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中國文化網 度量衡,現代稱作『計量』。古代用於計量的漢字很多,比較常見的有丈、尺、寸、分、厘、毫、石、斗、升、斤、兩、錢、頃、畝、裏等。其中一些字的含義古今有很大變化,比如斤,舊制一斤合十六兩。有一個成語是『半斤八兩』,本意是說半斤和八兩相等,比喻不相上下,彼此一樣。
此外還有以下幾類:
關於長度的計量字有:絲、忽、尋、常、仞、庹、咫、索、肘、武、指、扶、弓、墨等。
關於紡織品的計量字有:匹、端、縱、張、兩、尋、常、墨等。
關於容量的計量字有:斛、龠、合、勺、撮、抄、圭、粟、顆、粒、黍、溢、掬、豆、區、釜、鍾等。
關於質量的計量字有:擔、鈞、銖、鋝、鼓、錙、鎰、錘、捷、舉、衡、引、粟、圭、黍等。
關於土地、裏程的計量字有:步、肘、弓、引、晌、繩、矽、方等。
關於禾穀的計量字有:秉、庾、秭、缶等。
關於時間的計量字有:時、刻、分、秒等。 在這些傳統計量用字裏,有相當一部分以手、足、毛、禾、米、弓、金等為意符的,說明古代的計量方式主要是以人體某部位(如肘、指),以某自然物(如粟、豆),以常用器物為準的(如弓、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