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710|回覆: 0

[漢語言文學] 蛇的古體字是『它』 作爲圖騰物傳達祥瑞災異(5)

[複製連結]
真衣 發表於 2013-2-13 20:5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新京報
『蛇』的新意象,現代中國知識分子? 著名雜文家何滿子先生,曾在蛇年寫文章【蛇年蛇喻】反思,說中華民族是一個不耽玄想的務實的民族,這一民族氣質使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抽象思維的能力相對而言比較差勁,與之相應的,則是某種跡近說夢式的玄想,格外發達。他批評人們,在龍年的時候,迤迤邐邐大作龍年的文章,借著未開化的洪荒時期傳下來的蒙昧觀念,想方設法討口彩,大大地表演了一番民族心態的童真,到蛇年又要翻新花樣。
何先生當頭棒喝,『有志之士,早已呼籲我們民族上下都應有憂患感和緊迫感,處今之世……一味地發發思古之幽情,用點吉祥物來自我安慰是太不像話了。』
那麼,也許我們可以來看看關於蛇的新意象。這是由魯迅創造的,如今看來,仍令人深思。說起來很有意思,魯迅屬蛇,他的不少作品表明他對於蛇的敏感。小說集【彷徨】的『彷徨』之名,便是古時對蛇的稱謂。『彷徨』一語出自【莊子・達生】:『野有彷徨,澤有委蛇。』成玄英疏『彷徨』爲:『其狀如蛇,兩頭五彩』。
魯迅在【野草・墓碣文】中有一段令人震懾的情節:『有一遊魂,化爲長蛇,口有毒牙。不以齧人,自齧其身,終以殞顛。……抉心自食,欲知本味。創痛酷烈,本味何能知?……痛定之後,徐徐食之。然其心已陳舊,本味又何由知?』
這個令人驚悚的情節,常常被研究者視爲關乎現代中國知識分子主體處境的著名隱喻。在這條正在吃自己、欲知其味的蛇身上,飽含著自我分裂的痛苦、殘酷和反抗絕望的精神。魯迅以蛇比喻內心混亂、分裂和痛苦的那個『我』,魯迅研究界學者基本上都認爲,此喻映射了現代中國艱難誕生過程中最爲黯然銷魂的心靈面目。
編寫 新京報記者 朱桂英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