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京報 ■ 揚州之夢
『匆匆趕往下一個新興的碼頭』
很多揚州本地人都會說關於揚州的兩句直白的詩句,來自兩首不同的古詩:『人生只合揚州死』、『二分無賴是揚州』。特別好理解,揚州太好了,死皮賴臉死也要死在揚州。在古典中國,這個將技藝發揮到極致的專業性消費城市特別對文人的路子,豪放派的李白要『煙花三月下揚州』,比李白瀟灑的還有『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小杜風流則是『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揚州絕對是古典中國拉動內需最重要的市場。
揚州城內還有一條市河稱為『小秦淮河』,兩岸灌木倒掛水中,很有味道。這一帶是清代揚州最繁華的街區。為什麼有這個名字,當然是說這裏也有萬般風情,並向南京的秦淮河致敬。戰火之後,揚州依然是揚州,姜夔譜了一闕【揚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 在農業社會,依靠水運的時代,揚州的絕對地位與資格,歷次在休養生息後重新開始。
進入近代社會,一切就不同了。揚州末代鹽商汪氏家族的後人汪禮珍回憶起民國時光時曾說:『那時候,自己什麼感覺呢,好像只知道快樂……快樂,真是快樂,無憂無慮,不知道憂愁。當時真是不知道什麼是憂愁,什麼是貧苦。真是不知道……揚州快要淪陷了……我帶了一條很長的金鍊子,拴在褲帶上,還有一個鐲子、幾個戒指、一本【紅樓夢】。』富商們攜帶家眷細軟匆匆趕往下一個新興的碼頭:上海。1934年的時候,朱自清也說了:『現在的揚州卻不能再給我們那種美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