
盧稹曲肱編六卷
趙湘集十二卷
古成之集三卷
章士廉集二卷
張君房野語三卷
李九齡詩集一卷
廖氏家集一卷
王禹偁小畜集三卷
又外集二十卷
承明集十卷
別集十六卷
田錫集五十卷
又別集三卷
奏議二卷
魏野草堂集二卷
又鉅鹿東觀集十卷
張詠集十卷
寇準詩三卷
又巴東集一卷
丁謂集八卷
又虎丘錄五十卷
刀筆集二卷
青衿集三卷
知命集一卷
胡旦集十六卷
陳靖集十卷
晁迥昭德新編三卷
穆修集三卷
熊知至集一卷
劉隨諫草二十卷
林逋詩七卷
又詩二卷
柴慶集十卷
劉夔應制一卷
謝伯初詩一卷
呂祐之集二十卷
錢惟演擁旄集五卷
陳堯佐愚丘集二卷
又潮陽新編一卷
石介集二十卷
夏竦集一百卷
又策論十三卷
宋庠緹巾集十二卷
又操縵集六卷
連珠一卷
王隨集二十卷
石延年詩二卷
宋郊文集四十四卷
宋祁集一百五十卷
又濡削一卷
刀筆集二十卷
西川猥稿三卷
鄭文寶集三十卷
楊億蓬山集五十四卷
又武夷新編集二十卷
潁陰集二十卷
刀筆集二十卷
別集十二卷
汝陽雜編二十卷
鑾坡遺札十二卷
劉筠冊府應言集十卷
又榮遇集二十卷
中山刀筆集三卷
表奏六卷
肥川集四卷
韓丕詩三卷
种放集十卷
李介种放江南小集二卷
柴成務集二十卷
孫何集四十卷
孫僅詩一卷
許申集一卷
錢易集六十卷
高弁集三卷
錢昭度詩一卷
唐異詩集一卷
江為詩一卷
李畋集十卷
張餗集三卷
張景集二十卷
郭震集四卷
鄭脩集一卷
許允豹詩一卷
劉若沖永昌應制集三卷
陳漸集十五卷
陳充民士編二十卷
錢彥遠諫垣集三十卷
又諫垣遺稿五卷
齊唐集三十卷
又策論十卷
鮑當集一卷
又後集一卷
何涉治道中術六卷
仲訥集十二卷
梅堯臣集六十卷
又後集二卷
畢田詩一卷
楊備姑蘇百題詩三卷
宋綬常山秘殿集三卷
又托居集五卷
常山遺札三卷
許推官吟一卷
袁陟廬山四游詩一卷
又金陵訪古詩一卷
魯交集三卷
鄭伯玉詩一卷
顏太初集十卷
范仲淹集二十卷
又別集四卷
尺牘二卷
奏議十五卷
丹陽編八卷
呂申公試卷一卷
杜衍詩一卷
丘濬觀時感事詩一卷
困編一卷
晏殊集二十八卷
又臨川集三十卷
詩二卷
二府集十五卷
二府別集十二卷
北海新編六卷
平台集一卷
胡宿集七十卷
又制詞四卷
包拯奏議十卷
廖偁朱陵編一卷
戴真詩二卷
錢藻賢良策五卷
蘇舜欽集十六卷
張伯玉蓬萊詩二卷
孫復集十卷
周曇詠史詩八卷
尹洙集二十八卷
崔公度感山賦一卷
燕肅詩二卷
尹源集六卷
又幕中集十六卷
葉清臣集十六卷
李淑書殿集二十卷
又筆語十五卷
龍昌期集八卷
田況策論十卷
蔣康叔小集一卷
張俞集二十六卷
寇隨詩一卷
王琪詩二十卷
狄遵度集十卷
黃亢集十二卷
李問詩一卷
李祺刀筆集十五卷
又象台四六集七卷
陳亞藥名詩一卷
黃通集三卷
湛俞詩一卷
江休復集四十卷
王回集十卷
蘇洵集十五卷
又別集五卷
李泰伯直講集三十三卷
又後集六卷
黃庶集六卷
劉輝集八卷
王同集十卷
王令集二十卷
又廣陵文集六卷
余靖集二十卷
又諫草三卷
孫沔集十卷
劉敞集七十五卷
蔡襄集六十卷
又奏議十卷
歐陽脩集五十卷
又別集二十卷
六一集七卷
奏議十八卷
內外製集十一卷
從諫集八卷
韓琦集五十卷
又諫垣存稿三卷
富弼奏議十二卷
又札子十六卷
呂誨集十五卷
又章奏二十卷
趙抃南台諫垣集二卷
又清獻盡言集二卷
元絳玉堂集二十卷
又玉堂詩十卷
鄭獬集五十卷
王陶詩三十卷
又集五卷
宋敏求東觀絕筆二十卷
晁端友詩十卷
程師孟長樂集一卷
陶弼集十五卷
強至集四十卷
邵雍集二十卷
張載集十卷
張先詩二十卷
陳襄集二十五卷
又奏議一卷
曾鞏元豐類稿五十卷
又別集六卷
續稿四十卷
揚蟠詩二十卷
袁思正集六卷
晁端忠詩一卷
章望之集四十卷
又集十一卷
吳頎詩一卷
劉渙詩十二卷
吳孝宗集二十卷
呂南公灌園集三十卷
王韶奏議六卷
李師中詩三卷
楊繪諫疏七卷
傅翼之集一卷
任大中集三卷
方子通詩一卷
王震元豐懷遇集七卷
張徽集三卷
又北閩詩一卷
王無咎集十五卷
司馬光集八十卷
又全集一百十六卷
龔鼎臣集五十卷
文彥博集三十卷
又顯忠集二卷
王安石集一百卷
張方平集四十卷
又進策九卷
王珪集一百卷
范鎮諫垣集十卷
又奏議二卷
程顥集四卷
朱光庭奏議三卷
范祖禹集五十五卷
王岩叟集四十卷
趙瞻集二十卷
又奏議十卷
楊傑集十五卷
又別集十卷
鮮于侁集二卷
蘇頌集七十二卷
又略集一卷
劉攽集六十卷
王剛中文集六卷
顏復集十三卷
孔平仲詩戲一卷
劉摯集四十卷
邢居實呻吟集一卷
陳軒綸閣編六卷
又榮名集二卷
臨訂集六卷
陳敦詩六卷
陳先生揭陽集十卷(不知名)
劉定詩一卷
許彥國詩三卷
張重集八卷
王定民雙誨編二十四卷
何宗元十議三卷
張公庠詩一卷
韋驤集十八卷
又賦二十卷
李清臣集八十卷
又進策五卷
程頤集二十卷
蘇軾前後集七十卷
奏議十五卷
補遺三卷
南徵集一卷
詞一卷
南省說書一卷
應詔集十卷
內外製十三卷
別集四十六卷
黃州集二卷
續集二卷
和陶詩四卷
北歸集六卷
儋耳手澤一卷
年譜一卷(王宗稷編。)
蘇轍欒城集八十四卷
應詔集十卷
策論十卷
均陽雜着一卷
黃庭堅集三十卷
樂府二卷
外集十四卷
書尺十五卷
陳師道集十四卷
又語業一卷
秦觀集四十卷
蔣之奇集一卷
曾布集三十卷
呂惠卿集五十卷
曾肇集四十卷
又奏議十二卷
西垣集十二卷
庚辰外製集三卷
內製集五卷
張來集七十卷
又進卷十二卷
李昭玘集三十卷
晁補之集七十卷
李廌集三十卷
蔡肇集六卷
又詩三卷
呂陶集六十卷
張舜民集一百卷
張商英集十三卷
鄭俠集二十卷
錢惟演伊川集五卷
陳簡能集一卷
馮京潛山文集一卷
陳舜俞集三十卷
又治說十卷
應制策論一卷
金君卿集十卷
劉煇東歸集十卷
王安國集六十卷
又序言八卷
王安禮集二十卷
范純仁忠宣集二十卷
又彈事五卷
國論五卷
韓維南陽集三十卷
又潁邸記室集一卷
奏議一卷
李復潏水集四十卷
傅堯俞集十卷
丁騭奏議二十卷
又奏議一卷
陳師錫奏議一卷
彭汝礪鄱陽集四十卷
龔夬奏議一卷
范百祿榮國集五十卷
又奏議六卷
內製五卷
外製五卷
鄒浩文卿集四十卷
郭祥正集三十卷
陳瓘集四十卷
又責沈一卷
諫垣集三卷
四明尊堯集五卷
了齋親筆一卷
尊堯余言一卷
李新集四十卷
吳栻蜀道紀行詩三卷
又菴峰集一卷
徐積集三十卷
任伯雨戇草二卷
又乘桴集三卷
葛次仲集句詩三卷
鄭少微策六卷
石柔橘林集十六卷
謝逸集二十卷
又溪堂詩五卷
謝○集十卷
陸純集一卷
張勵詩二十卷
廖正一集八卷
韓筠集一卷
張勸詩二卷
王采南陔集一卷
楊天惠集六十卷
劉跋集二十卷(王家撰。)
唐庚集二十二卷
馬存集十卷
又經濟集十二卷
朱服集十三卷
毛滂集十五卷
李樵詩二卷
朱淢集十二卷
劉玨奏議一卷
崔鶠集三十卷
李若水集十卷
梅執禮集十五卷
晁說之集二十卷
楊時集二十卷
又龜山集三十五卷
李朴集二十卷
王安中集二十卷
徐俯集三卷
呂本中詩二十卷
翟汝文集三十卷
汪藻集六十卷
程俱集三十四卷
李綱文集十八卷
趙鼎得全居士集二卷
又忠正德文集十卷
朱勝非奏議十五卷
綦崇禮北海集六十卷
葉夢得石林集一百卷
又奏議十五卷
建康集八卷
孫覿鴻慶集四十二卷
汪伯彥後集二十五卷
又續編一卷
胡銓澹菴集七十卷
李光前後集三十卷
張澂澹岩集四十卷
李邴草堂後集二十六卷
饒節倚松集十四卷
吳則禮集十卷
韓駒陵陽集十五卷
又別集三卷
傅察集三卷
趙鼎臣竹隱畸士集四十卷
趙育酒隱集三卷
曾匪集十六卷
陳東奏議一卷
章誼奏議二卷
又文集二十卷
劉安世元城盡言集十三卷
許景衡橫塘集三十卷
田書集二卷
劉弇龍雲集三十二卷
慕容彥逢集三十卷
李端叔姑溪集五十卷
又後集二十卷
米芾山林集拾遺八卷
倪濤玉溪集二十二卷
張彥實東窗集四十卷
又詩十卷
劉一止苕溪集五十五卷
王賞玉台集四十卷
馮時行縉雲集四十三卷
高登東溪集十二卷
仲並浮山集十六卷
王洋東牟集二十九卷
關注集二十卷
葛立方歸愚集二十卷
曹勛松隱集四十卷
辛次膺奏議二十卷
又箋表十卷
周麟之海陵集二十三卷
王鎡集二十三卷
任古拙齋遺稿三卷
任正言小丑集十二卷
又續集五卷
張積鶴鳴先生集四十一卷
呂大臨玉溪先生集二十八卷
胡恭政議進稿一卷
葉訪所業二卷
勾滋達齋文集七卷
吳正肅制科文集十卷
王發元祐進本制舉論十卷
呂頤浩忠穆文集十五卷
張元干蘆川詞二卷
三顧隱客文集十一卷
文選精理二十卷
岳陽黃氏靈仙集十五卷(以上不知名。)
宋初梅花千詠二卷
易安居士文集七卷(宋李格非女撰。)
又易安詞六卷
辛棄疾長短句十二卷
又稼軒奏議一卷
吳楚紀行一卷(宋峽州守吳氏撰,不知名。)
劉子翬屏山集二十卷
劉珙集九十卷
又附錄四卷
鄧良能書潛集三十卷
游桂畏齋集二十二卷
王十朋南遊集二卷
又後集一卷
史浩真隱漫錄五十卷
洪适盤洲集八十卷
洪遵小隱集七十卷
洪邁野處猥稿一百四卷
又瓊野錄三卷
劉儀鳳奇堂集三十卷
又樂府一卷
羅願小集五卷
張嵲紫微集三十卷
周紫芝太倉稊米集七十卷
毛開樵隱集十五卷
張行成觀物集三十卷
倪文舉綺川集十五卷
張嗣良敝帚集十四卷
韓元吉愚戇錄十卷
又南澗甲乙稿七十卷
宋汝為忠嘉集一卷
又後集一卷
陳熙甫奏札一卷
陳康伯葛谿集三十卷
陳恬澗上卷三十卷
汪中立符桂錄三卷
王萊龜湖集十卷
何暹蒙野集四十九卷
曹彥章箕潁集一十卷
孫應時燭湖集十卷
沈與求龜溪集十二卷
呂祖儉大愚集十一卷
顏師魯文集四十四卷
陳峴東齋表奏二卷
聶冠卿蘄春集十卷
沈夏文集二十卷
陳正伯書舟雅詞十一卷
劉給事文集一卷
鄧忠臣文集十二卷
賀鑄慶湖遺老集二十九卷
林栗集三十卷
又奏議五卷
龔茂良靜泰堂集三十九卷
周必大詞科舊稿三卷
又掖垣類稿七卷
玉堂類稿二十卷
政府應制稿一卷
歷官表奏十二卷
省齋文稿四十卷
別稿十卷
平園續稿四十卷
承明集十卷
奏議十二卷
雜著述二十三卷
書稿十五卷
附錄五卷
朱松韋齋集十二卷
又小集一卷
朱熹前集四十卷
後集九十一卷
續集十卷
別集二十四卷
張栻南軒文集四十八卷
呂祖謙集十五卷
又別集十六卷
外集十六卷
附錄三卷
汪應辰翰林詞章五卷
鄭伯熊集三十卷
鄭伯英集二十六卷
陸九淵象山集二十八卷
又外集四卷
潘良貴集十五卷
林待聘內外製十五卷
吳鎰敬齊集三十二卷
沈樞宜林集三十卷
吳芾湖山集四十三卷
又別集一卷
和陶詩三卷
附錄三卷
當塗小集八卷
吳天驥鳳山集十二卷
雍焯過溪前集二十卷
又後集三卷
趙彥端介菴集十卷
又外集三卷
介菴詞四卷
龐謙孺白蘋集稿四卷
李迎遺稿一卷
謝諤江行雜着三卷
曾豐樽齋緣督集十四卷
陳傅良止齋集五十二卷
陳亮集四十卷
又外集詞四卷
蔡幼學育德堂集五十卷
曾煥毅齋集十八卷
又台城丙稿四卷
南城集十八卷
曾習之詩文二卷
蘇元老文集三十二卷
彭克玉壺梅花三百詠一卷
王景文集四十卷
劉安上文集四十卷
劉安節文集五卷
周博士文集十卷(不知名。)
黃季岑三餘集十卷
吳億溪園自怡集十卷
周邦彥清真居士集十一卷
程大昌文集二十卷
蘇籀雙溪集十一卷
楊椿芸室文集七十五卷
蔣邁桂齋拙稿二卷
又施正憲遺稿二卷
丘崇文集十卷
羅適赤城先生文集十卷
王灼頤室文集五十七卷
余安行石月老人文集三十五卷
陸游劍南續稿二十一卷
又渭南集五十卷
費氏芸山居士文集二十一卷(不知名。)
李正民大隱文集三十卷
杜受言碔砆集十三卷
鄧肅栟櫚集二十六卷
胡安國武夷集二十二卷
胡寅斐然集二十卷
程敦儒寵堂集六十八卷
又後集二十卷
朱翌集四十五卷
又詩三卷
廖剛高峰集十七卷
趙令畤安樂集三十卷
陸九齡文集六卷
周孚鈆刀編三十二卷
玉堂梅林文集二十卷
又雲溪類集三十卷
李璜櫱菴文集十二卷
江公望釣台棄稿十四卷
吳沈環溪集八卷
月湖信筆三卷(不知作者。)
趙雄奏議二十卷
許開志隱類稿二十卷
項安世丙辰悔稿四十七卷
趙逵棲雲集二十五卷
黃策集四十卷
連寶學奏議二卷(不知名。)
衛膚敏諫議遺稿二卷
姜夔白石叢稿十卷
陳伯魚澹齋草紙目錄四十二卷
彭龜年止堂集四十七卷
彭鳳梅坡集五卷
李彌遜筠溪集二十四卷
龔日華北征讜議十二卷
蕭之敏直諒集三卷
李士美北門集四卷
劉清之文集二十三卷
葉適文集二十八卷
周南山房集五卷
王秬復齋制表一卷
倪思奏議二十六卷
又歷官表奏十卷
翰林奏草一卷
翰林前稿二十卷
翰林後稿二卷
畢仲游文集五十卷
王之道相山居士文集二十五卷
又相山長短句二卷
王從三近齋余錄五卷
謝伋藥寮叢稿二十卷
羅點奏議二十三卷
李蘩奏議二卷
詹儀之奏議二卷
胡孰萬石書一卷
周行己集十九卷
鮑欽止集二十卷
黃裳集六十卷
林敏功集十卷
方孝能文集一卷
王庠集五十卷
秦敏學集二卷
姚述堯簫台公餘一卷
蒙泉居士韓文英華二卷
蘇過斜川集十卷
王彥輔鳳台子和杜詩三卷
杜甫詩詳說二十八卷(不知作者。)
郭徹南湖詩八卷
陸長翁文集四十卷
詹叔義狂夫論十二卷
朱敦儒陳淵集二十六卷
又詞三卷
王寔集三十卷
蘇庠集三十卷
李師稷皇華編一卷
劉一止集五十卷(苕溪集多五卷。張攀書目以此本為非有齋類稿。)
葛勝仲集八十卷
傅崧卿集六十卷
又奏議二卷
制誥三卷
勾龍如淵雜着一卷
洪皓集十卷
胡宏集一卷
曾惇詩一卷
黃邦後集三卷
又強記集八卷
江袤集二十卷
盛浟策論一卷
潘辟集杜詩句一卷
林震集句二卷
湓江集六卷(不知作者。)
周總集一卷
張守集五十卷
又奏議二十五卷
又十八卷
范成大石湖居士文集(卷亡。)
又石湖別集二十九卷
石湖大全集一百三十六卷
許翰襄陵文集二十二卷
樓鑰文集一百二十卷
張宰蓮社文集五卷
胡世將集十五卷
又忠獻胡公集六十卷
洪龜父詩一卷
柯夢得抱瓮集十五卷
姜如晦月溪集三十二卷
錢聞詩文集二十八卷
又廬山雜着三卷
芮暉家藏集七卷
王咨雪齋文集四十卷
李燾文集一百二十卷
薛齊誼六一先生事證一卷(告詞附。)
王大昌六一先生在滁詩一卷
王居正竹西文集十卷
李觀顯親集六卷
陳汝錫鶴溪集十二卷
陳逢寅山谷詩注二十卷
朱熹校昌黎集五十卷
王洙注杜詩三十六卷
方醇道類集杜甫詩史三十卷
僧道翹寒山拾得詩一卷
傅自得至樂齋集四十卷
俞汝尚溪堂集四卷
劉燾詩集二十卷
方惟深集十卷
又錄一卷
王庭雲壑集三卷
蔡柟浩歌集一卷
王庭珪盧溪集十卷
邵緝荊溪集八卷
吳氏符川集一卷(不知名。)
陳克天台詩十卷
又外集四卷
劉綺清溪詩集三卷
王質雪山集三卷
蕭德藻千岩擇稿七卷
又外編三卷
楊萬里江湖集十四卷
又荊溪集十卷
西歸集八卷
南海集八卷
朝天集十一卷
江西道院集三卷
朝天續集八卷
江東集十卷
退休集十四卷
危稹文集二十卷
林憲雪巢小集二卷
葉鎮會稽覽古詩一卷
邵博文集五十七卷
鄭剛中文集八卷
李浩文集二卷
許及之文集三十卷
又涉齋課稿九卷
黃干文集十卷
錦屏先生文集十一卷(不知名。)
祝充韓文音義五十卷
宋德之青城遺稿二卷
沈渙文集五卷
王述文集二十卷
毛友文集四十卷
王性之雪溪集八卷
范浚香溪文集二十二卷
胡嶧如村冗稿二十卷
唐文若遁菴文集三十卷
黃公度莆陽知稼翁集十二卷
方有聞文集一卷
陳桷文集十六卷
陳興義詩十卷
又岳陽紀詠一卷
張文伯江南凱歌二十卷
曾幾集十五卷
張孝祥文集四十卷
又詞一卷
古風律詩絕句三卷
石行正玉壘題詠九卷
何耕勸戒詩一卷
孫稽仲谷橋愚稿十卷
臨邛計用章集十二卷
李縝梅百詠詩一卷
倪正甫兼山小集三十卷
黃○復齋漫稿二卷
丁逢南征詩一卷
京鏜詩七卷
又詞二卷
趙時逢山窗斐稿一卷
王稱詩四卷
徐璣泉山詩稿一卷
黃虒詩稿一卷
黃景說白石丁稿一卷
吳賦之文集一卷
曾布之丹丘使君詩詞一卷
朱存金陵詩一卷
石召集一卷
潘咸詩一卷
文史聯珠十三卷(不知作者。)
得全居士詞一卷(不知名。)
汪遵詠史詩一卷
韓遂詩一卷
張安石集一卷
盧士衡詩一卷
葉楚詩一卷
陳三思詩一卷
丁棱詩一卷
江漢編七卷(不知作者。)
晉惠遠廬山集十卷
僧棲白詩一卷
僧子蘭詩一卷
僧懷浦詩集一卷
僧安綬雁盪山集一卷
僧虛中詩一卷
僧貫休集三十卷
僧清塞集一卷
僧齊已集十卷
又白蓮華(或無「華」字)編外集十卷
僧義現集三卷
僧應之集一卷
僧承訥集一卷
僧無願集一卷
僧靈穆集一卷
僧靈護筠源集十卷
僧可朋玉壘集十卷
僧自牧括囊集十卷
僧賓付集一卷
僧尚顏荊門集五卷
僧曇域龍華集十卷
僧文雅集一卷
僧光白蓮社集二十卷
又虎溪集十卷
僧處默詩一卷
僧希覺擬江東集五卷
僧鴻漸詩一卷
僧智暹詩一卷
僧康白詩十卷
僧惠崇詩三卷
僧文暢碧雲集一卷
僧楚巒詩一卷
僧皎然詩十卷
僧無可詩一卷
僧靈澈詩一卷
僧脩睦詩一卷
僧匯徵集三卷
僧本先集一卷
僧文彧詩一卷
僧秘演集二卷
僧保暹集二卷
僧智圓間居編五十一卷
僧大容集一卷
僧來鵬詩一卷
僧可尚揀金集九卷
僧惠澄詩一卷
僧有鵬詩一卷
僧警淳詩一卷
僧靈一詩一卷
止禪師青谷集二卷
僧惠洪物外集二卷
又石門文字禪三十卷
僧祖可詩十三卷
道士主父果詩一卷
魚玄機詩集一卷
李季蘭詩集一卷(唐女道士李裕撰。)
勾台符臥雲編三卷
石仲元詩二卷
謝希孟詩二卷
又采蘋詩一卷
曹希蘊歌詩後集二卷
蒲氏玉清編一卷
吳氏南宮詩二卷
王尚恭詩一卷(王亢女。)
徐氏閨秀集一卷
王氏詩一卷
王綸瑤台集二卷
許氏詩一卷(許彥國母。)
楊吉登瀛集五卷
劉京集四十卷
右別集類一千八百二十四部,二萬三千六百四卷。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2-6-18 11:03 | 顯示全部樓層
<div class="feature">宋史   卷二百0九‧志第一百六十二  藝文八 孔逭文苑十九卷
蕭統文選六十卷(李善注。)
庚自直類文三百六十二卷
竇嚴東漢文類三十卷
五臣注文選三十卷
周明辨文選匯聚十卷
文選類聚十卷
常寶鼎文選名氏類目十卷
卜鄰續文選二十三卷
樂史唐登科文選五十卷
宋白文苑英華一千卷目五十卷
朱遵度群書麗藻一千卷目五十卷
王逸楚辭章句二卷
楚辭釋文一卷
離騷約二卷
徐鍇賦苑二百卷目一卷
廣類賦二十五卷
靈仙賦集二卷
甲賦五卷
賦選五卷
江文蔚唐吳英秀賦七十二卷
桂香賦集三十卷
楊翱典麗賦六十四卷
類文賦集一卷
謝壁七賦一卷
杜鎬君臣賡載集三十卷
李虛己明良集五百卷
劉元濟正聲集五卷
王正范續正聲集五卷
又洞天集五卷
韋莊采玄集一卷
陳正圖備遺綴英集二十卷
劉明素麗文集五卷
劉松宜陽集十卷
叢玉集七十卷
李商隱桂管集二十卷
樂瞻文囿集十卷
雜文集二十卷
劉贊蜀國文英八卷
分門文集十卷
劉從義遺風集二十一卷
游恭短兵集三卷
鮑溶集六卷
皮日休文藪一卷
徐陵玉台新詠十卷
廣玉台集三十卷
文選後名人詩九卷
高仲武詩甲集五卷
詩乙集五卷
唐省試詩集三卷
顧陶唐詩類選二十卷
鍾安禮資吟五卷
張為前賢詠題詩三卷
僧玄鑒續古今詩集三卷
詩纘集三卷
元稹、白居易、李諒杭越寄和詩集一卷
唐集賢院詩集二卷
蘇州名賢雜詠一卷
新安名士詩三卷
應制賞花詩十卷
許恭宗交館詞林詩一卷
喬舜桂香詩一卷
雍子方、沈括編集賢院詩二卷
趙仲庠詩十卷
朱壽昌樂府集十卷
蔣文彧廣樂府集三卷
許南容五子策林十卷
周仁瞻古今類聚策苑十四卷
禮部策十卷
楊協論苑十卷
唐凌煙閣功臣贊一卷
國子監武成王廟贊二卷
大中祥符封禪祥瑞贊五卷
丁謂大中祥符祀汾陰祥瑞贊五卷
馬文敏王言會最抄五卷
唐制誥集十卷
元和制誥集十卷
元和制策三卷
滕宗諒大唐統制三十卷
擬狀注制集十卷
費乙舊制編錄六卷
貞元制敕書奏一卷
毛文晏咸通麻制一卷
雜制詔集二十一卷
朱梁宣底八卷
制誥(一作「詔」)二卷
後唐麻稿集三卷
長興制集四卷
江南制集七卷
吳越石壁集二卷
李慎儀集制二十卷
五代國初內製雜編十卷
建隆景德雜麻制十五卷
神哲徽三朝制誥三卷
李琪玉堂遺範三十卷
蔡省風瑤池集二卷
唐哀冊文四卷
孫洙褒恤雜錄卷
晉宋齊梁彈文四卷
馬總奏議集二十卷
張元璥歷代忠諫事對十卷
歷代名臣文疏三十卷
唐名臣奏七卷
張易唐直臣諫奏七卷
御集諫書八十卷
唐奏議駁論一卷
趙元拱諫爭集十卷
唐初表章一卷
毛漸表奏十卷
任諒建中治本書一卷
沈常總戎集十卷
顧臨、梁燾總戎集十卷
續羽書六卷
王紹顏軍書十卷
李緯縱橫集二十卷
趙化基止戈書五十卷
張鉶管記苑十卷
李大華掌記略十五卷
新掌記略九卷
林逢續掌記略十五卷
唐格群經雜記十卷
周明辨五經手判六卷
徐德言分史衡鑑十卷
劉攽經史新義一部(卷亡。)
南康筆代耕心鑒十卷
干祿寶典二十七卷
薛廷珪克家志九卷
趙世繁忠孝錄五卷
趙世逢幽居錄五卷
臧嘉猷羽書集三卷
呂延祚注文選三十卷
劉允濟金門待詔集五卷
僧惠淨續古今詩苑英華十卷
孫翌正聲集三卷
崔融珠英學士集五卷
竇常南薰集三卷
搜玉集一卷(唐崔湜至融,凡三十七人,集者不知名。)
太平內製三卷(睿宗、玄宗時制詔。)
賀鑒歸鄉集一卷
奇章集四卷(李林甫至崔湜百餘家詩)
唐德音三十卷(起武德元年五月迄天寶十三年正月。)
張曲江雜編一卷(集者並不知名。)
李康玉台後集十卷
殷璠河嶽英靈集二卷
又丹陽集一卷
蕭昕送邢桂州詩一卷
曹恩起予集五卷
李吉甫麗則集五卷
又類表五十卷
許孟容謝亭詩集一卷
竇氏聯珠集一卷
馬總唐名臣奏議集二十卷
送毛仙翁詩集一卷(牛僧孺、韓愈等贈。)
高仲武中興間氣集二卷(錢起、張眾甫等詩。)
集賢院諸廳壁記二卷(李吉甫、武元衡、常袞題詠集)
大曆浙東酬唱集一卷
臨淮尺題集二卷
臨平詩集一卷
送白監歸東都詩一卷
洛中集一卷
名公唱和集四卷
垂風集一卷
咸通初表奏集一卷
唐十九家詩十卷
雲門寺詩一卷
章奏集類二十卷
唐百家詩選二十卷
陸海六卷(集者並不知名。)
令狐楚斷金集一卷
又纂雜詩一卷
劉禹錫彭陽唱和集二卷
又彭陽唱和後集一卷
汝洛唱和集三卷
吳蜀集一卷
劉白唱和集三卷
段成式漢上題襟十卷
檀溪子道民連璧詩集三十二卷
孟啟本事詩一卷
盧瑰抒情集二卷
僧○光上人詩一卷
姚合極玄集一卷
韋莊又玄集三卷
皮日休松陵集十卷
柳宗直西漢文類四十卷
黃挺章國秀集三卷
宋太祖、真宗御製國子監兩廟贊二卷
賜陳摶詩八卷
送張無夢歸山詩一卷
賜王韶手詔一卷
漢魏文章二卷
漢名臣奏二卷
漢賢遺集一卷
三國志文類六十卷
晉代名臣集十五卷
謝氏蘭玉集十卷
古詩選集十卷
宋二百家詩二十三卷
長樂三王雜事十四卷(集者並不知名。)
陳彭年宸章集二十五卷
宋綬本朝大詔令二百四十卷
又唐大詔令一百三十卷目錄三卷
洪遵中興以來玉堂制草三十四卷
周必大續中興玉堂制草三十卷
韓忠彥追榮集一卷
朱翌五制集一卷
熊克京口詩集十卷
李仁剛浯溪古今石刻集錄一卷
侍其光祖浯溪石刻後集再集一卷
李燾謝家詩集一卷
曾慥宋百家詩選五十卷
又續選二十卷
吳說編古今絕句三卷
廖敏得浯溪石刻續集一卷
呂祖謙東萊集詩二卷
孔文仲三孔清江集四十卷
壯觀類編一卷(劉燾、楊萬里、米芾等作。)
邵浩坡門酬唱二十三卷
倪恕安陸酬唱集六卷
管銳橫浦集二卷
方松卿續橫浦集十二卷
趙不敵清漳集三十卷
廖遲樵川集十卷
洪适荊門惠泉詩集二卷
詹淵括蒼集三卷
陳百朋續括蒼集五卷
柳大雅括蒼別集四卷
胡舜舉劍津集十卷
許份漢南酬唱集一卷
楊恕臨江集三十四卷
汪浹元祐榮觀集五卷
衛博定菴類稿十二卷
於霆南紀集五卷
湯邦傑南紀別集一卷
家求仁名賢雜詠五十卷
又草木蟲魚詩六十八卷
程九萬三老奏議七卷
畢仲游元祐館職詔策詞記一卷
謝逸溪堂師友尺牘六卷
羅唐二茂才重校唐宋類詩二十卷
三洪制稿六十二卷(洪适、遵、邁撰。)
李壁中興諸臣奏議四百五十卷
洪邁唐一千家詩一百卷
三蘇文集一百卷(郎曄進。)
臨賀郡志二卷
相江集十卷
豫章類集十卷
千家名賢翰墨大全五百一十八卷
三蘇文類六十八卷
續本事詩二卷
集選一百卷
唐賢長書一卷
唐三十二僧詩一卷
四僧詩八卷
唐雜一卷
五代制詞一卷
重編類啟十卷
潤州金山寺詩一卷(集者並不知名。)
蔡省風瑤池集一卷
陳匡圖擬玄類集十卷
韋轂唐名賢才調詩集十卷
李昉、扈蒙文苑英華一千卷
劉吉江南續又玄集二卷
田錫唐明皇制誥後集一百卷
蘇易簡禁林宴會集一卷
子起家宴集五卷(不知姓。)
楊征論苑十卷
馮翊嚴滁州琅琊山古今名賢文章一卷
朱博叢玄集二十卷
二李唱和詩一卷(李昉、李至作。)
楊億西崑酬唱集二卷
陳充九僧詩集一卷
四釋聯唱詩集一卷(丁謂序。)
楊偉虢郡文齋集五卷
姚鉉唐文粹一百卷
謫仙集十卷(勾龍震集古今人詞,以李白為首。)
僧仁贊唐宋類詩二十卷
許洞徐鉉雜古文賦一卷
郭希朴養閒亭詩一卷
幼暐金華瀛洲集三十卷
王咸典麗賦九十三卷
華林義門書堂詩集一卷(王欽若、錢惟演等作。)
張逸、楊諤潼川唱和集一卷
李祺天聖賦苑一十八卷
又珍題集三十卷
滕宗諒岳陽樓詩二卷
陶叔獻西漢文類四十卷
徐徽滁陽慶曆集十卷
韓琦閱古堂詩一卷
送僧符游南昌集一卷(范鎮序。)
石聲編一卷(趙師旦家編集。)
南犍唱和詩集一卷(吳中復、吳秘、張谷等作。)
鄭雍古今名賢詩二卷
歐陽脩禮部唱和詩集三卷
送元絳詩集一卷
送文同詩一卷(鮮于侁序。)
晏殊、張士遜笑台詩一卷
慧明大師靈應天竺集一卷
宋璋錦里玉堂編五卷
孫洙褒題集三十卷
又張氏詩傳一卷
宋敏求寶刻叢章三十卷
寶刻叢章拾遺三十卷
孫氏吳興詩三卷(不知名。)
姚辟荊溪唱和一卷
林少穎觀瀾文集六十三卷
呂祖謙皇朝文鑒一百五十卷
又國趄名臣奏議十卷
呂本中江西宗派詩集一百十五卷
曾紘江西續宗派詩集二卷
石處道松江集一卷
江文叔桂林文集二十卷
劉褒續集十二卷
黃岦續乙集八卷
張脩桂林集十二卷
徐大觀又續集四卷
丁逢郴江前集十卷
又後集五卷
郴江續集九卷
楊倓南州集十卷
王仁澧陽集四卷
道士田居實司空山集二卷
姜之茂臨川三隱詩集三卷
熊克館學喜雪唱和詩二卷
陳天麟遊山唱和一卷
史正心清暉閣詩一卷
葛郛載德集四卷
王十朋楚東唱酬集一卷
莫琮椿桂堂詩一卷
何紘籍桂堂唱和集一卷
莫若沖清湘泮水酬和一卷
陳讜西江酬唱一卷
廖伯憲岳陽唱和三卷
黃學行又乙集一卷
劉璿政和縣齋酬唱一卷
林安宅南海集三十卷
曾肇滁陽慶曆前集十卷
吳玨滁陽慶曆後集十卷
干越題詠三卷(李並序。)
郝篪都梁集十卷
西湖寓隱回文類聚一卷
郢州白雪樓詩一卷(蕭德藻序。)
三蘇翰墨一卷(蘇軾等書。)
桂香集六卷
留題落星寺詩一卷
翰苑名賢集一卷
宋賢文集三卷
宋賢文藪四十卷
先容集一卷
制誥章表二卷
又制誥章表十五卷
儒林精選時文十六卷
玉堂詩三十六卷
辭林類稿三卷
海南集十八卷
鄞江集九卷
嘉禾詩文一卷
潯陽琵琶亭紀詠三卷
潯陽庚樓題詠一卷
滕王閣詩一卷
膾炙集一卷
玉枝集三十二卷
永康題紀詩詠十三卷
聖宋文粹三十卷
布袋集一卷
元祐密疏一卷
唐宋文章二卷
聖宋文選十六卷
唐宋詩後集十四卷
君山寺留題詩集一卷
制誥三卷
春貼子詞一卷
高麗表章一卷
登瀛集五十二卷
羅浮寓公集三卷
羅浮一卷(集者不知名。)
陳材夫仕途必用集十卷
翁忱岳陽別集二卷
鍾興秭歸集八卷
卜無咎廬山記拾遺一卷
商侑盛山集一卷
劉充唐詩續選十卷
王安石建康酬唱詩一卷
又唐百家詩選二十卷
四家詩選十卷
送朱壽昌詩三卷
韓忠彥考德集三卷
元積中江湖堂詩集一卷
孔延之會稽掇英集二十卷
程師孟續會稽掇英集二十卷
曾公亮元日唱和詩一卷
孫覺荔枝唱和詩一卷
蒲宗孟曾公亮勛德集三卷
馬希孟揚州集三卷
曾旼潤州類集十卷
魏泰襄陽題詠二卷
蘇夢齡摛華集三卷
王得臣江夏古今紀詠集五卷
楊傑高僧詩一卷
孫頎抄齋唱和集一卷
薛傳正錢塘詩前後集三十卷
唐愈江陵集古題詠十卷
章粢成都古今詩集六卷
孫永康簡公崇終集一卷
道士龔元正桃花源集二卷
紹聖三公詩三卷(司馬光、歐陽脩、馮京所著。)
陸經靜照堂詩一卷
劉珵宣城集三卷
唐庚三謝集一卷
上官彝麻姑山集三卷
翁公輔下邳小集九卷
彈粹鵝城豐湖亭詩一卷
蔡驛惠泉詩一卷
林虙西漢詔令十二卷
俞向長樂集十四卷
四學士文集五卷(黃庭堅、晁補之、張耒、秦觀所著。)
內製六卷(晏殊以下所撰。)
沈晦三沈集六十一卷
輶軒唱和集三卷(洪皓、張邵、朱弁所集。)
程邁止戈堂詩一卷
樊汝霖唐書文藝補六十三卷
何琥蘇黃遺編一卷
楊上行宋賢良分門論六十二卷
戴覺、李丁單題詩十二卷
廖剛世彩集三卷
送王周歸江陵詩二卷(杜衍等所撰。)
許端夫齋安集十二卷
黃仁榮永嘉集三卷
李知己永嘉集三卷
晁新詞一卷(晁端禮、晁沖之所撰。)
陸時雍宏詞總類前後集七十六卷
梅江三孫集三十一卷(孫立節及子勴、孫何所著。)
鮑喬豫章類集十卷
鄧植小有天后集一卷
蕭一致濂溪大成集七卷
館閣詞章一卷
館閣詩八卷(並中興館閣諸臣所撰。)
右總集類四百三十五部,一萬六百五十七卷
劉勰文心雕龍十卷
鍾嶸詩評一卷
任昉文章緣起一卷
李允(一作「元」或作「克」)翰林論三卷
王昌齡詩格一卷
又詩中密旨一卷
杜嗣先兔園策府三十卷
柳璨史通析微十卷
劉餗史便三卷
劉知幾史通二十卷
白居易白氏金針詩格三卷
又白氏制朴一卷
僧皎然詩式五卷
又詩評一卷
辛處信注文心雕龍十卷
王喻卿文旨一卷
王正範文章龜鑑五卷
范攄詞林一卷
孫郃文格二卷
倪宥文章龜鑑一卷
劉蘧應求類二卷
竇蘋載籍討源一卷
舉要二卷
吳武陵十三代史駁議十二卷
林概史論二十卷
王諫唐史名賢論斷二十卷
程鵬唐史屬辭四卷
王損之絲綸點化二卷
方仲舒究判玄微一卷
樂史登科記解題二十卷
蔣之奇廣州十賢贊一卷
白行簡賦要一卷
范傳正賦訣一卷
浩虛舟賦門一卷
紇於俞賦格一卷
和凝賦格一卷
毛友左傳類對賦六卷
王維詩格一卷
王杞(一作「超」)詩格一卷
賈島詩格密旨一卷
元兢詩格一卷
又古今詩人秀句二卷
僧辭遠詩式十卷
許文貴(一作「貢」)詩鑒一卷
僧元鑒續古今詩人秀句二卷
司馬光續詩話一卷
姚合詩例一卷
鄭谷國風正訣一卷
王叡炙轂子詩格一卷
張仲素賦樞一卷
倪宥詩體一卷
張為唐詩主客圖二卷
僧齊己玄機分明要覽一卷
又詩格一卷
李洞賈島詩句圖一卷
僧神彧詩格一卷
徐銳詩格一卷
馮鑒修文要訣二卷
林逋句圖三卷
李淑詩苑類格三卷
僧定雅寡和圖三卷
劉攽詩話一卷
邵必史例總論十卷
司馬光詩話一卷
馬偁賦門魚鑰十五卷
蔡寬夫詩史二卷
吳處厚賦評一卷
蔡希蘧古今名賢警句圖一卷
魏泰隱居詩話一卷
楊九齡正史雜編十卷
郭思瑤谿集十卷
蔡條西清詩話三卷
李頎古今詩話錄七十卷
李錞詩話一卷
僧惠洪天廚禁臠三卷
周紫芝竹坡詩話一卷
強行父唐杜荀鶴警句圖一卷
黃徹○溪詩話十卷
鄭樵通志敘論二卷
曾發磅注摘遺三卷
胡源聲律發微一卷
費袞文章正派十卷
李善五臣同異一卷
嚴有翼藝苑雌黃二十卷
方深道集諸家老杜詩評五卷
方絟續老杜詩評五卷
彭郁韓文外抄八卷
趙師懿柳文筆記一卷
葛立方韻語陽秋二十卷
呂祖謙古文關鍵二十卷
新集詩話十五卷(集者不知名。)
元祐詩話一卷
歷代吟譜二十卷
唐宋名賢詩話二十卷
金馬統例三卷
詩談十五卷
韓文會覽四十卷(並不知作者。)
右文史類九十八部,六百卷。
凡集類二知三百六十九部,三萬四千九百六十卷。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2-6-18 11:03 | 顯示全部樓層
<div class="feature">宋史   卷二百一十‧表第一  宰輔一 宋宰輔年表,前九朝始建隆庚申,終靖康丙午,凡一百六十七年,居相位者七十二人, 位執政者二百三十八人。後七朝始建炎丁未,終德祐丙子,凡一百四十九年,居相位者 六十一人,位執政者二百四十四人。
敘古曰:古之史法主於編年,至司馬遷作史記始易以新意。然國家世祚,人事歲月,散 於紀、傳、世家,先後始終,遽難考見,此表之不可無,而編年不容於盡變也。厥後班 固漢史乃曰百官公卿表,先敘官名、職秩、印綬等,然後書年以表其姓名。歐陽脩唐史 又專以宰相名篇,意必有所在矣。
宋自太祖至欽宗,舊史雖以三朝、兩朝、四朝各自為編,而年表未有成書。神宗時常命 陳繹檢閱二府除罷官職事,因為拜罷錄。元豐間,司馬光嘗敘宋興以來百官公卿沿革除 拜,作年表上之史館。自時而後,曾鞏、譚世勣、蔡幼學、李燾諸人皆嘗續為之。然表 文簡嚴,世罕知好,故多淪落無傳。
今纂脩宋史,故○○○○○○○○○○○○采紀、傳以為是表。其間所書宰輔官、職、 勛○○○○間有不同者,官制沿革有時而異也。然中書位次既止於參知政事,而樞府職 序自同知、副使而下雖簽書、同簽書亦與焉者,皆執政也,故不得而略焉。
夫大臣之用舍,關於世道之隆污,千載而下,將使覽者即表之年觀紀及傳之事,此登載 之不容於不謹也。表之所書,雖無褒貶是非於其間,然歲月昭於上,姓名著於下,則不 惟其人之賢佞邪正可指而議,而當時任用之專否,政治之得失,皆可得而見矣。後之覽 者,其必有所勸也夫,其亦有所戒也夫!
   公元
紀年
宰相進拜加官
罷免
執政進拜加官
罷免
960
建隆元年庚申太祖正月甲辰即位
二月乙亥,周宰相范質自守司徒兼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昭文館大學士、參知樞 密院事依前守司徒,加兼侍中。
王溥自尚書右僕射兼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監修國史參知樞密院事加守司空兼門下侍郎、同平章事。
魏仁浦自樞密使、行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加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同平章事。
范質
王溥
魏仁浦
二月乙亥,范質、王溥並罷參知樞密院事。
二月己亥,吳廷祚自樞密使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五月己未,親征李筠,吳廷祚東京留守。
八月戊子,趙普自右諫議大夫、樞密直學士、兵部侍郎加樞密副使。
十一月丁亥,親征李重進,吳廷祚東京留守。
  961
二年辛酉
范質
王溥
魏仁浦
    962
三年壬戌
范質
王溥
魏仁浦
  十月辛丑,趙普自樞密副使加檢校太保兼御史大夫、樞密使。
李處耘自宣徽北院使加宣徽南院使、檢校少保、樞密副使。
六月癸巳,吳廷祚自樞密使出為雄武軍節度使,依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963
乾德元年癸亥
范質
王浦
魏仁浦
   九月丁卯,李處耘自樞密副使責授淄州刺史。
964
二年甲子
正月庚寅,趙普自樞密使加門下侍郎、同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壬寅,加監修國史。
范質
王溥
魏仁浦
趙普
正月戊子,司徒范質以太子太傅,司空王溥以太子太保,尚書右僕射魏仁浦依前守本官,並免。
正月庚寅,李崇矩自宣徽北院使判三司,加檢校太保、樞密使。
己亥,王仁贍自內客省使、樞密承旨加樞密副使。
四月乙丑,薛居正、呂餘慶自樞密直學士、兵部侍郎並參知政事。
  965
三年乙丑
趙普
   二月乙卯,呂餘慶自參知政事權知成都府。
966
四年丙寅
趙普
    967
五年丁卯
二月丙午,趙普自門下侍郎加尚書右僕射兼門下侍郎、昭文館大學士。
十二月,趙普丁母憂,丙子起復。
趙普
  二月乙丑,沈義倫自西川轉運使加戶部侍郎,遷樞密副使。
正月甲寅,王仁贍自樞密副使責授右大將軍,罷歸本班。
968
開寶元年戊辰
趙普
  正月庚寅,呂餘慶召還。
  969
二年己巳
趙普
  六月癸巳,樞密副使沈義倫丁憂起復。
  970
三年庚午
三月戊辰,右僕射趙普落起復,加特進。
趙普
    971
四年辛未
趙普
    972
五年壬申
趙普
  二月庚寅,劉熙古自端明殿學士、兵部侍郎除參知政事。
十一月庚辰,薛居正以參知政事兼提點三司淮南、荊湖、嶺南諸州水陸轉運使事。
呂餘慶兼提點三司荊南、劍南諸州水陸轉運使事。
九月癸酉,李崇矩以樞密使出為鎮國軍節度使。
973
六年癸酉
九月己巳,薛居正自吏部侍郎、參知政事加門下侍郎、同平章事,仍兼都提點湖南等路轉 運事、監修國史。
沈義倫自戶部侍郎、樞密副使加中書侍郎、同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仍兼提點劍南等路 轉運事。
趙普
薛居正
沈義倫
八月甲辰,趙普自右僕射以檢校太尉、河陽三城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四月戊申,薛居正自參知政事加監修五代史。
九月己巳,盧多遜自翰林學士、兵部員外郎遷中書舍人、參知政事。
楚昭輔自左驍大將軍判三司遷樞密副使。
十一月丙午,參知政事盧多遜丁父憂起復。
五月庚申,參知政事劉熙古足疾,以戶部尚書致仕。
九月丁卯,參知政事呂餘慶以疾遷尚書左丞免。
974
七年甲戌
薛居正
沈義倫
    975
八年乙亥
薛居正
沈義倫
    976
九年丙子太宗十月癸丑即位。
十二月,改太平興國元年。
十月庚申,薛居正自門下侍郎、同平章事加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昭文館大學士。
沈義倫自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加尚書右僕射兼門下侍郎、監修國史。
盧多遜自吏部侍郎、參知政事遷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
薛居正
沈義倫
盧多遜
  二月庚戌,曹彬自宣徽南院使、義成軍節度使遷樞密使,加檢校太尉,領忠武軍節度使 。
戊午,參知政事盧多遜遷秩,落起復。
八月壬子,楚昭輔以樞密副使領宣徽院事。十月庚申,由樞密副使進樞密使。
  977
二年丁丑
薛居正
沈義倫
盧多遜
    978
三年戊寅
薛居正
沈義倫
盧多遜
    979
四年己卯
十月乙亥,薛居正自尚書左僕射加司空。
薛居正
沈義倫
盧多遜
  正月癸巳,石熙載自樞密直學士遷簽署樞密院事。
四月庚申,進樞密副使。
十月乙亥,曹彬自樞密使加侍中。
  980
五年庚辰
薛居正
沈義倫
盧多遜
    981
六年辛巳
九月辛亥,趙普自太子太保加守司徒兼侍中、昭文館大學士。
薛居正
沈義倫
盧多遜
趙普
六月甲戌,尚書左僕射薛居正薨。
九月辛亥,石熙載自刑部侍郎、樞密副使遷戶部尚書、樞密使。
十一月己未,樞密使楚昭輔以左驍上將軍免。
982
七年壬午
沈義倫
盧多遜
趙普
四月戊辰,盧多遜自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責授兵部尚書免。
庚辰,沈義倫自尚書右僕射責授工部尚書免。
四月甲子,竇偁自右正諫大夫、樞密直學士,郭贄自中書舍人,並守本官,參知政事。
柴禹錫自如京使遷宣徽北院使兼樞密副使。
十月己卯,參知政事竇偁卒。
983
八年癸未
十一月壬子,宋琪自刑部尚書、參知政事,李昉自工部尚書、參知政事,並守本官,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趙普
宋琪
李昉
十月己酉,趙普自司徒兼侍中以檢校太尉兼侍中、武勝軍節度使出鎮鄧州。
正月己卯,王顯自東上閣門使遷宣徽南院使,弭德超自酒坊使遷宣徽北院使,併兼樞密副使。
三月癸亥,宋琪自右諫議大夫、同判三司遷左諫議大夫、參知政事。
六月己亥,王顯自樞密副使加檢校太保,進樞密使。七月庚辰,李昉自文明殿學士、工部尚書守本官,參知政事。
十一月壬申,李穆自翰林學士、知開封府,呂蒙正自翰林學士、都官員外郎,李至自翰林學士、都官郎中、知制誥,並參知政事。
張齊賢、王沔自樞密直學士並遷右諫議大夫、同簽書樞密院事。
十二月,李穆丁母憂起復。
正月戊寅,樞密使曹彬以天平軍節度使免。
四月壬子,樞密副使弭德超坐詬同列,語涉怨望,削官,親屬配瓊州。
七月辛未,參知政事郭贄坐被酒奏事,責授秘書少監。
八月庚戌,樞密使石熙載有疾,以尚書右僕射免。
984
雍熙元年甲申
十二月庚辰,宋琪自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加昭文館大學士。
李昉加監修國史
宋琪
李昉
   正月癸酉,參知政事李穆卒。
985
二年乙酉
宋琪
李昉
十二月丙辰,宋琪自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以本官免。
  十二月丙辰,柴禹錫自樞密副使以左驍大將軍免。
986
三年丙戌
李昉
  六月甲辰,辛仲甫自御史中丞遷給事中、參知政事。
八月丁酉朔,王沔自左諫議大夫、簽書樞密院事,張宏自樞密直學士遷右諫議大夫,並樞密副使。
正月戊戌,李至自參知政事以禮部侍郎免。
七月戊子,張齊賢自簽書樞密院事遷秩知代州。
987
四年丁亥
李昉
  四月己亥,趙昌言自御史中丞遷樞密副使。
四月己亥,張宏自樞密副使以御史中丞免。
988
端拱元年戊子
二月庚子,趙普自檢校太師兼侍中、山南東道節度使加太保兼侍中、昭文館大學士,呂蒙正自給事中、參知政事加中書侍郎兼戶部尚書、監修國史,並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趙普
二月庚子,李昉自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以尚書右僕射免。
二月庚子,王沔自樞密副使加戶部侍郎、參知政事。
張宏自御史中丞加工部侍郎、樞密副使。
乙巳楊守一自內客省使遷宣徽北院使、簽書樞密院事。
三月甲戌,趙昌言自工部侍郎、樞密副使責授崇信軍節度使行軍司馬。
九月乙酉朔,楊守一卒。
989
二年己丑
趙普
呂蒙正
  七月甲申,張齊賢自左諫議大夫、簽書樞密院事遷刑部侍郎、樞密副使。
張遜自鹽鐵使遷宣徽北院使、簽書樞密院事。
  990
淳化元年庚寅
趙普
呂蒙正
正月戊子,趙普自太保、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守太保兼中書令、西京留守、河南尹。
   991
二年辛卯
九月己亥,李昉自守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同平章事、監修國史。
張齊賢自刑部侍郎、參知政事加吏部侍郎、同平章事。
呂蒙正
李昉
張齊賢
九月己亥,呂蒙正自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以吏部尚書免
四月辛巳,張齊賢自刑部侍郎、樞密副使、陳恕自鹽鐵使、給事中,並參知政事。
張遜自宣徽北院使、簽書樞密院事遷樞密副使。
溫仲舒、寇準自樞密直學士並左諫議大夫,遷樞密副使。
九月己亥,賈黃中、李沆自翰林學士並給事中、參知政事。
甲辰,張遜自樞密副使遷知樞密院事。
溫仲舒、寇準進同知樞密院事,仍併兼副使。
三月乙丑,辛仲甫自給事中、參知政事以工部尚書知陳州。
四月辛巳,張宏自樞密副使以吏部侍郎免。
九月丁酉,王沔自參知政事、守戶部侍郎,陳恕守給事中,並免。
癸卯,王顯自檢校太傅、樞密使責授隨州刺史、崇信軍節度觀察處置等使。
992
三年壬辰
李昉
張齊賢
三月乙未,趙普守太師,給宰相俸,西京養疾。
   993
四年癸巳
十月辛未,呂蒙正自守吏部尚書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李昉
張齊賢
呂蒙正
六月丙寅,張齊賢自吏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尚書左丞免。
十月辛未,李昉自中書侍郎、同平章事以本官免。
六月壬申,柴禹錫自涪州觀察使遷宣徽北院使、知樞密院事。
劉昌言自樞密直學士加右諫議大夫遷同知樞密院事。
呂端自右諫議大夫、樞密直學士守本官,參知政事。
十月辛未,趙鎔自樞密都承旨遷宣徽北院使,向敏中自樞密直學士遷右諫議大夫,並同知樞密院事。
蘇易簡自翰林學士遷給事中、參知政事。
丁丑,趙昌言自知大名府加給事中、參知政事。
六月壬申,張遜自樞密副使、同知院事責授右領軍將軍。
寇準自右諫議大夫、樞密副使、同知院事罷守本官。
十月辛未,賈黃中、李沆自給事中、參知政事,溫仲舒自右諫議大夫、同知樞密院事,並罷守本官。
994
五年甲午
呂蒙正
  八月癸卯,趙昌言自參知政事出為川峽都部署。
九月乙亥,寇準自守同知樞密院事除參知政事。
  995
至道元年乙未
四月癸未,呂端自左諫議大夫、參知政事加戶部侍郎、同平章事。
呂蒙正
呂端
四月癸未,呂蒙正自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以尚書右僕射出判河南府。
正月戊辰,錢若水自翰林學士遷同知樞密院事。
四月癸未,張洎自翰林學士除參知政事。
甲申,趙鎔自同知樞密院事進知樞密院事。
正月癸亥,趙昌言自參知政事以戶部侍郎知鳳翔府。
戊辰,劉昌言自同知樞密院事以給事中免。
四月癸未,柴禹錫自知樞密院事以鎮寧軍節度使知涇州。
蘇易簡自給事中、參知政事以禮部侍郎出知鄧州。
996
二年丙申
呂端
  二月庚辰,李昌齡自御史中丞除參知政事。
七月丙寅,寇準自參知政事以給事中守本官免。
997
三年丁酉真宗三月癸巳即位
四月癸卯,呂端自戶部侍郎、同平章事加監修國史。
呂端
  正月丙子,溫仲舒自戶部侍郎,王化基自禮部侍郎,並參知政事。
李惟清自給事中遷同知樞密院事。
四月甲辰,李至自尚書左丞兼太子賓客,李沆自禮部侍郎兼太子賓客,並參知政事。
八月己亥,曹彬自鎮海軍節度使加檢校太師、兼侍中、樞密使。
向敏中自同知樞密院事進樞密副使。
夏侯嶠自給事中遷樞密副使。
正月丙子,張洎自參知政事以刑部侍郎免。
五月甲戌,李昌齡自參知政事責授忠武軍節度行軍司馬。
六月乙巳,錢若水自同知樞密院事以集賢院學士免。
八月己亥,趙鎔自知樞密院事以壽州觀察使免。
李惟清自同知樞密院事以御史中丞免。
998
咸平元年戊戌
十月戊子,張齊賢自守戶部尚書、知安州加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李沆自戶部尚書、參知政事仍本官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監修國史。
呂端
張齊賢
李沆
十月戊子,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呂端有疾,以太子太保免。
十月己丑,向敏中自樞密副使加兵部侍郎,除參知政事。
楊礪自翰林學士、給事中、知制誥加工部侍郎,宋湜自翰林學士、中書舍人加給事中,並遷樞密副使。
十月戊子,李至自工部尚書、參知政事以檢校太傅、武勝軍節度使免。
己丑,溫仲舒自吏部侍郎、參知政事以禮部尚書免。
夏侯嶠自樞密副使以戶部侍郎、翰林侍讀學士兼秘書監、翰林學士免。
999
二年己亥
十一月,南郊禮成,張齊賢加門下侍郎兼兵部尚書,李沆加中書侍郎。
張齊賢
李沆
  七月己丑,王顯自橫海軍節度使兼御史大夫依前檢校太傅除樞密使。
六月戊午,樞密使曹彬卒。
八月癸酉,樞密副使楊礪卒。
1000
三年庚子
張齊賢
李沆
十一月丙申,門下侍郎張齊賢以朝會失儀,守本官免。
二月癸亥,周瑩自宣徽北院使遷宣徽南院使,王繼英自樞密都承旨、客省使遷宣徽北院使,並知樞密院事。
王旦自中書舍人、翰林學士遷同知樞密院事。
正月壬辰,樞密副使宋湜卒於澶州。
二月癸亥,王顯自樞密使以山南東道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免。
1001
四年辛丑
三月庚寅,呂蒙正自行尚書左僕射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昭文館大學士。
向敏中自行兵部侍郎、參知政事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
李沆
呂蒙正
向敏中
  三月辛卯,王旦自給事中、同知樞密院事除參知政事。
馮拯自樞密直學士、祠部員外郎加右諫議大夫,陳堯叟自主客郎中加右諫議大夫,並同知樞密院事。
四月乙未,王欽若自知制誥、翰林學士、左諫議大夫除參知政事。
三月辛卯,王化基自參知政事以工部尚書知揚州。
1002
五年壬寅
十月庚申,呂蒙正自行尚書左僕射加守司空兼門下侍郎。
李沆
呂蒙正
向敏中
十月丁亥,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向敏中坐違詔質薛安上第,奏對不實,以戶部侍郎免。
  六月己卯,周瑩自知樞密院事以永清軍節度使免。
1003
六年癸卯
李沆
呂蒙正
九月甲申,守司空兼門下侍郎呂蒙正有疾,以太子太師、萊國公免。
   1004
景德元年甲辰
八月己未,畢士安自行尚書吏部侍郎、參知政事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監修國史。
寇準自三司使、行尚書兵部侍郎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
李沆
畢士安
寇準
七月丙戌,右僕射、平章事李沆薨。
七月庚寅,畢士安自翰林侍讀學士、兵部侍郎遷吏部侍郎,除參知政事。
八月己未,王繼英自宣徽南院使、檢校太保、知樞密院事進樞密使。
馮拯、陳堯叟自同知樞密院事並遷工部侍郎、簽書樞密院事。
閏九月乙亥,王欽若自參知政事守本官出判天雄軍兼都部署。
  1005
二年乙巳
畢士安
寇準
十月乙酉,吏部侍郎、平章事畢士安薨
四月癸卯,馮拯自工部侍郎、簽書樞密院事除參知政事。
正月甲寅,王欽若自判天雄軍兼都部署還朝。四月癸卯,欽若遷秩,以資政殿學士免。
1006
三年丙午
二月戊戌,王旦自尚書左丞、參知政事加工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寇準
王旦
二月戊戌,寇準自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刑部尚書免
二月己亥,王欽若自資政殿大學士、兵部侍郎遷尚書左丞,陳堯叟自刑部侍郎、簽書樞密院事遷兵部侍郎,並知樞密院事,仍兼廄牧制置使。
趙安仁自知制誥、翰林學士遷右諫議大夫、參知政事。
韓崇訓自樞密都承旨、四方館使加檢校太傅,馬知節自樞密都承旨、東上閣門使加檢校太保,並簽書樞密院事。
五月丁未,知樞密院事陳堯叟丁父憂,戊午起復。
二月丁亥,樞密使王繼英卒。
1007
四年丁未
八月丁巳,王旦自工部尚書、平章事加監修國史。
王旦

  八月庚子,簽書樞密院事韓崇訓有疾,以齊州防禦使免。
1008
大中祥符元年戊申
王旦
  八月甲午,知樞密院事陳堯叟落起復。
  1009
二年己酉
王旦
    1010
三年庚戌
王旦
    1011
四年辛亥
王旦
  七月甲午,馮拯自參知政事以刑部尚書知河南府兼西京留守。
  1012
五年壬子
二月庚戌,王旦自工部尚書、平章事加昭文館大學士。
四月戊申,向敏中自資政殿大學士、行刑部尚書兼秘書監加同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
王旦
向敏中
  九月戊子,王欽若自行吏部尚書、知樞密院事、監修國史,陳堯叟自行戶部尚書、知樞密院事、監修國史,並加檢校太傅、同平章事、樞密使。
馬知節自檢校太傅、宣徽北院使、簽書樞密院事進樞密副使。
丁謂自鹽鐵使、右諫議大夫、權三司使加戶部侍郎,除參知政事。
九月戊子,刑部侍郎、參知政事趙安仁以兵部侍郎仍領玉清昭應宮使免,依前監修國史。
1013
六年癸丑
王旦
向敏中
    1014
七年甲寅
十一月己丑,王旦自工部尚書、平章事加司空。
王旦
向敏中
  六月乙亥,寇準自行兵部尚書加檢校太尉兼同平章事、樞密使。
七月甲辰,王嗣宗自同州觀察使,曹利用自嘉州防禦使,並加檢校太保、樞密副使。
六月乙亥,王欽若自行吏部尚書、檢校太尉、同平章事、樞密使以吏部尚書免。
陳堯叟自行戶部尚書、檢校太尉、同平章事、樞密使以戶部尚書免。
馬知節自檢校太傅、宣徽北院使、樞密副使以潁州防禦使免。
1015
八年乙卯
王旦
向敏中
  四月壬戌,王欽若自判尚書都省、知通進、銀台司兼門下封駁事,依前吏部尚書、同平章事,陳堯叟自依前戶部尚書、檢校太尉、同平章事,並遷樞密使。堯叟兼廄牧制置使。
四月壬戌,行兵部尚書、檢校太尉、同平章事、樞密使寇準數與林特忿爭,以武勝軍 節度等使免。
七月戊午,王嗣宗自樞密副使以天平軍節度使、檢校太保免。
1016
九年丙辰
二月戊子,工部侍郎、平章事王旦以兩朝國史成,加司徒。
王旦
向敏中
  正月丙辰,張旻自侍馬軍副都指揮使、威塞軍節度使、檢校太保加宣徽南院使兼樞密副使。
王曾自翰林學士、兵部侍郎、知制誥加左諫議大夫,張知白自諫議大夫、權御史中丞加給 事中,並除參知政事。
任中正自樞密直學士、給事中、權知開封府加工部侍郎,遷樞密副使。
八月丙戌,樞密使陳堯叟辭疾,以尚書右僕射免。
九月甲辰,丁謂自參知政事以平江軍節度使免。
1017
天禧元年丁巳
二月戊寅,王旦自工部侍郎、平章事加太保。五月戊申,加太尉、兼侍中。
八月庚午,王欽若自樞密使、同平章事加尚書左僕射兼中書侍郎、同平章事,依前會靈觀使。
壬申,向敏中自刑部尚書、同平章事加監修國史。
王旦
向敏中
王欽若
七月丁巳,王旦自太尉兼侍中、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以玉清昭應宮使免,九月癸卯薨。
九月癸卯,李迪自翰林學士、右諫議大夫、知制誥加給事中,除參知政事,依前會靈觀使。
馬知節自潁州防禦使。知天雄軍加檢校太尉、宣徽南院使、知樞密院事。
曹利用自檢校太傅、樞密副使加檢校太尉、宣徽北院使兼牧制置使,任中正自樞密副使 兼刑部侍郎,周起自樞密直學士、右諫議大夫加給事中,並遷同知樞密院事。
二月己亥,參知政事陳彭年卒。
八月庚午,張旻自樞密副使以河陽三城節度使免。
九月癸卯,王曾自參知政事以禮部侍郎免。
1018
二年戊午
向敏中
王欽若
  六月乙未,曹利用自檢校太尉、宣徽北院使、同知樞密院事進知樞密院事,仍兼廄牧制置使。
閏四月癸卯,馬知節自檢校太尉、宣徽南院使、知樞密院事以彰德軍節度觀察留後免。
十二月丙午,張知白自參知政事以刑部侍郎、翰林侍讀學士、知天雄軍。
1019
三年己未
六月戊戌,寇準自山南東道節度使、檢校太尉、同平章事加中書侍郎兼吏部尚書、同平章事,仍充景靈宮使。
十二月辛丑,向敏中加昭文館大學士,寇準加集賢殿大學士。
向敏中
王欽若
寇準
六月甲午,王欽若自中書侍郎、同平章事以太子太保免。
六月戊戌,丁謂自保信軍節度使、檢校太尉遷吏部尚書、參知政事。
十二月辛卯,曹利用自檢校太尉、宣徽北院使、知樞密院事兼牧制置使,丁謂自吏部尚書、參知政事加檢校太尉,並遷樞密使。任中正自刑部侍郎、同知樞密院事,周起自兵部侍 郎、給事中、同知樞密院事加禮部侍郎,並遷樞密副使。
  1020
四年庚申
七月丙寅,李迪自參知政事兼太子賓客加吏部侍郎兼太子少傅、同平章事、景靈宮使、集賢殿大學士。
七月庚午,丁謂自樞密使、吏部尚書、檢校太尉加同平章事,充玉清昭應宮使、昭文館大 學士、監修國史。
十一月丙寅,加門下侍郎兼太子太傅。
庚午,馮拯自行吏部尚書、檢校太傅、同平章事、樞密使加右僕射兼中書侍郎、太子少傅、同平章事、景靈宮使、集賢殿大學士。
寇準
丁謂
李迪
馮拯
三月己卯,左僕射兼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向敏中薨。
六月丙申,寇準自中書侍郎兼吏部尚書、同平章事以太子太傅封萊國公免。
十一月戊辰,檢校太尉、同平章事丁謂,太子少傅、同平章事李迪,忿爭於上前,謂以戶 部尚書知河南府,迪以戶部侍郎知鄆州。
正月乙丑,曹瑋自華州觀察使、鄜延路副都總管、環慶秦鳳等州沿邊巡檢安撫使、宣徽北 院使、鎮國節度觀察留後除簽書樞密院事。
七月丙寅,馮拯自判尚書都省加吏部尚書、檢校太傅、同平章事兼樞密使。
七月庚午,曹利用自樞密使依前檢校太尉加同平章事。
八月乙酉,任中正自兵部侍郎、樞密副使,王曾自吏部侍郎,並除參知政事。
錢惟演自翰林學士、刑部侍郎、知制誥遷樞密副使。
九月乙未,周起自禮部侍郎、樞密副使以戶部侍郎知青州。
曹瑋自簽書樞密院事以宣徽南院使出為環慶路馬步軍都部署。
1021
五年辛酉
三月壬寅,丁謂自左僕射、太子少師、同平章事加司空。
丁謂
馮拯
  正月丁酉,張士遜自樞密直學士遷樞密副使。
  1022
乾興元年壬戌仁宗二月戊午即位
二月丙寅,丁謂自左僕射、太子少師、同平章事加司徒,馮拯自右僕射兼中書侍郎、太子少傅、同平章事加司空,併兼侍中。七月辛未,拯加司徒、昭文館大學士。
王曾自參知政事加中書侍郎兼禮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
丁謂
馮拯
王曾
六月癸亥,丁謂自左僕射、太子少師、同平章事以太子少保分司西京。七月辛卯,貶崖州司戶。
二月丙寅,曹利用自樞密使加兼侍中,七月辛未,加節度使。呂夷簡自龍圖閣直學士、知開封府,魯宗道自龍圖閣直學士兼侍講,並除參知政事。
錢惟演自樞密副使進樞密使。
十一月壬午,張知白自參知政事遷樞密副使。
六月丙寅,參知政事任中正坐救丁謂,以太子賓客知鄆州。
十一月丁卯朔,錢惟演自樞密使以保大軍節度使知河陽。
1023
天聖元年癸亥
九月丙寅,王欽若自太子太保加司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昭文館大學士、監修國史。
馮拯
王曾
王欽若
九月丙寅,右僕射馮拯有疾,以武勝軍節度兼侍中判河南府。
   1024
二年甲子
三月甲辰,司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王欽若以實錄成,加司徒。
王曾
王欽若
    1025
三年乙丑
十二月癸丑,王曾自中書侍郎兼禮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加昭文館大學士、監修國史。
張知白自樞密副使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
王曾
張知白
十一月戊申,司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王欽若薨。
十月辛酉,晏殊自翰林學士、禮部侍郎遷樞密副使。
十二月癸丑,曹利用自樞密使加司空。
乙丑,張旻自淮南節度使、檢校太師、同平章事、依前官遷樞密使。旻改名耆。
  1026
四年丙寅
王曾
張知白
    1027
五年丁卯
王曾
張知白
  正月戊辰,夏竦自翰林學士、龍圖閣直學士除右諫議大夫、樞密副使。
正月庚申,樞密副使晏殊以刑部侍郎免。
1028
六年戊辰
三月辛亥,王曾自中書門下平章事加兼吏部尚書。壬子,張士遜自樞密副使、尚書左丞、祥源觀使加禮部尚書、同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
王曾
張知白
張士遜
二月壬子,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張知白薨。
三月癸丑,姜遵自右諫議大夫知永興軍遷樞密副使。
己未,范雍自龍圖閣直學士、右諫議大夫、權三司使公事遷樞密副使。
  1029
七年己巳
二月丙寅,呂夷簡自龍圖閣直學士兼侍讀、知開封府]守本官加同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八月己丑,加昭文館大學士、監修國史。
王曾
張士遜
呂夷簡
二月丙寅,禮部尚書、同平章事張士遜坐救曹利用,出知江寧府。
六月甲寅,王曾自中書門下平章事以吏部尚書出知兗州,以昭應宮災故
二月丁卯,夏竦自右諫議大夫、樞密副使,薛奎自右諫議大夫、權三司使事,並除參知政事。
陳堯佐自翰林學士兼龍圖閣直學士、右諫議大夫、權知開封府遷樞密副使。
八月庚寅,夏竦自參知政事加刑部侍郎、樞密副使。
陳堯佐自樞密副使加給事中,王曙自御史中丞加工部侍郎,並除參知政事。
正月癸卯,樞密使曹利用罷。
二月庚申朔,參知政事魯宗道卒。
癸酉,曹利用以崇信軍節度副使安置房州。
1030
八年庚午
呂夷簡
  九月己巳,趙稹自樞密直學士、刑部侍郎遷樞密副使。
九月乙丑,樞密副使姜遵卒。
1031
九年辛未
呂夷簡
    1032
明道元年壬申
二月庚戌,張士遜自知許州、定國軍節度使加刑部尚書、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
呂夷簡加右僕射、中書侍郎。
十一月癸未,夷簡加門下侍郎兼吏部尚書,士遜加中書侍郎、兵部尚書。
呂夷簡
張士遜
  八月辛丑,晏殊自守刑部侍郎遷樞密副使,丙午,除參知政事。
甲寅,楊崇勛自殿前副都指揮使、鎮南節度使遷樞密副使。
十一月癸未,張耆自樞密使加兼侍中。
十二月壬寅,楊崇勛自樞密副使進樞密使。
七月乙酉,參知政事王曙辭疾,以資政殿學士出知陝州。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2-6-18 11:03 | 顯示全部樓層
<div class="feature">宋史   卷二百一十一‧表第二  宰輔二   公元
紀年
宰相進拜加官
罷免
執政進拜加官
罷免
1033
二年癸酉
四月己未,張士遜自刑部尚書、平章事加門下侍郎、昭文館大學士、監修國史。
李迪自資政殿大學士、工部尚書、判都省以本官平章事加集賢殿大學士。
十月戊午,呂夷簡自武勝軍節度使、同平章事、判陳州加兼吏部尚書、同平章事、昭文館大學士、監修國史。
張士遜
呂夷簡
李迪
四月己未,呂夷簡自門下侍郎、同平章事以使相判澶州。
十月戊午,中書侍郎、平章事張士遜以過楊崇勛飲,稽留慰班,為中丞范諷所劾,以左僕射判河南府,己未,改授使相。
四月己未,王隨自翰林侍讀學士、戶部侍郎除參加政事。
李咨自樞密直學士、禮部侍郎,權三司使遷樞密副使。
王德用自步軍副都指揮使、福州觀察使加檢校太保、簽書樞密院事。
五月乙亥,李咨丁父憂起復。
十月戊午,王曙自資政殿學士、吏部侍郎、知河南府加檢校太傅,遷樞密使。
宋綬自端明殿學士兼翰林侍讀學士、刑部侍郎除參知政事。
王德用自檢校太保、簽書樞密院事,蔡齊自龍圖閣學士、權三司使事,並遷樞密副使。
四月己未,張耆自樞密使以左僕射、檢校太師兼侍中、護國軍節度使判許州。
夏竦自樞密副使以禮部尚書知襄州。
陳堯佐自參知政事以戶部尚書知永興軍。
范雍自樞密副使以戶部侍郎知荊南府。
趙稹自樞密副使以尚書左丞知河中府。
晏殊自參加政事以禮部尚書知江寧府。
十月戊午,楊崇勛自樞密使以河陽三城節度使、同平章事判許州。
十一月癸亥朔,參知政事薛奎辭疾,以資政殿學士判都省免。
1034
景祐元年甲戌
李迪
呂夷簡
  七月庚子,王曙自樞密使加平章事。
八月庚午,王曾自天平軍節度使、檢校太師、同平章事除樞密使。
八月癸亥,樞密使王曙卒。
1035
二年乙亥
二月戊辰,王曾自樞密使加右僕射兼門下侍郎、同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
呂夷簡自門下侍郎兼吏部尚書、平章事加右僕射。
十一月乙巳,夷簡加申國公,曾加沂國公。
李迪
呂夷簡
王曾
二月戊辰,李迪自集賢殿大學士、工部尚書、平章事以刑部尚書知亳州。
二月戊辰,王隨自參知政事加吏部侍郎,李咨自樞密副使加戶部侍郎,並知樞密院事。
王德用自簽書樞密事加奉國軍節度使留後,韓億自御史中丞加工部侍郎,並同知樞密院事。
蔡齊自樞密副使加禮部侍郎,盛度自端明殿學士兼翰林侍讀學士加禮部侍郎,並除參知政事。
  1036
三年丙子
呂夷簡
王曾
  十二月丁卯,王德用自同知樞密院事進知樞密院事。
章得象自翰林學士承旨兼侍讀學士、龍圖閣直學士、禮部侍郎遷同知樞密院事。
十二月丙寅,樞密副使李咨卒。
1037
四年丁丑
四月甲子,王隨自知樞密院事加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昭文館大學士、監修國史。
陳堯佐自戶部侍郎、知鄭州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
呂夷簡
王曾
王隨
陳堯佐
四月甲子,呂夷簡自右僕射、申國公以鎮安軍節度使、同平章事判許州。
王曾自右僕射、沂國公以左僕射、資政殿大學士判鄆州。
四月甲子,盛度自禮部侍郎、參知政事除知樞密院事。
王鬷自樞密直學士、左司郎中、右諫議大夫除同知樞密院事。
韓億自工部侍郎、同知樞密院事,遷三司使,程琳自吏部侍郎石中立自翰林學士承旨兼龍 圖閣學士,並除參知政事。
庚午,王德用自樞密副使加定武軍節度使。
初,呂夷簡、王曾不協,曾言夷簡招權,交論於上前,參知政事宋綬善夷簡,樞密副使蔡齊頗附曾。四月甲子,綬以尚書左丞,齊以吏部侍郎並免。
1038
寶元元年戊寅
三月戊戌,張士遜自山南東道節度使、同平章事、判河南府加門下侍郎兼兵部尚書、平章事、昭文館大學士、監修國史。
章得象自同知樞密院事守本官加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
王隨
陳堯佐
張士遜
章得象
先是,右司諫韓琦屢言,宰執非才,三月戊戌,王隨自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以彰信軍節度使守本官判河陽。
陳堯佐自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以淮康軍節度使守本官判鄭州。
十一月乙卯,王曾薨。
三月戊戌,盛度自知樞密院事加武寧軍節度使、檢校太傅,王鬷自知樞密院事,加龍圖閣學士李若谷自工部侍郎權知開封府,並除參知政事。
王博文自龍圖閣直學士、給事中、權三司使,加龍圖閣直學士陳執中自工部郎中、知永興 軍加右諫議大夫,並除同知樞密院事。
四月乙亥,張觀自給事中、權御史中丞除同知樞密院事。
三月戊戌,韓億自參知政事罷守本官歸班,尋知應天府。
石中立自參知政事以戶部侍郎、資政殿學士免。
四月癸酉,同知樞密院事王博文卒。
1039
二年己卯
張士遜
章得象
  五月壬子,夏守贇自鎮海軍節度使、真定都部署除知樞密院事。
十月壬寅,王鬷自參知政事加工部侍郎,除知樞密院事。
宋庠自翰林學士、知制詰加諫議大夫,除參知政事。
五月壬子,王德用自宣徽南院使、定國軍節度使、樞密副使以武寧軍節度使免。
十月丁酉,盛度自武寧軍節度使、知樞密院事坐馮士元事,奪節貶秩,以尚書右丞知揚州 。程琳自參知政事以光祿卿知潁州。
1040
康定元年庚辰
五月壬戌,呂夷簡自鎮安軍節度使、判許州,加右僕射、門下侍郎、同平章事、昭文館大學士、監修國史。
張士遜
章得象
呂夷簡
五月壬戌,張士遜自門下侍郎兼兵部尚書、平章事罷守太傅,進封鄧國公。
三月戊寅,晏殊自三司使、刑部尚書,宋綬自禮部尚書、知河南府,並除知樞密院事。
王貽永自保安軍節度使、檢校太傅、駙馬都尉除同知樞密院事。
七月丁亥,夏守贇自宣徽南院使、陝西都部署復除同知樞密院事。
八月戊申,杜衍自龍圖閣學士、刑部侍郎、權知開封府除同知樞密院事。
九月戊午,宋綬自守尚書左丞,起復加翰林學士兼龍圖閣學士晁宗自左司郎中、知制誥加右諫議大夫,並除參知政事。
鄭戩自龍圖閣直學士、起居舍人、權三司使加右諫議大夫除同知樞密院事。
戊辰,晏殊自知樞密院事加檢校太傅、樞密使。
王貽永、杜衍、鄭戩並自同知樞密院事進樞密副使。
二月丁亥,夏守贇自知樞密院事除宣徽南院使、陝西都部署兼經略安撫等使。
三月戊寅,知樞密院事王鬷,同知樞密院事陳執中、張觀,並以西兵不利,又議鄉兵不決,鬷知河南府,執中知青州,觀知相州。
九月戊午,李若谷自參知政事以疾授資政殿大學士、吏部侍郎、提舉會靈觀。
十二月癸卯,參知政事宋綬卒。
1041
慶曆元年辛巳
十月壬午,呂夷簡自右僕射加司空,固辭。
章得象
呂夷簡
  五月辛未,王舉正自翰林學士、兵部侍郎、知制誥加右諫議大夫除參知政事。
任中師自樞密直學士、右諫議大夫、知益州,任布自給事中、知河南府,並除樞密副使。
五月辛未,宋庠自參知政事本官知揚州。
鄭戩自樞密副使以資政殿學士知杭州。
1042
二年壬午
七月壬午,呂夷簡自右僕射、門下侍郎、同平章事判樞密院事。
章得象自守同知樞密院事、平章事兼樞密使。
晏殊自樞密使加同平章事。
九月丙午,呂夷簡改兼樞密使。是年冬,夷簡以疾授司空平章軍國重事,固辭。
章得象
呂夷簡
晏殊
   三月辛酉,晁宗自參知政事以疾遷資政殿學士、給事中免。
七月丙午,任布自樞密副使遷秩知河陽府。
1043
三年癸未
三月戊子,呂夷簡自司空、平章軍國重事以疾授司徒、監修國史,與議軍國大事。
章得象自平章事加工部尚書、昭文館大學士,晏殊自檢校太尉、刑部尚書、同平章事加同 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併兼樞密使。
九月戊辰,章得象加監修國史。
章得象
呂夷簡
晏殊
四月甲子,司徒呂夷簡罷與議軍國大事,九月戊辰,以太尉致仕。
三月戊子,夏竦自宣徽南院使判蔡州遷戶部尚書,除樞密使。
賈昌朝自右諫議大夫、權御史中丞除參知政事。
富弼自右正言、知制誥、史館修撰除右諫議大夫、樞密副使,固辭。
四月甲辰,韓琦自陝西四路馬步軍都部署、兼經略安撫招討等使、樞密直學士、右諫議大夫,范仲淹自安撫經略招討使,並樞密副使。
乙巳,杜衍自吏部侍郎、樞密副使除樞密使。
七月丁丑,范仲淹自樞密副使除參知政事,富弼自史館修撰除樞密副使,皆固辭,八月丁未,復命之。
四月乙巳,樞密使夏竦既至,為台諫所論免。
七月丙子,王舉正自參知政事以資政殿學士知許州。
九月乙亥,任中師自樞密副使以禮部侍郎、資政殿學士知永興軍。
1044
四年甲申
九月甲申,杜衍自檢校太傅依前行吏部侍郎加同平章事兼樞密使、集賢殿大學士。
晏殊
章得象
杜衍
九月庚午,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晏殊為孫甫、蔡襄所論,以工部尚書知潁州。
六月壬子,范仲淹自參知政事出為陝西、河東宣撫使。
八月甲午,富弼自樞密副使出為河北宣撫使。
九月甲寅,賈昌朝自右諫議大夫、參知政事加檢校太傅、行工部侍郎、樞密使。
陳執中自資政殿學士、工部侍郎、知青州除參知政事,蔡襄、孫甫等言其剛愎不可任,上不聽。
  1045
五年乙酉
正月丙戌,賈昌朝自樞密使、檢校太傅依前工部侍郎加同平章事兼樞密使、集賢殿大學士。
四月戊申,陳執中自參知政事依前行工部侍郎加同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
昌朝尋加昭文館大學士、監修國史兼譯經潤文使。
杜衍
章得象
賈昌朝
陳執中
正月丙戌,杜衍自行吏部侍郎、同平章事以行尚書左丞知兗州。
四月戊申章得象自檢校太尉、工部尚書、同平章事以檢校太傅、同平章事、鎮安軍節度使 知陳州。
十月庚辰,詔宰臣罷兼樞密使。
正月丙戌,王貽永自宣徽南院使、保寧軍節度使依前檢校太傅除樞密使。
宋庠自資政殿學士、給事中、知鄆州除參知政事。
吳育自翰林學士、禮部郎中、知制誥、權知開封府加右諫議大夫,龍圖閣學士龐籍自右諫 議大夫、知延州,並除樞密副使。
四月庚戌,吳育自諫議大夫、樞密副使除參知政事。
丁度自翰林學士承旨、端明殿學士除工部尚書、樞密副使。
正月乙酉,范沖淹自右諫議大夫以資政殿學士出知邠州兼陝西四路沿邊安撫使。
富弼自右諫議大夫以資政殿學士、京東西路安撫使兼知鄆州,用錢明逸疏也。
先是,樞密副使韓琦上疏,論富弼不當輕罷,不報。董士廉又訟水洛城事,三月辛酉,琦 以資政殿學士出知揚州。
1046
六年丙戌
賈昌朝
陳執中
  二月癸丑,王貽永自檢校太傅、樞密使加同平章事。
八月癸酉,參知政事吳育以與賈昌朝論事不合,改樞密副使。
丁度自工部侍郎、樞密副使除參知政事。
  1047
七年丁亥
三月乙未,陳執中自工部侍郎、平章事加昭文館大學士、監修國史兼譯經潤文使。
賈昌朝
陳執中
先是,賈昌朝與吳育爭論上前,三月乙未,昌朝以武勝軍節度使判大名府兼北京留守 。
初,上欲以河陽三城節度使、檢校太尉、同平章事、知大名府夏竦為相,台諫言其與陳執中素不合,三月乙未,乃命竦為樞密使。
文彥博自樞密直學士、戶部郎中、知益州加右諫議大夫,除樞密副使。丁酉,除參知政事 。
高若訥自右諫議大夫、御史中丞除樞密副使。
三月乙未,吳育自右諫議大夫、樞密副使以給事中歸班。
1048
八年戊子
閏正月戊申,文彥博自諫議大夫、參知政事加行禮部侍郎、同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
陳執中
文彥博
  四月辛未,明鎬自端明殿學士、給事中、權三司使除參知政事。
五月辛酉,宋庠自給事中、參知政事除樞密使。
龐籍自樞密副使、左諫議大夫除參知政事。
四月辛未,丁度自參知政事遷紫宸殿學士兼侍讀學士。
五月辛酉,夏竦自樞密使以檢校太師依前同平章事、河陽三城節度使判河南府兼西京留守司,以何郯論其奸邪故也。
六月甲午,參知政事明鎬卒。
1049
皇祐元年己丑
八月壬戌,文彥博自行禮部侍郎、同平章事加吏部侍郎、昭文館大學士、監修國史。
宋庠自樞密使、檢校太傅、行工部侍郎加兵部侍郎、同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
陳執中
文彥博
八月壬戌,陳執中自工部侍郎、平章事以兵部尚書出知陳州。
是歲,賈昌朝自山南東道節度使、同平章事、安國公、判鄭州依前尚書右僕射、觀文殿大學士判尚書都省。
八月壬戌,王貽永自樞密使、檢校太傅、同平章事加兼侍中。
龐籍自左諫議大夫、參知政事加檢校太傅、行工部侍郎、樞密使。
高若訥自樞密副使、右諫議大夫加工部侍郎,除參知政事。
梁適自翰林學士、吏部郎中加右諫議大夫,除樞密副使。
  1050
二年庚寅
文彥博
宋庠
    1051
三年辛卯
十月庚子,龐籍自樞密使、檢校太傅依前戶部侍郎加同平章事、昭文館大學士、監修國史兼譯經使。
文彥博
宋庠
龐籍
先是,包拯、吳奎等言宋庠無所建明,三月庚申,庠以行刑部尚書、觀文殿大學士出知河南府。
十一月庚子,文彥博自吏部侍郎、同平章事以行吏部尚書、觀文殿學士出知許州。
三月庚申,劉沆自龍圖閣學士、工部侍郎、權知開封府除參知政事。
十月庚子,高若訥自戶部侍郎、參知政事除檢校太傅、樞密使。
辛丑,梁適自樞密副使、給事中除參知政事。
王堯臣自給事中、翰林學士承旨除樞密副使。
  1052
四年壬辰
龐籍
  先是,樞密使王貽永以疾求罷,五月丁未,聽解侍中,為同平章事,依前樞密使。
六月丁亥,狄青自彰化軍節度使、知延州除檢校司空、樞密副使,王舉正、賈黯皆論其不可,不聽。九月庚午,青宣徽南院使、荊湖北路宣撫使、都大提舉廣南東西路經制盜賊事, 辛未,詔宣撫回日,依前樞密副使。
  1053
五年癸巳
七月壬申,陳執中自集慶軍節度使、判大名府加行吏部尚書、同平章事、昭文館大學士、監修國史兼譯經潤文使。
梁適自參知政事加禮部侍郎、同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
龐籍
陳執中
梁適
龐籍甥與堂吏受賕,諫官韓絳論之,七月壬申,籍依前戶部侍郎、同平章事以京東西路安撫使出知鄆州。
二月癸未,狄青以宣徽南院使復為樞密副使。
五月乙巳,狄青自樞密副使、護國軍節度使、檢校太尉、河中尹兼御史大夫仍守前官除樞 密使。
丁未,孫沔自樞密直學士、給事中、知杭州除樞密副使。
五月乙巳,高若訥自戶部侍郎、樞密使以尚書左丞、觀文殿學士兼廄牧制置使免。
1054
至和元年甲午
八月丙午,劉沆自參知政事依前工部侍郎加同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
陳執中
梁適
劉沆
七月丁卯,中丞孫抃等劾梁適,戊辰,適罷,守本官出知鄭州,尋加觀文殿大學士、知秦州。
二月壬戌,田自三司使、禮部侍郎除樞密副使。
三月己巳,王德用自檢校太師、同平章事兼牧制置使、判鄭州、冀國公,仍守前官除樞密使兼河陽三城節度使。
七月丁卯,程戡自端明殿學士、給事中、知益州除參知政事。
二月壬戌,孫沔自樞密副使以資政殿學士出知杭州。
三月己巳,王貽永自樞密使依前檢校太師,以行尚書右僕射兼侍中、鄧國公、景靈宮使領彰德軍節度使。
1055
二年乙未
六月戊戌,文彥博自忠武軍節度使、檢校太尉兼知永興軍加禮部尚書、同平章事、昭文館大學士兼譯經潤文使。
富弼自宣徽南院使、檢校太保、判州加戶部侍郎、同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
劉沆自工部侍郎、同平章事加兵部侍郎、監修國史。
陳執中
劉沆
文彥博
富弼
六月戊戌,行吏部尚書、同平章事陳執中以檢校太尉、同平章事、鎮海軍節度判亳州。
   1056
嘉祐元年丙申
十二月壬戌,文彥博自禮部尚書、同平章事加監修國史。
劉沆
文彥博
富弼
中丞張等論劉沆疏十七上,十二月壬子,沆以行工部尚書、觀文殿大學士出知應天府。
閏三月癸未,王堯臣自樞密副使、給事中除戶部侍郎、參知政事。
程戡自給事中、參知政事除戶部侍郎、樞密副使。
八月癸亥,韓琦自三司使加檢校少傅,依前行工部尚書、樞密使。
十一月辛巳,賈昌朝自山南東道節度使、檢校太師兼侍中、判大名府兼北京留守、許國公,仍守前官除樞密使、襄州觀察使。
十二月壬子,曾公亮自翰林學士、權知開封府除給事中、參知政事。
八月癸亥,狄青自樞密使依前檢校太尉,以同平章事、護國軍節度使判陳州。
十一月辛巳,王德用自樞密使依前檢校太師,以同平章事、景靈宮使領忠武軍節度使。
十二月壬戌,樞密使賈昌朝辭兼侍中。
1057
二年丁酉
文彥博
富弼
    1058
三年戊戌
六月丙午,富弼自戶部侍郎、同平章事加禮部侍郎、昭文館大學士、監修國史兼譯經潤文使。
韓琦自樞密使、工部尚書依前官加同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
文彥博
富弼
韓琦
六月丙午,文彥博自檢校太師、同平章事以河陽三城節度使判河南府兼西京留守。
六月丙午,宋庠自觀文殿大學士依前行兵部尚書、同平章事兼廄牧制置使、樞密使。
田自樞密副使、禮部侍郎、檢校太傅除樞密使。
張自右諫議大夫、權御史中丞除樞密副使。
六月丙午,賈昌朝自樞密使以行尚書左僕射、檢校太師兼侍中、景靈宮使領鎮安軍節度使 。
八月己未,參知政事王堯臣卒。
1059
四年己亥
富弼
韓琦
   五月丙辰,田自樞密使以尚書右丞、觀文殿學士兼翰林侍讀學士提舉景靈宮事。
1060
五年庚子
富弼
韓琦
  四月癸未,孫抃自翰林學士承旨兼侍讀學士、禮部侍郎除樞密副使。
十一月辛丑,曾公亮自參知政事、檢校太傅依前禮部侍郎除樞密副使。
張自樞密副使、右諫議大夫,孫抃自禮部侍郎、樞密副使,並除參知政事。
歐陽修自翰林學士兼侍讀學士、禮部侍郎、知制誥、史館修撰,陳旭自樞密直學士、右諫 議大夫,趙自御史中丞、加禮部侍郎,並除樞密副使。旭後改名升之。
四月癸未,程戡自樞密副使以禮部侍郎、觀文殿學士兼翰林侍讀學士、同廄牧制置使免。
十一月辛丑,宋庠自檢校太尉、行兵部尚書、同平章事兼牧制置使、莒國公、樞密使以河陽三城節度使、同平章事判鄭州。
1061
六年辛丑
六月甲戌,富弼起復以前官同平章事,固辭。
閏八月庚子,韓琦自工部尚書、同平章事加昭文館大學士、監修國史。
曾公亮自樞密副使、檢校太傅兼牧制置使、行吏部侍郎加同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
韓琦
曾公亮
三月己亥,禮部侍郎、同平章事富弼丁母憂。
四月庚辰,包拯自三司使、給事中除樞密副使。
閏八月庚子,張自右諫議大夫、參知政事加檢校太傅、行工部侍郎,除樞密使。
歐陽修自禮部侍郎、樞密副使除參知政事。
胡宿自翰林學士兼端明殿學士、翰林學士、左司郎中、知制誥、史館修撰除左諫議大夫、樞密副使。
四月庚辰,樞密副使陳旭以資政殿學士知定州。
1062
七年壬寅
韓琦
曾公亮
  三月乙卯,趙自樞密副使、禮部侍郎除參知政事。
吳奎自翰林學士、權知開封府除樞密副使。
三月乙卯,孫抃自參知政事以觀文殿學士兼翰林侍讀學士、同廄牧制置使免。
五月庚午,樞密副使包拯卒。
1063
八年癸卯英宗四月壬申朔即位
韓琦
曾公亮
  五月戊午,富弼既除喪,授樞密使、檢校太師、行禮部尚書、同平章事。
  1064
治平元年甲辰
閏五月戊辰,韓琦自門下侍郎兼兵部尚書、同平章事、昭文館大學士、監修國史、魏國公加尚書右僕射。
韓琦
曾公亮
  十二月丙午,王疇自翰林學士、禮部侍郎除樞密副使。
十二月戊子,樞密副使吳奎丁父憂。
1065
二年乙巳
韓琦
曾公亮
  三月己未,起復吳奎,奎固辭。
五月癸亥,陳旭自資政殿學士、禮部侍郎除樞密副使。
七月庚辰,文彥博自淮南節度使、檢校太師兼侍中、行揚州大都督長史、潞國公除樞密使 。
辛巳,呂公弼自工部侍郎、權三司使、樞密直學士除守本官、樞密副使。
二月癸卯,樞密副使王疇卒。
七月癸亥,富弼自行戶部尚書以檢校太師、同平章事、鎮海軍節度使判河陽。
庚辰,張自樞密使辭疾,以檢校太尉、同平章事、彰信軍節度使判許州。
1066
三年丙午
韓琦
曾公亮
  四月庚戌,郭逵自殿前都虞候、容州觀察使加檢校太保,除同簽書樞密院事。
四月庚戌,胡宿自樞密副使以觀文殿學士、吏部侍郎知杭州。
十月丁亥,郭逵自同簽書樞密院事除陝西四路沿邊宣撫使兼判渭州。
1067
四年丁未神宗正月丁巳即位
正月戊辰,韓琦自尚書右僕射、同平章事、魏國公加守司空兼侍中。
九月壬寅,曾公亮自集賢殿大學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加尚書左僕射。
韓琦
曾公亮
九月辛丑,韓琦自守司空兼侍中、同平章事、魏國公以守司徒兼侍中、檢校太師、鎮安武勝軍節度使判相州。
正月丙寅,吳奎除喪,復樞密副使。三月癸酉,以禮部侍郎參知政事。
九月辛丑,呂公弼自樞密副使、刑部侍郎除檢校太傅、樞密使。
張方平自翰林學士承旨兼龍圖閣學士、端明殿學士、戶部尚書,趙抃自龍圖閣學士、右司郎中、知諫院,並除參知政事。抃遷右諫議大夫。
韓絳自三司使、吏部侍郎,邵亢自樞密直學士、兵部員外郎、知開封府,並除樞密副使。 亢遷右諫議大夫。
三月壬申,歐陽修自尚書右丞、參知政事以觀文殿學士、刑部尚書知亳州。
九月辛丑,吳奎自參知政事以資政殿學士、戶部侍郎知青州。
陳旭自樞密副使、戶部侍郎以觀文殿學士、尚書右丞知越州。癸卯,郭逵自同簽書樞密院事以宣徽南院使判鄆州。
十月己酉,參知政事張方平丁父憂。
1068
熙寧元年戊申
曾公亮
  正月丙申,唐介自龍圖閣學士、給事中、權三司使除參知政事。
七月己卯,陳旭自觀文殿學士、尚書左丞、知越州除知樞密院事。
正月丙申,趙自參知政事以吏部尚書、觀文殿學士知徐州。
十二月辛酉,邵亢自樞密副使以資政殿學士、給事中知越州。
1069
二年己酉
二月己亥,富弼自觀文殿大學士、行尚書左僕射,鄭國公依前左僕射加兼門下侍郎、同平章事、昭文館大學士、監修國史。
十月丙申,曾公亮自行吏部侍郎、同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加昭文館大學士、監修國史兼 譯經潤文使魯國公。
陳旭自尚書右丞、知樞密院事加行禮部尚書、同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
富弼
曾公亮
陳旭
十月丙申,富弼自左僕射兼門下侍郎、同平章事加檢校太師,依前行左僕射、同平章事以武寧軍節度使判亳州。
二月庚子,王安石自翰林學士、工部侍郎兼侍講除右諫議大夫、參知政事。
四月丁未,參知政事唐介卒。
1070
三年庚戌
十二月丁卯,韓絳自吏部尚書[二一]、參知政事加同平章事、昭文館大學士。
王安石自右諫議大夫、參知政事加禮部侍郎、同平章事、監修國史。
曾公亮
陳旭
韓絳
王安石
九月庚子,曾公亮自行吏部侍郎、同平章事、昭文館大學士以守司空、檢校太師兼侍中領河陽三城節度使、集禧觀使,五日一奉朝請。
十月戊寅,陳旭自行禮部尚書、同平章事丁母憂。
二月壬申,司馬光自翰林學士、兼侍讀學士、右諫議大夫、史館修撰除樞密副使,辭不拜。
四月己卯,韓絳自樞密副使除兼參知政事。
七月壬辰,馮京自□部侍郎、權御史中丞除右諫議大夫、樞密副使。
九月辛丑,馮京自樞密副使除參知政事。
吳充自翰林學士、右司郎中、權三司使除右諫議大夫、樞密副使。
十二月丁卯,王珪自翰林學士承旨、端明殿學士、翰林侍讀學士、禮部侍郎仍守本官,除參知政事。
四月己卯,趙抃自參知政事、右諫議大夫以資政殿學士知杭州。
七月壬辰,呂公弼自樞密副使以吏部侍郎、觀文殿大學士知太原府。
九月乙未,韓絳自樞密副使除陝西路宣撫使。
1071
四年辛亥
正月壬子,陳旭起復,仍禮部尚書加同平章事,辭不拜。
韓絳
王安石
三月丁未,韓絳自同平章事守吏部侍郎,知鄧州。
   1072
五年壬子
王安石
  二月丙寅,蔡挺自龍圖閣直學士、右諫議大夫、知渭州除樞密副使。
十二月壬午,陳旭以檢校太傅、行禮部尚書、同平章事除樞密使。
  1073
六年癸丑
王安石
  四月己亥,文彥博自劍南西川節度使、守司空兼侍中、樞密使以守司徒兼侍中、河東節度使判河陽。
  1074
七年甲寅
四月丙戌,韓絳自觀文殿大學士、行吏部侍郎、知大名府守本官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監修國史。
王安石
韓絳
四月丙戌,王安石自禮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吏部尚書、觀文殿大學士知江寧府。
四月丙戌,呂惠卿自翰林學士、右正言兼侍讀除右諫議大夫、參知政事。
十二月丁卯,王韶自觀文殿學士兼端明殿學士、龍圖閣學士、禮部侍郎、知熙州除樞密副使。
  1075
八年乙卯
二月癸酉,王安石自觀文殿大學士、吏部尚書、知江寧府依前官加同平章事、昭文館大學士。
韓絳
王安石
八月庚戌,韓絳自觀文殿大學士、行吏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以禮部尚書、觀文殿大學士知許州。
四月戊寅,吳充自樞密副使、右諫議大夫除檢校太傅、行工部尚書、樞密使。
十二月壬寅,元絳自翰林學士兼侍讀學士、判太常寺兼廄牧使、工部侍郎除參知政事。
曾孝寬自龍圖閣直學士、起居舍人兼樞密都承旨、同牧使除樞密直學士、簽書樞密院事。
正月庚子,蔡挺自右諫議大夫、樞密副使以資政殿學士判南京留司御史台。
馮京自右諫議大夫、參知政事以守本官知亳州。
閏四月乙未,陳旭自禮部尚書、同平章事、樞密使以檢校太尉、鎮江軍節度使、同平章事判揚州。
十月庚寅,呂惠卿以參知政事守本官知陳州。
1076
九年丙辰
十月丙午,吳充自樞密使、檢校太傅、行工部侍郎守前官加同平章事、監修國史。
王珪自禮部侍郎、參知政事守前官加同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
王安石
吳充
王珪
十月丙午,王安石自檢校太傅依前尚書左僕射,領鎮南軍節度使判江寧府。
十月丙午,馮京自資政殿學士、右諫議大夫、知成都府除知樞密院事。
  1077
十年丁巳
吳充
王珪
   二月己亥,王韶自樞密副使以戶部侍郎、觀文殿大學士知洪州。
1078
元豐元年戊午
吳充
王珪
  閏正月壬辰,孫固自權知開封府、樞密直學士、右諫議大夫除同知樞密院事。
九月乙酉,呂公著自端明殿學士兼翰林侍讀學士、寶文閣學士、戶部侍郎,薛向自樞密直 學士、工部侍郎,並除同知樞密院事。
閏正月己亥,簽書樞密院事曾孝寬丁父憂,五月庚辰,起復,固辭。
1079
二年己未
吳充
王珪
  五月戊子,蔡確自右諫議大夫、權御史中丞、直學士院、判司農寺除參知政事。
五月甲申,元絳自參知政事以工部侍郎知亳州。
1080
三年庚申
九月丙戌,王珪自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加監修國史。
吳充
王珪
三月己丑,吳充辭疾,以吏部尚書、觀文殿大學士、西太一宮使免。
二月丙午,章惇自翰林學士、右正言、知審官東院除右諫議大夫、參知政事。
九月癸未,薛向自工部侍郎、同知樞密院事、加正議大夫,孫固自右諫議大夫、同知樞密院事、加太中大夫,並除樞密副使。
丙戌,馮京自通議大夫、知樞密院事除正議大夫、樞密使。
丁亥,呂公著自戶部侍郎、同知樞密院除正議大夫、樞密副使。
  1081
四年辛酉
王珪
  正月辛亥,孫固自樞密副使、太中大夫除兼廄牧制置使、知樞密院事。
呂公著自樞密副使、正議大夫,加龍圖閣直學士韓縝自太中大夫、樞密都承旨兼廄牧使,並除同知樞密院事。
三月甲辰,張璪自翰林學士除太中大夫、參知政事。
正月辛亥,馮京自正議大夫兼牧制置使、樞密使以光祿大夫、觀文殿學士知河陽府。
三月癸卯,章惇自參知政事坐父俞強占民田及為朱服所奏,而報上不實,以太中大夫知蔡州。
1082
五年壬戌
是年,改官制,以左、右僕射為宰相。
四月癸酉,王珪自銀青光祿大夫兼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依前官加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
蔡確自太中大夫、參知政事依前官加右僕射兼中書侍郎。
王珪
蔡確
  四月甲戌,章惇自太中大夫、知定州加守門下侍郎。
張璪自太中大夫、參知政事加守中書侍郎。
蒲宗孟自翰林學士加中大夫、守尚書左丞。
王安禮自翰林學士加中大夫、守尚書右丞。
四月丁丑,呂公著自政議大夫、同知樞密院事以光祿大夫、資政殿大學士知定州。
1083
六年癸亥
王珪
蔡確
  七月丙辰,韓縝自太中大夫、同知樞密院進知樞密院事。
安燾自太中大夫、試戶部尚書除同知樞密院事。
八月辛卯,王安禮自守尚書右丞除尚書左丞。
李清臣自吏部尚書除中大夫、尚書右丞。
七月丙辰,孫固自知樞密院事以通議大夫、觀文殿學士知河陽。
八月辛卯,蒲宗孟自中大夫以守尚書左丞知汝州。
1084
七年甲子
王珪
蔡確
   七月甲寅,王安禮自尚書左丞以端明殿學士知江寧府。
1085
八年乙丑哲宗三月戊戌即位
五月戊午,蔡確自通議大夫、右僕射兼中書侍郎加兼門下侍郎、左僕射。
韓縝自通議大夫、知樞密院事加兼中書侍郎、右僕射。
王珪
蔡確
韓縝
五月庚戌,左僕射兼門下侍郎王珪薨。
五月戊午,章惇自通議大夫、門下侍郎除知樞密院事。
司馬光自資政殿學士、通議大夫、知陳州加守門下侍郎。
七月戊戌,呂公著自資政殿大學士、銀青光祿大夫兼侍讀加尚書左丞。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2-6-18 11:03 | 顯示全部樓層
<div class="feature">宋史   卷二百一十二‧表第三  宰輔三   公元
紀年
宰相進拜加官
罷免
執政進拜加官
罷免
1086
元祐元年丙寅
閏二月庚寅,司馬光自正議大夫、守門下侍郎依前官加左僕射兼門下侍郎。
壬辰,呂公著自金紫光祿大夫、尚書左丞加門下侍郎。
四月壬寅,呂公著自金紫光祿大夫、門下侍郎依前官加右僕射兼中書侍郎。
文彥博自河東節度使、守太師、開府儀同三司、潞國公落致仕加太師、平章軍國重事。
韓縝
蔡確
司馬光
呂公著
文彥博
閏二月庚寅,左僕射蔡確累為劉摯、孫覺、蘇轍、朱光庭、王岩叟所論,守前官以觀文殿大學士知陳州。
四月己丑,韓縝自右僕射以光祿大夫、觀文殿大學士知潁昌府、京西北路安撫使。
九月丙辰朔,左僕射兼門下侍郎司馬光薨。
閏二月丙午,李清臣自通議大夫、守尚書右丞除尚書左丞。
呂大防自試吏部尚書除中大夫、尚書右丞。
乙卯,安燾自同知樞密院事進知樞密院事。
范純仁自試吏部尚書兼侍讀除中大夫、同知樞密院事。
五月丁巳朔,韓維自資政殿大學士、正議大夫兼侍讀除守門下侍郎。
十一月戊午,劉摯自試御史中丞除中大夫、尚書右丞。
呂大防自中大夫、尚書左丞除中書侍郎。
閏二月辛亥,正議大夫、知樞密院事章惇為劉摯、王岩叟、朱光庭等所論,又於簾前爭論諠悖,罷守本官知汝州。
九月己卯,張璪自中書侍郎以資政殿學士、光祿大夫知鄭州。
1087
二年丁卯
文彥博
呂公著
  五月丁卯,劉摯自中大夫、守尚書右丞除尚書左丞。
王存自守兵部尚書除中大夫、尚書右丞。
六月辛丑,安燾自正議大夫、同知樞密院事進知樞密院事。
四月戊申,李清臣自尚書左丞以資政殿學士知河陽。
七月辛未,韓維自正議大夫、門下侍郎以資政殿大學士知鄧州。
1088
三年戊辰
四月辛巳,呂公著自金紫光祿大夫、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加司空、平章軍國重事。
呂大防自中書侍郎加太中大夫、左僕射兼門下侍郎。
范純仁自同知樞密院加太中大夫、右僕射兼門下侍郎。
文彥博
呂公著
呂大防
范純仁
  四月壬午,孫固自觀文殿學士、正議大夫兼侍讀除門下侍郎。
王存自中大夫、尚書右丞除尚書左丞。
胡宗愈自試御史中丞除中大夫、尚書右丞。
趙瞻自中散大夫、試戶部侍郎除簽書樞密院事。
  1089
四年己巳
文彥博
呂公著
呂大防
范純仁
二月甲辰,司空、同平章軍國事呂公著薨。
六月甲辰,范純仁自太中大夫、右僕射守前官以觀文殿學士知潁昌府。
六月丙午,韓忠彥自樞密直學士、戶部尚書除中大夫、尚書左丞。
趙瞻自簽書樞密院事進同知樞密院事。
十一月癸未,孫固自門下侍郎除光祿大夫、知樞密院事。
劉摯自中大夫、守中書侍郎除門下侍郎。
傅堯俞自試吏部尚書除中大夫、守中書侍郎。
三月己卯,胡宗愈自尚書右丞以資政殿學士知陳州。
六月甲辰,王存自中大夫、尚書左丞以端明殿學士知蔡州。
七月乙亥,安燾自知樞密院事丁母憂。十月乙卯,詔起復,燾辭。
1090
五年庚午
文彥博
呂大防
二月庚戌,文彥博自太師、平章軍國重事以守太師、儀同三司、河中興元尹、護國軍山南西道節度使致仕。
三月壬申,韓忠彥自中大夫、尚書左丞遷同知樞密院事。
蘇頌自翰林學士承旨、知制誥兼侍讀除右光祿大夫、尚書左丞。
三月丙寅朔,中大夫、同知樞密院事趙瞻卒。
四月甲辰,右光祿大夫、知樞密院事孫固卒。
十二月辛卯朔,許將自尚書右丞以太中大夫、資政殿學士知定州。
1091
六年辛未
二月辛卯,劉摯自守門下侍郎、太中大夫加右僕射兼中書侍郎。
呂大防
劉摯
十一月乙酉朔,劉摯自右僕射以觀文殿學士知鄆州。
二月辛卯,王岩叟自龍圖閣待制、知開封府[四]除簽書樞密院事。
癸巳,蘇轍自龍圖閣學士、御史中丞除中大夫、尚書右丞。
十一月辛丑,中大夫、守中書侍郎傅堯俞卒。
1092
七年壬申
六月辛酉,蘇頌自守尚書左僕射加左光祿大夫、守尚書左僕射兼中書侍郎。
呂大防
蘇頌
  六月辛酉,蘇轍自守尚書右丞除中大夫、門下侍郎。
韓忠彥自同知樞密院事除中大夫知樞密院事。
范百祿自翰林學士、太中大夫除中書侍郎。
梁燾自翰林學士除中大夫、尚書左丞。
鄭雍自太中大夫、御史中丞除尚書右丞。
劉奉世自左朝請大夫、寶文閣待制、權戶部尚書除簽書樞密院事。
五月丙午,王岩叟自簽書樞密院事以端明殿學士知鄭州。
1093
八年癸酉
七月丙子朔,范純仁自觀文殿大學士知潁昌府加通議大夫、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
呂大防
蘇頌
范純仁
三月癸未,蘇頌自右僕射依前左光祿大夫、觀文殿大學士、集禧觀使。
  三月辛卯,范百祿自中書侍郎以太中大夫、資政殿學士知河中府。
六月戊午,梁燾自尚書左丞以資政殿學士領醴泉觀使。
1094
紹聖元年甲戌
四月壬戌,章惇自通議大夫、提舉洞霄宮加左正議大夫、守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
呂大防
范純仁
章惇
三月乙亥,呂大防自左僕射、中書侍郎[九]以觀文殿大學士、右光祿大夫知潁昌府,改知永興軍。
四月壬戌,范純仁自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以右正議大夫、觀文殿大學士知潁昌府、京西北路安撫使。
二月丁未,李清臣自資政殿學士、守戶部尚書除正議大夫、中書侍郎。
鄧溫伯自端明殿學士、守兵部尚書除右光祿大夫、尚書左丞。
閏四月甲申,安燾自觀文殿學士、右正議大夫除門下侍郎。
六月癸未,曾布自翰林學士承旨、知制誥兼侍讀、除中大夫、同知樞密院事。
三月丁酉,蘇轍自太中大夫、門下侍郎以守本官知汝州。
五月辛亥,劉奉世自簽書樞密院事以端明殿學士、真定府路安撫使兼知成德軍。
乙丑,尚書左丞鄧潤甫卒。潤甫舊名溫伯,復今名。
1095
二年乙亥
章惇
  十月甲戌,許將自守吏部尚書兼侍讀除守尚書左丞。
蔡卞自翰林學士兼侍讀、修國史除守尚書右丞。
十月甲子,鄭雍自太中大夫、尚書右丞以資政殿學士知陳州。
十一月乙未,安燾自右正議大夫、門下侍郎以觀文殿學士知河南府。
1096
三年丙子
章惇
   正月庚子,韓忠彥自太中大夫、知樞密院事以觀文殿學士知真定府。
1097
四年丁丑
章惇
二月己未,故司馬光自左僕射追貶清海軍節度副使。
故呂公著自司空、平章軍國事追貶建武軍節度副使。
癸未,前宰相呂大防責授舒州團練副使,循州安置。
前宰相劉摯責授鼎州團練副使,新州安置。
前宰相范純仁責授武安軍節度副使,永州安置。
甲申,前太師致仕文彥博降授太子少保致仕。
故左僕射王珪追貶萬安軍司戶。
閏二月壬寅,曾布自同知樞密院事除太中大夫、知樞密院事。
林希自翰林學士、知制誥除太中大夫、同知樞密院事。
許將自守尚書左丞除正議大夫、中書侍郎。
蔡卞自太中大夫、守尚書右丞除尚書左丞。
黃履自試吏部尚書除中大夫、尚書右丞。
正月庚戌,李清臣自正議大夫、中書侍郎以資政殿大學士知河南府。
二月己未,故王岩叟自端明殿學士追貶雷州別駕。
癸未,蘇轍自前門下侍郎責授化州別駕,雷州安置。
梁燾自前資政殿學士責授雷州別駕,化州安置。
劉奉世自前端明殿學士落職,分司南京,郴州居住。
韓維自前資政殿大學士致仕落職,特授左朝議大夫致仕。
1098
元符元年戊寅
章惇
   四月壬辰,林希自同知樞密院事出知亳州。
1099
二年己卯
章惇
   閏九月辛巳,黃履自通議大夫、尚書右丞以守本官知亳州。
1100
三年庚辰徽宗正月己卯即位
四月甲辰,韓忠彥自門下侍郎加正議大夫、右僕射兼中書侍郎。十月丁酉,遷左僕射兼門下侍郎,進封儀國公。
壬寅,曾布自知樞密院事加右銀青光祿大夫、守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
章惇
韓忠彥
曾布
先是,豐稷、陳次升、龔夬、陳瓘劾章惇為山陵使而喪轝陷濘暴露,九月辛未,以守本官知越州。
二月戊午,韓忠彥自通議大夫、守吏部尚書仍前官加門下侍郎。
黃履自資政殿學士、提舉中太乙宮兼侍讀仍前官加尚書右丞。
四月甲辰,李清臣自左正議大夫、禮部尚書加門下侍郎。
蔣之奇自翰林學士、通議大夫、知制誥除同知樞密院事。
十一月戊寅,安燾自觀文殿學士、提舉太乙宮兼集禧觀公事兼侍讀除知樞密院事。
辛卯,范純禮自禮部尚書除中大夫、守尚書右丞。
先是,龔夬、陳瓘累疏劾蔡卞,五月乙酉,卞以資政殿學士知江寧府。
十一月庚辰,尚書右丞黃履以資政殿大學士仍前正議大夫、提舉中太乙宮兼集禧觀公事。
1101
建中靖國元年辛巳
韓忠彥
曾布
正月癸亥,前宰相觀文殿學士、中太乙宮使范純仁薨。
七月丁亥,蔣之奇自正議大夫、同知樞密院事進知樞密院事。
陸佃自試吏部尚書除中大夫、尚書右丞。
章楶自端明殿學士、通議大夫、提舉中太乙宮兼集禧觀事除同知樞密院事。
十一月庚申,陸佃自守尚書右丞除尚書左丞。溫益自試吏部尚書兼侍讀除中大夫、尚書右丞。
六月戊午,范純禮自中大夫、尚書右丞以仍前官出知潁昌府。
七月丙戌,安燾自左正議大夫、知樞密院事以觀文殿學士出知河南府兼西京留守。
十月乙未,李清臣自右光祿大夫、門下侍郎以資政殿學士出知大名府兼北京留守。
1102
崇寧元年壬午
七月戊子,蔡京自守尚書左丞加通議大夫、守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
韓忠彥
曾布
蔡京
五月庚申、韓忠彥自左僕射兼門下侍郎以觀文殿大學士出知大名府兼北京留守。甲子落職。
閏六月壬戌,曾布自右僕射以觀文殿大學士、右銀青光祿大夫出知潤州。
六月丙申,許將自右銀青光祿大夫、守中書侍郎加門下侍郎。
溫益自中大夫、守尚書右丞加中書侍郎。
蔡京自翰林學士承旨中大夫、知制誥兼侍讀、修國史、實錄修撰除尚書左丞。
趙挺之自試吏部尚書兼侍讀、修國史、編修國朝會要除中大夫、尚書右丞。八月己卯,遷尚書左丞。
張商英自翰林學士、知制誥兼侍讀、修國史、實錄修撰除中大夫、尚書右丞。
十月戊寅,蔡卞自資政殿學士、左正議大夫、中太乙宮使兼侍讀除知樞密院事。
六月丙申,陸佃自尚書左丞依前太中大夫出知亳州。
七月庚午,章楶自同知樞密院事以資政殿學士領中太乙宮使。
十月癸亥,蔣之奇自知樞密院事依前右正議大夫,以觀文殿學士出知杭州。
1103
二年癸未
正月丁未,蔡京自右僕射加右光祿大夫、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
蔡京。
  四月戊寅,趙挺之自中大夫、尚書左丞除中書侍郎。
張商英自中大夫、尚書右丞除尚書左丞。
吳居厚自戶部尚書除中大夫、尚書右丞。
安惇自兵部尚書兼侍讀除中大夫、同知樞密院事。
正月壬辰,中書侍郎溫益卒。
八月戊申,張商英自尚書左丞以通議大夫出知亳州,尋改蘄州。
1104
三年甲申
五月己卯,蔡京自尚書左僕射加司空。
蔡京
  九月乙亥,趙挺之自右光祿大夫、中書侍郎加門下侍郎。
吳居厚自右光祿大夫、尚書右丞加中書侍郎。
張康國自翰林學士承旨、知制誥除尚書左丞。
鄧洵武自刑部尚書除尚書右丞。
八月乙巳,許將自門下侍郎仍前官以資政殿學士出知河南府。
十二月戊午,同知樞密院事安惇卒。
1105
四年乙酉
三月甲辰,趙挺之自門下侍郎加右銀青光祿大夫、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
蔡京
趙挺之
六月戊子,趙挺之自右僕射授金紫光祿大夫、觀文殿大學士,領中太乙宮使。
二月甲寅,張康國自中大夫、守尚書右丞仍前官知樞密院事。
劉逵自兵部尚書兼侍讀、修國史兼實錄修撰除中大夫、同知樞密院事。
何執中自太中大夫、試吏部尚書兼侍讀除尚書左丞。
正月丙申,蔡卞自金紫光祿大夫、知樞密院事仍前官以資政殿大學士出知河南府。
1106
五年丙戌
二月丙寅,趙挺之自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一五]加特進、光祿大夫、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
蔡京
趙挺之
二月丙寅,蔡京自左僕射以守司空、安遠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領中太乙宮使。
正月甲辰,吳居厚自右光祿大夫、中書侍郎加門下侍郎。
劉逵自中大夫、同知樞密院事加中書侍郎。
十二月戊午,劉逵自中大夫、中書侍郎守本官出知亳州。
1107
大觀元年丁亥
正月甲午,蔡京自安遠軍節度使依前司空、左僕射兼門下侍郎、魏國公。
十二月庚寅,蔡京自司空、左僕射兼門下侍郎、魏國公加太尉。
趙挺之
蔡京
三月丁酉,趙挺之自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以特進、觀文殿大學士領佑神觀致仕。
正月壬子,何執中自太中大夫、尚書左丞加中書侍郎。
鄧洵武自中大夫、守尚書右丞除尚書左丞。
梁子美自中大夫、試戶部尚書除尚書右丞。
三月丁酉,何執中自中書侍郎加門下侍郎。
鄧洵武自尚書左丞加中書侍郎。
梁子美自尚書右丞遷尚書左丞。
朱諤自吏部尚書除中大夫、尚書右丞。
六月乙未,梁子美加中書侍郎。
八月庚申,徐處仁自試戶部尚書除中大夫、尚書右丞。
林攄自太中大夫、試吏部尚書兼侍讀實錄修撰仍前官同知樞密院事。
閏十月丙戌,林攄自中大夫]、同知樞密院事除尚書左丞。
鄭居中自資政殿學士、太中大夫、中太乙宮使兼侍讀、實錄修撰仍前官同知樞密院事。
十二月壬寅,起復徐處仁,辭。
正月壬寅,吳居厚自右光祿大夫、門下侍郎以資政殿學士仍前官領太一宮使。
五月庚寅,鄧洵武自中書侍郎以守本官知隨州。
六月己亥,尚書右丞朱諤卒。
十月癸酉,尚書右丞徐處仁丁母憂。
1108
二年戊子
正月己未,蔡京自太尉、左僕射兼門下侍郎、魏國公加太師。
蔡京
  九月辛亥,林攄自右光祿大夫、尚書左丞加中書侍郎。
余深自試吏部尚書除尚書左丞。
八月丙申,梁子美自中書侍郎以資政殿學士、正奉大夫出知鄆州。
1109
三年己丑
六月辛巳,何執中自行中書門下侍郎加特進、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
蔡京
何執中
六月辛巳,蔡京自左僕射以依前太師領中太乙宮使。
四月癸巳,鄭居中自右光祿大夫、同知樞密院事進知樞密院事。
管師仁自中大夫、試吏部尚書除同知樞密院事。
癸卯,余深自中大夫、尚書左丞加中書侍郎。
薛昂自試兵部尚書兼侍讀除中大夫、尚書左丞。
劉正夫自試工部尚書兼侍讀、實錄院修撰除尚書右丞。
三月戊申,知樞密院事張康國暴卒。
四月戊寅,林攄自中書侍郎依前正奉大夫出知滁州。
六月甲戌,管師仁自同知樞密院事以資政殿學士依前中大夫領佑神觀使,尋卒。
1110
四年庚寅
六月乙亥,張商英自守中書侍郎加通議大夫、守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
何執中
張商英
  二月己丑,余深自中大夫、中書侍郎加門下侍郎。
張商英自資政殿學士、通議大夫、中太乙宮使加中書侍郎。
侯蒙自朝奉大夫、試戶部尚書除中大夫、同知樞密院事。
八月乙亥,劉正夫自中大夫、尚書右丞加中書侍郎。
侯蒙自中大夫、同知樞密院事除尚書左丞。
鄧洵仁自翰林學士承旨、太中大夫、知制誥兼侍讀除尚書右丞。
庚辰,吳居厚自資政殿學士、宣奉大夫、佑神觀使加門下侍郎。十月庚申,除知樞密院事。
五月丙寅,余深自門下侍郎以資政殿學士仍中大夫出知青州。
六月丙申,薛昂自尚書左丞以資政殿學士仍中大夫出知江寧府。
十月丁酉,鄭居中自正奉大夫、知樞密院事仍前官以觀文殿學士領中太乙宮使。
1111
政和元年辛卯
何執中
張商英
八月丁巳,張商英自右僕射以觀文殿大學士出知河南府兼西京留守。
三月癸酉,王襄自試吏部尚書除中大夫、同知樞密院事。
九月戊寅,王襄自同知樞密院事以中大夫出知亳州。
1112
二年壬辰
四月庚戌,何執中以哲宗帝紀成加司空。
五月己巳,蔡京落致仕,依前太師,三日一至都堂治事。十一月辛巳,進封魯國公。
何執中自尚書左僕射加少傅,為太宰,仍兼門下侍郎。
蔡京
何執中
  六月己丑,知青州余深復門下侍郎。
  1113
三年癸巳
八月丙子,何執中自尚書左僕射加少師。
蔡京
何執中
  正月乙亥,鄭居中自特進、觀文殿學士、中太乙宮使兼侍讀復除知樞密院事。
四月己酉,薛昂自資政殿學士、通議大夫除尚書右丞。
正月乙亥,吳居厚自知樞密院事、宣奉大夫以武康軍節度使知洪州。
四月癸巳,鄧洵仁自尚書右丞以通議大夫、資政殿學士出知亳州,尋落職。
1114
四年甲午
蔡京
何執中
  
1115
五年乙未
蔡京
何執中
  
1116
六年丙申
五月庚子,鄭居中自特進、知樞密院事加少保、太宰兼門下侍郎。
劉正夫自銀青光祿大夫、中書侍郎加特進、少宰兼中書侍郎。
蔡京
何執中
鄭居中
劉正夫
四月辛未,何執中自尚書左僕射以太傅致仕。
十二月乙酉,劉正夫自少宰以安化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致仕。
五月壬寅,鄧洵武自保大軍節度使、佑神觀使兼侍讀除正奉大夫、知樞密院事。
八月乙巳,薛昂自銀青光祿大夫、尚書右丞除尚書左丞。
侯蒙自中大夫、尚書左丞除中書侍郎。
十一月辛卯,童貫自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陝西河東河北宣撫使除簽書樞密院事。
庚子,白時中自禮部尚書兼侍讀除中大夫、尚書右丞。
  1117
七年丁酉
十一月辛卯,鄭居中自太宰丁母憂起復門下侍郎。
余深特進、少宰兼中書侍郎。
蔡京
鄭居中
余深
八月庚午,鄭居中自太宰丁母憂。
二月,以童貫為陝西、河東、河北宣撫使,仍帶同簽書樞密院事。三月乙未,改權領樞密院事。
十一月辛卯,白時中自中大夫、尚書右丞加中書侍郎。
十二月丁巳,薛昂自銀青光祿大夫、尚書左丞加特進、門下侍郎。
庚午,童貫領樞密院事。
十月戊寅,侯蒙自中書侍郎以資政殿學士出知亳州。
1118
重和元年戊戌
七月壬午,鄭居中自太宰加少傅。
余深自少宰加少保。
九月辛丑,鄭居中罷起復。
蔡京
鄭居中
余深
  正月庚戌,王黼自翰林學士承旨以尚書左丞起復。
七月壬午,領樞密院事童貫加檢校太保。八月甲寅,加太保。
九月庚寅,白時中自中書侍郎遷門下侍郎。
王黼自尚書左丞加中書侍郎。
馮熙載自翰林學士承旨、知制誥兼侍講除中大夫、尚書左丞。
范致虛自刑部尚書除中大夫、尚書右丞。
九月庚寅,薛昂自門下侍郎除彰化軍節度使、佑神觀使兼侍讀。
1119
宣和元年己亥
正月戊午,余深自特進、少宰兼中書侍郎加太宰兼門下侍郎。
王黼自通議大夫、中書侍郎加特進、少宰兼中書侍郎、神霄玉清萬壽宮使。
蔡京
余深
王黼
  二月戊戌,鄧洵武自守中書侍郎知隨州加少保。
三月己未,馮熙載自尚書左丞遷中書侍郎。
范致虛自尚書右丞遷尚書左丞。
張邦昌自翰林學士除尚書右丞。
七月甲寅,童貫自知樞密院事加太傅。
十一月戊辰,張邦昌自通議大夫、尚書右丞遷尚書左丞。
王安中自翰林學士承旨、知制誥除中大夫、尚書右丞。
八月丁酉,尚書左丞范致虛丁母憂。
1120
二年庚子
九月癸亥,太宰兼門下侍郎余深以哲宗寶訓成進少傅。
十一月庚戌,王黼自特進、少宰兼中書侍郎加少保、太宰兼門下侍郎。
蔡京
余深
王黼
六月戊寅,蔡京自太尉、左僕射兼門下侍郎、魏國公、太師以太師、魯國公致仕。
十一月己亥,余深自太宰以少傅、鎮江軍節度使出知福州。
十二月己丑,少傅、威武軍節度使鄭居中權領樞密院事。
  1121
三年辛丑
九月丙寅,王黼自少保、太宰兼門下侍郎加少傅。
王黼

正月癸卯,童貫自太保、領樞密院事除江、浙、江、淮等路宣撫使。
五月戊戌,鄭居中落「權」字,依童貫例領樞密院事。
八月乙巳,童貫加太師。
鄭居中加少師。
十月庚申,童貫仍舊領陝西、河東、河北宣撫使。
十一月丁丑,張邦昌自尚書左丞加中書侍郎。
王安中自中大夫、尚書右丞遷尚書左丞。
李邦彥自翰林學士承旨、太中大夫、知制誥兼侍讀、修國史除尚書右丞。
正月壬寅,少保、知隨州鄧洵武卒。
十一月丁丑,馮熙載自中書侍郎以資政殿學士出知亳州。
1122
四年壬寅
六月丙午,王黼加少師。
王黼
    1123
五年癸卯
五月庚申,王黼自太宰兼門下侍郎加太傅,依蔡京昨任太師例。
王黼
  二月乙酉朔,李邦彥自太中大夫、尚書右丞遷尚書左丞。
趙野自翰林學士、知制誥除中大夫、尚書右丞。
五月庚申,鄭居中自少師、領樞密院事加太保。
癸亥,童貫落節鉞,依前太師。
六月乙巳,蔡攸以少師、安遠軍節度使領樞密院事。
正月辛酉,王安中自中大夫、尚書左丞以慶遠軍節度使、河北河東燕山府路宣撫使知燕山府。
六月丁未,鄭居中自領樞密院事、太保致仕,明日卒。
七月己未,童貫自領陝西河東河北宣撫使致仕。
1124
六年甲辰
九月乙亥,李邦彥自通奉大夫、守尚書左丞加銀青光祿大夫、少宰兼中書侍郎、神霄玉清萬壽宮使。
白時中自金紫光祿大夫、門下侍郎加特進、太宰兼門下侍郎、神霄玉清萬壽宮使。
十二月癸亥,蔡京自太師、魯國公落致仕,依前太師、領三省事、神霄玉清萬壽宮使。
王黼
蔡京
白時中
李邦彥
十一月丙子,太宰兼門下侍郎、楚國公王黼以太傅致仕。
四月丁巳,李邦彥丁憂起復。
八月乙卯,童貫自劍南東川節度使落致仕,依前太師、領樞密院事、陝西河北河東燕山府路宣撫使,進封徐、豫國公。
九月乙亥,趙野自中大夫、尚書右丞遷尚書左丞。
宇文粹中自翰林學士承旨、宣奉大夫除尚書右丞。
蔡懋自朝議大夫、試開封府尹除中大夫、同知樞密院事。
蔡攸自少師安遠軍節度使領樞密院事落節鉞,依前少師。

1125
七年乙巳欽宗十二月庚申即位
蔡京
白時中
李邦彥
四月庚申,蔡京罷領三省事,復以太師、魯國公致仕。
六月己未,蔡攸自少師、領樞密院事加太保。
十二月庚申,吳敏自試給事中、直學士院加中大夫、門下侍郎。
壬戌,耿南仲自徽猷閣學士、朝散大夫、太子詹事除資政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

1126
靖康元年丙午
正月辛未,李邦彥自銀青光祿大夫、少宰兼中書侍郎起復,加特進、太宰兼門下侍郎 。
張邦昌自正奉大夫加特授依前官少宰兼中書侍郎、神霄玉清萬壽宮使。二月庚戌,加光祿 大夫,太宰兼門下侍郎。
吳敏自知樞密院事遷太中大夫、少宰兼中書侍郎。
三月己巳,徐處仁自守中書侍郎加通奉大夫、太宰兼門下侍郎。
八月己未,唐恪自正奉大夫加少宰兼中書侍郎。
閏十一月壬辰,何自守門下侍郎加通奉大夫、右僕射、中書侍郎。
蔡京
白時中
李邦彥
張邦昌
吳敏
徐處仁
唐恪
何
正月辛未,白時中自太宰以觀文殿大學士領中太乙宮使依前特進、慶國公。
二月庚戌,李邦彥自太宰兼門下侍郎以觀文殿學士領中太乙宮使。
甲寅蔡京自太師、魯國公致仕責授中奉大夫、秘書監、分司南京,河南居住。
三月己巳,張邦昌自太宰、兼門下侍郎以觀文殿大學士領中太乙宮使。
八月己未,徐處仁自太宰以觀文殿大學士領中太乙宮使。
吳敏自少宰以觀文殿大學士領醴泉觀使。
閏十一月壬辰朔,唐恪自少宰以觀文殿大學士領中太乙宮使兼侍讀依前光祿大夫。
正月己巳,吳敏自中大夫、守門下侍郎除知樞密院事、親征行營副使。
李梲自正奉大夫、守吏部尚書除同知樞密院事。
庚午,李綱自試兵部侍郎、中大夫除尚書右丞。
辛未,趙野自通議大夫,尚書左丞除門下侍郎。
王孝迪自通議大夫、翰林學士承旨除中書侍郎。
蔡懋自中大夫、同知樞密院事除尚書左丞。
甲戌,唐恪自正議大夫、守吏部尚書除同知樞密院事。
耿南仲自簽書樞密院事進同知樞密院事。
辛巳,路允迪自試兵部尚書除資政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
丁亥,种師道自檢校少保、靜難軍節度使、河北河東制置使除同知樞密院事。
二月戊戌,尚書右丞李綱罷,辛丑復職。
癸卯,徐處仁自觀文殿大學士、大名尹除中書侍郎。
宇文虛中自保和殿大學士除資政殿大學士、簽書樞密院事。
庚戌,李綱自中大夫、尚書右丞除知樞密院事。
耿南仲自同知樞密院事除尚書左丞。
李梲自正奉大夫、同知樞密院事除尚書右丞。
三月己巳,唐恪自正議大夫、同知樞密院事依前官加中書侍郎。
何自翰林學士、知制誥除中大夫、尚書右丞。
許翰自御史中丞除中大夫、同知樞密院事。
四月癸卯,耿南仲自太中大夫、尚書左丞依前官加門下侍郎。
是月,种師道自檢校少傅、中太乙宮使復除同知樞密院事。
六月戊戌,李綱宣撫河北、河東。
八月丙申,种師道代李綱為宣撫。
己未,何自太中大夫、尚書右丞除中書侍郎。
陳過庭自太中大夫、試禮部尚書兼侍讀除尚書右丞。
聶昌自開封府尹除中大夫、同知樞密院事。
李回自朝請大夫、御史中丞兼侍讀除延康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
九月丁丑,王自禮部尚書除尚書左丞。
十月丁未,馮澥自禮部尚書、太子詹事兼侍讀除中大夫、知樞密院事。
十一月丁丑,陳過庭自太中大夫、尚書右丞除中書侍郎。
孫傅自試兵部尚書除中大夫、尚書右丞。甲申,除同知樞密院事。
曹輔自御史中丞除延康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
庚寅,何自資政殿學士、中大夫、提舉萬壽觀兼侍讀、領開封府事除門下侍郎。
閏十一月丁酉,馮澥自資政殿學士、中大夫、太子賓客除尚書左丞。
庚子,張叔夜自延康殿學士、南道都總管除簽書樞密院事。
二月癸卯,蔡懋自尚書左丞以資攻殿學士、依前中大夫知大名府兼北京留守。
王孝迪自中書侍郎以資政殿學士提舉醴泉觀。
癸丑,种師道自同知樞密院事以檢校少傅領中太乙宮使。
甲寅,童貫自太師、廣陽郡王、徐豫國公責授左上將軍致仕,池州居住。
蔡攸自太保、領樞密院事、燕國公責授太中大夫、提舉亳州明道宮,任便居住。
三月戊辰,李梲自尚書左丞]以正奉大夫、資政殿學士提舉南京鴻慶宮。
庚午,宇文虛中自簽書樞密院事以資政殿學士、仍中大夫出知青州。
四月庚戌,趙野自門下侍郎以資政殿學士出知襄陽府。
六月癸卯,路允迪自簽書樞密院事以資政殿學士提舉醴泉觀。
八月戊午,許翰自同知樞密院事以延康殿學士出知亳州。
九月丁丑,李綱自知樞密院事以觀文殿學士出知揚州。
十月戊午,王自尚書左丞坐辭使軍前責授單州團練副使,新州安置。
辛酉,种師道卒。
十一月戊辰,馮澥自知樞密院除資政殿學士、太子賓客。
丁丑,何自中書侍郎依前官提舉醴泉觀兼侍讀。
丁亥,李回自簽書樞密院事除提舉萬壽觀。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