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335|回覆: 0

[史學] 荊軻刺秦王諸多疑點始皇帝被加以同性戀『寵臣』(2)

[複製鏈接]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延章 發表於 2012-8-9 09:4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人民網
歷史的直接答案,已經因為秦帝國文獻的整體毀滅而無從考察了。但是,依據戰國歷史所表明的興亡邏輯,我們仍然可以得出真實答案。這就是,秦國對於統一戰爭的殘酷性,也是力圖避免的。對於趙國那樣互相知底的長期對手,非戰爭不能統一,只有採取戰爭方式。對於韓國那樣有長期摩擦的對手,秦國深知其稱臣投降是假象,也只有以戰爭方式統一。而對於遙遠的、接觸也相對少的燕國,秦國對其國家性格的了解則是有限度的。因此,秦國相信燕國的舉國投降是真誠的,沒有必要非經過戰爭不可。
可以繼續的推論是:假如燕國真的投降了,當時中國的統一,無疑就多出了一種新的模式――和平統一的模式。果真如此,秦帝國後來的統一文明則可能是另一番模樣――只能實現局部郡縣制加局部諸侯制。那麼,文字統一,以及各種具體制度的統一,是否能夠全面而徹底地實現,也就無法預料了。由此建立的中國統一文明,是否具有後來那種強大而堅實的生命力,同樣也就未可預料了。可是,這種可能性很快就被一把淬毒的匕首徹底刺穿了。歷史,依然在冷酷的現實邏輯中運行着。
(3)政俠行為:荊軻的咸陽宮行刺
荊軻刺殺秦王嬴政的故事,在後世中國幾乎已經是家喻戶曉了。我們要說的是,荊軻不是一個神勇高明的劍客,他只是一個具有濃烈興亡意識的政治遊俠――政俠。在戰國時代,他們就是以墨家士子為代表的特殊團體――政俠群落。這種群落的人物,皆以挽救弱勢政治派別或弱勢國家為信仰,平民意識濃烈,人民性極強,敢於慷慨赴死,天下名聲極大。歷史主義地看,這樣的政俠群落,無論其所維護的國家或派別,在歷史發展中是否具有正義性與合理性,他們都是值得我們尊敬的烈士勇士。因為,他們的基本價值觀中,有着我們這個民族最基本的風骨節操――鋤強扶弱,挽狂瀾於既倒,救國家於危亡,最富犧牲精神。在後面,我們還可以多次看到,在秦統一中國的戰爭中,山東六國湧現過大量的救亡勇士與眾多的殉國烈士。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齊國滅亡後的田橫八百壯士跳海殉國。歷史的多面性與價值觀的多元性告訴我們,作為統一中國的秦帝國,是一種正面的歷史進步力量。作為挽救行將滅亡的祖國的烈士群落,同樣也是一種正面的文明價值力量。同樣正面價值的文明歷史元素所構成的歷史衝突,才是歷史悲劇的靈魂。我們不能因為肯定了太陽,就否定了月亮,它們都是人類宇宙的不同側面。
(4)荊軻行刺的具體過程解析
雖然,荊軻懷着必死的勇氣。但是,他平庸的搏擊術與劍術,卻使他無法完成使命。
我們來看看,【史記・刺客列傳】所描述的荊軻刺殺秦王的詳細過程。
第一環節,展開兇器。『荊軻取圖,奏之;秦王發圖,圖窮而匕首見。』
第二環節,直接行刺。荊軻『左手把秦王衣袖,而右手持匕首L之,未至身。』請注意,這個『L』字,是刺的意思。但是,史料卻沒有用『刺』這個字。太史公有意用『L』字,而不用『刺』字。合理推斷:有可能這個『L』是淬毒匕首的一種特殊的刺殺技法,而後世失傳。故此,這個字所表示的實際方法,我們已經不知其詳。這個環節是說,荊軻搶到匕首,直接就L了過來。但是,在沒有刺到秦王的時候,變化就發生了。
第三環節,秦王快速反應。『秦王驚,自引而起,袖絕;拔劍,劍長,操其室;時惶急,劍堅,固不可立拔。』這個環節,是秦王嬴政的一連串應急動作:瞬間大驚,瞬間突然站起,竟一下掙斷了材質一流的精製衣袖,可見速度之敏捷,力量之強大。再後,秦王立即去拔只有盛大典禮才佩帶的長劍。此所謂冠劍及身,是王者的最高威儀。但是,由於秦王是手抓劍鞘中間――操其室,劍筘又很嚴密,惶急之下一時無法拔出。
第四環節,荊軻追逐秦王。『荊軻逐秦王,秦王環柱而走。』這個環節,荊軻的方法未見任何特異技能,只是尋常的追逐不舍而已。秦王的反應倒是非常專業,不是徑直亂竄,是『繞柱而走』,也就是依託粗大的殿柱,和荊軻兜圈子。
第五環節,群臣驚愕混亂,徒手亂打荊軻。『群臣驚愕,卒起不意,盡失其度……卒惶急,無以擊軻,而以手共搏之;是時,侍醫夏無且以其所奉藥囊提荊軻也。』也就是說,在一片驚慌中,大臣官員們只有追着荊軻亂打。隨行太醫夏無且,用隨身藥囊打到了荊軻。這裡,太史公特意交代了秦國的殿堂法度:其一,群臣上殿,不能攜帶任何兵器;其二,裝備全副兵器的護衛郎中,陳列於殿外廊下,不奉命不得上殿。在這兩條法度之下,一時沒有人想起提醒秦王下令武士進殿。在大混亂的時間段,荊軻的徒手搏擊術仍然未見任何特異之處,以致自己都無法擺脫徒手人群的圍攻。
第六環節,秦王拔劍反擊。『秦王方環柱走,卒惶急,不知所為;左右乃曰:「王負劍!」負劍,遂拔,以擊荊軻,斷其左股。』這就是說,秦王雖然惶急,但卻仍然保持着靈敏的耳目反應。在左右高聲提醒下,秦王立即將長劍豎在背後,一舉拔出劍來。拔劍之後,秦王立即反擊,一劍就砍斷了荊軻的左腿。荊軻雖有短兵器在握,卻既未能反擊,又未能躲過長劍一擊。如此結果,只有兩種可能:或者,秦王的劍術與力量都是一流的;或者,荊軻的本領實在平常。
第七環節,荊軻的最後反擊失敗,及其最後自訴。『荊軻廢,乃引其匕首`(擲)秦王,不中,中銅柱;秦王復擊荊軻,軻被八創;荊軻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罵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約契以報太子也。』荊軻擲出匕首,以做最後的反擊,但卻擲到了銅柱上。秦王很惱怒,連續砍了荊軻八劍,但荊軻依然活着。按照嬴政一劍砍斷荊軻左腿的力量,八劍若全力砍下,荊軻早已經是大卸八塊了。荊軻所以在八劍之下尚能不死,只能說明秦王仍要留着活口,有意控制了擊劍力量。這時,荊軻表現出最後的勇氣與精明。最後的勇氣,是滿身劍傷而能張開大嘴談笑;最後的精明,是為自己的平庸身手作出了似乎周到的辯解。但是,荊軻的最後辯解,卻是經不起分析的。因為,如果真的一開始就不想殺死秦王,而要綁架秦王以訂立書面盟約,並獻給太子丹,那為什麼還要給匕首淬毒,並且拿起淬毒匕首就直接刺殺?難道荊軻敢保證自己既能刺傷秦王,而毒性卻不會置秦王於死地?以此後實踐的展現,荊軻似乎還沒有這樣的神異技能。荊軻的說法,顯然是擺脫難堪的辯詞。
第八環節,荊軻之死。『於是左右既前,殺荊軻。秦王不怡者良久。』亂局之下,已經上殿的武士殺死了荊軻。為此,秦王憂鬱,很長時間裡都不高興。秦王嬴政不高興的是什麼?僅僅是荊軻的死嗎?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