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人民網 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宋太宗趙光義繼平定北漢後,御駕親征遼國,不料大敗,所以歸朝後對平定北漢的功臣們均沒有封賞。宋太祖趙匡胤之子趙德昭入宮進諫,趙光義大發雷霆,趙德昭惶恐不已,回到王府後即自刎身亡。兩年後,趙匡胤另一子趙德芳突然在睡夢中暴亡。至此,趙光義身邊有可能威脅其皇位的人,就只剩下其弟趙廷美了。
太平興國七年三月,有官員向趙光義密奏趙廷美意圖謀反,趙光義當即罷免了趙廷美的開封尹之職,改任西京留守。四月,剛剛復任宰相不久的趙普再呈密奏,指控趙廷美意欲謀反。趙光義隨即下詔審理,結果趙廷美被勒令歸還私第。五月,趙光義再度下詔貶趙廷美為涪陵縣公,流放房州(今湖北房縣),並派人日夜監視。雍熙元年(984年),時年38歲的趙廷美在貶所抑鬱而終。
趙光義即位之初,便封趙廷美為開封尹,將趙德昭和趙德芳並稱為『皇子』,這很容易給朝野上下造成一種錯覺,就是他要遵循太祖趙匡胤留下的慣例―傳弟不傳子。直到趙廷美等人被斬盡殺絕,人們才知道趙光義此前的做法只是一場政治秀。
那麼,趙匡胤當年為何不把皇位傳給兒子,而是將弟弟立為儲君呢?這一有悖常理的做法,真是他本人的意願嗎?答案是否定的。這是他母親杜太后的遺願。
建隆二年(961年)六月,即趙匡胤稱帝的第二年,杜太后彌留之際忽然傳召趙普進宮。趙普來後,杜太后問趙匡胤知不知道他為何能得天下。趙匡胤不知如何回答,只好撿好聽的說:『這都是因為祖上和太后積德。』不料杜太后卻斬釘截鐵地說:『這是因為柴榮把帝位傳給幼子的緣故!倘若周朝有年長的君主,哪能輪到你當皇帝?你和光義都是我生的,你將來要傳位給弟弟。四海之大,億萬之眾,國有長君,乃社稷之福啊!』趙匡胤頻頻點頭。很顯然,杜太后傳召趙普,就是要他為這份政治遺囑做個見證。趙普當即在太后榻前寫下這份盟約,並在末尾署上『臣普記』三個字,然後將盟書封存在一個金匱中,命謹慎可靠的宮人保管。這就是著名的『金匱之盟』。
對於這一事件,很多史書中都有大致相同的記載。一千年來,似乎沒有人懷疑它的真實性,直到清代,才有人提出質疑,認為盟約的內容是虛構的。到了20世紀,更有眾多學者紛紛撰文,提出『金匱之盟』純粹是偽造的,出現的時間應是太平興國六年,作偽者當為趙普。『金匱之盟』的真相果真如此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