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安晚報
巨型繭形壺全身。通訊員 李妮 攝
巨型繭形壺上刻有似小篆『豕』字紋。通訊員 李妮 攝
昨日,記者從省文物局獲悉,陝北地區首次發現一件巨型漢代繭形壺。這個壺是從村民家徵集到的,壺身一側刻有罕見陽刻(凸型)圖案。
記者獲悉,這件漢代繭形壺是洛川縣博物館工作人員在老廟鎮樊村劉正堂家中徵集到的。根據村民講述,它出土於洛川縣菩堤鄉,為泥質灰陶。形狀似蠶繭,通體飾細繩紋和條帶紋。繭形壺外形也似鴨蛋,又被稱為鴨蛋壺。造型巨大,是古代個性器物。秦漢時期主要用繭形壺來貯水、盛酒,或者製作冥器。它還有軍事用途,戰國諸候爭霸時,可將其深埋地下,耳朵貼緊地下,偵聽遠方敵軍騎兵的馬蹄聲。
這個巨型繭形壺在陝北地區是首次發現。尤其特別的是,壺的腹部一側留有工匠鑄的紋飾,形似於小篆『豕』字紋,而且層次清楚,立體感強,具有很強的裝飾性,這在漢代陶器上極為少見。
根據相關史料,這個符號也曾出現在個別出土的文物上。例如:李家崖文化古城出土的一件三足瓮、岐山縣賀家村周墓葬中出土的一件銅甑、長安縣張家坡周文化遺址中出土的卜骨上,都有這個相同的『豕』字形態。據悉,這個壺的發現對於研究當地喪葬習俗及其演變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價值。陶器上文字的發現,對研究漢代的文字等提供了極其珍貴的實物資料。
(記者陳黎 實習生周晴子)
來源:西安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