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640|回復: 0

[國學灌水] "如意"最初用作"痒痒挠" 古人拿在手里随时挠痒(2)

[複製鏈接]
夏知 發表於 2013-1-15 21:5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深圳晚报
2013115135229411.jpg

故宫藏“木嵌各种玉石瓜果灵芝式九九如意”。

说法 频频入诗画 渐渐远人间
在古代,如果说油盐酱醋是一种生活必需品,那么如意则是另外一种生活必需品。日日相伴,难免不拨动诗人们的情怀,歌之咏之。自古以来,在诗歌中提到如意的,比比皆是。
唐朝孟浩然在其《悼正弘禅师》中写道:“池上青莲宇,林间白马泉。故人成异物,过客独潸然。既礼新松塔,还寻旧石筵。平生竹如意,犹挂草堂前。”挂在草堂前面的,是禅师当年用过的“竹如意”,他的朴素和清贫,犹如“竹如意”一般,让人留恋怀想。没有这件竹如意,我们还拿什么怀念他?
古人山居,离不开柴扉野犬,而屋子里的摆设,自然也少不了如意。李贺在《始为奉礼忆昌谷山居》中这样描述:“扫断马蹄痕,衙回自闭门。长枪江米熟,小树枣花春。向壁悬如意,当帘阅角巾。犬书曾去洛,鹤病悔游秦。土甑封茶叶,山杯锁竹根。不知船上月,谁棹满溪云?”李嘉v的《题道虔上人竹房》与此如出一辙:“诗思禅心共竹闲,任他流水向人间。手持如意高窗里,斜日沿江千万山。”
在更具悲悯情怀和平民意识的杜甫那里,如意又具有了另外一番含义。他在《舍弟观赴蓝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三首》中写道:“汝迎妻子达荆州,消息真传解我忧。鸿雁影来连峡内,Wo飞急到沙头。i关险路今虚远,禹凿寒江正稳流。朱绂即当随彩o,青春不假报黄牛。马度秦关雪正深,北来肌骨苦寒侵。他乡就我生春色,故国移居见客心。剩欲提携如意舞,喜多行坐白头吟。巡檐索共梅花笑,冷蕊疏枝半不禁……”武夫仗剑,文人执笔,普通百姓高兴起来,就只能拿着如意手舞足蹈。此时的如意,绝对不是可有可无的痒痒挠,而是不可或缺了。双手空空地舞蹈,样子实在太傻,非得有一柄如意不可。
唐人吟诗,宋人作词。在宋人的长短句中,如意仍屡屡出现。杨无咎的《水龙吟》中写道:“当年谁种官梅,自开自落清无比。一朝惊见,危亭岑立,繁华丛里。知是贤侯,有难兄弟,素书时寄。纵舞携如意,吟搔短发,无从诉、心中喜。却对斜枝冷蕊。似於人、不胜风味。冰姿斜映,朱唇浅破,欣然会意。青子垂垂,翠阴密密,尤堪频憩。待促归禁近,邦人指点,作甘棠比。”他的“携如意舞”跟杜甫相比,风花雪月的成分增添了许多。
宋人陈允平也写过一首《水龙吟》:“晓莺啼醒春愁,粉香独步千红地。庭闲散缟,林空翦雪,鸥惊鹤避。妒月魂凄,行云梦冷,温柔乡闭。渐黄昏院落,清明时候,东风里、无情泪。织翠玲珑叶底。倚阑人、玉龙休吹。残妆微洗,芳心微露,昭阳睡起。恨结连环,舞停双佩,水晶如意。倩蜂媒、聘取琼花,细与向、尊前比。”这里的如意,高贵得超凡脱俗,离烟火人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了。

        来源:深圳晚报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