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365|回复: 0

[汉语言文学] 汉语热背后的冷思考

[复制链接]
对酒当歌 发表于 2010-12-10 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 光明日报
如果一个只会说普通话的中国人,一个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的中国人,面对外国朋友的下列提问,会怎么回答:为什么“我在北京生活了三个星期”是对的,而“我在泰国生活了3个年”不对?为什么“她长得有点儿难看”是对的,而“他长得有点帅”就不对?这些问题不太好回答,可能在情急之下,他会说“这是中国人的习惯”。这种不求甚解的回答,表明了学科研究的不足和薄弱。
目前,全球除中国外有109个国家共3000多所高校开设了汉语课程;世界其他国家学习汉语的人数已经超过4000万,有些国家以50%甚至翻番的速度增长;国家汉办先后为4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训了两万余名汉语教师,并向世界150多个国家派出汉语教师和志愿者近4000人;美国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投入巨资开展所谓的“关键语言(Critical Languages)的教学,汉语就是六种关键语言之一……所有这些都说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在大幅提升的同时,国家文化软实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吸引了更多的世界眼光,看好中国的未来。对此,有人高呼“汉语的世纪到来了”,“国际汉语教学的春天到来了”。诚然,国际汉语教学这一事业的发展在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汉语热”在带给我们惊喜、自豪和振奋的同时,也需要我们更加清醒地面对和思考。
一是学科建设面临巨大挑战。“汉语热”如果没有坚实的学科建设作基础,所谓的“热”只不过是暂时的“虚火过旺”,难以持久。国际汉语教学和其他外语教学一样是一门学科。国际汉语学科建设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对该学科性质、学科地位的认识存在诸多偏见。比如,有些人认为,只要是中国人、只要会说普通话就可以从事国际汉语教学。但是,如果一个只会说普通话的中国人,一个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的中国人,面对外国朋友的下列提问,会怎么回答:为什么“我在北京生活了三个星期”是对的,而“我在泰国生活了3个年”不对?为什么“她长得有点儿难看”是对的,而“他长得有点帅”就不对?为什么“她比我高一点儿”是对的,而“他比我一点儿高”就不对?为什么“这条裙子一点儿也不长”是对的,而“这条裙子一点儿长”就不对?为什么“谁都不想去”可说成“谁也不想去”,而“谁也不想去”不能说成“谁也想去”?……毋庸置疑,如果没经过长期的系统的训练,这些问题是不太好回答的。可能在情急之下,他会说“这是中国人的习惯”。这种不求甚解的回答,表明了学科研究的不足和薄弱。如果目前这种科研滞后于教学的状态继续下去,将会大大影响今后对“汉语热”的进一步发展。
二是现代汉语文化走出去的能力仍不强。我国有着五千年灿烂的文化、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丰厚举世公认。但这同时也使得汉语文化对外传播面临着严峻的问题。稍作留意就会发现,除了经贸合作等非常现实的需求外,很多外国朋友几乎都能知道孔夫子、老子,但是对于近代的中国恐怕只知道一代伟人毛泽东了,对于中国近代的鲁迅就很少有人知道;对于现代的中国估计除了成龙、少林寺外,其他也是知之甚少。相当数量的外国人对汉语的热情,似乎更多是出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欣赏和好奇,他们更多注重的是中国的“过去”,而对现代中国文化知道得就很少。所以如何有效地增强中国现代文化的独特魅力,让世界人民在关注中国“过去”的同时也倾心于中国的“现在”,这是关乎一个民族“软实力”的大问题。在为世界“汉语热”鼓掌的同时,我们更应在这方面多作一些思考和努力。
三是汉语成为国际语言仍任重道远。“汉语热”使一些国人盲目乐观地认为,汉语已经成为世界强势语言。但是,切不可忘记:现在互联网上85%的语言是英语;在联合国各种场合使用的语言95%也是英语,汉语的使用率只占到百分之零点几;全世界学习英语的总人数达20亿人,仅中国学习英语的人数就超过了全世界学习汉语的人数。与中国孩子三岁学英语,小学考PET、FCE,大学疯狂啃雅思、考托福的热情相比,外国人学习汉语的现状远远谈不上“热”。“汉语热”背后隐藏着的一个问题是:到底谁在学习汉语?据了解,外国人学习汉语大部分出于工作、学习所需,还有相当大的一个群体是在国外“洋生洋长”的华人,或者说那些被父母逼迫去学习汉语的ABC(美国华人)和BBC(英国华人)。如果仅仅是这些人促成的“汉语热”,那么只能说汉语和20年前相比确实是有了一定的“热度”,但距离“炙手”的“热度”还有一定的距离。
四是国际汉语教师培训工作亟待加强。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统计,目前全世界每年至少需要一万名国际汉语教师。如此大的教师需求量,若不经培训就简单地外派,恐怕难以真正发挥作用。正如前面所说,第二语言教学有其自身规律,会说汉语并不一定就能教好汉语,除了要有丰富的汉语知识外,教师还需要了解学习者母语的语言特点,了解他们在学习汉语时最容易犯的错误,并且要能很好地解释这些错误,不能所有的问题都用“中国人的习惯”来搪塞学生。所以,对于教师要进行系统的学习和训练,而应避免因“急用”而“速成”,结果适得其反。
五是助推“汉语热”经久不衰的关键。从国际的角度来看,汉语属于“含蓄、内敛”型语言,也就是专用来与中国人打交道的语言。这和英语、法语、西班牙语比起来,不利的方面相当明显。比如,世界上大约有70个国家以英语为官方语言,法语共同体也大约有50个成员,说西班牙语的国家和地区也有20个左右。也就是说,英语、法语的影响力不会因为某一两个国家的经济实力的消弱而随之消退。可是我们汉语要“一枝独秀”,必须依托中国自己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我们任重而道远!
汉语真正在世界上振兴,就要力争使之国际化,也就是我们不能满足于外国人和中国人交流用汉语,还要使外国人和外国人交流也要用汉语。当然,要真正实现汉语国家化还要有一个必要条件,那就是中国要有用汉语提出的先进思想和专利,要有能吸引世人的创新理论。
总之,“汉语热”确实是一件好事,是汉语开始腾飞与“走出去”的良好开端,但我们切不可因此而沾沾自喜,必须脚踏实地搞好经济建设,不断提高中华民族的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对外汉语学科建设,进一步加强母语学习,更多更好地向世界展示中国现代文明的成果,让汉语真正成为世界强势语言。(杨玉玲)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