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安晚報
考古現場留下的探孔 省考古研究院供圖
昨日,省考古研究院公布了秦東陵一號陵園考古勘探成果,兩座『王』級別的『亞』字形大墓出奇的一致。專家判斷一號陵園正是秦昭襄王和唐太后合葬的『芷陵』(古語稱陵)。據史書記載,秦東陵還埋葬着秦始皇的父母。據悉,今年將對秦東陵部分陪葬坑和建築遺址進行考古發掘。
兩座『亞』字形大墓非常一致
秦東陵是戰國末期秦國君王陵墓,【史記】記載秦東陵埋葬着多位君王和王后。
去年省考古研究院聯合臨潼區秦東陵文管所對秦東陵『一號陵園』進行大面積考古勘探。一號陵園位於西安市臨潼區斜口街辦附近。本次大規模考古勘探確認,它呈南北向長方形,南北長1180米,東西寬695米,陵園面積824230平方米。陵園內居中是兩座『亞』字形大墓、四面有壕溝,並有14個陪葬墓、11處建築遺址及161座小型陪葬墓。
『勘探發現這兩座「亞」字形大墓非常類似,而且是同一時期修建的。』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員孫偉剛告訴記者,兩座『亞』字形的形制結構、尺寸、陪葬坑數量、開口層位等都是一樣的,都在四角有7個陪葬墓。
『亞』字形代表着王的墓葬。那麼,這兩座形制一樣,同時建成,並列排放的大墓埋葬着誰?
一號陵園的M2號『亞』字形大墓,之前曾經被盜。考古人員從出土的『高柄漆豆1件、殘漆豆足座3件』判斷,M2號墓為秦昭襄王的陵墓。
『這是根據文物上文字和年代推斷出來的。』孫偉剛告訴記者,【史記・秦本紀】中記載秦昭襄王一位名叫『唐八子』的妾,在兒子登基後被追封為唐太后,死後『合葬於先王(秦昭襄王)』。考古人員由此推測,秦東陵『一號陵園』應為秦昭襄王和唐太后合葬的『芷陵』 。
秦昭襄王就是秦始皇的曾祖父。他在位56年,是戰國時期在位最長的國君之一。秦在他的手中慢慢強大起來,為後來秦始皇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
秦東陵今年開始部分考古發掘
本次考古勘探還發現秦國不同時期的君王墓葬,壕溝垣牆也不盡相同。
根據【史記】記載,秦始皇父母莊襄王和帝太后就埋葬於此。但是目前暫未發現他們的陵墓,有待進一步考古勘探和發掘。記者獲悉,今年將對秦東陵一號陵園的部分陪葬墓和建築遺址進行考古發掘。
新聞鏈接
陵寢制度或非『始於秦始皇』
陵寢是指帝王及后妃的墳墓及墓地的宮殿建築。東漢蔡邕所著【獨斷】中說:『古不墓祭,至秦始皇出寢……』由此考古界一般認為,從秦始皇時期開始有陵園設置陵寢的制度。但是在秦東陵『一號陵園』考古勘探中,卻發現了陵寢建築的蹤影。這意味着,陵寢制度在秦始皇之前就出現了。
考古研究人員孫偉剛告訴記者,在陵園西北部發現一處規模較大的建築遺址,其結構與秦始皇陵園發現的所謂陵寢建築遺址性質比較接近,極可能就是陵寢建築遺址。
因此,陵寢制度的起源或許不是始於秦始皇,在戰國末期就出現了。它的起源有可能就在秦東陵一號陵園。
考古人員還發現『亞』字形大墓四周事前用夯土墊高,形成一個高台建築。由此推斷是『堂壇』儀式,先將四周夯起來進行祭祀典禮後,再開始挖建大墓。(記者 陳黎)
來源:西安晚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