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云南网
大型扣饰直径约40厘米(左一)
引起轰动 初期清理出土文物标本81件套
10月9日,杨再昌和鲍开胜拿着挖出来的青铜器找到了昌宁县文物管理所,县文管所的工作人员看了带来的青铜器并大致了解了情况后,根据所了解的出土文物的特征敏感地认识到这些文物很重要,遂向市文物管理所进行了汇报。
当天下午,保山市文物管理所所长王黎锐和有关人员赶到现场,经查看现场、辨认散落的铜渣碎片,并查看了器物后,发现这批文物价值高、品级也非常高,该区域埋藏的文物非常丰富,初步判断距今2300年~2600年之间。
10月10日上午9点30分,经过保山市文物工作者对现场局部勘察后,发现有一冢墓葬痕迹,中午12时又发现了完整的3个墓葬口……随即,他们将情况向省文物局、省考古研究所汇报并安排专家到现场。在对现场进行勘探后确认并判断,该地点属于春秋中后期到战国这一时期的古墓葬,并判断该批墓葬与古哀牢文化有关,随即省、市、县三级文物部门对该片区进行了调勘。
10月11日,经省、市、县考古专家进行抢救性清理和勘探后,确认大甸山属战国青铜器墓葬群。经考古专家对遭到破坏和清理出来的器物进行分析,古墓葬群埋藏丰富,器物品级高且有大墓的可能性极大。并初步对整个区域进行了勘探,弄清了墓葬性质和基本的范围,最终确定下一步可供发掘的面积为5000平方米。经过考古专家第一阶段的抢救性清理,出土文物标本81件套。
经向国家文物局申请,11月15日,由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杨帆为领队,省考古研究所、保山市文物管理所和昌宁县文物管理所等单位组成20余人的联合考古队进驻昌宁,从附近村寨招募100余名农民工,正式开始对大甸山墓地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
来源:云南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