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安在線 11日下午6點,蚌埠淮上區雙墩村家家夜燈已亮,飯菜已香,3名考古保護小組成員,還在巡邏。在現場,24小時巡查的他們,有了諸多感慨―― 『6年時間內,考古發掘還在繼續,並且取得了如此成果,的確不易……』。蚌埠雙墩一號春秋墓,自2006年12月開始進行搶救性發掘以來,已有6個年頭,昨日,首次披露發掘情況,並出台了詳細的保護規劃。
春秋大墓出土『最古創傷藥』
先來帶讀者回顧一下……
蚌埠雙墩春秋墓位於蚌埠市淮上區小蚌埠鎮雙墩村,南距淮河約3千米。20世紀70年代,雙墩春秋墓的這片土地曾是某雷達部隊駐所修築的防空設施,兩座古墓的封土部分遭到了嚴重破壞。北側的雙墩一號春秋墓曾在2005年6月被盜未遂。為此,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雙墩一號春秋墓進行了搶救性的考古發掘。
『雙墩一號』春秋墓,是新中國建立後,我省發掘歷時最長的一座古墓。昨日,記者從文物部門了解到蚌埠『雙墩一號』春秋墓發掘的『秘聞』。據悉,考古人員對該墓葬中一個陪葬品,進行殘留物提取,發現了以往考古發掘中並不常見的黃色塊狀物,表層為黃色,而內部為淺白色,夾雜着許多綠色顆粒。
經過化學分析,發現該殘留物是『蜂蠟和動物油的混合物』,就是我們熟知的『創傷藥』,這在考古界可是首次。
證實墓葬主人是鍾離國君
據介紹,截止到目前,在該墓葬在墓坑填土中,已發現極其複雜的『放射線形狀』、 『土丘與土偶』、 『土偶牆』等遺蹟現象。隨葬品以大量的銅器、彩繪陶器、石器、玉器為主,其它有少量的幾何硬紋陶瓮、陶盆、灰陶缽、小陶罐以及海貝飾件、金箔飾件等。銅器有編鈕鍾、鼎、、、豆、B、F、盤、[、勺、盒、刀、錛、鐮、車軎、馬銜、戟、戈、矛、劍、鏃等380多件。
值得一提的是,在9件青銅鐘和兩件青銅的內壁,以及一件青銅戟的戈上,均發現有相同的『童君柏』銘文,銘文中的『童』即鍾離,國名。『君』為身份,『柏』為人名。出土銅器銘文顯示,該墓葬的主人應是春秋中晚期一位名叫柏的鐘離國君。結合文獻中關於春秋鍾離國的零星記載,該墓葬的具體年代大約在距今2600年左右。此外,雙墩二號春秋墓,還是沒有進行考古發掘。
規劃建設公園,向公眾免費開放
由於一號墓較深,且地下水位較高,在發掘時候,為安全考慮,墓壁已用水泥混凝土加固。一號墓現已臨時構建圍牆,墓坑上建有鋼構大棚,邊緣設護欄。保護範圍為將封土堆邊緣向外擴50米的區域。根據發掘成果,劃定建築控制地帶,為封土堆向外擴100米區域。並成立了保護小組,日夜值班,對兩座古墓葬進行24小時不間斷巡查保護管理。
此外,該市目前正在規劃建設『雙墩遺址公園』,內容包括雙墩春秋墓、雙墩遺址區。將雙墩春秋墓、雙墩遺址的光輝燦爛的古代文明及輝煌成就向公眾免費開放展覽。將雙墩遺址公園打造為淮河文化、淮河文明展示陳列的主要窗口之一。
此外,雙墩一號墓已在發掘現場附近建設一個陳列館,全面展示雙墩一號墓的文化內涵。
三大疑問待解:
『墓坑土偶』代表傳說中的女媧造人?
在雙墩一號坑周邊約2米範圍內,有18個大小不同、饅頭狀的土丘,直徑1.5米~3米不等,土丘里放置着大量土偶。填土層中同樣有大量土偶無規律地存在,大部分土偶呈組群狀態分布,小範圍集中,少數呈分散狀態散落在四周。土偶形狀為尖頂圓體或方體,體表有明顯的繩索痕跡。土偶與淮河流域女媧摶土造人的傳說有關?
『白土玉璧』是最早的室內裝修?
雙墩一號墓封土堆下的墓口外有一層厚約0.30米的白土墊層,這些白土墊層呈圓形分布,直徑約60米左右。這種純白色土是沉積淤土滲出來的白色泥漿沉積土。具體形狀為大圓套小圓,近似一塊玉璧。這層白土墊層能夠起到保濕防潮的作用。土坑墓用白泥泥一層,以前從未發現過。考古專家稱之為『最早的室內裝修』。
『五色泥土』是古代的祭壇?
考古人員在墓葬中發現了黃、灰、黑、紅、白等五色顆粒混合土作為封土、填土。這種顆粒混合土並非一地所產,均需異地選擇和採運。如果需要深淺不同的顏色,還可以進行人工混合。
據考古專家介紹,歷史上出現過用五色土代表四方進行祭祀的情況,但是把五色土混合到一塊,這個墓葬是最早的體現。(水金辰 俞寶強)
來源:中安在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