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745|回复: 0

[法家学派] 论春秋时期的代理战争(3)

[复制链接]
里人 发表于 2012-8-29 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 中国儒学网
三、春秋代理战争的特征

从《春秋左传代理战争表》可以归纳出春秋代理战争的一些特征:
第一,在代理战争发生前后一段时间,代理国与指使国(或代理人与指使人,下同)的实力是不对等的,代理国弱于指使国。代理国与指使国的代理关系不同于民事行为中的代理关系,后者的代理人与指使人的实力对比没有明确的强弱关系,代理人可能比指使人更强大。
代理国弱于指使国,这一点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不言而喻的。试问:小国怎么能够指使大国呢?由于代理国的实力弱于指使国,延伸出二者关系的下一特征。
第二,在代理战争发生前后一段时间,代理国与指使国的地位不是平等的,代理国低于指使国,对指使国具有依附关系。吴公子光曰:“诸侯从于楚者众,而皆小国也,畏楚而不获已”(《左传・昭公二十三年》),说的就是大小国之间的强弱、依附关系。
第三,代理战争一定是大国指使小国进行的战争,这一特征可以把代理战争与庇护战争区别开来。庇护战争是小国请求大国为之征战的战争。
第四,代理国所进行的战争是直接为了实现指使国的目的。当然,这不否定代理国可能获得间接利益。
第五,指使国不参与战争。这一特征可以把代理战争与联合战争区别开来。春秋有许多大国、小国并肩作战的战争,但这些战争不是代理战争,而是联合战争。
第六,指使国对代理国的战争示意是命令性质的。关于此点,我们可以考察上表所列代理战争中,《左传》记载指使国对代理国进行战争示意时使用的用语。(战争)序号1:《左传》记载曰:“秋,宋及郑平。七月庚申,盟于宿。公伐邾,为宋讨也”,杜预注曰:“公拒宋而更与郑平,欲以郑为援。今郑复与宋盟,故惧而伐邾,欲以求宋,故曰为宋讨。”虽然在此场战争中,宋国没有直接命令鲁国,但是,宋国的战争示意是间接的和隐含的,被鲁国领会了,鲁国投其所好。其余前五个特征,此次战争完全满足。所以,《春秋左传代理战争表》将此次战争视作了代理战争。序号2:此战是追记的,战争发生在鲁庄公二十五年,《左传》在鲁文公十七年追记。《左传》记载曰:“郑子家使执讯而与之书,以告赵宣子,曰:‘寡君即位三年,召蔡侯而与之事君……四年二月壬戌,为齐侵蔡,亦获成于楚。居大国之间,而从于强令,岂其罪也。大国若弗图。无所逃命。’”子家表达了郑国侵蔡乃是被齐胁迫。序号3:《左传》记载曰:“春,郑公子归生受命于楚,伐宋。宋华元、乐吕御之。二月壬子,战于大棘,宋师败绩。囚华元,获乐吕,及甲车四百六十乘,俘二百五十人,馘百人。”此战的命令特征就非常明显了。《左传》对以下几战的记载,代理特征非常明显,此不再作具体讨论。
第七,至少从短期看,指使国在代理战争中的成本很低廉,风险很低。这一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因为指使国不参战。无论战争发展态势对指使国是利还是弊,指使国都可根据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考虑可进可退。如果代理战争整体失利,对指使国而言,最直接的损失就是丧失代理国,丧失一个很好的盟友或协作伙伴。
第八,通过归纳,可以发现,代理国通常具有独特的地缘政治特征。在春秋时期,宋国、郑国作为中小诸侯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缘政治价值。顾栋高指出:“中州为天下之枢,而宋、郑为大国,地居要害,国又差强。故伯之未兴也,宋与郑常相斗争。逮伯之兴,宋、郑常供车赋,洁玉帛牺牲以待于境上,亦地势然也。”放在现代学术中看,顾栋高的评论角度乃是地缘政治学。宋国位于今河南商丘一带,郑国位于今河南省新郑一带,处于东西、南北之要冲,其位置不但在军事上具有重要战略价值,在经济上也是会通之地。如果齐国要称霸,向中原、西方、南方(楚国)扩张,必须通过宋国、郑国。如果秦国要称霸,它必须向东方(包括中原与山东)或南方扩张,同样必须经过宋、郑二国。楚国也是如此。如果楚国要向当时的天下中心扩张,宋、郑横亘在楚国的征途上。楚国要想向西北(楚国的西北)扩张,征服关中,无法穿越大巴山与秦岭,必须首先北进中原,然后从中原向西,以威逼关中地区,进而威逼秦国。当楚国要向西北扩张时,偏西的郑国(郑国在宋国的西边)更重要。楚国要向东逼鲁、齐,则经由宋国是最便捷之道。所以,楚国的扩张无法绕开中原腹心国宋、郑。另一方面,中原无大国,使得没有大国来保护中原其他中小国家。于是,宋、郑两国就常常成为大国必争之地,两国经历的战争也特别多。两国或者常常作为大国的代理国去攻打他国(《春秋左传代理战争表》之2、3、6、8),或者成为其他代理国的攻打对象(《春秋左传代理战争表》之4、5、6、11),甚至两国中一国被指使而攻打另一国(《春秋左传代理战争表》之6)。
代理战争的实质,乃是大国争夺体系霸权的一种具体手段。米尔斯海默认为,“每个国家压倒一切的目标是最大化地占有世界权力,这就意味着一国获取权力是以牺牲他国为代价的。然而,大国不止是为了争当大国中的强中之强,尽管这是受欢迎的结果;它们的最终目标是成为霸主(hegemon),即体系中唯一的大国”。希腊人认为,“弱者应当臣服于强者,这一直就是一条普遍的法则”。在国际政治中,这种霸权思维导致所有国家都把自己国家以外的世界当作实现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工具。在无政府的国际秩序中,小国的命运是什么呢?鲁国的庄叔对晋国说:“小国受命于大国……抑小国之乐,大国之惠也”(《左传・文公三年》),郑国的子家说:“居大国之间,而从于强令,岂其罪也?大国若弗图,无所逃命”(《左传・文公十七年》);孟献子说:“臣闻小国之免于大国也,聘而献物,于是有庭实旅百;朝而献功,于是有容貌、采章、嘉淑,而有加货,谋其不免也”(《左传・宣公十四年》);郑国公子W说:“天祸郑国,使介居二大国之间”(《左传・襄公九年》);季武子说:“小国之仰大国也,如百谷之仰膏雨焉”(《左传・襄公十九年》)。从春秋政治人物对大小国关系的评论可以知道,小国在大国争霸的国际政治格局中,难以存身,更难以安生。某些小国成为大国的代理国而与其他国家交战,成为大国斗争的走卒,乃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必然。
     邓曦泽    庚寅年九月初三/2010年10月10日
  
  1.在CNKI全文栏中输入“代理人战争”,截至2010年10月7日,一共有695篇文献(含报纸文章)使用了“代理人战争”这一概念,但皆将之作为不言而喻的概念来使用的,且未见专门讨论代理人战争者。另外,绝大多数人将“proxy war”译作“代理人战争”,我认为译作“代理战争”更为准确、精炼。
  2《尚书・胤征》“胤征”下孔安国传。
  3《左传・庄公二十九年》:“凡师,有钟鼓曰伐,无曰侵,轻曰袭”,这里不必如此细分,可以把伐视作对敌国的军事行动的统称。
  4杨向奎:《大一统与儒家思想》,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9年。
  5朱宝庆:《左氏兵法》,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
  6《中国历代战争年表》,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3年。
  7邓勇(邓曦泽):《王霸:正义与秩序――从春秋战争到普遍正义》附录1,武汉:武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第247-269页。
  8邓勇(邓曦泽):《王霸:正义与秩序――从春秋战争到普遍正义》附录2,武汉:武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第270-295页。
  9顾栋高:《春秋大事表》,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第1843页。
  10《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一册,上海:中华地图学社,1975年,第18-21页。
  11宋杰:《春秋战争之地域分析与列国的争霸方略(下)》,载《首都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3期。
  12约翰・米尔斯海默:《大国政治的悲剧》,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2页。
  13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40页。

参考文献:
1. 阮元校勘:《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
2. 王先谦:《荀子集解》,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
3. 《春秋左传正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4. 杨向奎:《大一统与儒家思想》,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9年
5. 朱宝庆:《左氏兵法》,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
6. 《中国历代战争年表》,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3年
7. 邓勇(邓曦泽):《王霸:正义与秩序――从春秋战争到普遍正义》,武汉:武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
8. 顾栋高:《春秋大事表》,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
9. 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一册,上海:中华地图学社,1975年
10. 宋杰:《春秋战争之地域分析与列国的争霸方略(下)》,载《首都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3期
11. 约翰・米尔斯海默:《大国政治的悲剧》,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
12. 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