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248|回复: 0

宝鸡西周墓葬新进展:大型青铜礼器现图案铭文

[复制链接]
山东受学 发表于 2012-7-7 00: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文汇报
U397P4T8D4012260F107DT20120706083632.jpg

 
图为宝鸡市石鼓山西周贵族墓出土的青铜器。


从昨天到今天,陕西省宝鸡市西周早期贵族武士墓葬发掘进入大型器物整体提取阶段,它们保存完好、图案精美、纹路清晰可见。三件大型青铜礼器提取时,意外发现刻着精美的图案和铭文,让现场考古专家惊喜连连――
青铜上发现亚形方框图案和铭文“父”“乙”两字
今天上午,考古人员在提取北侧壁龛上的一件青铜时,透过器物上的豁口,发现器物内部的侧面有一个亚形方框图案,图案旁刻有铭文。现场的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王占奎研究员告诉记者,图案底色鲜艳,考古学上叫“孔雀蓝”,图案上左边是“亚”,右边是“羌”字,上面是脖子被一根绳子拴着的羊头,下面有个脚,而其左侧是表示出行、出走的字符。他说,图案旁的两个文字是“父”和“乙”。
王占奎说,“父、乙”是人名,这是商代人的传统,一直延续到西周时期,但姬姓周人不用这个。他说,让人费解的是,图案中的“亚、羌”表达何种意思尚无从定论。现场专家告诉记者,青铜器是体现等级制度和贵族身份的重要标志,根据目前和以往发掘来看,这个墓葬应当是一个高等级武士墓葬,而宝鸡市石鼓山墓葬区可能是西周时期姜戎的聚落遗址。此次在墓中提取的“高领袋足鬲”,是商周时期流行于陕西关中西部地区的器物,最早发现于宝鸡斗鸡台。宝鸡市考古所所长刘军社说,宝鸡及其以西地区在商代时就是羌人居住的地方,而姜姓人就是羌人的一支。根据考古发掘和文献资料,证明以“高领袋足鬲”为代表的这支人就是姜姓人。大部分专家认为,墓中出土的这唯一一件陶鬲是姜戎人的典型器物,但也有专家认为,它应该是姬姓周人使用的器具。
祭祀用的青铜器“深腹盘”有“臣、癸、先”三字铭文
今天,在提取青铜器“提梁卣”时,考古人员发现里面有酒一类的东西,在提取另一件器口有豁口的“提梁卣”时,发现里面有形状像烟斗的小勺子,这是当时用来舀酒的工具。在提取一件倒扣在地的盛水器“深腹盘”时,发现器物底部清晰刻有图案和文字。这件器物几天前曾是令人琢磨不透的“怪物”,因为它像簋又不是簋,像盘又不是盘。北大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主任徐天进教授鉴定认为,它是一件商代铜盘,用来盛水。后来专家们统一意见,它应是祭祀用的器物。在一个青铜[上也发现了铭文“万”,宝鸡市考古所所长刘军社认为,“万”字也许代表的是姜戎族分支部落。
王占奎认为,深腹盘图案部分应该是族徽,是家族的形象标志,而后面三个文字分别是“臣”、“癸”、“先”,可能是个人的私名。有专家推测说,“臣”、“癸”很可能是这件器物主人的生卒日期或庙号,而“先”应该是一支部落的姓氏;也有专家认为,“臣”、“癸”很可能是器物主人名字,“先”应该是国族名;有人认为,“臣”可理解为普通百姓,也可是王室君臣,“癸”应该表示一种排序和顺序,而“先”则应是一个小部族的姓。这个族徽和三个文字组合在一起,它们之间有无关联和寓意?王占奎说,现在还无法断定,也不能从这些铭文和族徽上判断出墓主人的身份,“这些铭文和族徽很有可能是铸造时就铸上去的,铸造这个器物的人,不一定是使用人,也不一定是墓主人,但肯定是有商文化传统背景的人。”
青铜重器铸造地可能在安阳的殷墟
专家介绍说,墓葬中的这些青铜重器,从花纹和器物形状看,均具有商代青铜器的特征。西周的墓葬中为何会有商代铸造的礼器呢?北大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主任徐天进教授认为,最大可能性就是灭商之后缴获的战利品,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有相当一部分铜器是在安阳殷墟铸造的,因为几年前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曾在安阳发掘了商代的铜器作坊,发现了好多陶范与陕西早期的铜器形制花纹一样。
考古人员提取了一个带有牛头纹饰的当卢和20件名为“节约”的马器。当卢是放置在马鼻子与额头部位交接处的饰品,一角残损,大约15厘米高,三个相同的精美兽面纹饰纵向一字排开。王占奎认为,这些兽面纹饰是牛头纹,牛是祭祀中非常重要的祭品,有牛就是大型祭祀。
人们常说的“节约”一词,实际上是引申出来的,从此次发掘来看,它最初是指马具的一种配件,被提取出来的“节约”中间均为空心。“马具上有很多带子相互交叉,为了固定带子,须在两条带子交叉处放置捆绑带子的配件,这种配件就叫‘节约’。”王占奎解释说,这个“节约”是节制、约束的意思,古代将马使用的缰绳或皮条从中而过,以此起连接作用,使缰绳和皮条连为一体,达到控制马的目的。 


        来源:文汇报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