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1951年6月6日,【人民日報】發表了題爲【正確地使用祖國的語言,爲語言的純潔和健康而鬥爭!】的社論。59年過去了,這篇著名社論仍具有現實意義。該社論列舉出的生造縮略語、關聯詞語使用不當、詞語不搭配等問題,今天依然存在。
邁入21世紀,語言使用中的兩個新問題愈見顯著。一是網絡語言和影視字幕謬誤較多。一些政府的部門網站、各種電視節目和影視劇的字幕中,常見語言舛錯。二是詞語運用中的差池屢見不鮮。電腦的普及對語言的使用產生了重大影響,人們輸入電腦的,常常是詞,『詞』的概念空前強化。但人們往往忽略了兩個問題,一是不注意詞形的規範;二是忽視了正確把握詞義,如該用『化裝』時錯用『化妝』。普遍的『求新求異』思維,也對詞語的正確使用造成衝擊。
新情況的出現要求人們再次關注語言的純潔和健康――
首先,各級語言文字工作部門,可通過各種媒體,經常性地講解詞語、句式的用法,宣傳語言規範知識。半個多世紀前的【正確地使用祖國的語言,爲語言的純潔和健康而鬥爭!】開頭一段說,『爲了幫助同志們糾正語言文字中的缺點,我們決定從今天起連載呂叔湘、朱德熙兩先生的關於語法修辭的長篇講話』。今天,這種做法還是需要提倡。常講解,常宣傳,才能有力促進語言的純潔和健康。
其次,可在各種媒體上設立回答群眾語言文字問題的信箱,讓群眾心存疑竇時有地方可問。各地的媒體多做『一人提問,眾人受益』的事,會大大方便群眾,實實在在引導人們正確使用語言。
最後,黨政機關的文件、法規,出台前可由專人從語言的純潔和健康的角度審閱。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近幾年來在法律頒布前請語言學家對語言的使用把關,收效甚佳,得到中央有關領導肯定。這種重視語言的純潔和健康的做法,也很有必要。
語言的純潔和健康跟語言文字的規範相關,語言文字規範的修訂應貫徹『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方針。也就是說,將人民群眾對語言文字規範的各種意見集中起來,加以歸納整理,再推廣到人民群眾中去。這樣修訂的規範,才易於被群眾接受,得到切實的貫徹執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