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數千年來都是一字一意,任何字又據六書而生。而近代以來,漢字體系由於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及政府行政命令式實施漢字簡化、拉丁化、符號化,導致漢字喪失六書之『字道』,從而進一步喪失一字一意的功能,漢字的意義必須通過所謂的【辭海】【新華字典】之類的偽工具書另外賦予。正是由於如此,漢字的學習空前困難,別說外國人,就是中國人,一生即使進修至博士,認識的漢字也就那麼兩三千個——漢字及其代表的意義已經和字本身沒有任何關係,必須通過查找那些偽工具書去記識。
基於對漢字學習的客觀有限性,而這些有限的漢字又無法表示出所有人類生存環境中接觸到的事與物,漢字組合生成的『詞語』概念便產生了。兩個或以上漢字組合可以代表新事物,這就簡單方便了,也夠一般生活需要了。
然而,這些異文明分子實施的政策卻導致了漢字的發展至近代嘎然而止,並變異成爲與傳統漢字根本不同的文字體系,二者唯一相同的,只有數千個未簡化的漢字。這個變異的漢語體系,相比之下,更接近於拉丁文字,而不是傳統的象形會意文字。
如果你仔細對比,你會發現,拉丁拼音文字基本字母也就那麼26個,而其組成的拉丁詞彙卻千千萬萬——與漢語相比,其基本漢字兩三千個,而組成的詞彙也千千萬萬。兩個文字體系唯一區別是,漢語尚未完成拼音化,或者說,由於異文明分子被圍剿,漢語停止了拼音化的腳步。因此,拉丁詞語,是根據口語讀音,用字母拼出來的,而漢語詞彙則不然,是根據事物的習俗名稱組合出來的——這也是隨著網絡普及,漢語體系里不斷出現生命周期短、亂七八糟的詞彙,因爲,即使同一事物,不同群體對其稱呼都不同,組合出來的詞語當然不同。
以往常見有人大呼過癮:兩三千漢字就能把整個宇宙萬物都表示個透,漢語優越論十分囂張——真真一個半桶水——拉丁文字母才26個,要論優越,怎麼也輪不到漢語吖。而且,漢字詞語化,變異成爲漢語,本質是華夏文化已經完全斷絕,從根本(漢字)上異化爲半西不中的殖民文化。
傳統的漢字體系,一字一意,每字由特定的部首組合而成,其意義亦由部首意義合成——當然,有的字如象形字,其整個字是獨體的,意義亦由所象之形涵示。漢字體系與拼音文字體系最根本的差異,在於拉丁文26字母沒有意義,只有讀音,而漢字部首,本身就是一種象形文字,具有特定意義,亦具有讀音。
所以傳統漢字體系的教學,總體內容少,而理論複雜困難,但是一旦掌握基本的漢字六書,學習者在閱讀經典過程中,即使遇到先生未曾教過的字,亦能依據文字學理論推斷出該字的讀音及意義。而不需要對所有漢字一個一個去記識其字體結構、讀音、含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