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揚州晚報 時屆驚蟄,百蟲翻身,春夏秋時,乃是昆蟲活躍季節。瀏覽揚州方言蟲名,自覺妙趣橫生。
蜈蚣多足,號稱『百腳』。蛞蝓體軟,表面多黏液,酷似『鼻涕』。蜒蚰形似蜈蚣,觸角和腳很細,猶如梳篾,叫『梳梳蟲』。地鱉蟲形如黽鱉,常在牆根土內活動,叫『土鱉』。螻蛄前足發達適於掘土,稱『土狗子』。蜥蠍類蛇,且有四足,叫『四腳蛇』,以昆蟲的外貌特徵為其取名,十分形象。
金針蟲按其尾部,便頭如搗蒜,叫『磕頭蟲』,有一種一碰便蜷身自衛,狀如豌豆的小蟲,叫『安豆蟲』,身體細長,在水中游泳時身體一屈一伸,叫『翻跟斗蟲子』。一種有硬殼的小昆蟲,在遇到傷害時會放出臭氣來保護自己,李時珍說其兩臂如斧,當轍不避,故得『當郎』之名,俗稱『刀螂』,揚人亦從此名。『蟬』會鳴為『嘰溜子』、『蟈蟈』會叫稱『叫油子』。『蟋蟀』、『螟蛉』分別叫『蛐蛐子』和『金鈴子』。聽到這些親切好聽的名字就知道它們是昆蟲世界的『歌手』。以昆蟲的形體動作和生活習性為其命名,頗為貼切。
此外,揚州話『蚯蚓』叫『蛐蟮』,『蚜蟲』叫『膩蟲』,『跳蚤』叫『虼蚤』,『天牛』叫『昂牛子』,『蜻蜓』叫『星星子』,『蜘蛛』叫『喜喜蛛子』等等。
以作物的根莖為食物的害蟲金黽子,其形像黽,背染金色,本名副其實,揚州小孩卻尊稱它『金媽媽』,不免使其受寵若驚。蜣螂,喜歡推糞,能推比自己身體大得多的糞球前進。昆蟲詩人法希爾讚譽它是『清潔工』。我國古代對其有『推車客』的別稱。揚州人卻直言不諱,叫它『屎克螂子』。更有趣的是果樹和森林的主要害蟲之一,尺蠖蛾的幼蟲尺蠖,行動時身體向上,彎成弧狀,像用大拇指和中指量距離一樣,故有『尺蠖』之雅號,揚州人見其蛹在樹上的一絲垂吊,作繭自縛,與傳說中的吊死鬼無異,於是給了它一個粗俗的名字――『吊死鬼蟲子』。
附:揚州方言名淺釋
盧蜂:馬峰
臭癟:床虱
洋瘌子:一種樹上生長的蟲,人的皮膚接觸後又痛又癢,有的還有輕微的紅腫。
灶雞子,錢駝子:北京叫『灶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