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光明日報 申遺工作有哪些新進展? 自2010年9月老司城遺址被列入全國第一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錄以來,保護、研究、展示工作得到國家各級文物部門和專家學者的高度關注。國家文物局、湖南省文物局、湖南省考古研究所以及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北京建築工程學院等科研機構派出專家實施老司城遺址考古清理、規劃編制等工作。
而永順縣也始終堅持『原生態、原遺址、原文化、原居民』的保護原則,紮實推進老司城遺址的保護工作。同時,堅持規劃先行,邀請中國文研院、湖南省考古研究所等國內權威編制單位,編制老司城遺址相關規劃方案。籌資對老司城遺址進行了第4次、第5次保護性發掘,對老司城土司沿革及土司制度有了新的研究,爲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拓寬了視野。
2010年以來,永順縣先後投入4000多萬元,啟動老司城文物本體保護、配套設施、基礎設施等項目。永順縣還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國家文物局和湖南省委省政府的相關要求,制定了【老司城遺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方案】和申遺工作步驟,確定了各階段目標任務和工作措施。
申遺之路還要走多遠?
隨著1995年被發現以及考古專家的不斷調查發掘,老司城遺址這一中國南方少數民族地區最具典型的古文化遺存逐漸揭開了它神秘的面紗。其獨特的核心價值,讓它從湖南眾多歷史遺址中脫穎而出。
2011年8月,湖南省文物局邀請國內考古研究和文化遺產保護方面的知名專家學者,實地考察了老司城遺址,召開了專家論證會。與會專家們認爲,鑑於老司城遺址顯示的政治制度、文化內涵、建築藝術等原始、完整、獨特,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潛力大、優勢明顯,前景樂觀。
相關專家及申遺小組認爲,對照聯合國【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中關於文化遺產的6條標準,老司城遺址符合其中的4條:
創造精神的代表作。老司城是土司制度的物化載體,土司制度創造了中國的一種政治制度,對人類創造精神和智慧有獨特貢獻。
能爲現存的或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傳統提供獨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見證。老司城遺址是土司在一定時期其管轄範圍內特殊制度下的產物,是土司政治文化傳統發生、發展和消亡的獨特見證。土司政治文化傳統在宋、元、明、清四朝對中國西、南部少數民族地區產生了巨大影響。
是傳統人類聚居、土地使用或海洋開發的傑出範例,代表一種(或幾種)文化或者人類與環境的相互作用,特別是由於不可扭轉的變化的影響而脆弱易損。景觀見證了持續600年成功的山地開發實踐,顯示了老司城遺址崇尚自然的建造觀念,是封閉山區環境中利用改造有限的土地來維持一個完整地方政權的傑出範例。該文化景觀在持續的建造過程中,絲毫未影響自然美景,最終體現了人與自然渾然一體的景觀格局。
與具有突出的普遍意義的事件、文化傳統、觀點、信仰、藝術作品或文學作品有直接或實質的聯繫。老司城遺址的核心價值與中國特有的『大一統』政治思想有著密切的聯繫。
湖南省文物局副局長江文輝提出,老司城遺址11月18日已經進入國家文物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下一步工作目標是2013年實現老司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開園,力爭2015年成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實現湖南世界文化遺產零的突破。(本報記者 龍軍)
來源:光明日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