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093|回覆: 0

[史學] 荊軻刺秦王諸多疑點 始皇帝被加以同性戀『寵臣』(1)

[複製連結]
夏知 發表於 2012-8-9 09:4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人民網
公元前227年秋天的某一日,荊軻的特使車隊終於南下了。
易水河畔,太子丹與所有參與密謀者,及荊軻的同道故交,都來送行,人皆白衣,悲涼哀痛如同送葬。荊軻慷慨悲歌,留下了那首流傳千古的悲壯之歌――
風蕭蕭兮易水寒,
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現場是高漸離擊築,荊軻臨機唱和。這則名唱,有三個聲部:第一聲部,先為一陣沒有歌詞的悲聲長吟――『為變徵之聲,士皆垂淚涕泣』;第二聲部,『荊軻前而歌曰』――荊軻大步向前,唱出了那兩句流傳千古的悲壯歌詞;第三聲部,『復為羽聲慷慨,士皆_目,發盡上指冠!』就是說,兩句歌詞之後是高亢入雲的悲壯長嘯――羽聲慷慨。慷慨悲愴地長嘯,深深激發震撼了現場送行者,每個人的眼睛都要瞪裂了,每個人的長髮都飛揚起來淹沒了頭上的高冠。之後,『荊軻就車而去,終已不顧』――荊軻一句話也沒說,登上軺車就絕塵去了,始終沒有回頭看一眼。
(1)荊軻到咸陽之後的先期預謀活動
荊軻使團進入咸陽,先以重金與珍寶財貨,收買了秦王嬴政的寵臣中庶子蒙嘉。蒙嘉替荊軻疏通,先行稟報了秦王嬴政。蒙嘉的說辭,翻譯成現代話大意是這樣的:燕國是真的恐懼秦國之威了,不敢舉兵作對,願意舉國為秦國臣民;燕王願意比照着做個郡縣一般的小諸侯,向秦國納貢,守住先王宗廟。但是,燕王不敢自己前來陳述請求,只有恭敬進獻已經斬下的樊於期頭顱,並獻上燕國督亢之地;樊於期人頭與督亢地圖,已經封函裝妥;燕王特意派特使前來獻給秦王,期盼大王認可。
這則史料,除了說辭之外,事實部分的疑點很大。
疑點一,以秦政之清明奉法,小吏不可能承擔疏通國事的重擔。這個蒙嘉,只是一個低階層書吏――中庶子,相當於現在的文秘辦事員。以當時秦國的政治結構,邦交事務必須知會的是三個大臣:一是用事的李斯,其職務是長史――國君秘書長;二是頓弱、姚賈,兩人統管邦交事務,下轄秦國邦交機構――行人署。當時秦王的生活事務,則由隨行內侍趙高掌管。蒙嘉這樣的底層吏員,連上述四個重要人物的任何一個都很難見上,更不可能輕易見到秦王嬴政,並承擔如此重要的溝通。
疑點二,秦王嬴政的私生活向無荒誕,不可能有超越公事的『寵臣』。在【史記】的語彙譜系中,『寵信』是一個政治語彙;寵臣,則是一個非常曖昧的語彙,除了喜愛的直接含意,大多指向是同性戀。在【史記】的戰國記載中,明確的秦國『寵臣』是兩個:一個是秦孝公寵臣景監,一個就是這個秦王嬴政的寵臣蒙嘉。即或對後世知名度很高的內侍趙高,【史記】中也沒有『寵臣』兩字的說法。考察秦孝公畢生作為,寵臣同性戀之說,顯然是很荒誕的流言。考察嬴政始皇帝一生作為,其宮廷事務的警覺重點一直是嚴防後黨、外戚等勢力干預國家政治。為此,始皇帝沒有設立皇后,也沒有預立太子。這樣一個長期保持政治警覺性的君主,不可能將一個小小的文秘人員作為『寵臣』,更不可能允許其涉及國事。而始皇帝的個人生活,除了任用方士求仙之外,未見任何荒誕。以同性戀『寵臣』加於始皇帝,顯然是後世流言進入了史書。
疑點三,此時的荊軻,正當身份是燕國特使,沒有必要收買疏通。燕國的獻地、獻頭及舉國投降的請求,對秦國而言,是一件非常有利的大事。作為燕國特使的荊軻,完全沒有必要放棄正大光明的外交途徑,不經行人署――秦國邦交機構的上達,而費力地走收買小寵臣的秘密路徑。太子丹長期在秦國做人質,不可能不了解秦國的法治之嚴。荊軻是政俠名士,為行刺秦王做了最周密的準備,也不可能對秦國政治的基本狀況如此無知。因為,這種收買寵臣的做法,只能使這件名正言順的邦交事務顯得十分詭異,反而有可能使秦國警覺。這種愚蠢荒誕的舉措,不可能出自荊軻。
綜合上述疑點,小寵臣蒙嘉疏通之事,應當是一則虛妄的史料。
荊軻入秦之後的預先活動,其正當途徑應該是很簡單的:荊軻約見秦國邦交機構――行人署,申明特使請求;接待荊軻的行人署某長官,向秦王稟報了燕國使節來咸陽的事,請示秦王定奪;秦王很高興,決定接見荊軻,並接受燕國投降。後來,山東六國以訛傳訛,衍化出了荊軻重金收買秦王寵臣蒙嘉的故事,以神秘其事。再後來,太史公又依着傳說藍本,變成荊軻的實際作為,記入了史書。
(2)秦國以最高禮儀接見荊軻,決定接受燕國投降
對於特使荊軻帶來的燕國將舉國投降的重大請求,秦國顯然是非常重視的。
為此,秦國以最高禮儀接待了荊軻――『朝服,設九賓,見燕使者咸陽宮。』這一最高禮儀,是按照天子接見諸侯的規格設計的,其基本要素有三個:其一,地點是咸陽宮,秦國的最高政治殿堂;其二,秦王與所有大臣,都是『朝服』――正規禮服出席;其三,設置象徵天下諸侯大會的『九賓』――九方諸侯席位,以表示天下盛會。在這樣的基本規格之上,禮樂鐘鼓、護衛儀仗、車馬迎送、典禮儀式等方面,自然都是相應的最宏大鋪排。在禮儀已經大大簡化的戰國時代,這樣的盛會顯然是最為盛大的典禮了。
秦國的盛大應對,透露出一則重大的歷史信息。秦國對燕國特使的真實性,是絲毫沒有懷疑的。最為重要的是,對於燕國的舉國投降請求,及其提出的三個條件――保留相當的土地人口,保留諸侯國資格,保留宗廟祭祀權,秦國是準備接受的。也就是說,與後來歷史發展所展現的以戰爭方式統一六國的進程相比,這裏出現了一個可能的轉折――秦國準備接受一種和平統一的方式,準備以保留諸侯國為條件,實行有可能的非戰爭統一。請注意,此前的秦國,已經統一了兩個國家――韓國、趙國。其中的韓國,也曾經有過類似燕國的請求,但是秦國拒絕了。後來的實際進展,也是以戰爭的方式兼併了韓國。那麼,對於燕國的有條件投降請求,秦國為什麼卻接受了?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