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光明日报 存世罕见的西周青铜禁
在这次考古出土的所有青铜礼器中,最引人注目、最珍贵的无疑是青铜禁了。这种类似于现在“茶几”的器物,之前在中国只出土过4件,目前藏于国内的也只有一件。
据专家介绍,此次出土的青铜禁长95厘米,宽45厘米,高21厘米,其形状大小仅次于藏于美国的铜禁,但精美程度算是最好的。
记者看到,存世罕见的西周青铜禁,位于已发掘的墓葬北侧中部窑龛上,而在北侧坑底,木质车马器露出土壤的只有部分形制结构和配件,其间还夹杂着少量贝币。在青铜禁上,一个青铜方彝也引人注目。根据专家介绍,按照此前的考古规律,拥有方形青铜器的墓主人身份,往往比只有圆形青铜器的墓主人身份要高一些。
周人将酗酒列为商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所以在灭商后施行了严格的禁酒令。“禁”的名称正是诞生于禁酒的大背景之下。但这次考古中出土的青铜器,多为饮酒器,和“禁”的本意有抵触。“墓主人可能是一个爱喝酒之人,放件禁在里面,或许是要提醒自己不要贪杯。”考古专家推测说。
在我国,商周铜禁仅在宝鸡市出土过。最早出现的“禁”是公元1901年。宝鸡市斗鸡台戴家弯村农民在村北的坡地上挖地时,挖出了一件青铜“禁”,属首次发现。最先,这件弥足珍贵的青铜“禁”被曾任陕西按察使的大古董商端方占有,后来又流入美国。1927年7月,军阀党毓坤在戴家湾盗掘古墓,发现3件铜禁。这三件“禁”有一件流入日本,但最终又传入国内,现被天津博物馆收藏。这是党毓坤所盗3件铜禁中最小的一个,另外两件下落不明。
这次发现的青铜禁是宝鸡市第三次发现。这些铜禁、铜卣等文物风格与斗鸡台、戴家湾党毓坤盗掘出土文物风格相近。铜卣、铜彝、铜体态较大,铜口沿内侧有“”字形族徽。
古代,“禁”的使用有着严格的礼制等级要求和规定,只有王室才能使用。因此,它的数量稀少,非常珍贵。这次出土的青铜“禁”是否和王室有关联,还需考古的进一步研究证实。
“另类”墓葬成范例
在这座墓葬中,以东北处的腿骨判断,墓主人的下葬方式应为头南脚北,按周人墓葬的常理而言,陪葬品应环绕摆放在墓主的腰身之上,而此座墓葬的随葬品却摆放在墓主的脚下方,且在壁龛之内,实为“另类”。
对于这座“另类”的周人墓葬,刘军社说,这座墓葬的规格属于周早期的中型贵族墓葬。但其随葬品数量众多、组合完整、体量大、制作精美,又确实罕见。
对于墓葬壁龛内放置随葬品的这种反常形式,刘军社解释,这是近几十年来在宝鸡地区西周墓葬挖掘中发现的首例。可以说,它的可贵之处就在于,这次发现为今后研究周人丧葬形式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范例。
马车陪葬的秘密
西周时期,作为殉葬的一种形式,往往在墓葬的附近有许多车马坑。而以实用的真车真马来殉葬始于商代,不过数量较少,且多见于晚期。通过考古人员对二层台以下墓室的清理,基本可以看清为两椁一棺形制,而且椁上部发现了1辆马车,随之出土的还有车3件、铜泡17件、銮铃3件、铜鸟2件、车饰2件。
先人一直有“视死如生”的观念,马车如同在墓中随葬的其他器物一样,都是为了死者的阴间生活。但商周时期的殉葬物是不能随意埋入的,而是显示着一定的等级身份,因此,殉葬物往往代表着墓主人的权力和地位。
经过千年的岁月流逝,这辆马车的木质结构早已碳化,而这些马车上的佩饰仍在用无声的语言,默默诉说着这位墓主的高贵身份,这也是墓主人武官职位的又一佐证。
来源:光明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