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长沙晚报
湘潭市博物馆馆藏的商朝青铜戈头。均为资料图片
(记者 朱炎皇)新的湘潭市博物馆即将落成,珍藏在老馆的一批文物明年将转往新馆,对公众开放。这其中有湘潭出土的一件商代青铜戈头。昨日,湘潭市博物馆馆长盛兆华解读:“这说明商代的文化很早就已经蔓延到了湘潭。”
农民田里挖出青铜戈
这件商代青铜戈头,长19.5厘米,宽8.6厘米,表面覆盖着暗绿色的斑驳铜锈,却依然可见精美的兽面纹饰。它的出土完全是个意外――30多年前的一天,湘潭县茶恩寺镇的一位农民在田间挖出了一件“宝贝”。经过从北京赶来的文物专家鉴定,这是青铜戈,产自距今约3000多年前的商朝,为国家一级文物。据了解,中国迄今为止出土最早的青铜戈是在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直内戈,距今约3500年。
“在古代,战争与祭祀是国家非常重要的两件大事。”湘潭市博物馆馆长盛兆华说,为了获胜,“青铜时代”的夏商王朝用珍贵的青铜,铸造了大量的兵器。青铜戈就是当时常见的一种兵器。
它可能不是兵器而是礼器
一件完整的戈包括戈头、木质或竹质的模ū)和牡撞康耐。而湘潭博物馆现存的这件青铜戈只剩下一个戈头。戈头上三角形状的部分叫“援”,末端有三个小孔,叫做“穿”(可用绳子或皮条穿过去将戈头牢牢捆扎长柄上),后面的长方形部分则称为“内(na)”。
戈牡某ざ雀据实际需要而不同,有短戈、长戈之分,一般说来,车战用的戈某ぃ步战用的戈亩蹋但最多不超过战士身高的3倍。在古代的车战和马战中,士兵持戈出击,交锋中多以横击、勾挂、扎挑等方式,勾割或啄刺敌人,因此被称为“勾兵”或“啄兵”。
“虽然戈是用于作战的一种兵器,但是这件铜戈作为礼器的可能性更大”,盛兆华话锋一转,为了增加杀伤力,常见的战戈为“T”字造型,锋利挺拔,表面光滑。而这件戈头表面的纹饰相当繁复,不像是为实战设计的,因为这些花纹会影响戈的坚韧性和杀伤力。“我们推断,它更可能是象征持有人身份和地位的一种礼器。”
很可能是商人把它带到了湘潭
商人在中原地区建立了强大的王朝,那时的湘潭还是一片蛮荒之地。那么,商朝的青铜戈又怎么会出现在湘潭境内呢?盛兆华说,“最大的可能就是,南下的一部分商人把这个戈带到了湘潭。”
一方面,商朝作为当时的一种发达的社会形态,它要向四邻出击,扩大其影响。另一方面,周王朝灭商以后,商人四散逃离,有一部分人选择南下。他们失去了原有的社会、政治地位,不得不从事古代最卑微的职业――做生意。后来,人们就把做生意的人叫做“商人”。
盛兆华说,湘潭发现商代青铜戈,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它表明,在3000多年前,商文化与楚、越文化已经开始交融。南下商人带来了中原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技术,客观上促进了湘潭的发展。
来源:长沙晚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