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
: 中新社 中新社南昌1月14日電 (記者 王劍)中新社記者14日從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經權威專家論證,江西省鄱陽縣王府遺址主人日前被確認為明代淮王。該遺址因出土了大量皇家瓷器與建築構件,被專家譽為『小皇宮』。
據統計,明朝(公元1368-1644年)曾有王號的皇子共計85位,有封地藩國的親王共計54位,親王府共計約40處。本次淮王府遺址的發掘,系中國文物考古部門首次組織對明代藩王府的科學考古發掘。
據此次考古發掘的領隊肖發標研究員介紹,明代淮王府遺址位於鄱陽縣饒州府文廟大成殿東側,約占地8000平方米。經中國國家文物局批覆,2012年至今,江西省考古所完成對遺址的初步考古勘探,目前轉入考古發掘階段。
肖發標告訴中新社記者,明朝宣德十年(1436年),淮靖王朱瞻ゴ庸愣韶州遷至江西饒州,建造淮王府,設置了多個部門。之後,其子朱祈銓又在王府的基礎上建了永壽宮,內有蓬萊清隱、水漲平溪等八景,此外還有釣魚台、寶書樓等建築。淮王在饒州共傳八代計九王,歷時208年。
肖發標說,『當年的淮王府相當於一個「小皇宮」。』1644年明亡後,永壽宮焚毀坍塌。到500多年後的今天,僅在鄱陽縣饒州府文廟大成殿前殘存雲龍紋輦道。
『明代淮王府是全國保存較好的明代藩王府遺址之一,也是江西明代三大藩王中現在唯一能進行大規模考古發掘的王府遺址。』肖發標稱,『遺蹟出土瓷器中發現了「淮府上用」等銘款的王府用器,在建築構件中出土浮雕祥雲等皇家專用紋飾的石質大柱礎及一些雕刻有龍、鳳、獅等瑞獸的漢白玉,進一步證實發掘區就是明代淮王府遺址。
按照江西省考古部門的計劃,為全面了解該遺址各時期的建築布局和性質,儘可能揭示明代淮王府的格局,考古隊下一步將向周邊擴大發掘面積,並開展各種專項研究。
來源:中新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