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
2009-12-11黃國榮文學報
●無論是企盼期待『因果報應』,還是偏執『無為而治』,都只能讓一般的文明社會混亂。善,只有在抑惡中才有價值;仁,只有在懲治不德中成德。
人一生,有許多困惑。歸結起來,我以為人生的諸多困惑都因『欲望』與『命運』之間的反差、不協調而起。
比如,好容易碰上升職的機會,民意測驗非你莫屬,結果你一場空歡喜,大家公認各方面都不如你的人卻升了職,你搞不清原因,非常困惑。再比如,你祖輩善良,仁義寬厚,積德行善,家裏的人卻不是得惡症,就是遇意外,災禍不斷;而貪得無厭、整人損人、無惡不作的鄰居,卻兒孫滿堂,福壽雙全,好事連連;難解其中道理,連周圍的人都跟着你一起困惑。再比如,你聰明敬業,誠信經營,磊落做事,坦蕩做人,卻常常吃虧上當,事事遭挫,進退維谷;而別人投機鑽營,弄虛作假,巧取豪奪,卻往往左右逢源,心想事成,事事如意;正直的人都忿忿不平引起公憤,全社會都為此困惑。
人生多困惑,自古如此。【莊子·內篇·大宗師第六】就記載這麼一個故事。子輿和子桑是好友。有一回,天接連下了十天大雨,子輿想,大雨綿綿下這麼久,他沒有地方去謀生計,弄不好在家病了。於是就帶着飯食去看子桑。剛到門口,就聽到子桑像在唱歌,又像在哭泣。只聽他哭唱着:『父親嗎?母親嗎?天啊!人啊!』他的聲音都變得微弱而急促了,子輿進了屋,問他,你這是怎麼啦?子桑說,我怎麼也想不通,究竟是誰讓我窮困到這般地步。父親嗎?母親嗎?父母怎麼會要我窮困呢?天沒有偏私,地沒有偏私,天地怎麼會要我窮困?我窮困到這麼極點,只能是命了。
一個『命』字,便把百思不得其解的困惑消除了。可這『命』是什麼?從哪裏來的呢?古往今來,人們都說『命』是天地給的,其實不然。老子在第五章中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芻狗,是用草扎的狗,是古時候的祭祀用品。這段話是說,天地不講什麼仁慈,把天下的萬物當作草扎的狗,用它並不是偏愛,用後扔掉也不是輕視,讓萬物自生自滅;聖人也不講什麼仁慈,把天下百姓視作草扎的狗,用它並不是表示親近,用後丟棄也不表示歧視,讓百姓自然地生活。由此看來天地和聖人都是最大公無私沒有偏私的,怎麼會故意給天下的百姓安排差異懸殊不同的『命』呢?
其實,所謂『命』,不過是人們違心地臆想出來自我安慰的形而上的東西。這個東西產生兩種功效,一方面,當自己的欲望在災禍、挫折、困難面前無法實現,困惑而無法面對、無力超越的時候,只好找出這個消極的東西來自我安慰,自我排遣,自我解脫,這叫『認命』。另一方面,為了滿足、實現自己的欲望,排除一切意外不測、人為干擾,自己給自己設想了一個『天有眼睛,地有良心;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自然規律,抱定這個心念,人為地去『好善樂施』、『行善積德』,以求心想事成,這叫『修命』。
說穿了,這不過都是自欺欺人。第一種是宿命論,放棄自我主觀能動,聽天由命。第二種說白了,是魯迅先生創造的阿Q的『精神勝利法』。試想,要是天地真有良心,大自然真具因果報應的法則,那還要法律法規刑法做什麼用呢?人世還有是非、善惡、美醜存在嗎?
那麼究竟該如何來對待困惑,如何來認識命運呢?
老子說,『知足之足,常足矣。』(四十六章)要做到『知足』,就要能『守其雌』、『守其黑』、『守其辱』(第二十八章),人的生命和遭遇無法選擇,但命運可以由自己來創造和把握。有人生下來就是王子、貴族、高幹子女;有的人生下來就是貧民、乞丐、罪犯流氓的兒子。印度電影【流浪者】為此作了注釋,流氓的兒子不一定是流氓,法官的兒子也不一定是法官。而人的遭遇(自然的,非人為的),一般都帶有偶然,巧合和因果關係都是人們牽強附會的聯想與虛構。比如飛機失事,而某人因故耽誤而僥倖倖免;比如地震,某人因出差在外地而避免;比如雷擊,因他恰巧在雷擊的物體之下等等,這些道理無須贅述。老子還說,『常無欲,可名於小;萬物歸蔫而不為主,可名為大。』(三十四章)意思是說,(它)一直沒有私心欲望,不求報償,可以算是渺小;萬物向它歸附,而它不自以為主宰,可以說它很偉大。排除困惑煩惱,保持一個行善不圖回報的心態很重要。『仁』,是儒學思想的核心,是道德修養的最高境界。但『仁』在老子思想體系中,並不佔重要地位。他在三十八章中說:『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他把『仁』排在『道』和『德』之後,占第三位。老子為何這樣排斥仁呢?在於老子無私無我,真朴、虛靜的人生哲學。他認為,講仁的人,必定抱着個人的一種理想目的去施仁行義。莊子說虞舜和伏羲的差異就在這裏。虞舜胸中裝着仁義,使人民歸化,他自己卻被仁義所累。伏羲的智慧天真而不做作,他把自己為天下人做事,當作馬被騎,牛耕地一樣渾同自然,他心中沒有一點自我的累贅。施仁行義後面有一個名的問題,施仁後得不到應有的名和報償,心裏就會困惑煩惱,難以像伏羲一樣,自然而不虛偽。
除此,需要強調的是,在社會文明水平還不夠高的情況下,使用老子的『自然法則』去治理社會是行不通的。無論是企盼期待『因果報應』,還是偏執『無為而治』,都只能讓一般的文明社會混亂。簡言之,一個人要想把握好自己的命運,不能靠天,不能靠地,不能靠爹娘,不能靠命,只能靠自己。善,只有在抑惡中才有價值;仁,只有在懲治不德中成德。『知足』與『無欲』對於修心養性,排除困惑煩惱不失為一劑良方。 |
|