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中醫藥報 糞便是食物經胃腸道消化吸收後所剩下的『廢物』,可醫生卻很看重這些『廢物』,診治疾病時,總會問到病人有關大便的情況,因為它反映人體的健康狀況。
柏油樣便:往往提示病人上消化道有中等量(60~100亳升)以上的出血,最常見的是胃、十二指腸潰瘍出血、肝硬化時的食道下段靜脈曲張出血,流到腸腔內的血液經腸液作用分解破壞而使大便變成黑色的柏油樣。
鮮血便:大便中含有新鮮血液,常因下段消化道出血引起,如結腸癌、腸息肉、痔瘡、肛裂等,直腸附近黏膜血管豐富,大便乾燥、秘結時也易損傷小血管引起破裂出血,血液沒有經過腸道分解破壞便排出,所以往往保持鮮紅的顏色。
黏液膿血便:腸道下段有炎性疾病,如細菌性痢疾、致病性大腸桿菌腸炎或潰瘍性結腸炎等,病人大便中常含有黏液、少量膿和血。細菌性痢疾還有另一個特徵,病人每天排便可達十幾到幾十次,大便前常有陣發性腹痛,便後總有排不乾淨的感覺,這種症狀在醫學上叫做『裏急後重』。阿米巴痢疾糞便顏色很像巧克力糖,呈糊狀,形似果醬或做炸醬麵時的炸醬,糞便中常含有崩潰腐敗的組織碎片,有惡臭。
水樣便(或粥樣便):患腸道傳染病、細菌性食物中毒、消化不良時,由於腸蠕動加快,大量水分伴隨不完全消化的食物一同排出,使大便呈水樣或稀粥樣。金黃色葡萄球菌性腸炎(也稱『偽膜性腸炎』或『抗生素性腸炎』)糞便呈黃綠色、米湯樣或海藍色稀水樣,內含半透明蛋花樣或黏膜樣物質,便次多,量大。
白陶土樣便:如果不是出現在鋇餐造影后,那就要考慮膽管受壓、阻塞性黃疸等,由於總膽管完全阻塞、大便因缺乏糞膽素而呈灰白色,似白陶土樣。
淘米水樣便:淘米水樣便是霍亂或砷中毒時的特徵。短時間喪失大量腸液,在這些排出的腸液中缺少有色物質膽色素成分而呈淘米水樣。
細條狀便:扁平的帶狀長條狀大便往往提示腸管下端狹窄,如直腸癌或直腸息肉、肛門狹窄。
脂肪便:大便量多,糞便表面有油滴,味酸臭。這種糞便提示脂肪有水解、消化、吸收障礙。主要見於患慢性胰腺炎或胰腺癌的病人。
硬球樣便:糞便堅硬呈球狀,酷似羊糞球樣或卵石樣,不易排出,見於便秘時,各種年齡的人都可發生,但以中老年人多見,在患『腸易激綜合症』時,偶爾也可見到。
溏便:這種糞便稀薄,不成形。病人便次較多,量較大,排便時先有腹痛,排便後腹痛消失,多在清晨或黎明前發生,故又稱『黎明瀉』或『五更瀉』。常見於夜間腹部着涼引起的消化不良、腸易激綜合症(亦稱胃腸神經官能症)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