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華文史網 【內容提要】自1923年顧頡剛先生發表【與錢玄同先生論古史書】,提出古史層累造成說引發古史大討論以來,對古史辨派古史理論的評價便不絕於書,其中錢穆先生的評價就頗具有代表性。本文以錢穆對古史辨派古史理論的評價爲其線索,擬對他們古史理論的異同作一些探討和分析。
一
本世紀20年代初,伴隨著『以科學方法整理國故』潮流而在中國史壇上興起了以疑古辨偽爲職志、以懷疑傳說神話古史的疑古派史學。以顧頡剛先生等人爲首的古史辨派,揭櫫致疑、求真的旗幟,運用乾嘉考據方法和近代西方實證主義史學方法,對中國上古史進行了全面系統的清理和檢討。他們提出了層累造成的古史觀,打破了人們對三皇五帝古史系統的迷信,廓清了上古史的許多迷霧,爲中國史學向科學化方向邁進作出了相當的貢獻。誠然,自40年代特別是50年代錢穆居港台以來,他對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中濫觴和發展起來的疑古史學基本上採取了否定性的評價;把當時疑古派的史學觀視之爲『極端之懷疑論』,稱他們『標新立異』、『妄肆疑辨』、『厚誣古人,武斷已甚。』(註:錢穆對疑古派古史觀否定性的評價可參考他的【兩漢經學今古文平議・自序】、【八十憶雙親・師友雜憶】(三聯書店1998年版,第362 頁)等有關論述。)但是這些否定性的言論,並不意味著錢穆自始自終就對『五四』以來的疑古史學採取了全盤否定的評價。事實上,錢穆早年非但沒有否定當時的疑古史學,相反在一定程度上對他們考辨古史的理論和方法也作了相當積極的肯定和評價。他在1928年寫成的【國學概論】中曾明確指出:『清儒以尊經崇聖,而發疑古辨偽之思,……今則……去其崇聖尊經之見,而專爲古史之探討。若胡適之、顧頡剛、錢玄同諸家,雖建立未遑,而破棄陳說,駁擊舊傳,確有見地。』(註:參見錢穆:【國學概論】下冊,上海商務印書館1946年版,第147―149頁。)在1931年撰寫的【評顧頡剛〖五德終始說下的政治和歷史〗】一文中,他對胡適、顧頡剛提出的『用歷史演進的見解來觀察歷史上傳說的方法』(即胡適所稱的『剝皮的方法』)也並不反對,相反地說他『對這個見解和方法,也抱著相當的贊同。』不僅如此,錢穆早年研究【易經】的方法,正是採用的這種層層剝筍式的方法進行的。1928年夏,在蘇州中學任國文首席的錢穆應蘇州青年會學術講演會的邀請,作【易經研究】一題的演講。他在演講辭中明確指出:
【易經】決不是一時代一個人的作品,而是經過各時代許多人的集合品。我們並可以說【易經】中的【十翼】,是最後加入的東西,我們可以說其是【易經】完成的第三期。次之卦辭爻辭,是【易】的第二期。其餘只剩八八六十四卦,便是【易】最先有的東西,是【易】的第一期。我們現在借用近人胡適之所稱剝皮的方法,先把【易經》裡第三期東西剝去,再把他第二期東西剝去,單只研究【易經】第一期裡面的東西。把第一期的【易經】研究清楚了,再研究第二期。把第二期的東西弄清楚了,再來研究第三期。把【易經】成立次第依著歷史的分析的方法去研究,這是我今天要提出的一個比較可靠而可少錯誤的新方法。(註:錢穆:【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一),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75年版,第172頁。)
顯然,錢穆早年治古史的一些見解與『五四』以後的疑古派的古史觀有某些相同之處,他考訂古史的方法也曾受到過疑古派『剝皮』方法的影響。同時,錢氏本人也是一位以記誦瀟博、考訂精審而名播學界的學者,他早年的著作【劉向歆父子年譜】、【先秦諸子系年】,都是中國近代學術史上的考據名作,他與顧頡剛古史辨派的同仁同樣具有大膽的疑辨思想與批判精神。錢穆本人也稱自己『疑【堯典】、疑【禹貢】、疑【易傳】、疑【老子】出莊周后,所疑皆超於頡剛』,『余與頡剛,精神意氣,仍同一線,實無大異』,『兩者分辨,僅在分數上』。(註:錢穆:【八十憶雙親・師友雜憶】,第167頁。 )從這個意義上而言,錢穆研治古史的理論與方法和顧頡剛先生的古史辨派確有一些相同的見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