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晨報 中國史中的宦官從殷代時就已經存在,太監這一稱呼是唐代(618―907年)產生的。唐高宗龍朔二年(662年),開始將管理代步工具和衣服的殿中省改名爲『中御所』,內監改爲『中御太監』、『少監』,於是就有了『太監』這種一般的稱呼。
西周時,宦官不過是王宮的下層工作人員,但到東漢(公元25年建國)以後,宦官發展成權勢炙手可熱的政治集團,如【後漢書・宦官列傳】中說:『舉動回山海,呼吸變霜露』,甚至評價道:『後漢因宦官而滅。』
宦官起身自皇帝的奴僕,成爲專制君主的爪牙,進而到達黑暗政治的主宰者,但是,其地位的變化到底是靠什麼促成的呢?通觀各王朝的歷史,是因爲以下三種情況,即:君主昏庸或懶理朝政;君主幼小而外戚專權;女性握有國家權力。
宦官照顧皇帝私人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對皇帝來說,他們是最能推心置腹的侍從、談話對手,雙方是纏在一起生活的,心意互許是當然之理,東漢末,何進想把宦官全部消滅,徵求曹操的意見,曹操說:宦官古來就少不了。只是因君主寵信過甚,以致帶來禍害。只要讓他們謹慎,不要專橫傲慢就可以了。
他一語道破了諸惡的根源在君主。但他也是中國人的想法,認爲宦官是必要的,但是應該予以壓制。獨裁專制君主是孤獨的,爲了撫慰這種孤獨,日常的近侍宦官就鑽進孤獨的心的縫隙中,掌握這顆心。
據【史記】記載,在漢高祖(公元前206―前194年在位)臨死前的那年夏天,因爲有病,討厭見人,十幾天禁止人們和他見面。重臣樊噲毅然決然地闖了進來,看到高祖將頭枕在一個宦官的腿上,樊噲流著眼淚說:『陛下和臣等定天下實爲壯舉。然今重病纏身,卻不和臣等圖後事,只和一個宦官一起去世。對毀棄秦始皇遺言的宦官趙高的先例,陛下做何想?』
高祖苦笑著坐了起來,什麼也沒說。高祖死後,呂后臨朝,宦官令張釋是宮內守護,並當上大謁令。由於對呂氏家族封王有功,被封爲『建陵侯』,這是宦官第一次變爲王侯。
以後的漢武帝英邁剛強,從司馬遷被處以宮刑一事就能得知他是個不管是誰都要用刑的皇帝,據說,因他的命令被投進監獄的達六七萬人,其中有很多人才或名士被處以宮刑而成爲宦官。這使宦官的質量得以提高。
其反面也給宦官制度開了巨大的惡例,這就是任命被處以宮刑的司馬遷爲中書令(內廷的秘書長)。在後宮擁有數千美女的漢武帝常在內廷設宴,在飲宴中常常發布政令。以此爲契機,宦官中的中書令成爲了制度,不久就成了側近中的側近,開始插手政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