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國經濟網
蘇轍
蘇洵為什麼要給兩個兒子起這樣的名字呢?這還要從慶曆六年(1046年),蘇洵赴京趕考說起。儘管蘇洵的才學可以『帝王師』,可在朝廷腐敗、官場黑暗的環境下還是落榜了。他由此對科舉、朝廷失去了信心,轉而把希望寄托在兩個兒子身上。第二年返鄉後,蘇洵寫了一篇寄寓深重的【名二子說】。當時,蘇軾十一歲,蘇轍八歲。蘇洵雖然對兩個孩子寄予很大希望,但又對他們的生活道路充滿憂慮。
蘇軾個性張揚、豪放不羈,而蘇轍的性格則相對內斂。蘇洵對兩個兒子的脾性秉性非常了解,為了勸誡與勉勵兒子,他在【名二子說】闡釋了為二子命名的深意。他說:『輪輻蓋軫,皆有職乎車,而軾獨若無所為者。雖然,去軾則吾未見其為完車也。軾乎,吾懼汝之不外飾也。天下之車,莫不由轍,而言車之功者,轍不與焉。雖然,車仆馬斃,而患亦不及轍。是轍者善處乎禍福之間也。轍乎,吾知免矣。』
蘇洵這段話的意思是說,車輪、車輻、車蓋、車軫,對於一輛車來說各有用途,缺一不可,而車軾則似乎是作用不大,可有可無,但一輛車如果缺了『軾』,也就不成其為完車了。由於這根橫木有些過於張揚顯露,所以蘇洵在給蘇軾取這個名字時說『吾懼汝之不外飾也』,反映了當時蘇洵矛盾的心理,既希望兒子的個性能充分發揮,又擔心他過於張揚而遭人嫉妒,於是他又給蘇軾起了個字叫作『子瞻』,意思是讓他瞻前顧後,謹慎小心。而對於另一個兒子蘇轍,蘇洵則想對比較放心,取名為『轍』,字『子由』,意思是讓他跟着別人走。雖然『轍』不像『軾』那樣引人注目,卻也不易遭人嫉恨。
來源:中國經濟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