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學術論壇 3.科舉與中央集權專制
按韓非子的說法,封賞之權乃人主之權,若與他人分享,就是削弱人主之權威。用人權正是如此。貴族制下也卿世祿,封賞雖始於天子,但封賞完畢,天子就無權剝奪和改變繼承人。所以有貴族『可以被殺死卻不能被剝奪身份』的說法。自然,天子權威是有限的。漢代的察舉制,察舉權在下不在上,是把天子用人的權柄放給了郡縣長官,也是不妥的。科舉制度在避免主觀、力求公正的前提下把取人用人之權完全收歸中央,有效地增強了中央權威。說中國是一個中央集權國家,科舉制度是一個重要方面。統治者通過調整科舉考試的內容,來控制人們的思想。儒家思想由於被歷代列爲考試經典,從而成了天下讀書人思想的統領,也成了中國人思想的統領。儒家思想的崇高地位,是科舉造成的。
在唐代,由於科舉對因門第蔭封而得官的世家大族構成威脅,受到它們的反對。由此導致了綿延數唐代兩百年的朋黨之爭。一方是科舉出自身的官員,如張說、張九齡、王叔文、柳宗元、劉禹錫、元載、楊炎等;另一方是世襲官僚爲首的一派,如唐武宗時宰相李德裕就十分瞧不起科舉得官的寒門子弟。他認爲世族子弟天生就是做官的料,主張朝廷顯官,應由他們擔任。『何者?少習其業,目熟朝廷事,治閣之儀,不教而自成。寒士縱有出人之才,固不能閒習也。則子弟未易可輕。』他這種主張旨在維護特權,顯然是反動的,聽去卻也似乎有一定道理。兩派的鬥爭十分激烈。根深蒂固。一派得勢另一派必定遭殃。唐文宗感慨地說:『去河北之賊(指藩鎮勢力)非難,去此朋黨實難。』朋黨之爭早在安史之亂前就已存在,安史之亂後進一步發展。代宗、德宗時,世族的李揆主持朝政,輕視出身寒門的元載。元載後爲宰相,重用進士出身的官員如楊炎等。再後來劉晏掌權,殺元載。楊炎爲相後又殺劉晏爲元載報仇。後來范陽大姓盧杞做宰相,又殺死楊炎爲劉晏報仇。貫穿唐中後期的朋黨之爭,實質上是自魏晉以來形成的山東士族與唐高宗武后之後由科舉而入仕的新興官員的鬥爭。是『新舊兩統治階級之鬥爭』。也是以中小地主爲代表的平民階級向貴族特權階級的挑戰。特權階級屢次試圖廢除進士科取士,強調門蔭,均未成功。平民取得決定性勝利,則是在宋代才實現的。朋黨之爭中,皇帝總起來說是傾向於科舉派一邊的,但又不能過分偏袒。科舉有利於中央集權,世襲門蔭則容易培養地方勢力。皇帝的態度是不難決定的。讓兩派爭鬥,皇帝從中可以起到巧妙的平衡作用,所以有利於維護皇帝權威。再者,平民畢竟爲多數,世族只是少數。照顧平民利益有里利於皇權的穩固。所以李德俗、鄭覃等人請求廢進士科時,均被皇帝否決。
前面講到科舉是向平民開放政權,包含有民主色彩,今又謂科舉有利於中央集權,似乎矛盾,其實不然。權力分享者越是廣泛,就越容易形成少數人的控制。如同今日之股份公司,股份越是分散,越易被少數股東控制整個公司,就是此理。而全民選舉,若運行不好,或缺乏民意基礎,效果也實在不佳。印度舉行選舉時,向農村貧民換取一張選票,只需一包方便麵而已!一個人在生存尚無保障時,是難以產生民主要求的,給他民主,也不能好好地行使,選舉徒具形式罷了。所以中國之急務,仍應經濟爲先。
孟德斯鳩談到共和國中人人平等,因爲人人『什麼都是』;專制國中人人平等,因爲人人『什麼都不是』。這兩種情形對科舉制的中國,均不符合。科舉制度下人人『都可能是』,也可能不是。考試機會人人平等,實際結果卻無平等可言。中國的統治者通過確定科舉考試的內容來引導讀書人的思想,一方面有利於形成統一的民族精神,倫理價值觀,另一方面加強了思想上的專制。至少從法律上,由於考試面前人人平等,因而其結果的不平等,也就爲人們所接受。一項制度或一項法律即使不合正義,只要能爲人們接受,就有其意義。古代社會的神明裁判就是一例。盛行於中世紀的歐洲的決鬥斷訟更無正義可言。決鬥中失敗的一方未必就是無理的一方,但他願意接受以決鬥來判定訴訟輸贏,決鬥就起到了解決糾紛的作用。
4.科舉制度與政治腐敗
中國古代政治官僚腐敗與科舉制度有關是肯定的。是權力就註定要腐敗,是制度就必然有漏洞。人類的智慧正是在不斷的腐敗與反腐敗、鑽漏與補漏之間發揮和較量。當察舉、推薦完全變質的時候,科舉考試制度應運而生。這是我們祖先創造的一種FAIRPLAY的遊戲規則。爲了保證公正、公平,我們祖先也挖空心思。有些辦法我們今天仍在使用。在宋代,發明了糊名制,把考生姓名糊起,使閱卷者無從作弊。後來還採用代謄制。考生答卷由他人代爲抄寫,以免閱卷之人從筆跡上辨認出考生。
既然中國讀書人把科舉當作謀生手段,又加上中國歷代官俸很低,不能維持與其社會地位相適應的開支,做官後貪污受賄也就在情理之中了。西方選舉制的結果是富人當選主持政府,因此只有先求富而後才可以求官;中國不然,是先求官後求富。貪官多存在制度方面的原因。貪是對寒窗苦讀的回報。經典上講讀書做官爲了報效國家,匡扶正義,爲民做主,但並不排斥由此給個人帶來的名利和榮耀。雖然不能說廢除科舉就能消除政治腐敗,但中國的腐敗問題與科舉制度確實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卻不容否認。
近年來中國連掀反貪風暴。所發巨貪如胡建學、胡長清、成克傑等,均出身貧寒,引人深思。胡建學是普通農家子弟,實屬不易;據說胡長青是放牛娃出身,幼時無錢買鞋,常赤足。他們無不在當官之後瘋狂斂財,肆無忌憚。貧寒子弟爲官是否比富家子弟更容易腐敗,是個值得研究的社會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