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樓主: 延章

[二十四史] 宋史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2-6-18 11:03 | 顯示全部樓層
<div class="feature">宋史   卷二百四十三‧列傳第二  后妃下 神宗欽聖獻肅向皇后 欽成朱皇后 欽慈陳皇后 林賢妃 武賢妃
哲宗昭慈孟皇后 昭懷劉皇后 
徽宗顯恭王皇后 鄭皇后 王貴妃 韋賢妃 喬貴妃 劉貴妃 
欽宗朱皇后 
高宗憲節邢皇后 憲聖慈烈吳皇后 潘賢妃 張賢妃 劉貴妃 劉婉儀 張貴妃 
孝宗成穆郭皇后 成恭夏皇后 成肅謝皇后 蔡貴妃 李賢妃 
光宗慈懿李皇后 黃貴妃 
寧宗恭淑韓皇后 恭聖仁烈楊皇后 
理宗謝皇后 
度宗全皇后 楊淑妃
神宗欽聖憲肅向皇后,河內人,故宰相敏中曾孫也。治平三年,歸於潁邸,封安國夫人。神宗即位,立爲皇后。
帝不豫,後贊宣仁後定建儲之議。哲宗立,尊爲皇太后。宣仁命葺慶壽故宮以居後,後辭曰:「安有姑居西而婦處東,瀆上下之分。」不敢徙,遂以慶壽後殿爲隆祐宮居之。帝將卜後及諸王納婦,後敕向族勿以女寘選中。族黨有欲援例以恩換閣職,及爲選人求京秩者,且言有特旨,後曰:「吾族未省用此例,何庸以私情撓公法。」一不與。帝倉卒晏駕,獨決策迎端王。章惇異議,不能沮。
徽宗立,請權同處分軍國事,後以長君辭。帝泣拜,移時乃聽。凡紹聖、元符以還,惇所斥逐賢大夫士,稍稍收用之。故事有如御正殿、避家諱、立誕節之類,皆不用。至聞賓召故老、寬徭息兵、愛民崇儉之舉,則喜見於色。才六月,即還政。
明年正月崩,年五十六。帝追念不已,乃數加恩兩舅,宗良、宗回,皆位開府儀同三司,封郡王。而自敏中以上三世,亦追列王爵,非常典也。
欽成朱皇后,開封人。父崔傑,早世;母李,更嫁朱士安。後鞠於所親任氏。熙寧初,入宮爲御侍,進才人、婕妤,生哲宗及蔡王似、徐國公主,累進德妃。
哲宗即位,尊爲皇太妃。時宣仁、欽聖二太后皆居尊,故稱號未極。元祐三年,宣仁詔:春秋之義,母以子貴,其尋繹故實,務致優隆。於是輿蓋、仗衛、冠服,悉侔皇后。紹聖中,欽聖復命即閣建殿,改乘車爲輿,出入由宣德東門,百官上箋稱「殿下」,名所居爲聖瑞宮。贈崔、任、朱三父皆至師、保。徽宗立,奉禮尤謹。
崇寧元年二月薨,年五十一。追冊爲皇后,上尊諡,陪葬永裕陵。
欽慈陳皇后,開封人。幼頴悟莊重,選入掖庭,爲御侍。生徽宗,進美人。帝崩,守陵殿,思顧舊恩,毀瘠骨立。左右進粥、藥,揮使去,曰:「得早侍先帝,願足矣!」未幾薨,年三十二。建中靖國元年,追冊爲皇太后,上尊諡,陪葬永裕陵。
林賢妃,南劍人,三司使特之孫,司農卿洙之女。幼選入宮,既長,遂得幸,封永嘉郡君,升美人。生燕王俁、越王偲、邢國公主,進婕妤。元祐五年薨。詔用一品禮葬,贈貴儀,又贈賢妃。
武賢妃,始以選入宮。元豐五年,進才人。生吳王佖、賢和公主。歷美人、婕妤。徽宗即位,進昭儀、賢妃。大觀元年薨,乘輿臨奠,輟朝三日,諡曰惠穆。
哲宗昭慈聖獻孟皇后,洺州人,眉州防禦使、馬軍都虞候、贈太尉元之孫女也。
初,哲宗既長,宣仁高太后歷選世家女百餘入宮。後年十六,宣仁及欽聖向太后皆愛之,教以女儀。元祐七年,諭宰執:「孟氏子能執婦禮,宜正位中宮。」命學士草制。又以近世禮儀簡略,詔翰林、台諫、給舍與禮官議冊後六禮以進。至是,命尚書左僕射呂大防攝太尉,充奉迎使,同知樞密院韓忠彥攝司徒副之;尚書左丞蘇頌攝太尉,充發策使,僉書樞密院事王岩叟攝司徒副之;尚書右丞蘇轍攝太尉,充告期使,皇叔祖同知大宗正事宗景攝宗正卿副之;皇伯祖判大宗正事高密郡王宗晟攝太尉,充納成使,翰林學士范百祿攝宗正卿副之;吏部尚書王存攝太尉,充納吉使,權戶部尚書劉奉世攝宗正卿副之;翰林學士梁燾攝太尉,充納采、問名使,御史中丞鄭雍攝宗正卿副之。帝親御文德殿冊爲皇后。宣仁太后語帝曰:「得賢內助,非細事也。」進後父閣門祗候在爲崇儀使、榮州刺史,母王氏華原郡君。
久之,劉婕妤有寵。紹聖三年,後朝景靈宮,訖事,就坐,諸嬪御立侍,劉獨背立簾下,後閣中陳迎兒呵之,不顧,閣中皆忿。冬至日,會朝欽聖太后於隆祐宮,後御坐朱髹金飾,宮中之制,惟後得之。婕妤在他坐,有慍色,從者爲易坐,制與後等。眾弗能平,因傳唱曰:「皇太后出!」後起立,劉亦起,尋各復其所,或已撤婕妤坐,遂仆於地。懟不復朝,泣訴於帝。內侍郝隨謂婕妤曰:「毋以此戚戚,願爲大家早生子,此坐正當爲婕妤有也。」
會後女福慶公主疾,後有姊頗知醫,嘗已後危疾,以故出入禁掖。公主藥弗效,持道家治病符水入治。後驚曰:「姊寧知宮中禁嚴,與外間異邪?」令左右藏之;俟帝至,具言其故。帝曰:「此人之常情耳。」後即爇符於帝前。宮禁相傳,厭魅之端作矣。未幾,後養母聽宣夫人燕氏、尼法端與供奉官王堅爲後禱祠。事聞,詔入內押班梁從政、管當御藥院蘇珪,即皇城司鞫之,捕逮宦者、宮妾幾三十人,搒掠備至,肢體毀折,至有斷舌者。獄成,命侍御史董敦逸覆錄,罪人過庭下,氣息僅屬,無一人能出聲者。敦逸秉筆疑未下,郝隨等以言脅之。敦逸畏禍及己,乃以奏牘上。詔廢后,出居瑤華宮,號華陽教主、玉清妙靜仙師,法名沖真。
初,章惇誣宣仁後有廢立計,以後逮事宣仁,惇又陰附劉賢妃,欲請建爲後,遂與郝隨構成是獄,天下冤之。敦逸奏言:「中宮之廢,事有所因,情有可察。詔下之日,天爲之陰翳,是天不欲廢后也;人爲之流涕,是人不欲廢后也。」且言:「嘗覆錄獄事,恐得罪天下後世。」帝曰:「敦逸不可更在言路。」曾布曰:「陛下本以皇城獄出於近習推治,故命敦逸錄問,今乃貶錄問官,何以取信中外?」乃止。帝久亦悔之,曰:「章惇誤我。」
元符末,欽聖太后將復後位,適有布衣上書,以後爲言者,即命以官;於是詔後還內,號元祐皇后,時劉號元符皇后故也。崇寧初,郝隨諷蔡京再廢后,昌州判官馮澥上書言後不得復。台臣錢遹、石豫、左膚等連章論韓忠彥等信一布衣狂言,復已廢之後,以掠虛美,望斷以大義。蔡京與執政許將、溫益、趙挺之、張商英皆主其說。徽宗從之,詔依紹聖詔旨,復居瑤華宮,加賜希微元通知和妙靜仙師。
靖康初,瑤華宮火,徙居延寧宮;又火,出居相國寺前之私第。金人圍汴,欽宗與近臣議再復後,尊爲元祐太后。詔未下而京城陷。時六宮有位號者皆北遷,後以廢獨存。張邦昌僭位,尊后爲宋太后,迎居延福宮,受百官朝。胡舜陟、馬伸又言,政事當取後旨。邦昌乃復上尊號元祐皇后,迎入禁中,垂簾聽政。
後聞康王在濟,遣尚書左右丞馮澥、李回及兄子忠厚持書奉迎。命副都指揮使郭仲荀將所部扈衛,又命御營前軍統制張俊逆於道。尋降手書,播告天下。王至南京,後遣宗室士 349f.gif 及內侍邵成章奉圭寶、乘輿、服御迎王即皇帝位,改元,後以是日撤簾,尊后爲元祐太后。尚書省言,元字犯後祖名,請易以所居宮名,遂稱隆祐太后。
上將幸揚州,命仲荀衛太后先行,駐揚州州治。會張浚請先定六宮所居地,遂詔忠厚奉太后幸杭州,以苗傅爲扈從統制。逾年,傅與劉正彥作亂,請太后聽政。又請立皇子。太后諭之曰:「自蔡京、王黼更祖宗法,童貫起邊事,致國家禍亂。今皇帝無失德,止爲黃潛善、汪伯彥所誤,皆已逐矣。」傅等言必立皇太子,太后曰:「今強敵在外,我以婦人抱三歲小兒聽政,將何以令天下?」傅等泣請,太后力拒之。帝聞事急,詔禪位元子,太后垂簾聽政。朱勝非請令臣僚得獨對論機事,仍日引傅黨一人上殿,以釋其疑。太后從之,每見傅等,曲加慰撫,傅等皆喜。韓世忠妻梁氏在傅軍中,勝非以計脫之,太后召見,勉令世忠速來,以清岩陛。梁氏馳入世忠軍,諭太后意。世忠等遂引兵至,逆黨懼。朱勝非等誘以復辟,命王世修草狀進呈。太后喜曰:「吾責塞矣。」再以手札趣帝還宮,即欲撤簾。帝令勝非請太后一出御殿,乃命撤簾。是日,上皇太后尊號。
太后聞張浚忠義,欲一見之,帝爲召浚至禁中。承議郎馮檝嘗貽書苗傅勸復辟,上未之知,太后白其事,檝得遷秩。
帝幸建寧,命僉書樞密院事鄭瑴衛太后繼發,比至,帝率群臣迎於郊。會防秋迫,命劉寧止制置江、浙,衛太后往洪州,百司非預軍事者悉從。仍命滕康、劉珏權知三省樞密院事從行,凡四方奏讞、吏部差注、舉辟、功賞之類,皆隸焉。復命四廂都指揮使楊惟忠,將兵萬人衛從。帝慮敵人來侵,密諭康、珏緩急取太后旨,便宜以行。過落星寺,舟覆,宮人溺死者十數,惟太后舟無虞。
既至洪州,議者言:「金人自蘄、黃渡江,陸行二百餘里,即到洪州。」帝憂之,命劉光世屯江州。光世不爲備,金人遂自大冶縣徑趣洪州。康、珏奉太后行,次吉州。金人追急,太后乘舟夜行。質明,至太和縣,舟人景信反,楊惟忠兵潰,失宮人一百六十,康、珏俱遁,兵衛不滿百,遂往虔州。太后及潘妃以農夫肩輿而行。帝慮太后逕入閩、廣,遣使歷詢後所在,及知在虔州,遂命中書舍人李正民來朝謁。
時虔州府庫皆空,衛軍所給,惟得沙錢,市買不售,與百姓交斗,縱火肆掠。土豪陳新率眾圍城,康、珏、惟忠弗能禁。惟忠步將胡友自外引兵破新於城下,新乃去。帝聞,罷康、珏,命盧益、李回代之。諭輔臣曰:「朕初不識太后,自迎至南京,愛朕不啻己出。今在數千里外,兵馬驚擾,當亟奉迎,以愜朕朝夕慕念之意。」遂遣御營司都統辛企宗、帶御器械潘永思迎歸。太后至越,帝親迎於行宮門外,遍問所過守臣治狀。
入宮禁中,嘗微苦風眩。有宮人自言善符咒,疾良已。太后驚曰:「吾豈敢復聞此語耶!」立命出之。太后生辰,置酒宮中,從容謂帝曰:「宣仁太后之賢,古今母后未有其比。昔奸臣肆爲謗誣,雖嘗下詔明辨,而國史尚未刪定,豈足傳信?吾意在天之靈,不無望於帝也。」帝聞之悚然。後迺更修神宗、哲宗實錄,始得其正,而奸臣情狀益著。
帝事太后極孝,雖帷帳皆親視;或得時果,必先獻太后,然後敢嘗。宣教郎范燾與忠厚有憾,誣與太后密養欽宗子。帝曰:「朕於太后如母子,安得有此。」即治其罪。紹興五年春,患風疾,帝旦暮不離左右,衣弗解帶者連夕。
四月,崩於行宮之西殿,年五十九。遺命擇地攢殯,俟軍事寧,歸葬園陵。帝詔曰:「朕以繼體之重,當從重服,凡喪祭用母后臨朝禮。」上尊號曰昭慈獻烈皇太后,推恩外家凡五十人。殯於會稽上皇村,附神主於哲宗室,位在昭懷皇后上。三年,改諡昭慈聖獻。
後性節儉謙謹,有司月供千緡而止。幸南昌,斥賣私絹三千匹充費。尋詔文書應奏者避後父名,不許;群臣請上太皇太后號,亦不許。忠厚直顯謨閣,台諫、給舍交章論列,後聞,即令易武,命學士院降詔,戒敕忠厚等不得預聞朝政、通貴近、至私第謁見宰執。以恩澤當得官者近八十員,後未嘗陳請。
初,後受冊日,宣仁太后嘆曰:「斯人賢淑,惜福薄耳!異日國有事變,必此人當之。」後皆如所云。
昭懷劉皇后,初爲御侍,明艷冠後庭,且多才藝。由美人、婕妤進賢妃。生一子二女。有盛寵,能順意奉兩宮。時孟後位中宮,後不循列妾禮,且陰造奇語以售謗,內侍郝隨、劉友端爲之用。孟後既廢,後竟代焉。右正言鄒浩上疏極諫,坐竄。徽宗立,冊爲元符皇后。明年,尊爲太后,名宮崇恩。帝緣哲宗故,曲加恩禮,後以是頗干預外事,且以不謹聞。帝與輔臣議,將廢之,而後已爲左右所逼,即簾鉤自縊而崩,年三十五。
徽宗顯恭王皇后,開封人,德州刺史藻之女也。元符二年六月,歸於端邸,封順國夫人。徽宗即位,冊爲皇后。生欽宗及崇國公主。後性恭儉,鄭、王二妃方亢寵,後待之均平。巨閹妄意迎合,誣以暗昧。帝命刑部侍郎周鼎即秘獄參驗,略無一跡,獄止。後見帝,未嘗一語輒及,帝幡然憐之。大觀二年崩,年二十五。諡曰靜和,葬裕陵之次。紹興中,始附徽宗廟室,改上今諡雲。
鄭皇后,開封人也。父紳,始爲直省官,以後貴,累封太師、樂平郡王。
後本欽聖殿押班,徽宗爲端王,每日朝慈德宮,欽聖命鄭、王二押班供侍。及即位,遂以二人賜之。後自入宮,好觀書,章奏能自制,帝愛其才。崇寧初,封賢妃,遷貴妃,有異寵。徽宗多賚以詞章,天下歌之。
王皇后崩,政和元年,立爲皇后。將受冊,有司創製冠服,後言國用未足,冠珠費多,請命工改制妃時舊冠。又乞罷黃麾仗、小駕鹵簿等儀,從之。恩澤皆弗陳請。時族子居中在樞府,後奏:「外戚不當預國政,必欲用之,且令充妃職。」帝爲罷居中。居中復用,後歸寧還言:「居中與父紳相往還,人皆言其招權市賄,乞禁絕,許御史奏劾。」後性端謹,善順承帝意。劉貴妃薨,帝思之不已,將追冊爲後。後即奏妃乃其養子,乞別議褒崇之禮,帝大喜。
欽宗受禪,尊爲太上皇后,遷居寧德宮,稱寧德太后。從上皇幸南京,金師退,先歸。時用事者言,上皇將復辟於鎮江,人情危駭。或謂後將由端門直入禁中,內侍輩頗勸欽宗嚴備。帝不從,出郊迎後,於是兩宮歡甚洽。上皇聞之,即罷如洛之議。
汴京破,從上皇幸青城。北遷,留五年,崩於五國城,年五十二。紹興七年,何蘇等使還,始知上皇及後崩,高宗大慟。詔立重成服,諡顯肅。後親族各遷官有差。祔主徽宗室,以聞哀日爲大忌。梓宮歸,入境,承之以槨,納翬衣其中,與徽宗各攢於會稽永佑陵。
先是,後至金營,訴於粘罕曰:「妾得罪當行,但妾家屬不預朝政,乞留不遣。」粘罕許之,故紳得歸。後既行,紳亦以是年薨,諡僖靖。家屬流寓江南,高宗憐之,詔所在尋訪賜官。有鄭藻者,後近屬也。紹興中帶御器械,用後祔廟恩,拜隴州防禦使;凡四使金,歷官至保信軍節度使,加太尉。卒,追封榮國公,諡端靖。
王貴妃,與鄭後俱爲押班。徽宗立,封平昌郡君,進位至貴妃。生鄆王楷、莘王植、陳王機、惠淑康淑順德柔福沖懿帝姬。政和七年九月薨,諡曰懿肅。
韋賢妃,開封人,高宗母也。初入宮,爲侍御。崇寧末,封平昌郡君。大觀初,進婕妤,累遷婉容。高宗在康邸出使,進封龍德宮賢妃。從上皇北遷。建炎改元,遙尊爲宣和皇后。封其父安道爲郡王,官親屬三十人。由是遣使不絕。
紹興七年,徽宗及鄭皇后崩聞至,帝號慟,諭輔臣曰:「宣和皇后春秋高,朕思之不遑寧處,屈己講和,正爲此耳。」翰林學士朱震引唐建中故事,請遙尊爲皇太后,從之。已而太常少卿吳表臣請依嘉祐、治平故事,俟三年喪畢,然後舉行。乃先降御札,播告天下。後三代俱追封王。
帝以後久未歸,每顰蹙曰:「金人若從朕請,余皆非所問也。」王倫使回,言金人許歸後。未幾,金人遣蕭哲來,亦言後將歸狀。遂豫作慈寧宮,命莫將、韓恕爲奉迎使。十年,以金人猶未歸後,乃遙上皇太后冊寶於慈寧殿。是後,生辰、至、朔,皆遙行賀禮。
洪皓在燕,求得後書,遣李微持歸。帝大喜曰:「遣使百輩,不如一書。」遂加微官。金人遣蕭毅、邢具瞻來議和,帝曰:「朕有天下,而養不及親。徽宗無及矣!今立誓信,當明言歸我太后,朕不恥和,不然,朕不憚用兵。」毅等還,帝又語之曰:「太后果還,自當謹守誓約;如其未也,雖有誓約,徒爲虛文。」
命何鑄、曹勛報謝,召至內殿,諭之曰:「朕北望庭闈,無淚可揮。卿見金主,當曰:『慈親之在上國,一老人耳;在本國,則所系甚重。』以至誠說之,庶彼有感動。」鑄等至金國,首以後歸爲請。金主曰:「先朝業已如此,豈可輒改?」勛再三懇請,金主始允。鑄等就館,館伴耶律紹文來言,金主許從所請。洪皓聞之,先遣人來報。鑄等還,具言其實。遂命參政王次翁爲奉迎使。金人遣其臣高居安、完顏宗賢等扈從以行。
十二年四月,次燕山,自東平舟行,由清河至楚州。既渡淮,命太后弟安樂郡王韋淵、秦魯國大長公主、吳國長公主迎於道。帝親至臨平奉迎,普安郡王、宰執、兩省、三衙管軍皆從。帝初見太后,喜極而泣。八月,至臨安,入居慈寧宮。
先是,以梓宮未還,詔中外輟樂。至是,慶太后壽節,始用樂。謁家廟,親屬遷官幾二千人。
太后聰明有智慮。初,金人許還三梓宮,太后恐其反覆,呼役者畢集,然後起攢。時方暑,金人憚行,太后慮有他變,乃陽稱疾,須秋涼進發。已而稱貸於金使,得黃金三千兩以犒其眾,由是途中無間言。太后在北方,聞韓世忠名,次臨平,呼世忠至簾前慰勞。還宮,帝侍太后,或至夜分未去,太后曰:「且休矣,聽朝宜早,恐妨萬幾。」又嘗謂:「兩宮給使,宜令通用;不然,則有彼我之分,而佞人間言易以入也。」
時皇后未立,太后屢爲帝言,帝請降手書,太后曰:「我但知家事,外庭非所當預。」將行冊命,承平典禮,悉能記之。帝先意承志,惟恐不及,或一食稍減,輒不勝憂懼。常戒宮人曰:「太后年已六十,惟優遊無事,起居適意,即壽考康寧;事有所闕,慎毋令太后知,第來白朕。」
十九年,太后年七十,正月朔,即宮中行慶壽禮,親屬各遷官一等。太后微恙,累月不出殿門,會牡丹盛開,帝入白,太后欣然步至花所,因留宴,竟日盡歡。翌日,以諭宰執。後苦目疾,募得醫皇甫坦,治即愈。
二十九年,太后壽登八十,復行慶禮。親屬進官一等;庶人等九十、宗子女若貢士已上父母年八十者,悉官封之。九月,得疾,上不視朝,敕輔臣祈禱天地、宗廟、社稷,赦天下,減租稅。俄崩於慈寧宮,諡曰顯仁。攢於永佑陵之西,祔神主太廟徽宗室。親屬進秩者十四人,授官者三人。
太后性節儉,有司進金唾壺,太后易,令用塗金。宮中賜予不過三數千,所得供進財帛,多積於庫。至是,喪葬之費,皆仰給焉。然好佛、老。初,高宗出使,有小妾言,見四金甲人執刀劔以衛。太后曰:「我祠四聖謹甚,必其陰助。」既北遷,常設祭;及歸,立祠西湖上。
喬貴妃,初與高宗母韋妃俱侍鄭皇后,結爲姊妹,約先貴者毋相忘。既而貴妃得幸徽宗,遂引韋氏,二人愈相得。二帝北遷,貴妃與韋氏俱。至是,韋妃將還,貴妃以金五十兩贈高居安,曰:「薄物不足爲禮,願好護送姊還江南。」復舉酒酌韋氏曰:「姊善重保護,歸即爲皇太后;妹無還期,終死於朔漠矣!」遂大慟以別。
劉貴妃,其出單微。入宮,即大幸,由才人七遷至貴妃。生濟陽郡王棫、祁王模、信王榛。政和三年秋,薨。
先是,妃手植芭蕉於庭曰:「是物長,吾不及見矣!」已而果然。左右奔告帝,帝初以其微疾,不經意,趣幸之,已薨矣,始大悲惻。特加四字諡曰明達懿文。敘其平生,弦諸樂府。又欲踵溫成故事追崇,使皇后表請,因冊贈爲後,而以明達諡焉。
時又有安妃劉氏者,本酒保家女。初事崇恩宮,宮罷,出居宦者何訢家。內侍楊戩譽其美,復召入。妃以同姓養爲女,遂有寵,爲才人,進至淑妃。生建安郡王楧、嘉國公椅、英國公橞、和福帝姬。政和四年,加貴妃。朝夕得侍上,擅愛顓席,嬪御爲之稀進。擢其父劉宗元節度使。
妃天資警悟,解迎意合旨,雅善塗飾,每制一服,外間即效之。林靈素以技進,目爲九華玉真安妃,肖其像於神霄帝君之左。宣和三年薨,年三十四。初諡明節和文,旋用明達近比,加冊贈爲皇后,葬其園之西北隅。帝悼之甚,後宮皆往唁,帝相與啜泣。崔妃獨左視無戚容,帝悲怒,疑其爲厭蠱。卜者劉康孫緣妃以進,喜妄談休咎,捕送開封獄。醫曹孝忠侍疾無狀,閣內侍王堯臣坐盜金珠及出金明池游宴事,並鞫治。獄成,同日誅死。遂廢崔妃爲庶人。崔生漢王椿及帝姬五人云。
欽宗朱皇后,開封祥符人。父伯材,武康軍節度使。欽宗在東宮,徽宗臨軒備禮,冊爲皇太子妃。欽宗即位,立爲皇后。追封伯材爲恩平郡王。後既北遷,不知崩聞。慶元三年上尊號,諡仁懷,祔於太廟欽宗室,推恩後家十五人。五年,奉安神御於景靈宮。
兄二人:孝孫,靖康中以節鉞換授右金吾衛上將軍,卒贈開府儀同三司;孝章,一曰孝莊,官至永慶軍承宣使,卒贈昭化軍節度使。
高宗憲節邢皇后,開封祥符人。父煥,朝請郎。高宗居康邸,以婦聘之,封嘉國夫人。王出使,夫人留居蕃衍宅。金人犯京師,夫人從三宮北遷。上皇遣曹勛歸,夫人脫所御金環,使內侍持付勛曰:「幸爲吾白大王,願如此環,得早相見也。」王憐之。及即位,遙冊爲皇后,官後親屬二十五人。
紹興九年,後崩於五國城,年三十四。金人秘之,高宗虛中宮以待者十六年。顯仁太后迴鑾,始得崩聞。上爲輟朝,行釋服之祭,諡懿節,祔主於別廟。
紹興十二年八月,後梓宮至,攢於聖獻太后梓宮之西北。帝思後,殊慘不樂,皇后吳氏知帝意,乃請爲其侄珣、琚婚邢氏二女,以慰帝心。淳熙末,改諡憲節,祔高宗廟。
憲聖慈烈吳皇后,開封人。父近,以後貴,累官武翼郎,贈太師,追封吳王,諡宣靖。
近嘗夢至一亭,扁曰「侍康」;傍植芍藥,獨放一花,殊妍麗可愛,花下白羊一,近寤而異之。後以乙未歲生,方產時,紅光徹戶外。年十四,高宗爲康王,被選入宮,人謂「侍康」之徵。
王即帝位,後常以戎服侍左右。後頗知書,從幸四明,衛士謀爲變,入問帝所在,後紿之以免。未幾,帝航海,有魚躍入御舟,後曰:「此周人白魚之祥也。」帝大悅,封和義郡夫人。還越,進封才人。後益博習書史,又善翰墨,由是寵遇日至,與張氏並爲婉儀,尋進貴妃。
顯仁太后迴鑾,亦愛後。憲節皇后崩聞至,秦檜等累表請立中宮,太后亦爲言。紹興十三年,詔立貴妃爲皇后。帝御文德殿授冊,後即穆清殿廷受之。追王三代,親屬由後官者三十五人。
顯仁太后性嚴肅,後身承起居,順適其意。嘗繪古列女圖,置坐右爲鑒;又取詩序之義,扁其堂曰「賢志」。
初,伯琮以宗子召入宮,命張氏育之。後時爲才人,亦請得育一子,於是得伯玖,更名璩。中外議頗籍籍。張氏卒,並育於後,後視之無間。伯琮性恭儉,喜讀書,帝與後皆愛之,封普安郡王。後嘗語帝曰:「普安,其天日之表也。」帝意決,立爲皇子,封建王。出璩居紹興。
高宗內禪,手詔後稱太上皇后,遷居德壽宮。孝宗即位,上尊號曰壽聖太上皇后。月朔,朝上皇畢,入見後如宮中儀。乾道七年,加號壽聖明慈。淳熙二年,以上皇行慶壽禮,復加壽聖齊明廣慈之號。十年,以後年七十,親屬推恩有差。十二年,加尊號曰備德。上皇崩,遺詔改稱皇太后。帝欲迎還大內,太后以上皇几筵在德壽宮,不忍捨去,因名所御殿曰慈福,居焉。光宗即位,更號壽聖皇太后,以壽皇故,不稱太皇太后也。帝嘗言及用人,後曰:「宜崇尚舊臣。」紹熙四年,後壽八十,帝乃覲後,奉冊禮,加尊號曰隆慈備福。五年正月,帝率群臣行慶壽禮,嘉王侍側,後勉以讀書辨邪正、立綱常爲先。夏,孝宗崩,始正太皇太后之號。
時光宗疾未平,不能執喪,宰臣請垂簾主喪事,後不可。已而宰執請如唐肅宗故事,群臣發喪太極殿,成服禁中,許之。後代行祭奠禮。尋用樞密趙汝愚請,於梓宮前垂簾,宣光宗手詔,立皇子嘉王爲皇帝。翌日,冊夫人韓氏爲皇后,撤簾。慶元元年,加號光祐,遷居重華宮。汝愚後以謫死,中書舍人汪義端目汝愚爲李林甫,欲並逐其黨,太后聞而非之。
三年十月,後寢疾,詔禱天地、宗廟、社稷,大赦天下,逾月而崩,年八十三。遺誥:「太上皇帝疾未痊癒,宜於宮中承重;皇帝服齊衰五月,以日易月。」詔服期年喪。諡曰憲聖慈烈,攢祔於永思陵。
潘賢妃,開封人,元懿太子母也。父永壽,直翰林醫局官。高宗居康邸時納之,邢後北遷,妃未有位號,帝即位,將立爲後,呂好問諫止之,立爲賢妃。太子薨,從隆祐太后於江西,逾年還。紹興十八年薨。永壽,贈太子少師。
張賢妃,開封人。建炎初,爲才人,有寵,進婕妤。帝欲擇宗室子養禁中,輔臣問帝以宮中可付託者誰耶?帝曰:「已得之矣。」意在婕妤。已而伯琮入宮,年尚幼,婕妤與潘賢妃、吳才人方環坐,以觀其所向。時賢妃新失皇子,意忽忽不樂,婕妤手招之,遂向婕妤。帝因命婕妤母之,是爲孝宗。尋遷婉儀,十二年卒,上爲輟朝二日,贈賢妃。弟萃,閣門宣贊舍人,妃薨,遷秩二階。
劉賢妃,臨安人。入宮爲紅霞帔,遷才人,累遷婕妤、婉容,紹興二十四年進賢妃。頗恃寵驕侈,嘗因盛夏以水晶飾腳踏,帝見之,命取爲枕,妃懼,撤去之。淳熙十四年薨。父懋,累官昭慶軍節度使。金人南侵,獻錢二萬緡以助軍興費。懋子允升,紹興末爲和州防禦使、知閣門事。奉使還,遷荊州防禦使、福州觀察使。
劉婉儀,初入宮,封宜春郡夫人。尋進才人,與劉婉容俱被寵,進婉儀。婉儀頗恃恩招權,嘗遣人諷廣州蕃商獻明珠香藥,許以官爵。舶官林孝澤言於朝,詔止其獻。金人將叛盟,劉錡主戰,幸醫王繼先從中沮之,因謀誅錡,帝不懌。一日,在婉儀位,有憂色。婉儀陰訪得其言,以寬譬帝意。帝怪與繼先言合,詰之,婉儀急,具以實對。帝大怒,托以他過廢之。兄伉,累官和州防禦使、知閣門事,婉儀既廢,乃與祠罷歸。
張貴妃,開封祥符人。初入宮,封永嘉郡夫人。乾道六年,進婉容。淳熙七年,封太上皇淑妃。十六年,進貴妃。紹熙元年薨。
美人馮氏,才人韓氏、吳氏、李氏、王氏俱被寵幸,後皆廢。吳氏,中宮近屬也,紹興三十年,復故封。李氏、王氏俱明艷,淳熙末,上皇愛之。及崩,憲聖后見二才人,每感憤,孝宗即追告命,許自便。蓋非常制雲。
孝宗成穆郭皇后,開封祥符人。奉直大夫直卿之女孫,其六世祖爲章穆皇后外家。孝宗爲普安郡王時納郭氏,封咸寧郡夫人。生光宗及莊文太子愭、魏惠憲王愷、邵悼肅王恪。紹興二十六年薨,年三十一,追封淑國夫人。三十一年,用明堂恩,贈福國夫人。既建太子,追封皇太子妃。及受禪,追冊爲皇后,諡恭懷,尋改安穆。及營阜陵,又改成穆,祔孝宗廟。
父瑊,累官昭慶軍承宣使,追封榮王。孝宗待郭氏恩禮彌厚,然不假外戚以官爵。後弟師禹、師元,官不過承宣使,師元不及建節而卒。將內禪,師禹始除節度使。光宗朝,官至太保,封永寧郡王。
成恭夏皇后,袁州宜春人。曾祖令吉,爲吉水簿。夏氏初入宮,爲憲聖太后閣中侍御。普安郡王夫人郭氏薨,太后以夏氏賜王,封齊安郡夫人。即位,進賢妃。逾年,奉上皇命,立爲皇后。乾道二年,謁家廟,親屬推恩十一人。三年崩,諡安恭。寧宗時,改諡成恭。
初,後之生也,有異光穿室,父協奇之,及長,以姿納宮中。久之,父居益困,及歸,客袁之僧舍,號夏翁。翁亡,後始貴。訪得其弟執中,補承信郎、閣門祗候。未幾,遷右武郎、閣門宣贊舍人,累遷奉國軍節度使,提舉萬壽觀。寧宗即位,加少保。逾年,卒於家。
初,執中與其微時妻至京,宮人諷使出之,擇配貴族,欲以媚後,執中弗爲動。他日,後親爲言,執中誦宋弘語以對,後不能奪。既貴,始從師學,作大字頗工,復善騎射。高宗行慶壽禮,近戚爭獻珍環,執中獨大書「一人有慶,萬壽無疆」以獻。高宗喜,錫賚甚渥。嘗爲館伴副使,連射皆命中,金人駭服。孝宗聞其才,將召用之,謝曰:「他日無累陛下,保全足矣。」人以此益賢之。
成肅謝皇后,丹陽人。幼孤,鞠於翟氏,因冒姓焉。及長,被選入宮。憲聖太后以賜普安郡王,封咸安郡夫人。王即位,進婉容。逾年,進貴妃。成恭皇后崩,中宮虛位。淳熙三年,妃侍帝,過德壽宮,上皇諭以立後意。尋遣張去爲傳旨,立貴妃爲皇后,複姓謝氏。親屬推恩者十人。光宗受禪,上尊號壽成皇后。孝宗崩,尊爲皇太后。慶元初,加號惠慈。嘉泰二年,加慈佑太皇太后。三年崩,諡成肅,攢祔於永阜陵。
後性儉慈,減膳羊,每食必先以進御。服澣濯衣,有數年不易者。弟淵,以後貴,授武翼郎。後嘗戒之曰:「主上化行恭儉,吾亦躬服澣濯,爾宜崇謙抑,遠驕侈。」後歷閣門宣贊舍人、帶御器械。光宗朝,遷果州團練使。寧宗立,轉萊州防禦使,擢知閣門事,仍幹辦皇城司。三遷至保信軍節度使,尋加太尉、開府儀同三司。成肅皇后崩,遺誥賜淵錢十萬緡、金二千兩、田十頃,僦緡日十千。後累陞三少,封和國公。嘉定四年薨,贈太保。
蔡貴妃,初入宮爲紅霞帔,封和義郡夫人,進婉容。淳熙十年冬,拜貴妃。十二年秋薨。父滂,宜春觀察使。
李賢妃,初入宮爲典字,轉通義郡夫人,進婕妤。淳熙十年卒,贈賢妃。時李燾在經筵,嘗諫省後宮費。帝曰:「朕老矣,安有是?近葬李妃用三萬緡耳。」帝雖在位久,後宮寵幸,無著聞者。
光宗慈懿李皇后,安陽人,慶遠軍節度使、贈太尉道之中女。初,後生,有黑鳳集道營前石上,道心異之,遂字後曰鳳娘。道帥湖北,聞道士皇甫坦善相人,乃出諸女拜坦。坦見後,驚不敢受拜,曰:「此女當母天下。」坦言於高宗,遂聘爲恭王妃,封榮國夫人,進定國夫人。乾道四年,生嘉王。七年,立爲皇太子妃。
性妒悍,嘗訴太子左右於高、孝二宮,高宗不懌,謂吳後曰:「是婦將種,吾爲皇甫坦所誤。」孝宗亦屢訓後:「宜以皇太后爲法,不然,行當廢汝。」後疑其說出於太后。
及太子即位,冊爲皇后。光宗欲誅宦者,近習皆懼,遂謀離間三宮。會帝得心疾,孝宗購得良藥,欲因帝至宮授之。宦者遂訴於後曰:「太上合藥一大丸,俟宮車過即投藥。萬一有不虞,其奈宗社何?」後覘藥實有。心銜之。頃之,內宴,後請立嘉王爲太子,孝宗不許。後曰:「妾六禮所聘,嘉王,妾親生也,何爲不可?」孝宗大怒。後退,持嘉王泣訴於帝,謂壽皇有廢立意。帝惑之,遂不朝太上。
帝嘗宮中浣手,睹宮人手白,悅之。他日,後遣人送食合於帝,啟之,則宮人兩手也。又黃貴妃有寵,因帝親郊,宿齋宮,後殺之,以暴卒聞。是夕風雨大作,黃壇燭盡滅,不能成禮。帝疾由是益增劇,不視朝,政事多決於後矣。後益驕奢,封三代爲王,家廟逾制,衛兵多於太廟。後歸謁家廟,推恩親屬二十六人、使臣一百七十二人,下至李氏門客,亦奏補官。中興以來未有也。
是時,帝久不朝太上,中外疑駭。紹熙四年九月重明節,宰執、侍從,台諫連章請帝過宮。給事中謝深甫言:「父子至親,天理昭然。太上之愛陛下,亦猶陛下之愛嘉王。太上春秋高,千秋萬歲後,陛下何以見天下?」帝感悟,趣命駕朝重華宮。是日,百官班列俟帝出,至御屏,後挽留帝入,曰:「天寒,官家且飲酒。」百僚、侍衛相顧莫敢言。中書舍人陳傅良引帝裾請毋入,因至屏後,後叱曰:「此何地,爾秀才欲斫頭邪?」傅良下殿慟哭,後復使人問曰:「此何理也?」傅良曰:「子諫父不聽,則號泣而隨之。」後益怒,遂傳旨罷還宮。其後孝宗崩,帝不能親執喪。
宰相趙汝愚謀內禪,立寧宗,尊后曰太上皇后,上尊號曰壽仁。慶元六年崩,年五十六,諡慈懿。
黃貴妃,淳熙末在德壽宮,封和義郡夫人。光宗爲皇太子,傍無侍姬,上皇以夫人賜之,遂專寵。即位,拜貴妃。紹熙二年冬十一月,爲皇后李氏所殺。帝聞而成疾。又有張貴妃,亦舊侍東宮,次婕妤符氏,後出嫁於民間。
寧宗恭淑韓皇后,相州人,其六世祖爲忠獻王琦。初,後與姊俱被選入宮,後能順適兩宮意,遂歸平陽郡邸,封新安郡夫人,進崇國夫人。王受禪,冊夫人爲皇后。後父同卿,由知泰州陞揚州觀察使;母莊氏,封安國夫人。
慶元六年崩,諡恭淑。同卿累遷慶遠軍節度使,加太尉。慶元五年卒,贈太師,諡恭靖。
同卿季父侂胄,自以有定策功,聲勢熏灼。同卿每懼滿盈,不敢干政。時天下皆知侂胄爲後族,不知同卿乃後父也。同卿沒一年而後崩,侂胄竟敗,人始服其善遠權勢雲。同卿子俟,後兄也,官至承宣使。
恭聖仁烈楊皇后,少以姿容選入宮,忘其姓氏,或雲會稽人。慶元元年三月,封平樂郡夫人。三年四月,進封婕妤。有楊次山者,亦會稽人,後自謂其兄也,遂姓楊氏。五年,進婉儀。六年,進貴妃。恭淑皇后崩,中宮未有所屬,貴妃與曹美人俱有寵。韓侂胄見妃任權術,而曹美人性柔順,勸帝立曹。而貴妃頗涉書史,知古今,性復機警,帝竟立之。
次山客王夢龍知其謀,密以告後,後深銜之,與次山欲因事誅侂胄。會侂胄議用兵中原,俾皇子曮入奏:「侂胄再啟兵端,將不利於社稷。」帝不荅。後從傍贊之甚力,亦不荅。恐事泄,俾次山擇廷臣可任者,與共圖之。禮部侍郎史彌遠,素與侂胄有隙,遂欣然奉命。參知政事錢象祖,嘗諫用兵貶信州,彌遠乃先告之。禮部尚書衛涇、著作郎王居安、前右司郎官張鎡皆預其謀。開熙三年十一月三日,侂胄方早朝,彌遠密遣中軍統制夏震伏兵六部橋側,率健卒擁侂胄至玉津園,槌殺之。復命彌遠、象祖等俱赴延和殿,以殛侂胄聞,帝不之信,越三日,帝猶謂其未死。蓋是謀悉出中宮及次山等,帝初不知也。
後既誅侂胄,彌遠日益貴用事。嘉定十四年,帝以國嗣未定,養宗室子貴和,立爲皇子,賜名竑。彌遠爲丞相,既信任於後,遂專國政,竑漸不能平。初,竑好琴,彌遠買美人善琴者納之,而私厚美人家,令伺皇子動靜。竑嬖之,一日,竑指輿地圖示美人曰:「此瓊崖州也,他日必置史彌遠於此地。」美人以告彌遠。竑又書字於幾曰:「彌遠當決配八千里。」竑左右皆彌遠腹心,走白彌遠。彌遠大懼,陰蓄異志,欲立他宗室子昀爲皇子,遂陰與昀通。
十七年閏八月丁酉,帝大漸,彌遠夜召昀入宮,後尚未知也。彌遠遣後兄子谷及石以廢立事白後,後不可,曰:「皇子先帝所立,豈敢擅變?」是夜,凡七往反,後終不聽。谷等乃拜泣曰:「內外軍民皆已歸心,苟不立之,禍變必生,則楊氏無噍類矣。」後默然良久,曰:「其人安在?」彌遠等召昀入,後拊其背曰:「汝今爲吾子矣!」遂矯詔廢竑爲濟王,立昀爲皇子,即帝位,尊皇后曰皇太后,同聽政。
寶慶二年十一月戊寅,加尊號壽明。紹定元年正月丙子,復加慈睿。四年正月,後壽七十,帝率百官朝慈明殿,加尊號壽明仁福慈睿皇太后。十二月辛巳,後不豫,詔禱祠天地、宗廟、社稷、宮觀,赦天下。五年十二月壬午,崩於慈明殿,壽七十有一,諡恭聖仁烈。
次山官至少保,封永陽郡王。次山二子:谷封新安郡王,石永寧郡王。自有傳。侄孫鎮,尚理宗女周漢公主,官至左領軍衛將軍、駙馬都統。宗族鳳孫等,皆任通顯雲。
理宗謝皇后,諱道清,天台人。父渠伯,祖深甫。後生而黧黑,翳一目。渠伯早卒,家產益破壞。後嘗躬親汲飪。
初,深甫爲相,有援立楊太后功,太后德之。理宗即位,議擇中宮,太后命選謝氏諸女。後獨在室,兄弟欲納入宮,諸父 14-3b3e.gif 伯不能止,乃供送後就道。後旋病疹,良已,膚蛻,瑩白如玉;醫又藥去目翳。時賈涉女有殊色,同在選中。及入宮,理宗意欲立賈。太后曰:「謝女端重有福,宜正中宮。」左右亦皆竊語曰:「不立真皇后,乃立假皇后邪!」帝不能奪,遂定立後。初封通議郡夫人,寶慶三年九月,進貴妃,十二月,冊爲皇后。
後既立,賈貴妃專寵;貴妃薨,閻貴妃又以色進。後處之裕如,略不介懷。太后深賢之,而帝禮遇益加焉。開慶初,大元兵渡江,理宗議遷都平江、慶元,後諫不可,恐搖動民心,乃止。
理宗崩,度宗立。咸淳三年,尊爲皇太后,號壽和聖福。進封三代:父渠伯,魏王;祖深甫、曾祖景之,皆魯王。宗族男女各進秩賜封賞賚有差。度宗崩,瀛國公即位,尊爲太皇太后。太后年老且疾,大臣屢請垂簾同聽政,彊之乃許。加封五代。
太后以兵興費繁,痛自裁節,汰慈元殿提舉已下官,省汎索錢緡月萬。平章賈似道兵潰,陳宜中上疏請正其罪。太后曰:「似道勤勞三朝,豈宜以一旦罪而失遇大臣禮?」先削其官,後乃寘法貶死。
京朝官聞難,往往避匿遁去。太后命揭榜朝堂曰:「我國家三百年,待士大夫不薄。吾與嗣君遭家多難,爾小大臣不能出一策以救時艱,內則畔官離次,外則委印棄城,避難偷生,尚何人爲?亦何以見先帝於地下乎?天命未改,國法尚存。凡在官守者,尚書省即與轉一資;負國逃者,御史覺察以聞。」
德祐元年六月朔,日食既,太后削「聖福」以應天變。丞相王爚老病,陳宜中、留夢炎庸懦無所長,日坐朝堂相爭戾。而張世傑兵敗於焦山,宜中棄官去。太后累召不至,遺書宜中母,使勉之。十月,始還朝。太后又親爲書召夏貴等兵,曰:「吾母子不足念,獨不報先帝德乎?」貴等亦罕有至者。
是月,大元兵破常州,太后遣陸秀夫等請和,不從。宜中即率公卿請遷都,太后不許,宜中痛哭固請,不得已從之。明日當啟行,而宜中倉卒失奏,於是宮車已駕,日且暮而宜中不至,太后怒而止。明年正月,更命宜中使軍中,約用臣禮。宜中難之,太后涕泣曰:「苟存社稷,臣,非所較也。」未幾,大元兵薄皋亭山,宜中宵遁,文武百官亦潛相引去。
二月辛丑,大軍駐錢塘,宋亡。瀛國公與全後入朝,太后以疾留杭。是年八月,至京師,降封壽春郡夫人。越七年終,年七十四,無子。
兄奕,宋時封郡王。侄堂,兩浙鎮撫大使,尚榮郡公主;暨、 21334.gif 並節度使,端平初,頗干國政雲。
度宗全皇后,會稽人,理宗母慈憲夫人侄孫女也。略涉書史,幼從父昭孫知岳州。開慶初,秩滿歸,道潭州。時大元兵自羅鬼入破全、衡、永、桂,圍潭州,人有見神人衛城者,已而潭獨不下。逾年事平,至臨安。
會忠王議納妃。初,丁大全請選知臨安府顧嵓女,已致聘矣;大全敗,嵓亦罷去。台臣論嵓大全黨,宜別選名族以配太子。臣僚遂言全氏侍其父昭孫,往返江湖,備嘗艱險;其處貴富,必能盡警戒相成之道。理宗以母慈憲故,乃詔後入宮,問曰:「爾父昭孫,昔在寶祐間沒於王事,每念之,令人可哀。」後對曰:「妾父可念,淮、湖之民尤可念也。」帝深異之,語大臣曰:「全氏女言辭甚令,宜配冢嫡,以承祭祀。」
景定二年十一月,詔封永嘉郡夫人。十二月,冊爲皇太子妃。弟永堅等補承信郎、直秘閣。
度宗立,咸淳三年正月,冊爲皇后。追贈三代,賜家廟、第宅。弟清夫、庭輝等一十五人,各轉一官。五年三月,後歸寧,推恩姻族五十六人,進一秩。咸平郡夫人全氏三十二人,各特封有差。
後生子不育,次生瀛國公。十年,度宗崩,瀛國公立,冊爲皇太后。宋亡,從瀛國公入朝於燕京。後爲尼正智寺而終。
楊淑妃,初選入宮爲美人。咸淳二年,進封淑妃。推恩親屬幼節等三十四人進秩有差。生建國公昰。宋亡,昰走溫州,又走福州。眾推爲主,冊妃爲太后;封弟昺衛王。昺,修容俞氏所生也。
至元十四年,大軍圍昰於海上。明年四月,昰卒,昺代立。十六年春二月,昺投海死,妃聞之大慟,曰:「我艱關忍死者,正爲趙氏祭祀尚有可望爾,今天命至此,夫復何言!」遂赴海死。其將張世傑葬之海濱。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2-6-18 11:03 | 顯示全部樓層
<div class="feature">宋史   卷二百四十四‧列傳第三  宗室一 魏王廷美 燕王德昭 秦王德芳秀王子偁附
昔周之初興,大封建宗室,及其東遷,晉、鄭有同獎之功。然其衰也,干弱而枝強。後世於是有矯其失者,而封建不復古矣。宋承唐制,宗王襁褓即裂土而爵之。然名存實亡,無補於事。降至疏屬,宗正有籍,玉牒有名,宗學有教,郊祀、明堂,遇國慶典,皆有祿秩。所寓州縣,月有廩餼。至於宗女適人,亦有恩數。然國祚既長,世代浸遠,恆產豐約,去士庶之家無甚相遠者。靖康之亂,諸王駢首以弊於金人之虐,論者咎其無封建之實,故不獲維城之助焉。
雖然,東都之仁宗,南渡之高、寧,元良虛位,立繼小宗,大策一定,卒無動搖,磐石之固,亦可知矣。且宋於宗室,稍有過差,君臣之間,不吝於改,尤不憚於言。涪陵、武功,真宗即位,尋議追復改葬,封其子孫。濮邸尊稱,言者惟務格非,不少避忌。宋末濟邸,國事將亡,諫疏不息,必褒恤而後止。是蓋歷代之所難得者歟!表而出之,作宗室傳。
魏悼王廷美字文化,本名光美,太平興國初,改今名。太祖兄弟五人:兄光濟,早亡,宋興,追封邕王,改曹王;弟光義,即太宗;次廷美;次光贊,幼亡,追封夔王,改岐王。
建隆元年,授廷美嘉州防禦使。二年,遷興元尹、山南西道節度使。乾德二年,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開寶六年,加檢校太保、侍中、京兆尹、永興軍節度使。太宗即位,加中書令、開封尹,封齊王,又加檢校太師。從征太原,進封秦王。
七年三月,或告秦王廷美驕恣,將有陰謀竊發。上不忍暴其事,遂罷廷美開封尹,授西京留守,賜襲衣、通犀帶,錢千萬緡,絹、彩各萬匹,銀萬兩,西京甲第一區。詔樞密使曹彬餞廷美於瓊林苑。以太常博士王遹判河南府事,開封府判官閻矩判留守事。以如京使柴禹錫爲宣徽北院使兼樞密副使,楊守一爲東上閣門使充樞密都承旨,賞其告廷美陰謀功也。左衛將軍、樞密承旨陳從龍爲左衛將軍,皇城使劉知信爲右衛將軍,弓箭庫使惠延真爲商州長史,禁軍列校皇甫繼明責爲汝州馬步軍都指揮使,定人王榮爲濮州教練使,皆坐交通廷美及受其燕犒也。榮未行,或又告榮嘗與廷美親吏狂言:「我不久當得節帥。」坐削籍,流海島。
會趙普再相,廉得盧多遜與廷美交通事上聞。上怒,責授多遜兵部尚書,下御史獄。補系中書守堂官趙白、秦府孔目官閻密、小吏王繼勛、樊德明、趙懷祿、閻懷忠等,命翰林學士承旨李昉、學士扈蒙、衛尉卿崔仁冀、膳部郎中兼御史知雜滕中正雜治之。多遜自言:累遣趙白以中書機事密告廷美。去年九月中,又令趙白言於廷美云:「願宮車晏駕,盡力事大王。」廷美遣樊德明報多遜云:「承旨言正會我意,我亦願宮車早晏駕。」私遺多遜弓箭等,多遜受之。
閻密初給事廷美,上即位,補殿直,仍隸秦王府,恣橫不法,言多指斥。王繼勛尤爲廷美親信,嘗使求訪聲妓,怙勢取貨,贓污狼藉。樊德明素與趙白游處,多遜因之以結廷美。廷美又遣趙懷祿私召同母弟軍器庫副使趙廷俊與語。閻懷忠嘗爲廷美詣淮海王錢俶求犀玉帶、金酒器,懷忠受俶私遺白金百兩、金器、絹扇等。廷美又嘗遣懷忠齎銀碗、錦彩、羊酒,詣其妻父御前忠佐馬軍都軍頭開封潘潾營燕軍校。至是,皆伏罪。
詔文武常參官集議朝堂。太子太師王溥等七十四人奏:「多遜及廷美顧望咒詛,大逆不道,宜行誅滅,以正刑章。趙白等處斬。」詔削奪多遜官爵,並家屬流崖州;廷美勒歸私第;趙白、閻密、王繼勛、樊德明、趙懷祿、閻懷忠皆斬於都門外,籍其家財。詔:「秦王廷美男女等宜正名稱,貴州防禦使德恭等仍爲皇侄;皇侄女適韓氏去雲陽公主之號;右監門將軍韓崇業降爲右千牛衛率府率,仍去附馬都尉之號:並發遣西京,就廷美居止。」五月,貶西京留守判官閻矩爲涪州司戶參軍,前開封推官孫嶼爲融州司戶參軍,皆秦王廷美官屬,坐輔導無狀也。
趙普以廷美謫居西洛非便,復教知開封府李符上言:「廷美不悔過,怨望,乞徙遠郡,以防他變。」詔降廷美爲涪陵縣公,房州安置。妻楚國夫人張氏,削國封。命崇儀使閻彥進知房州,監察御史袁廓通判州事,各賜白金三百兩。八年正月,涪陵縣公廷美母陳國夫人耿氏卒。雍熙元年,廷美至房州,因憂悸成疾而卒,年三十八。上聞之,嗚咽流涕,謂宰相曰:「廷美自少剛愎,長益兇惡。朕以同氣至親,不忍寘之於法,俾居房陵,冀其思過。方欲推恩復舊,遽茲殞逝,痛傷奈何!」因悲泣,感動左右,遂下詔追封廷美爲涪王,諡曰悼,爲發哀成服。
其後,太宗從容謂宰相曰:「廷美母陳國夫人耿氏,朕乳母也,後出嫁趙氏,生廷俊。朕以廷美故,令廷俊屬鞬左右,而廷俊泄禁中事於廷美。邇者,鑿西池,水心殿成,橋梁未備,朕將泛舟往焉。廷美與左右謀,欲以此時竊發,不果,即詐稱疾於邸,俟朕臨省,因而爲變。有告其事者,若命有司窮究,則廷美罪不容誅。朕不欲暴揚其丑,及盧多遜交通事發,止令居守西洛。而廷美不悔過,益怨望,出不遜語,始命遷房陵以全宥之。至於廷俊,亦不加深罪,但從貶宥。朕於廷美,蓋無負矣!」言未訖,爲之惻然。李昉對曰:「涪陵悖逆,天下共聞。西池,禁中事,若非陛下委曲宣示,臣等何由知之。」
初,昭憲太后不豫,命太祖傳位太宗,因顧謂趙普曰:「爾同記吾言,不可違也。」命普於榻前爲約誓書,普於紙尾書云「臣普書」,藏之金匱,命謹密宮人掌之。或謂昭憲及太祖本意,蓋欲太宗傳之廷美,而廷美復傳之德昭。故太宗既立,即令廷美尹開封,德昭實稱皇子。德昭不得其死,德芳相繼夭絕,廷美始不自安。已而柴禹錫等告廷美陰謀,上召問普,普對曰:「臣願備樞軸以察奸變。」退復密奏:「臣忝舊臣,爲權幸所沮。」因言昭憲太后顧命及先朝自愬之事。上於宮中訪得普前所上章,並發金匱得誓書,遂大感悟。召普謂曰:「人誰無過,朕不待五十,已盡知四十九年非矣。」辛亥,以普爲司徒兼侍中。他日,太宗嘗以傳國之意訪之趙普,普曰:「太祖已誤,陛下豈容再誤邪?」於是廷美遂得罪。凡廷美所以遂得罪,普之爲也。
至道初,命司門員外郎孫蠙爲皇侄、諸孫教授,廷美諸子之在京者肄業焉。真宗即位,追復皇叔涪王廷美西京留守、檢校太師兼中書令、河南尹、秦王;張氏,楚國夫人。咸平二年閏三月,詔擇汝、鄧地,改葬汝州梁縣之新豐鄉。仁宗即位,贈太師、尚書令。徽宗即位,改封魏王。
子十人:德恭、德隆、德彝、德雍、德鈞、德欽、德潤、德文、德願、德存。故事,皇族封王者物故,則本宮之長封國公,其後以次受封。於是,德鈞子承簡屬最長,襲封徐國公,官至保康軍留後;贈彰化軍節度使、安定郡王,諡和懿。承簡既薨,德雍子承亮襲封昌國公;神宗即位,拜感德軍節度使,改封榮。
熙寧二年,詔宣祖、太祖、太宗之子,皆擇其後一人爲宗,世世封公,以奉其祀,不以服屬盡故殺其恩禮。三年,太常禮院言:「本朝近制,諸王之後,皆用本宮最長一人封公繼襲。去年詔祖宗之子皆擇其後一人爲宗,世世封公,即與舊制有異。按禮文,諸王、公、侯、伯、子、男,皆子孫承嫡者傳襲。若無嫡子及有罪疾,立嫡孫;無嫡孫,以次立嫡子同母弟;無母弟,立庶子;無庶子,立嫡孫同母弟;無同母弟,立庶孫。曾孫以下准此。合依禮令,傳嫡承襲。」詔可。乃以承亮爲秦國公,奉秦王廷美祀。明年薨,贈樂平郡王,諡曰恭靜。子克愉嗣。克愉卒,子叔牙嗣。元符三年,改今封。
德恭字復禮,太平興國四年,以皇子出閣,拜貴州防禦使。廷美徙房陵,諸子悉從行,因免官。廷美卒,復以德恭爲峰州刺史,弟德隆爲瀼州刺史,韓崇業爲靜難行軍司馬。雍熙元年十二月,詔以德恭爲左武衛大將軍,封安定郡侯,判濟州;德隆爲右武衛大將軍,封長寧郡侯,判沂州。諸弟皆隨赴治所。令高品衛紹欽送至州,常奉外歲給錢三百萬。命起居舍人韓檢、右補闕劉蒙叟分任二州通判。上臨遣之,曰:「德恭等始歷郡,善裨贊之。苟有闕失而不力正,止罪爾等。」
端拱元年,進封德恭安定郡公。淳化四年,改左驍衛大將軍。至道二年,加左神武大將軍。真宗嗣位,就轉左武衛大將軍。咸平二年召赴闕,改封樂平郡公,判虢州。乞奉朝請,從之。遷勝州團練使。景德初,改衡州防禦使。三年,被疾,子承慶刲股肉食之。五月,卒,年四十五。上臨哭之慟,廢朝三日。贈保信軍節度使,追封申國公。天禧二年,從承慶請,加贈護國軍節度兼侍中。明道二年,追封高密郡王,諡慈惠。子承慶、承壽。
承慶,官至和州團練使,卒贈武信軍節度使、循國公。子六人,克繼,善楷書,尤工篆隸,宗正薦之,仁宗親臨試,及令臨蔡邕古文法寫論語、詩、書;復詔與朝士分隸石經。帝曰:「李陽冰,唐室之秀。今克繼,朕之陽冰也。」訓子弟力學,一門登儒科者十有二人。嘗進所集廣韻字源,帝稱善,藏之秘閣。元祐五年,以定武軍節度觀察留後卒,贈開府儀同三司、建國公,諡章靖。
承壽,終南作坊使,贈德州刺史、武當侯。子四人,克己,曉音律,嘗作雅樂圖樂曲以獻。侍宴大清樓,進所學虞世南書,賜器加等。終右千牛衛大將軍,贈深州防禦使、饒陽侯。子叔韶字君和,慶曆六年,與諸宗子帝前臨真宗御書,選第一。皇祐初,進所爲文,召試學士院中等,賜進士及第。自太子右監門率府副率遷右領軍衛將軍,入謝,命坐賜茶。仁宗曰:「宗子好學者頗多,獨爾以文章第進士,前此蓋未有也。朕欲天下知屬籍有賢者,宜勿忘所學。」叔韶頓首謝,既退,又出九經賜之。遷右屯衛大將軍。至和中,上書求試煩劇,加領賀州刺史,終和州防禦使,贈鎮東節度觀察留後、會稽郡公。克脩字子莊,仁宗爲皇子時,得出入禁中侍學,故仁宗待遇殊厚。帝嘗御大清樓召宗室試書,以克脩爲善。終右神武軍大將軍、成州團練使,贈同州觀察使、馮翊侯。子叔充,父早世,異母弟叔瑁甚幼,叔充拊視誨敕成人。先是,繼母無敘封法,叔充請於朝,詔從之,遂爲定製。藏書至萬卷。子九人,登科者三。卒官唐州防禦使,贈崇信軍節度使、尹國公,諡孝齊。遺表祈任子,有司格不下,子撫之抗章自列,乞如外官法。朝廷從其請。宗室正任有遺恩自此始。
德隆字日新。雍熙三年,卒官沂州守,年二十三,贈寧遠軍節度,追封臨沂郡公。天禧二年,從其子承訓之請,加贈崇信軍節度、同平章事。承訓官至順州刺史,卒贈深州團練使。
德彝字可久,太祖召鞠於宮中。德隆卒,授右千牛衛大將軍,封長寧郡侯,代兄德隆判沂州,時年十九。飛蝗入境,吏民請坎瘞火焚之,德彝曰:「上天降災,守臣之罪也。」乃責躬引咎,齋戒致禱,既而蝗自殪。儒生乙恕者,郊居肄業,一日,有屍橫舍下,所司捕恕抵獄,將置於法。德彝疑其冤,命他司按之,無異,因令緩刑以俟。未幾,果獲殺人者,恕遂得釋。進封郡公。淳化四年,爲右監門衛大將軍,遷左武衛大將軍,改封廣平。部民詣闕乞留,有詔嘉獎。真宗初,召還。咸平二年,命判滁州,與德恭並留不遣。三年,授徐州刺史,累遷保信軍節度觀察留後。大中祥符八年卒,年四十九。上臨奠,廢朝三日。贈昭信軍節度使,追封信都郡王,諡安簡。明道二年,改封潁川。
子承謨,前卒;承矩,終莊宅史,贈博州刺史;承勗至供奉官,贈六宅副使;承范、承拱,並西京作坊使;承衎,內殿崇班;承錫,供奉官。
德雍字仲達,淳化初,授右驍衛將軍,歷右羽林、龍武二將軍,累遷蔡州觀察使、咸寧郡公,終天平軍節度觀察留後,贈宣德軍節度、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諡康簡。明道中,追封廣陵郡王。
子承睦、承亮。承睦,終左領軍衛大將軍、彭州團練、虔州觀察使、南康侯;承亮,封秦國公,事見上。
德鈞字子正,性和雅,善書翰,好爲篇什。淳化初,拜右武衛將軍,四遷至右衛將軍。景德二年,加右監門衛大將軍。四年,卒,贈河州觀察使,追封安鄉侯。時妻亦卒,男女十四人皆幼,上甚嗟悼之。
子承震,早卒;承緒,供奉官;承偉、承雅、承裔、承鑒、承則,並西京作坊使;承裕,禮賓副使;承翊,內殿崇班;承簡,襲徐國公;承干,終懷州防禦使,贈保靜軍節度使、蕭國公,子克敦,嗜經術,以宗正薦,召試中選,賜錢三十萬。元豐間,集父承干遺文以進,神宗嘉之,詔:「承干父子以藝文儒學名於宗藩,宜有褒勸。」於是追封承干爲東平王,而賜克敦敕書獎諭。以宣州觀察使卒,贈開府儀同三司、和國公。
德欽字丕從。淳化元年,授右屯衛將軍,四遷右羽林將軍。景德元年六月卒,年三十一。贈雲州觀察使,追封雲中侯。子承遵,西京作坊使。
德潤字溫玉,頗好學,善爲詩。淳化元年,始授右領軍衛將軍,四遷右羽林將軍。咸平六年二月卒,年三十九。贈應州觀察使,追封金城侯。
德文字子矼,淳化初,授右監門衛將軍,累遷滑州觀察使、馮翊郡公。少好學,凡經史百家,手自抄撮,工爲辭章。真宗以其刻勵如諸生,嘗因進見,戲呼之曰「五秀才」,宮中由是悉稱之。德文本廷美第八子,其兄三人早卒,故德文於次爲第五也。帝封泰山、祀汾陰、幸亳,德文必奏賦頌。帝每賜詩,輒令屬和。數言願得名士爲師友,特命翰林學士楊億與之游。億卒,爲詩十章悼之。天聖中,遷橫海軍節度觀察留後,拜昭武軍節度使,易感德、武勝二軍,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仁宗嘗稱爲「五相公」而不名。慶曆四年,宗室王者四人,以德文屬祖且賢,方漢東平王蒼,進封東平郡王,加兼侍中。德文雖老,嗜學不倦。晚被足疾,不能朝。六年,薨,年七十二。初得疾,仁宗臨視,親調藥飲之。及訃聞,復臨哭,贈太尉、中書令、申王,諡恭裕。子六人,承顯,以王后襲封康國公,官至昭化軍節度使。薨,年七十四,贈太尉、樂平郡王。
德願字公謹,淳化元年,授右千牛衛大將軍,三進秩爲左武衛大將軍。咸平二年閏三月卒,年二十四。贈涼州觀察使,追封姑臧侯。
德存字安世,九歲授右千牛衛將軍,歷監門,至驍衛。從祠泰山,領獎州刺史。祀汾陰,以恩遷左羽林將軍。大中祥符四年六月卒,年三十。贈洮州觀察使,追封洮陽侯。子承衍,禮賓副使。
太祖四子:長滕王德秀,次燕懿王德昭,次舒王德林,次秦康惠王德芳。德秀、德林皆早亡,徽宗時,追賜名及王封。
燕懿王德昭字日新,母賀皇后。乾德二年出閣。故事,皇子出閣即封王。太祖以德昭沖年,欲其由漸而進,授貴州防禦使。開寶六年,授興元尹、山南西道節度使、檢校太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終太祖之世,竟不封以王爵。太宗太平興國元年,改京兆尹,移鎮永興,兼侍中,始封武功郡王。詔與齊王廷美自今朝會宜班宰相之上。三年二月,娶太子太傅王溥女,封韓國夫人。是冬郊祀,加檢校太尉。
四年,從征幽州。軍中嘗夜驚,不知上所在,有謀立德昭者,上聞不悅。及歸,以北征不利,久不行太原之賞。德昭以爲言,上大怒曰:「待汝自爲之,賞未晚也!」德昭退而自刎。上聞驚悔,往抱其屍,大哭曰:「痴兒何至此邪!」贈中書令,追封魏王,賜諡,後改吳王,又改越王。德昭喜慍不形於色。真宗即位,贈太傅。乾興初,加贈太師。子五人:惟正,惟吉,惟固,惟忠,惟和。
慶曆四年,詔封十王之後,以惟忠子從藹襲封潁國公,而惟吉子守巽以冀王后最長,與從藹同封。守巽官至和州防禦使,贈武成軍節度使、楚國公。從藹至齊州防禦使,贈武勝軍節度觀察留後、韓國公。守巽、從藹卒,以惟忠子從信襲封榮國公,官至雄州防禦使,贈保寧軍節度使、楚國公。從信卒,以惟忠之孫、從恪子世規襲封崇國公,官至右龍武大將軍、沂州防禦使以卒。守巽子世清,累官茂州防禦使。以本宮之長,得封申國公。熙寧中,坐上書請襲曾祖越懿王封不當,奪一官。既而議者是其說,乃遷越州觀察使,襲封越國公,進會稽郡王,至保信軍留後。愛諸弟,作棣萼會於邸中。會元豐升祔四後,受命告廟,方屬疾,自力就事,未幾薨。贈安化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虢王,諡恭安。子令廓嗣,元符三年,改今封。
先是,熙寧中,詔封楚康惠王之孫從式爲安定郡王,奉太祖祀。及從式薨,乃以懿王曾孫世准襲封安定郡王。世准,從藹子也。爲人內恕外嚴,無綺羅金玉之好,凡天子郊廟,必從祀。由金州觀察使拜保靜軍節度使。薨年六十八,贈開府儀同三司,追封成王。世開襲封。
世開,從誨子、惟和孫也。七八歲,日誦萬言,既長,學問該洽。事後母孝,撫孤侄如己子。宮官吳申爲御史,薦其學行,命試學士院,累召不赴。神宗褒異之,召對便殿,論事甚眾。時宮僚有缺,不即請,而以他官攝,故私謁公行。宗女當嫁,皆富家大姓以貨取,不復事銓擇。世開悉言之,帝嘉納,欲以爲宗正,固辭,乃進一官。以其所列著爲令。官至奉國軍留後。薨,贈開府儀同三司,追封信王,諡獻敏。世雄嗣。
世雄亦從藹子,少力學知名。熙寧中,詔宗子以材能自表見者,官長及學官以名上。世雄子令鑠在選中。嘗請營都宅以處疏屬,立三舍以訓學者。詔用其議,置兩京敦宗院,六宮各建學。徽宗即位,以世雄於太祖之宗最爲行尊,拜崇信軍節度使,襲安定郡王,知大宗正事。崇寧四年薨,年七十五。贈太尉,追封淄王,諡恭憲。世福襲封。
世福,從信子。官至集慶軍節度使。薨,贈儀王。令盪襲爵。令盪,秦康惠王曾孫也。
惟正,天聖七年,以久病,帝欲慰安之,由保信軍節度觀察留後、樂安郡公特拜建寧軍節度使。卒,贈侍中,追封同安郡王,諡僖靖。無子,以弟惟忠子從讜爲嗣,官至左龍武大將軍、溫州團練使。坐射殺親事官削官爵,幽之別宅。從讜少好學,以剛褊廢,遂自剄死。帝甚悼之。贈濟州防禦使、濟南侯。
惟吉字國祥,母鄭國夫人陳氏。惟吉生甫彌月,太祖命輦至內廷,擇二女媼養視之,或中夜號啼,必自起撫抱。三歲,作弱弓輕矢,植金錢爲的,俾之戲射,十發八中,帝甚奇之。五歲,日讀書誦詩。帝嘗射飛鳶,一發而中,惟吉從帝雀躍,喜甚,帝亦喜,鑄黃金爲奇獸、瑞禽賜之。常乘小乘輿及小鞍鞁馬,命黃門擁抱,出入常從。太祖崩,惟吉裁六歲,晝夜哀號,孝章皇后慰諭再三,始進饘粥。太宗即位,猶在禁中,日侍中食。太平興國八年,始出居東宮,授左監門衛將軍,封平陽郡侯,加左驍衛大將軍,進封安定郡公。淳化四年,遷左羽林軍大將軍。至道二年,授閬州觀察使。凡邸第供億,車服賜與,皆與諸王埒,自余王子不得偕也。真宗即位,授武信軍節度,加同平章事。時石保吉先爲使相,詔惟吉班其上。大中祥符初,封泰山,以疾不從行,詔許疾愈馳詣行在。還頓鄆州,惟吉迎謁,上勞問再三,改感德軍節度。明年,疾復作,上屢臨省之,親視灼艾,日給御膳,爲營佛事。三年五月薨,時年四十五。廢朝五日,贈中書令,追封南陽郡王,諡康孝。
惟吉好學,善屬文,性至孝。孝章皇后撫養備至,親爲櫛沐。咸平初,以太祖孝章畫像、服玩、器用賜惟吉,歲時奠享,哀慕甚至。每誦詩至蓼莪篇,涕泗交下,宗室推其賢孝。雅善草隸飛白,真宗次爲七卷,御製序,命藏秘閣。其子守節,以父所書真草千文以獻,詔書褒答,仍付史館。追贈太尉,明道二年封冀王。子守節、守約、守巽、守度、守廉、守康。
守節,累遷彰化軍節度觀察留後、同知大宗正事。卒贈鎮江軍節度使,追封丹陽郡王,諡僖穆。子世永、世延。世永,襲邢國公,官至鎮南軍留後,熙寧元年薨,贈昭信軍節度使、南康郡王,諡修孝。世延,終右武衛大將軍、絳州防禦使,贈武寧軍節度觀察留後、彭城郡公。
守約,終內園使、康州刺史,贈沂州團練使。子世靜、世長。世靜,至左武衛大將軍、均州防禦使,卒贈鎮海軍節度觀察留後、北海郡公。世長,終左武衛大將軍、解州防禦使,贈張信軍節度觀察留後、濟陽郡公。守巽及其子世清,事見上。守度,終左領軍衛大將軍、英州團練使,贈廣州觀察使、廬江侯。守廉,終供備庫副使,贈內藏庫使。守康,至供奉官。
惟固字宗干,本名元扆,太平興國八年,改賜名,授左千牛衛將軍。是冬卒。
惟忠字令德,初名文起,太平興國八年賜今名。授右千牛衛將軍,四遷右龍武軍。真宗即位,改右千牛衛大將軍。大中祥符二年,進左監門衛大將軍、敘州刺史。五年,進昌州團練使。八年卒,贈鄂州觀察使,追封江夏侯。明道二年,加贈彰化軍節度使,追封舒國公。子從恪、從藹、從秉、從公、從謹、從質、從信、從讜。
從恪,累官西染院使,卒,贈磁州刺史、東萊侯。子世規,襲封崇國公。從藹,終左衛大將軍、齊州防禦使,贈武勝軍節度觀察留後,追封韓國公。子世豐,終太子右衛率,追贈進士及第。世准、世雄,並安定郡王。從信,封榮國公,官至雄州防禦使,贈保寧軍節度使、楚國公,諡安僖。子世福,襲安定郡王。從秉、從國、從謹,並禮賓使。從質,內殿崇班。從讜,出繼惟正。
惟和字子禮,端拱元年,授右武衛將軍,歷右驍衛、神武龍武軍、右衛將軍。大中祥符元年,領澄州刺史。四年,遷右千牛衛大將軍。六年,卒,年三十六。贈汝州防禦使、臨汝侯。明道二年,加贈永清軍節度觀察留後,追封清源郡公。
惟和雅好學,爲詩頗清麗,工筆札,優遊典籍,以禮法自居,宗室推重。嘗和御製詩,上稱其有理致。及卒,上謂宰相王旦等曰:「惟和好文力學,加之謹愿,皇族之秀也,不幸短命!」嗟悼久之,至於泣下。錄其稿二十二軸,上親制序,藏於秘閣。子從審、從誨。
從審,終復州防禦使,贈寧國軍節度觀察留後、宣城郡公。嘗坐與人奸除名,已而復官。從誨,終左金吾衛大將軍、台州團練使,贈襄州觀察使、襄陽侯。子世開,安定郡王,事見上。
紹興元年,詔曰:「太祖皇帝創業垂統,德被萬世。神祖詔封子孫一人爲安定郡王,世世勿絕。今其封不舉,朕甚憫之。有司其上合封人名,遵故事施行。」時燕、秦二王后爭襲封,禮部員外郎王居正上言:「燕王親,太祖長子,其後當襲封。」議遂定。自紹興至嘉定,襲封者十五人,惟令畤、令懬、令詪、令衿跡頗著,余皆繼嗣,娖娖無足稱。
令畤字德麟,燕懿王玄孫也,蚤以才敏聞。元祐六年,簽書潁州公事。時蘇軾爲守,愛其才,因薦於朝。宣仁太后曰:「宗室聰明者豈少哉?顧德行何如耳。」竟不許。軾被竄,令畤坐交通軾罰金。已而附內侍譚稹以進。紹興初,官至右朝請大夫。呂頤浩請以令畤主行在大宗正司,帝命易環衛官。頤浩言:「令畤讀書能文,恐不須易。」帝曰:「令畤昔事譚稹,頗違清議。」改右監門衛大將軍、榮州防禦使,權知行在大宗正事。遷洪州觀察使,襲封安定郡王。尋遷寧遠軍承宣使,同知行在大宗正事。四年薨,貧無以爲殮,帝命戶部賜銀絹,贈開府儀同三司。
令矼,紹興五年,由邵武軍兵馬都監襲封,授華州觀察使,尋除同知大宗正事。逾年薨。
令懬字深之。初,懿王生昌州團練使惟忠,惟忠生楚安僖王從信,從信生益公世逢,世逢生令懬,授右班殿直,遷東頭供奉官,累監州縣場庫。監司薛昂薦其才,易資承事郎,調潁州簽判,歷綿州通判,累知蜀州、閬州、慶源府,召除衛尉少卿,擢秘閣修撰,再知慶源府。建炎二年,分西外宗子於泰州,命令懬知西外宗正事,除御營使司參贊軍事,挈宗子避地福州,因置司焉。元懿太子薨,帝命令懬選藝祖後得三四人,尋擢集英殿修撰,知南外宗正。再選宗子,得伯琮、伯浩養宮中,後選得伯玖,性亦聰惠。高宗喜,轉令懬知泉州,尋與祠以歸。令矼薨,令懬改閬州觀察使,襲封,除同知大宗正事。逾年,授鎮東軍承宣使,再遷保平軍節度使。紹興十三年薨,年七十五。贈少師,後追封惠王,諡襄靖。子子游,官至湖北提刑,用戶部侍郎王俁薦,加直秘閣。會建寧節度使士 207af.gif 知南外宗正司,以事去官,言者請擇宗室文臣之廉正者代之,遂以命子游。西、南外宗官用文臣,自子游始。
令詪,字君序,以父任補右班殿直。政和中,遷成忠郎,召試,授從事郎。宣和二年,以貢士試舍選合格,授宣教郎,調信州永豐縣丞。中興初,累遷福州運判,兼提點刑獄公事。秦檜方柄用,安定郡王絕封者十餘年;檜死,次令衿當封,適以事被拘,遂命令詪襲封。已而令詪以爵遜令衿,乃陞令詪秘閣修撰,知台州,移知紹興府,召權戶部侍郎,領嚴、饒二州鑄錢局。先是,諸州錢監兵匠多缺不補,積其衣糧,號三分缺額錢,令詪請以其錢付諸監,省朝廷降銅本錢。又建議州縣賣官田計所入高下,守令進秩減磨勘有差;州縣義倉多紅腐,請歲出三之一以易新粟;水旱爲災,檢放不及七分處所,即許振恤:皆從之。令衿薨,令詪由崇慶軍承宣使再襲封。隆興初,除同知大宗正事,奏減生日支賜並郊祀賞給,以助軍興。詔褒之。遷敷文閣直學士,特授左中大夫、知紹興府,引疾乞祠以歸,尋薨,年六十八。令詪蒞事明敏有風采,然在廣東日,嘗與副使章苃不協,陰中以法,陷苃於死,世以此少之。
令衿,嘉孝穆公世 37ba.gif 子也。博學有能文聲,中大觀二年舍選。靖康初,爲軍器少監。言事忤旨,奪官。紹興七年,以都官員外郎召。張浚罷,令衿請對留浚,言官石公揆論令衿阿大臣,復罷。久之,以事抵臨安,中丞李文會劾令衿「昔爲大臣緩頰,今復奔走請託。」詔送吏部。吏部直令衿,奏除德安府通判,遷知泉州。泉屬邑有隱士秦系故廬,唐相姜公輔葬邑旁,令衿建堂合祠之,郡人感其化。歸寓三衢。嘗會賓客觀秦檜家廟記,口誦「君子之澤,五世而斬」之句。通守汪召錫,檜兄婿也,頗疑令衿,諷教官莫汲訴令衿論日月無光,謗訕朝政。侍御史董德元承風旨劾之,誣以贓私。詔下令衿獄,案驗無狀,乃論令衿謗訕不遜,追一官勒停,令南外宗正司拘之。檜除召錫湖南提舉以報之,銜令衿,必欲置死地。初,趙鼎之子汾歸過衢,令衿贐之,侍御史徐嚞希檜旨,誣令衿與汾有密謀,伺朝廷機事。捕汾下大理寺,俾汾自誣與張浚、李光等謀逆,而令衿預焉。獄上,檜病不能省,乃獲免。檜死,復爵。二十六年,授明州觀察使,襲封。引疾乞奉燕王祠,許之。尋加慶遠軍承宣使。二十八年薨,贈開府儀同三司。
令話,建炎末,爲右武衛大將軍、信州防禦使。熙寧初,首封秦王孫從式,已而更封燕王曾孫世清。宣和中,又封秦王元孫令盪。令盪卒,令庇年最長,禮官以爲小宗不當封。紹興元年六月,令話得襲封,授寧州觀察使。二年七月薨,贈開府儀同三司。
令德,乾道元年爲武德郎。時安定郡王令詪換文階,大宗正司奏令德授定武軍承宣使,襲封。令德貧,幾不能出蜀。七年,令德薨,令憉當封,以沈湎聲色,不任襲。詔武德郎令抬襲封,除金州觀察使。令抬薨,時秦王后無當襲者,武翼郎子 3a02.gif 薨,九年九月,忠訓郎子肜襲,授容州觀察使。紹熙二年薨,年八十餘。慶元元年十月,忠翊郎子恭襲,授利州觀察使。子恭薨,嘉定二年七月,子覿襲,授金州觀察使。四年十一月,伯栩襲,授宣州觀察使。嘉定元年十月,伯柷襲,授福州觀察使。八年十一月,伯澤襲,授潭州觀察使。
秦康惠王德芳,開寶九年出閣,授貴州防禦使。太平興國元年,授興元尹、山南西道節度使,同平章事。三年冬,加檢校太尉。六年三月,寢疾薨,年二十三。車駕臨哭,廢朝五日。贈中書令、岐王及諡。後加贈太師,改楚王。子三人:惟敘、惟憲、惟能。
慶曆四年,詔封十王之後,以惟敘子從照封安國公,終左金吾衛大將軍、歸州團練使。贈同州觀察使、齊國公。從照卒,以惟能子從古封安國公,終延州觀察使,贈保靜軍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楚國公,諡惠恪。從古卒,惟憲子從式襲封舒國公。
神宗即位,謂創業垂統,實自太祖,顧無以稱。乃下詔令中書門下考太祖之籍,以屬近而行尊者一人,裂土地而王之。使常從獻於郊廟,世世勿復絕。於是有司推擇,以從式應詔,封安定郡王,終保康軍節度使,贈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追封榮王,諡安僖。從式既薨,詔以越王曾孫世准襲封安定郡王,而以從式子世恩襲爵爲楚國公,主楚王德芳之祀。遷楚州防禦使,卒贈奉國軍節度使,諡良僖。徽宗即位,改封楚王爲秦王。
惟敘字懋功,性純謹,頗好學。端拱初,授左武衛將軍,四遷左衛將軍,領勤州刺史。大中祥符四年,從祀汾陰,拜左千牛衛大將軍。八月,卒,年三十五。贈懷州防禦使,追封河內侯。明道二年,加贈保靜軍節度觀察留後、高平郡公。子從照,封安國公。從溥,至右侍禁內殿崇班。
惟憲字有則,美丰儀,少頗縱肆,長修謹,善射,好吟詠,多讀道書。端拱初,授左屯衛將軍,累遷左羽林將軍、領演州刺史,加左衛大將軍、領賀州團練使,真拜資州團練使。大中祥符九年五月卒,年三十八。贈安德軍節度使兼侍中、英國公。子從式,始封安定郡王,事見上。從演,禮賓副使。從戎、從戒、從湜,並內殿崇班。從賁,供奉官。
惟能字若拙。端拱初,授右屯衛將軍,累遷右神武軍將軍。大中祥符元年五月卒,年三十。贈蔡州防禦使、張掖侯。明道二年,加贈集慶軍節度觀察留後、南康郡公。子從古,襲安國公。從善,內殿承制。從贄,崇班。
安僖秀王子偁,秦康惠王之後,高宗族兄也。康惠生英國公惟憲,惟憲生新興侯從郁,從郁生華陰侯世將,世將生東頭供奉官令儈,令儈生子偁。宣和元年,舍試合格,調嘉興丞。是年,子伯琮生,後被選入宮,是爲孝宗。
子偁召赴都堂審察,改宣教郎,通判湖州,尋除直秘閣,賜五品服。孝宗既封建國公,就傅,子偁召對言:「宗室之寓於外者,當聚居官舍,選尊長鈐束之。年未十五附入州小學,十五入大學,許依進士就舉,未出官者亦許入學聽讀,及一年,聽參選。」高宗納其說。遷朝奉郎、秘閣修撰,知處州。已而乞祠,許之。累官左朝奉大夫。紹興十三年秋致仕,明年春,卒於秀州。時孝宗爲普安郡王,疑所服,詔待從、台諫議。秦熺等請解官如南班故事,普安亦自請持服,許之。及普安建節,子偁以恩贈太子少師。既爲太子,加贈太師、中書令,封秀王,諡安僖。配張氏,封王夫人。
孝宗受禪,稱皇伯,園廟之制未備。紹熙元年,始即湖州秀園立廟,奉神主,建祠臨安府,以藏神貌,如濮王故事。仍班諱。
嗣秀王伯圭字禹錫,孝宗同母兄也。初,以恩補將仕郎,調秀州華亭尉,累官至浙西提刑司幹辦公事,除明州添差通判。孝宗受禪,上皇詔除集英殿修撰、知台州。
伯圭在郡,頗著政績,除敷文閣待制,改知明州,充沿海制置使。蕃商死境內,遣貲巨萬,吏請沒入,伯圭不可,戒其徒護喪及貲以歸。升敷文閣直學士,以憂去,服闋,再知明州。新學宮,命宗子入學,閒以規矩。詔徙戍定海兵於許浦。伯圭奏:「定海當控扼之沖,不可撤備,請摘制司軍以實其地。」從之。
海寇猖獗,伯圭遣人諭降其豪葛明,又遣明禽其黨倪德。二人素號桀黠,伯圭悉撫而用之,賊黨遂散。以功進一官,累陞顯謨閣、龍圖閣學士。在郡十年,政寬和,浚湖陂,均水利,辨冤獄。嘗獲鑄銅者,不忍置諸法,諭令易業,民由是無再犯。
淳熙三年,授安德軍節度使,尋加開府儀同三司,充萬壽觀使。朝德壽宮,上皇賜玉帶,加少保,封滎陽郡王。高宗崩,入臨,充攢宮總護使,除少傅。光宗即位,升少師。逾年召見,遷太保,封嗣秀王,賜甲第於安僖祠側。
臣僚上言:「治平中追崇濮邸,王子孫幾二十人,皆自環衛序遷其官。今居南班者止師夔一人,非所以強本支而固磐石也。前未建秀邸時,欲賦以祿,則不免責以吏事;今已建邸,而猶責吏事,他日或不免於議。治則傷恩,不則廢法,曷歸之南班,俾無吏責而享富貴。」遂詔伯圭諸子得換班。
紹熙二年,除判大宗正事,建請別立宗學,以教宗子。超拜太師,免奉朝請。尋兼崇信軍節度使,賜第還湖州,尋薨於家。訃聞,帝爲輟朝三日,追封崇王,諡憲靖。
伯圭性謙謹,不以近屬自居。每日見,行家人禮,雖宴私隆治,執臣節愈恭。一日,孝宗問潛龍時事,伯圭辭曰:「臣老矣,不復能記。」問至再三,終不言。帝笑曰:「何太謹也。」益愛重之。嘗欲廣其居,並湖爲復閣,有司既度材矣,伯圭固辭而止。阜陵成,遷中書令,凡五讓。寧宗嘉其志,詔別議褒崇之禮,贈贊拜不名,肩輿至殿門。子九人:師夔、師揆、師垂、師禼、師禹、師皋、師岩、師彌、師貢。
師夔字汝一,初以祖恩補官,調太平州蕪湖簿。隆興元年,改右承務郎,歷台州、秀州通判,直秘閣。尋知徽州,新學舍,進直徽猷閣,知湖州。時歸附從軍而廩於湖者眾,不能給,師夔請增廩,仍別給僦屋錢,以安其心。帝稱善,詔諸郡行之。除直龍圖閣,遷浙西提刑,改江東運判。
建康務場往往奪民利,爲害滋甚,師夔首罷之。守臣以郡計所資,詣師夔請復舊,不從。池州軍帥霍政與守臣交上書相攻,詔師夔究曲直。政密遣人求庇,師夔斥之,具言狀,政坐罷去。
改秘閣修撰、知明州兼沿海制置使,加敷文閣待制,轉永慶軍承宣使。紹熙元年,侍父入覲,除興寧軍節度使。寧宗即位,加檢校少保,充阜陵橋道頓遞使。阜陵成,遷開府儀同三司。侍父歸,父薨未逾月,師夔亦卒,年六十一。贈少師,追封新安郡王。
師揆字元輔,初補右承務郎奉祠。除添差湖州簽判,改婺州通判,加直秘閣。守臣韓元吉薦其材,上以問史浩,浩言其聰爽可任。召對,除江東提舉。奏免失陷常平人毋責償。改淮南漕,尋遷淮西提刑兼提舉,領屯田事。奏以荒圩給軍士,其屯田爲民世業者勿奪,從之。及代去,吏請獻羨錢二十萬,師揆曰:「後將病民矣。」除直秘閣,改江東轉運副使,加秘閣修撰,知明州。
紹熙元年,授觀察使。寧宗即位,除奉國軍承宣使,尋升節度使。召見,賜肩輿,超檢校太保、開府儀同三司,充萬壽觀使,襲封。開禧元年奉朝請,嘉定七年薨,贈太傅,追封澧王,諡恭惠。
弟師禹,由保康軍節度使除開府儀同三司,襲封。十六年,薨,贈太傅,追封和王,諡端肅。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2-6-18 11:03 | 顯示全部樓層
<div class="feature">宋史   卷二百四十五‧列傳第四  宗室二 漢王元佐 昭成太子元僖 商王元份 越王元傑 鎮王元偓 楚王元偁 周王元儼 悼獻太子 濮王允讓
  太宗九子:長楚王元佐,次昭成太子元僖,次真宗,次商恭靖王元份,次越文惠王元傑,次鎮恭懿王元偓,次楚恭惠王元偁,次周恭肅王元儼,次崇王元億。
漢恭憲王元佐字惟吉,初名德崇,母元德皇后。少聰警,貌類太宗,帝鍾愛之。年十三,從獵近郊,兔走乘輿前,太宗使元佐射,一發而中,契丹使在側,驚異之。從征太原、幽薊。太平興國中,出居內東門別第,拜檢校太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封衛王,赴上於中書。後徙居東宮,改賜今名,加檢校太尉,進封楚王。
初,秦王廷美遷涪陵,元佐獨申救之。廷美死,元佐遂發狂,至以小過操挺刃傷侍人。雍熙二年,疾少間,帝喜,爲赦天下。重陽日內宴,元佐疾新愈不與,諸王宴歸,暮過元佐第。曰:「若等侍上宴,我獨不與,是棄我也。」遂發忿,被酒,夜縱火焚宮。詔遣御史捕元佐,詣中書劾問,廢爲庶人,均州安置。宰相宋琪率百官三上表,請留元佐京師。行至黃山,召還,廢居南宮,使者守護。諮議趙齊王遹、翊善戴元頓首請罪,帝赦之曰:「是子朕教之猶不悛,汝等安能輔導耶?」
真宗即位,起爲左金吾衛上將軍,復封楚王,聽養疾不朝,再加檢校太師、右衛上將軍。元佐生日,真宗賜以寶帶。平居不接人事,而事或預知。帝嘗遣術士管歸真爲醮禳,左右未及白,元佐遽曰:「管歸真至矣。」帝聞之曰:「豈非爲物所憑乎?」封泰山,真拜太傅;祀汾陰,遷太尉兼中書令。又加太師、尚書令兼中書令,遂拜天策上將軍、興元牧,賜劍履上殿,詔書不名。時禁中火,元佐錶停奉稟助完宮闕,不許。加兼雍州牧。仁宗爲皇太子,兼興元牧。仁宗即位,兼江陵牧。薨,年六十二,贈河中、鳳翔牧,追封齊王,諡恭憲。宗室子弟特給假七日,以鹵簿鼓吹導至永安,陪葬永熙陵。明道二年,改封潞王。又改魏王。子三人:允升、允言、允成。
仁宗封王后,以允言子宗說恭憲王長孫,嗣封祁國公。皇祐中,坐帷薄不修除名,又坐坑殺女僕,鎖閉宮室外宅。其子仲旻,官右武衛大將軍、道州刺史,後因朝,叩頭殿下泣訴云:「父老且病,願納身官以贖。」神宗亦愍之,而未俞其請。出就馬,氣塞不能言,及家而卒。贈同州觀察使、馮翊侯。宗說幽死。
熙寧三年,以允升子宗惠襲封魏國公。中書言宗惠不應封,以恭憲庶長孫允言子宗立嗣。
宗立從張揆學春秋。太清樓侍宴,預坐悉賦祼玉詩,宗立詩先成,仁宗稱善。屢賜飛白書,旌其文雅。至是襲封,終武寧軍節度觀察留後,贈昭信軍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南康郡王。子仲來嗣,終金州刺史。子不儻嗣。徽宗立,改封魏王爲漢王。不儻卒,子彥清乞襲父爵,奉漢王祀,詔從之。
允升字吉先,初免乳,養明德太后宮,太后親撫視之。元佐有疾,允升始出第。真宗賜名元中,授右監門衛將軍,更賜今名。累遷澶州觀察使,封延安郡公,進武寧軍節度觀察留後,歷安德、建雄、安國軍節度使。景祐二年卒,贈太尉、平陽郡王,諡懿恭。子十三人,宗禮、宗旦、宗悌、宗惠知名。
宗禮嘗侍宴太清樓,仁宗賦詩,命屬和,侍射苑中,復獻詩。終虔州觀察使、成國公,贈安遠軍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韓國公。子仲翹、仲髦。
宗旦字子文,七歲如成人,選爲仁宗伴讀。帝即位,獲超選,爲群從所詆,上書言狀,帝曰:「宗旦陪朕幼學,勤勞居多,此出朕意,豈應訴以常格?」所生母死,請別擇葬域,歲時奠祀,後遂著爲法。治平中,同知大宗正事。神宗即位,拜崇信軍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爲大宗正,賜方團金帶,非朝會得乘肩輿。元豐三年,封華陰郡王,加開府儀同三司。長屬籍十六年,宗子有過,優遊誨導,一善必以聞。異時赴朝請者,率以私丁給侍,宗旦建請,始得從官給。薨,贈太尉、滕王,諡恭孝,聽旗節印綬從葬。
宗悌字元發,輕財好施。故相王氏子持父所服帶求質錢,宗悌惻然曰:「宰相子亦至是乎!」歸帶而與之錢。所親用詐取藏鏹,得其狀,曰:「吾不以小故傷骨肉恩。」竟不問。所生母早世,宗悌不識也,聞父婢語平生,輒掩泣。繼得其肖貌,繪而奉之如生。終明州觀察使,贈保寧軍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東陽郡王,諡曰孝憲。
宗惠,封魏國公,尋以旁支黜。終武昌軍節度觀察留後、江夏郡王,贈郯王。
允言,累官左屯衛將軍。嘗託疾不朝,降太子左衛率府率,歲中復官,又坐笞侍婢,而兄允升勸止,悖慢無禮,貶副率,絕朝謁,出之別第。以祀汾陰恩,復率府率,還宮。久之,復朝謁,歷左監門衛大將軍、黃州刺史。天聖七年卒,贈明州觀察使、奉化侯。明道二年,贈安遠軍節度使,追封密國公。子宗說、宗立、宗育,終右屯衛將車,贈潁州防禦使、汝陰侯。
允成,終右神武將軍、濮州防禦使,贈安化軍節度使、郇國公。明道二年,加贈鎮江軍節度使兼侍中。子宗顏、宗訥、宗鼎、宗嚴、宗魯、宗儒、宗奭,皆爲環衛、刺史。
昭成太子元僖,初名德明。太平興國七年出閣,授檢校太保、同平章事,封廣平郡王,與兄衛王德崇同日受封。八年,進封陳王,改名元佑。詔自今宰相班宜在親王上,宰相宋琪、李昉請遵舊制,不允。宋琪等懇請久之,上曰:「宰相之任,實總百揆,與群司禮絕;藩邸之設,止奉朝請而已。元佐等尚幼,欲其知謙損之道,卿等無固讓也。」
雍熙二年,元佐被疾,以元僖爲開封尹兼侍中,改今名,進封許王,加中書令。上爲娶隰州團練使李謙溥女爲夫人,因謂宰相曰:「朕嘗語諸子,今姻偶皆將相大臣之家,六禮具備,得不自重乎?」淳化元年,宰相呂蒙正復上言,乞班諸王下,詔不允。三年十一月己亥,元僖早入朝,方坐殿廬中,覺體中不佳,徑歸府。車駕遽臨視,疾已亟,上呼之猶能應,少頃遂薨。上哭之慟,廢朝五日,贈皇太子,諡恭孝。
元僖姿貌雄毅,沈靜寡言,尹京五年,政事無失。及薨,上追念不已,悲泣達旦不寐,作思亡子詩示近臣。
未幾,人有言元僖爲嬖妾張氏所惑,張頗專恣,捶婢僕有至死者,而元僖不知。張又於都城西佛寺招魂葬其父母,僭差逾制。上怒,遣昭宣使王繼恩驗問,張縊死。左右親吏悉決杖停免,毀張氏父母冢墓,親屬皆配流。開封府判官、右諫議大夫呂端,推官、職方員外郎陳載,並坐裨贊有失,端黜爲衛尉少卿,載爲殿中侍御史。許王府諮議、工部郎中趙令圖,侍講、庫部員外郎閻象,並坐輔道無狀,削兩任免。詔停冊禮,以一品鹵簿葬。真宗即位,始詔中外稱太子之號焉。乾興初,改諡。無子,仁宗時,詔以允成子宗保出後昭成太子爲孫。
宗保生二歲,母抱以入見章獻後,後留與處。宗保七歲,授左侍禁,帝親爲巾其首。久之,歸本宮,詔朔望出入禁省。累官代州防禦使,襲封燕國公。性仁恕,主藏吏盜米至千斛,貰不問。嘗書「忍」字於座右以爲戒。熙寧七年卒。神宗臨奠,其子仲鞠泣曰:「先臣幼養宮中,終身不自言。」帝感悼,遂優贈靜難軍節度使、新平郡王,諡恭靜。仲鞠亦好學能詩,事親居喪以孝聞。
宗保卒,子仲恕嗣,官至忠州團練使,諡純僖。子士盉嗣。
商恭靖王元份,初名德嚴。太平興國八年出閣,改名元俊,拜同平章事,封冀王。雍熙三年,改今名,加兼侍中、威武軍節度使,進封越王。淳化中,兼領建寧軍,改鎮寧海、鎮東。真宗即位,加中書令,徙鎮永興、鳳翔,改王雍。永熙復土,爲山陵使,拜太傅。真宗北征,爲東京留守。薨年三十七,贈太師、尚書令、鄆王。改陳王,又改潤王。治平中,封魯王。
元份寬厚,言動中禮,標望偉如,娶崇儀使李漢斌之女。李悍妒慘酷,宮中女婢小不如意,必加鞭杖,或致死。上每有恩賜,詔令均給,李盡取之。及元份臥病,上親臨問,見左右無侍者,因輟宮人爲主湯劑。初,太宗崩,戚里皆赴禁中,朝晡臨,李多稱疾不至。元份生日,李以衣服器用爲壽,皆飾以龍鳳。居元份喪,無戚容,而有謗上之語。上盡知其所爲,以元份故優容之。及是,復不欲顯究其罪狀,止削國封,置之別所。元份子三人:長允寧;次允懷,改允中,早卒;次則濮王允讓也。
允讓薨,以允寧子宗諤襲虢國公。至熙寧三年,以宗肅嗣封魯國公。宗肅,亦允寧子也。子仲先嗣。徽宗即位,改封魯王爲商王,詔曰:「宗室諸王追封大國,其世襲子孫尚仍舊國,甚未稱正名之意。如魯王改封商王,其子尚襲魯國之類。其令大宗正司改正。」制以寧遠軍節度使、魯國公仲先改封商國公。
允寧字德之,性至孝,因父感疾,恍惚失常。既而嗜學,尤喜讀唐史,通知近朝典故,工虞世南楷法,真宗賜詩激賞之。又善射,嘗侍射後苑,屢破的,賜金帶器幣。初授右千牛衛將軍,四遷右武衛,歷唐州團練、潁州防禦、同州觀察使,進彰信軍節度觀察留後、武定軍節度使。景祐元年卒,贈太尉、信安郡王,諡僖簡。子宗諤、宗敏、宗孟、宗肅。
宗諤封虢國公,官累集慶軍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進封豫章郡王。乞比外使相給奉,仁宗以非兼侍中,令詰主吏,宗諤上章自陳,於是御史張商英劾其招權立威等罪,坐落平章事。英宗即位,還所奪。元豐五年薨,贈太尉、韓王。太常諡榮孝,上省集議駁之,改榮恭,僕射王珪復駁之,遂諡榮思。
宗肅封魯國公。兄宗諤嘗亡寶器,意宗肅家人子竊之,宗肅曰:「吾廉,不足取信兄弟如此乎?」立償其直。宗諤愧不取,乃施諸僧。久之器得,宗肅不復言。元豐五年,終安化軍留後,以嘗從英宗入慶寧,優贈鎮海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北海郡王。
宗敏終右千牛衛大將軍、文州刺史,贈越州觀察使、會稽侯。頗涉書傳。緣郊恩建請封所生母範氏,宗室子得封所生母,自宗敏始。
越文惠王元傑字明哲,初名德和。太平興國八年出閣,改名。授檢校太保、同平章事,封益王。端拱初,加兼侍中、成都尹、劍南東西川節度。淳化中,徙封吳王,領揚潤大都督府長史、淮南鎮江軍節度使。至道二年,改揚州大都督、淮南忠正軍節度。真宗即位,授檢校太尉兼中書令、徐州大都督、武寧泰寧等軍節度使,改封兗王。咸平中,再郊祀,皆爲終獻,加守太保。六年七月暴薨,年三十二。
元傑穎悟好學,善屬詞,工草、隸、飛白,建樓貯書二萬卷,及爲亭榭游息之所。嘗作假山,既成,置酒召僚屬觀之。翊善姚坦獨頫首不視,元傑強之,坦曰:「坦見血山,安得假山。」言州縣鞭撻微民,以取租稅,假山實租稅所爲耳。語見姚坦傳中。
及薨,真宗聞之震悼,不俟旦,步及中禁門,乃乘輦臨視,哀動左右,廢朝五日。贈太尉、尚書令,追封安王,諡文惠,後改邢王,後改陳王。無子。仁宗以恭憲王之孫、允言子宗望爲之後。
宗望字子國,終右武衛大將軍、舒州防禦使,贈安化軍節度使觀察留後、高密郡公。仁宗嘗御延和殿試宗子書,以宗望爲第一;又常獻所爲文,賜國子監書,及以塗金紋羅御書「好學樂善」四字賜之。即所居建御書閣,帝爲題其榜。
子仲郃嗣。熙寧三年,與商恭靖王孫宗肅等同日封陳國公。官至陳州觀察使。卒,諡良僖。
子士關嗣。父卒,徒行護喪數百里,路人嗟惻。卒,贈陳州觀察使。徽宗即位,改封陳王爲越王。
鎮恭懿王元偓字希道。端拱元年出閣,授檢校太保、左衛上將軍,封徐國公。至道二年,拜洪州都督、鎮南軍節度使。真宗即位,加同平章事,封彭城郡王。俄加檢校太傅,改鎮靜難、彰化,進封寧王。郊祀、東封,悉爲亞獻,禮成,授檢校太尉兼侍中、護國鎮國等軍節度。
三年,文武官詣闕請祠后土,元偓以領節帥亦奏章以請,詔許之。將行,命爲河、華管內橋道頓遞使。明年,車駕入境,元偓奏方物、酒餼、金帛、茗藥爲貢,儀物甚盛。至河中,與判府陳堯叟分導乘輿度蒲津橋。上登鄈丘亭,目元偓曰:「橋道頓置嚴謹,爾之力也。」元偓頓首謝。及還,加中書令,領成德、安國等軍節度,改封相王。五年,加守太傅。
真宗自即位以來,屢以學術勗宗子。元偓首冠藩戚,益自修勵,上每制篇什,必令屬和。一日,謂宰相曰:「朕每戒宗子作詩習射,如聞頗精習,將臨觀焉。」因幸元偓邸第,宴從官,宮僚畢會,賦七言詩。元偓奉觴上壽,賜襲衣、金帶、器幣、緡錢,又與宗室射於西南亭。日晡,從官退,上獨以中官從,幸元偁、元儼宮,復宴元偓宮,如家人禮,夜二鼓而罷。六年,進位太尉。
八年七月,以榮王宮火,徙元偓宮於景龍門外,車駕臨幸。是冬,加兼尚書令。天禧元年二月,換成德、鎮寧二鎮,進封徐王。二年春,宮邸遺燼,燔舍數區,元偓驚悸,暴中風眩薨,年四十二。帝臨哭,廢朝五日,贈太師、尚書令、鄧王,賜諡恭懿。
元偓姿表偉異,厚重寡言,曉音律。後改封密王,又改王蘇。治平中,追封韓王。
子允弼,八歲召入禁中,令皇子致拜,允弼不敢當。御樓觀酺,得與王子並坐。皇子即位,是爲仁宗。允弼累遷武寧軍節度使兼侍中,判大宗正事,封北海郡王。英宗時,拜中書令,徙王東平。神宗即位,拜太保、鳳翔雄武軍節度使,朝朔望。熙寧二年,丁母憂,悲痛不勝喪,固辭起復。母葬有日而允弼病篤,顧諸子以不得終大事爲恨。薨,帝臨哭之慟,輟朝三日,贈太師、尚書令兼中書令,追封相王,諡孝定。
允弼性端重,時然後言。諸宮增學官員,允弼已貴,猶日至講席,延伴讀官讀孟子一節。領宗正三十年,與濮安懿王共事,相友愛,爲宗屬推敬。
子宗繢,襲祖恭懿王封爲韓國公。卒,贈南康郡王,諡良孝。宗繢弟宗景,以相州觀察使同知大宗正事。神宗以其父允弼司宗久,故複選用之。宗景事母孝,居喪如不能勝。居第火冒,急赴家廟,不恤其他,火亦不爲害。元祐中,累遷彰德軍節度、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司空,封濟陰郡王。宗景喪其夫人,將以妾繼室,先出之於外,而托爲良家女且納焉。坐奪開府,既而還之。紹聖四年薨,年六十六,贈太師、循王,諡曰思。
宗繢既卒,子仲黁嗣,自平川節度使徙劍南西川。徽宗改封韓王爲鎮王。
楚恭惠王元偁字令聞,七歲授檢校太保、右衛上將軍、涇國公。久之,領鄂州都督、武昌軍節度使。真宗即位,加同平章事、安定郡王,進檢校太傅。景德二年,郊祀,遷宣德、保寧兩鎮,進封舒王。大中祥符初,封泰山,加檢校太尉兼侍中,移平江、鎮江軍。從祀汾陰,加兼中書令,改鎮南、寧國軍節度使。五年,拜太保。自景德後,每有大事,皆爲終獻。
元偁體素羸多病,上幸真源,時己被疾,懇求扈從。至鹿邑疾甚,肩輿先歸。車駕還,臨問數四。七年,薨,年三十四。廢朝五日,贈太尉、尚書令,追封曹王,諡恭惠。後改封華王、蔡王。有集三卷、筆札一卷,上爲制序,藏之秘閣。子允則,官至右千牛衛大將軍卒。
先是,諸王子授官,即爲諸衛將軍,余以父官及族屬親疏差等。天禧元年,令宗正卿趙安仁議爲定製。安仁請以宣祖、太祖、太宗孫初蔭授將軍,曾孫授右侍禁,玄孫授右班殿直,內父爵高者聽從高蔭,其事緣特旨者不以爲例。詔中書、門下、樞密院參定行之。
允則無子,以平陽懿恭王之子宗達爲後。熙寧三年,襲封蔡國公。鄰家失火,盜因爲奸,竊宗達所服帶,既而得之,且知其主名,貸不問。浚井得鏹,復投之。官累武信軍留後。薨,贈安化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高密郡王。子仲約嗣。徽宗即位,改封蔡王爲楚王。
周恭肅王元儼,少奇穎,太宗特愛之。每朝會宴集,多侍左右。帝不欲元儼早出宮,期以年二十始就封,故宮中稱爲「二十八太保」,蓋元儼於兄弟中行第八也。
真宗即位,授檢校太保、左衛上將軍,封曹國公。明年,爲平海軍節度使,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加檢校太傅,封廣陵郡王。封泰山,改昭武、安德軍節度使,進封榮王;祀汾陰,加兼侍中,改鎮安靜、武信,加檢校太尉;祠太清宮,加兼中書令。坐侍婢縱火,延燔禁中,奪武信節,降封端王,出居故駙馬都尉石保吉第。每見帝,痛自引過,帝憫憐之。尋加鎮海、安化軍節度使,封彭王,進太保。仁宗爲皇子,加太傅。歷橫海永清保平定國節度、陝州大都督,改通王、涇王。仁宗即位,拜太尉、尚書令兼中書令,徙節鎮安、忠武,封定王,賜贊拜不名,又賜詔書不名。天聖七年,封鎮王,又賜劍履上殿。明道初,拜太師,換河陽三城、武成節度,封孟王,改永興鳳翔、京兆尹,封荊王,遷雍州、鳳翔牧。景祐二年大封拜宗室,授荊南、淮南節度大使,行荊州、揚州牧,仍賜入朝不趨。
元儼廣顙豐頤,嚴毅不可犯,天下崇憚之,名聞外夷,事母王德妃孝,妃每有疾,躬侍藥,晨夕盥潔焚香以禱,至憂念不食。母喪,哀戚過人。平生寡嗜欲,惟喜聚書,好爲文詞,頗善二王書,工飛白。
仁宗沖年即位,章獻皇后臨朝,自以屬尊望重,恐爲太后所忌,深自沉晦。因闔門卻絕人事,故謬語陽狂,不復預朝謁。及太后崩,仁宗親政,益加尊寵,凡有請報可,必手書謝牘。方陝西用兵,上所給公用錢歲五十萬以助邊費,帝不欲拒之,聽入其半。嘗問翊善王渙曰:「元昊平未?」對曰:「未也。」曰:「如此,安用宰相爲。」聞者畏其言。
慶曆三年冬,大雨雪,大冰,陳、楚之地尤甚。占者曰:「憂在大臣。」既而元儼病甚。上憂形於色,親至臥內,手調藥,屏人與語久之,所對多忠言。賜白金五千兩,固辭不受,曰:「臣羸憊且死,將重費家國矣。」帝爲嗟泣。明年正月薨,贈天策上將軍、徐兗二州牧、燕王,諡恭肅。比葬,三臨其喪。詔以元儼墨跡及所爲詩分賜宰臣,余藏秘閣。
子十三人:允熙、允良、允迪、允初,余皆早卒。熙寧中,以允良子宗絳嗣封吳國公。徽宗改封吳王爲周王。
允熙終右監門衛將軍、滁州刺史,贈博州防禦使、博平侯。
允良歷五節度,領寧海、平江兩軍,封華原郡王,改襄陽,由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侍中,至太保、中書令。好酣寢,以日爲夜,由是一宮之人皆晝睡夕興。薨,贈定王,有司以其反易晦明,諡曰榮易。
允迪累官耀州觀察使。居父喪不哀,又嘗宮中爲優戲,爲妻昭國夫人錢氏所告。制降右監門衛大將軍,絕朝謁,錢氏亦度爲洞真道士。
允初,初名允宗,勤於朝會,雖風雨不廢。未嘗問財物厚薄,惟誦佛書,人以爲不慧。累遷寧國軍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治平元年卒,贈中書令、博平郡王。無子。英宗臨奠,以允初後事屬其兄允良,乃以允成孫仲連爲之後。
崇王元億,早亡,追賜名,封代國公。治平中,封安定郡王。徽宗即位,加封崇王。
真宗六子:長溫王禔,次悼獻太子祐,次昌王祗,次信王祉,次欽王祈,次仁宗。禔、祗、祈皆蚤亡,徽宗賜名追封。
悼獻太子祐,母曰章穆皇后。咸平初,封信國公。生九年而薨,追封周王,賜諡悼獻。仁宗即位,贈太尉、中書令。明道二年,追冊皇太子。
仁宗三子:長楊王昉,次雍王昕,次荊王曦,皆早亡。徽宗時改封。
真宗六子:長溫王禔,次悼獻太子祐,次昌王祗,次信王祉,次欽王祈,次仁宗。禔、祗、祈皆蚤亡,徽宗賜名追封。
悼獻太子祐,母曰章穆皇后。咸平初,封信國公。生九年而薨,追封周王,賜諡悼獻。仁宗即位,贈太尉、中書令。明道二年,追冊皇太子。
仁宗三子:長楊王昉,次雍王昕,次荊王曦,皆早亡。徽宗時改封。
濮安懿王允讓字益之,商王元份子也。天資渾厚,外莊內寬,喜慍不見於色。始爲右千將軍。周王祐薨,真宗以綠車旄節迎養于禁中。仁宗生,用簫韶部樂送還邸。官衛州刺史。仁宗即位,授汝州防禦使,累拜寧江軍節度使。上建睦親宅,命知大宗正寺。宗子有好學,勉進之以善,若不率教,則勸戒之,至不變,始正其罪,故人莫不畏服焉。慶曆四年,封汝南郡王,拜同平章事,改判大宗正司。嘉祐四年薨,年六十五,贈太尉、中書令,追封濮王,諡安懿。仁宗在位久無子,乃以王第十三子宗實爲皇子。仁宗崩,皇子即位,是爲英宗。
治平元年,宰相韓琦等奏:請下有司議濮安懿王及譙國夫人王氏、襄國夫人韓氏、仙遊縣君任氏合行典禮。詔須大祥後議之。
二年,乃詔禮官與待制以上議。翰林學士王珪等奏曰:謹按儀禮喪服:「爲人後者」傳曰:「何以三年也?受重者必以尊服服之。」「爲所後者之祖父母妻,妻之父母昆弟,昆弟之子若子。」謂皆如親子也。又「爲人後者爲其父母」傳曰:「何以期?不二斬,持重於大宗,降其小宗也。」「爲人後者爲其昆弟」傳曰:「何以大功?爲人後者降其昆弟也。」先王制禮,尊無二上,若恭愛之心分於彼,則不得專於此故也。是以秦、漢以來,帝王有自旁支入承大統者,或推尊其父母以爲帝后,皆見非當時,取議後世,臣等不敢引以爲聖朝法。況前代入繼者,多宮車晏駕之後,援立之策或出臣下,非如仁宗皇帝年齡未衰,深惟宗廟之重,祗承天地之意,於宗室眾多之中,簡推聖明,授以大業。陛下親爲先帝之子,然後繼體承祧,光有天下。濮安懿王雖於陛下有天性之親,顧復之恩,然陛下所以負扆端冕,富有四海,子子孫孫萬世相承,皆先帝德也。臣等竊以爲濮王宜准先朝封贈期親尊屬故事,尊以高官大國,譙國、襄國、仙遊並封太夫人,考之古今爲宜稱。
於是中書奏:王珪等所議,未見詳定濮王當稱何親,名與不名?珪等議:「濮安於仁宗爲兄,於皇帝宜稱皇伯而不名,如楚王、涇王故事。」
中書又奏:「禮與令及五服年月敕:出繼之子於所繼、所生皆稱父母。又漢宣帝、光武皆稱父爲皇考。今珪等議稱濮王爲皇伯,於典禮未有明據,請下尚書省,集三省、御史台議奏。」
方議而皇太后手詔詰責執政,於是詔曰:「如聞集議不一,權宜罷議,令有司博求典故以聞。」禮官范鎮等又奏:「漢之稱皇考、稱帝、稱皇,立寢廟,序昭穆,皆非陛下聖明之所法,宜如前議爲便。」自是御史呂誨等彈奏歐陽脩首建邪議,韓琦、曾公亮、趙槩附會不正之罪,固請如王珪等議。
既而內出皇太后手詔曰:「吾聞群臣議請皇帝封崇濮安懿王,至今未見施行。吾載閱前史,乃知自有故事。濮安懿王、譙國夫人王氏、襄國夫人韓氏、仙遊縣君任氏,可令皇帝稱親,濮安懿王稱皇,王氏、韓氏、任氏並稱後。」
事方施行,而英宗即日手詔曰:「稱親之禮,謹遵慈訓;追崇之典,豈易克當。且欲以塋爲園,即園立廟,俾王子孫主奉祠事。」
翌日,誨等以所論列彈奏不見聽用,繳納御史敕告,家居待罪。誨等所列,大抵以爲前詔稱「權罷集議」,後詔又稱「且欲以塋爲園」,即追崇之意未已。英宗命閣門以告還之。誨等力辭台職。誨等既出,而濮議亦寢。至神宗元豐二年,詔以濮安懿王三夫人可並稱王夫人云。
王二十八子。長宗懿,英宗時爲宿州團練使,封和國公。神宗以宗懿濮安懿王元子,追封舒王。子仲鸞,常州防禦使。父薨,諸子皆進官,獨不忍受。喜翰墨,樂施與,九族稱賢。卒,贈武康軍節度使、洋國公,諡曰良。仲鸞弟仲汾,幼喜書史,一讀成誦。居父喪,鄰於毀瘠。卒官萊州防禦使,贈昭化軍節度使、榮國公。
次宗朴,爲隴州防禦使,封岐國公。宗朴與英宗友愛。初,詔英宗入居慶寧宮,固辭,宗朴率近屬敦勸,乃入。治平中,建濮王園廟,宗朴遂拜彰德軍節度使,封濮國公,奉王后。神宗即位,加同平章事兼侍中,進封濮陽郡王。薨,贈太師、中書令,追封定王,諡僖穆。子仲佺,父歿,不食者數日。母葬時,天大雪,步泥中扶翼,道路嘆惻。以潤州觀察使卒,贈開府儀同三司。
宗朴既薨,宗誼襲封。官至昭化軍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薨,贈太師、中書令、廣陵郡王,諡莊孝。
宗暉,元豐中,以淮康軍節度使襲濮國公。安懿王及三夫人改祔,命爲志並題神主,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開府儀同三司,進嗣濮王。哲宗立,改鎮南節度使、檢校司徒。紹聖元年薨,年六十七,贈太師,追封懷王,諡榮穆。子仲璲。先是,濮國嗣王四孟詣洛享園廟,以河南府縣官充亞、終獻。宗暉之襲封也,神宗始命以其子爲之,仲璲遂以終獻侍祠,凡十餘年。父喪,哀痛不能勝,才服除而卒。官右監門衛大將軍、合州刺史。
宗晟,紹聖元年六月,以武安軍節度使判大宗正事,加檢校司徒,嗣濮王。明年三月薨,年六十五,贈太師、昌王,諡端孝。宗晟好古學,藏書數萬卷,仁宗嘉之,益以國子監書。治平將郊而雨,或議改祫享,英宗訪諸宗晟,對曰:「陛下初郊見上帝,盛禮也,豈宜改卜。至誠感神,在陛下精意而已。」帝嘉納。及郊,雨霽。帝數被疾,密請早建儲貳,以系天下之望,世稱其忠。
宗晟薨,哲宗紹聖二年四月,宗愈以鎮安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司徒嗣封。故事嗣王以四時詣祠所,宗愈方屬疾,或曰不可以暑行,曰:「吾身主祀而不往,非禮也。」強輿以行,疾遂亟。是年八月薨,年六十五,贈太師,追封襄王,諡恭憲。
宗綽嗣,官至河陽三城節度使、檢校司徒。紹聖三年二月薨,年六十二,贈太師,追封榮王,諡孝靖。
宗楚,累拜武勝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封南陽郡王。紹聖三年三月,以檢校司徒改武昌節度使,嗣濮王。既嗣爵,當詣園薦獻,會疾,以弟宗漢代行,嘆曰:「不能親奉籩豆,饗我先王,而浮食厚祿,安乎!」請以爵授弟,不許。四年六月薨,贈太師、惠王,諡僖節。
宗祐克己自約,蕭然若寒士,好讀書,尤喜學易。嘉祐中,從父允初未立嗣,咸推其賢,詔以宗祐爲後,泣曰:「臣不幸幼失怙恃,將終身悲慕,忍爲人後乎、敢以死請。」仁宗憐而從之。累遷清海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封乘城郡王。紹聖四年八月,加檢校司徒,嗣濮王。時已病,當祠園廟,不肯移疾,自秋涉冬連往來。元符元年春,又亟往,遂薨於祠下。贈太師,追封欽王,諡穆恪。
宗漢,英宗幼弟也。累拜保寧軍留後、鄴國公、東陽安康郡王。元符初,以彰德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司空嗣濮王。徽宗即位,徙寧江、保平、泰寧三鎮,判大宗正事,加檢校司徒、太保、太尉。帝幸濮邸,遷其子孫官。時安懿王諸子獨宗漢在,恩禮隆腆。大觀三年八月薨,贈太師,追封景王,諡孝簡。宗漢善畫,嘗作八雁圖,人稱其工。仲增嗣。
仲增,濮王孫,於屬爲長,故封。官至彰德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政和五年九月薨,贈少師,追封簡王,諡穆孝。
仲御,自幼不群,通經史,多識朝廷典故。居父宗晟喪,哲宗起知宗正,力辭,詔虛位以須終制。累遷鎮寧、保寧、昭信、武安節度使,封汝南、華原郡王。政和中,以檢校少傅、泰寧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嗣封。天寧節遼使在廷,宰相適謁告,仲御攝事,率百僚上壽,若素習者。帝每見必加優禮,稱爲嗣王。宣和四年五月薨,年七十一,贈太傅,追封郇王,諡康孝。
仲爰嗣。徽宗即位,拜建武節度使,爲大宗正,加開府儀同三司,封江夏郡王,徙節泰寧定武,檢校少保、少傅。宣和五年六月薨,年七十,贈太保,追封恭王。
仲理嗣。靖康初,爲安國軍節度使,加檢校少保、開府儀同三司。
嗣濮王者,英宗本生父後也。治平三年,立濮王園廟。元豐七年,封王子宗暉爲嗣濮王,世世不絕封。高宗南遷,奉濮王神主於紹興府光孝寺。
仲湜字巨源,楚榮王宗輔之子,安懿王孫也,初名仲泹。熙寧十年,授右內率府副率。累遷密州觀察使、知西外宗正事、保大軍承宣使。欽宗嗣位,授靖海節度使,更今名。召知大宗正事,未行,汴京失守。康王即帝位於南京,仲湜由漢上率眾徑謁。時嗣濮王仲理北遷,乃詔仲湜襲封,加開府儀同三司,歷檢校少保、少傅。紹興元年,充明堂亞獻。七年,薨,帝爲輟朝,賜其家銀帛,追封儀王,諡恭孝。仲湜事母以孝聞,喜親圖史。性酷嗜珊瑚,每把玩不去手,大者一株至以數百千售之。高宗嘗問墜地則何如,仲湜對曰:「碎矣。」帝曰:「以民膏血易無用之物,朕所不忍。」仲湜慚不能對。
子士從、士街、士籛、士衎、士歆。士從,靖康末,爲洺州防禦使。建炎二年,同知西外宗正事,主管高郵軍宗子。士從招潰卒置屯,奏假江、淮制置使,許之。賊李在犯楚州,士從遣部將乘虛掩襲,狃於小勝,軍無紀律,敗績。士從移司衡、溫二州。臣僚以其弟士籛撓州縣,士從不能制,遂罷。紹興四年,遷涇、洪二州觀察使,權知濮王園令。士從乞擇利便地奉安神位,從之。六年,士街授象州防禦使,遷華州觀察使、同知大宗正事、安慶軍承宣使,主奉濮王祠事。初,以軍興,南班宗子權罷歲賜,至有身歿而不能殮者,士街言於朝,詔復舊制。三十年,拜安德軍節度使。典宗司凡十四年。士籛官至安慶軍節度使、同知大宗正事。隆興元年,上言:「宗司文移視官敘高下,令詪,臣兄也,位反居臣下,失尊卑敘,乞易置之。」詔可其奏。士衎,官至崇慶軍節度使、知西外宗正事。右諫議何溥論士衎強市海舟,罷官。已而詔歸南班,奉朝請。隆興中,以邊事未寧,與士籛奏減奉給恩賞之半以助軍興。詔加獎諭。
仲儡,景王宗漢子也。初授右內率府副率,轉右監門衛大將軍。建炎末,授武功大夫、忠州防禦使。紹興中,遷濟州,知南外宗正事。八年,加檢校少保、向德軍節度使,襲封嗣濮王。仲儡生而不慧,以次得封。入見榻前慟哭,帝驚問故,答語狂謬,帝優容之。九年,薨,上輟朝三日,追封瓊王,諡恭惠。
士俴,安懿王曾孫也。紹興二十五年十一月襲封,除崇慶軍節度使。初,仲儡薨,秦檜專政,罷襲,檜死,始封士俴。逾年薨,贈少師,追封思王,諡溫靖。
士輵,士俴弟也。紹興二十八年,由建州觀察使襲封,授昭化軍節度使。初,懿王神貌奉安報恩寺西挾,屋居隘陋,士輵請別營祠堂,許之。久之,加檢校少保,累加開府儀同三司,賜嗣濮王居爲世業。除知大宗正事,累加三少,充醴泉觀使。淳熙七年薨,贈太傅,追封安王。
士歆,仲湜第十一子也。由保康軍節度使襲封,加開府儀同三司,累陞三少。慶元二年薨,贈太傅,追封韶王。
2578b.gif 始。慶元五年,轉武安軍承宣使。俄薨,贈開府儀同三司,追封蔣國公。
不璺,由武經大夫授利州觀察使,襲封。開禧初,遷寧遠軍承宣使。薨,贈開府儀同三司,追封安國公。
不儔,開禧二年,由安遠軍承宣使襲封,除昭慶軍節度使,遷檢校少保。嘉定十年薨,贈少師,追封高平郡王。
不嫖,由武翼大夫襲封,授褔州觀察使,時嘉定十一年也。逾年而薨,贈開府儀同三司,追封惠國公。
臣僚上言:「嗣濮王元降指揮,雖有擇高年行尊之文,然高宗朝儀王仲湜以德望俱隆。越仲孮而選拜;武德郎鼘,次當襲封,以官卑,乃命士 349f.gif 奉祠事,越十六年始正士俴之封,是亦不拘定製也。乞自今應封者,命大宗司銓量,都堂審察,閣門引見,然後奏取進止。」寧宗然之。
不凌,父士 4173.gif 。不嫖既薨,不凌由右千牛衛將軍授褔州觀察使,襲封。嘉定十五年,遷奉國軍承宣使。十七年薨,贈開府儀同三司,追封惠國公。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2-6-18 11:03 | 顯示全部樓層
<div class="feature">宋史   卷二百四十六‧列傳第五  宗室三 吳王顥 益王頵 吳王佖 燕王俁 楚王似 獻愍太子茂 鄆王楷 肅王樞  景王杞 濟王栩 徐王棣 沂王 3b99.gif  和王栻 信王榛 太子諶弟訓 元懿太子旉 信王璩 莊文太子愭 魏王愷 景獻太子詢 鎮王竑
  英宗四子:長神宗,次吳榮王顥,次潤王顏,次益端獻王頵,皆宣仁聖烈高皇后出也。顏早亡,徽宗賜名追封。

吳榮王顥字仲明,初名仲糺,自右內率府副率爲和州防禦使,封安樂郡公,轉明州觀察使,進祁國公。治平元年,加檢校太傅、保寧軍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封東陽郡王。三年,出閣。神宗立,進封昌王;官制行,冊拜司空,徙王雍。哲宗嗣位,加太保,換成德、橫海二鎮,徙封揚王,賜贊拜不名,五日一謁禁中。帝致恭如家人禮。神宗祔廟,拜太傅,移鎮京兆、鳳翔。
自熙寧以來,顥屢請居外,章上輒卻。至元祐初,乃賜咸宜坊第一區,榜曰「親賢」,與弟頵對邸。車駕偕三宮臨幸,留宴終日。拜太尉,諸子皆命賜官,制曰:「先皇帝篤兄弟之好,以恩勝義,不許二叔出居於外,蓋武王待周公之意。太皇太后嚴朝廷之禮,以義制恩,始從其請,出就外宅,得孔子遠其子之意。二聖不同,同歸於道,皆可以爲萬世法。朕承侍兩宮,按行新第,顧瞻懷思,潸然出涕。昔漢明帝問東平王:『在家何以爲樂?』王言:『爲善最樂。』帝大其言,因送列侯印十九枚,諸子五歲以上悉佩之,著之簡策,天下不以爲私。今王諸子性於忠孝,漸於禮義,自勝衣以上,頎然皆有成人之風,朕甚嘉之。其各進一官,以助其爲善之樂,尚勉之哉!毋忝父祖,以爲邦家光。」徙封徐王,詔書不名。
宣仁有疾,顥旦旦入問,因亦被病。宣仁祔廟,拜太師,徙王冀,賜入朝不趨。改淮南、荊南節度使,徙封楚王。病益篤,帝親挾醫視診,令晝夜具起居狀聞,小愈則喜。既而薨,年四十七。帝即臨哭,輟朝五日,成服苑中。贈尚書令兼中書令、揚荊冀三州牧、燕王,諡曰榮,陪葬永厚陵。徽宗即位,改封吳王。
顥天資穎異,尤嗜學,始就外傅,每一經終,即遺講讀官以器幣服馬。工飛白,善射,好圖書,博求善本。神宗嘉其志尚,每得異書,亟馳使以示。嘗賜方團玉帶,俾服而朝,顥辭,乃爲制玉魚以別之。是後親王遂踵爲故實。初,居英宗喪,丐解官終制,以厭於至尊,不克遂。服慈聖光獻太后之服,易月當除,顥曰:「身爲孫而情文缺然,若是可乎?請如心喪禮,須上禫除,即吉。」詔可。
子考騫嗣,終寧國軍節度使、晉康郡王;孝錫終嘉州團練使,贈永國公。
益端獻王頵,初名仲恪,封大寧郡公,進鄠國公、樂安郡王、嘉王。所歷官賜,略與兄顥同。更武勝、山南西、保信、保靜、武昌、武安、武寧、鎮海、成德、荊南十節度,徙王曹、荊,位至太尉。元祐三年七月薨,年三十三,贈太師、尚書令、荊徐二州牧、魏王,諡端獻。徽宗改封益王。
頵端重明粹,少好學,長博通群書,工飛白、篆籀。賓接宮僚,歲滿當去,輒奏留,久者至十餘年。頗好醫書,手著普惠集效方,且儲藥以救病者。
子九人:孝哲,右驍衛將軍,早亡;孝奕,彰化軍節度觀察留後,贈司空、平原郡王;孝參,奉國軍節度使,改寧武、武勝,封豫章郡王;孝永,邢州觀察使,贈司空、廣陵郡王;孝詒、孝騭、孝悅、孝穎、孝願,皆至節度使。
神宗十四子:長成王佾,次惠王僅,次唐哀獻王俊,次褒王伸,次冀王僴,次哲宗,次豫悼惠王價,次徐沖惠王倜,次吳榮穆王佖,次儀王偉,次徽宗,次燕王俁,次楚榮憲王似,次越王偲。八王皆早薨:佾、僅、伸、偉,徽宗賜名追封;俊、僴、倜、價,徽宗改封。
吳榮穆王佖,帝第九子。初授山南東道節度使,封儀國公。哲宗立,加開府儀同三司、大寧郡王,進申王,拜司空。帝崩,佖於諸弟爲最長,有目疾不得立。徽宗嗣位,以帝兄拜太傅,加殊禮,旋拜太師,歷京兆、真定尹,荊、揚、太原、興元牧,徙國陳。崇寧五年薨,輟視朝七日。贈尚書令兼中書令、徐州牧、燕王,諡榮穆。又加贈侍中,改封吳王。子有奕,武信軍節度使、和義郡王。
燕王俁,帝第十子;越王偲,帝第十二子。母曰林婕妤。俁初授定武軍節度使、檢校太尉,封成國公;偲初授武成軍節度使、檢校太尉、祁國公。哲宗朝,俁加開府儀同三司,封咸寧郡王;偲加開府儀同三司,封永寧郡王。是後累換節鉞,歷任尹牧,俁進封莘王,偲封睦王。徽宗朝,俱歷太保、太傅,俁進封衛王、魏王、燕王,偲進封定王、鄧王、越王。靖康元年,同遷太師,俁授河東劍南西川節度使、成都牧,偲授永興成德軍節度使、雍州真定牧。
二年,上皇幸青城,父老邀之不及,道遇二王,哭曰:「願與王俱死。」徐秉哲捕爲首者戮之,益兵衛送二王於金營,北行至慶源境上,俁乏食薨,偲至韓州而薨。
紹興初,有崔紹祖者至壽春府,稱越王次子,受上皇蠟詔爲天下兵馬大元帥,興師恢復。鎮撫使趙霖以聞。召赴行在,事敗,送台獄伏罪,斬于越州市。
楚榮憲王似,帝第十三子。初爲集慶軍節度使、和國公,進普寧郡王。元符元年出閣,封簡王。似於哲宗爲母弟,哲宗崩,皇太后議所立,宰相章惇以似對。後曰:「均是神宗子,何必然。」乃立端王。徽宗定位,加司徒,改鎮武昌、武成,徙封蔡,拜太保,移鎮保平、鎮安,又改鳳翔、雄武。以天府史語言指斥,送大理寺驗治,似上表待罪。
左司諫江公望上疏,以爲:「親隙不可開,開則言可離貳;疑跡不可顯,顯則事難磨滅。陛下之得天下也,章惇嘗持異議,已有隙跡矣。蔡王出於無心,年尚幼小,未達禍亂之萌,恬不以爲恤。陛下一切包容,已開之隙復塗,已顯之跡復泯矣。恩意渥縟,懽然不失兄弟之情。若以曖昧無根之語,加諸至親骨肉之間,則有魏文『相煎太急』之譏,而忘大舜親愛之道,豈治世之美事邪。臣願陛下密詔有司,凡無根之言勿形案牘,倘有瑕可指,一入胸次,則終身不忘,跡不可泯,隙不可塗,則骨肉離矣。一有浸淫旁及蔡王之語,不識陛下將何以處之,陛下何顏見神考於太廟乎?」疏入,公望罷知淮陽軍。徽宗雖出公望,然頗思其言,止治其左右。
崇寧中,徙鎮荊南、武寧。崇寧五年薨,贈太師、尚書令兼中書令、冀州牧、韓王,改封楚王,諡榮憲。
子有恭,定國軍節度使、永寧郡王。
哲宗一子:獻愍太子茂,昭懷劉皇后爲賢妃時所生。帝未有子,而中宮虛位,後因是得立。然才三月而夭,追封越王,諡沖獻。崇寧元年,改諡獻愍。後之立也,鄒浩凡三上疏諫,隨削其稿。至是,或謂浩有「殺卓氏而奪其子,欺人可也,詎可以欺天乎」之語,徽宗昭暴其事,復竄浩昭州,而峻茂典冊。後上表謝,然浩蓋無是言也。
徽宗三十一子:長欽宗,次兗王檉,次鄆王楷,次荊王楫,次肅王樞,次景王杞,次濟王栩,次益王棫,次高宗,次邠王材,次祁王模,次莘王植,次儀王朴,次徐王棣,次沂王,次鄆王栱,次和王栻,次信王榛,次漢王椿,次安康郡王楃,次廣平郡王楗,次陳國公機,次相國公梴,次瀛國公樾,次建安郡王楧,次嘉國公椅,次溫國公棟,次英國公橞,次儀國公桐,次昌國公柄,次潤國公樅。檉、楫、材、栱、椿、機六王早薨。鄆王楷,帝第三子。初名煥。始封魏國公,進高密郡王、嘉王,歷奉寧、鎮安、鎮東、武寧、保平、荊南、寧江、劍南西川、鎮南、河東、寧海十一節度使。政和八年,廷策進士,唱名第一。母王妃方有寵,遂超拜太傅,改王鄆,仍提舉皇城司。出入禁省,不復限朝暮,於外第作飛橋復道以通往來。北伐之役,且將以爲元帥,會白溝失利而止。欽宗立,改鎮鳳翔、彰德軍。靖康初,與諸王皆北遷。
肅王樞,帝第五子。初封吳國公,進建安郡王、肅王,歷節度六鎮。靖康初,金人圍京城,要帝子弟爲質,且求輸兩河。於是遣宰臣張邦昌從樞使斡禼不軍,爲金人所留,約俟割地畢遣還,而挾以北去。
景王杞,初授武安軍節度使、檢校太尉,封冀國公。大觀二年,改授山南東道節度使,加開府儀同三司,封文安郡王。政和中,授檢校太保,尋遷太保,改授護國、武昌軍節度使,追封景王。靖康元年,授荊南、鎮東軍節度使,遷太傅。
二年,遣詣金營充賀正旦使。既歸,又從上幸青城。及上皇出郊,杞日侍左右,衣不解帶,食不食肉,上皇製發願文,述祈天請命之意,以授杞。杞頓首泣。及北行,鬚髮盡白。
濟王栩,初授鎮洮軍節度使、檢校太尉,封魯國公。大觀二年,改授彰武軍節度使,加開府儀同三司,封安康郡王。政和中,授檢校太保,改荊南、清海軍節度使,進封濟王。靖康元年,授護國、寧海軍節度使,遷太傅。
同景王杞爲賀金人正旦使。既還,又與何 3b9a.gif 爲請命使,金帥紿栩曰:「自古有南即有北,不可相無,今所欲割地而已。」栩回以白上,且言金帥請與上皇相見,上曰:「豈可使上皇蒙塵。」遂自出,以栩從行。及索諸王家屬,栩夫人曹氏避難他出,徐秉哲捕而拘之,遂同北去。
徐王棣,初授鎮江軍節度使、檢校太尉,封徐國公。政和中,授檢校太保。宣和中,改鎮南軍節度使,加開府儀同三司,封高平郡王。尋改山南東道、河陽三城節度使,進封徐王。後從淵聖北去。
紹興二年,有萬州李勃者,偽稱祁王,內侍楊公謹與言徐王起居狀,勃遂改稱徐王。宣撫使張浚遣赴行在,上命王府故吏驗視,言非真,詔送大理,情得,棄市。
沂王,初授橫海軍節度使、檢校太尉、冀國公。政和中,授檢校太保。宣和中,改劍南西川節度使,加開府儀同三司,封河間郡王。尋改劍南東川、威武軍節度使,遷太保,進封沂王。
後從淵聖出郊,至北方,與駙馬劉彥文告上皇左右謀變,金遣人按問,上皇遣莘王植、駙馬蔡鞗等對辨,凡三日,、彥文氣折,金人誅之。
和王栻,初授靜江軍節度使、檢校太尉、廣國公。三年,授檢校太保。尋改定武軍節度使,加開府儀同三司,封南康郡王。靖康元年,授瀛海、安化軍節度使、檢校太傅,追封和王。後從淵聖出郊。
有遺女一人,高宗朝封樂平縣主,出適杜安石,命大宗正司主婚。
信王榛,初授建雄軍節度使、檢校太尉,封褔國公。三年,授檢校太保。宣和末,改安遠軍節度使,加開府儀同三司,封平陽郡王。靖康元年,授慶陽、昭化軍節度使,遷檢校太傅,進封信王。
後從淵聖出郊,北行至慶源,亡匿真定境中。時馬廣與趙邦傑聚兵保五馬山砦,陰迎榛歸,奉以爲主,兩河遺民聞風響應。
榛遣廣詣行在奏之,其略曰:「邦傑與廣,忠義之心,堅若金石,臣自陷賊中,頗知其虛實。賊今稍墯,皆懷歸心,且累敗於西夏,而契丹亦出攻之。今山西諸砦鄉兵約十餘萬,力與賊抗,但皆苦窘,兼闕戎器。臣多方存恤,惟望朝廷遣兵來援,不然,久之恐反爲賊用。臣於陛下,以禮言則君臣,以義言則兄弟,其憂國念親之心無異。願委臣總大軍,與諸砦鄉兵,約日大舉,決見成功。」廣既至,黃潛善、汪伯彥疑其非真,上識榛手書,遂除河外兵馬元帥。潛善、伯彥終疑之,廣將行,密授朝旨,使幾察榛,復令廣聽諸路節制。廣知事不成,遂留於大名府不進。會有言榛將渡河入京,朝廷因詔擇日還京,以伐其謀。
金人恐廣以援兵至,急發兵攻諸砦,斷其汲道,諸砦遂陷。榛亡,不知所在,或曰後與上皇同居五國城。
紹興元年,鄧州有楊其姓者,聚千餘人,自稱信王。鎮撫使翟興覺詐,遣將斬之以聞。
欽宗皇太子諶,朱皇后子也。政和七年生,爲嫡皇孫,祖宗以來所未有,徽宗喜。蔡京奏除檢校少保、常德軍節度使,封崇國公,從之。會王黼得政,謀傾京,言其以東宮比人主,遂降爲高州防禦使。靖康元年,遷檢校少保、昭慶軍節度使、大寧郡王。尋進檢校少傅、寧國軍節度使。四月,詔立爲皇太子。
二年,上幸青城,命密院同知孫傅兼太子少傅,吏部侍郎謝克家兼太子賓客,輔太子監國,稱制行事。未幾,金人請二帝諭太子出城。統制吳革力請留,欲以所募士微服衛太子潰圍以出。傅不許,乃謀匿民間,別求狀類太子者並宦者二人殺之,送金人,紿以宦者竊太子欲投獻,都人爭之,並傷太子。遲疑不決者五日。吳幵、莫儔督脅甚急,范瓊恐變生,以危言讋衛士,遂擁太子與皇后共車以出。百官軍吏奔隨號哭,太學諸生擁拜車前,太子呼云:「百姓救我!」哭聲震天,已而北去。弟訓。
訓乃北地所生。有碭山人留遇僧者,金人見之曰:「全似趙家少帝。」遇僧竊喜。紹興十年,三京路通,詔求宗室。遇僧自言少帝第二子,守臣遣赴行在,過泗州,州官孫守信疑之,白其守,請於朝。閣門言淵聖無第二子,乃詔守信劾治。遇僧伏罪,黥隸瓊州。後有自北至者,曰:「淵聖小大王訓,見居五國城。」
元懿太子諱旉,高宗子也,母潘賢妃。建炎元年六月,生於南京。拜檢校少保、集慶軍節度使,封魏國公。金人侵淮南,帝幸臨安,會苗傅、劉正彥作亂,逼帝禪位於旉,改元明受。既而傅等伏誅,帝復位,乃以旉爲皇太子,從幸建康。太子立,屬疾,宮人誤蹴地上金鑪有聲,太子驚悸,疾轉劇,薨,諡元懿。
信王璩字潤夫,初名伯玖,藝祖七世孫,秉義郎子彥之子也。生而聰慧。
初,伯琮以宗子被選入宮,高宗命鞠於婕妤張氏;吳才人亦請於帝,遂以伯玖命才人母之,賜名璩,除和州防禦使,時生七歲矣。伯琮以建國公就傅,璩獨居禁中。俄拜節度使,封吳國公,宰執趙鼎、劉大中、王庶等堅持之,命不果行。會秦檜專政,遂除保大軍節度使,封崇國公。尋詔赴資善堂聽讀。紹興十五年,加檢校少保,進封恩平郡王,出就外第。時伯琮己封普安郡王,璩官屬禮制相等夷,號東、西府。逾年,改武昌軍節度使。
二十二年,子彥卒,璩去官持服,終喪,還舊官。顯仁太后崩,普安郡王始立爲皇太子,璩因加恩稱皇侄,名位始定。遷開府儀同三司,判大宗正事,置司紹興府。
孝宗即位,璩表請入賀,許之,特授少保,改靜江軍節度使。頃之,省紹興府宗正事,改判西外宗正司。璩累章乞閒,改醴泉觀使。淳熙中,除少傅。高宗崩,奔赴得疾,逾年而薨,年五十九,追封信王,累贈太保、太師。
始,璩之入宮也,儲位未定者垂三十年,中外頗以爲疑。孝宗既立,天性友愛,璩入朝,屢召宴內殿,呼以官,不名也,賜予無算。
子四人:師淳歷忠州團練使、永州防禦使,師灝、師瀹、師路並補武翼大夫。孫希楙,特補保義郎。
莊文太子諱愭,孝宗嫡長子也,母郭皇后。初名愉,補右內率府副率,尋賜名愭,除右監門衛大將軍、榮州刺史。孝宗爲皇子時,愭拜蘄州防禦使。及受禪,除少保、永興軍節度使,封鄧王。故事皇子出閣,封王,兼兩鎮,然後加司空。愭自防禦使躐拜少保,章異數也。
乾道元年,立爲皇太子,冊廣國夫人錢氏爲妃。詔增東宮從衛,太子謙讓。及奏捐月給雜物,從之。三年秋,太子病暍,醫誤投藥,病劇。上皇與帝親視疾,爲赦天下。越三日薨,年二十四,諡莊文。
太子賢厚,上皇與帝皆愛之。帝從禮官議服期,以日易月;文武百官服衰,服一日而除;東宮臣僚齊衰三月,臨七日而除。比葬,帝再至東宮,命宰臣奉諡冊,大小祥皆以執政官行禮。
子挻,錢氏所生也,甫晬,除褔州觀察使,封榮國公。乾道九年卒,贈武當軍節度使,追封豫國公。
寧宗時,命宗子希璂爲太子後,希璂,藝祖九世孫也,賜名搢,補右千牛衛將軍,置教授於府。開禧二年,除忠州防禦使。嘉定八年,更名思正。
魏惠憲王諱愷,莊文同母弟也。初補右內率府副率,轉右監門衛大將軍、貴州團練使。孝宗受禪,拜雄武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封慶王。
莊文太子薨,愷次當立,帝意未決。既而以恭王英武類己,竟立之。加愷雄武、保寧軍節度使,進封魏王,判寧國府。妻華國夫人韋氏,特封韓、魏兩國夫人,以示優禮。賜黃金三千兩、白金一萬兩,命宰執設祖於玉津園,王登車,顧謂虞允文曰:「更望相公保全。」比至鎮,奏朝天申節,許之。
府長史上言,欲與司馬分治郡,俾王受成。愷奏曰:「臣被命判府,今專委長史、司馬,是處臣無用之地。況一郡置三判府,臣恐吏民紛競不一,徒見其擾。長史、司馬宜主錢穀、訟牒,俾擬呈臣依而判之,庶上下安,事益易治。」又請增士人貢額。朝廷悉從之。愷究心民事,築圩田之隤圮者,帝手詔嘉勞之。
淳熙元年,徙判明州。輟屬邑田租以贍學。得兩歧麥,圖以獻,帝復賜手詔曰:「汝勸課藝植,農不游惰,宜獲瑞麥之應。」加愷荊南、集慶軍節度使,行江陵尹,尋改永興、成德軍節度使、揚州牧。七年,薨於明州,年三十五。帝素服發哀於別殿,贈淮南武寧軍節度使、揚州牧兼徐州牧,諡惠寧。
王性寬慈,上皇雅愛之。雖以宗社大計出王於外,然心每念之,賜賚不絕。訃聞,帝泫然曰:「向所以越次建儲者,正爲此子褔氣差薄耳!」治二郡有仁聲,薨之日,四明父老乞建祠立碑,以紀遺愛。
子二人。攄早卒。抦生於明州,母卜氏,信安郡夫人,王薨,還居行在。抦性早慧,帝愛之,將內禪,升耀州觀察使,封嘉國公。慶元間,封吳興郡王,領昭慶軍節度使。開禧二年薨,贈太保,封沂王,諡靖惠。
子垓,三歲而夭。詔立宗室希瞿子爲其後,更名均,領右千牛衛將軍,置教授於府。尋加褔州觀察使。後更名貴和,即鎮王竑也。
景獻太子諱詢,燕懿王后,藝祖十一世孫也。初名與願。寧宗既失兗王,從宰執京鏜等請,取與願養於宮中,年六歲,賜名曮,除褔州觀察使。嘉泰二年,拜威武軍節度使,封衛國公,聽讀資善堂。
開禧元年,時邊事益急,金人請誅首謀用兵者,曮用翊善史彌遠計,奏韓侂胄輕起兵端,上危宗社,宜賜黜罷,以安邊境。從之。
曮立爲皇太子,拜開府儀同三司,封榮王,更名幬。詔御朝太子侍立,宰執日赴資善堂會議。尋用天禧故事,宰輔大臣併兼師傅、賓客,太子出居東宮,更名詢。嘉定十三年薨,年二十九,諡景獻。
鎮王竑,希瞿之子也。初,沂靖惠王薨,無嗣,以竑爲之後,賜名均,尋改賜名貴和。太子詢薨,乃立貴和爲皇子,賜名竑,授寧武軍節度使,封祁國公。嘉定十五年五月,加檢校少保,封濟國公。
十七年六月辛未,竑生子,詔告天地、宗廟、社稷、宮觀。八月癸未,賜竑子名銓,授左千大將軍。丁亥,銓薨,贈復州防禦使,追封永寧侯,竑上表稱謝。
竑好鼓琴,丞相史彌遠買美人善鼓琴者,納諸御,而厚廩其家,使美人瞯竑,動息必以告。美人知書慧黠,竑嬖之。宮壁有輿地圖,竑指瓊厓曰:「吾他日得志,置史彌遠於此。」又嘗呼彌遠爲「新恩」,以他日非新州則恩州也,彌遠聞之,嘗因七月七日進乞巧奇玩以覘之,竑乘酒碎於地。彌遠大懼,日夕思以處竑,而竑不知也。
時沂王猶未有後,方選宗室希瓐子昀繼之。一日,彌遠爲其父飯僧淨慈寺,獨與國子學錄鄭清之登惠日閣,屏人語曰:「皇子不堪負荷,聞後沂邸者甚賢,今欲擇講官,君其善訓迪之。事成,彌遠之坐即君坐也。然言出於彌遠之口,入於君之耳,若一語泄者,吾與君皆族矣。」清之拱手曰:「不敢。」乃以清之兼魏忠憲王府教授。清之日教昀爲文,又購高宗書俾習焉。清之上謁彌遠,即以昀詩文翰墨以示,彌遠譽之不容口。彌遠嘗問清之:「吾聞其賢已熟,大要竟何如?」清之曰:「其人之賢,更仆不能數,然一言以斷之曰:不凡。」彌遠頷之再三,策立之意益堅。清之始以小官兼教授,其後累遷,兼如故。
寧宗崩,彌遠始遣清之往,告昀以將立之之意。再三言之,昀默然不應。最後清之乃言曰:「丞相以清之從游之久,故使布腹心於足下。今足下不答一語,則清之將何以復命於丞相?」昀始拱手徐答曰:「紹興老母在。」清之以告彌遠,益相與嘆其不凡。
竑跂足以需宣召,久而不至。彌遠在禁中,遣快行宣皇子,令之曰:「今所宣是沂靖惠王府皇子,非萬歲巷皇子,苟誤,則汝曹皆處斬。」竑不能自已,屬目牆壁間,見快行過其府而不入,疑焉。已而擁一人徑過,天已暝,不知其爲誰,甚惑。
昀既至,彌遠引入柩前,舉哀畢,然後召竑。竑聞命亟赴,至則每過宮門,禁衛拒其從者。彌遠亦引入柩前,舉哀畢,引出帷,殿帥夏震守之。既而召百官立班聽遺制,則引竑仍就舊班,竑愕然曰:「今日之事,我豈當仍在此班?」震紿之曰:「未宣制以前當在此,宣制後乃即位耳。」竑以爲然。未幾,遙見燭影中一人已在御坐,宣制畢,閣門贊呼,百官拜舞,賀新皇帝即位。竑不肯拜,震捽其首下拜。皇后矯遺詔:竑開府儀同三司,進封濟陽郡王,判寧國府。帝因加竑少保,進封濟王。九月丁丑,以竑充醴泉觀使,令就賜第。
寶慶元年正月庚午,湖州人潘壬與其弟丙謀立竑,竑聞變匿水竇中,壬等得之,擁至州治,以黃袍加身。竑號泣不從,不獲已,與之約曰:「汝能勿傷太后、官家乎?」眾許諾。遂發軍資庫金帛、會子犒軍,命守臣謝周卿率官屬入賀,偽爲李全榜揭於門,數彌遠廢立罪,云:「今領精兵二十萬,水陸進討。」比明視之,皆太湖漁人及巡尉兵卒,不滿百人耳。竑知其謀不成,率州兵討之。遺王元春告於朝,彌遠命殿司將彭任討之,至則事平。彌遠令客秦天錫托召醫治竑疾,竑本無疾。丙戌,天錫詣竑,諭旨逼竑縊於州治。
帝輟朝,賻銀絹各一千、會子萬貫,贈少師、保靜鎮潼軍節度使。給事中盛章、權直舍人院王塈一再繳奏,詔從之。右正言李知孝累奏,追奪王爵,降封巴陵縣公。於是在廷之臣真德秀、魏了翁、洪咨夔、胡夢昱等每以竑爲言,彌遠輒惡而斥遠之。
端平元年,詔復官爵。妻吳氏爲比丘尼,賜惠淨法空大師,月給缽錢百貫。景定五年,度宗降詔,追復元贈節度使。德祐元年,提領戶部財用兼修國史常楙請立竑後,試禮部侍郎兼中書舍人王應麟請更封大國,表墓錫諡,命大宗正司議選擇立後,迎善氣,銷惡運,莫先於此。下禮部議,贈太師、尚書令,依舊節度使,升封鎮王,諡昭肅。以田萬畝賜其家,遣應麟致祭。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2-6-18 11:03 | 顯示全部樓層
<div class="feature">宋史   卷二百四十七‧列傳第六  宗室四 子淔 子崧 子櫟 子砥 子晝 子潚 師 22370.gif  希言 希懌 士珸 士 349f.gif  士 21e15.gif  士皘 不群 不棄 不尤 不 2266f.gif  善俊 善譽 汝述 叔近 叔向 彥倓 彥橚 彥逾
子淔字正之,燕王五世孫。父令鑠,官至寶文閣待制。子淔以蔭補承務郎,累遷少府監主簿,改河南少尹。
時治西內,子淔有幹才,漕使宋昪器之。或事有未便,子淔輒力爭,昪每改容謝之。除蔡河撥發綱運官。會夏旱,河水涸,轉餉後期,貶秩一級。提舉三門、白波輦運事,除直秘閣。丁內艱,起復。累進龍圖閣、秘閣脩撰,除陝西轉運副使。
初,蔡京鑄夾錫錢,民病壅滯,子淔請鑄小鐵錢以權之,因范格以進。徽宗大說,御書「宣和通寶」四字爲錢文。既成,子淔奏令民以舊銅錢入官,易新鐵錢。旬日,易得百餘萬緡。帝手札以新錢百萬緡付五路,均糴細麥,命子淔領其事。民苦限迫,詣子淔訴者日數百人,子淔奏請寬其期,民便之。會蔡京再相,言者希京意,論子淔亂錢法,落職奉祠。
靖康初,復秘閣脩撰。金人侵洛,子淔奔荊南。潰兵祝靖、盛德破荊南城,子淔匿民家,靖等知之,來謁,言京城已破。子淔泣,說之曰:「君輩宜亟還都城,護社稷,取功名,無貪財擾州縣也。」皆應曰:「諾。」子淔因草檄趣之。翌日,靖等遂北行。
紹興元年,召見,復徽猷閣直學士、知西外宗正司,改江西都轉運使。時建督府,軍須浩繁,子淔運餉不絕,以功進寶文閣直學士,再知西外宗正司。三京新復,除京畿都轉運使,以疾辭。卒於家,年六十七。
子淔幼警悟,蘇軾過其家,抱置膝上,謂其父曰:「此公家千里駒也。」及長,善談論,工詩。然崇寧、大觀間土木繁興,子淔每董其役,識者鄙之。
子崧字伯山,燕懿王后五世孫。登崇寧五年進士第。宣和間,官至宗正少卿,除徽猷閣直學士、知淮寧府。
汴京失守,起兵勤王,道阻未得進。聞張邦昌僭位,以書白康王:宜遣師邀金人河上,迎請兩宮,問罪僭逆,若議渡江,恐誤大計。遂與知潁昌府何志同等盟,傳檄中外。已而聞金人退,引兵襄邑,遣范塤、徐文中詣濟州,請王進兵南京,且言:「國家之制,無親王在外者,主上特付大王以元帥之權,此殆天意。亟宜承制號召四方豪傑,則中原可傳檄而定。」王命子崧充大元帥府參議官、東南道都總管。邦昌家在廬州,子崧檄通守趙令儦幾察之,且請捕誅其母子,以絕奸心。
又言:「自圍城以來,朝命隔絕,乞下諸路,凡有事宜,並取大元帥府裁決,偽檄毋輒行。宣撫使范訥逗撓營私,所宜加罪。宜蠲被兵州縣租,經理淮南、荊、浙形勢之地,毋爲群盜所據。」
檄止諸路毋受邦昌偽赦,移書責邦昌曰:「人臣當見危致命,今議者籍籍,謂劫請傾危之計實由閣下,不然,金人何堅拒孫傅之請,而卒歸於閣下也。敵既遠去,宜速反正,若少遲疑,則天下共誅逆節,雖悔無及矣。」又遺書王時雍曰:「諸公相與亡人之國,方且以爲佐命功臣,不知平日所學何事。」
會邦昌遣使迎王次第白子崧,子崧即貽王書曰:「似聞謂以京師殘破,不可復入,止欲即位軍中,便圖遷徙,臣竊惑焉。夫欲致中興,當謹舉措,宜先謁宗廟,覲母后,明正誅賞,降霈四方。若京師果不可都,然後徐議所向。」遂傳檄京師,奏於隆祐太后曰:「諸路先聞二聖北遷,易姓改國,恐間有假討逆之名,以竊據州郡者。乞速下明詔,諭四方以迎立康王之意,庶幾人心慰安,奸宄自消矣。」尋以所部兵會濟州。
康王即位,子崧請放諸路常平積欠錢,又言:「台諫爲人主耳目,近年用非其人,率取旨言事。請遵舊制,聽學士、中丞互舉。范祖禹、常安民、上官均先朝言事盡忠,請錄其子。」帝皆可其奏。因建三屯之議:一屯澶淵,一屯河中、陝、華,一屯青、鄆間,以張聲勢。萬一敵騎南侵,則三道並進,可成大功。
除延康殿學士、知鎮江府、兩浙路兵馬鈐轄。上章論王時雍、徐秉哲、吳幵、莫儔、范瓊、胡思、王紹、王及之、顏博文、余大均等逼遷上皇,取太子,辱六宮,捕宗室,竊禁物,都人指爲國賊。伏望肆諸市朝,以爲臣子之戒。時滑州兩經殘破,子崧薦傅亮可任。除亮滑州通判,黃潛善沮之,命遂寢。
賊趙萬犯鎮江,子崧遣將擊萬於丹徒,調鄉兵乘城爲備。頃之,官軍敗歸,鄉兵驚潰,子崧率親兵保焦山寺,賊據鎮江。
初,昌陵復土,司天監苗昌裔謂人曰:「太祖後當再有天下。」子崧習聞其說,靖康末起兵,檄文頗涉不遜。子崧與御營統制辛道宗有隙,道宗求得其文,上之。詔御史往案其獄,情得,帝震怒,不欲暴其罪,坐以前擅棄城,降單州團練副使,謫居南雄州。紹興二年赦,復集英殿脩撰,而子崧已卒於貶所。
子櫟,燕懿王后五世孫。登元祐六年進士第。靖康中,爲汝州太守。金人再渝盟,破荊湖諸州,獨子櫟能保境土。李綱言於朝,遷寶文閣直學士,尋提舉萬壽觀。紹興七年卒。
子砥,藝祖後令珦之子也。仕至鴻臚丞。北遷至燕山,久之,欲遁歸,乃遣其徒朱國賓、王孝安至中京,求得上皇宸翰,懷之以歸。建炎二年六月,至行在,帝命輔臣召問於都堂。子砥言:「金人講和以用兵,我國斂兵以待和。往者契丹主和議,女真主用兵,十餘年間竟滅契丹。今復蹈其轍。譬人畏虎,啖虎以肉,食盡終必食人。若設陷阱待之,庶能制虎。」因復故官。已而賜對稱旨,命知台州,卒。
子晝字叔問,燕王五世孫。少警敏強記,工書翰。累官憲州通判。宣和初,充詳定九域圖志編脩官。出知澤州,改密州。詔爲刑部員外郎,以憂去。
建炎四年,遷吏部員外郎。尋用大宗正士薦,遷尚書左司員外郎,兼權貨務,歲收茶、鹽、香錢六百九萬餘緡,以功進秩一階。試太常少卿,集太常因革禮八十篇,爲二十七卷。上言復春分祀高禖禮。除權禮部侍郎,遷徽猷待制、樞密都承旨。以公族爲侍從,及改官制後都承旨用文臣,皆自子晝始。
衢、嚴、信、饒之民,生子多不舉,子晝請禁絕之。累求補外,遷徽猷閣直學士、知秀州。既而奉祠以歸,寓於衢。紹興十二年卒,年五十四。
子潚字清卿,秦康惠王后,孝靖公令奧之子也。七歲而孤,家貧力學。登宣和中進士第。調真州刑曹掾,與守爭獄事,解官去。改衢州推官。胡唐老奇其才,任之。屬時多故,子潚佐唐老繕完城具,苗、劉兵至城下,不能攻,以功進一秩。累官吏部郎中,求補外,遷戶部郎中,總領江、淮軍馬錢糧。諸司饋禮,月以千緡,悉歸之公帑。除直秘閣、兩淮轉運副使。朝廷遣人檢沙田蘆場,欲概增租額,子潚以承買異冒占,力止之。
時議者言:田之並太湖者被水患,宜分道諸浦注之江。詔子潚往案視。還言:「太湖當數州巨浸,豈松江一川所能獨泄。昔人於常熟北開浦二十四以達大江,又開浦十於崑山東南以入海,今皆湮塞,宜加疏浚。」從之。遂浚常熟東柵至雉浦入於涇谷;又疏鑿福山塘,至尚市橋北注大江,分殺其勢,水患用息。
明州守趙善繼治郡殘酷,子潚率諸監司劾罷之。除直敷文閣、知臨安府,吏不能欺,禁權家僦人子女爲仆妾者。詔權戶部侍郎,升華文閣待制,復知臨安府。調三衙卒修築都城,不擾而辦。金主亮渝盟,子潚獻助軍錢十五萬緡,特遷一秩。帝幸建康,充行宮留守參謀官。扈蹕還,復知臨安府。金人來議和,子潚謂事情叵測,宜以軍禮待之。
孝宗嗣位,志圖恢復,子潚練兵,習爲「鵝鸛魚麗陣」,上觀於便殿,嘉之,賜金帶。擢敷文閣直學士,移知明州、沿海制置使。台諫王十朋、王大寶抗疏留之,帝曰:「朕委以防海,行召還矣。」初,海寇以賂通郡胥吏,吏反爲之用,匿其蹤跡,賊遂大熾,商舶不通。子潚以禮延土豪,俾率郡胥分道入海,告之曰:「用命者有厚賞,不則殺無貸。」胥眾震恐,爭指賊處,悉禽獲。凡豪猾爲賊囊橐者,窮治之,海道遂平。
陞龍圖閣直學士、知福州。歲飢,告糴旁郡,米價頓平,民賴以濟,進龍圖閣學士,移知泉州。吏有掠民女爲妾者,其妻妒悍,殺而磔之,貯以缶,抵其兄興化掾,安廨中。妾父詣郡訴,吏不決。子潚訪知狀,亟遣人往興化,果得缶以歸,獄遂決。其發擿概類此。乾道二年卒於官,年六十六。
師字從善,系出燕懿王。王生彰化軍節度使惟忠,惟忠生宣城侯從謹,從謹生崇國公世恬,世恬生嘉國公令晙。中興初,韓世清挾令晙爲變,裂黃旗被其身,固拒獲免。令晙生朝奉郎子笈,子笈生和州防禦使伯驌。伯驌少從高宗於康邸,以文藝侍左右。
師奏:左右曹、度支、倉部宜立總計,司歸併財物之數,以絕吏奸。制可。知吉州,即山煉銅,足冶欠額二十萬。進戶部郎官、淮東總領。
光宗初,擢太府少卿、知秀州,改淮南運判。時郡鐵錢不行,鹽商弗至,師捕治黥之。
韓侂胄用事,師也,侂胄大笑久之。以工部尚書知臨安府。
侂胄將用兵,師嘗與侂胄異,故獲用。除寶謨閣直學士、知鎮江府。
會荊湖始置制閫,以命師乃罷免,與祠。卒於家,年七十。
師四尹臨安,有能聲。嘗鉤致民罪,沒其家貲,諂事權貴,人以是鄙之。
希言字若訥,惠王令廣元孫也。淳熙十四年登第。調衢州司戶,合郡民以計,表其坊里,標其戶數,爲圖獻於守,守才之。西安令不職,守檄希言攝邑。漕善令,會嚴州請復烏龍嶺稅場,檄希言往訪之,俾令得復職。希言力陳烏龍場不當復,漕怒曰:「衢已復孔步、章戴二場,何烏龍獨不可復?」希言謂二場當並罷去,漕不能奪,二場竟亦廢。改吉州司理,屬邑有誣人以殺人罪者,吏治之急,囚誣服。希言鞫得實,檄縣他捕,乃得真盜。
用楊萬里、周必大薦,授臨安府司法,改淮西總所幹辦。移書約諸郡:綱必時發,至即受納,無滯留。始至,軍庫見錢不滿千緡,比去,庫錢充溢。
知臨安仁和縣。辟學宮四百餘畝。適大旱,蝗集御前蘆場中,亘數里。希言欲去蘆以除害,中使沮其策,希言驅卒燔之。臨平塘堤決,希言督役,親捧土投石,兵民爭奮,堤成,因築重堤,後不複決。民病和買絹折錢重,希言節公費,代其輸。
除太社令,遷樞密院編修官兼右司。上言:「諸將但務城守,敵來不拒,去不復追,異時之憂,殆不止保江而已。宜諭諸將,一軍受圍,諸軍共守,敵不渡淮則均受賞,以戰爲守,毋以守爲守。」遷宗正丞,請南班得與輪對,許之。累遷秘書丞、著作郎、軍器少監,皆兼右司,又充密院檢詳,爲宰屬、樞掾凡六年,奉祠去。嘉定十七年卒,年六十一。贈資政殿大學士,封越國公,諡忠憲。
子與權,登進士第,再中刑法科。官至開府儀同三司。
希懌字伯和,燕王八世孫。登淳熙十四年進士第。趙汝愚帥褔建,希懌爲屬吏,嘗言:治人如修身,治政如理家,愛民如處昆弟。取古今官著惠愛者緝爲一編,曰:「是吾師矣。」汝愚嘉之,薦於憲辛棄疾。棄疾尚氣,僚吏不敢與可否,希懌獨盡言無所避。屬邑候官苦稅重,每不登額,希懌稽核公帑羨錢以足之。棄疾亦薦其能。汝愚當國,調江東運司幹辦。
同寅有坐侂胄黨者,諸司莫敢薦,希懌賢其人,請以薦己者薦之。改太平州通判。先是盜黥而逃者,捕得處死。希懌言:「強盜特貸命而輒逃者斬,今黥罪致死,非法之平也。」自是皆減死論。
遷江西茶鹽提舉。歲飢,惡少聚劫,希懌將自臨按,幕屬力止之,不聽,曰:「希懌不出,饑民終不得食,且召亂矣。」遂行。發粟賑給,禽首謀者治之,其黨遂散。升本路帥兼漕事。黑風峒羅世傳寇郴陽,奸民潛通賊,陰濟以糧。希懌捕治之,賊乏食,乃去。未幾,李元礪寇郴,陳廷佐寇南安,復誘羅世傳與合,劫掠至龍泉。有何光世者,能知賊動息,希懌授光世計,俾誘世傳誅元礪以自贖。功未竟,移知平江府,其後世傳果縛元礪以獻,廷佐勢孤,亦降。
移知太平州,希懌爲倅日,習知其民利病,遂損折帛價,減榷酤額,以蘇民力。已而乞祠,遷端明殿學士,換昭信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致仕。嘉定五年卒,年五十八,贈少保,封成國公。
士珸字公美,濮安懿王曾孫也。天資警敏,兒時儼如成人。比弱冠,爲右監門衛大將軍、貴州團練使。從上皇北遷,次洺州東,與諸宗室議,欲遁還據城。謀未就而金人圍合,皆散走。士珸乘驢西亡,夜半盜奪驢去,徒步疾趨,遲明,抵武安酒家,語人曰:「我皇叔也。」邑官聞之來謁,資以衣冠鞍馬。因募得少壯百餘人,從至磁州,招集義兵以解洺圍。旬日間,得勝兵五千人,歸附者數萬。
時洺州守臣王麟欲叛降敵,軍民怒殺之,推統制韓一爲主。士珸夜半薄城下,力戰破圍。翌日入城,部分守御。敵治壕塹,樹鹿角,示以持久。士珸礪將士死守,飛火炮碎其攻具,以計生得其首領,敵乃解圍去。以功遷權知洺州,仍兼防禦使。
建炎二年,金人再犯洺,糧盡援絕,眾不能守,乃擁士珸出城,由白家灘抵大名府,詔赴行在。
紹興五年,遷泉州觀察使,再遷平海軍承宣使、知南外宗正事。時泉邸新建,向學者少,士珸奏宗子善軫文藝卓絕,眾所推譽,乞免文解,由是人知激勸。遷節度使,未拜而卒,年四十六。贈少師,追封和義郡王。淳熙中,諡忠靖。子不流,歷臨安、紹興帥,治有聲。
士請於孟太后,乞命帥府得承制便宜行事,又請奉王承大統,太后從之,王遂即位。
除光山軍節度使,扈蹕南幸。黃潛善等用事,士易服入杭,以蠟書遺張浚,趣其勤王;復遺呂頤浩書,勉其與浚同濟國難。苗傅等怒浚,浚坐謫。復遺浚書,謂朝廷無他意,俾賊勿疑耳。事平,加檢校少保,除同知大宗正事。
  丁母憂,起復,除知大宗正事。請序位安定郡王下,從之。累乞祠,不許。以定策功,詔其子不議改文秩,不怞易環衛官。加士檢校少師。尋加開府儀同三司,判大宗正事。入覲,勸帝留意恤民。
金人既歸河南、陝西地,命士謁陵寢,遂入柏城,披歷榛莽,隨宜葺治,禮畢而還。特封齊安郡王,以旌其勞。
尋權主奉濮安懿王祠事。軍興,罷宗室賜予,至有喪不能斂者,士以聞。詔緦麻、袒免親任環衛官而身亡者,賜錢有差。
士交通飛,蹤跡詭秘,事切聖躬,遂奪官。中丞万俟離復希旨連擊之。謫居於建,凡十二年而薨,年七十。帝哀之,贈太傅,追封循王。六子皆進官二階。
長子不凡,方苗傅之亂,刲股納蠟書,持告張浚,以功轉兩官,易文資。從趙哲收復建州,殺葉濃,以功賜爵二級。
士以近屬諭之,必從。如此,則今日不飢餓,後日不失賞,是一舉而兩得也。」眾聽命。乃走謁太后虔州。
會虔民作亂,鄉兵在外爲應,與官軍相持。士詣執政,謂當請太后急肆赦,人知免死,庶可安集;又宜急諭城中,城中定,則外寇可弭,譬如服藥,心腹已安,外御風濕,乃餘事耳。赦既下,城中遂定。遷右監門衛大將軍、惠州防禦使。紹興二十一年卒,贈建寧軍承宣使,追封建安郡王。
士皘,太宗之後,商、濮王之裔也。從上皇俱北遷,乘間變姓名入僧寺中,落髮,衣僧衣以行,抵會稽。扈駕循幸,以覃恩轉千牛衛將軍奉朝請而卒。
不群字介然,太宗六世孫。宣和中,量試授承事郎。靖康初,宰濟南章丘縣。縣當山東、河北之沖,不群募效用五千人,增城浚濠,爲戰守備,敵攻圍兩月不能下。
遷維州通判,升直秘閣,通判鎮江府,辟充兩浙宣撫司主管機宜文字。高宗在越,詔改郴州。時群盜出沒湖、湘間,不群嚴備御,盜不能犯。進直顯謨閣,移知鼎州,充湖北兵馬副鈐轄。既而朝廷慮郴失守,復留不群於郴。會岳飛破曹成,成遁,因犯郴,不群乘城固守,拒卻之。
進直寶文閣,移知宣州。軍需以時辦,而民不擾。進秩二階。知廬州。酈瓊叛,擁不群北去,尋釋之以歸。帝召見,問瓊叛故,不群曰:「由劉錡除制置,瓊等以爲圖己,兼撫諭後時,故叛。」帝悔之。除知荊南府,累遷兩浙路轉運副使,卒於官。
不棄字德夫,太宗之裔。紹興中,爲江東轉運判官。秦檜忌四川宣撫使鄭剛中,以不棄能制之,除太府少卿、四川宣撫司總領官。初,趙開總蜀賦,宣撫司文移率用申狀,不棄至官,用張憲成故事,以平牒見剛中。剛中愕然,久之始悟其不隸己,遂有隙。不棄欲盡取宣撫司所儲,剛中不與,不棄怒。剛中辟利州轉運使王陟兼本司參議,不棄劾罷之。二人愈不相能,檜並召還,剛中在蜀,服用頗逾制,不棄覆文致其事。檜乃罷剛中,升不棄敷文閣待制,知臨安府。
逾年改工部侍郎,尋除敷文閣直學士、知紹興府。時浙東旱,饑民多流亡。提舉秦昌時,檜兄子也,不棄言其悉心振恤,全活甚眾,昌時得遷秩。其媚檜如此。未幾卒。
不尤,有武力。靖康之難,與王明募義兵,與金人戰,雄張河南、北。盜皆避其鋒,曰:「此小使軍也。」高宗即位,引眾歸,補武翼郎。從岳飛平湖寇。飛死,檜奪其兵,遣守橫州而卒。
子善悉,進士登第。累官敷文閣直學士、兩浙轉運副使。
不初補保義郎,紹興二十七年登第,易左宣義郎,調婺州金華丞。治縣豪河汝翼,械請於郡,編隸他州,邑人懾服。
除永州通判。郡歲輸米,倍收其贏,民病之,不錄靖州獄,辨出冤者數十百人,靖人德之,繪其像以祠。
除知開州。開在巴東,俗鄙陋,不罷遣,鹽利倍入,郡計用饒,以羨餘代民輸夏秋兩稅及天申節銀絹。在開二年,民絕鬥爭,夜戶不閉。諸司交薦,以比古循吏。轉夔州轉運判官,開人數千遮城門,不得行。
至夔,民病上供銀。時部使者以親故攝大寧鹽場,專其利。不斥去,而鹽獲羨餘。乃出錢市羨鹽數十萬斤,易米得三萬餘斛,運抵湖北,市銀以歸,代諸郡納上供銀,省緡錢十五餘萬。
改成都路轉運判官。適歲飢,不抵朱氏法,籍其米,黥盜米者,民遂定。
永康軍歲治都江堰,籠石蛇絕江遏水,以灌數郡田。吏盜金,減役夫,堰不固而圮,田失水,故歲屢飢。不躬視,操板築,繩吏以法。乃出令:民業耕者田主貸之,事末作者富民振之,老幼疾患者官爲粥視。全活數百萬。
黎州青羌奴兒結反,制司調兵往戍,屬不曰:「奴兒結,吐蕃小種也,今且和,若大族何?」不聽。
會酋豪夢束畜列率數千人入漢地二百餘里,成都大恐。不罷歸,蜀人送者自成都至雙流,遮道不得行。
未幾,除成都提刑,改江西路轉運判官。廷臣薦其賢,詔授右監門衛大將軍、惠州防禦使、知大宗正事。非常制也。吏白承受奏請須用中貴人,不曰:「有司不存乎?」罷不用。中貴人或請見。輒謝出之。
進明州觀察使,俄陞昭慶軍承宣使。金人完顏烈來聘,充館伴副使。金使從者舊見館使,皆對揖,不連射皆中,使者驚服。
不以文行訓勉族屬,薦其秀傑者,奏新學宮,增廣弟子員,仿大學校定法。置自訟齋,使有過者讀書其中,人人感勵。淳熙十四年卒,年六十七。贈開府儀同三司,封崇國公。
不性篤孝,生七歲,遭父北遷,每思慕涕泣。長力學,母曹氏止之,荅曰:「君父仇未報,非敢志富貴也。」登第時已入仕,法當超兩秩,請回授其母。母封法止令人,高宗嘉其志,特封郡夫人。
居官所至有聲,立朝好言天下事。蜀中武帥操重權,不正色曰:「上惟一皇孫,萬一馬驚墮,斬汝輩無益也。」馬竟不可得。所敬者朱熹、張栻,栻死爲請諡,又請用熹。其好尚如此。
善俊字俊臣,太宗七世孫。父不衰,閩路兵馬鈐轄。善俊初補承節郎。紹興二十七年登第。換左承務郎,調南城丞,改昭信軍,簽判奇之。虞允文亦薦其有邊帥才,除幹辦諸司審計司。知郴州,敷奏稱旨,留爲太府寺丞。
尋攝帥、知廬州。會歲旱,江、浙飢,民麇至。善俊括境內官田均給之,貸牛種,僦屋以居,死者爲給槥,人至如歸。州城舊毀於兵,善俊葺完之,因言:「異時恃焦湖以通饋餫,今既堙涸,宜募鄉兵保孤、姥二山,治屋以儲粟。敵或敗盟,則吾城守有餘,餉道無乏矣。」又增築學舍,新包拯祠,春秋祀之,人感其化。
累遷龍圖閣直學士,移知建州。建俗生子往往不舉,善俊痛繩之,給金谷,捐己奉,以助其費。
再知廬州。首言和好不可恃,當高城浚池以爲備。復芍陂、七門堰,農政用修。免責屬邑坊場、河渡羨錢,百姓德之。
以父憂去,服闋,起知鄂州。適南市火,善俊亟往視事,弛竹木稅,發粟振民,開古溝,創火巷,以絕後患。僚屬爭言用度將不足,善俊曰:「吾將瘠己肥人。」乃省燕遊車騎鼓吹之費,郡計用饒,代輸民役錢。
再知建州。歲飢,民群趨富家發其廩,監司議調兵掩捕,善俊曰:「是趣亂也。」諭許自新,平米價,民乃定。邑尉入盜十三人死罪,以希賞,善俊辨其冤。
徙知隆興府,移江西轉運副使。時朝廷議減月樁錢,善俊言:「及州不及縣,則縣仍迫取於民,猶不減也。宜一路通裁其額,下之漕臣,科郡縣輕重均減之。」又奏:「和買已是白科,從而折變,益加糜費,其數反重於正絹,並乞蠲減。黥卒遇赦還者,刺充鋪兵,可除民害。」所言多見用。
轉湖南帥。郴、桂地絕遠,守多非才,善俊謂宜精其選。代輸潭州經、總制錢,停醴陵淥水渡錢。加秘閣修撰,移知鎮江府。丁母憂,終喪而卒,年六十四。
善俊風儀秀整,喜功名,尤好論事。孝宗時,日中有黑子,地屢震,每以飭邊備爲戒。孝宗英武獨運,缺相者累年,善俊極言相位不可無人,尤人所難言者。
善譽字靜之,父不倚,太宗之後也。善譽幼敏慧,力學。乾道五年,試禮部第一。初調昌國簿,攝邑事。勸編戶裒金買田,以助嫁娶喪葬。捕得海盜全黨,守欲上其功,善譽曰:「奈何以人命希賞。」守益賢之,薦於朝。授兩浙運干,改知撫州臨川縣。縣嘗預借民賦,善譽閱籍發逋負,按籍征催,卒以時辦集,遂罷預借。
改常州添差通判。史浩言其賢,詔赴部堂審察,累遷大理丞、湖北常平茶鹽提舉。會大旱,善譽通融諸郡常平,計戶振貸,嗣歲麥禾倍收,民爭負以償。奏罷稅場十餘、渡四十五,民便之。俾諸郡售田,委郡文學董其入,以給計偕者。
移潼川路提刑、轉運判官。遂寧守徐詡乏廉聲,部使者以其故御史,寬假之。善譽過遂寧,詡出迎,善譽抑使循廊,詡大沮。郡人聞之,爭訟其過。善譽劾諸朝,宰相王淮善詡,寢其章。善譽徑以聞,罷詡。又以羨貲給諸郡置莊,民生子及娠者俱給米,威惠並孚。宗子寓蜀者,少業儒,善譽即郡庠立學以教之,人始感勵。引年乞祠,歸處一室,以圖書自娛。無疾而卒,年四十七,時淳熙十六年也。
善譽早失怙恃,撫育諸季備至,居官廉靖自將,多所著述,郭雍、朱熹嘗取其易說雲。
汝述字明可,太宗八世孫。曾祖士說,從二帝北遷,臨河罵敵而死。汝述登淳熙十一年進士第。調南劍州順昌尉。嘉定六年,詔主管官告院,自是常兼宰士,累遷將作少監,權侍立修注官。八年,除起居郎兼密院都承旨,俄遷兵部侍郎。以母憂去,服闋,改邢部侍郎,遷尚書,知平江府,卒。
汝述爲尉,應詔上封事,論議懇惻。立朝薦引,多知名之士。然爲時相所親,躐躋通顯,人亦以此少之。
叔近,悼王元孫,榮良公克類之子也。建炎元年,爲秀州守,杭卒陳通反,詔辛道宗將西兵討之。兵潰爲亂,抵秀州城下,叔近乘城諭以禍福,亂兵乃去。未幾,差權兩浙提刑。叔近招通,通聽命。叔近以素隊數十人入賊城,眾猶不解甲。叔近置酒,推誠待之,遂皆感服,城中稍定。叔近奏:通初無叛心,止緣葉夢得賞不時給,遂至紛爭;今已就招,請赦其徒二百餘人。帝許之。台諫皆言不可,遂寢。
叔近還秀州,已而王淵兵至杭,詐傳呼云:「趙秀州來。」通郊迎,淵遂誅之。初,淵在汴京,狎娼周氏,周氏後歸叔近,淵銜之,乃誣叔近通賊,奪職拘於州,以朱芾代之。芾肆殘虐,軍民怨憤,小卒徐明率眾囚芾,迎叔近領郡事,叔近不得辭,因撫定之,請擇守於朝。
奏未達,朝廷命張俊致討。俊,淵部曲也,辭行,淵謂之「叔近在彼。」俊諭意。領兵至郡,叔近出迎,俊叱令置對。方操筆,群刀遽前,斷其右臂,叔近呼曰:「我宗室也。」俊曰:「汝既從賊,何雲宗室!」語未竟,已折首於地。徐明等見叔近死,遂反戈嬰城,縱火驅掠。翌日,俊斬關入,捕明等誅之。取周氏歸於淵。紹興九年,御史言叔近之冤,贈集英殿修撰。
叔向,魏王之系也。方汴京破時,叔向潛出,之京西。金人退,引眾屯青城,入至都堂,叱王時雍等速歸政,置救駕義兵。其後爲部將於渙上變,告叔向謀爲亂,詔劉光世捕誅之。
彥倓字安卿,彭城侯叔褧曾孫也。父公廣,饒州太守。彥倓初調溧陽尉,邑民潘氏兄弟橫邑中,號「三虎」,畜僮僕數百,邑官莫敢誰何。彥倓白其守治之,縛潘氏昆弟,正其罪。
改揚州司戶,攝獄掾。有告主藏吏盜錢余千萬,治之急,吏泣請死。彥倓察其情,屏人問,則諸共貸也,乃許自首免罪,一日而畢。
改平江府推官,攝宜興縣。縣自中興後,預借民明年稅,民挾此得慢其令。彥倓請禁預借,邑遂易治。
知臨安於潛縣。縣胥往往通台省吏,得肆其奸。彥倓執其黠者,械送府。台省吏從中救之,彥倓力爭,竟抵胥罪。浮橋屢以水敗,彥倓梁以石,民免溺死。升臨安府通判。
開禧初,知興國軍。歲旱蝗,而軍需益急,屬邑令吳格負上供銀尤多,彥倓坐累貶秩,格愧謝。彥倓曰:「屬時多艱,宜寬民力以崇根本,何謝爲?」潰卒據外城爲變,彥倓募能斬捕者賞之。既而各斬首以獻,散其餘黨。
累遷湖南運判。徭人羅孟傳反,累歲不能平。彥倓謂帥臣曰:「徭人仇殺,乃其常情,況主斷不平,是激之使叛也。能遣諜者離其黨與,俾還自相仇,破之易矣。」帥從其計,遂降孟傳。
尋知紹興府。楮價輕,彥倓權以法,民便之。復鹿鳴禮,置興賢莊以資其費。築捍海石塘,亦置莊以備增築。會,饑民聚陂湖中,彥倓取死囚,羃首刖足,徇於眾曰:「此劫菱藕也。」遂散其眾。乃第民高下,損其稅有差,免輸湖籍田米,舉緡錢四十萬以助荒政,民賴以濟。詔改太府少卿,遷顯謨閣、知太平州,調江西轉運使。嘉定十一年卒於官,年六十四。
彥橚字文長,悼王七世孫。祖訓之在忠義傳。彥橚登乾道二年進士第。尉樂清,會大旱,令循故事禱雨,而責租益急。彥橚曰:「損斂已責,所以招和氣,何禱爲?」已而果雨。累官福建路運干,屬邑負振鹽本錢數千萬,累歲不能償,彥橚白其長,蠲之。
慶元初,知晉陵縣,歲飢,彥橚振恤有方,所活幾二十萬。又以羨錢爲五等戶代輸。
擢監登聞檢院。時韓侂胄方柄用,朝士悉趨其門,彥橚切嘆惋。出知汀州,州民葉姓者,嘯聚汀、贛間,彥橚遣將捕戮之。遷廣西提刑,諸郡鬻官鹽,取息之六以奉漕司,後增至八分。彥橚復其舊,以蘇民力,朝廷從之。
侂胄死,詔戶部侍郎兼樞密院檢詳。士大夫前與兵議者,坐侂胄黨,將並逐之。彥橚嘆曰:「士方以偽學廢,今又以兵端斥去,苟欲錮士,何患無名!」每見帝,必言才難。
遷湖廣總領。舊士卒物故,大將不落其籍,而私其月請,彥橚置別籍稽核之。或傳軍中有怨言,彥橚曰:「不樂者主帥耳,何損士卒。」持之三年,掛虛籍者贏三萬,額減錢百萬緡,用度以饒。比去,餘七百萬,而諸路累積逋負猶四百萬,盡蠲之。
知平江府。郡之崑山並大海,盜出沒,莫可蹤跡,彥橚奏分其半置嘉定縣,屯兵以守。轉寶謨閣待制。卒於官,年七十一。
彥逾字德先,魏悼王后,崇簡國公叔寓曾孫也。紹興三十年登第。淳熙五年,知秀州。累遷太府少卿、四川總領。將入境,利西帥吳挺遣屬吏安丙來迓,彥逾見即喜其人,從容問之曰:「太尉統眾六萬,得無虛籍乎?」丙以情告。彥逾遺挺書,俾損虛籍數千,以寬四川之賦。挺不敢隱。改知鎮江府,郡適旱飢,彥逾節浮費,發粟振糴,民賴以濟。
遷戶部侍郎、工部尚書。孝宗崩,光宗疾,不能持喪。樞密趙汝愚議請立嘉王爲皇帝,欲倚殿帥郭杲爲用,遣中郎將范任告之,杲不應。時中外洶洶,彥逾見汝愚,對泣,汝愚密告以翊戴之議。彥逾大喜,力贊其決。郭杲嘗被誣,彥逾爲白於帝,杲德之,遂馳告杲曰:「彥逾與樞密第能謀之耳,太尉爲國虎臣,當任其責。」杲未及對,彥逾急責之,杲許諾,遂領兵爲衛。寧宗即位,汝愚謂彥逾曰:「我輩宗臣,不當言功。」
會留正免相,汝愚登右揆,彥逾以端明殿學士出知建康,兼江東安撫使。未行,改四川安撫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彥逾爲政不擾,蜀人便安之。以定策勛,累遷資政殿大學士。嘉泰間,知明州兼沿海制置使。嘉定間,乞祠以歸,尋卒。
彥逾始與汝愚協濟大計,冀汝愚引己共政,及外除,頗觖望,乃疏當時名臣上之,目爲汝愚黨,帝由是疑汝愚。
其兩入蜀皆有聲。然吳氏世守武興,兼利西安撫,操重權。吳挺卒,朝廷用丘崇議,並利西安撫於東路,以革世將之弊。而彥逾奏利西安撫,乃領以武帥。其後吳曦因之以生變,人以是咎彥逾雲。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2-6-18 11:03 | 顯示全部樓層
<div class="feature">宋史   卷二百四十八‧列傳第七  公主 秦國大長公主 太祖六女 太宗七女 真宗二女 仁宗十三女 英宗四女 神宗十女 哲宗四女 徽宗三十四女 孝宗二女 光宗三女 魏惠獻王一女 寧宗一女 理宗一女
秦國大長公主,太祖同母妹也。初適米福德,福德卒。太祖即位,建隆元年,封燕國長公主,再適忠武軍節度使高懷德,賜第興寧坊。開寶六年十月薨,太祖臨哭,廢朝五日,賜諡恭懿。真宗追封大長公主。元符三年,改秦國。政和四年,改封恭懿大長帝姬。
有姊一人,未笄而夭。建隆三年,追封陳國長公主。元符改封荊國大長公主。政和改封恭獻大長帝姬。
太祖六女。申國、成國、永國三公主,皆早亡。
魏國大長公主,開寶三年,封昭慶公主,下嫁左衛將軍王承衍,賜第景龍門外。太宗即位,進封鄭國。淳化元年,改封秦國。真宗至道三年,進長公主。大中祥符元年薨,賜諡賢肅。元符改封魏國大長公主。政和改賢肅大長帝姬。
魯國大長公主,開寶五年,封延慶公主,下嫁左衛將軍石保吉。太宗即位,進封許國。淳化元年,改晉國。真宗初,進長公主。大中祥符二年,進大長公主。薨,賜諡賢靖。元符改封魯國。政和改賢肅大長帝姬。
陳國大長公主,開寶五年,封永慶公主,下嫁右衛將軍魏咸信。太宗即位,進封虢國。淳化元年,改齊國。真宗初,進許國長公主。咸平二年薨,諡貞惠,後改恭惠。景祐三年,追封大長公主。元符改封陳國。政和改賢惠大長帝姬。
太宗七女。長滕國公主,早亡。
徐國大長公主,太平興國九年,封蔡國,下嫁左衛將軍吳元扆。淳化元年,改魏國。薨,諡英惠。至道三年,追封燕國長公主。景祐三年,進大長公主。元符改徐國。政和改英惠大長帝姬。
邠國大長公主,太平興國七年爲尼,號員明大師。八年卒。至道三年,追封曹國長公主。景祐三年,進大長公主。元符改邠國。
揚國大長公主,至道三年,封宣慈長公主。咸平五年,進魯國,下嫁左衛將軍柴宗慶,賜第普寧坊。宗慶,禹錫之孫,帝命主以婦禮謁禹錫等。歷徙韓、魏、徐、福四國。仁宗立,進鄧國大長公主。明道二年薨,追封晉國,諡和靖。元符封揚國。政和改和靖大長帝姬。主性妒,宗慶無子,以兄子爲後。
雍國大長公主,至道三年,封賢懿長公主。咸平六年,下嫁右衛將軍王貽永,進封鄭國,賜第。景德元年薨,諡懿順。景祐三年,追封大長公主。皇祐三年,改韓國。徽宗改封雍國。政和改懿順大長帝姬。
衛國大長公主,至道三年,封壽昌長公主。大中祥符二年,進封陳國,改吳國,號報慈正覺大師。改楚國,又改邠國。天禧二年,改建國。乾興元年,封申國大長公主。天聖二年薨,賜諡慈明。徽宗改衛國。政和改慈明大長帝姬。
荊國大長公主,幼不好弄,未嘗出房闥。太宗嘗發寶藏,令諸女擇取之,欲以觀其志,主獨無所取。真宗即位,封萬壽長公主,改隨國,下嫁駙馬都尉李遵勖。舊制選尚者降其父爲兄弟行,時遵勖父繼昌亡恙,主因繼昌生日以舅禮謁之。帝聞,密以兼衣、寶帶、器幣助其爲壽。遵勖賓客皆一時賢士,每燕集,主必親視饔饎。嘗有盜入主第,帝命有司訊捕。主請出所逮系人,以私錢募告者,果得真盜,法當死,復請貰之。歷封越、宿、鄂、冀四國。明道元年,進魏國。
初,遵勖出守許州,暴得疾,主亟欲馳視之,左右白:須奏得報乃可行,主不待報而往,從者裁五六人。帝聞,遽命內侍督諸縣邏兵以衛主車。其後居夫喪,衰麻未嘗去身,服除,不復御華麗。嘗燕禁中,帝親爲簪花,辭曰:「自誓不復爲此久矣。」嘗因浴仆地,傷右肱,帝遣內侍責侍者,主曰:「早衰力弱,不任步趨,非左右之過。」由是悉得免。
主善筆札,喜圖史,能爲歌詩,尤善女工之事。嘗誡諸子以「忠義自守,無恃吾以速悔尤」,視他子與己出均。及病目,帝挾醫診視,自后妃以下皆至第候問。帝親 445b.gif 其目,左右皆感泣,帝亦悲慟曰:「先帝伯仲之籍十有四人,今獨存大主,奈何嬰斯疾!」復顧問子孫所欲,主曰:「豈可以母病邀賞邪?」賚白金三千兩,辭不受。帝因謂從臣曰:「大主之疾,倘可移於朕,亦所不避也。」主雖喪明,平居隱几,沖淡自若。誡諸子曰:「汝父遺令:柩中無藏金玉,時衣數襲而已。吾歿後當亦如是。」
皇祐三年薨,年六十四。帝臨奠,輟視朝五日。追封齊國大長公主,諡獻穆。徽宗改封荊國。政和改獻穆大長帝姬。
真宗二女。長惠國公主,早亡。
昇國大長公主,初入道。明道二年,封衛國長公主,號清虛靈照大師。慶曆七年,追封魯國,諡昭懷。徽宗改封昇國大長公主。政和改昭懷大長帝姬。
仁宗十三女。徐國、鄧國、鎮國、楚國、商國、魯國、唐國、陳國、豫國九公主,皆早亡。
周、陳國大長公主,帝長女也。寶元二年,封福康。嘉祐二年,進封兗國。主幼警慧,性純孝。帝嘗不豫,主侍左右,徒跣籲天,乞以身代。帝隆愛之。
帝念章懿太后不及享天下養,故擇其兄子李瑋使尚主。瑋樸陋,與主積不相能。主中夜扣皇城門入訴,瑋皇懼自劾。諫官王陶論宮門夜開,乞繩治護衛,御史又共論主第內臣多不謹,帝爲黜都監梁懷一輩十餘人。後數年不復協,詔出瑋於外,主降封沂,屏居內廷。久之,復召瑋,使爲駙馬都尉如初。英宗立,進越國長公主。神宗治平四年,進楚國大長公主。
熙寧三年薨,年三十三。以瑋奉主無狀,貶陳州。輔臣議諡,帝以主事仁祖孝,命曰莊孝,追封秦國。徽宗加周、陳國。政和改封莊孝明懿大長帝姬。
秦、魯國賢穆明懿大長公主,仁宗皇帝第十女也。母曰周貴妃。嘉祐五年,封慶壽,進惠國。治平四年,進許國大長公主。下嫁吳越忠懿王之曾孫、右領軍衛大將軍錢景臻。改韓、周、燕國。徽宗朝,進秦、魏兩國。政和三年,更封令德景行大長帝姬。
靖康二年,諸帝姬北徙,姬以先朝女,金人不知,留於汴。建炎初,復公主號,改封秦、魯國。避地南渡,賊張遇掠其家,中子愕被害。公主至揚州朝謁,復避地之閩。
紹興三年,自閩至會稽,請入見,因留居焉。後徙台州。上以公主行尊年高,甚敬之,每入內,見必先揖。靖康中,戚里例納節,至是,公主爲其子忱請還舊官,上以忱爲瀘川節度使,仍詔戚里不得援例。久之,又爲忱請優賜推恩,上重違之,加忱開府儀同三司。時主有三子,愐、愷非己所出,故獨厚於忱。上戒之曰:「長主壽考如此,乃仁宗皇帝四十二年深仁厚澤,是以鍾慶於長主。長主待遇諸子,宜法仁宗用心之均一。」主感服。
薨,年八十六。上輟朝五日,幸其第臨奠,詔子孫皆進官一等。諡曰賢穆。二十九年,加諡明懿。
兗國大長公主,帝第十一女也。嘉祐六年,封永壽。進榮國長公主。治平四年,進邠國大長公主。熙寧九年,改魯國。下嫁左領軍衛大將軍曹詩。主性儉節,於池台苑囿一無所增飭。十年夏,旱,曹族以主生日將盛具爲壽,主曰:「上方損膳徹樂,吾何心能安。」悉屏之。
元豐六年薨,年二十四,追封荊國,諡賢懿。遷其二子曄、旼皆領團練使。徽宗追封兗國,又改賢懿恭穆大長帝姬。
燕、舒國大長公主,帝第十二女也。嘉祐六年,封寶壽。八年,進封順國長公主。治平四年,進冀國大長公主。元豐五年,改魏國,下嫁開州團練使郭獻卿。八年,進楚國。徽宗改吳國,進吳、越國,改秦、兗國。政和二年薨,追封燕、舒國,諡懿穆,復改懿穆大長帝姬。
英宗四女。舒國公主,早亡。
魏、楚國大長公主,帝長女。嘉祐八年,封德寧。治平三年,進封徐國,下嫁左衛將軍王師約。四年,進陳國長公主。元豐八年薨,追封燕國大長公主,諡惠和。元祐四年,追封秦國。徽宗追封魏國,加韓、魏國,改魏、楚國,又改惠和大長帝姬。
魏國大長公主,帝第二女,母曰宣仁聖烈皇后。嘉祐八年,封寶安公主。神宗立,進舒國長公主,改蜀國,下嫁左衛將軍王詵。詵母盧寡居,主處之近舍,日致膳羞。盧病,自和湯劑以進。帝厚於姊妹,故主第池蘌服翫極其華縟。主以不得日侍宣仁於寶慈宮,居常悒然。間遇旱暵,帝降損以禱,主亦如之,曰:「我奉賜皆出公上,固應同其休戚。」帝居慈聖光獻皇后喪,毀甚,主曰:「吾與上同體,視此亦復何聊!」立散遣歌舞三十輩。
元豐三年,病篤。主性不妒忌,王詵以是自恣,嘗貶官。至是,帝命還詵官,以慰主意。太后臨問,已不省,後慟哭,久稍能言,自訴必不起,相持而泣。帝繼至,自爲診脈,親持粥食之,主強爲帝盡食。賜金帛六千,且問所須,但謝復詵官而已。明日薨,年三十。帝未上食即駕往,望第門而哭,輟朝五日。追封越國,諡賢惠。後進封大長公主,累改秦、荊、魏三國。
主好讀古文章,喜筆札,賙恤族黨,中外稱賢。詵不矜細行,至與妾奸主旁,妾數抵戾主。薨後,乳母訴之,帝命窮治,杖八妾以配兵。既葬,謫詵均州。子彥弼,生三歲卒。
韓、魏國大長公主,帝第三女,與魏國同生。始封壽康公主,改祁國、衛國,下嫁張敦禮。進冀國大長公主,改秦、越、楚國,加今封。政和三年,改賢德懿行大長帝姬。宣和五年薨。
神宗十女。楚國、鄆國、潞國、邢國、邠國、兗國六公主,皆早薨。
周國長公主,帝長女也。母曰欽聖憲肅皇后。封延禧公主。生而警悟,自羈丱習嗜宛如成人。年十二卒,帝后皆變服哀送。追贈燕國。元符末,改封周國。
唐國長公主,帝第三女也。始封淑壽公主。初,帝念韓琦功德,欲與爲婚姻,故哲宗緣先帝意,以主降琦之子嘉彥。歷封溫、曹、冀、雍、越、燕六國。政和元年薨,追封唐國長公主。
潭國賢孝長公主,帝第四女也。母曰宋貴妃。始封康國。紹聖四年,下嫁王遇。歷韓、魯、陳、鄆四國。大觀二年薨,追加封諡。
徐國長公主,帝幼女也。母曰欽成皇后。始封慶國,進益、冀、蜀、徐四國。年及笄,猶處聖瑞宮。侍母疾,晝夜不暫去,藥餌非經手弗以進。迨疾革,號慟屢絕,左右不忍視。
崇寧三年,下嫁鄭王潘美之曾孫意。事姑修婦道。潘故大族,夫黨數千百人,賓接皆盡禮,無里外言。志向沖淡,服玩不爲紛華,歲時簡嬉遊,十年間惟一適西池而已。再生子,不成而死,媵妾得女,拊視如己出。政和三年,改稱柔惠帝姬。五年薨,年三十一,追封賢靜長帝姬。
哲宗四女。鄧國、揚國二公主,早亡。
陳國公主,始封德康公主,進瀛國、榮國。大觀四年,下嫁石端禮,徙陳國。改淑和帝姬。政和七年薨。
秦國康懿長公主,帝第三女也。始封唐懿,進嘉國、慶國。政和二年,改韓國公主,出降潘正夫。改淑慎帝姬。靖康末,與賢德懿行大長公主俱以先朝女留於汴。建炎初,復公主號,改封吳國。覲上于越,以玉管筆、小玉山、奇畫爲獻,上溫辭卻之。避地至婺州。
紹興四年入見,其子堯卿等五人各進官一等。主奏言:「祖宗以來,駙馬都尉石保吉、魏咸信、柴宗慶皆除使相。今正夫歷事四朝,在汴京曾建議迎陛下,至杭州又言禁衛未集,預宜防變,乞除開府。」上不許。八年再入見,留宮中三日。時極暑,上每正衣冠對之飲食,又爲正夫求恩數,上曰:「官爵豈可私與人,況今日多事,未暇及此。」時趙鼎當國,方論群臣紹述之奸,頗抑正夫。鼎去位,正夫始得開府之命。給事中劉一正言其非舊制,恐援例者多,乃詔:「哲宗惟正夫爲近親,餘人毋得援例。」顯仁太后歸,主同秦、魯國大長公主迎於道。十九年,又入朝。子長卿、粹卿、端卿皆自團練使陞觀察使,從所請也。孝宗即位,進封秦國大長公主。隆興二年薨,諡康懿。
主在日,正夫官至少傅,封和國公;溫卿寧國軍承宣使,長卿寧江軍承宣使,端卿昭信軍承宣使,清卿容州觀察使,墨卿、才卿並帶團練使,其盛如此。正夫薨於紹興二十二年,贈太傅。
徽宗三十四女。政和三年,改公主號爲帝姬,國號易以美名,二字。
嘉德帝姬,建中靖國元年六月,封德慶公主。改封嘉福,尋改號帝姬,再封嘉德。下嫁左衛將軍曾夤。
榮德帝姬,初封永慶公主,改封榮福。尋改號帝姬,再封榮德。下嫁左衛將軍曹晟。
順淑帝姬,初封順慶公主。薨,追封益國。及改帝姬號,追封順淑。
安德帝姬,初封淑慶公主,改封安福。尋改號帝姬,再封安德。下嫁左衛將軍宋邦光。
茂德帝姬,初封延慶公主,改封康福。尋改號帝姬,再封茂德。下嫁宣和殿待制蔡鞗。
壽淑帝姬,初封壽慶公主。薨,追封豫國。及改帝姬號,追封壽淑。
惠淑帝姬,初封惠慶公主。薨,追封鄧國。及改帝姬號,追封惠淑。
安淑帝姬,初封安慶公主,改封隆福。薨,追封蜀國。及改帝姬號,追封安淑。
崇德帝姬,初封和慶公主,改封崇福。尋改帝姬號。下嫁左衛將軍曹湜。再封崇德。宣和二年薨。
康淑帝姬,初封康慶公主,改封承福。薨,追封商國。及改帝姬號,追封康淑。
榮淑帝姬,初封崇慶公主,改封懿福。薨,追封蔡國。及改帝姬號,追封榮淑。
保淑帝姬,初封保慶公主。薨,追封魯國。及改帝姬號,追封保淑。
成德帝姬,初封昌福公主。改號帝姬,再封成德。下嫁向子房。
洵德帝姬,初封衍福公主。改號帝姬,尋改封洵德。下嫁田丕。
悼穆帝姬,初封徽福公主。改號帝姬。薨,追封悼穆。
顯德帝姬,初封顯福公主。改號帝姬,尋改封顯德。下嫁劉文彥。
熙淑帝姬,初封熙福公主。薨,追封華國。及改帝姬,追封熙淑。
敦淑帝姬,初封壽福公主。薨,追封涇國。及改帝姬,追封敦淑。
順德帝姬,初封順福公主。改號帝姬,尋改封順德。下嫁向子扆。
柔福帝姬,初封柔福公主。後改帝姬。
申福帝姬,初封。薨,追封沖慧。
寧福帝姬,政和四年封。
保福帝姬,追封莊懿。
賢福帝姬,追封沖懿。
仁福帝姬,追封順穆。
和福帝姬。
永福帝姬。
惠福帝姬。
令福帝姬。
華福帝姬。
慶福帝姬。
儀福帝姬。
純福帝姬。
恭福帝姬。
右三十四帝姬,早亡者十四人,余皆北遷。獨恭福帝姬生才周晬,金人不知,故不行。建炎三年薨,封隋國公主。
安德帝姬有遺女一人,後適嗣秀王伯圭,封秦國夫人。
榮德帝姬至燕京,駙馬曹晟卒,改適習古國王。紹興中,有商人妻易氏者,在劉超軍中見內人言宮禁事,遂自稱榮德帝姬。鎮撫使解潛送至行在,遣內夫人驗之,詐。付大理寺,獄成,詔杖死。
又有開封尼李靜善者,內人言其貌似柔福,靜善即自稱柔福。蘄州兵馬鈐轄韓世清送至行在,遣內侍馮益等驗視,遂封福國長公主,適永州防禦使高世榮。其後內人從顯仁太后歸,言其妄,送法寺治之。內侍李 2273d.gif 自北還,又言柔福在五國城,適徐還而薨。靜善遂伏誅。柔福薨在紹興十一年,從梓宮來者以其骨至,葬之,追封和國長公主。
孝宗二女:長嘉國公主,紹興二十四年,封碩人,進永嘉郡主,三十二年卒。詔以醫官李師克等屬吏,孝宗時居東宮,奏:「臣女幼而多疾,不宜罪醫。」遂寢。乾道二年,贈嘉國公主。次女生五月而夭,未及封。
文安郡主,光宗長女也;次女封和政郡主;季女封齊安郡主。皆早卒。紹熙元年,並追贈公主。
安康郡主,魏惠獻王女也。初封永寧郡主,改封通義。以父遺表,遂升安康。歸殿前司前軍統領羅忠信子良臣。詔王府主管鄧從義諭旨:「皇女孫郡主宜執婦道,務成肅雍之德,毋敢或違。」賜甲第居之。良臣以恩轉秉義郎,除閣門祗候官。開禧元年,郡主薨,年三十九。
祁國公主,寧宗女也。生六月而薨,追封祁國。
周、漢國公主,理宗女也。母賈貴妃,早薨。帝無子,公主生而甚鍾愛。初封瑞國公主,改昇國。開慶初,公主年及笄,詔議選尚。宰臣請用唐太宗下降士人故事,欲以進士第一人尚主,遂取周震炎。廷謝日,公主適從屏內窺見,意頗不懌,帝微知之。
景定二年四月,帝以楊太后擁立功,乃選太后侄孫鎮尚主。擢鎮右領軍衛將軍、駙馬都統,進封公主爲周國公主。帝欲時時見之,乃爲主起第嘉會門,飛樓閣道,密邇宮苑,帝常御小輦從宮人過公主第。特賜董役官減三年磨勘,工匠犒賞有差。明年,進封周、漢國公主,拜鎮慶遠軍承宣使。鎮宗族娣姒皆推官加封,寵異甚渥。
七月,主病。有鳥九首大如箕,集主家搗衣石上,是夕薨,年二十二。無子。帝哭之甚哀,諡端孝。鎮官節度使雲。
周、漢國公主,理宗女也。母賈貴妃,早薨。帝無子,公主生而甚鍾愛。初封瑞國公主,改昇國。開慶初,公主年及笄,詔議選尚。宰臣請用唐太宗下降士人故事,欲以進士第一人尚主,遂取周震炎。廷謝日,公主適從屏內窺見,意頗不懌,帝微知之。
景定二年四月,帝以楊太后擁立功,乃選太后侄孫鎮尚主。擢鎮右領軍衛將軍、駙馬都統,進封公主爲周國公主。帝欲時時見之,乃爲主起第嘉會門,飛樓閣道,密邇宮苑,帝常御小輦從宮人過公主第。特賜董役官減三年磨勘,工匠犒賞有差。明年,進封周、漢國公主,拜鎮慶遠軍承宣使。鎮宗族娣姒皆推官加封,寵異甚渥。
七月,主病。有鳥九首大如箕,集主家搗衣石上,是夕薨,年二十二。無子。帝哭之甚哀,諡端孝。鎮官節度使雲。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2-6-18 11:03 | 顯示全部樓層
<div class="feature">宋史   卷二百四十九‧列傳第八  范質子旻 兄子杲 王溥父祚 魏仁浦子咸信 孫昭亮
范質字文素,大名宗城人。父守遇,鄭州防禦判官。質生之夕,母夢神人授以五色筆。九歲能屬文,十三治尚書,教授生徒。
後唐長興四年舉進士,爲忠武軍節度推官,遷封丘令。晉天福中,以文章干宰相桑維翰,深器之,即奏爲監察御史。及維翰出鎮相州,歷泰寧、晉昌二節度,皆請質爲從事。維翰再相,質遷主客員外郎、直史館。歲余,召入爲翰林學士,加比部郎中、知制誥。契丹侵邊,少帝命漢祖等十五將出征。是夜,質入直,少帝令召諸學士分草制,質曰:「宮城己閉,恐泄機事。」獨具草以進,辭理優贍,當時稱之。漢初,加中書舍人、戶部侍郎。周祖征叛,每朝廷遣使齎詔處分軍事,皆合機宜。周祖問誰爲此辭,使者以質對。嘆曰:「宰相器也。」
周祖自鄴起兵向闕,京城擾亂,質匿民間,物色得之,喜甚,時大雪,解袍衣之。且令草太后誥及議迎湘陰公儀注,質蒼黃論撰,稱旨。乃白太后,以質爲兵部侍郎、樞密副使。周廣順初,加拜中書侍郎、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翌日,兼參知樞密院事。郊祀畢,進位左僕射兼門下侍郎、平章事、監修國史。從征高平還,加司徒、弘文館大學士。顯德四年夏,從征壽州還,加爵邑。質建議以律條繁冗,輕重無據,吏得因緣爲奸。世宗特命詳定,是爲刑統。六年夏,世宗北征,質病留京師,賜錢百萬,俾市醫藥。及平關南,至瀛州,質見於路左。師還,以樞密使魏仁浦爲相,命質與王溥並參知樞密院事。世宗不豫,入受顧命。恭帝嗣位,加開府儀同三司,封蕭國公。
及太祖北征,爲六師推戴,自陳橋還府署。時質方就食閣中,太祖入,率王溥、魏仁浦就府謁見。太祖對之嗚咽流涕,具言擁逼之狀。質等未及對,軍校羅彥瓌舉刃擬質曰:「我輩無主,今日須得天子。」太祖叱彥瓌不退,質不知所措,乃與溥等降階受命。
宋初,加兼侍中,罷參知樞密。俄被疾,太祖征澤、潞,幸其第,賜黃金器二百兩、銀器千兩、絹二千匹、錢二百萬。太祖初即位,庶事謙抑,至於藩戚尚未崇建,幕府賓佐未列於位。質因上奏曰:「自古帝王開基創業,封建子弟,樹立磐維,宗戚既隆,社稷永固。伏見皇弟泰寧軍節度使光義,自居戎職,特負將材,及領藩維,尤積時望;嘉州防禦使光美,雄俊老成,修身樂善,嘉譽日聞。乞並行封冊,申錫命書。皇子皇女雖在襁褓者,亦乞下有司許行恩制,此臣之願也。臣又聞爲宰相者,當舉賢能,以輔佐天子。竊以端明殿學士呂餘慶、樞密副使趙普精通治道,經事霸府,歷歲滋深,睹其公忠,誠堪毗倚。乞授以台司,俾申才用。」帝嘉納之。
先是,宰相見天子議大政事,必命坐面議之,從容賜茶而退,唐及五代猶遵此制。及質等憚帝英睿,每事輒具札子進呈,具言曰:「如此庶盡稟承之方,免妄庸之失。」帝從之。由是奏御寖多,始廢坐論之禮。
乾德初,帝將有事圜丘,以質爲大禮使。質與鹵簿使張昭、儀仗使劉溫叟討論舊典,定南郊行禮圖上之。帝尤嘉獎。由是禮文始備,質自爲序。禮畢,進封魯國公,質奉表固辭,不允。二年正月,罷爲太子太傅。九月,卒,年五十四。將終,戒其子旻勿請諡,勿刻墓碑。太祖聞之,爲悲惋罷朝。贈中書令,賵絹五百匹、粟麥各百石。
質力學強記,性明悟。舉進士時,和凝以翰林學士典貢部,覽質所試文字,重之,自以登第名在十三,亦以其數處之。貢闈中謂之「傳衣缽」。其後質登相位,爲太子太傅,封魯國公,皆與凝同雲。初,質既登朝,猶手不釋卷,人或勞之,質曰:「有善相者,謂我異日位宰輔。誠如其言,不學何術以處之。」後從世宗征淮南,詔令多出其手,吳中文士莫不驚伏。質每下制敕,未嘗破律,命刺史縣令,必以戶口版籍爲急。朝廷遣使視民田,按獄訟,皆延見,爲述天子憂勤之意,然後遣之。
世宗初征淮南,駐壽、濠,銳意攻取,且議行幸揚州。質以師老,與王溥泣諫乃止。及再駕揚州,因事怒竇儀,罪在不測。質入謁請見,世宗意其救儀,起避之。質趨前曰:「儀近臣也,過小不當誅。」因免冠叩頭泣下,曰:「臣備位宰相,豈可使人主暴怒,致近臣於死地耶?願寬儀罪。」世宗意遂解,復坐,即遣赦儀。
質性卞急,好面折人。以廉介自持,未嘗受四方饋遺,前後所得祿賜多給孤遺。閨門之中,食不異品。身沒,家無餘貲。太祖因論輔相,謂侍臣曰:「朕聞范質止有居第,不事生產,真宰相也。」太宗亦嘗稱之曰:「宰輔中能循規矩、慎名器、持廉節,無出質右者,但欠世宗一死,爲可惜爾。」從子校書郎杲求奏遷秩,質作詩曉之,時人傳誦以爲勸戒。有集三十卷,又述朱梁至周五代爲通錄六十五卷,行於世。子旻。
旻字貴參,十歲能屬文。以父任右千牛衛備身、太子司議郎,累遷著作佐郎。
宋初,爲度支員外郎、判大理正事,俄知開封縣。太宗時領京尹,數召與語,頗器重之。
嶺南平,遷知邕州兼水陸轉運使。俗好淫祀,輕醫藥,重鬼神,旻下令禁之。且割己奉市藥以給病者,愈者千計,復以方書刻石置廳壁,民感化之。會南漢知廣州官鄧存忠劫土人二萬眾,攻州城七十餘日。旻屢出親戰,矢集於胸,猶激勵將卒殊死戰,賊遂少卻。病創日篤,堅壁固守,遣使十五輩求援。廣州救兵至,圍解,賜璽書獎之。旻病甚,詔令有司以肩輿載歸闕下。疾愈,通判鎮州,有能聲,賜錢二百萬,遷庫部員外郎。
開寶九年,知淮南轉運事。太祖謂旻曰:「朕今委卿以方面之重,凡除民隱、急軍須之務,悉以便宜從事,無庸一一中覆也。」歲運米百餘萬石給京師,當時稱有心計。
太平興國初,召爲水部郎中。錢俶獻地,以旻爲考功郎中,權知兩浙諸州軍事。旻上言:「俶在國日,徭賦繁苛,凡薪粒、蔬菓、箕帚之屬悉收算。欲盡釋不取,以蠲其弊。」從之。車駕征晉陽,上書求從,召爲右諫議大夫、三司副使,判行在三司,又兼吏部選事。師還,加給事中。坐受人請求擅市竹木入官,爲王仁贍所發,貶房州司戶。語在仁贍傳。量移唐州。六年,卒,年四十六。有集二十卷、邕管記三卷。其後子貽孫上言,詔復舊官。貽孫官至主客員外郎。
杲字師回,父正,青州從事。杲少孤,質視如己子。刻志於學,與姑臧李均、汾陽郭昱齊名,爲文深僻難曉,後生多慕效之。以蔭補太廟齋郎,再遷國子四門博士。嘗攜文謁陶谷、竇儀,咸大稱賞,謂杲曰:「若舉進士,當待汝以甲科。」及秋試,有上書言伐閱之家不當與寒士爭科第,杲遂不應舉。稍遷著作佐郎,出爲許、鄧二州從事,坐事免。太平興國初,遷著作郎、直史館,歷右拾遺、左補闕。雍熙二年,同知貢舉。俄上書自言其才比東方朔,求顯用,以觀其效。太宗壯之,擢知制誥。
杲家貧,貸人錢數百萬。母兄晞性嗇,嘗爲興元少尹,居京兆,殖貨鉅萬。親故有自長安來者,紿杲曰:「少尹不復靳財物,已揮金無算矣。」杲聞之喜,因上言兄老,求典京兆以便養。太宗從其請。改工部郎中,罷知制誥。杲既至,而晞吝如故,且常以不法事干公府。杲大悔。杲視事逾年,境內不治。會賊帥劉渥剽掠屬縣,吏卒解散,遂驚悸成疾。
移知壽州,上言:「家世史官,願秉直筆,成國朝大典。」召爲史館修撰,固求掌誥詞,帝從之。時翰林學士宋白左遷鄜州,賈黃中、李沆參知政事,蘇易簡轉承旨,杲連致書相府,求爲學士,且言於宰相李昉曰:「先公嘗授以制誥一編,謂杲才堪此職。」因出示昉,昉屢開解之。未幾,太宗飛白書「玉堂」額以賜翰林,杲又上玉堂記,因請備職。太宗惡其躁競,改右諫議大夫、知濠州,復召爲史館修撰。
初,太宗以太祖朝典策未備,乃議召杲。杲聞命喜甚,以爲將加優擢,晨夜趨進。至宋州,遇朗州通判錢熙,杲問以「朝議將任仆何官」,熙言:「重修太祖實錄爾。」杲默然久之。感疾,至京師,旬月卒,年五十六。太宗閔之,錄其二子。
杲性虛誕,與人交,好面譽背非,惟與柳開善,更相引重,始終無間。不善治生,家益貧,杲端坐終日,不知計所出,人皆笑之。子坦亦登進士第。
王溥字齊物,并州祁人。父祚,爲郡小吏,有心計,從晉祖入洛,掌鹽鐵案,以母老解職歸。漢祖鎮並門,統行營兵拒契丹,委祚經度芻粟;即位,擢爲三司副使。歷周爲隨州刺史。漢法禁牛革,輦送京師,遇暑雨多腐壞,祚請班鎧甲之式於諸州,令裁之以輸,民甚便之。移刺商州,以奉錢募人開大秦山岩梯路,行旅感其惠。顯德初,置華州節度,以祚爲刺史。未幾,改鎮潁州。均部內租稅,補實流徙,以出舊籍。州境舊有通商渠,距淮三百里,歲久湮塞,祚疏導之,遂通舟楫,郡無水患。歷鄭州團練使。宋初,升宿州爲防禦,以祚爲使。課民鑿井修火備,築城北堤以御水災。因求致政,至闕下,拜左領軍衛上將軍,致仕。
溥,漢乾祐中舉進士甲科,爲秘書郎。時李守貞據河中,趙思綰反京兆,王景崇反鳳翔,周祖將兵討之,辟溥爲從事。河中平,得賊中文書,多朝貴及藩鎮相交結語。周祖籍其名,將按之,溥諫曰:「魑魅之形,伺夜而出,日月既照,氛沴自消。願一切焚之,以安反側。」周祖從之。師還,遷太常丞。從周祖鎮鄴。廣順初,授左諫議大夫、樞密直學士。二年,遷中書舍人、翰林學士。三年,加戶部侍郎,改端明殿學士。周祖疾革,召學士草制,以溥爲中書侍郎、平章事。宣制畢,周祖曰:「吾無憂矣。」即日崩。
世宗將親征澤、潞,馮道力諫止,溥獨贊成之。凱還,加兼禮部尚書,監修國史。世宗嘗從容問溥曰:「漢相李崧以蠟書與契丹,猶有記其詞者,信有之耶?」溥曰:「崧爲大臣,設有此謀,肯輕示外人?蓋蘇逢吉誣之耳。」世宗始悟,詔贈其官。世宗將討秦、鳳,求帥於溥,溥薦向拱。事平,世宗因宴酌酒賜溥曰:「爲吾擇帥成邊功者,卿也。」從平壽春,制加階爵。顯德四年,丁外艱。起復,表四上,乞終喪。世宗大怒,宰相范質奏解之,溥懼入謝。六年夏,命參知樞密院事。
恭帝嗣位,加右僕射。是冬,表請修世宗實錄,遂奏史館修撰、都官郎中、知制誥扈蒙,右司員外郎、知制誥張淡,左拾遺王格,直史館、左拾遺董淳,同加修纂,從之。
宋初,進位司空,罷參知樞密院。乾德二年,罷爲太子太保。舊制,一品班於台省之後,太祖因見溥,謂左右曰:「溥舊相,當寵異之。」即令分台省班於東西,遂爲定製。五年,丁內艱。服闋,加太子太傅。開寶二年,遷太子太師。中謝日,太祖顧左右曰:「溥十年作相,三遷一品,福履之盛,近世未見其比。」太平興國初,封祁國公。七年八月,卒,年六十一。輟朝二日,贈侍中,諡文獻。
溥性寬厚,美風度,好汲引後進,其所薦至顯位者甚眾。頗吝嗇。祚頻領牧守,能殖貨,所至有田宅,家累萬金。
溥在相位,祚以宿州防禦使家居,每公卿至,必首謁。祚置酒上壽,溥朝服趨侍左右,坐客不安席,輒引避。祚曰:「此豚犬爾,勿煩諸君起。」溥諷祚求致政,祚意朝廷未之許也,既得請,祚大罵溥曰:「我筋力未衰,汝欲自固名位,而幽囚我。」舉大梃將擊之,親戚勸諭乃止。
溥好學,手不釋卷,嘗集蘇冕會要及崔鉉續會要,補其闕漏,爲百卷,曰唐會要。又采朱梁至周爲三十卷,曰五代會要。有集二十卷。
子貽孫、貽正、貽慶、貽序。貽正至國子博士。貽慶比部郎中。貽序,景德二年進士,後改名貽矩,至司封員外郎。貽正子克明,尚太宗女鄭國長公主,改名貽永,令與其父同行。見外戚傳。
貽孫字象賢,少隨周祖典商、潁二州,署衙內都指揮使。顯德中,以父在中書,改朝散大夫、著作佐郎。宋初,遷金部員外郎,賜紫,累遷右司郎中。淳化中,卒。太祖平吳、蜀,所獲文史副本分賜大臣。溥好聚書,至萬餘卷,貽孫遍覽之;又多藏法書名畫。太祖嘗問趙普,拜禮何以男子跪而婦人否,普問禮官,不能對。貽孫曰:「古詩云『長跪問故夫』,是婦人亦跪也。唐太后朝婦人始拜而不跪。」普問所出,對云:「大和中,有幽州從事張建章著渤海國記,備言其事。」普大稱賞之。端拱中,右僕射李昉求郡省百官集議舊儀,貽孫具以對,事見禮志,時論許其諳練雲。
魏仁浦字道濟,衛州汲人。幼孤貧,母爲假黃縑制暑服,仁浦年十三,嘆曰:「爲人子不克供養,乃使慈母求貸以衣我,我能安乎!」因慷慨泣下。辭母詣洛陽,濟河沉衣中流,誓曰:「不貴達,不復渡此!」晉末,隸樞密院爲小史,任職端謹,儕輩不能及。契丹入中原,仁浦隨眾北遷。會契丹主殂於真定,仁浦得脫歸。魏帥杜重威素知仁浦謹厚,善書計,欲留補牙職。仁浦以重威降將,不願事之,遂遁去。重威遣騎追之,不及。漢祖起太原,次鞏縣,仁浦迎謁道左,即補舊職。
時周祖掌樞密,召仁浦問闕下兵數,仁浦悉能記之,手疏六萬人。周祖喜曰:「天下事不足憂也。」遷兵房主事,從周祖鎮鄴。
乾祐末,隱帝用武德使李鄴等謀,誅大臣楊邠、史弘肇等,密詔澶帥李洪義殺騎將王殷,令郭崇害周祖。洪義知事不濟,與殷謀,遣副使陳光穗齎詔示周祖。周祖懼,召仁浦入計,且示以詔曰:「朝廷將殺我,我死不懼,獨不念麾下將士乎?」仁浦曰:「侍中握強兵臨重鎮,有功朝廷,君上信讒,圖害忠良,雖欲割心自明,奚可得也,事將奈何。今詔始下,外無知者,莫若易詔以盡誅將士爲名,激其怒心,非徒自免,亦可爲楊、史雪冤。」周祖納其言,倒用留守印,易詔書以示諸將。眾懼且怒,遂長驅渡河。及即位,以仁浦爲樞密副承旨,俄遷右羽林將軍,充承旨。
周祖嘗問仁浦諸州屯兵之數及將校名氏,令檢簿視之。仁浦曰:「臣能記之。」遂手疏於紙,校簿無差,周祖尤倚重焉。廣順末,太原劉崇寇晉州,仁浦居母喪,而宅邇宮城,周祖步登寬仁門,密遣小黃門召仁浦計事。明日,起復舊職。周祖大漸,謂世宗曰:「李洪義長與節鎮,魏仁浦無遣違禁密。」
世宗即位,授右監門衛大將軍、樞密副使。從征高平,周師不利,東偏已潰,仁浦勸世宗出陣西殊死戰,遂克之。師還,拜檢校太保、樞密使。故事,惟宰相生辰賜器幣鞍馬,世宗特以賜仁浦。從平壽春,加檢校太傅,進爵邑,遷中書侍郎、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兼樞密使。世宗欲命仁浦爲相,議者以其不由科第,世宗曰:「古人爲宰相者,豈盡由科第耶?」遂決意用之。恭帝嗣位,加刑部尚書。
宋初,進位右僕射,以疾在告。太祖幸其第,賜黃金器二百兩、錢二百萬。再上表乞骸骨,不許。乾德初,罷守本官。開寶二年春宴,太祖笑謂仁浦曰:「何不勸我一杯酒?」仁浦奉觴上壽,帝密謂之曰:「朕欲親征太原,如何?」仁浦曰:「欲速不達,惟陛下慎之。」宴罷,就第,復賜上尊酒十石、御膳羊百口。從征太原,中途遇疾。還,至梁侯驛卒,年五十九,贈侍中。
仁浦性寬厚,接士大夫有禮,務以德報怨。漢乾祐中,有鄭元昭者,開封浚儀人,爲安邑、解縣兩池榷鹽使,遷解州刺史。會詔以仁浦婦翁李溫玉爲榷鹽使管兩池,元昭不得專其利。仁浦方爲樞密院主事,元昭意仁浦必庇溫玉,會李守貞以河中叛,溫玉子在城中,元昭即系溫玉以變聞。時周祖總樞務,知其有間,置而不問。顯德中,仁浦爲樞密使,元昭不自安。及代歸闕,道洛都,以情告仁浦弟仁滌,仁滌曰:「公第去,可無憂。我兄素寬仁有度,雖公事不欲傷於人,豈念私隙乎?」元昭至京師,仁浦果不介意,白周祖授元昭慶州刺史。漢隱帝寵作坊使賈延徽,延徽與仁浦並居,欲並其第,屢譖仁浦,幾至不測。及周祖入汴,有擒延徽授仁浦者,仁浦謝曰:「因兵戈以報怨,不忍爲也。」力保全之。當時稱其長者。世宗朝近侍有忤上至死者,仁浦力救之,全活者眾。淮南之役,獲賊兵數千人,仁浦從容上言,俾隸諸軍,軍中無濫殺者。
景德四年,其子咸信請諡曰宣懿。
子咸美、咸熙、咸信。咸美以左司御率府率致仕。咸熙性仁孝,嘗會賓客,家童數輩覆案碎器,客皆驚愕,咸熙色不變,止令更設饌具。其寬厚若此。以父任,累遷屯田郎中,後至太僕少卿。卒年四十九。子昭慶駕部員外郎,昭文西染院使,昭素供奉官、閣門祗候。
咸信字國寶,建隆初,授朝散大夫、太子右坊通事舍人,改供奉官。
初,太祖在潛邸,昭憲太后嘗至仁浦第,咸信方幼,侍母側,儼如成人。太后奇之,欲結姻好。開寶中,太宗尹京,成昭憲之意,延見咸信於便殿,命與御帶党進等較射,稱善。遂選尚永慶公主,授右衛將軍、駙馬都尉。逾年,出領吉州刺史。
太平興國初,真拜本州防禦使。四年,詔用奉外賜錢十萬。五年,坐遣親吏市木西邊,矯制免所過稅算,罰一季奉。俄遷慎州觀察使。雍熙三年冬,契丹擾邊,王師出討,悉命諸主婿鎮要地:王承衍知大名,石保吉知河陽,咸信知澶州。四年,本郡黃河清,咸信以聞,詔褒答之。籍田畢,就拜彰德軍節度。八月,遣歸治所。
淳化四年,河決澶淵,陷北城,再命知州事。太宗親諭方略,傳置而往。時遣閻承翰修河橋,咸信請及流水未下造舟爲便,承翰入奏:「方冬難成,請權罷其役。」咸信因其去,乃集工成之。奏至,上大悅。河平,遣還役兵。俄詔留築堤,咸信以爲天寒地涸,無決溢之患,復奏罷之。
真宗即位,改定國軍節度。咸平中,大閱東郊,以爲舊城內都巡檢。車駕北征,爲貝冀路行營都統署,詔督師。至貝州,敵人退,召還行在所。景德初,從幸澶州,石保吉與李繼隆爲排陣使。契丹請和,帝置酒行宮,面賞繼隆、保吉,咸信避席,自愧無功,上笑而撫慰之。二年,改武成軍節度,知曹州。秋霖積潦,咸信決廣濟河堤以導之,民田無害。扈駕朝陵還,上言先墳在洛,欲立碑,求蒞盟津,以便其事,即改知河陽。大中祥符初,從東封,加檢校太尉。將祀汾陰,命知澶州,令入內副都知張繼能諭旨。移領忠武軍節度。
未幾召還,年已昏眊,見上,希旨求寵渥。七年,表乞任用,上出示中書向敏中曰:「咸信聯榮戚里,位居節制,復何望耶?」是冬,以新建南京,獎太祖舊臣,加同平章事。俄判天雄軍。天禧初,改陝州大都督府長史、保平軍節度。有感風疾苦,歸。真宗嘗謂宰相曰:「咸信老病,諸子不克承順,身後復能保守其家業耶?」未幾卒,年六十九,贈中書令。錄其諸子孫侄,遷官者七人。
咸信頗知書,善待士,然性吝喜利,仁浦所營邸舍悉擅有之。既卒,爲諸侄所訟,時人恥之。
子昭易、昭亮、昭侃。昭易西京作坊使,知隰州。昭侃改名昭昞,爲崇儀使。
昭亮字克明,公主所生。幼未名,太宗召入禁中,命賦賞花詩,詩成上之,太宗大悅,酌以上尊酒,命筆題「從訓」、「昭亮」二名,令自擇之。拜如京副使,遷如京、洛苑使,掌翰林司。丁公主憂,起復,授六宅使,領富州刺史,遷內藏庫副使。未幾,拜西上閣門使,進秩東上。上言閣門舊儀制未當,乃詔龍圖閣學士陳彭年、待制張知白、引進使白文肇與昭亮同加詳定,既成,賜白金千兩。又建議設儀石於內殿,加領恩州團練使。時咸信在大名,屬生日,命昭亮就賜禮物。是日,告命至,軍府榮之。父卒,遷四方館使,仍兼掌客省,多糾群官之失儀者。昭亮多病在告,詔給其奉。天禧二年,卒。
昭亮未死日,數遣人入謁,求進用,加兼端州防禦使。未及拜命,死,仍以制書賜其家,贈貝州觀察使。以弟昭侃爲供備庫使,子餘慶爲內殿崇班。
昭亮與陳彭年款昵,彭年嘗稱其才。昭亮居官務皦察,多遣人偵伺僚輩,樞密承旨尹德潤嘗少之。會閣門副使焦守節、內殿崇班郭盛以役卒與德潤治第,昭亮廉知發其事,皆坐黜削。李維即王曾妻之叔父,同在翰林,曾受詔試舉人,以家事屬維。昭亮意曾受祈請,奏其竊語。遣中使參問無他狀,曾始得釋。昭亮陰險多此類,時人惡之。餘慶改名成德,爲供備庫副使。
贊曰:五季至周之世宗,天下將定之時也。范質、王溥、魏仁浦,世宗之所拔擢,而皆有宰相之器焉。宋祖受命,遂爲佐命元臣,天之所置,果非人之所能測歟。質以儒者曉暢軍事,及其爲相,廉慎守法。溥刀筆家子,而好學終始不倦。仁浦嘗爲小史,而與溥皆以寬厚長者著稱,豈非絕人之資乎。質臨終,戒其後勿請諡立碑,自悔深矣。太宗評質惜其欠世宗一死。嗚呼,春秋之法責備賢者,質可得免乎!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2-6-18 11:03 | 顯示全部樓層
<div class="feature">宋史   卷二百五十‧列傳第九  石守信子保興 保吉 孫元孫 王審琦子承術 承衍 孫克臣等 高懷德 韓重贇子崇訓 崇業 張令鐸 羅彥瓌 王彥昇
石守信,開封浚儀人。事周祖,得隸帳下。廣順初,累遷親衛都虞候。從世宗征晉陽,遇敵高平,力戰,遷親衛左第一軍都校。師還,遷鐵騎左右都校。從征淮南,爲先鋒,下六合,入渦口,克揚州,遂領嘉州防禦使,充鐵騎、控鶴四廂都指揮使。從征關南,爲陸路副都部署,以功遷殿前都虞候,轉都指揮使、領洪州防禦使。恭帝即位,加領義成軍節度。
太祖即位,遷侍衛馬步軍副都指揮使,改領歸德軍節度。李筠叛,守信與高懷德率前軍進討,破筠眾於長平,斬首三千級。又敗其眾三萬於澤州,獲偽河陽節度范守圖,降太原援軍數千,皆殺之。澤、潞平,以功加同平章事。李重進反揚州,以守信爲行營都部署兼知揚州行府事。帝親征至大儀頓,守信馳奏:「城破在朝夕,大駕親臨,一鼓可平。」帝亟赴之,果克其城。建隆二年,移鎮鄆州,兼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詔賜本州宅一區。
乾德初,帝因晚朝與守信等飲酒,酒酣,帝曰:「我非爾曹不及此,然吾爲天子,殊不若爲節度使之樂,吾終夕未嘗安枕而臥。」守信等頓首曰:「今天命已定,誰復敢有異心,陛下何爲出此言耶?」帝曰:「人孰不欲富貴,一旦有以黃袍加汝之身,雖欲不爲,其可得乎。」守信等謝曰:「臣愚不及此,惟陛下哀矜之。」帝曰:「人生駒過隙爾,不如多積金、市田宅以遺子孫,歌兒舞女以終天年。君臣之間無所猜嫌,不亦善乎。」守信謝曰:「陛下念及此,所謂生死而肉骨也。」明日,皆稱病,乞解兵權,帝從之,皆以散官就第,賞賚甚厚。
已而,太祖欲使符彥卿管軍,趙普屢諫,以爲彥卿名位已盛,不可復委以兵權,太祖不從。宣已出,普復懷之,太祖迎謂之曰:「豈非符彥卿事耶?」對曰:「非也。」因奏他事。既罷,乃出彥卿宣進之,太祖曰:「果然,宣何以復在卿所?」普曰:「臣托以處分之語有侏 2032f.gif 者,復留之。惟陛下深思利害,勿復悔。」太祖曰:「卿苦疑彥卿,何也?朕待彥卿厚,彥卿豈負朕耶。」普對曰:「陛下何以能負周世宗?」太祖默然,事遂中止。
開寶六年秋,加守信兼侍中。太平興國初,加兼中書令。二年,拜中書令,行河南尹,充西京留守。三年,加檢校太師。四年,從征范陽,督前軍失律,責授崇信軍節度、兼中書令,俄進封衛國公。七年,徙鎮陳州,復守中書令。九年,卒,年五十七,贈尚書令,追封威武郡王,諡武烈。
守信累任節鎮,專務聚斂,積財鉅萬。尤信奉釋氏,在西京建崇德寺,募民輦瓦木,驅追甚急,而傭直不給,人多苦之。子保興、保吉。
保興字光裔,本名保正,太祖取興宗之義改之。建隆初,年十四,以蔭補供奉官。明年,遷尚食副使。太祖嘗召功臣子弟詢以時事,保興年最少,應對明白,太祖奇之,拜如京使。開寶中,領順州刺史。太宗征河東,爲御砦四面都巡檢。太平興國八年,出爲高陽關監軍。守信卒,起復,領本州團練使。雍熙初,契丹擾邊,與戴興、楊守一併爲澶州前軍駐泊。
李繼遷入鈔,徙銀、夏、綏、府都巡檢使。嘗巡按罨子砦,並黑水河,趣谷中,夏人知之,以數千騎據險,渡河求戰。保興所部不滿二千人,乃分短兵伏於河滸,俟其半渡,急擊之,斬首百餘級,追北數十里。優詔褒美。
端拱中,知平戎軍,徙莫州,俄爲西京都巡檢使。淳化五年,真拜蘄州團練使,爲永興軍鈐轄,改夏、綏、麟、府州鈐轄。至道二年,徙延州都巡檢使兼署州事,改本路副都部署,與范重召等五路討賊。有岌伽羅膩數族率眾來拒,保興選敢死士數百人銜枚夜擊,殲之。自是吳移、越移諸族歸降。還,至烏、白池,賊又爲方陣來拒。保興麾眾出入陣中,會乘馬中流矢,挺身持滿,易騎奮呼,且行且斗,凡三日四十二戰,賊遂引去。
咸平二年,知威虜軍。會夏人入鈔,保興發官帑錢數萬緡分給戰士,主者固執不可。保興曰:「城危如此,安暇中覆,事定,覆而不允,願以家財償之。」夏人退,驛置以聞,真宗貸而不問。
三年,就拜棣州防禦使。徙知邢州,改澶州。在郡頗峻刑罰,每捶人,令緩施其杖,移晷方畢。五年,以疾求歸京師。未幾卒,年五十八。子元孫。
保興世豪貴,累財鉅萬,悉爲季弟保從之子所廢。
保吉字祐之,初以蔭補天平軍衙內都指揮使。開寶四年,召見,賜襲衣、玉帶、金鞍勒馬。選尚太祖第二女延慶公主,拜左衛將軍、駙馬都尉,俄領愛州刺史。太平興國初,遷本州防禦使。五年,坐遣親吏市竹木秦、隴間,矯制渡關,爲王仁贍所發,罰一季奉。七年,改朔州觀察使。守信卒,起復,爲威塞軍節度。雍熙三年,出知河陽。四年,召入,復命知大名府兼兵馬都部署,連改橫海、安國二鎮節度。
真宗即位,加檢校太尉、保平軍節度。車駕北巡,命爲河北諸路行營都部署,屯定州。景德初,改武寧軍節度、同平章事。冬,幸澶淵,命與李繼隆分爲駕前東西面都排陣使,軍於北門外。遼騎數萬驟至城下,保吉不介馬而馳當其鋒,遼人引去。俄而請盟,錫宴射於行宮後苑。帝謂繼隆等曰:「自古北邊爲患,今其畏威服義,息戰安民,卿等力也。」保吉進曰:「臣受命御患,上稟成算。至於布列行陣,指授方略,皆出於繼隆。」繼隆曰:「宣力用心,躬率將士,臣不及保吉。」帝曰:「卿等協和,共致太平,軍旅之事,朕復何憂。」歡甚,賜以襲衣、金帶、鞍勒馬。
二年,改鎮安軍節度。未幾,自治所來朝,願奉朝請,從之。四年,部民上治狀,乞還鎮所,詔獎諭之,仍從其請。大中祥符初,從東封,攝司徒,封祀壇奉俎,加檢校太師還鎮。冬,公主疾,詔歸視,主薨。明年,保吉卒,年五十七,贈中書令,諡莊武。
保吉姿貌瓌碩,頗有武干。累世將相,家多財,所在有邸舍、別墅,雖饌品亦飾以彩繢。好治生射利,性尤驕倨,所至峻暴好殺,待屬吏不以禮。鎮大名也,葉齊、查道皆知名士,嘗械以運糧。初,程能爲京西轉運,保吉托治其私負,能不從。至是,其子宿爲屬邑吏,將辱之,會有辟召乃止。又染家貸錢,息不盡入,質其女,其父上訴,真宗亟命遣還。嘗有僕侵盜私積,不時求對,懇請配隸,帝曰:「是有常法,不可。」保吉請不已,帝戒勖之。
善弋獵,畜鷙禽獸數百,令官健羅鳥雀飼之,人有規勸者輒怒之。在陳州,盛飾廨舍以迓貴主。因完葺城壘,疏牖於上,以瞰衢路,如箭窗狀。未嘗上聞,賓佐諫之不聽,頗涉眾議。初,守信鎮陳,五十七年卒,及保吉繼是鎮,壽亦止是,談者異之。
保吉子貽孫,任崇儀使、帶御器械,坐事免官。孝孫,西京左藏庫使。
元孫字善良,始名慶孫,避章獻太后祖諱易之。以守信蔭爲東頭供奉官、閣門祗候,累遷如京副使。
仁宗即位,改文思副使、勾當法酒庫。吏盜酒,坐失察,追二官,復如京副使。爲澶州巡檢,徙知莫州,有治跡,以禮賓使再任。又徙保州,領廉州刺史,兼廣信、安肅軍緣邊都巡檢。時開屯田,鑿塘水,有訟元孫擅污民田者,遣官按視,訟者以誣服,即賜白金五百兩,詔褒諭之。再遷西上閣門使、並代州兵馬鈐轄,歷侍衛親軍步軍殿前都虞候、鄜延副都總管、緣邊安撫使,遷邕州觀察使。
康定初,夏人寇延州,元孫與戰於三川口,軍敗見執。傳者以爲已死,贈忠正軍節度使廉太傅,錄其子孫七人。及元昊納款,縱元孫歸。諫官御史奏:元孫軍敗不死,辱國,請斬塞下。賈昌朝獨言曰:「在春秋時,晉獲楚將谷臣,楚獲晉將知罃,亦還其國不誅。」因入對,探袖出魏志于禁傳以奏曰:「前代將臣敗覆而還,多不加罪。」帝乃貸元孫,安置全州。以升祔赦,內徙襄州。侍御史劉湜言:「元孫失軍辱命,朝廷貸而不誅,若例從量移,無以勸用命之士。」元孫遂不徙。後徙許州,還京師卒。
王審琦字仲寶,其先遼西人,後徙家洛陽。漢乾祐初,隸周祖帳下,性純謹,甚親任之。從平李守貞,以功署廳直左番副將。廣順中,歷東西班行首、內殿直都知、鐵騎指揮使,從世宗征劉崇,力戰有功,遷東西班都虞候,改鐵騎都虞候,轉本軍右第二軍都校。世宗召禁軍諸校宴射苑中,審琦連中的,世宗嘉之,賞賚有加。俄領勤州刺史。
親征淮南,舒州堅壁未下,詔以郭令圖領刺史,命審琦及司超以精騎攻其城,一夕拔之,擒其刺史,獲鎧仗軍儲數十萬計。令圖既入城,審琦等遂救黃州,數日,令圖爲舒人所逐。審琦選輕騎銜枚夜發,信宿至城下,大敗舒人,令圖得復還治所。世宗嘉之,授散員都指揮使。又破南唐軍於紫金山,先登,中流矢,轉控鶴右廂都校、領虔州團練使。世宗圍濠州,審琦率敢死士數千人拔其水砦,奪月城,濠州遂降。及攻楚州,爲南面巡檢,城將陷,審琦意淮人必遁,設伏待之。少頃,城中兵果鑿南門而潰,伏兵擊之,斬數千級,系五千餘人,獻於行在,賜名馬、玉帶、錦彩數百匹。淮南平,改鐵騎右廂都校。又從平瓦橋關。恭帝即位,遷殿前都虞候、領睦州防禦使。
宋初,擢爲殿前都指揮使、領泰寧軍節度。從征李筠,爲御營前洞屋都部署,爲飛石所傷,車駕臨視。澤、潞平,改領武成軍節度。李重進叛,副石守信爲前軍部署討之。
建隆二年,出爲忠正軍節度。在鎮八年,爲政寬簡。所部邑令以罪停其錄事吏,幕僚白令不先咨府,請按之。審琦曰:「五代以來,諸侯強橫,令宰不得專縣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維,而部內宰能斥去黠吏,誠可嘉爾,何按之有?」聞者嘆服。
開寶二年,從征太原,爲御營四面都巡檢。三年,改鎮許州,賜甲第,留京師。太祖嘗召審琦宴射苑中,連中的,賜御馬、黃金鞍勒。六年,與高懷德並加同平章事。七年,卒,年五十。
初,審琦暴疾,不能語,帝親臨視,及卒,又幸其第,哭之慟。賜中書令,追封琅琊郡王,賻贈加等。葬日,又爲廢朝。
審琦重厚有方略,尤善騎射。鎮壽春,歲得租課,量入爲出,未嘗有所誅求。素不能飲,嘗侍宴,太祖酒酣仰祝曰:「酒,天之美祿;審琦,朕布衣交也。方與朕共享富貴,何靳之不令飲邪?」祝畢,顧謂審琦曰:「天必賜卿酒量,試飲之,勿憚也。」審琦受詔,飲十杯無苦。自此侍宴常引滿,及歸私家即不能飲,或強飲輒病。
子承衍、承衎、承德、承祐、承俊、承偓、承僎、承僅、承休。承德西上閣門使、會州刺史,承祐至如京使,承俊、承僎至內殿崇班,承偓至閣門祗候,承僅至左神武將軍致仕,承休至內殿承制。
承衍字希甫,幼端謹,審琦鎮兗、滑、壽春,皆署以牙職。開寶初,補內殿供奉官都知。三年,尚太祖女昭慶公主,授右衛將軍、駙馬都尉,仍充都知。逾年,領恩州刺史,加本州防禦使。太平興國初,遷應州觀察使。二年春,太宗幸其第,賜宴,承衍以金器、名馬爲壽,詔賜銀萬兩、錦彩五千匹。三年,加檢校太保。坐市竹木秦、隴,矯制免稅算,罰一季奉。七年,授彰國軍節度。
雍熙中,出知天雄軍府兼都部署。時契丹擾鎮陽,候騎至冀州,去魏二百餘里。鄰境戒嚴,城中大恐,屬上元節,承衍下令市中及佛寺然燈設樂,與賓佐宴遊達旦,人賴以安。明年召還,復爲貝冀都部署。端拱初,換永清軍節度,再知天雄軍。吏民千餘詣監軍,請爲本道節帥,詔褒之。
真宗即位,改河中尹、護國軍節度,加檢校太尉。咸平六年,以疾求罷節鉞,三抗表不許。帝自臨問,至臥內慰勉久之,賜予甚厚,擇尚醫數人迭宿其第。卒,年五十二。車駕親臨,贈中書令,給鹵簿葬,諡恭肅。其後公主請置守冢五戶,從之。
承衍善騎射,曉音律,頗涉學藝,好吟詠。以功臣子尚主貴顯,擁富貲,自奉甚厚。
子世安、世隆、世雄、世融。世安至崇儀副使、通事舍人。世隆字本支,以公主子爲如京副使,歷洛苑、六宅二使、領平州刺史。性驕恣,每坐諸叔之上,人皆嗤之。景德初卒,特贈泰州防禦使。召見其三子,賜名克基、克緒、克忠,皆面授供奉官。世雄至內殿崇班。世融爲內殿承制。世安子克正殿中丞。克基、克忠並爲西染院副使兼閣門通事舍人。克緒至內殿承制。世隆幼子克明爲西上閣門副使。
承衎字希悅,開寶中,授閒廄使,面賜紫袍、金帶,才十二歲。太平興國中,出監徐州軍,又爲西京水南巡檢使,改如京使。表求治郡自效,命知潭州,遷六宅使、領昭州刺史,俄知澶州,加莊宅使。咸平中,兩賜川峽傳詔,慰撫官吏,經略蠻洞。連知延、代、並三州,皆兼兵馬鈐轄,改尚食使。鳳翔張雍病,命承衎代之,徙涇州,授西上閣門使,改領永州刺史。景德中,真宗以天水近邊,蕃漢雜處,擇守臣撫治,擢承衎知秦州,徙知天雄軍。大中祥符初,進秩東上閣門使。承衎病足,在大名不能騎,政多廢弛,及代,賜告家居,表求解職,不允。以久不朝請,求近郡,改左武衛大將軍,知壽州。二年,卒,年四十九。詔遣其弟承僎馳往護喪。
承衎頗涉學,喜爲詩,所至爲一集。曉音律,多與士大夫游,意豁如也。初,審琦鎮壽春,承衎生於郡廨,至卒亦於其地,人咸異之。
子世京爲閣門祗候,世文內殿崇班。
克臣字子難。祖承衍尚秦國賢穆公主。克臣第景祐進士,仁宗閱其文,顧侍臣曰:「賢穆有孫登科,可喜也。」仕累通判壽州。鼓角卒夜入州廨,擊郡將,既就擒,而監兵使所部被甲操刃立庭中,官吏駭觀。克臣徐言曰:「此不過爲盜耳。」立遣甲者去,戒凶卒勿妄引他人,眾讙服。是日天貺節,率掾屬朝謁如常儀,人賴以安,猶坐貶監潭州稅。
熙寧中,爲開封、度支二判官,遷鹽鐵副使。時鄭俠以上書竄嶺表,克臣嘗薦俠,且饋之白金,又坐奪官。復爲戶部副使,以集賢殿修撰知鄆州。京東多盜,克臣請以便宜處決,遂下諸郡使械送尤桀者斬以徇,盜爲少衰。河決曹村,克臣亟築堤城下,或曰:「河決澶淵,去鄆爲遠,且州徙於高,八十年不知有水患,安事此。」克臣不聽,役愈急,堤成,水大至,不沒者才尺余。復起甬道,屬之東平王陵埽,人得趨以避水。事寧,皆繪像祀之。
進天章閣待制,徙知瀛州。有告外間入境,密旨趣具獄,株連甚眾,克臣陰緩之,已而得爲間者於他道。徙知太原。王中正西討罔功,而誣克臣姑息士卒,使無固志,黜爲單州。
明年,拜工部侍郎。至是,神宗幸尚書省,至部舍止輦,獎其治力,以爲雖少者不及。顧其子駙馬都尉師約使入覲。元祐四年,以龍圖閣直學士、太中大夫卒,年七十六。
師約字君授,少習進士業。英宗欲求儒生爲主婿,命宰相召克臣諭旨,令師約持所爲文至第。明日,獻賦一編,即坐中賦大人繼明詩,遂賜對,選爲駙馬都尉,尚徐國公主。授左衛將軍,面賜玉帶。又賜九經、筆硯,勉之進學。
神宗即位,拜嘉州刺史,遷成州團練使。國朝故事主婿未嘗居職,帝始令師約同管當三班院,試其才。明年,主就館乃罷,遷汝州防禦使。始制駙馬都尉七年考績法。轉晉州觀察使。
哲宗立,遷鎮安軍節度觀察留後。宣仁後臨朝,師約屢上書言事。元符初,議者以爲職不當上言,褫其秩。徽宗即位,乃復保平軍留後,又爲樞密都承旨,未幾復罷。崇寧元年,卒,年五十九。
師約善射,嘗陪遼使燕射玉津園,一發中鵠,發必破的,屢受金帶及鞍勒馬之賜。
子殊,主所生,至閬州觀察使。
高懷德字藏用,真定常山人,周天平節度齊王行周之子。懷德忠厚倜儻,有武勇。行周曆延、潞二鎮及留守洛都,節制宋、亳,皆署以牙職。晉開運初,遼人侵邊,以行周爲北面前軍都部署。懷德始冠,白行周願從北征。行周壯之,許其行,至戚城遇遼軍,被圍數重,援兵不至,危甚。懷德左右射,縱橫馳突,眾皆披靡,挾父而出。以功領羅州刺史,賜珍裘、寶帶、名馬以寵異之。及行周移鎮鄆州,改集州刺史,仍領牙校。又遷信州刺史,從行周再鎮宋州。
晉末,契丹南侵,以行周爲邢趙路都部署御之,留懷德守睢陽。會杜重威降契丹,京東諸州群盜大起,懷德堅壁清野,敵不能入。行周率兵歸鎮,敵遂解去。漢初,行周移鎮魏博,及再領天平,以懷德爲忠州刺史領職如故。周祖征慕容彥超,還過汶上,寵賜行周甚厚,並賜懷德衣帶、彩繒、鞍勒馬。
行周卒,召懷德爲東西班都指揮使、領吉州刺史,改鐵騎都指揮使。太原劉崇入寇,世宗討之,以懷德爲先鋒都虞候。高平克捷,以功遷鐵騎右廂都指揮使、領果州團練使。
從征淮南,知廬州行府事,充招安使。戰廬州城下,斬首七百餘級。尋遷龍捷左廂都指揮使、領岳州防禦使,賜駿馬七匹。南唐將劉仁贍據壽春,舒元據紫金山,置連珠砦爲援,以抗周師。世宗命懷德率帳下親信數十騎覘其營壘。懷德夜涉淮,遲明,賊始覺來戰,懷德以少擊眾,擒其裨將以還,盡偵知其形勢強弱,以白世宗。世宗大喜,賜襲衣、金帶、器幣、銀鞍勒馬。世宗一日因按轡淮壖以觀賊勢,見一將追擊賊眾,奪槊以還,令左右問之,乃懷德也。召至行在慰勞,許以節鉞。
世宗北征,命與韓通率兵先抵滄州。初得關南,又命副陳思讓爲雄州兵馬都部署,克瓦橋關,降姚內斌以歸。恭帝嗣位,擢爲侍衛馬軍都指揮使、領江寧軍節度,又爲北面行營馬軍都指揮使。
太祖即位,拜殿前副都點檢,移鎮滑州,充關南副都部署,尚宣祖女燕國長公主,加駙馬都尉。李筠叛上黨,帝將親征,先令懷德率所部與石守信進攻,破筠眾於澤州南。事平,以功遷忠武軍節度、檢校太尉。從平揚州。建隆二年,改歸德軍節度。開寶六年秋,加同平章事;冬,長公主薨,去駙馬都尉號。
太宗即位,加兼侍中,又加檢校太師。太平興國三年春,被病,詔太醫王元佑、道士馬志就第療之。四年,從平太原,改鎮曹州,封冀國公。七年,改武勝軍節度。是年七月,卒,年五十七,贈中書令,追封渤海郡王,諡武穆。
懷德將家子,練習戎事,不喜讀書,性簡率,不拘小節。善音律,自爲新聲,度曲極精妙。好射獵,嘗三五日露宿野次,獲狐兔累數百,或對客不揖而起,由別門引數十騎從禽於郊。
子處恭,歷莊宅使至右監門衛大將軍致仕。處俊至西京作坊使。
韓重贇,磁州武安人。少以武勇隸周太祖麾下。廣順初,補左班殿直副都知。從世宗戰高平,以功遷鐵騎指揮使。從征淮南,先登中流矢,轉都虞候。俄遷控鶴軍都指揮使、領虔州刺史。
宋初,以翊戴功,擢爲龍捷左廂都校、領永州防禦使。從征澤、潞還,命代張光翰爲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領江寧軍節度。討李重進,爲行營馬步軍都虞候。建隆二年,改殿前都指揮使、領義成軍節度。三年,發京畿丁壯數千,築皇城東北隅,且令有司繪洛陽宮殿,按圖修之,命重贇董其役。乾德三年秋,河決澶州,命重贇督丁壯數十萬塞之。
四年,太祖郊祀,以爲儀仗都部署。時有譖重贇私取親兵爲腹心者,太祖怒,欲誅之。趙普諫曰:「親兵,陛下必不自將,須擇人付之。若重贇以讒誅,即人人懼罪,誰復爲陛下將親兵者。」太祖納其言,重贇得不誅。後聞普嘗救己,即詣普謝,普拒不見。
五年二月,出爲彰德軍節度。開寶二年,太祖征太原,過其郡,重贇迎謁於王橋頓,召赴燕飲。帝曰:「契丹知我是行,必率眾來援,彼意鎮、定無備,必由此路入。卿爲我領兵倍道兼行,出其不意,破之必矣。」乃命爲北面都部署。重贇令軍士銜枚夜發,果遇契丹兵於定州,見重贇旗幟,大駭欲引去,重贇乘之,大破其眾,獲馬數百匹。太祖大喜,優詔褒美。七年,卒,贈侍中。
重贇信奉釋氏,在安陽六七年,課民采木爲寺,郡內苦之。子崇訓、崇業。
重贇與張光翰、趙彥徽分領諸軍節度,嘉其翊戴功也。光翰,後唐山南節度使虔釗兄子,及卒,贈侍中。彥徽,真定安喜人,與太祖同事世宗,太祖兄事之,及卒,贈侍中。
崇訓字知禮,乾德中,以蔭補供奉官,遷西京作坊副使,出爲澶州河南北都巡檢使。從太宗征河東,還,以貝、冀等州都巡檢使權知麟州。
雍熙中,李繼遷寇夏州,崇訓領兵赴援,大敗之。徙監夏州軍。歷知越、泉、登、莫四州,徙知威虜軍,改如京使。咸平初,出知石州。屬繼遷犯境,崇訓追襲之,至賀蘭山而還。二年,再知麟州,又敗繼遷於城下。
崇訓由河西徙閩、越,再移北邊,凡二十五年,以勞擢西上閣門使、邠寧環慶清遠軍都巡檢使。徙鎮、定、高陽關行營鈐轄,屯鎮州,兼河北都轉運使事。契丹兵至方順河,將寇威虜軍,崇訓陳兵唐河,折其要路。敵遣別騎寇赤堠驛,崇訓分兵擒戮之。既而值霖雨,敵兵飢乏不敢進,遂遁去。移並、代鈐轄,權知并州。從部署張進領兵由土門會大將王超,襲破契丹於定州。六年,授四方館使、樞密都承旨。又命爲鎮、定、高陽馬步軍都鈐轄,屯定州。
景德初,契丹入寇至唐河,崇訓陳兵河南。翌日,又與王超追襲至鎮州。既而都部署桑贊逗留不進,崇訓帥兵獨往。時車駕幸澶州,召崇訓,乃還。三年春,拜檢校太傅。大中祥符二年,授右龍武軍大將軍,領韶州防禦使,以本官分司西京卒,年五十六。
崇訓爲人長厚謙畏,未嘗忤物。
子允恭,禮賓副使,有謀略,好學,人以爲能世其家雲。
崇業字繼源,以蔭補供奉官,選尚秦王廷美女雲陽公主,授左監門衛將軍、駙馬都尉。廷美得罪,降爲右千牛衛率府率,分司西京,俄削秩,去駙馬之號,從貶房陵。廷美卒,起爲靜難軍行軍司馬。雍熙三年,授寧州刺史。公主卒,葬州境。真宗初,始得入朝。咸平四年,改左屯衛大將軍、領高州團練使,追封公主爲虢國長公主。五年十月,卒,年四十一。
子允升爲內殿承制、閣門祗候。
張令鐸,棣州厭次人。少以勇力隸軍伍。後唐清泰中,補寧衛小校。晉初,改隸奉國軍。漢乾祐中,從周太祖平河中,以功遷奉國軍指揮使。廣順初,遷控鶴指揮使。累遷本軍左廂都指揮使、領虔州團練使。從世宗征淮南,移領虎捷左廂,加常州防禦使。再征壽春,命與龍捷右廂柴貴分爲京城左右廂巡檢。世宗將北征,命與韓通、高懷德領兵先赴滄州,又副韓令坤爲霸州部署,率兵戍守。恭帝即位,授侍衛親軍步軍都指揮使、領武信軍節度使。令鐸本名鐸,以與河中張鐸同姓名,故賜今名。
宋初,遷馬步軍都虞候、領陳州節制。太祖征李筠,以令鐸爲東京舊城內都巡檢。建隆二年,出爲鎮寧軍節度。帝爲皇弟興元尹光美娶其第三女。開寶二年,來朝被病,車駕臨問,賜帛五千匹、銀五千兩,並賜其家人甚厚。明年春,卒於京師,年六十。帝甚悲悼,贈侍中。
令鐸性仁恕,嘗語人曰:「我從軍三十年,大小四十餘戰,多摧堅陷敵,未嘗妄殺一人。」及卒,人多惜之。
子守正,至內園使。守恩,淳化中,累至崇儀副使,稍遷崇儀使,領綿州刺史。景德初,知原州,就加
西上閣門使、知泰州,卒。錄其子奉禮郎永安爲大理評事,後至殿中丞。
羅彥瓌,并州太原人。父全德,晉泌州刺史,彥瓌得補內殿直。
少帝在澶州,欲命使宣慰大名府,時河北契丹騎充斥,遂募軍中驍勇士十人從行,彥瓌備選。銜枚夜發,往返如期,由是補興順指揮使。開運末,契丹主至汴,遣彥瓌送廄馬千匹赴幽薊。彥瓌至元氏,聞漢祖建號太原,以馬歸漢,漢祖嘉之。及入汴,擢爲護聖指揮使。周初,遷散員都虞候,坐樞密使王浚黨,出爲鄧州教練使。世宗嗣位,召爲伴飲指揮使,改馬步軍都軍頭。從向訓收秦、鳳有功,遷散指揮都虞候。
顯德末,太祖自陳橋入歸公署,見宰相范質等,未及言,彥瓌挺劍而前曰:「我輩無主,今日須得天子。」質等由是降階聽命。擢爲控鶴左廂都指揮使,改內外馬軍都軍頭、領眉州防禦使。
從平澤、潞還,命代趙彥徽爲侍衛步軍都指揮使、領武信軍節度。建隆二年,出爲彰德軍節度。乾德二年,改安國軍節度,與昭義軍節度李繼勛大破契丹。四年春,又與閣門使田欽祚殺太原軍千餘人於靜陽,禽其將鹿英等,獲馬三百匹。明年,移鎮華州。開寶二年,卒,年四十七。
王彥昇字光烈,性殘忍多力,善擊劍,號「王劍兒」。本蜀人,後唐同光中,蜀平,徙家洛陽。
初事宦官驃騎大將軍孟漢瓊,漢瓊以其趫勇,言於明宗,補東班承旨。晉天福中,轉內殿直。開運初,契丹圍大名,少帝幸澶淵,募勇敢士齎詔納城中,彥昇與羅彥瓌應之。一夕突圍而入,以功遷護聖指揮使。周廣順中,從向拱破太原兵虒亭南,斬敵帥王璋於陣,以功遷龍捷右第九軍都虞候。累轉鐵騎右第二軍都校、領合州刺史。世宗征淮南,從劉崇進、宋偓破金牛水砦,禽偽軍校閻承旺、范橫。又從李重進捍吳兵於盛唐,斬二千餘級。又從張永德攻瀛州,下束城,改散員都指揮使。
太祖北征,至陳橋,爲眾推戴。彥昇以所部先入京,遇韓通於路,逐至第殺之。初,太祖誓軍入京不得有秋毫犯,及聞通死,意甚不樂。以建國之始,不及罪彥昇,拜恩州團練使、領鐵騎左廂都指揮使。
後爲京城巡檢,中夜詣王溥第,溥驚悸而出,既坐,乃曰:「此夕巡警甚困,聊就公一醉耳。」彥昇意在求賄,溥佯不悟,置酒數行而罷。翌日,溥密奏其事,乃出爲唐州刺史。
乾德初,遷申州團練使。開寶二年,改防州防禦使,是冬,又移原州。西人有犯漢法者,彥昇不加刑,召僚屬飲宴,引所犯以手捽斷其耳,大嚼,卮酒下之。其人流血被體,股慄不敢動。前後啖者數百人。西人畏之,不敢犯塞。七年,以病代還,次乾州卒,年五十八。太祖以其專殺韓通,終身不授節鉞。
論曰:石守信而下,皆顯德舊臣,太祖開懷信任,獲其忠力。一日以黃袍之喻,使自解其兵柄,以保其富貴,以遺其子孫。漢光武之於功臣,豈過是哉。然守信之貨殖鉅萬,懷德之馳逐敗度,豈非亦因以自晦者邪。至於審琦之政成下蔡,重贇之功宣廣陵,卓乎可稱。令鐸身四十餘戰,未嘗妄殺,可謂勇者之仁矣。彥瓌於革命之日,首挺劍以語范質,於宋則未必功在眾先,於周則其過不在人後矣。王彥昇殺韓通,太祖雖不加罪,而終身不授節鉞,是足垂訓後人矣。保吉、承衍咸以帝婿致位藩鎮,其被驅策、著戎功,則保吉爲優,況推功李繼隆,尤爲不伐而有讓,然械役名士,縱意禽荒,累德多矣。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2-6-18 11:03 | 顯示全部樓層
<div class="feature">宋史   卷二百五十一‧列傳第十  韓令坤父倫 慕容延釗子德豐 從子德琛 符彥卿子昭願 昭壽
韓令坤,磁州武安人。父倫,少以勇敢隸成德軍兵籍,累遷徐州下邳鎮將兼守御指揮使。世宗以令坤貴,擢陳州行軍司馬,及令坤領陳州,徙倫許州。罷職,復居宛丘,多以不法干郡政,私酤求市利,掊斂民財,公私患之。項城民武郁詣闕訴其事,命殿中侍御史率汀按之。倫詐報汀雲被詔赴闕,汀奏之。世宗怒,追劾具伏,法當棄市。令坤泣請於世宗,遂免死流海島。顯德六年,爲左驍衛中郎將,遷左監門衛將軍。宋初,拜磁州刺史,轉亳州團練使。乾德四年,改本州防禦使,卒。
令坤少隸周祖帳下,廣順初,歷鐵騎散員都虞候,控鶴右第一軍都校、領和州刺史。世宗即位,授殿前都虞候。俄賞高平之功,爲龍捷左廂都虞候、領容州團練使,進本廂都指揮使、領泗州防禦使。征太原,爲行營前軍馬軍都校。未幾,爲侍衛馬軍都指揮使、領定武軍節度。
世宗命宰相李谷將兵征淮南,俾令坤等十二將以從。谷退保正陽,爲吳人所乘。令坤與宣祖、李重進合兵擊之,大敗吳人。世宗親征,聞揚州無備,遣令坤及宣祖、白延遇、趙晁等襲之。令坤先令延遇以精騎數百遲明馳入,城中不之覺。令坤繼至撫之,民皆按堵。南唐東都副留守馮延魯爲僧匿寺中,令坤求獲之,送行在,遂以令坤知州事。由是泰州懼,以城降。
時錢俶受詔攻常、潤,圍毗陵,反爲南唐所敗。南唐乘勝遣將陸孟俊逼泰州,周師不能守,孟俊遂進軍蜀岡,逼揚州,令坤棄其城。世宗怒,命太祖與張永德領兵趨六合援之。令坤聞援至,復入城守,與孟俊兵戰,大敗之,擒孟俊,敗其將馬貴於楚州灣頭堰,擒漣州刺史秦進崇。俄命向拱爲緣江招討使,以令坤副之,下壽州。歸朝,加檢校太尉、領鎮安軍節度使。世宗乃復幸淮右,次楚州,遣令坤率兵先入揚州,命權知軍府事。揚州城爲吳人所毀,詔發丁壯別築新城,命令坤爲修城都部署。
六年春,命令坤以汴、亳民導汴水入於蔡。三月,世宗將北征,命率龍捷、虎捷、驍武兵先赴大名,又副王晏爲益津關一路都部署,俄爲霸州都部署,率所部兵戍之。恭帝即位,加檢校太尉、侍衛馬步軍都虞候。冬,詔防北邊。
宋初,移領天平軍,加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同平章事。太祖親征李筠,詔令坤率兵屯河陽。及澤、潞平,還京,錫宴令坤等於禮賢講武殿,賜襲衣、器幣、鞍勒馬有差,以功加兼侍中。又從討李重進。建隆二年,改成德軍節度,充北面緣邊兵馬都部署。將赴鎮,上於別殿置酒餞之,因勗其爲治。
乾德六年,疽發背卒,年四十六。太祖素服發哀於講武殿,錄其子慶朝爲閒廄使,慶雄爲閒廄副使。令坤有才略,識治道,與太祖同事周室,情好親密。鎮常山凡七年,北邊以寧。聞其卒,甚悼惜之。
初,南唐遣邊鎬破湖南,以馬希崇分司揚州,及令坤克取之,希崇以妓楊氏獻,令坤甚嬖之。會擒陸孟俊,將械送行在所,楊氏於簾間窺見之,即拊膺慟哭。令坤怪問之,楊氏曰:「孟俊往年入潭州,殺我家二百口,惟妾爲希崇所匿得免,願甘心焉。」令坤以詰孟俊,孟俊具伏,令坤乃殺之。
慕容延釗,太原人。父章,襄州馬步軍都校、領開州刺史。延釗少以勇干聞。漢祖之興也,周祖爲其佐命,以延釗隸帳下。周廣順初,補西頭供奉官,歷尚食副使、鐵騎都虞候。
世宗即位,爲殿前散指揮使都校、領溪州刺史。高平之戰,督左先鋒,以功授虎捷左廂都指揮使、領本州團練使;遷殿前都虞候、領睦州防禦使。從征淮南,改龍捷左廂都校、沿江馬軍都部署。歸朝,復爲殿前都虞候,出爲鎮淮軍都部署。顯德五年,世宗在迎鑾江口,聞吳人舟數百艘泊東 3ccd.gif 洲,即命延釗與右神武統軍宋延渥。討之。延釗以驍騎由陸進,延渥督舟師沿江繼進,大破之。淮南平,遷殿前副都指揮使、領淮南節度。恭帝即位,改鎮寧軍節度,充殿前副都點檢,復爲北面行營馬步軍都虞候。
太祖即位,延釗方握重兵屯真定,帝遣使諭旨,許以便宜從事。延釗與韓令坤率所部兵按治邊境,以鎮靜聞。太祖嘉之,加殿前都點檢、同中書門下二品,避其父名故也。李筠叛,初命與王全斌由東路會兵進討,俄爲行營都部署、知潞州行府事;及平,加兼侍中,詔還澶州。
建隆二年,長春節來朝,賜宅一區。表解軍職,徙爲山南東道節度、西南面兵馬都部署。是冬大寒,遣中使賜貂裘、百子氈帳。四年春,命師南征,以延釗爲湖南道行營前軍都部署。時延釗被病,詔令肩輿即戎事。賊將汪端與眾數千擾朗州,延釗擒之,磔於市。荊、湘既平,加檢校太尉。是冬,卒,年五十一。
初,延釗與太祖友善,顯德末,太祖任殿前都點檢,延釗爲副,常兄事延釗;及即位,每遣使勞問,猶以兄呼之。洎寢疾,御封藥以賜,聞其卒,慟器久之。贈中書令,追封河南郡王,錄其子弟授官者四人。
子德業、德豐、德鈞。德業至衛州刺史,德鈞至尚食副使。延釗弟延忠,歷內殿直、供奉西頭官都知,至磁州刺史;延卿至虎捷軍都指揮使。延卿子德琛。
德豐字日新,幼聰悟,延釗愛之,嘗曰:「興吾門者必此子。」八歲,補山南東道衙內指揮使。延釗卒,授如京使。
開寶中,從征太原,領御砦南面巡檢。又爲揚州都監。征南唐,爲洞子都監。城既下,命爲昇州都監。市廛安靜,澤國富饒,使者多裒聚金帛,德豐獨以廉潔聞。俄領蔚州刺史。
太平興國二年,知慶州兼邠、寧都巡檢。嘗破小遇族,奪名馬數十匹,詔書褒諭。居任九年,以簡靜爲治,邊鎮安之。
雍熙四年,使登、萊閱強壯,及還,拜西上閣門使。是冬,出爲定遠軍鈐轄,命領後陣中隊,別將萬騎以御邊害。
淳化二年,進秩東上,知邢州。三年,改判四方館事,出知延州。時侯延廣知靈武,或言其得西夏情,倔強難制,命德豐代之,就賜白金三千兩。會建使名,改爲四方館使。未幾,以所部不治,徙知慶州,俄又改靈州兼部署。谷價涌貴,德豐出私廩賑饑民,全活者眾。轉引進使。賊入境,德豐率兵擊走,獲羊馬甚眾。
咸平二年,遷客省使,知鎮州,召對便坐,撫慰甚至。是冬,遼人南侵,德豐繕兵固守,餉饋不絕,詔獎之。三年,改滄州。德豐輕財好施,厚享將士。在西邊時,母留京師,妻孥寓長安,貧甚,真宗憫之,特詔給團練使奉。逾年,進潁州團練使,知貝、瀛二州。五年,卒,年五十五。家無餘財,談者善之。
子惟素,至殿內承制。
德琛以延釗蔭補供奉官,累遷內殿崇班、知夔州。李順之亂,賊酋張余領眾十萬餘、舟千艘來寇。與順戰龍山,斬首千餘級;又與白繼贇擊賊,斬二萬餘,悉焚其舟。賊剽開州,圍雲安,德琛往援之,又斬百餘級。累詔褒諭。歷西京作坊、左藏二副使。咸平二年,轉崇儀副使、荊湖北路鈐轄。蠻擾澧、鼎境上,德琛戰於北汊,奪耕牛、鎧甲,斬馘以歸。徙峽路鈐轄,未至,復知夔州。景德中,領梧州刺史,復任峽路,再遷莊宅使,又爲並、代鈐轄,知憲州。天禧初,改右監門衛大將軍。
符彥卿字冠侯,陳州宛丘人。父存審,後唐宣武軍節度、蕃漢馬步軍都總管兼中書令。彥卿年十三,能騎射。事莊宗於太原,以謹愿稱,出入臥內,及長,以爲親從指揮使。入汴,遷散員指揮使。郭從謙之亂,莊宗左右皆引去,惟彥卿力戰,射殺十數人,俄矢集乘輿,遂慟哭而去。天成三年,以龍武都虞候、吉州刺史討王都於定州,大破契丹於嘉山。明年克其城,授耀州團練使。改慶州刺史。奉詔築堡方渠北烏侖山口,以招党項。清泰初,改易州,兼領北面騎軍,賜戎服、介冑、戰馬。嘗射獵遂城鹽台淀,一日射麞、彘、狼、狐、兔四十二,觀者神之。晉天福初,授同州節度。兄彥饒亦鎮滑台。俄而彥饒叛,彥卿上表待罪,乞歸田裡,晉祖釋不問。改左羽林統軍,俄兼領右羽林,改鎮鄜延。
少帝幼與彥卿狎,即位,召還,出鎮河陽三城。遼人南侵,詔彥卿率所部拒戰澶淵。契丹騎兵數萬圍高行周於鐵丘,諸將莫敢當其鋒,彥卿獨引數百騎擊之,遼人遁去,行周得免。又副李守貞討平青州楊光遠,移鎮許州,封祁國公。
開運二年,與杜重威、李守貞經略北鄙。契丹主率眾十餘萬圍晉師於陽城,軍中乏水,鑿井輒壞,爭絞泥吮之,人馬多渴死。時晉師居下風,將戰,弓弩莫施。彥卿謂張彥澤、皇甫遇曰:「與其束手就擒,曷若死戰,然未必死。」彥澤等然之。遂潛兵尾其後,順風擊之,契丹大敗,其主乘橐駝以遁,獲其器甲、旗仗數萬以歸。少帝嘉之,改武寧軍節度、同平章事。
爲左右所間,會再出師河朔,彥卿不預,易其行伍,配以羸師數千,戍荊州口。及杜重威以大軍降於滹水,急詔彥卿與高行周領禁兵屯澶淵。會彥澤引遼兵入汴,彥卿與行周遂歸遼。遼主以陽城之敗詰彥卿,彥卿對曰:「臣事晉王,不敢愛死,今日之事,死生唯命。」遼主笑而釋之。
會徐、宋寇盜蜂起,遼主即遣彥卿歸鎮。行次甬橋,賊魁李仁恕擁眾數萬攻徐州。彥卿領數十騎遽至城下,仁恕遣其徒執彥卿馬,請隨入城。俄頃,彥卿子昭序自城中遣軍校陳守習縋而出,大呼賊中曰:「相公當爲國討賊,何故自入虎口,乃助賊攻城?我雖父子,今爲仇敵,當死戰,城不可入。」賊惶愧羅拜彥卿前,乞免罪,彥卿爲設誓,乃解去。
漢祖入汴,彥卿自徐州來朝,改鎮兗州,加兼侍中。乾祐中,加兼中書令,封魏國公,拜守太保,移鎮青州。及殺楊邠輩,召促赴闕下。
周祖即位,封淮陽王。劉銖誅,以其京城第宅賜彥卿。及征兗州,彥卿朝行在,獻馬及錦彩、軍糧萬石,連被賜賚。俄移鎮鄆州。會召魏府王殷,欲以彥卿代鎮。俄遼人起兵,留殷控扼,故彥卿不入朝。殷得罪,即以彥卿爲大名尹、天雄軍節度,進封衛王。
世宗初,並人擾潞州,潞兵敗,命彥卿領兵從磁州固鎮路壓其背。及帝親征,命爲行營一行都部署兼知太原行府事,領步騎二萬進討。
初,彥卿之行也,世宗以並人雖敗,朝廷饋運不繼,未議攻擊,且令觀兵城下,徐圖進取。及周師入境,汾、晉吏民望風款接,皆以久罹虐政,願輸軍須以資兵力,世宗從之。而連下數州,彥卿等皆以芻糧未備,欲旋軍。世宗不之省,乃調山東近郡挽軍食濟之。及世宗至城下,命與郭從義、向訓、白重贊、史彥超率萬騎屯忻口,以拒北援,又下盂縣。
遼人駐忻北,游騎及近郊,史彥超以二千騎當其鋒,左右馳擊,彥超死之;敗遼眾二千餘,遼騎遁走。先鋒爲遼人所掩,重傷數百人,諸將論議矛盾,師故不振。世宗乃班師,數賜彥卿繒彩、鞍勒馬,遣歸本鎮。還京,拜彥卿太傅,改封魏王。恭帝即位,加守太尉。
太祖即位,加守太師。建隆四年春,來朝,賜襲衣、玉帶。宴射於金鳳園,太祖七發皆中的,彥卿貢名馬稱賀。
開寶二年六月,移鳳翔節度,被病肩輿赴鎮。至西京,上言疾亟,請就醫洛陽,從之。假滿百日,猶請其奉,爲御史所劾,下留司御史台。太祖以姻舊特免推鞫,止罷其節制。八年六月,卒,年七十八。喪事官給。
彥卿將家子,勇略有謀,善用兵。存審之第四子,軍中謂之「符第四」。前後賞賜鉅萬,悉分給帳下,故士卒樂爲效死。遼人自陽城之敗,尤畏彥卿,或馬病不飲齕,必唾而咒曰:「此中豈有符王邪?」晉少主既陷契丹,德光之母問左右曰:「彥卿安在?」或對曰:「聞其已遣歸徐州矣。」德光母曰:「留此人中原,何失策之甚!」其威名如此。
鎮大名餘十年,政委牙校劉思遇。思遇貪黠,怙勢斂貨財,公府之利多入其家,彥卿不之覺。時藩鎮率遣親吏受民租,概量增溢,公取其餘羨,而魏郡尤甚。太祖聞之,遣常參官主其事,由是斛量始平。詔以羨餘粟賜彥卿,以愧其心。
彥卿酷好鷹犬,吏卒有過,求名鷹犬以獻,雖盛怒必貰之。性不飲酒,頗謙恭下士,對賓客終日談笑,不及世務,不伐戰功。居洛陽七八年,每春月,乘小駟從家僮一二游僧寺名園,優遊自適。
周世宗宣懿皇后、太宗懿德皇后,皆彥卿女也。自恭帝及太祖兩朝,賜詔書不名。子昭信、昭願、昭壽。昭信,天雄軍衙內都指揮使、領賀州刺史。周顯德初,卒,贈檢校太保、閬州防禦使。
昭願字致恭,謹厚謙約,頗讀書好事。周廣順中,以蔭補天雄軍牙職,俄領興州刺史。
開寶中,改領恩州。彥卿養疾居洛,入補供奉官。四年,改領羅州刺史。七年,遷西京作坊副使。俄授尚食使,出護陳、許、蔡、潁等州巡兵。從征太原,爲御營四面巡檢使。及攻幽州,命與定國軍節度宋偓率兵萬餘,置砦城南。師還,真拜蔡州刺史,知並、澶二州。不逾月,復移並門兼副部署。丁內艱,起復,爲本州團練使,連知永興軍、梓滑二州。
咸平初,又爲天雄軍、邢州二鈐轄。三年,以疾求歸京師,詔遣中使、尚醫馳傳診視。既還,帝賜以名方御藥,拜本州防禦使。四年,卒,年五十七。車駕臨哭,贈鎮東軍節度。子承煦,爲左千牛衛將軍。
昭壽,初補供奉官。開寶七年,改西京作坊副使。歷遷六宅副使、領蘭州刺史。雍熙二年冬,命與劉知信護鎮州屯兵。會遣將北征,又與知信爲押隊都監,轉尚食使,真拜光州刺史。端拱二年,知洪州。淳化四年,改定州。咸平初,遷鳳州團練使、益州鈐轄。
昭壽以貴家子日事游宴,簡倨自恣,常紗帽素氅衣,偃息後圃,不理戎務,有所裁決,即令家人傳道。多集錦工就廨舍織纖麗綺帛,每有所須,取給於市,余半歲方給其直,又令部曲私邀取之。廣糴黍稻,未及成熟者亦取之,悉貯寺觀中,久之損敗,即勒道釋償之。縱其下凌忽軍校。
劍南自李順平後,人心洶洶,知州牛冕緩弛無政,昭壽又不能御軍,人皆怨憤。神衛卒趙延順等八人謀欲害昭壽,未敢發。三年正旦,中使自峨眉山還京,昭壽戒馭吏具鞍馬將送之,延順等悉解廄中馬韁,奔逸庭下,陽逐諠呼,登廳執昭壽殺之,並殺二仆,據甲仗庫,取兵器。都監王澤聞之,急召本軍都虞候王均率兵擒捕。延順左執昭壽首,右操劍,彷徨無所適,卒見均至,即與眾推均爲帥,合驍猛、威武兵爲亂。牛冕洎轉運使張適奔漢州。是秋,官兵討平之。見雷有終傳。
昭壽子承諒,取齊王女嘉興縣主,至內殿承制。
論曰:五季之亂,內則權臣擅命,外則藩鎮握兵。宋興,內外廓清,若天去其疾,或納節以備宿衛,或請老以奉朝請。雖太祖善御,諸臣知機,要亦否極而泰之象也。彥卿一門二後,累朝襲寵,有謀善戰,聲振殊俗,與時進退,其名將之賢者歟?令坤、延釗素與太祖親善,平荊、湘則南服底定,鎮常山則北邊載寧,未嘗恃舊與功以啟嫌隙。創業君臣有過人者,類如是夫。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2-6-18 11:03 | 顯示全部樓層
<div class="feature">宋史   卷二百五十二‧列傳第十一  王景子廷義 王晏 郭從義曾孫承祐 李洪信弟洪義 武行德 楊承信 侯章
  王景,萊州掖人,家世力田。景少倜儻,善騎射,不事生業,結里中惡少爲群盜。梁大將王檀鎮滑台,以景隸麾下,與後唐莊宗戰河上,檀有功,景嘗左右之。莊宗入汴,景來降,累遷奉聖都虞候。清泰末,從張敬達圍晉陽,會契丹來援,景以所部歸晉祖。
天福初,授相州刺史。范延光據鄴叛,屬郡多爲所脅從,景獨分兵拒守,晉祖嘉之,遷耀州團練使。及代,會晉祖幸鄴,留爲京城巡檢使,改洺州團練使。開運初,授侍衛馬軍左廂都校。二年,契丹南侵,少帝幸澶淵,景與高行周等大破契丹眾於戚城,遷侍衛馬軍都指揮使、領鄭州防禦使,出爲晉州巡檢使、知州事,拜橫海軍節度。契丹至汴,以其黨代景。景歸次常山,聞契丹主殂欒城,即間道歸鎮,斬關而入,契丹遁去。
漢乾祐初,加同平章事。會契丹飢,幽州民多度關求食,至滄州境者五千餘人,景善懷撫,詔給田處之。
周祖微時與景善,及即位,加兼侍中。景起身行伍,素無智略,然臨政不尚刻削,民有訟必面詰之,不至大過即諭而釋去,不爲胥吏所搖,由是部民便之。廣順初入朝,民周環等數百人遮道留之不獲,有截景馬鐙者。俄以景爲護國軍節度,歲余,遷鎮鳳翔。顯德初,封褒國公,加開府階。世宗即位,加兼中書令。先是,秦、鳳陷蜀,州旁蕃漢戶詣闕請收復,世宗命景與向拱率兵出大散關進討,連陷砦柵,遂命景爲西面行營都部署,大破蜀軍於上邽,斬首數萬級。是秋,秦州降。逾年,徙景鎮秦州兼西面緣邊都部署。恭帝即位,進封涼國公。
宋初,加守太保,封太原郡王。建隆二年春來朝,太祖宴賜加等,復以爲鳳翔節度、西面緣邊都部署。四年,卒,年七十五。贈太傅,追封岐王,諡元靖。
初,景之奔晉也,妻坐戮,二子逃獲免。晉祖待之厚,賞賜萬計,嘗問景所欲,對曰:「臣自歸國,受恩隆厚,誠無所欲。」固問之,景稽顙再拜曰:「臣昔爲卒,嘗負胡床從隊長出入,屢過官妓侯小師家,意甚慕之。今妻被誅,誠得小師爲妻足矣。」晉祖大笑,即以小師賜景。景甚寵嬖之,後累封楚國夫人。侯氏嘗盜景金數百兩,私遺舊人,景知而不責。
性謙退,折節下士,每朝廷使至,雖卑位必降階送迎,周旋盡禮。左右或曰:「王位尊崇,無自謙抑。」景曰:「人臣重君命,固當如是,我惟恐不謹耳。」初封郡王,朝廷以吏部尚書張昭將命,景尤加禮重,以萬餘緡遺昭。左右或言其過厚,景曰:「我在行伍間,即聞張尚書名,今使於我,是朝廷厚我也,豈可以往例爲限耶?」
景子廷義、廷睿、廷訓。廷訓至驍衛大將軍致仕。
廷義起家供奉官,改如京副使,以善騎射,周世宗擢爲虎捷都虞候,遷龍捷右第二軍都校、領珍州刺史。宋初,改內外馬步軍副都軍頭。乾德四年,與韓重贇率師護治滑州靈河新堤。六年,增治京城,又命廷義董其役。開寶二年,加領橫州團練使,從征太原。廷義性勇敢,親鼓士乘城,獨免胄,矢中其腦而顛,經宿卒,年四十七。太祖甚惜之,優詔贈建雄軍節度。廷義性驕傲,好誇誕,每言:「我當代王景之子。」聞者咸笑之,因目爲「王當代」。
王晏,徐州滕人,家世力田。晏少壯勇無賴,嘗率群寇行攻劫。梁末,徐方大亂,屬邑皆爲他盜所剽,惟晏鄉里恃晏獲全。
後唐同光中,應募隸禁軍,累遷奉國小校。
晉開運末,與本軍都校趙暉、忠衛都校侯章等戍陝州。會契丹至汴,遣其將劉願據陝,恣行暴虐,晏與暉等謀曰:「今契丹南侵,天下洶洶,英雄豪傑固當乘時自奮。且聞太原劉公威德遠被,人心歸服,若殺願送款河東,爲天下唱首,則取富貴如反掌耳。」暉等然之。晏乃率敢死士數人夜逾城,入府署,劫庫兵給其徒,遲明,斬願首縣府門外。眾請暉爲帥,章爲本城副指揮使、內外巡檢使兼都虞候;遣其子漢倫奉表晉陽。時漢祖雖建號,威聲未振,得晏等來歸,甚喜,即日以暉爲保平軍節度,章爲鎮國軍節度,晏爲絳州防禦使,仍領舊職。既而暉等表晏始謀功爲第一,遷建雄軍節度。漢祖入汴,加同平章事。
周祖即位,加兼侍中。廣順元年,劉崇侵晉州,晏閉關不出,設伏城上。並人以爲怯,競攀堞而登,晏麾伏兵擊之,顛死者甚眾,遂焚橋遁。遣漢倫追北數十里,斬首百餘級,擢漢倫濱州刺史。八月來朝,周祖以晏家彭城,授武寧軍節度,俾榮其鄉里。三年,周祖征兗州,次張康鎮,晏來朝,獻馬七匹,賜襲衣、金帶。親郊畢,封滕國公,加開府階。世宗即位,加兼中書令。
初,晏至鎮,悉召故時同爲盜者遺以金帛,從容置酒語之曰:「吾鄉素多盜,我與諸君昔嘗爲之。後來者固當出諸君之下,爲我告諭,令不復爲,若不能改,吾必盡滅其族。」由是境內安靜,吏民詣闕舉留,請爲晏立衣錦碑。世宗初,復請立德政碑。世宗命比部郎中、知制誥張正撰文賜之,詔改其鄉里爲使相鄉勛德里,私門立戟。未幾,改河南尹、西京留守。顯德三年,移鳳翔節度。六年,從世宗北征,爲益津關一路馬軍都部署,韓令坤副焉,遂平三關。
太祖即位,進封趙國公。從征李筠,師還,改安遠軍節度。乾德元年,進封韓國公,上章請老,拜太子太師致仕。每朝會,令綴中書門下班。俄歸洛陽別墅。四年冬,卒,年七十七。廢朝三日,贈中書令。
初,晏爲軍校,與平陸人王興善,其妻亦相爲娣姒。晏既貴,乃薄興,興不能平。晏妻病,興語人曰:「吾能治之。」晏遽訪興,興曰:「我非能醫,但以公在陝時止一妻,今妓妾甚眾,得非待糟糠之薄,致夫人怏怏成疾耶?若能斥去女侍,夫人之疾可立愈。」晏以爲謗己,乃誣以他事,悉案誅其夫妻。
守西洛日,白重贊鎮河陽,時世宗征淮南,重贊慮並人乘間爲寇,因葺城壘,且約晏爲援。晏意欲兼有三城,即與漢倫同率兵赴之。重贊聞其來,拒不納,遣人語之曰:「公在陝州已立大功,河陽小城不煩枉駕。」慚不能對,遂引兵還。
郭從義,其先沙陀部人。父紹古,事後唐武皇忠謹,特見信任,賜姓李氏。紹古卒,從義才丱角,莊宗畜於宮中,與諸子齒。明宗與紹古同事武皇,情好款狎,即位,以從義補內職,累遷內園使。
晉天福初,始複姓郭氏。坐事出爲宿州團練副使。丁內艱北歸,遂家太原。漢祖在鎮,表爲馬步軍都虞候,屢率師破契丹於代北。及建大號,從義首贊其謀,擢鄭州防禦使,充東南道行營都虞候,領首軍自太行路渡河。
漢祖入汴,以爲河北都巡檢使。杜重威據大名叛,以爲行營諸軍都虞候,重威降,爲鎮寧軍節度。趙思綰之叛,爲行營都部署,賜戎裝、器仗、金帶。師至永興,圍其城,即以從義爲永興軍節度。思綰糧盡,城中人相食,從義系書矢上射入城中,說思綰令降,仍表於朝廷,許以華州節制。隱帝從其計,即遣使諭思綰,思綰開門納款,翌日,從義具軍容入城,憩候館中,思綰入謁,即令武士執之,並其黨三百餘人悉斬於市,以功加同平章事。
周廣順初,加兼侍中,移鎮許州。顯德初,親郊,加檢校太師。世宗將征劉崇,從義適來朝,因請扈從,世宗甚悅,改天平軍節度,即令從符彥卿破契丹於忻口。師還,以功加兼中書令。四年,從征淮南,移鎮徐州。及世宗自迎鑾至泗州,見於行在。恭帝即位,加開府階。
宋初,加守中書令。太祖征揚州,從義迎謁於路,願扈從,不允。乾德二年,又爲河中尹、護國軍節度。六年,以疾歸京師。開寶二年,改左金吾衛上將軍。逾年,上章請老,拜太子太師致仕。四年,卒,年六十三,贈中書令。
從義性重厚,有謀略,多技藝,尤善飛白書。初,思綰之叛也,巡檢使喬守溫遁去,姬妾悉入思綰,思綰敗,從義盡取之。守溫詣從義求其愛妾,雖不敢拒,而心銜焉,遂發守溫逃遁事,坐棄市,人皆冤之。從義善擊球,嘗侍太祖於便殿,命擊之。從義易衣跨驢,馳驟殿庭,周旋擊拂,曲盡其妙。既罷,上賜坐,謂之曰:「卿技固精矣,然非將相所爲。」從義大慚。
子守忠、守信。守忠至閒廄副使。守信字寶臣,頗知書,與士大夫游,至東上閣門使、知邢州,卒。子世隆爲比部員外郎。世隆子昭祐、承祐。昭祐爲閣門祗候。
承祐字天錫,娶舒王元偁女,授西頭供奉官。仁宗爲皇太子,承祐補左清道率府率、春坊左謁者,真宗爲玉石小牌二,勒銘以戒飭之。帝即位,遷西染院副使兼閣道通事舍人、勾當翰林司,遷西上閣門副使。坐盜御酒及用尚方金器除名,岳州編管,徙許州別駕。起爲率府率,遷西京作坊使、勾當右騏驥院。院之大校試路馬者,前鳴鞭擁御蓋,承祐代試之,其狂僭如此。進六宅使、象州團練使。
承祐性狡獪,緣東宮恩,又憑藉王邸親,既廢復用,乃僭言事,或指切人過失,同列謂之「武諫官」。真授衛州刺史、知相州,入爲群牧副使,改濰州團練使,歷知曹、鄭、澶、鄆、貝州。徙澶州兵馬總管,役卒有異謀者,廉得不待奏,捕斬之。再知澶州,會中使過,遽延入問管軍闕補何人,使者曰:「聞朝廷方擇才武者。」承祐起挽強自衒,左右皆笑。
入爲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以父喪,起復真定府、定州等路副都總管。諫官歐陽脩、余靖論其非才,改知相州,尋徙大名府副都總管。樞密使杜衍惡承祐驕恣,奏罷軍權,爲相州觀察使、永興軍副都總管,改知邢州,徙河陽兵馬總管。衍去位,復進爲殿前都虞候、並代州副都總管兼知代州,徙邢州。諫官錢明逸言承祐無廉守,邢民素厭苦之,改相州,徙秦鳳路副總管。累遷建武軍節度使、殿前副都指揮使。
尋以宣徽南院使判應天府,府壁壘不完,盜至卒無以御,承祐始城南關,浚沙、濉、盟三河。徙亳州。諫官言承祐在應天府給糧不以次,且擅留糧綱,批宣頭,不發戍還兵,越法杖配輕罪,借用翰林器,出入擁旗槍,以禁兵擬周衛,體涉狂僭,無人臣禮。罷宣徽南院使,許州都總管,徙節保靜軍、知許州。
轉運使蘇舜元薦承祐有將帥才,政事如龔、黃。帝謂輔臣曰:「彼庸人,監司乃龔、黃比之,何所取信哉。」改知鄭州,未行,暴疾卒。贈太尉,諡曰密。承祐所至,多興作爲煩擾,百姓苦之。
李洪信,并州晉陽人,漢昭聖太后弟也。後弟六人,洪信居長,少善騎射。後唐明宗在藩時,隸帳下,及即位,愛將朱弘實總領捧聖軍,弘實擢洪信爲爪牙,漸遷小校。應順中,潞王舉兵,少帝殺弘實而東奔,捧聖軍數百騎從行,洪信預焉。及次衛州,少帝與晉高祖遇,因有疑貳,謀害晉祖,其從兵皆亂。時漢祖方護晉祖,洪信以兵應之,獲免。清泰中,又爲雍王重美牙校。
晉初,爲興順左廂都指揮使。漢祖統禁軍,遷鎮太原,奏隸麾下。漢祖領陳州刺史、左護聖左廂都指揮使,俄加岳州防禦使。從漢祖降鄴,以警扈之勞,授侍衛馬軍都指揮使、領武信軍節度。
乾祐中,以群小用事,心懷憂懼,白太后求解軍職,出爲鎮寧軍節度。歲余,遷保義軍節度。初,楊邠以元從功臣爲方鎮者不諳政務,令三司擇軍將分補諸鎮都押牙、孔目官,或恃以朝選,藩帥難制。洪信聞內難,即召馬步軍都校聶召,奉國軍校楊德、王建、黃全武、楊進、翟本,右牙都校任溫、武德,護聖都校康審澄及判官路濤、掌書記張洞、都押牙楊昭勍、孔目官魏守恭,悉殺之,誣奏謀逆。
周廣順初,加同平章事。洪信常以此妄殺自歉,及革命,內不自安。周祖猶以漢太后之故,移鎮京兆。本城兵不滿千,王峻西征至陝州,以援晉州爲辭,又取去數百人。及劉崇北遁,遣禁兵千餘屯京兆,洪信益懼,即請入朝,懇辭藩鎮,拜左武衛上將軍。世宗即位,遷左驍衛上將軍。顯德五年,改右龍武軍統軍,從世宗北征,爲合流口部署。
乾德五年,改左驍衛上將軍。開寶五年請老,以本官致仕。八年,卒,年七十四。
洪信無他才術,徒以外戚致位將相。斂財累鉅萬,而吝嗇尤甚。時節鎮皆廣置帳下親兵,惟洪信最寡少。弟洪義。
洪義本名洪威,避周祖名改焉。漢祖鎮太原,補親校。開國,授護聖左廂都校、領岳州防禦使,遷侍衛馬軍都指揮使、領武信軍節度。
少帝即位,改鎮寧軍節度。會誅楊邠、史弘肇等,時侍衛步軍都指揮使王殷屯澶州,即遣供奉官孟業齎密詔令洪義殺之,又令護聖都指揮使郭崇等害周祖於鄴。洪義素怯懦,慮殷覺,遷延不敢發,遽引業見殷,殷乃錮業,送密詔於周祖。洎周祖起兵,少帝又詔洪義扼河橋,及周祖兵至,洪義就降。漢室之亡,由洪義也。
廣順初,權知宋州節度,未幾,真拜歸德軍節度,加同平章事,權知許州。歲余,改鎮安州。顯德初,加檢校太師。世宗即位,加兼侍中,未幾,徙青州。六年夏,遷京兆尹、永興軍節度。恭帝嗣位,加開府階。
宋初,加兼中書令,移鄜州。乾德五年,代歸。卒年五十九,贈太師。
武行德,并州榆次人,身長九尺余,材貌奇偉,家甚貧,常采樵鬻之自給。晉祖鎮並門,暇日,從禽郊外,值行德負薪趨拱於道左,晉祖見其魁岸,又所負薪異常,令力士更舉之,俱不能舉,頗奇之,因留帳下。
晉天福初,授奉國都頭,遷指揮使,改控鶴指揮使、寧國軍都虞候。開運中,契丹至汴,行德被獲,乃偽請於契丹以自效。契丹信之,方具舟數十艘載鎧甲,令行德率將校軍卒送歸其國。溯汴至河陰,行德謂諸將曰:「我輩受國厚恩,而受制於契丹,與其離鄉井、投邊塞,爲異域之鬼,曷若與諸君驅逐凶黨,共守河陽,姑俟契丹兵退,視天命所屬歸之,建功業,定禍亂,以圖富貴可乎?」眾素服行德威名,皆曰:「所向惟命,不敢愛死。」行德即殺契丹監使,分授器甲,由汜水倍道抵河陽。契丹節度使崔廷勛出兵來拒,行德麾眾逆擊,自旦及午殊死戰,廷勛大敗,棄城走。行德遂據河陽,盡以府庫分給將士,因推行德知州事。時契丹兵尚充斥,行德厲士卒,繕甲兵,據上游,士氣益奮,人望歸之。
聞漢祖起太原,即自稱河陽都部署,遣其弟行友間道奉表勸進,漢祖覽奏喜甚,即授行德河陽三城節度。漢祖由晉、絳至洛,行德迎候境上,以所部兵翼至京師,還河陽。
乾祐中,加同平章事,移真定尹、成德軍節度。廣順初,加兼侍中,俄改忠武軍節度,遷河南尹、西京留守。時禁鹽入城,犯者法至死,告者給厚賞。洛陽民家嫗將入城鬻蔬,俄有僧從嫗買蔬,就筥翻視,密置鹽筥中,少答其直,不買而去。嫗持入城,抱關者搜得鹽,擒以詣府。行德見盛鹽襆非村嫗所有,疑而詰之,嫗言:「適有僧自城外買蔬,取視久之而去。」即捕僧訊治之,具伏與關吏同誣嫗以希賞。行德釋嫗,斬僧及抱關吏數輩。人畏之若神明,部下凜然。三年,丁外艱,起復。
顯德初,加開府階,進封譙國公。世宗即位,兼中書令。初,世宗自河東還,次河陽,以洛陽城頭缺,令葺之。行德率部民萬餘完其城,封邢國公。是秋,代王晏爲武寧軍節度,與晏兩換其任。先是,唐末楊氏據淮甸,自甬橋東南決汴,匯爲污澤。二年,將議南征,遣行德率所部丁壯於古堤疏導之,東達於泗上。及親征,以行德爲濠州行營都部署,破淮軍二千餘人於郡境。俄遣率師屯定遠以逼其城,爲吳人所敗,死者數百人,行德以身免,左授右衛上將軍。五年,下淮南,復授行德保大軍節度兼中書令。恭帝嗣位,進封宋國公。
宋初,加中書令,進封韓國公,再授忠武軍節度,改封魏國公。乾德二年冬,移鎮安州,加開府儀同三司。開寶二年,入爲太子太傅。太平興國三年,以本官致仕。四年,卒,年七十二,贈太師。
楊承信,字守真,其先沙陀部人。父光遠,仕晉至太師、壽王。承信,光遠第二子,幼以父任,自義武軍節院使領蘭州刺史,歷宣武、平盧二軍牙校。
開運初,光遠以青州叛,少帝遣李守貞等討之,食盡勢窮,承信兄承勛劫其父以降,青州平,光遠死。承信與弟承祚詣闕請死,詔釋之,以承信爲右羽林將軍,承祚爲右驍衛將軍,放歸,服喪私第,尋安置鄭州。初,光遠送款契丹求援,兵未至而光遠降。及契丹來寇,承勛時爲鄭州防禦使,召數其罪殺之。以承信爲平盧軍節度,繼父職。仕漢曆安、鄜二州節度,累加檢校太師。
周廣順初,加同平章事。諸將西討劉崇,承信表求預行。以郊祀恩加開府階,封杞國公。世宗即位,進韓國公。顯德初,征淮南,爲濠州攻城副都部署,改壽州北砦都部署兼知行府事。壽州平,累戰功,擢忠正軍節度、同平章事。時徙州治下蔡,承信既增廣其城,又遣監軍薛友柔敗淮人六百餘於廬州北。恭帝即位,進封魯國公。
宋初,加兼侍中,來朝,會征李筠,命爲澤州西面都部署,筠平,移鎮河中。乾德元年,進封趙國公。二年,卒,年四十四,贈中書令。
承信身長八尺,美儀表,善持論,且多藝能,雖叛臣之子,然累歷藩鎮,刻勵爲政而不苛,故能始終富貴。其卒也,蒲民表乞祠之,則其遺愛之在人者可知矣。景德四年,錄其孫松爲奉職。
侯章,并州榆次人。初在並門事後唐莊宗爲隊長,明宗朝遷小校。晉開運末,爲忠衛指揮使,屯兵陝州,爲內外馬步軍都指揮使兼三城巡檢使。
會契丹入中原,與趙暉、王晏謀斬契丹將劉願,送款於漢祖。漢祖入汴,擢爲鎮國軍節度。乾祐初,加同平章事,尋移鎮邠州。章居鎮無善政,傲上剝下,以貪猥聞,用見戶爲逃,擅其租賦,乃矯奏貧民數千戶負稅租,久禁系不能輸,願以己奉代。時方姑息,詔褒之。副使趙彥鐸有良馬,章欲之不與,誣彥鐸謀逆,殺之,亦置而不問。俄加檢校太師。
周初,加兼侍中。廣順二年入朝,獻銀帛,請開宴,周祖謂左右曰:「諸侯來朝,天子自當錫宴,以申愷樂,豈俟其貢奉爲之耶?」命復賜之。仍令有司自今藩鎮有進奉者勿受。俄賜宴廣政殿,章又獻銀千兩、馬七匹上壽,復不納。三年,授鄧州節度。周祖親郊,加開府階,封申國公。世宗即位,加兼中書令。世宗親征壽陽,命章爲攻城水砦都部署,右衛大將軍王璨副之。俄徙西北水砦都部署,再爲武勝軍節度。
建隆元年八月,授太子太師,封楚國公。既罷節鎮,居常怏怏。一日於朝堂與故舊言晉、漢間事,時有輕忽章者,章厲聲曰:「當遼主疾作謀歸,有上書請避暑嵩山者,我粗人,以戰鬥取富貴,若此諛佞,未嘗爲之。」坐中有慚者。乾德五年卒。
論曰:王景輩微時,或至爲盜、負薪,遭五代之亂,奮身戎功,重據邊要。宋興,稽顙北向,太祖待以誠信,宜無不自安者。景趨利改圖,乃至滅族。王晏、郭從義遷怒肆忿,誣人以死。侯章在藩邸有剝下之名,李洪義狃於肺腑之戚,而無外凜之志,咎孰甚焉。斯皆亂世之習,有不能盡去之者。武行德守洛邑,辯究欺罔,民用畏服,顧不優於諸人耶?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