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386|回覆: 0

[國學灌水] 古代官場:丟官丟命還是平步青雲 全在一張嘴(1)

[複製鏈接]
里人 發表於 2013-3-1 19:3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人民網
在古代,有的官員因為說了一句話,就丟官甚至丟命,而有的官員卻因為一句話平步青雲,志得意滿。因此,古代選用官員的標準之一是善言辭。官場所謂善言辭,不是口若懸河、言辭滔滔的意思,而是指會說話――懂得根據自己的身份,什麼場合該講話,什麼場合不該講話,該講話時應怎樣表述,以求恰如其分,無懈可擊。
身處險惡的官場,古代很多官員都體悟到,言語寧少毋多,表態寧遲毋早,用詞寧陳毋新,套話、空話不可不講。甚至有官員把『多磕頭,少說話』當作主要的為官之道。而恪守此道的官員,不乏飛黃騰達者。
曹振鏞因『多磕頭,少說話』位極人臣
【翁文灝日記】寫到袁世凱統治時期曾任總統府秘書長的張一,在1941年11月17日的國民參政會上,當着蔣介石的面,用歷史上的一個典故,批評當時官場風氣:『張一講,不宜學前清末年風氣,「只許磕頭,不許開口」,盼政府早行憲政。』由張一的話可知,清朝官場惡習,為民國官場所沿襲。
『只許磕頭,不許說話』(原為『多磕頭,少說話』)的出典是:清朝乾隆、嘉慶、道光三朝元老曹振鏞,用六個字概括了他畢生奉行的信條及官運亨通的訣竅:『多磕頭,少說話。』並且以此教導其門生、後輩。清代朱克敬【暝庵二識】云:『曹文正公晚年,恩遇益隆,身名俱泰。門生某請其故,曹曰:「無他,但多磕頭,少說話耳。」』曹振鏞對門生說,他做官沒有別的訣竅,就是『多磕頭,少說話』。朱克敬【暝庵雜識】云:『道光初,曹太傅振鏞當國,頗厭後生躁妄。門生後輩有入御史者,必戒之曰:「毋多言,毋豪興。」』曹振鏞的門生、後輩有當御史的,他擔心這些門生、後輩像一些年輕人那樣,急躁、輕率,於是告誡他們,不要多說話,不要衝動。這些門生、後輩都把曹振鏞的話當作座右銘,時時記取,『循默守位』,不多言語,循常隨俗,以求在官場立穩足跟。
『多磕頭,少說話』的官場風氣古已有之,只是沒有用這六個字概括罷了。西漢鮑宣就曾在諫疏中說到:當時官場『以苟容曲從為賢,以拱默尸祿為智』。官員們都屈從附和,少言寡語,拿了俸祿不盡責,在官場胡混,並且以此為高。
曹振鏞在乾隆時代開始踏上仕途,乾隆帝『以振鏞大臣子,才可用,特擢侍講』。這位『官二代』從此青雲直上,後升侍讀學士,嘉慶時任吏部尚書、體仁閣大學士,道光時任軍機大臣、武英殿大學士、上書房總師傅。【清史稿・曹振鏞傳】說:『宣宗治尚恭儉,振鏞小心謹慎,一守文法,最被倚任。』原來曹振鏞最被道光帝寵信、倚重的原因是,他循規蹈矩,奉命唯謹。他死之後,道光帝下詔賜諡號『文正』。理由是:『曹振鏞實心任事,外貌訥然,而獻替不避嫌怨,朕深倚賴,而人不知。』道光帝說,從外表看,曹振鏞是木訥之人,但他就國家大事何者可行,何者不可行,提了不少建議,只是別的大臣不知道。生前奉行『多磕頭,少說話』的曹振鏞,對道光帝還是講了不少『私房話』。諡號是大臣死後朝廷根據其生前事跡賜給的稱號,是對死者一生功過的評語,道光帝賜諡號『文正』,對曹振鏞評價極高。因為據司馬光說,『諡之美者,極於「文正」』。曹振鏞因『多磕頭,少說話』,生前死後均享受極大榮寵,就像【論語】所說,『其生也榮,其死也哀』。
小說【官場現形記】寫到的華中堂,做官之道與曹振鏞不謀而合。華中堂回答門生賈大少爺的問題說:『多碰頭(磕頭),少說話,是做官的秘訣。』『應該碰頭的地方萬萬不可忘記不碰;就是不該碰,你多碰頭總是沒有處分的。』黃大軍機對華中堂的做官秘訣大加讚賞,他對賈大少爺說:『華中堂,閱歷深,他叫你多磕頭,少說話,老成之見,這是一點兒不錯的。』據說華中堂的原型是晚清重臣榮祿之流,而且榮祿可能真的說過華中堂上述那些話。如果是這樣,說明晚清也盛行『多磕頭,少說話』。
曹振鏞所以要奉『多磕頭,少說話』為圭臬,這六字官經所以能流傳下去,大行其道,無非是這樣做能使仕途順暢:可以給上司以老成、持重、謙恭的印象,取得其好感和信任;可以避免語多出錯,授人以柄;可以收斂鋒芒,磨平稜角,免遭同僚忌恨。總之,有利於保護自己和在官場發展。

        來源:人民網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