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太原日報 晉方言作為黃河流域、黃土高原上的一支古老方言,無論就其形成的歷史還是所保留的古代語言文化,在漢語發展史上均佔有突出的地位。研究晉方言對了解晉文化、漢民族文化均有着積極的意義。但是,豐富的晉方言以及晉方言所承載的晉文化已經或正在消失,如不加緊調查整理就有絕跡的可能,而且這種『化石文化』消失後將無法復原。山西省語言學會與山西大學語言科學研究所擔負起了這項重擔,他們的研究團隊早於十年前就積極組織力量對各縣方言進行全方位研究整理,目前,已自籌資金出版了16本各縣市方言研究。
晉方言是全國十大方言之一,作為北方方言中最具價值的方言理應作為晉文化的重要部分而受到足夠的重視。
晉方言這個名稱早在60年前就有人提出,當時叫晉語,其方言範圍與今天的理解略有不同。作為學術概念正式提出是20年前的事。中國社科院的李榮先生首次將漢語方言分為十大方言,晉方言是漢語十大方言之一(其他九大方言是:官話、吳方言、湘方言、贛方言、客家話、閩方言、粵方言、平話、徽方言)。分佈於山西省除南部以外的廣大地區以及毗鄰的河北、河南、內蒙古、陝西等四個省區臨近山西的縣市。晉方言區共176個縣市,面積僅小於官話;使用晉方言的人口約4500萬,僅次於官話、吳方言,與閩方言、粵方言相當;晉方言區的人以山西省居民為最多。
晉方言目前分作八個片:并州(晉中)片、呂梁片、上黨(晉東南)片、五台(忻州)片、大包(大同-包頭)片、張呼(張家口-呼和浩特)片、邯新(邯鄲-新鄉)片、志延(志丹-延川)片。并州片是晉方言的核心地區,其次是呂梁片、五台片、志延片,其餘是晉方言的邊緣地區。山西省南部20多個縣市今屬中原官話區,稱汾河(晉南)片,一般不包括在晉方言內。汾河片在歷史上與晉西北方言接近,以後逐漸受到中原官話的影響,汾河片實為晉方言到中原官話的過渡區。所以與晉方言核心地區并州片有較多共同點,為稱述方便,一般所說的『晉方言』,大體上也包括汾河片。
北京大學方言資深專家王福堂教授說:就現代晉方言而言,它『的確具有相當多的特點』。最突出的特點是:1.保留入聲調並有喉塞韻尾,如:太原人讀『不、說、國、別、局、一、六、七、八、十』這些字,調子讀得很短,不能拉長。2.前後鼻音不分,如:讀『陳舊』為『成就』,『深信』為『生性』。3.平舌、翹舌不分,如:『志願』念成『自願』,『擦手』念成『插手』。4、陰平、陽平不分,如:『天』同『田』、『詩』同『時』、『梯』同『題』。5、一個字分成兩個音節,如:擺――不來、拌――不爛、杆――圪欖、巷――黑浪等。這不能不考慮晉方言區地理位置的閉塞,『恆山峙其北,大河繞其南,四塞襟之,五原控之』,『眺覽其間,左山右河之勢自若也,襟塞控原之騰自若也』。(康熙【山西通志】1681年)與官話區長期相對隔絕是方言保守的重要原因。(喬全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