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619|回覆: 0

[法家學派] 孔子與人的主體性建構理論(1)

[複製連結]
沙坡 發表於 2012-8-10 15:3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光明日報
學術界有些學者往往援引西方主體性學說理論,認為孔子所創建的儒學是對個性發展的某種程度的桎梏。但當我們仔細研讀儒家學說時,卻發現其實孔子對人的主體性建構的理論具有十分豐富的意蘊。
孔子關於人的主體性建構的理論體現了時代的覺醒。西周時代,學在官府。但自從平王東遷,周室衰微,王室的許多重臣失去了昔日的地位,開始淪落至諸侯國或混跡在民間,造成『天子失官,學在四夷』的局面。春秋晚期,隨着『學在官府』的教育壟斷被打破,私學興起。孔子是中國歷史上大規模設壇授徒的第一人,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高揚個性意識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仁者,人也』(【禮記・中庸】)。孔子一直本着主體性的原則,以人為出發點去探索和研究人的品質、道德修養和為學治國之道。『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論語・衛靈公】),道德的個體一直是孔子思想探討的出發點和核心,對人的主體意識的關注和弘揚始終貫穿孔子的整個思想體系,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人之異於禽獸者幾希』(【孟子・離婁下】),明確地把人從動物界中分離出來,強調人是道德的動物,乃萬物之靈;『始作俑者,其無後乎?』(【孟子・梁惠王上】)『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論語・鄉黨】),重視和關愛人的生命、人的尊嚴,是人的主體性理論的出發點;仁政德治、『仁者愛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顏淵】)、『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論語・雍也】),是對人格、人權的尊重;『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論語・憲問】),則體現出了對一般社會民眾命運的深刻關注,對整個人類社會和諧發展的現實思考。
在教學過程中,孔子一貫重視個體人格的主體意識,強調人的個性差異。他說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特點和愛好,如『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論語・雍也】)。又如『閔子侍側,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貢,侃侃如也。』進而孔子總結道:『柴也愚,參也魯,師也辟,由也汀W釉唬骸回也其庶乎,屢空。賜不受命,而貨殖焉,億則屢中。」』(【論語・先進】)孔子將幾個學生的性格概括為:高柴愚笨,曾參遲鈍,顓孫師偏激,仲由鹵莽。孔子認為顏回的學問道德差不多了,可是卻常常窮得沒飯吃。端木賜不安本分,去囤積投機,猜測行情,竟然每每猜對,獲得巨額財富。在孔子那裏顏回、曾參、閔子騫絕非宋明理學家所稱道的一副枯槁死板的模樣,而是非常有個性的、活生生的人。
正因為對每個學生的個性差異有着深刻的認識,所以,孔子認為要對不同的學生教以不同的內容,即因材施教。他說:『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論語・雍也】)【論語・先進】中子路、冉有向孔子請教『聞斯行諸』的對話就很能說明問題。同樣是對於『聞斯行諸』的發問,冉有性格膽小、謹慎,為了鼓勵他,孔子回答說:『聞斯行之。』聽到了父兄的教導就去做吧。子路生性魯莽、義氣好鬥,為了阻止他,孔子答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雖然有父兄在,但不能聽了父兄的話就馬上照着去做,要三思而後行。孔子正是通過對人的個性心理特殊性的發掘,實現其注重學生獨特性培養的個性教育。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