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t望周刊 漢語語言文化中的西化誤區
我曾告訴一位懂漢語的美國朋友,漢語計量單位與國際接軌後,『一千公斤』應說成『一千千克』,他很詫異
隨着我國對外開放的日益深化,『與國際接軌』成了當今的一種時髦語。我國與國際接軌涉及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文化等諸多領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有利於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但也存在不少誤區和弊端。有的為了部門私利與國際接軌;有的趕時髦盲目與國際接軌;有的甚至違背我國的傳統文化習慣而與國際接軌。本文無意也不可能就與國際接軌問題進行全面的討論,僅就漢語語言文化領域的某些接軌問題談談個人的看法。
讀不出來的數字分位
位數多的數字往往造成讀數困難。需要先數清楚位數才能讀得出來。於是數字分位符應運而生。漢語裏數字序列是個、十、百、千、萬、十萬、百萬、千萬、億,是萬進位,所以漢語數字每隔四位標一個分位符。例如10,0000一看就知道讀作10萬。西方人思維方式與我們不同,他們計數是『千』進位。英語數字序列是個、十、百、千(thousand)、十千、百千、兆(million)、十兆、百兆、千兆(billion),沒有『萬』和『億』這兩個字;漢語的『萬』英語念作『十千』,『億』英語念作『百兆』;所以英語中數字每隔三位用一個分位符。例如100,000西方人一看就知道讀作『百千』。
本來是各行其道,井水不犯河水。但現在自發地與國際接軌,漢語的數字也按西方方式分位,將每隔四位數字打一個逗號改成每隔三位數字打一個逗號。甚至小學老師教學生也改成每隔三位數字標一個分位符,但要求學生仍按中國方式讀數。這種盲目地仿效西方分位方式給13億中國人製造了不必要的麻煩,我們還得先數清楚位數才能讀得出來。一個國家的傳統文化是很難改變的,尤其是像我國計數萬進位這種傳統思維方式至少已有數千年的歷史,根深蒂固,誰也改變不了它。其實,分位符問題很容易解決。我國應當恢復每隔四位數字打一個逗號的傳統做法,只需在國內出版的西文出版物中採用西方的數字分位法就行了。
『一千千米』怎麼念
我國1984年發佈【國務院關於在我國統一實行法定計量單位的命令】,決定採用根據國際單位制制訂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並規定市制計量單位只可延續使用到1990年。與國際單位制接軌,統一執行國家法定計量單位制,大方向無疑是正確的;不過,在長期施行過程中也發現國家法定計量單位制有不完善之處。有的計量單位只是形式上與國際單位制接軌;有的計量單位已與國際單位制接軌卻被廢除。
國家法定計量單位制決定採用『千克』和『千米』兩個單位,而將『公斤』作為『千克』的同義詞,將『公裏』作為『千米』的俗稱。國務院要求政府各部門以及事業企業單位從1986年起必須使用國家規定的法定計量單位。各出版社相繼規定出版物只能用『千克』和『千米』,不得使用『公斤』和『公裏』。只有黨政機關的某些文件仍然使用『公斤』和『公裏』。
『千米』、『千克』在漢語中不像一個單位,給人們的感覺是數詞『千』加上單位『米』或『克』,作為單位不符合我國的語言習慣。比如『一千公裏』改成『一千千米』,念起來非常彆扭。因此,國家計量局在文件中又規定:『千克』前面不允許帶任何詞頭,例如不允許出現『千千克』、『百千克』的單位名稱。一千公裏應寫成1000千米,但念起來仍然是『一千千米』。此外,我們常說的『幾千公裏』、『幾千公斤』,若採用『千米』和『千克』就難以表達了。再如,我們可以說『半公斤』、『半公裏』,但若說成『半千克』、『半千米』,就不像中國話了。
令人費解的是,為什麼接軌的新單位反而不如舊單位好用,要規定前面不許帶任何詞頭,而且有些計量概念還無法表達。出現上述問題的原因在於我們將數字『千』也當作詞頭用。英、法、德等西方語言不存在這類問題,它們直接將國際單位制詞頭冠在基本單位前而構成新的單位,例如kilogram(千克),kilometer(千米)。Kilo源自希臘文,『一千千克』用英語說是onethousandkilograms,不存在漢語中那種『千千』並列的問題。我曾告訴一位懂漢語的美國朋友,漢語計量單位與國際接軌後,『一千公斤』應說成『一千千克』,他很詫異;我再問他,如果英語onethousandkilograms(一千公斤)說成onethousandthousandgrams(一千千克),感覺怎樣?他回答說:『stupid』(愚蠢)。
西方語言中以Kilo作詞頭的單位很多,例如kiloampere(千安培)、kilocalorie(千卡)、kilocurie(千居裏)、kilohertz(千赫)、kilowatt(千瓦)等,這些單位大都由科技領域的專業人士使用,影響的範圍不大。但『千克』和『千米』是日常生活中廣泛使用的單位,影響範圍遍及全國,違背我國的傳統語言習慣,造成語言上的某些混亂。應該廢除『千克』與『千米』兩個譯名,還是採用『公斤』、『公裏』為好,它既與國際單位制接軌,又避免了接受西方人以『千』進位的思維方式。
沒有必要將『裏』變成歷史名詞
市制計量單位『斤』和『裏』等按規定應該在1990年以後廢止使用,但是廢而不止。這首先是因為人們日常生活中需要它們,再則是它們已和國際單位制接軌。在日常貿易中,一般說來一千克作為單位太大,所以商店裏標出每500克多少錢;但人們說『買500克』、『買250克』很彆扭,仍習慣說『買一斤』、『買半斤』。在農貿集市上更是廣泛使用『斤』這一單位。美英等國目前仍用英磅,重453.6克;只有德國的磅重500克,等於我國的一斤。可見日常貿易中需要一個重500克左右的計量單位。
同樣,『裏』在我國民間仍然使用。老百姓常說某地到某地有幾裏地,而不說有幾千米地。我國許多重要歷史事件和地名都與『裏』字有關,例如二萬五千裏長征、萬裏長城、三十裏鋪、十裏屯和八裏莊等,我們沒有必要將『裏』字變成一個歷史名詞。
從歷史上來看,『斤』和『裏』自古就有,而且是不斷適應社會需要而發展的。據我國古書記載,在戰國時期,一斤相當於現在的250克;到東漢、三國和西晉時期,一斤相當於220克;到南北朝的北周,一斤相當於660克;唐、宋、元朝基本上保持一斤相當於六百幾十克的水平上;到明朝,一斤為590克;到清朝,一斤等於596.8克;到民國時期,一斤等於500克。新中國成立後,也是採用一斤等於500克,即二斤等於一公斤。
據我國古書記載,周制三百步為一裏。後據【正字通・裏部】,『路程以三百六十步為一裏』。據舊營造庫平制一千八百尺為一裏(等於576米)。新中國成立後,一裏統一為500米,即二裏等於一公裏。足見(市)斤和(市)裏已經和國際接軌。目前,美英等國仍使用英制單位。一英裏等於5280英尺,一英尺等於0.3048米;一磅等於16盎司,一盎司等於28.3495克。應當說,在推行國際單位制方面我國走在英美的前面,西方國家應當與我國接軌。
我國不僅廢除了已與國際單位制接軌的好端端的市制計量單位,更有甚者,有的部門還開始與英制度量衡單位接軌了。以前我們衡量金銀用兩、錢、分,一兩等於50克,一錢等於5克,1分等於0.5克,已與國際單位制接軌;而現在有的部門衡量金銀開始用盎司了,忘記了與國際接軌的初衷,應該引起高度重視。此外,我國目前的彩電和相片的尺寸仍採用英制,尚未與國際單位制接軌。
作者:劉華秋
(作者為原中國國防科技信息中心研究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