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湖北日報 荊州市荊州區紀南鎮高台村引江濟漢工地發掘現場昨日再爆冷門:考古人員在一口坍塌的陶圈井中,發掘出戰國楚簡和竹筒。
今年4月,正在施工的荊州區紀南鎮高台村引江濟漢河道發現200餘口形制為竹圈和陶圈的戰國古井。昨日下午,考古人員在發掘一口垮塌的陶圈井時,意外發現一束捆着的物件和陶罐。仔細觀研後發現,竟是一捆長約30厘米、寬1厘米左右的竹簡和幾個裝簡竹筒。從已清理的部分竹簡上,可清晰看到『一』和類似『阝』的文字。
目前,這批簡牘已運到荊州博物館。荊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工作人員已對竹簡進行藥物處理。經荊州博物館研究專家滕壬生的初步試讀,結合古井的年代、古井中出土陶罐的形制特徵,判斷這批竹簡是戰國時期的楚簡。
這批楚簡為何出現在古井中?專家稱,可能是被當作垃圾丟進井裡;也有可能是以防泄密。如是後者,將有可能揭開部分楚國秘史。文物部門對簡牘進行保護整理後,將儘快對文字進行試讀,研判其內容。
據文獻記載,早在商代我國就開始使用簡牘,現在能見到最早的簡牘實物屬於戰國時期。戰國時期的簡牘文字,分為『楚系』和『秦系』兩大支。荊州的古墓葬中曾出土了大量戰國、秦代、西漢時期的簡牘,內容涉及政治、法律、經濟、軍事、歷史、喪葬等多個領域。
據了解,古井裡出土竹簡,在湖北尚屬首次。湖南的里耶秦簡、長沙走馬樓三國吳簡,也是從古井裡發掘的。
來源:湖北日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