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世紀周刊 陳景元:兵馬俑不是秦始皇的
30多年時間質疑秦兵馬俑歸屬的建築師陳景元,被視為史學異類
『中國第一個皇帝秦始皇在2200年前駕崩之前統一了中國,下令修建長城,對中國實行殘酷統治。他當時唯一懼怕的是天帝的震怒。他為此下令修建一座龐大的陵墓,讓8000名真人大小的彩繪武士守衛。』在介紹兵馬俑時,美國的【焦點】雜誌這樣寫道。兵馬俑被認定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品,似乎從1979年葉劍英題寫『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的館名時,就已作為一種『公論』塵埃落定。
『想改口太難』
『「秦始皇陵兵馬俑\'的說法,傳播得太久了、太廣了,想要改口喊其他的,恐怕是一件很難、很難的事情。』72歲的陳景元認為,兵馬俑的主人並非秦始皇,而是另有其人。
陳景元的身份與考古或歷史無直接聯繫,他的本專業是建築學。孩提時代,陳景元喜歡跟着隔壁的棺材店老闆用泥巴捏小棺材。在中學裡,陳景元幾何、製圖課成績出色,製圖老師王孟碌認為他是個學建築、搞工程的好苗子。王孟碌對陳景元說,在秦始皇陵底下,就有眾多的山川模型、宮殿建築模型,那就一定要考到西安去。
1957年,陳景元考上西安建築工程學院(六年制,現為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報到第二天,他獨自一人跑到秦始皇陵『考察』。大學期間,陳景元跑遍了秦陵附近的山山水水,那裡的一草一木他了如指掌。陳景元從建築學、工程技術角度,研究秦始皇陵和秦阿房宮等問題,並參與1961年6月臨潼縣的城市總體規劃工作,劃定了秦始皇陵保護區的範圍。1973年底,陳景元完成了一部叫【驪阿集】的書稿。在書中,陳景元論述了阿房宮並非秦始皇所建,且秦始皇生前沒有預修過驪山墓。這是中國人從建築工程角度,對流傳了兩千多年的司馬遷所撰【史記】一書有關秦代阿房宮、驪山墓的史料記載,首次提出的全面否定。
發現兵馬俑的消息並沒有馬上被公布。1974年11月初,陳景元到南京博物院辦事,博物院的同志把這個內部消息告訴了他。一直對秦陵抱有濃厚興趣的陳景元特意跑到西安進行考察。但對於兵馬俑迅速定性為『秦始皇所有』,陳景元認為此結論很成問題。
新華社記者在【人民日報・情況匯編】內參上發表了【秦始皇陵出土一批秦代武士陶俑】。在這個報道中,作者藺安穩寫道:這批武士陶俑的發現,對於評價秦始皇、研究儒法鬥爭和秦代的政治、經濟、軍事,都有極大的價值。
此時正值『批林批孔』、『批儒評法』的政治運動,秦始皇被『四人幫』吹捧成是法家人物的代表,是革命派,是朝氣蓬勃的,是真老虎,而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以及他的『孝子賢孫』,則被批判為是腐朽的、沒落的反革命小丑。
參加一號坑第一次發掘的研究員張占民曾對媒體透露,1974年正處於『批儒評法』的關鍵時刻,中央有人要為法家人物秦始皇樹碑立傳。但長期以來在文化思想、藝術領域找不到秦始皇的貢獻,一下子發現了6000兵馬俑,他們自然重視。
岳南在他的系列圖書【考古中國・秦始皇兵馬俑發現記】中披露:姚文元接到此稿,很是讚賞,當即批了『可發』二字,並在第二段把『秦始皇憑藉武力統一了中國』,改為『秦始皇用武力統一了中國』。江青看到了這份內參,在驚喜之餘,她又為內參所言『臨潼某些領導同志出於本位主義考慮,不願別人插手,因此一直保守秘密,沒有向上級報告』很惱火,她立即打電話給姚文元,讓姚轉告有關方面的負責人,對臨潼某些領導的做法要嚴加追查。國務院於1974年6月30日批示,要求『迅速採取措施,妥善保護。』
陳景元認為這是考古史上極其罕見的『先定性,後發掘』的舉措,『考古隊還沒進入現場,相關證據都還沒有收集,就一口咬定陶俑的歸屬。所以這個\'考古結論\'是沒有任何學術成分科研的。』
在陶俑出土幾個月後,國家文物局和中國社科院考古所的專家學者來到西楊村進行實地考察。他們看到這裡距離秦始皇陵有兩公里的距離時,紛紛發問:秦始皇陵的陪葬坑,怎麼會放到如此遙遠的地方?至於陶俑的時代、性質、屬主等問題,專家們認為並不能做出肯定準確的判斷。國家文物局任際奉處長在1976年看到一份對秦俑提出質疑的材料後,也曾表示『秦俑定性確實很匆忙,文章提出的問題,誰也沒有辦法回答出來。』
中國秦漢史研究會會長、西北大學教授林劍鳴在【秦俑之謎】中,這樣寫道:既明確秦俑坑距秦始皇陵外城東牆有1225米之遠,就很難證明這組建築必定為秦始皇陵的一部分,因為它已經在陵園之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