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中國文化網 早在甲骨文時代,就有許多表示動物本身的漢字。最初形成的表示動物本體的文字一般是『畫成其物,隨體詰詘』的獨體象形字,它們與動物的關係是直接對應的,比如:牛、羊、犬、豕,等等。
除了這些獨體象形字,還有不少合體字也指示動物本體,比如:
雀,依人小鳥也。從小、隹。
翟,山雉尾長者。從羽從隹。
蠅,營營青蠅,蟲之大腹者。從黽從蟲。
梟,不孝鳥也。從鳥頭在木上。
狼,似犬。銳頭白頰,高前廣後。從犬良聲。
熊,獸,似豕。山居各蟄。從能,炎省聲。
豫,象之大者。從象予聲。
鳳,神鳥也。從鳥凡聲。
這樣的漢字還有不少。它們都是古人對動物的形象化的描述。
還有一些漢字的形體明顯與動物有關,意思卻不直接指示動物本體,而是表示某些與動物有聯繫的概念,比如:
闖,馬出門貌。從馬在門中。
騎,跨馬也。從馬奇聲。
,旅行也。鹿之性見食急,則必旅行,從鹿麗聲。 在【說文解字】中,明確地將有關動物的六十幾個獨體字作爲部首去統領一系列合體字。這些動物部首字有蟲、鳥、馬、魚、犬、貝、牛、隹、羊、鹿、虎、豕、鼠、兔等。具有這些部首的漢字數量很大。可以看出,動物部首字的產生,標誌著中國古代人們對動物的認識進入了新階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