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427|回覆: 0

[史學] 屈原新論(2)

[複製鏈接]
家鄰 發表於 2012-8-10 19:1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北京日報
楚國因為政治上的封閉,導致優秀的人才不但不能在楚國得到重用,而且還深受迫害。春秋時伍子胥就是典型事例。楚平王搶奪了給太子建娶的妻子,擔心太子建及太子建的太傅伍奢忌恨,殺伍奢。又因伍奢二子賢,欲殺二人,伍奢的長子伍尚被殺,伍子胥逃到了吳國。後伍子胥率吳國軍隊滅楚,申包胥『立於秦廷,晝夜哭,七日七夜不絕其聲』,秦哀公憐之,說:『楚雖無道,有臣若是,可無存乎!』於是『遣車五百乘救楚擊吳』,楚國因此才能在春秋後期苟延殘喘下來。 戰國時期,楚國雖有恢復,但要和秦國對抗,仍然是沒有力量的。秦國的強勢,以及楚國的羸弱,決定了戰國時期的楚國處在一個不可能有大作為的時代。也正因此,屈原給楚王提出的連齊抗秦、殺張儀,不去武關會秦王的政治策略,楚懷王不敢接受。【史記・楚世家】載秦昭襄王約楚懷王訪秦,『楚懷王見秦王書,患之。欲往,恐見欺;無往,恐秦怒』。昭睢建議楚王毋行,發兵自守,楚懷王兒子子蘭說:『奈何絕秦之歡心!』楚懷王為了社稷,只能忘記自己這個君主的安危,親赴秦國。【孟子・盡心下】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楚懷王也許做不到『民為貴』,但是,他知道在社稷存亡面前『君為輕』的價值判斷,他不去秦國,則可能『危社稷』,所以,只得選擇去了。
屈原是一個想在楚國有所作為的政治家,想拯救楚國,但是楚國不能給他提供大有作為的舞台。屈原不被楚王任用,懷才不遇,生不逢時。不能有所作為和想有所作為,這是屈原和楚國領導層發生矛盾的根源,也是他悲劇命運的根源。
與其說屈原是法家或者改革家,毋寧說他是一個堅守傳統的儒家思想家
戰國時期是一個巨變的時代,如何適應社會的蛻變,成了這個時代弄潮兒們追逐的目標,戰國時期成功的政治家無不體現這個特點。法家、縱橫家的成功,即是如此。
【史記・商君列傳】載,商鞅因秦孝公寵臣景監求見孝公,先『說公以帝道』,『孝公時時睡,弗聽』,譴責景監說:『子之客妄人耳,安足用邪!』後五日,商鞅二見孝公,『說公以王道』,『益愈,然而未中旨』,『孝公復讓景監』。商鞅三見孝公,『說公以霸道,孝公善之而未用也』,孝公對景監說:『汝客善,可與語矣。』商鞅四見孝公,『以強國之術說君』,『公與語,不自知膝之前於席也。語數日不厭』。商鞅的最高理想是帝道,其次是王道,再其次是霸道,而強國之術是他認為的最下道,但因為秦孝公認為『安能邑邑待數十百年以成帝王乎』,『久遠,吾不能待』,商鞅就放棄了他的理想,而投孝公所好,但他自己知道,強國之術『難以比德於殷周矣』。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