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145|回復: 0

[快乐汉语] 微博短语(2)

[複製鏈接]
对酒當歌 發表於 2012-7-31 18:3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儒家中国网
26. 【明儒1】明代废相之后君主专制所产生的诸多政治恶果,让明末大儒黄宗羲认识到“为天下之大害,君而已矣”。为限制君权,黄宗羲提出“公其是非于学校”的构想,使“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黄氏设想中的“学校”,上承儒家熟悉的“清议”传统,并且具有近代议会的部分功能。(2012.1.4)
27. 【明儒2】王夫之则提出这样的构想:“预定奕世之规,置天子于有无之处,以虚静而统天下”,“以法相裁,以义相制……自天子始而天下咸受其裁……有王者起,莫能易此”。如果说西汉董仲舒试图用来约束君主的“天道”多少有些缥缈,那么船山先生构想的“预定奕世之规”,显然已有了“虚君立宪”的意义。(2012.1.4)
28. 【明儒】明末儒家已有了自觉的结党意识,侯方域说,“天下之事,未有独行而就者也。”明末复社虽名义上为文社,却已发展出近代政党的若干性质:有组织,有盟词,不讳言自己是朋党,公开活动――活动也不仅仅是讲学,而且“往往訾毁时政,裁量公卿”,以至于“岩廊之上(指朝廷),亦避其讽议”。(2012.1.4)
29. 【法家之治】秦制主张所谓的“事皆决于法”,给人一种“法治”(Rule of Law)的错觉,但秦制的“法治”更接近Rule by Law,“人主为法于上”,是拥有绝对权威的立法者,臣民则完全服从于君主之法,“下民议之于下”是绝不允许的。“皆决于法”跟“皆决于上”其实是同一回事,离现代法治十万八千里远。(2012.1.2)
30. 【个人主义】从历史而不是从逻辑的角度看,对个人价值的发现与承认,与其说是宪政的母体,不如说是宪政的产儿。这就是我的“个人主义”观。“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也”的个人主义不会催生出宪政秩序,只有反过来说才成立:宪政秩序形成之后,“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也”的权利才可能得到承认。(2012.1.2)
31. 【录历代政论,堪可概括历代政制】秦制:“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汉制:“不如退而更化”;唐制:“天下之政,不可不归中书”;宋制:“天下治乱系宰相”;明制:“今罢丞相,大权一归朝廷”;清制:“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清末新政:“庶政公诸舆论”。(2012.1.2)
32. 【乌村笔记】曾有人说乌村人信仰天主教,暗示天主教信仰对于民主启蒙的作用。但这是一种想象,而且是不合事实的想象。乌村是有一个天主教堂,但是信众为村中极少数。绝大多数的村民跟当地其他乡村一样,拜的是华南民间俗信体系的神祗。没有证据显示天主教信仰跟村庄的民主觉悟及组织动员有什么联系。(2011.12.29)
33. 【虚君主宪】 明末王夫之提出“虚君立宪”构想:“以法相裁,以义相制,……自天子始而天下咸受其裁。君子正而小人安,有王者起,莫能易此”。从先秦儒家的“虚君”(垂拱而天下治)主张,到唐宋的“共治”(政归中书)政体,再到船山先生的“立宪”意识,构成一条儒家限制绝对君权思想的发展脉络。(2011.12.28)
34. 【宗族1】传统社会曾经有着丰富的自治组织,如今几乎已荡然无存,宗族可能是唯一的还未完全消失的一种。最近的乌村事件也让人看到了宗族力量的影子。中性地说,宗族是民间联合、自治的工具与机制,宗族既可以被用来欺压外族小姓,也可以为共同体成员提供一个避免受国家权力烈焰直接照射的隔热板。(2011.12.26)
35. 【宗族2】传统宗族组织当然具有对内提供救济、秩序与庇护,对外增加地方社会抵御国家权力之组织力量的功能。坦率说,宗族的这一功能在传统社会发挥得远比今日好。今日,在宗族的外壳下,患难相恤的族内救济差不多丧失殆尽了,宗族出现了被当成势力划分与利益分肥之权力工具的劣化趋势。(2011.12.27)
36. 【宗族3】上世纪下半叶以来,宗族劣质化跟乡村治理粗鄙化有着类似原因。这一传统的民间组织与自治机制被视为“落后”之物(其实就是不利于国家权力的全面与彻底渗透)而倍受打压;加之原来有温情的乡里秩序被毁坏,有威望与德行的乡绅后继无人,接盘者往往是缺乏传统温润之人,宗族组织焉能不坏?(2011.12.27)
37. 【宗族4】当代国家权力之扩张与下探,实际上提供了激励宗族头面人物与官方权力结合的机会与机制,这些头面人物据此获得更大能量。有人说乌村那个四十年红旗不倒的支书凭恃宗族势力为非作歹。错!宗族没那么大的权力。那支书我也接触过,如果不是掌握着红旗的力量,他也是一个挺友善且口碑不错的长者。(2011.12.27)
38. 【儒家政治思想】政权观:公天下。“天下非一姓之私也”(王夫之);治理观:①虚君。“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孔子);②共治。“天下事当与天下共之”(刘黻);权力观:①反绝对君权。“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孟子),②反专制。“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顾炎武)。(2011.12.21)
39. 【温故】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通常的解释是,“温习学过的知识,并能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做老师了”。不过孔子的本意则是在表述儒家的司法思想,即尊崇判例法。故,即以往判例,师,即法官。孔子类似的思想还体现在论语的其他地方,如“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究”。(2011.12.13)
40.【“民无信不立”】 孔子说,「民无信不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心灵鸡汤派估计会说,是「人们要讲信用」的意思嘛。错了!「民无信不立」并非指向个人道德品格,而是指向一种政治伦理。先贤孔子的意思是说,政府必须建立在人民的信任之上,得不到人民信任的政府,是不可成立的。儒家认为,政府的合法性来自人民的信任。(2011.11.22)
41.【中国历史演化的两条线索】中国历史演化,有两条大线索:一是皇权专制逐渐强化。以政制论,汉有三公,唐有三省,宋则与士大夫共治。明为历史转折点,朱元璋废相,清更是“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另一条线索则是社会力量不断成长,择其要者,汉有三老,唐有民间结社,宋代则士绅群体迅猛成长,明有民间书院,清有宗族。(2011.11.22)
42. 【微历史】宋之契约政治:1、誓约,太祖所立,云“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可视为宋室与天之立约,此为宋之“大宪章”。2、国是,意为基本国策,为君主与士大夫共同制订,共遵守。3、条例,即一般制度。传太祖欲做一熏笼,也不能特事特办,而须按条例的程序来。(2011.11.1)
43. 【限娱帝】清代是历代禁戏最严厉的朝代之一,乾隆大概是最热衷于“限娱”的皇帝之一,虽然他本人很爱看戏。乾隆一朝,禁了大约三百出戏,几部戏曲史上著名的戏目,如洪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王实甫的《西厢记》、汤显祖的《牡丹亭》,都在禁戏之列。(2011.10.31)
44. 【德治】儒家倡导德治。以我理解,德治有两层涵义,1、政者,正也。即政府、政客本身应符合德性。2、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即国家治理应尊重道德习惯、礼俗秩序。但是现在,德治一说,已被搞臭了。在位者不谋其政,只谋其私,复居高临下指令民间道德秩序,徒令公众对德治之说产生反感。奈何?(2011.10.26)
45. 【黄宗羲定律】两税法=租庸调+杂派;王安石免役钱法=两税法+杂派;一条鞭法=王安石税法+杂派;倪元璐税法=一条鞭法+杂派=租庸调+杂派+杂派+杂派+杂派+杂派。定律的提出者为秦晖。通俗点说,就是小三(杂税)扶正(成为正税)之后,很快会冒出小四;小四扶正后,又会冒出小五;小五扶正后,复冒出小六。(2011.10.25)
46.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用这句诗形容二千年来民间社会力量在国家权力压制下的顽强生长,很贴切。民间社会对自主结社、自治、自由的追求与实践,就如春草萌芽、蓬勃,即使是专制权力的野火,也无法完全摧毁之。从汉代屡禁不绝的私社,到破四旧运动中,华南民众冒险保护祖宗灵牌,都显示了这一点。(2011.10.25)
47.【 三种儒学观】袁伟时认为儒家宗法思想及以此建立的亲缘组织、差序格局压制了个体自由,应反对之。秦晖提出儒家的小共同体本位可与自由主义结为临时性同盟,共同反抗大共同体的专制,但最终小共同体本位要让位于个体本位。秋风则主张以社会本位来讨论自由,儒家组织及构建的秩序其实是自由之本。(2011.10.21)
48.【礼崩乐坏由四端】是什么导致了今日的礼崩乐坏、道德沦丧之局?至少有四端:1、发端于五四、至文革达到顶峰的对传统伦理道德的摧毁。2、发端于土改、至文革达到顶峰的对传统乡社精英的毁灭。3、发端于政治运动、至文革达到顶峰的阶级斗争哲学毒化。4、发端于畸形市场化改革的物质主义、消费主义、市侩主义急剧流行。(2011.10.12)
49.【四种权力形态】如果将“权力”与“合法”、“正式”两种因素混搭,可以得出几类权力形态。①合法的正式权力,指经过授权的国家权力;②不合法的正式权力,即私相授受的公权力;③合法的非正式权力,指非政府人士与组织掌握的合法公权力;④不合法的非正式权力,透过暗盘操作影响与左右公权运作的私人权力,即隐权力。(2011.9.26)
50. 【鲁迅之误】①后人以鲁迅批判现实之杂文为民国写照,视民国全黑暗,只读鲁迅杂文之人,恐怕有对段祺瑞政府、杨荫榆的妖魔化想象;②五四自毁家园运动中鲁迅是重炮手,后人还以为他从史书中读出“吃人”二字是深刻,笑话;③后人中鲁迅之毒,不仅误解历史,还以为自由秩序可推倒重来,结果来的是极权。(2011.9.25)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