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305|回覆: 0

[漢語言文學] 『語文』一詞從何而來?葉聖陶是創始人(4)

[複製鏈接]
對酒當歌 發表於 2012-11-27 18:5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中華讀書報
『國語』登場 在歷史推演中,更大的改革浪潮在向語文襲來,這就是由新文化運動引領的白話文堂而皇之地成為語文教學的重要甚至主要內容。
1919年五四新文化運動,對於改革中小學的國文教學居功至偉。蔡元培、胡適、黎錦熙、葉聖陶等大家紛紛撰文,提出改革國文教學的主張,主要集中在:在語文形式方面,主張言文一致和國語統一,提倡白話文,推行國語;在內容方面,主張科學和民主的教育思想,提倡個性解放。在改革浪潮的推動下,為了強化國語教育理念,1920年北洋政府訓令,將小學一、二年級『國文』改為『國語』(後小學各年級均改為『國語』),並通令自1922年以後,國民小學各種教材一律改為語體文。我們從1923年頒布的【中小學課程標準綱要】中規定的課程原則和課程內容中便可以看到這種改變帶來的可喜變化:小學用白話文取代文言文,實現了言文一致,融進了較多童話、笑話、兒歌、謎語、故事、演說、專輯、劇本等通俗易懂、便於學習的語文內容;初中文言、白話混合教學,逐步加大文言教學的比例,要求能讀普通參考書報,欣賞淺近文學作品,作文教學則涵蓋了作文與筆記、文法討論、演說與辯論三方面內容;高中分公共必修(稱國語)和文科必修(高三,稱國文)――相當於現在意義的必修和選修,必修主要讀一般古典文學作品和文言文,培養欣賞中國文學名著的能力,並要求練習用文言寫作,選修主要是文字學和文學概論的內容。這些變化,應該說是現代意義的語文教學的雛形。
之後的國民黨統治時期和革命根據地時期,都沿用了小學『國語』、中學『國文』的稱名。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