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546|回覆: 0

江蘇最早史前文明遺址獲證實 文明史推前1600年 (2)

[複製連結]
里人 發表於 2012-12-4 22:3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光明日報
2012124143334239.jpg

順山集遺址出土的雙耳壺。資料圖片 來源:光明日報

探秘遠古先民的生活狀況
一般來說,村落有民居,有環村河流,有公共墓地,可耕植,可養畜,自給自足。那麼,8000年前遠古村落的先民們是如何生活的?帶著問題,記者跟隨江楓來到白線標出的環壕區域,等待答案的揭曉。
據江楓介紹,環壕東西寬約230米、南北長約350米、周長近千米,將遺址劃分爲內外兩個區域,環壕內是居住區,環壕外是墓葬區。『那時挖千米長的環壕難度非常大,這也是整個淮河下游流域發現時代最早、規模最大的環壕,堪稱「中華第一壕」。』林留根分析說。
走進環壕內,記者來到其中一處先民們的房址前。江楓告訴記者,房址有淺地穴式和平面起建式兩種。房址內,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被標出的近20個柱洞,大大小小的柱洞圍成一個橢圓形,中間是一個頂梁柱,四周也用柱子支撐,可以想像,那時候的房子是圓形或者橢圓形的,『住處從山洞或半地穴式房子演變到窩棚再到如今發現的改進式窩棚,是人類文明的進步。』江楓深有感觸地說。
在房址附近是灶類遺蹟。『灶類遺蹟就是殘存的陶支腳、灶釜的殘片以及因火烤而成的燒結面等。』考古隊的一名隊員介紹說。記者有幸在泗洪博物館看到了一個可移動的灶釜組合,高約24厘米、寬約30厘米的方形灶上面放了一個圓底深腹釜。『先民們很聰明,爲了方便,他們將灶改進成可移動的,而且是目前出土最完整的灶,可以說是「中華第一灶」。』泗洪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局長何光軍笑言。
那時人們吃什麼?看到灶釜,記者心中湧出疑問。『研究人員通過對近百個單位樣品的浮選及水洗工作,均發現有碳化稻存在。』林留根說,現在已經確定是馴化稻,說明那時淮河流域的人們已經有意識種稻,並用石磨盤、石磨球將稻穀碾磨成粉,使生活具有一定的品質。
環壕內的居住區讓人們對遠古文明大爲驚嘆,那麼環壕外的墓葬區又將有怎樣的新發現?走出環壕,記者發現有兩處墓葬群,分別位於遺址的西北和西南角。『現在發掘出來的墓葬均爲長方形豎穴土坑墓,成排分布,以單人葬爲主,存在少量的雙人合葬和多人合葬墓。』林留根介紹說,『從獨立出來的墓葬群可以明顯看出,那時先民們已經有意識將墓地與居住區區分開來,並把死去的人有序埋葬,這對研究當時的喪葬習俗、宗教信仰等是非常寶貴的資源。』林留根嘆息道,由於挖掘出來的墓葬均開口於現代耕土層之下,受到自然和人爲破壞,骨架保存較差,部分僅剩粉狀痕跡,給研究造成了一定的難度。
對於墓葬群的安置,江楓推測,房址是在坡面上,而墓地建在環壕的外圍,處在西北角,這有可能是一種史前風水文化。

        來源:光明日報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